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五集) 2014/4/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02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八十四页,从最后的三句看起,最后一行:
「又天壤之间」,天壤意思就是天下,也就是讲我们这个世界。天下之间,「见闻者少」,见是看到修行的人,闻是听到说法的声音。在现在这个世间,讲经的人少了,真正修行的人也少,所以很难看到一个真正修行人,也很难听到讲经。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间人过得这么苦,灾难这么多,浊恶从什么地方来的,五浊恶世从哪里来的,这都是说的原因。「幸获见闻」,能够见到修行人,能够听到经法,是非常幸运,是很稀有的。我们有幸见到、听到,可是真正「亲近步趋者少」。看清楚了,听明白了,真正发心学习这样的人很少,一层一层的淘汰,到最后真的变成稀有难逢。「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珍如瑞,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这是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有很多菩萨、阿罗汉都出现在世间,但是比起世界人口来说,他还是少数,所以还是非常珍贵,如珍如瑞,不能遍满国土。佛当年出世,在世间讲经说法,听众一千多人,这是常随众;临时来参与法会的(那个时候法会是讲经,不是像现在的超度,那时候没有超度这些法会),比起地球上的居民还是少数,少得太多了,像众星,像微尘。「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这个世间众生跟圣贤同住在一个地球上,所作不一样。释迦牟尼佛住世,带领着一千二百五十五位比丘,为世间人来表法,确实这个僧团并不是每个人都遇到。经上告诉我们,当年在舍卫大城,舍卫是个大都市,有几万人口。古时候人少,不像现在这么拥挤。经上告诉我们,舍卫大城认识释迦牟尼佛的,见过面的,只有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听过名字没见过面,还有三分之一完全不知道。居住在一个城市,何况其他城市,所以所作所办不一样。
「按《要解》义」,蕅益大师所说的,「此土凡圣之同居逊于极乐者有四」,逊是比不上。我们这个世间现在也是凡圣同居土,跟极乐世界相比差别很大。略说有四种,第一种「暂同」,不是长期在一起。「此土小乘初二三果」,证阿罗汉他就灭度,他就不住世,你就遇不到了。初二三果住在世间修行,从前多,现在没有了,正法时候有,像法时候少了,末法时候没有了,这个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大权菩萨,度生机尽便不复示现」。佛法在兴旺的时候,中国隋唐那个时代,魏晋隋唐,到隋唐佛法鼎盛,讲经说法的人多,修行的人多。到像法衰了,末法时候逐渐逐渐减少,现在好像都看不到了,这些菩萨、罗汉他不再来了,为什么?众生没有跟他相应的。佛法如是,世法亦如是。
我们这个年龄,八十八岁了,八十年前,七、八岁的时候,那个时候社会上确实还有不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还有讲学的,跟再往前推二十年比,人数少了,还有,我们能够记事。这八十年当中,要用十年十年来相比,一个十年不如上面的十年,这是我们自己亲眼看到的,我们这一代跟老师那一代就不能比。有人说我这一生超过李老师,那是什么?缘分不一样,老师没有出过国,在国际上没有影响,我们有这个缘分。除这一点之外,无论在德学,道德、学问上,跟老师比相差很远,老师能打一百分,我们跟他比顶多不过三十分而已,你说差距多大。我们以后,往后真叫一代不如一代。原因是什么?大家细心冷静观察,你不难发现,孝心、敬心,孝顺父母的心不如,社会影响太大了;诚敬心没有了,清净心没有了,恭敬心没有了,纵然有好的老师,不教。为什么不教?没有学生肯学;有学生,没有认真学的,都是来敷衍的,真正老师不教。最明显的让我看见的,方东美先生,他在学校不是不认真教,认真教没有用。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一再教导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受用,十分诚敬得十分受用。你能够学多少不在老师,在你自己对老师、对所学的这个课程有几分真诚恭敬,关键在这个地方。有真诚恭敬,老师差一点,你也能够得到利益,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超过老师,有,历代都有。为什么?他有真诚恭敬心,老师差一点也能成就。现在这种真诚恭敬心到哪里去找?
我早年在国外弘法很辛苦,一个人,没有同参道友,孤家寡人一个,时间很长,几十年。我每年都要回台湾去个一、二次,每一次回到台湾都去看李老师,我都向李老师请求,希望老师多培养几个同学,我们在外面有这些师兄弟互相支援,弘法利生顺利。我说了很多次,最后老师听烦了,老师跟我说,你去替我找学生,我来教。从此以后我不再提了,我找不到。不要像古人,像我这样的,真诚恭敬心只有三十分,我就找不到了。我在朋友当中找到一个徐醒民,把他送到老师那里去,很不错,他很有成就。他在台中成家立业,这对弘法利生就有相当大的障碍,他没有我这么自由,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没障碍,他有家累。但是在国学上有相当的成就,这也很难得。像徐醒民这样的朋友再也找不到了,真难。所以我们看到蕅益大师这个地方讲的几句话,大权菩萨度生根机没有了,他就不再示现,「故与此土凡夫只是暂时同居」,而不是永久,「非究竟也」。我们再回头看极乐世界,「在彼净同居土」,它是净土,我们是秽土,「可与诸大菩萨俱会一处,直至成佛」,一直到成佛。在极乐世界,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些大菩萨们天天在一起。极乐世界等觉菩萨、后补佛太多了,无法计数,可见得那个地方兴盛,我们要想成就,不去极乐到哪去?这些大菩萨,跟他们在一起,对我们的利益太大了,佛给我们讲经,有不懂的地方,有疑难的地方,可以向菩萨请教。所以在极乐世界进步非常快速,这是不能不去的。这是第一桩,第一桩不同。
第二,「难遇。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但不易见闻亲近」。五台是文殊菩萨道场,九华是地藏菩萨道场,峨嵋是普贤的道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普陀,大迦叶尊者的道场在鸡足山。我们去参访的时候,当地的人告诉我们,他们真在这里,有时候会遇到,上山的人会遇到。但是不是常常遇到,偶尔遇到,遇到不容易亲近,他顶多给你说两句话,一转身就不见了,所以很不容易亲近。「而在极乐则皆如师如友,朝夕同聚」。在极乐世界不一样,跟这些大菩萨,等觉菩萨在一起,他就像我们的老师,就像同学。因为在极乐世界导师是阿弥陀佛,诸佛如来到极乐世界去讲经教学,统统是以菩萨身分,等于说到那边是教授的身分,不能做校长,校长只能一个,别的学校校长到这个学校来上课是教授,如师如友。极乐世界的佛多、菩萨多,多过学生,所以从早到晚都在一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