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第255集 文字)新加坡净宗学会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二五五集) 2000/1/1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45-0255

 

请掀开经本,乾闼婆王偈颂第六首看起:

 

【佛身清净皆乐见。能生世间无尽乐。解脱因果次第成。美目于斯善开示。】

 

乐摇动美目乾闼婆王,他修学的法门是「现广大妙好身令一切获安乐解脱门」,他的赞颂就是他自己修学心得的报告。第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第一句就是现身,『佛身清净皆乐见』,这个字念去声,念「要」,爱好、喜欢的意思。佛的身清净,一切众生都喜欢见。这一句我们要细心体会它的意思,什么是佛身?世尊在《华严》里面给我们讲十种身,一般大乘经论里面常讲三种身:法身、报身、应化身,诸位同修都知道的。法身、报身我们比较难以理解。法身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说,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能生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这个理体变现出来的。所以法身没有相,没有形状,它不是色相的。在《华严经》上用毘卢遮那做代表,「毘卢遮那」是梵语,它的意思叫「遍一切处」。如果我们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法身,用现代的话来说,无尽的时间与空间就是法身,这个意思都很接近,但是没有法身意思那么样的圆满。法身虽然没有相,能现一切相,世出世间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是属于本体,当然是清净的。「清净」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为一切法所染污叫做清净。法身当然不为一切法所污染,无尽的时空,时空当中虽然显现一切境界相,这一切境界相决定不会污染虚空,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这法身清净。

 

第二报身清净,在《华严经》是用卢舍那佛做代表。卢舍那是智慧,报身是智慧之身,智慧之身清不清净?当然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就没有智慧。《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信心清净则生智慧,这个我们也能理解。应化身也清净,「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所示现的是万缘放下,在日常,除了生活必须的衣食,衣服非常简单,饮食一天吃一餐,沿门托钵。身一无所有,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清净!心里清净,身体(生理)当然就清净,身心清净,一尘不染。由此可知,理事都清净,清净就没有障碍。清凉大师为我们讲解《华严》四无碍法界,这四种第一种是理无碍,第二种是事无碍,第三种是理事无碍,第四种是事事无碍。这是清净的相,清净的样子,我们看了生欢喜心,一切众生见了都生欢喜心;表里一如,我们现在人所讲的透明的,一丝毫污染都没有,清净身。

 

这一句它真正的含义是说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要问问,我们自己是不是佛身?我们自己不是佛身,谁是佛身?佛给我们讲,一念具足十法界,十法界第一个是佛法界,一念觉就是佛法界,一念迷就是九法界。我们一念觉了,这个身就是佛身,为什么?清净身。所以,只要你能够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现在这个身就是佛身,就是佛的应化身,佛身不是指别的。放下了多分妄想分别执著,还有少分没放下,这是菩萨;完全没有放下是六道凡夫。少分放下的,这三类,妄想、分别、执著,执著放下了,妄想、分别没有放下,只放下少分,这个人是阿罗汉、辟支佛;多分放下,执著放下了,分别也放下了,还剩下妄想没有放下,这是菩萨;妄想也放下了,这人成佛了,完全放下。

 

所以修行修个什么?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什么意思?看破是明了世出世间一切理事、性相、因果,你都能通达明了,这叫看破。放下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佛家里面的术语叫做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尘沙烦恼是分别,见思烦恼是执著。众生跟佛差别就在此地,所以你肯放下,即身成佛。真的吗?《华严经》可以给我们作证,本经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就是说的一生成佛吗?一生时间不长,完全看你的功夫,你的功夫好,几天就成功了;习气烦恼重,有个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达到这个水平的,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里面看到很多。

 

这桩事情,善导大师说得好,他老人家在《观无量寿佛经疏》里面跟我们讲,「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好!换句话说,我们这些众生,在三聚里面讲都是属于不定聚,不定聚的人遇到善缘,我们的善成就了;遇到恶缘,恶成就了。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定性的。定性的那是决定成就,不会被污染,近墨、近朱那都不在乎,他无所谓,不受外境的诱惑。不定性占绝大多数。我们遇到的缘殊胜,遇到了真正善知识、如法的修学环境,这缘胜,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成就早晚在乎你用功的勤惰,你很勤奋,你成就得快;你不十分勤奋,你成就比较慢。

 

我们在现前社会里面,所遇到的缘不能说第一殊胜,但是可以说相当殊胜。这不是我们自夸自赞,诸位到其他道场多走动走动,多看看、多听听,多做比较,心里就明白了、就清楚了。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学习?《华严》是无比殊胜的增上缘,字字句句都帮助我们精进,帮助我们淘汰习气、烦恼,成就无上菩提。所以我们读这句经文,「佛身清净皆乐见」,不要想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毘卢遮那佛,这样想我们自己没分;要回过头来找到自性,《楞严经》上所谓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淘汰掉,你在任何场合,一切众生看到你都能生欢喜心。你能够放下一成,众生得一成欢喜心;放下两成,众生就得两成欢喜心。众生包括自己,自己也是众缘和合而生。自他都欢喜,为什么不肯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舍得干干净净。也许有人要问,统统舍干净之后,我生活怎么办?你还没有舍,你就有忧虑,就在打妄想,就在起分别执著了,你怎么能放下?

 

我们在此地看到一个好的榜样,许哲这一位老修女,一百零一岁,她统统放下了,你看她生活多自在、多快乐、多清净!我们每个人看到她都生欢喜心,这一句就说对了,「皆乐见」。身心清净,一尘不染,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了,得大自在,现清净身给我们看。我们怎么修,比不过人家,人家虽然不是佛弟子,没有学过佛,佛经上所讲的这些道理方法、原理原则,她统统具足。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善良,起心动念为世间一切苦难众生,从来没有自己,没有为自己想过,这是诸佛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

 

『能生世间无尽乐』,这一句是一切众生获得安乐的基础。一切众生获得安乐的基础是什么?是佛现清净身。这个意思很深,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历史,中国的历史除了《史记》之外,都称作断代史,就是每一个朝代有一部历史。到今天,我们整部的历史称为二十五史,每一部史书里面都有一篇「隐逸志」,这里面记载的是哪些人?各个朝代隐居在山林里面的这些人。这些人有崇高的道德,有学问、有能力,但是他没有出来为国家社会服务,隐居在山明水秀之间,过他清净的生活。我那个时候怀疑,这些历史学家为什么要给他立传,理由在哪里?以后我学佛懂得了,「能生世间无尽乐」,他的贡献是无形的;我们一般人对社会来服务,这是积极的、有形的,他是无形的。这些人教人什么?教人安分守己、安贫乐道,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做一个表率给你看。人人都能安分守己,都能够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天下就太平了,社会就安定了,这就是他伟大的贡献,这个地方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能现清净身,清净身就是显示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能生世间无尽乐」。今天我们讲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大家都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种美好的社会现象就能呈现出来。佛与道,甚至于包含一切宗教家,都是表现这样的精神,所以他对世间安乐是有很大贡献的。真正做到世尊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样子给大家看。特别是我们现前社会,众生因为很少接近圣贤的教诲,所以充满了自私自利,所做的是损人不利己,干这些不善业。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13日12:51:4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631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