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第18集)蔡礼旭老师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四五OO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八集)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3-0018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大家早安!今天没有拿错本,所谓「经一事,长一智」。长一智就是,假如是好事,就要把它的精神,或者是值得我们效法的人的风范、德行,我们深深把它记在心上,这是长一智。假如是错事,就要提醒自己,「事勿忙,忙多错」,而且要提醒自己后不再造,对自己往后的人生,就会因为这一件事有很大的利益,因为每一件事都在提升我们的心境。心只要能不急躁,慢慢的定力就出来了,定又能开慧。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弟子规》这一句「事勿忙,忙多错」,真正去力行,能够把心不慌张,能从容,都能得很大的受用。

 

我们的一生,每件事都能给我们启发、提醒、提升。不只我们的人生如此,我们这个民族特别重视历史,所以不只从自己的人生得到教训,还从几千年的古圣先贤,还有历代宗亲当中得到经验。唐太宗先生不简单,因为那时候魏徵去世了,他说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古」就是历史,每一个朝代的兴,原因在哪里?衰,问题在哪里?他都很清楚,那就很有见识了。从每一个朝代的兴衰当中启发自己的人生,用在齐家、用在修身、用在治国、用在平天下。所以唐太宗真正不只治了国,还平了天下。我们看到,韩国、日本为什么接受汉化能够这么深刻?绝对离不开唐太宗的胸怀,还有他的修养。我们看到,像日本现在都还有朱雀街,那是唐朝时候提供给他们的留学生,甚至于他们那时候不止有留学生,还有出家人,都是来到东土、来到神州大地学习,唐太宗没有德行是做不到的。而且其他的国家还封唐太宗是「天可汗」,就是天下的共主,没有用武力去打,就用德行。

 

《论语》里面就讲到,「远人不服」,远方的人不佩服我们,对我们有意见,甚至还要侵犯我们,「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用文德去感化。「既来之,则安之」,「安之」是照顾他、利益他。确实,我们看到唐朝贞观时代这么多的外国留学生,这么多的异邦都来到我们这一片土地上,尽心尽力照顾他。而且还有一些国家民族是重译,就是说翻译要经过二、三个翻译的人,从第一个讲话,要透过三、五个人翻、翻,翻到最后才翻成中文,可见得来的国家有多少。

 

唐太宗确实是饱读诗书,他能够体会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能够接受,就像以唐太宗为例,他能接受大臣的谏言,甚至是老百姓的谏言,还有他身边包含他自己夫人的谏言。所以福在受谏,能接受劝谏。像孔明在《出师表》当中也是提到一个兴衰的关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兴隆是兴盛。但是假如倒过来,「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这是一个朝代,汉朝,先汉指的西汉,后汉指的是东汉末年。桓颓,那个时候整个朝政就垮下来了,就是因为亲小人、远贤臣,听不到宝贵的劝谏了。而且它不只可能是一个朝代的现象,它还可能是同一个皇帝的现象。

 

魏徵先生讲得非常好,「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很多时候都有很好的开始,但是很少人能够慎终。所以又有一句话提醒我们,叫「晚节不保」。为什么会晚节不保?志不可满,人一觉得自己很不错了,其实觉得自己很不错的时候就上不去了,就开始下来了。在经典里面一直提醒,「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绝对不能自满,只要志得意满,败相就出来了。唐太宗这样的人这么不简单,假如没有魏徵这样的贤臣在旁边提醒,都还是会头晕,就更何况是我们。唐太宗都要主动纳谏,更何况是我们?人家要给我们提意见,我们还躲,就很难看到自己的不足了。

 

唐玄宗就是一个例子,唐玄宗一开始叫做「开元之治」,能治理得这么好,但是他到后期变成「安史之乱」。同一个人,亲贤臣、远小人,唐玄宗一开始,韩休、张九龄,都是非常贤德的臣子、大臣。唐玄宗也是不简单,能够开元之治。诸位学长,现在把天下交给你治理,你敢不敢?人家还可以治出个开元之治,他也不简单,而且他还为《孝经》写注解,学问也很好。可是学问很好,还是有致命伤。唐玄宗的致命伤在哪里?在女色上。所以一个人以后要成功立业,首先要从致命伤下手。我们跟大家共勉的,「先难」,先从最难克服的地方下功夫,为什么?你不从这里下功夫,等我们做出些事来了,考验一来,兵败如山倒,不只前功尽弃,还造成负作用。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太有道理了。之前跟大家举到我们台湾一个作者,畅销书排行榜绝对在前五名。我还买了他好几本书,我还记得还有买一整套的。后来他外遇了,女同胞全部在广场里把他的书给烧了。你说那负作用大不大?不只前功尽弃了,还造成负作用。我们从这里就可以感觉得到,为什么老祖宗经典里面一直强调战战兢兢,一直强调慎独、慎言、慎行。曾子有「三省」,君子有「九思」,都是彰显谨慎、冷静、反思的重要性。不然自己习气现前,随顺烦恼了,可能自己都没有警觉到。

 

唐玄宗在前期,他还是能接受别人劝谏,张九龄、韩休都挺严格的,所以这个皇帝有时候心理上还是挺怕这些大臣。有一天在那里偷偷玩,他就问旁边的人,「韩休知不知道?」结果这么一讲,过没多久就「报,韩休的奏折来了」。皇帝一看就害怕了,一打开来就批评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这样……」唐玄宗有这样的大臣辅佐,就特别谨慎。后来张九龄老了,韩休去世了,那时候的人就感叹,「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朝无复谏书来」。没有人劝谏,人就容易怠惰、随顺习气,所以亲贤臣相当相当重要。后来亲近安禄山、亲近杨贵妃,就出状况了,差点就把国家给败掉,幸好是有祖上的福荫。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月28日16:02: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706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