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如来三身—法身 报身 应身

admin 开示讲经评论1阅读模式

如来三身—法身 报身 应身 (共一集) 2010/10/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02-039-0157集) 档名:29-194-0001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02/02-039/02-039-0001.mp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八十二面倒数第三行,从涅槃梵行品看起:

 

「《涅槃梵行品》曰:云何名如来?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然,故名如来。」经里面所说的意思,很清楚、很明白为我们显示出,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他来干什么?说十二部经,讲经教学,他是为这个来的。为什么要讲经教学?古大德告诉我们,大乘「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看到众生在受苦难不忍心,怎样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要离究竟苦,究竟苦是什么?生死,生死是大苦,怎样帮助众生永远脱离生死大苦。乐是什么?乐是究竟乐,佛经里面的术语叫「大般涅槃」,这是梵文音译的,照这个意思里面来讲,永恒的乐就没有苦,一切苦永远远离了,这就是大涅槃的境界。经论里面说苦,通常说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苦苦里面跟我们讲了八种,叫八苦交煎。这八大类,前面四种生老病死,任何一个人都免不了的,富贵贫贱平等要受;除这个之外,有求不得苦、有爱别离苦、有怨憎会苦,还有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苦特别显示在我们的身心不健康,所以多愁多病这种人也占了不少。大般涅槃,这些苦的现象、苦的果报永远没有了,佛是为这个。

 

为什么用教学?我们不知道苦从哪来的,苦从迷惑造业来的,迷惑造业果报就是苦。所以佛把六道轮回比喻作苦海,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那我们就懂得,释迦牟尼佛以及一切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就是帮助我们回头的。回头,从迷惑颠倒回头就是觉悟,觉而不迷,你就回头了;迷而不觉,这就是六道轮回的因。由此可知,佛对众生最大的恩惠,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破迷开悟的方便,方便为门,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合起来讲,最适合的方法、最恰当的方法就是教学。所以世尊出现,示现的是职业老师,是这么个身分,我们要知道。经典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个名词,叫「天人师」,十号里头有,天人师,所以佛的身分是老师,以这个身分出现于世,他给我们示现的三十岁开悟。在中国,孔子所谓说他一生,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也差不多,十九岁离开家庭,他的家庭是帝王之家,舍弃荣华富贵出去参学,十九岁到三十岁,十二年之间,印度所有的学派、宗教都亲近过,没东西学了,也没地方去学了,问题没解决,大问题。

 

千万年来人类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宇宙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我?这大问题!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也没答案,舍弃了、不学了,在恒河旁边毕钵罗树下入定,他知道,只有甚深禅定才能解决问题,定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悟。果然没错,释迦牟尼佛开悟了,开悟了,问题解决了,成就圆满的智慧德相,这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的,教学四十九年。如果这一段的行谊,你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释迦牟尼佛跟宗教不能说有关系,也不能说没关系。为什么?他学过宗教,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学过,但是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真的,他也不是宗教,用中国人的看法是道道地地的老师,像孔子一样,以老师的身分出现于世。所以我们后世的弟子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根本的老师。用现在的话说,我们接受的是佛陀教育,创建佛陀教育的第一个老师,这称他为本师。我们跟他的关系是师生,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就是现在人讲的学生,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过去这些菩萨、阿罗汉都是佛的学生,我们现在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所以诸菩萨、阿罗汉跟我们什么关系?同学的关系,我们同一个老师,他们学在先,我们学在后,我们关系是学长、学弟这个关系。观世音菩萨是学长,这关系属于伦理,这得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当中没有宗教的关系,我们完全是师生关系,跟菩萨、阿罗汉是同学的关系,我们都是接受佛陀教育的。佛陀教育终极的目标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今佛如古佛一样,为我们讲十二部经。这十二部前面三种是体裁不同,三种属于体裁,后面这些是属于他所讲的内容。他讲些什么?理论与事实真相这两个部分。我们在十二部经里学到第八,今天我们从第九。

 

第九是「论议,以法理论议问答之经文也」,这一类属于论议,这讲到内容,经里面给你讲道理、给你讲真理。这里面很多经论上我们都看到问答,像大众所熟知的《大佛顶首楞严经》,就是属于这个,在体裁上它是长行,散文体,内容上它是论议。弟子们提出问题,佛来解答,佛也提出问题,让众弟子来解答,这一问一答,我们在旁边听,听明白,觉悟了,这一类的经文就叫做论议。在现在《大藏经》里面论藏就是属于这一类的。第十是「自说」,无问,没有人请教的,佛自己说的。「无问者,佛自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是也」。《阿弥陀经》我们念得很熟,没人问,自始至终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讲,叫着舍利弗,舍利弗也没什么话说,舍利弗恭恭敬敬在听,这一会全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为什么?这个法太深了,一般人问不出来,佛看缘成熟了。缘是什么?佛说出来,众生能信、能解、能行,这就是成熟了,后头能证,信解行证都具足,念佛往生就是证果。缘成熟了不能不说,没有人来请法也得要说,显示出佛陀慈悲至极,真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佛弟子对老师要认识,你对老师不认识,那种恭敬心生不起来,尊师重道,对老师尊重的心生不起来。认识得愈清楚,恭敬心就愈殊胜,自己才能得利益,印光大师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老师教学,同学很多,我在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师学经教,他开了一个班,经学班。班上同学有二十多个人,一个老师教,二十多个人程度不一样,什么原因?每个人对老师诚敬心不一样,真诚、恭敬。对老师的诚敬是表面的、是外表的,内里面是什么?内里面是对佛法的恭敬,诚于中自然就形于外,里面人家看不出来,但是从外表上能看到你里面。所以这些学生,哪个人有成就,哪个人没有成就,老师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能成就的专心教导,对于不能成就的也很欢喜,看作什么?旁听生,也不拒绝他,种善根!古时候老师要栽培人、要选学生,完全都从这些地方看。如果老师要传法、要传道,正式指定你,把你选拔出来做接班人,那一个考察总在五年以上,才能看清楚你能不能肩负这个重担,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你能不能担起这个担子。没有这个能力不传给你,大慈大悲,为什么?没有能力,传给你,你这个担子挑不起来,那就是罪业。这个罪业,你看《戒经》里面结罪阿鼻地狱,罪很重,所以老师非常细心,非常认真的观察来选拔,就跟中国古代那些帝王选继承人,选贤与能。

 

你看《礼运大同》里「选贤与能」,非常谨慎,观察一个人往往观察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这样才选出来。第一个是德行,人品、学问、能力,看确确实实能够担这个重任,再把王位让给他。贤就是继承王位的,能是继承大臣的,这是大同之治,在中国出现过,不是理想!尧、舜、禹,我们再看看历史上记载,就是这样选拔出来的。禹以后这传儿子,这变成家天下,不过禹那个儿子实在是太好了,也就是启,夏禹的儿子启,德行、学问、能力、处事待人接物,在当时没有人不赞叹、没有人不佩服,所以大禹也就接受大众的推崇,把王位传给儿子,传给启。这以后中国人所讲的小康,小康讲三代,夏、商、周,这都是小康。孔子跟孟子出生的时代是乱世,春秋战国,这个动乱绵延四百多年,将近五百年,所以孔孟他们念念不忘圣贤政治,总是讲到尧舜禹汤,圣人。所以中国古时候的政治是圣贤政治,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教育是圣贤教育,政治就是圣贤政治,无论哪个行业,人是圣贤人,经商的,圣贤的商人,做工的,圣贤的工人。无论哪个行业都是圣贤,你要问为什么?因为所受的教育是圣贤教育,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读书志在圣贤,这天下大治,不敢说是极乐世界,也跟极乐世界相似。所以这是中国历代文人、读书人心目当中所向往的,跟现在人不一样。所以根性熟了,能接受了,没有人请,佛就自己说了,自动就教了。

 

第十一「方广,说方正广大之真理」,这一类的经文就标上「方广」,最著名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真的是方正广大的真理。用《般若经》上的话来说,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讲的是什么?《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你们想想对不对?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是诸法实相,诸法是一切法,实相就是现在人讲真相,宇宙之间一切法的真相,就讲这个,这一类的经就标上方广。最后的一条叫「授记,于菩萨授成佛之记之经文也」,这个没有专精的,一切经典里面佛有讲到这些事情的,这一段经文就是属于授记。佛有这种智慧、有这种能力,知道未来什么时候你修行证果成佛,你在什么地方成佛、在什么时候成佛,成佛的佛号称什么,他都能说得出来,这叫十二部经。所以十二部经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内容。佛佛道同,古佛出世是讲这些经典,今佛出世跟古佛没有两样,也讲这些经典,所以佛佛道同。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称之为如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2月14日18:24: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768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