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悟全法師、彌陀村弟子 (第四集) 2014/3/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04
老法師:這兩天,客人會比較多一點,我們在研究,我們的經,下午講經要不要停兩天,上午我們可以不中斷,下午的時候停兩次。正好這裡是個段落,「前言」學習完畢了,後面就是從「概要」開始。概要就是玄義,華嚴宗稱為十門開啟,天台宗是五重玄義,就是在沒有講經之前,把經典裡面重要的義趣說出來。這等於兩個用意,第一個用意對於初學的人,讓他對於這部經產生興趣,歡喜來學習;第二個意思對老修,老修不要聽經,經都很熟了,最重要是聽你的學習心得分享,那心得分享就在玄義裡頭。所以老修願意聽玄義,聽聽你學習的層次、境界,他要聽這個。它有這兩個意思。初學是引發他對這個經有個概略的認識,有個底子,學習起來就有興趣,歡喜學習。
這個裡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思在裡頭,你譬如我們一開端看的這一乘了義,這個真正是佛法總綱領、總原則。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教我們什麼?就是教我們一乘了義。一乘說的是教,一佛乘。說得淺一點,諸佛出現在世間為什麼?只為一樁事情,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圓滿?那就是達到一乘了義就圓滿了。了是明瞭,義就是真理,這裡面講的勝義,大乘經宣說的勝義,勝義叫了義。勝義是什麼?這兩句話可以代表了,煩惱跟菩提是一不是二,生死跟涅槃是一也不是二,這叫真正了義。迷的時候,煩惱不是菩提,菩提不是煩惱,生死不是涅槃,涅槃不是生死;契入這個境界,曉得它是一樁事情。迷悟之差,覺悟了,煩惱跟菩提是一;迷了,煩惱跟菩提是二,不一樣。
同教、別教亦如此,真正徹悟了,圓滿,同,同圓,同,同教就是圓教;還沒有覺悟到圓滿,還有差別,這是別教。別,無量無邊差別的現相;圓,無量無邊現相都沒有了。好像我們看電視、看電腦的屏幕,屏幕就是圓、就是同,屏幕裡面的現相那就是別。同跟別它在一起,完全混在一起,迷的人他執著屏幕的色相,把屏幕忘掉了;明白的人知道屏幕跟現相是一不是二。現相在哪裡?在屏幕裡頭。屏幕在哪裡?屏幕在現相裡頭,真的是一不是二。一不是二,他就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不會起心動念;如果是二,他會起心動念、會分別、會執著,這迷悟。
悟了,整個宇宙,全宇宙是一。一裡頭有沒有差別?有差別。差別是現相,現相跟屏幕是一體,屏幕能現,現相所現,能現、所現是一,能所不二,能所一如,你才看到真相。如果只看到真,不知道妄,只看到屏幕不知道現相,只看到現相不知道屏幕,這都叫迷,這都叫沒有看到真相。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了,無論是真,無論是假,就是或者是性,屏幕,相,屏幕上顯的色相,是一如。全了解了,在這個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叫如如佛。本來是佛,迷的時候本來是佛,悟的時候本來是佛,迷的時候沒有缺一點,悟的時候沒有增加一點,不增不減。
所以這個電視屏幕、電腦屏幕,會看的,就這一法就能成無上道。所以大乘經上說,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法法皆如,任何一法都能幫助你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關鍵,宗門的妙,宗門就兩個字,會麼?會,問題解決了;不會,不會麻煩了,得慢慢來。什麼時候會了,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全明白了,這究竟了義。確確實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裡頭都是一乘法。說二、說三那是別教,那是什麼?迷得很深,迷得很重,跟他講一乘他不懂,他不能接受。所以從一乘裡面開出三乘,慢慢誘導他,幫助他提升,讓他達到一乘。
所以佛陀的教育,從這個地方你去觀察,它是究竟圓滿的教育,任何教育沒有它這麼圓滿,它真正達到終極目標。終極目標叫了義、叫涅槃、叫不二,一切法都是不二的。這裡頭必須要知道,屏幕是真的,不生不滅;現相是假的,有生有滅。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有生有滅的,沒有一法不是生滅法。只有本體是不生不滅的,本體就是能生的自性。我們把自性比作屏幕,把所生的萬法比喻作屏幕所現的影像,它從哪裡生?它從屏幕生的,沒有屏幕決定沒有色像。屏幕為什麼能生?它本來具足。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任何一法都不是心外的,心外沒法。所以大乘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識得心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一切圓滿。
要不要費那麼長的時間,費那麼多精神去學?不必要,你真學,一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一法,千遍、萬遍、無量遍,你去深入,總有一天大徹大悟。最忌諱的是學得太雜、學得太多,把自己學迷惑了,那個學法所得到的常識,現在講的常識、知識,不是智慧。智慧跟知識兩把事情,知識是假的,智慧是真的,就很清楚、很明白了。我們對於沒有接觸佛教的人,跟他們談,談這些問題,他們會有感受,真正聽明白了他會認同。
根性,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種根性,為什麼?好選擇方法。方法無量無邊,與我們根性不相應,學起來很難;如果與我們的根性相應,學起來很輕鬆、很容易。那我們要問,有沒有一個法門什麼樣根性都適合?有,這就是念佛法門,淨宗法門。淨宗法門不需要選擇什麼樣根性,它什麼根性都適合。但是,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不見得你適合,你要慢慢去精挑細選。選出與你相應的,你學得很快樂,學得很輕鬆、很自在,確實不斷向上提升。知道自己是什麼根性也不是容易事情,古時候有善友幫助我們,有善知識,甚至於家裡父母、長輩對我們了解,我們沒有能力選擇,他幫助我們選擇。家裡面開私塾,古時候大家庭,辦子弟學校,聘請老師,家長跟老師對於每個人的根性都知道。所以老師教學的方法不一樣,雖然同一個班裡上課,我們還有機會遇到。
三十一歲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在台中蓮社辦了個經學班,訓練講經說法的人才,學生二十多個人。我就在這個班上看到,李老師就像私塾的老師一樣。我們這二十多個同學年齡相差很大,你看最大的,那是林看治六十歲,我三十一歲,還有比我小的,二十多歲的,二十出頭,從二十出頭到六十歲,年齡不一樣。教育程度不一樣,有小學畢業的、初中畢業的、高中畢業的,念過大學,大學肄業,沒有畢業,念了兩年的,只有一個人,朱斐居士。這些學生的程度、根性老師統統知道,完全掌握住。選擇經典,你想學什麼經、選擇什麼經,老師指定的,從《大藏經》裡頭選擇,《大藏經》裡頭沒有的不選,以《大藏經》為主,為正。選擇如果選太深了,不適合你的根性,老師不同意,再選。選上個三次、五次都選不上,老師再替你選。
兩個人一組,就是兩個人同學一部經,這二十多個同學就分了十幾個組,兩人一組。我是最後進到這個班上去的,學習講經的順序是按先後,我的名字排在最後,所以沒有輪到我我就出家了。沒有輪到的人聽,旁聽,真正老師教就教這兩個人,這兩個人坐在老師面前,面對面,其他的同學圍在周邊,我是坐在周邊的。我的理解力好,記憶力好,所以老師教他們那些,我在旁邊旁聽全聽會了,沒多久我就變成助教。他們聽,老師規矩很嚴格,你沒聽懂,老師不會再講一遍。老師教訓你一頓,甚至於打你,講不講?不講。老師說了,你不注意聽,聽漏掉,疏忽了,知道被老師罵一頓、打一頓,老師還是會講,你有僥倖的心。罵了、打了,不講,不講第二遍,這就沒辦法了,逼著非要專心、專注,一點都不敢疏忽。全部聽到,真的是不會漏掉的,只有我一個人,所以他們沒有聽懂的全來問我。我在這個班上變成幫助大家,也變成老師的助教。
我在出家之前,在那裡住了十五個月,十五個月學了十三部經,這十三部經我都能講,複講統統能講。所以我一出家教佛學院,憑什麼?我學的十三部經。一個學期才教一部,一年才教兩部,他們佛學院三年畢業了,我只用了六部經,還有七部還沒用上。所以我對於佛學院搖頭,學不出來。我對李老師那個班是讚歎,真有效果,一年三個月我學了十三部,法喜充滿。在佛學院教書,在外面講經,多半都是居士道場。第一次講經是講《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台東蓮社,明訓法師做社長,明訓跟我們是同戒,請我去講經。
所以我知道中國古老那套教學方法管用,比現在的好,它讓你專注,你一個月學一部,兩個月學一部,你專心在一部經上,得受用。同時學兩部就不行了,這老師不教的,知道你沒有能力接受。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中國千萬年前世世代代都遵循這個方法。這個方法要不好,早就被人拋棄了,為什麼還要遵守?肯定有它道理。現在我們統統不用這個方法,學的課程太多,頭腦都變成漿糊,在佛法講,被染污了,嚴重的染污,清淨心沒有了。清淨心生智慧,沒有清淨心永遠生不了智慧,都生煩惱。這是我們自己一生體驗得到的,老師教,我們認真學,累積幾十年體會到,這個方法好。
我們的根性,原來不相信,認為自己很聰明,廣學多聞,講經講了二、三十年,才相信淨土,才相信自己不行。《華嚴》、《法華》、《楞嚴》、《般若》這些大經大論只是看看而已,能不能斷煩惱、成菩提?不能,完全停在知識這個層面上,於智慧不相干。這回過頭來,對那個專念阿彌陀佛的人才生恭敬心,以前沒有瞧在眼裡,現在真正是自嘆不如,他比我善根深厚,他比我有智慧。無論時間長短,只要一心專注,確實能得真實利益。這個真實利益就是戒定慧,沒有學戒,有定共戒、道共戒。你心地清淨、平等了,自然不會犯過失,這叫道共戒、定共戒。戒定慧三學不斷向上提升正確的,路走對了,這是佛道,這是菩提道。如果境界不能提升,定慧不能增長,這在學習過程當中病態,這人生病了,如果不懂得調理,這一生很難有成就。
一定要調整自己學習的心態,真誠、清淨、恭敬。所以古人提出尊師、重道,為什麼尊師?因為重道,尊是尊敬,從誠、敬、清淨心你就能夠契入。我們的心不誠、不敬、不清淨,得不到。這就是方老師所說的,學生沒有這三個字,誠、敬、清淨,就不教了。為什麼?教了白教,聽不懂。如果學生當中有一、二個人具足,老師要教,一個人都要教,這有傳人;一個都沒有,那就沒法子,那你教的話白講了。老師會不會認真,會不會真教,完全看學生,真學的人老師要不教,他有罪,他吝法;不能接受的可以不教,這個沒有過失。
中國老祖宗所謂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話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後不是說有後代,不是這個意思,真正有繼承道統的人出現,你的道沒絕,一代一代又傳下去,這個是大事情。一個家庭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子孫後代要有人能夠繼承,他這個家世世代代興旺。大家庭,大家有共識,有這個使命,為家增光,榮宗耀祖,這個就真正盡孝道,給社會做最好的榜樣,用佛法來說,全都在表法。中國人的家文化也是世界上獨特的,其他國家民族裡頭沒有,中國文化的特色。全是一家人,一個家族,過去五代同堂、六代同堂,所以一個家庭有幾百人,它是社會組織。這些人生活在一起沒有私心,人人都要學大公無私,念念為整個團體著想。
這種家文化,今天血緣的家庭沒有了,道義可以。公司行號一家人,大的公司員工幾千人、上萬人,老闆就是家長,員工統統是兄弟姐妹。家要有道、要有德,人人都講道德,都遵守規矩,所以就有家規。家規,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佛法的《十善業》融合成一體,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不能融合在一起,得的利益只有一半,不能得到圓滿;要得圓滿的利益,這三個合在一起。儒釋道變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缺少一個都不行。好像鼎之三足,缺少一個它站不起來,這是我們必須要記得的。
學習,入門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另外有輔助的,《俞淨意遇灶神記》,現在拍成電影,好,看電影就是上課。《了凡四訓》也做成電影,要常看。代表佛門的,最近海賢法師的一片光碟,時間更短,大概五十分鐘的樣子。這都要把它當作課程,常常看,天天不要離開,儒釋道都有了。了凡先生代表儒家。古時候,形象上有儒釋道,實際上它已經融成一體,學儒的人讀佛經、讀老莊,學道的人讀四書五經,也讀佛經,學佛的人也讀四書五經、也讀老莊。所以從實質上講,它已經融成一體,沒有相違背的。
所以中華民族這個族群能夠存在幾千年,五千多年這有歷史記載的,沒有文字之前,我相信有文化、有宗教教育,宗教教育一定在文化之先。宗教要依中國文字來解釋,不能依外國文字。中國,宗的意思有三個,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有這三個意思;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兩個字連起來,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我們這十幾年在全世界團結宗教,就是用這個理念,沒有人反對,每個宗教都贊成。所以宗教,我提倡要回歸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不要批評,不可以互相批評,要互相尊重,互相讚揚。決定不要去拉信徒,宗教都是好的,都是勸人為善的,學習任何宗教都值得我們尊重、敬仰、佩服。這個就是大乘經上同教一乘的思想,或者是圓教一乘的思想。各個不同宗教這就是別,但是它的精神、它的理念、它的方法、它的效果,在原理原則上講相同的。所以尊重自己宗教,也同樣尊重別人宗教。
甚至於像日本中村康隆老法師,我那年到日本去,訪問的時候去看他,他老人家一百歲,他是一百零三歲走的。看到我很高興,知道我在國際上團結宗教,告訴我一句話,全世界每一個宗教的創始人,統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的大弟子橋本,我離開的時候他送我到大門口,他告訴我,我們老和尚一生沒有說過這個話,今天他跟你怎麼會說出這麼一句話?全世界每一個宗教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這是一體。這個老和尚不簡單,我跟他見過三次面。
前言,參考資料第三頁裡頭,有「橫出、豎出」,這個對我們很重要。我們自己想一想,豎出不了,那就要講究橫出,橫出是淨土宗。先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再證得大圓滿。這條路人人走得通,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賢愚不肖統統能成就。可以去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然後再細心觀察跟我們同一個時代念佛往生的人。讓我們看到,親眼看到往生的瑞相,你不能不相信,你不能不承認,不是假的。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那能做得了假嗎?海慶往生了,佛門的規矩把他裝缸,讓他坐缸。一般大概是三年以後開缸,看看身體沒有壞就留金身,留全身;身體要壞了,火化,再重新給他安葬。海賢是師兄,海慶是師弟,他先走的。海賢老和尚六年九個月這麼長的時間,發心開缸,看看他的身體,如果要是壞了,就火化了安葬。沒有想到打開缸的時候面目如生,連穿的衣服一點損壞都沒有,大家非常驚訝,也非常讚歎。現在是貼金身,貼金,供養在來佛寺,這不是一般人裝得出來。
賢公老和尚的母親,都是預知時至,都是一句佛號,走的時候多瀟灑。她什麼時候走她沒有告訴人,預先沒有宣布,只是要回老家,她本來也住在來佛寺,要回老家。老和尚沒有辦法,順從母親的意思,陪她回老家。這一天高興,把女兒、姪女統統叫來,親自下廚房包餃子給大家吃,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一家子人團圓。吃完之後,坐在椅子上,告訴大家,她盤腿坐在那裡,告訴大家,我走了。真走了,你看多瀟灑、多自在,這不是裝得出來的,真的不是假的。
就一句佛號,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小鄉村裡頭生活長大的,有這樣殊勝的成就,真的一般高僧大德都做不到。這是什麼?清淨心,萬緣放下了,沒有別的。佛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做不到是什麼?是因為你沒放下,你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你對這個世界難分難捨。不像他們,他們對這個世間叫一絲不掛,沒有一樁事情是他放在心上的,才有這麼個效果。我們為什麼不放下?不放下的,將來非常可能感得的是三惡道,是六道輪迴。徹底放下,就是把輪迴放下,把三惡道放下。財色名利全是六道裡頭東西,而且多半都是三惡道,不是三善道。佛慈悲,佛勸我們放下,勸我們離開六道輪迴,勸我們離開三惡道,這是真實智慧、真實慈悲、真實的利益。
淨土這個法門好,雖然有四土,有三輩九品,實際上,生到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這是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比丘的時候,法藏比丘時候發的大願。看到十法界一切眾生不平,不平就有怨氣,怨氣就是一切罪業的根源。那他的世界要怎樣?他的世界要平等,平等大家沒有怨氣。為什麼?完全相同的,你有我也有,我有他也有,大家都一樣的,所以他心是平等的,心是清淨的。這一點他做到了,即使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平等了。阿惟越致真平等,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了。我們沒有斷盡,我們帶業往生,這就是他用他的願力,四十八願的願力,以及他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加持給我們。我們能加持得上嗎?能,只要能把這個世俗之情緣統統放下,就能得到佛的加持,他就加得上。這些自在往生的人,就是示現這個,佛力加持加上了。
為什麼不肯放下?為什麼不肯捨?為什麼還要去搞六道輪迴?這是我們要多想想,要把它想通。輪迴實在是太苦了,不但苦是苦,樂也是苦,樂是苦因,樂極生悲。佛給我們說三界統苦,三界最上面講天人,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都有苦。欲界三種苦統統具足;色界裡頭沒有欲,沒有苦苦;無色界裡頭沒有色身,沒有壞苦,它有行苦。像我們在欲界,在人道,這三大類的苦統統具足,苦苦、壞苦、行苦。怎樣離苦得樂?信願持名,萬緣放下,保證你能夠得到,你能夠證得圓滿。
宋朝瑩珂法師給我們做了榜樣,造無間地獄業的,他要不往生,肯定墮無間地獄。他用了多少時間?三天三夜,真誠、清淨、恭敬心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我們對這個例子要細心把它參透,我們自己對往生就沒有懷疑。他能放下,他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到極樂世界去學習了。這個世界的緣不好,處處引誘我們造罪業;極樂世界的緣好,六塵境界統統都是幫助我們提升,到那個世界成就快。
這個參考資料裡頭,真的內容非常豐富。第六面,彭際清居士,第十一條,都是值得我們做榜樣的。這個在清朝那個時代,是個富家子弟,家庭環境非常好,而且童子就考取舉人。你看,「年十六,為諸生」,諸生是秀才;「明年」,就是十七歲,中了舉人;再過一年,十八歲,十八歲「捷南宮」,就是進士,十八歲考中進士,最高的學位。一生不做官。這裡記載得很清楚,這裡說二十九歲「斷肉食」,吃長素了。「又五年」,這三十四歲,「從聞學定公,受菩薩戒,自是不復近婦人,以知歸子自稱,嘗言志在西方,行在梵網,修一行三昧」。淨土宗大德。往生的時候他預知時至,在第七頁下面倒數第四行,「我大事在來年開印日」,大事就是往生,在明年開印日。這裡括弧說,古時候官府於年底封印,過年,到第二年正月開封用印,就是照常辦公。就是公家機關過完年的時候,這個官開印,就是照常辦事。開印之期,大概都是在十九、二十、二十一三天之內。他是「嘉慶元年正月二十日清晨,作辭世偈」,他往生了,確確實實是在開印日,這預知時至。黃念老告訴我,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所以他家庭環境好,他不要做官。高幹子弟,人真聰明,十八歲考中進士,這都是我們典範。
經上講到五濁惡世,濁就是現在講的染污。今天整個地球被染污了。我們小時候,一直到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一九七七年,在那個時代沒有聽說環保,沒有這個名詞。換句話說,染污還沒有到很嚴重的時候。提出環保,染污就嚴重了,大家明顯感覺到了,嚴重染污,所以提出環保。剛剛提出那些年,有人問我,環保有效嗎?我的答覆說,不可能有效。他說為什麼?因為他環保沒有抓到核心,核心是什麼?人性的染污。心理染污你沒有防止,外面的染污你要想把它防阻起來是做不到的,我從這裡看的。人心的環保要從哪裡做起?從佛法、從古聖先賢教誨。心裡清淨了,外面環境清淨,這是大乘經上跟我們說的境隨心轉。我們的心染污,外面的環境就染污;我們的心清淨,外面的環境就清淨,就這麼個道理,我相信,我沒有懷疑。霧霾,現在這個世界上大面積的霧霾很多,怎麼來的?怨氣,不平之氣。
佛教我們修清淨心,尤其是淨宗,淨宗教我們修「清淨、平等、覺悟」,得的果報是「大乘」,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福報,「莊嚴」是美好,這三個是果報,清淨平等覺就能得到。大乘無量壽莊嚴講到究竟圓滿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從清淨平等覺來的。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幹什麼事情?天天教學,世尊為我們介紹,「今現在說法」,不是過去,不是未來,現在正在說法,一切時一切處彌陀都正在說法。說的是什麼法?《無量壽》裡面的四十八願,說的是這個法。
對我們的程度來講,我們現在的程度,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的,是對我們地球上居民程度來說的,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用了十年時間會集成這個本子,《無量壽經》第一善本,我們有緣遇到,這個不容易。李老師遇到了,沒有放下萬緣,一心專注。這在那個時候,他又何嘗不想專講,反對的人很多,所以沒有辦法,把這樁事情交給我。什麼時候緣成熟?他老人家往生之後,緣成熟了。還不是在中國,在美國跟加拿大,所以我第一次講這個本子是在溫哥華,第二次是在聖荷西,在美國加州,是從外國開始的。大家歡喜,我們在台灣印了一萬本。這個時候反對的聲音少了,台灣同修找我,我記得那個時候在景美圖書館,好像也講過幾遍,總共講過十遍。黃念老的集註,李老師沒有見過,我們就知道,在我上一輩跟這個經緣分還差一些。
念老也很了不起,六年帶著病,那病很重,不輕,拼命,不要命了,註這個經。我去拜訪他,他就一個房間,一張床鋪,床鋪前面一張桌子,大概也只有我這個桌子這麼大,這一邊旁邊就堆著書,沒有書架,堆得亂七八糟。我看了非常感動,我說你這些書從哪來的?我們想找都找不到。他能找到這麼多參考資料,感應,佛菩薩送來的。註完這個經之後,修改了不少遍。剛剛完成那個時候的本子,未定稿,在美國的時候送給我了。我就拿那個油印的本子在台灣用鉛字排版,第一次,他老人家這個註解《大經解》,第一次在台灣印的,印了一萬本,很有歷史價值。以後修訂過幾次,特別是把現在科學裡面發現的東西也引到經本來,原來的本子上沒有。我們這一代的人有福報,能看到這麼好的本子、這麼好的註解,讓我們對淨宗不相信的也相信了,不想往生的也真正發願求生淨土,我們得感謝這兩個老人。我特別感謝李老師,他把他講經用的眉註的本子給我了,這個本子現在流通量也很多,老師的眉註本子。以後他們用紅顏色套印更清楚,原本是毛筆寫的,毛筆行楷。那時候老師還不到七十歲,我跟他的那年七十歲,我好像我三十一歲,他七十歲。
「五濁」,我們要記住,天天看這個世界,天天看這幾句經文。《三藏法數》,《法苑珠林》裡面排列的,第一個「眾生濁」,第二個「見濁」,第三個「煩惱濁」,第四個,「命濁」,第五個「劫濁」。劫是講這個時代,這個時代被嚴重染污。時代怎麼會染污?人染污。人怎麼會染污?見解跟思想,就是煩惱跟見,見是見解,見惑,煩惱是思惑。五濁裡面的體就是這兩個,我們把事情看錯、想錯了。命濁,命濁是惡業增長,壽命短促了。特別在這個時代,提出命濁,這個意義不平常。現在人講求速度、講求限時,速度是愈快愈好,愈快愈好,壽命就縮短了。
中國古人觀念不一樣,所有一切都要緩慢,不主張快速,快速的命都不長久。這是真的,日新月異,新的起來,前面推翻了。中國老祖宗講五倫、五常,千年萬世都不能改變,你沒有辦法把它推翻,它能長久。我們看近代曾國藩先生的家訓、家書,你看他對於子弟的教誨,言語、動作都要緩慢。有道理,為什麼?他心是靜的,心清淨生智慧;心是動的,他生知識,不生智慧。知識是外來的,要廣學多聞,智慧是內在的,智慧裡面有知識,知識裡頭沒有智慧。所以中國人重視清淨心、平等心、開悟,重視這個。
五濁,佛在經上提出,今天的社會濁污到極處,也就是,內是我們的心,外是境界,染污到幾乎我們不能再承受了,這麼嚴重。在這樣嚴重染污之下,我們自自然然會產生一個念頭,那就是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去,那個地方清淨,沒有染污。這一段他蒐集得很豐富,我們看看就可以了。
在十六頁,二十六條,「本覺」,這兩個字我們要重視、要相信。這裡頭引用《三藏法數》的話說,「眾生心體靈明虛廓,本來離念,等虛空界,無處不遍,即是如來平等法身,是名本覺」,本覺跟法身一個意思。《起信論》上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我們從這個地方建立了信心。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成就?我們有本覺,本覺本有,換句話說並沒有離開,沒有失掉。心體靈明,換句話說他什麼都知道,他沒有一樣不知道,靈明就是般若智慧。連惠能大師都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華嚴經》上說出,「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可以用這句話來解釋本自具足。如來智慧、德能、相好每個人都有,不是佛專利,佛有,我們全有。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見了?我們迷了,佛覺悟了,只要我們把迷放棄,我們覺悟了,一切現成的,不是從外來的。
所以大經上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為什麼無所得?智慧德能相好是本有的,不是得來的,是自己本有的。這個本有,自己的確非常難體會,在什麼地方可以能得一點消息?在問答裡頭,別人問你一樁事情,沒學過的,居然能回答得出來。這怎麼回事情?這就是其義自見,不問的時候不知道,一問的時候全知道,「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誰做到了?佛做到了,法身菩薩做到了。聲聞、緣覺、三乘菩薩在那裡做,還沒有圓滿,所以他們有小智慧、有小神通。小智慧、小神通應用在我們這個世間足夠了,大智慧、大神通是教菩薩的。我們擺在面前對象是凡夫、是二乘、是權教,都行,都能應付。
換句話說,戒定慧三學就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戒,規矩,不能沒有規矩,不能不守規矩。規矩是性德,是自然的,不是哪個人勉強哪個人,不是的,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勉強一個人。戒律是怎麼回事情?釋迦牟尼佛平常生活行為,一舉一動把它記錄下來就叫戒律,不是他故意裝的,不是,自然的。真正覺悟了的時候,那個人自自然然的言談舉止記錄下來就是的,他也不是故意著意教別人,不是的。我們看到了跟我們對比一下,我們的想法、看法、做法跟佛是相對的,不一樣,那就要知道我們錯了,他是對的,他是與自性相應,我們是與自性相違背,就這麼回事情。那我們要學他,這部分東西叫做戒律。
現在在我們現前這種生活環境,持戒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我們年歲大了,人一般說,過了四十都定型了,完全被染污主宰,醒不過來了。這時候怎麼辦?只有信、願、持名能救。其他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走戒定慧三學,我們做不到了。年輕,三十歲之前還可以,我都會勸他們去學戒。四十以上我勸他們老實念佛,把根本戒守住就夠了,根本戒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如果還再能夠做的,六和、四攝,這是世間標準的好人,好人做的都是好事。好人首先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是走遍全世界沒有一個人反對。好心、好事的標準都在這部《無量壽經》裡頭,就夠了。《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從人道裡頭的好人,講到天道、講到聲聞緣覺、講到佛菩薩;究竟的好人,法身菩薩;究竟圓滿的好人,諸佛如來的法身,找不到絲毫缺陷。我希望同學們在經文或者是在參考資料裡頭有所感悟,都能提出來我們大家分享。
主持人:希望能發言的請舉手。好,請說。
悟全法師:師父好。剛才師父在參考資料裡面提到,橫出跟豎出,一切法門都是屬於豎出,只有淨宗念阿彌陀佛這個法門是橫出,悟全有深刻體會。之前在概要還沒有深入的時候,對這些道理還不是很清楚,這幾年學習黃念祖老居士的概要,對橫出、豎出體會非常深了。如果淨宗念佛人,知道這個法門是橫出三界,逕登四土,我們一定會死心塌地的念佛。如果不是修淨土,修學其他法門,他知道橫出三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生成佛,他也能夠把自己修行功德統統迴向導歸淨土,他們成佛時間也是大幅度的縮短了。這是悟全一個很淺顯的體會,請師父指正,阿彌陀佛。
老法師:對的,這個原理都在《無量壽經》裡面「三輩往生」最後的一段。翻「三輩往生」一共四段經文,上輩、中輩、下輩,後面一段就是修學大乘,不是淨宗的,但是他能夠把他所修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也能往生。慈舟大師判這一段經文叫一心三輩,判得非常好,我們也用慈舟大師這個判法,遵循他老人家的教誨。不但是佛法裡面的八萬四千法門行,我們把範圍擴大,學習其他的宗教行不行?也行。無論修學哪個宗教,如果你要是真的相信,真的願生淨土,把你自己所修學的功德迴向也行,法門廣大不可思議。所以信仰其他,要不要改換宗教?不需要。阿彌陀佛心目當中,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哪有分別!我們自己在分別,他不分別。只要我們也不分別,也認同,理事都圓滿了。這才真正知道,淨宗法門的廣大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太大了。
主持人:請問誰還有發言嗎?好,我們請彌陀村。
學生:老法師,我有兩個問題要請教您老。頭一個問題,就是常常聽到您老的教導,頭一個境界就是理事無礙,第二個是事事無礙,這是講理。在生活當中,我們想求教您老,在生活當中這兩個理所對應的,譬如說一些事情是什麼樣子的?這個我們不大清楚,感恩師父慈悲開示。
老法師:這兩種無礙我們本子裡頭都有,這兩種無礙是《華嚴經》上說的,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具足這四種無礙。念老,在下面經文就可以學到,下面是概要,概要裡面就學到有《華嚴》、有《法華》的,天台宗也講,華嚴宗也講。無障礙的法界是真的,叫一真法界。障礙從哪裡生的?從我們妄想生的、雜念生的。有妄想、有雜念,理事有礙,事事更有礙。事事障礙是分別、執著,只要有分別執著,事跟事都有障礙。如果我們的分別執著沒有了,障礙就不存在。為什麼不存在?一切法不是真的,我們把它當真,所以產生障礙。如果知道一切法像《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裡頭有沒有障礙?理跟事無障礙我們前面講過,我講的比喻,用屏幕現相,屏幕是個理,能現;現相是事,是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理事一如,性相不二,這就是無礙的法界。我們只要放下執著,真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們的六根在六塵境界上就解脫了,解脫就是無礙。我們今天的礙就是堅固執著,以為它真有,不知道它念念不可得。我們對於這個現在有一點概念,實在是得自於科學報告。
今天科學的儀器進步到令人無法想像,居然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的,佛經上講的極微色。彌勒菩薩所說的,大乘教裡面的極微色,可能現在科學家還沒有啥發現,但是發現到的微中子,跟佛在經上講是非常相似。佛說極微色這個物質現象是個基本物質現象,它不能再分,它再一分裂,現象就沒有了,所以叫它做鄰虛塵。虛是虛空,它跟虛空做隔壁,好像隔壁,一分它就是虛空,就沒有了。這個被科學家發現了,科學家找到最小的物質現象,它的名字叫微中子,或者叫中微子,都可以,最小的,把它打破、分開,真的沒有了。沒有了發現是什麼?發現是念頭的現象,就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才說明,物質從哪裡來的?是意念波動產生的幻相。
這個幻相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我們是決定沒有辦法體會得到的,我們常常還是用我們自己想像當中來說的。彌勒菩薩的一彈指是有三百二十兆個微細念頭,這一彈指。那一秒鐘,我們算是彈指五次,可是我們在科學報告裡頭有看到的,一秒鐘可以彈七次,就算五次來講都非常可觀了。五次,三百二十兆乘五,是一千六百兆。這就是說一念,一念是多長的時間?一秒鐘有多少個一念?有一千六百兆個一念。每一念都有物質現象,每個物質現象都有精神現象,也就是佛經上說的色受想行識,這五蘊。五蘊最小的單位是極微色,極微色具足五蘊,色受想行識它都有。所以一切物質現象都會看、會聽、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起心動念它都知道,沒有不知道的。這個知道這就叫本能,在佛經上叫本覺,它本來就覺悟,它不迷。迷是我們迷了,我們身上這些細胞分析到極微色它不迷。你看冤枉不冤枉?我在哪裡?我找不到,我是個抽象概念,根本不存在。所以佛法說無我是真的,有我是假的。
宇宙確實非常微妙,就是這個小小的極微色裡頭,有什麼?有整個宇宙存在。《華嚴經》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整個宇宙在一微塵,佛經上用芥子,芥菜子大家曉得,有概念,很小。芥菜子裡可以容納全宇宙,全宇宙沒有縮小,芥菜子沒有放大,真的在裡面。這個境界,佛用了個名詞,叫不思議解脫境界。誰能看到?誰能在這個境界裡得受用?八地以上,這大乘經常講的,你證得八地以上你就看到了,你就明白、了解了,你要想進去可以,沒障礙。科學對我們幫助也不少,沒有科學證明,這個問題我們到什麼時候才有個概念,幾乎在一生一世不可能。古人是講清楚了,看不懂。看了科學報告回頭再看,就看得有意思了,就體會到一些了。
希望我們大家努力,希望我們同學當中有幾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非常有意義。大徹大悟沒有別的,現在我們曉得,全靠放下,什麼都要放下,放下就是。沒有放下是凡夫,放下就是佛菩薩。清淨平等覺裡頭沒有一物,什麼都沒有,所以他覺,有一樣東西就不覺了,所以佛都不能有。我們現在只有一尊佛,是什麼?是求生極樂世界,不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有個阿彌陀佛見不了性。所以我們把功夫分成兩段,先取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一定在阿彌陀佛會下成就,這就對了。好,時間到了。
主持人:我們感恩師父,我們向師父問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