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文字台语)第1集(悟道法师主讲)

儒释道教育专题讲座—文昌帝君阴骘文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一集)  2010/6/10  台湾台北县汐止市拱北殿  档名:WD19-020-0001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9/WD19-020/WD19-020-0001.mp4

 

《文昌帝君阴骘文》。诸位观众,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要跟大家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这篇文章不是很长,清朝时代江苏崑山周安士居士将这篇文章做一个注解,这个注解编在《安士全书》里面第一个部分。《安士全书》分做四卷,第一卷就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注解;第二部分就是「万善先资」,讲戒杀;第三卷就是「欲海回狂」,讲戒淫;第四「西归直指」,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阴骘文」是《安士全书》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安士全书》里的注解内容很丰富。我们在汐止拱北殿,利用成立一百一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我们简单来跟大家介绍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现在在我们民间,在大陆、在台湾,乃至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包括印尼这些地区,我们还有看到文昌帝君的庙,供奉文昌帝君,很多人来信奉、来拜拜。可是我们现在一般社会大众,对于文昌帝君他的历史,文昌帝君这个人并不了解,文昌帝君所宣扬的,大家更加不知道。大家一般只知道去拜拜、求平安,特别是高中考大学的联考,我也曾去文昌帝君的庙看过,文昌帝君的桌子上摆了很多准考证,影印的准考证,希望文昌帝君来保佑他的孩子能考中。这是我们现在在社会上有看到的。这个情形难免不相信的人,他认为是一种迷信。这些人说迷信,是不是可以说他们不对?也不能说他们不对。为什么?确实这个表现难免让人误会是一种迷信。为什么说迷信?因为不懂道理,不明理,不知道文昌帝君是教我们什么,教我们怎么修学、怎么做,这都不知道,只是烧香拜拜,希望帝君来保佑。难免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说这是迷信。

 

实际上,我们中国民间这些寺庙,在过去的社会都是属于社会教育。教育内容教什么?教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就是在教这些。一般寺庙讲劝善,以前有人在庙里劝善,我们寺院说讲经。但是现在寺庙很少人在劝善,可以说没有看过,甚至听都没有听过。这难免,特别是现代年轻的人他认为迷信,他不要去接触。所以现在年轻的人,他宁愿去信西洋的基督教、天主教,他去信那个教,他认为信那个比较高尚,我们传统拜神都是迷信。如果我们不提倡这个教育,确实这个误会不断衍生,以后就没有了,它教育的精神完全就不存在。首先我们看文昌帝君,一开始: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帝君』一开头就讲,『吾』就是我,已经有『十七世为士大夫身』,「士大夫身」就是古时候读书人做官的。我们中国民间将这些行业,分做士农工商四大类。读书人现在讲知识分子,这有读书的。大夫是做官的,士大夫身,读书人。古时候读书,求取功名,做官。这个文一开始,他有十七世是士大夫身,说他十七世都是读书人,都做官。这句我们一看就很明了,他讲这个话是第十七世。帝君末后这一世,就是第十七世,是出生在中国晋朝。「帝君生于晋,姓张,讳亚」,亚是亚洲的亚,是他的本名。古人有名有字,名就是小时候父母取的名字,在未成年大家都可以叫他的名。一直到二十岁成年,成年以后小时候的名字就不能叫,所以叫做讳,讳是忌讳。再叫他小时候名字就是不尊敬他,所以同辈要送一个号给他,字号,以后称呼他的字,不称他的名。「越人也,后徙蜀」,徙是搬家,后来他搬到蜀,蜀就是四川,现在中国大陆四川省;「即梓潼居焉」,搬到这个地方,梓潼。所以我们要是看到庙里写梓潼真君,那就是文昌帝君,他后来搬到四川,住在这个地方。

 

「其人俊雅洒落,其文明丽浩荡,为蜀中宗师」。在那个时候他人是俊雅洒落,就是说他长得,我们现在说文质彬彬,文人的气质。他的文章明丽浩荡,他的学问、文章非常好,所以成为四川蜀中宗师,就是一代宗师,大家向他学习。「感时事,托为方外游」,那个时候他到方外去旅游。「及门诸子,建祠祀之」,以后他的学生建了一个祠,祠就是民间讲的祖祠,祖祠是祭祀的地方,所以建祠祀之。「题曰文昌君」,他的门生建祠,就是建了一座庙来纪念他,这个庙匾就叫文昌君,等于对他的称号,称呼他叫文昌君,文章很好,学问很好。

 

「唐玄宗僖宗」。文昌帝君最后一世是在晋朝,距离我们现在已经一千多年,这是他第十七世,最后一世距离我们现在已经一千多年。到了唐朝玄宗、僖宗,「避寇入蜀」,避寇就是遇到强盗,这两位皇帝躲避进入四川。进入到四川,文昌帝君「显灵拥护」,一直到灾难平息。玄宗与僖宗,「诏封晋王」,就封他为晋王,他是在晋朝时代。「后人加称曰帝,盖尊之也。」他原本叫文昌君,后人给他加了一个帝,「文昌帝君」,这是后人加上去的,加这个帝字是表示对他非常的尊敬。这个文出自「四川七曲山清虚观碑记」,清虚观是道教的道观。我们中国道教叫观,佛教叫寺,一般拜神叫做庙,供奉祖宗的叫祠。这是帝君一十七世为世大夫身,就是说他是一个读书做官的人。他做官,他的做法:

 

【未尝虐民酷吏。】

 

『未尝』就是说他从来都不曾,不曾去虐待这些人民,『虐』就是虐待,不顾人民的生活,不去了解人民他生活的痛苦,他都是认真为人民来做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来都不曾去虐待这些人民。『酷吏』,「酷」是残酷,「吏」是下面办事做官的人,酷吏就是苛吏。不残酷,这是「未尝虐民酷吏」,就是说他做官都是爱护人民,不是一个残酷的官吏。如果要是残酷的官吏,那就没有慈悲心,自古以来就有这种情形,做官没有慈悲心,人民就很惨。下面就是说出他的做人、做事存心:

 

【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他在做官就是救人的灾难,『救人之难』,这个「难」就是有灾难、有困难,他去解救。『济人之急』,「急」是紧急的,人遇到紧急困难的事情,他会去帮忙济急,我们现在讲慈济,我们现在社会上说慈济,慈悲救济。这主要是「济人之急」,就是人有急难去救济他。人遇到急难的时候是非常需要,非常需要的时候要赶快去救济他,人家有灾难、有困难要去救济,急难。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急难的事情非常多,不但是发生灾难,这个急难要赶快去救济。就是我们平常生活当中时常也会遇到紧急的,遇到人家有困难,我们也是要去救济。这是文昌帝君他告诉我们,他做官是怎么做的。这两句必须要引申到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所有困难、紧急的事情。我们自己也曾经遇到急难的事情,自己遇到急难是不是很希望别人赶快来救济我们?当然是这样。我们自己有这个需求,别人也是一样,别人有急难,他也希望别人赶快救济他,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是人都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有急难,希望人来救济;别人有急难,他也是希望有人赶快去救济他,这是一定的道理。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孤」就是孤寡,「悯」是怜悯,我们一般说孤儿寡妇,很孤单。特别现在的老人是孤单老人,孤单老人也很可怜,死了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照顾,子孙也都不在身边。社会上有孤寡的人,文昌帝君对他们都有怜悯心,怜悯心进一步就是去照顾他们,像现在办老人院照顾老人。我们净老和尚常常讲的办弥陀村,弥陀村主要是照顾孤寡老人,子孙不在身边。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与过去不一样,过去三代同堂、五代同堂,子孙住在一起,现在没有了,因此现在全世界这个老人的问题愈来愈多。所以家师提倡弥陀村的这种构想,主要就是照顾老人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另外孤儿,现在的孤儿,在现代不一定是父母都不在只剩他一个,实际上现在的孤儿比过去多得太多了,虽然父母都健在,但是没有人照顾,没有人照顾,我们看起来就好像没有。

 

现在物质生活比过去好得太多,过去五十年前生活很艰难,物质生活很缺乏,说没人照顾。现在物质生活都提升了,现在的小孩物质生活也都很丰富,父母对子女物质的供给,比过去那是多得太多了,怎么说没有照顾?这点我们要明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上最缺乏的是什么?现在经济比以前是好得太多了,在物质生活的照顾是普遍都很丰富,可是反过来精神生活没有人照顾。虽然物质生活比过去好很多,现在小孩很享受,现在的小孩,父母都很疼,怕他受苦,都不敢让他做事情,出国旅游住大饭店,小孩就开始在享福了,现在这个时代是这样。以前像我这个年纪,大饭店不曾听说过,现在年纪大了,出家有这个因缘去接触,在过去是不可能去接触的。但是我现在看大饭店、宾馆,父母都带着二、三岁的小孩就开始享受,现在小孩就开始享福,这都向外国人学习的。享福,你看这些小孩是不是真的快乐?你仔细看,并不快乐;物质上是很享福,但是精神上很缺乏,很孤单。所以这个孤,在现代这个时代我们要仔细去观察,这个孤的意义应该包括精神生活,物质过得很丰富没有错,但是过得不快乐。

 

所以现在也有很多学生,连小学生都在自杀。你想想看,他难道没有父母吗?有。他家里没有钱吗?也有。生活难道过得很艰苦吗?不是,不是生活过得艰苦,物质生活都很充裕。为什么他会自杀?过去我们根本没听说学生在自杀,现在不但大学生、中学生,连小学生都有听说自杀的。为什么?他的精神生活非常孤单,做父母的人也不知道要怎么去帮助他。做老师、做父母、社会上的人,不知道要怎么帮助他。因为大家都不学习我们祖先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所以没有办法去帮助他。所以文昌帝君,「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我们读到帝君这个文章,帝君写这文章要做什么?他说这个做什么?就是劝我们这样来学习。

 

「容人之过」,容是包容。我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是凡人,既然是凡夫、凡人就不可能没有过失,特别我们人与人相处,我们要去找一个人十全十美的,这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没得找,你要去哪里找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这个人一点缺点都没有,这找不到。因此,我们人与人相处,互相必须要有容人之过,包容别人的过失。反过来,我们自己也有过失,别人也是包容我们的过失,我们也要包容别人的过失。这是帝君教我们的,他就是这样做,他这样做告诉我们,就是教我们这样修学。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这是讲阴德。这个『骘』,我们一般讲阴德,就是做好事自己不去宣扬、不去表扬。『格』就是格天,「上格苍穹」就是与上天感应,与上天相应。所以一句话说「上天有好生之德」,这就是讲上天都有好生之德,如果我们人也有好生之德,我们的心跟上天的天心就相应,上天的心如此,我们的心也是如此,那就跟祂一样,这是上格苍穹。苍,我们一般讲苍天。你要「广行阴骘」,这个广字是讲广泛,在我们生活上很广泛的去行阴骘,这样来上格苍穹。

 

【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这两句告诉我们,我们一般人,如果能够如同文昌帝君他这样的存心,『天必赐汝以福』,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你,赐福报给你。这两句我们看起来,要得福报我们存心就要善,要做好事,这样天必定会赐福给我们。如果我们要是没有像帝君这种的存心,只有去求帝君,去拜拜,买些水果去拜他,是不是帝君就保佑我们会得福报?如果我们没有照这样修,福报还是得不到。如果我们造恶业,反过来是得恶报。所以这里面没有迷信,我们如果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就知道。中国民间所有拜的神,祂有内容的,祂有理论在,祂有方法在,我们去拜主要是要向祂学习,如理如法的学习,我们就可以避免灾祸,得到福报,这怎么会有迷信!如果不学习,只有拜一味去求,不知道要断恶修善,那就是迷信。下面说:

 

【于是训于人曰。】

 

这句是说帝君下面就是对我们人的教训,这个『训』就是教训,教训里面也举出历史上几个公案,几个例子。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

 

这是举出四个公案,四个历史上的公案。『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这是举出汉朝时代于公,他是东海人,「为县狱吏」,古代说县官。古代的县官,不但负责行政也负责司法,就是说他包括司法,所以监狱,人犯罪、犯案也属于他管的。这个公案是说他的郡有一个「孝妇,寡居守节」,这个孝妇是寡妇,奉养她的婆婆,「养姑甚谨」,奉养她的婆婆非常谨慎。婆婆怕她的媳妇再嫁,「自缢死」,自己上吊自杀。婆婆的女儿就告这个媳妇害死她的母亲,这个媳妇也没有办法辩解,「公争之不得」,于公去帮她争取也没有办法。以后「孝妇死」,东海这个地方闹旱灾三年,都没有下雨。后来有一位新的太守来,于公替孝妇伸冤,伸冤之后去祭孝妇的墓,去拜祭她,「遂雨」就是才开始下雨。从那个时候开始「凡所平决,民皆允服」,凡是他去平反,去替人伸冤的,所有的人民都心服口服。

 

那个县的公门损坏,地方上的父老大家发心要来帮忙修理,「父老谋治之,公曰:可高大其门,令容驷马车盖」。就是说门坏掉了,门可以再做高一点、做大一点,高就是高,大就是大。多大、多高?四匹马能够通过。古时候四匹马一起拖车,四匹马跑得比较快,四匹马拖的车就高大,四匹马托的车能够经过,那个门必定很高、很大。「我治狱多阴德,并无冤枉」,他说我在治理狱政,有冤枉的人都替他平反,他积了很多阴德,阴德就是说做好事人家不知道,并没有冤枉好人;「子孙必有兴者」,他的子孙必定会兴旺。后来果然他的儿子「定国,果为丞相,封平西侯。孙永侣,为御史大夫」,都做到很大的官。这是第一个公案。

 

第二个公案,「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这是「五代」,在那个时代有一位「窦禹钧,燕山人」,年纪三十多岁无子,梦见他的祖父告诉他,你不但无子,而且你的寿命不长,「宜早修德以回天」,就是说你要赶快做好事,这样能够挽回天意。「禹钧由是力行善事,有家人盗钱二百千,自书券系幼女背,曰永卖此女,以偿所负,遂遁。公怜之,焚券养女,及笄择配嫁之。同宗外戚,有丧不能举,出钱葬之;有女不能嫁,出钱嫁之」。这是他的祖父托梦给他,他从那天开始努力做好事,他家里的家人偷他的钱二百千,写了一张借卷绑在他小女儿的背上,就是说他拿了那笔钱,这个女儿就永远卖给他,来偿还他负的债务,他这个家人就走了。窦氏觉得很可怜,这个家人偷他的钱也是不得己,还把小女儿留给他。他就将借钱的那张纸把它烧掉,抚养他这个女儿一直到她长大成人,找对象将她出嫁。同宗族,外面的亲戚如果有人死了,没有能力买棺木,他也出钱帮他埋葬;有女儿长大成人无法出嫁,出钱帮她出嫁。

 

「公量每岁所入」,量就是说每一年他所收入的;「除伏腊供给外,悉以济人」,就是说自己很节俭,所剩的钱都拿去救济别人。所以「家唯俭素」,他家庭里面很勤俭,素就是说过得很简单,「无金玉之饰,无衣帛之妾」。「于宅南建书院,聚书数千卷,延师课四方孤寒之士,厚其廪饩。由公显者甚众」。他的生活很简单,在他住宅的南方建一间书院,买很多书,请老师来教四方孤寒之士,没能力、没钱读书的这些子弟。由于窦氏他的帮助,后来显者甚众,显是说做了显官,很多人都有很大的成就。「不久连生五子,皆聪明俊伟」,没有多久连续生了五个儿子,本来说没有儿子,还有短命,现在做好事生了五个儿子,都很聪明。

 

「复梦祖父告曰:汝数年来,功德浩大,名挂天曹,延寿三纪,五子俱显荣。汝当益加勉励,无惰初心也。后长子仪,礼部尚书;次子俨,礼部侍郎;三子侃,左补阙;四子偁,右谏议大夫,参大政;五子僖,起居郎。八孙皆贵。公享寿八十有二,无病谈笑而逝。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是说他后来不但有儿子,五个儿子都做大官;本来寿命很短,延寿三纪,三纪就是三十六年,活到八十二岁,无病谈笑往生。这是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这个公案就是出在五代这个时代。这集的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这里。下面的公案,我们下一集再继续学习。谢谢大家的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六时吉祥,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2日11:03: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825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