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 悟道法师主讲 (第十集) 2016/6/20 英国伦敦英国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4-007-0010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4/WD14-007/WD14-007-0010.mp4
我们来念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请放掌。
《地藏菩萨本愿经》。诸位同修,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八页,我这个本子是第八页,我将经文念一段,大家对一对地方。我这个经本是第八页,我们从第二行看起: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到这里是一段。我们昨天跟大家学习到前面一段经文,前面经文世尊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昨天我们学习到这段经文,可以说是有缘遇到佛法,听闻世尊给我们讲《地藏菩萨本愿经》,闻是地藏名字,我们现在大家都听闻了,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遇到菩萨,听到这部经,听到佛给我们介绍地藏菩萨,我们欢喜、赞叹、瞻礼、称名,或者供养,乃至彩绘、雕塑地藏菩萨的圣像,这个果报非常殊胜,这个人应当得百返,百就是一百次,人间天上往返,生到天道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帝释天,欲界第二层天。最殊胜的是永不堕恶道,在这个六道里面永远不堕三恶道,这个果报就非常殊胜。这个昨天跟大家学习过,在六道里面要永不堕恶道,根据经典上佛跟我们讲的,在小乘证得初果须陀洹,大乘圆教初信位,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这样就是圣人了,在三不退里面得到位不退,位不退他就是不会再退到凡夫的位子,他只有往上提升,不会再退到六道凡夫。
在《四十二章经》佛给我们讲,证得须陀洹果的圣人,这个圣人在佛法修学的地位是最低的,叫小小圣,还没有出离三界。但是这个小小圣就不得了,他得到位不退,三不退他得到位不退,不会退到凡夫。我们供养地藏菩萨,要得到这个殊胜的果报,必须要修行,要懂这个修行的理论方法,才能得到经典上讲的功德利益。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懂。所以这个当中它有修行的,譬如说称名,称名就是净土里面讲的称佛名号,那你称菩萨名号也是一样的道理,甚至你修任何一个法门,原理原则都是相同的,只是方法门径不一样,原理原则是一样的,都是修戒定慧的。称名,我们念南无地藏王菩萨。有人打地藏七,有人打观音七。以前我在家,我们台北景美华藏图书馆韩馆长在的时候,办大专佛学讲座,讲座圆满请明训老法师带我们打一个观音七,那个时候我在家,我参加过一次。明训老法师现在年纪也大了,八十七岁,三时系念就是他教我们的,他是苏州人,到台湾来的。我们打佛七是最普遍的。
最近我们净老和尚常常劝我们同修要看海贤老和尚的光碟,要看一千遍,所以我现在到哪里都带了光碟。我们这边流通处有这个书跟光碟,那天我就请杨居士去买个电视,现在你们到楼下我都播放。过去我们老和尚要我们道场晚上播他讲《地藏经》的光碟,在我们台北华藏也播了好几年,晚上十点到早上六点播放,就是光碟让它一直播,一集一集一直重复的播,这个地方的众生,有形、无形的众生都得利益。海贤老和尚这个光碟我听了几遍,听到有一句话倒是满重要的,有些居士跟他谈话,就像聊天一样,也不像讲开示,大家坐得恭恭敬敬的,就像坐在客厅大家对话这样的。有人问念佛,海老讲,念佛没有念到一心不乱不算念。这句话就非常重要,没有念到一心不乱不算念佛,这句话就很关键。为什么要念到一心不乱才算念?念到一心不乱才有把握决定往生西方,才有把握,不用人家助念了,这是一个标准。
我们在此地看到称名、供养、瞻礼,这些都是修观的方法,称名修念佛的方法,念地藏王菩萨跟阿弥陀佛那个方法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要念到一心。念阿弥陀佛没有念到一心不乱不算念,那念地藏菩萨也是一样,没有念到一心不乱也是不算念。没有念到这个标准,你就达不到经上讲的这些功德利益,但是种善根这个利益是有。种远因,远就是将来善根成熟了,知道修行了,那个时候利益就现前。在现在,你不懂得这样修,是累积善根、培植善根。多念,总是有利益,多拜佛、多念佛,总是有利益,这个利益是功不唐捐。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历眼根,也是永为道种,这个利益是决定有的。我们要得到经上讲的功德利益,就要忏除业障,业障消除了,你修的福报它就现前。我们修的福报为什么不能现前?因为业障还没有忏除。所以忏悔业障这个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功课。
所以我们净老和尚过去跟章嘉大师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就跟他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不管你求什么,都会有感应,都能满你的愿。但是章嘉大师又跟他讲,当你有求没有感应的时候,这个时候要知道自己有业障去障碍住才没有感应,有业障就要忏除业障。怎么忏除?《了凡四训》讲的改过之法,大小乘经典讲的改过,断恶修善就是真正的忏除业障。特别《了凡四训》这个改过之法讲得很详细,这个我们也需要来学习。经典讲的都有它修行的道理在,有事相,有理论,有修学的方法,这些必须要明了。
我们今天这段经文,佛又接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也是给我们大家讲,『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摩诃萨昨天跟大家讲过了。「地藏菩萨摩诃萨」,菩萨是通号,发心修六度万行统统是菩萨,你去受菩萨戒你也是菩萨,你现在发心要作菩萨,你就是菩萨。菩萨这个层次很多,有初发心的菩萨,有最高的等觉菩萨,这个当中有凡夫的菩萨、圣人的菩萨,都是菩萨。所以你发心作菩萨,你不能说我不敢当,你不敢当怎么作菩萨。有人去受了菩萨戒,叫他菩萨,他说他不敢当。不敢当你受什么菩萨戒?你受菩萨戒就是菩萨,就是要发愿当菩萨。所以地藏菩萨这个名号不是指定哪一个人,它是一个法门,你只要依这个法门来修学成就了,统统叫地藏菩萨。你发愿依照地藏菩萨的行愿来修行,那你就是地藏菩萨,所以他不是限定哪一个人。其他,大家都可以以此类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大势至菩萨,是不是只有一个人?不是,太多了,无量无边。下面,「分身集会品」会讲到,十方世界的地藏菩萨统统来集会。这里举出几个例子来做代表,让我们知道地藏菩萨它是一个修行的法门。
『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讲到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我们就不要去想了,不要去度量了,不要去测度了,你愈测度就愈遥远,经典就告诉你不可说了,这个就是要放下我们的分别执著,放下你就明白了。像《妙法莲华经》讲的,佛是讲得很清楚,「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讲了很多不可思议、不可说,声闻、缘觉都不能测度佛智。有人问六祖大师说,为什么不能测度?为什么都测不出来?怎么去度量都度量不出来?请教六祖。六祖开示说,你愈度量就愈遥远,问题就出在你在度量,你不要度量你就明白了,不能用你的心意识去度量,你才能见到事实真相。所以凡是看到大乘经的经文,我们就不要刻意去想,你了解真实义这个概念,等到哪一天你开悟,你就明白了。不明白,多听,听久了就明白;想不通,不要刻意想,刻意想叫打妄想。不要刻意想,读经一直读、一直听,读久、听久、念久了,有一天你心定下来,那就豁然开悟了。
「久远」,讲很久很久以前,这个时间太长了。时间是不相应行法,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时间讲很长远以前,就不是现在,很长远,很久以前。地藏菩萨,『身为大长者子』,大长者子有两种说法,「子」这个字是我们中国古人对人的一个尊称,就像我们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子,这是尊称。就像我们现在人称先生,古时候称子就是对他一个尊称。如果用尊称的意思来讲,用现在话来讲,大长者先生,大长者子。这个大长者,什么叫长者?长,我们讲长老,或者他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学问、有道德,这样的人就是大长者;他的聪明、财富、身分、地位都被社会大众所尊重,我们就称他为大长者。另外一个意思,子就是儿子,大长者的儿子。有这两个意思,两个意思也都可以讲得通,他是大长者他本人,还是大长者他的儿子都好,我们也不要去计较这些,这就不重要。是地藏菩萨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他有一生的身分是大长者子的身分。他那个时代的这个世间有一尊佛出现,『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尊佛在当时的名号就是叫「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佛的名号它也不是一定的,看他在哪一个世界,那个世界的众生当时是什么根器,什么样的程度,当时那个世界众生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是修善比较多,还是造恶比较多?在那个时候众生的问题毛病是哪一些,针对当时众生的需要来建立这个名号。所以佛的名号不是说我喜欢哪一个名号,我自己喜欢这个名号我就用这个名号,不是,佛他没有念头。《金刚经》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佛无法可说,佛没有说法,谁说佛说法这个人谤佛,佛哪有说法。没有说法,为什么说那么多?不是佛他要说的,是众生的需要,众生的感,佛的应,它自然一个感应。众生需要什么,佛就跟他说什么,不是佛准备跟众生说什么,不是这样的。
所以这是当时众生他的需要,佛这个名号就针对当时众生的情况来建立,也就是当时他教学的方针。就像我们这个时期,五浊恶世,又处在减劫,佛在减劫当中出现,佛号叫释迦牟尼佛。释迦也是印度梵文的音译,翻成中文的意思叫能仁,能够行仁慈的人,释迦是这个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就是心清净、心安定。为什么叫做能仁、寂默?仁是仁慈、仁爱。我们现在娑婆世界的众生大多数缺乏慈悲心,心不慈悲,没有慈悲心,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杀生吃肉大家不觉得奇怪,不知道这是造恶业,都以为很正常,他没有怜悯众生的心,没有慈悲心。我们这个世界现在这个时代的众生就是没慈悲心,不但杀众生,还害人,还杀人,杀人用刀剑杀还不够,现在还发明核子弹,杀得比较多一点,比较彻底一点。这个人心好不好?实在讲,比那个虎狼还残忍,人的心比虎狼还坏。虎狼、狮子牠只不过是靠牠身体的力气来伤害其他的动物,牠不会去制造核子弹来毁灭地球,是不是?人多坏,发明这些东西,发明这些科技来毁灭地球,你说人类的心比虎狼、狮子坏多少倍,一点慈悲心都没有,因此佛在这个时代教化众生就要用能仁,就是教大家要修慈悲心。寂默就是说这个时代的众生心定不下来,心散乱,心定不下来。本来就心浮气躁,加上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那心就更浮躁、更浮动。心浮气躁就会制造很多社会问题、家庭的问题,心浮气躁容易造恶业,现代人都心浮气躁。
所以《太上感应篇汇编》里面讲,人能收摄浮气,「遇亲便能孝,遇善便能果,遇辱便能忍」。一个人如果能够收摄心浮气躁这个气,回归到心平气和,遇到父母亲他就能孝,能够孝顺。反过来讲,为什么不能孝顺?心浮气躁,对父母就不孝,他就不能尽孝。所以要把这个浮躁的心收摄到心平气和,他自性的孝心就显露出来,他就能去孝亲,孝亲他就能尊师。人能收摄浮气,遇善便能果,遇到善事他就很果断、很果决,毫无犹豫的去做。人能收摄浮气,遇到侮辱的事情,他就能安心忍受,他就不会动怒,他心平气和。现在我们看到人家讲话很冲,动不动就发脾气,那肯定就是心浮气躁。这个毛病现代社会上的人很普遍,很多,特别是年轻人,心浮气躁非常严重。为什么?因为现在家庭父母没教。父母为什么没教?做父母的他也不懂,他的父母也没教,也不懂。我们老和尚讲,中国传统文化最少丢掉一百年,现在中华民国是一O五年,起码也丢掉一百年。一百年这么长的时间没有人讲,大概曾祖父辈的才知道,恐怕祖父辈的都不知道,听都没听说过,他怎么会知道?
古时候读私塾都教圣贤书,读书人都修心养性,先修定,先修根本智,再修后得智。现在人是根本智不要了,就修后得智,修得心浮气躁,懂得很多,但是心定不下来,心浮气躁没智慧,这个是我们现代人的通病。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叫释迦牟尼佛,没有慈悲心,教我们要修慈悲心;心浮气躁,教我们要心平气和;佛是觉悟,大彻大悟。这是针对这个时期教化众生的一个方针,在娑婆世界这个五浊恶世的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号表法的意思就非常重要,告诉我们现在我们缺少什么、要修什么。如果释迦牟尼佛到极乐世界,那不用释迦牟尼,到那边大家统统都叫阿弥陀佛,那个地方的人不会心浮气躁,也不会让你造恶业,没有那个因缘让你造,大家去那边,个个都是无量光、无量寿。所以在哪个世界、哪个地区,针对什么对象、哪些众生,佛号是这样建立的。
这尊佛的名号,我们顾名思义,「师子奋迅」,狮子是野兽之王,牠行动非常快速。师子(狮子),我们常常看到经典上讲,佛说法就像狮子吼一样,狮子出来一吼,百兽脚都软了,就跑不动,就被降伏了,这是表佛说法像狮子吼,一些邪知邪见都被降伏了。奋迅是快速,破这些烦恼非常快速,我们一般讲快刀斩乱麻,毫不犹豫。「具足万行」,这是讲我们自性,我们一般讲六度万行,六度一展开就是万行,万它是形容,不是数字的一万,它是形容圆满,在方方面面都具足、都圆满。这个是如来他的名号,在这个时代。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看到佛,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在我们人间示现的。在古印度,这个看相算命的,社会上大家公认的,最好的相、最富贵的相、最圆满的相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十种随形好。这个在经典上三十二相每一相、八十随形好每一好名数上都有,大家去查《三藏法数》,或者《教乘法数》都有。佛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一相都有它的因果,这一相他是修什么因,然后有这一相的相好果报。平常我们净老和尚讲经常讲,三世不打妄语,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子,这是我们一般人修的不妄语。三十二相它这一相,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整个脸盖住,这个叫广长舌相。这个三十二相是在人间的,是我们人间的。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转轮圣王他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如果修善,大家都修十善修得很好,就会感应领导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就是以十善来教人民的,以十善业来教人民。所以这个都是感应,人民造恶业多,就感应不好的国王;人民造善业多,感应好的国王。转轮王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跟佛一样,但是没有佛那么殊胜,有这个差别。
长者子看到佛的相好,『千福庄严』,「千福」也是形容福报很圆满,修很多福,知道这个相好从哪里来的?修福来的。佛度众生必定要有相好,相好怎么来?要修福,你要修福报,所谓福慧双修。修福为什么?不是佛他爱漂亮,不是的,他要度众生的。如果佛成佛了,他的相是丑八怪,众生看到就跑了,他经讲得再好,众生也不愿意听,不愿意来亲近。所以,佛成佛了他还要修福,修这个相好。修这个相好干什么?为了度众生,众生看到相好,吸引他来亲近、来学佛,众生才要来。所以《楞严经》,阿难尊者他是什么动机出家?他遭遇到摩登伽女之难,佛交代文殊菩萨用咒语去给他解救,把他们两个人带到佛前,告诉他们两个宿世的因缘。佛就问阿难,你当时为什么要跟我出家?就是你是什么动机、什么想法,想跟我出家?阿难就回答,他说看到佛(佛是他的堂兄),看到佛这个相好不是父母生的,是修来的,肯定是修行修来的,他也想修得跟佛一样的相好,所以他才出家的。他是这样的动机出家的。
此地这个大长者子,也是被佛的相好所摄受,看到佛相好庄严,他就跑去问佛,『因问彼佛』,问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问佛,他知道这个一定是修来的。说『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你修什么行、发什么愿,而得到这个相好?可见得大长者子他也不是普通人,他也是内行的,知道这个相是修来的。『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告诉这个长者子说,如果你也要证得像我这样的身相,相好庄严,应当需要发愿久远,不是短时间,「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在六道里面受苦的众生都要帮助他们得解脱,帮助这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才能证得这个相好庄严,才能得到这样的身相。下面,佛又告诉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这是说出第一个地藏菩萨。所以《地藏经》讲第一个地藏菩萨就是先介绍大长者子,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那个时代的人,他是这个因缘发愿,『尽未来际不可计劫』,没有时间限制的;『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在六道都是罪苦众生。众生只要没有脱离六道都是要受罪、要受苦的,生到人天善道也不究竟,时间很短暂。在六道生死轮回,实在讲堕三恶道的机会多,堕落三恶道的时间长,生到人天善道的机会少、时间短。所以佛在经上常用须弥穿针、盲龟浮木、爪上土比喻人身难得,在六道生死轮回要轮回到人道来不容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堕到三恶道要再得人身,那时间非常遥远,很长。所以古大德讲,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的众生,实在讲三途是家乡,人天是客居,到人天善道好像来作客的,一下子又回去了,说明在三恶道的时间很长很长。所以没有脱离六道都是罪苦众生。所以这个地方他不是说为罪苦三恶道众生,他说罪苦六道众生,六道统统是苦。起码你要度众生度到他超越六道,证得一个阿罗汉,这是最低标准的;最圆满的就是帮助众生成佛,那就得到究竟圆满的解脱了。
度众生也没那么好度,度众生要有方便,所以这叫「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这句很重要。我们佛门有句话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度众生如果只有慈悲心、没有方便度不了,有方便、没有慈悲也不行,必须要有慈悲又要有方便。有慈悲、方便,这个当中就必须要有智慧,你才知道怎么广设方便去帮助众生。众生的根器不一样,时代不一样,地区不一样,都要有方便。所以佛菩萨度众生他这个善巧方便很活泼的,都是随时因应众生的情况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度得了众生。这个我们也必须要明了,这是佛菩萨有大智慧,也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现在还是凡夫,也要学习慈悲方便,目的总是「尽令解脱」,就是希望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统统成佛了,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要发这个愿。
有一些同修看到地藏菩萨发这个愿,地藏菩萨修那么久了,不可说不可说劫,现在还是菩萨,很关心地藏菩萨哪一天他才能成佛?很关心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他是不是就不能成佛了?给大家讲真话,实在他早就成佛了,他度的学生统统成佛了,他还不成佛吗?什么叫成佛?明心见性就成佛了。示现菩萨身,那是示现,好像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老师示现上讲台,老师上去讲,学生在下面听。在下面听的人是不是都不懂?有真懂的,跟佛一样的,不是没有,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所以佛菩萨这个身分他是随类化身的,佛菩萨他没有定相,所以我们不要时时去执著这个相。所以这一点我们就不用担心。地藏菩萨他如果以这个愿来示现,当然他就是示现菩萨身,地藏菩萨的身分。阿弥陀佛能不能示现地藏菩萨的相来度众生?行不行?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示现地藏菩萨?观音菩萨能不能示现地藏菩萨?跟大家讲真话,所有的佛菩萨统统能互相示现,这样大家应该没有疑惑了,能够互相示现。好像在舞台上,我也可以扮演老师,我也可以扮演学生,可以互相调换角色。这样行不行?可以。佛没有定相,没有定法,只要对众生有帮助的,他就示现什么相。
所以不要为地藏菩萨操心,他早就成佛了,他度的学生统统成佛了,他还不成佛吗?只是他没有示现那个身分而已,实际上他早就成佛了。成佛是心成佛,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叫佛。成佛他什么相都可以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观音菩萨,他应以佛身得度,观音菩萨就现佛身,观音菩萨可以现佛身,难道地藏菩萨就不能现佛身吗?当然也可以,佛也可以示现菩萨身。这个本迹因缘你搞清楚了,对大乘经讲的就不会有疑惑,他当时因地就是发这样的愿成就的。所以,如果佛菩萨他用地藏菩萨这个名号,那他一定是示现菩萨,一定是以菩萨的身分来示现的,不会用佛的身分来示现,这样跟他的本愿才相应。所以,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他还在作菩萨,这个就是发这样的愿就叫做地藏菩萨,如果你发这个愿你也是地藏菩萨,所以地藏菩萨不是限定哪一个人。这是介绍第一位地藏菩萨,是一个大长者子,他发这样的愿成就的,成为地藏菩萨。下面就介绍第二位: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到这里是一段。这段又讲出一个公案,『又』,佛又接着说第二位发愿成就地藏菩萨的一个例子。『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那个时间不可思不可议,没得思议的,太长了。『时世有佛』,我们看到这个经又是不可说,又是不可思议,佛为什么都一直讲,到底时间有多长,怎么都那么长,没有短一点的吗?如果我们这样,又在打妄想,你就真的看不懂大乘经的真实义,真实义就是叫你不可思、不可议,你还偏要思、偏要议。所以讲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真实义,这个就是要你悟入的,悟入你就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了。时间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所以《华严经》讲「念劫圆融」,一念非常短暂,可以给它延长到无量劫,无量劫可以给它浓缩成最短的一念,可伸缩的。为什么可伸缩?那假的。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它这个真实义在什么地方我们要知道。
那个时候有一尊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这尊佛的寿命也很长,『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实在讲佛的寿命是无量寿,我们每个人也都是无量寿,我们自己无量寿我们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无量寿。为什么不知道?因为迷失自性,迷了。实际上,每一个众生统统无量寿,自性它本来就无量寿。大经上讲不生不灭,什么叫不生不灭?密宗讲阿字本不生,大乘经讲不生不灭。什么叫不生?不生意思就是它本来就存在的,本来就有,那就叫不生。如果本来没有,现在忽然有了,那个叫生。本来没有,现在有了,那就生,生它就会有灭,有生有灭那是假的,那是虚妄的。我们在眼前当中,我们看到有生有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植物有生住异灭,动物有生老病死,有生灭,有生有灭那是假的。有生有灭这个假相当中它有一个真的不生不灭,在哪里?在我们每一个人六根那个根性,那个不生不灭。你这个身体坏了,去换一个身体,换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事实是这样。有没有死?没有死,是一个转换而已,这六道轮回事实真相是这样。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众生真的他本来就没有生灭,现在迷在这个假相里面,冤枉在受六道轮回生死之苦。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教我们回归自性,教我们回家,教我们找到自己本来不生不灭的自性,明心见性,见性就叫成佛。现在不管你是什么身分,在家出家、男女老少,《华严经》讲的五十三位善知识,出家六个,其他都是在家,各行各业都有,有老的、有小的、有男的、有女的,你只要明心见性,你就是佛,平等的。
这尊佛佛号叫「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这个名号也很明显,觉华,觉是什么?大彻大悟叫觉。我们这个新的花开了,像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常常在念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悟入无生法忍。一个人大彻大悟了,见到自性,自性本定,它本来就是定的,它没有什么出定入定,自性它本来就定。六祖大师开悟讲,「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它本来没动,我们现在看到动了,动那不是自性,那是阿赖耶,无明在动,自性没动。你自性本定,就得大自在,这个王是形容自在的意思。好像一个国家的国王,他最自在,他发号司令,大家都要听他的,他最自在,所以叫自在王。我们如果明心见性,我们个个都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所有佛的名号我们自性都有。如来,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佛佛道同,如来是佛十种通号之一。这尊佛寿命长,寿命长代表福报大。
『像法之中』,每一尊佛示现他都有正法、像法、末法。我们这个时期是减劫,不是增劫,所以人寿短。佛出现在世间,佛灭度后一千年是佛的正法时期,正法就是戒律成就,大家只要持戒就能断烦恼,证果,证阿罗汉果,甚至破无明。戒律清净就能得定,就能开智慧断烦恼,证得果位,起码证阿罗汉果,所以佛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证果的人少了,禅定成就,得定的人多,证果的人少。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末法时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得禅定的也没有了,只有靠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才能得解脱。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像法,我们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三千年过去了,进入末法第二个一千年,末法是一共有一万年。
这尊佛像法之中,他也是到了像法,禅定成就这个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女。婆罗门在印度的四个种姓当中是最尊贵的,就是贵族,我们现在讲贵族,是婆罗门,再来是刹帝利。这位婆罗门女,『宿福深厚』,她宿世就有修很大的福报善根,非常深厚;『众所钦敬』,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不但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可见得她福报很大,有福报的人都有护法善神来保护她。但是她的母亲就不一样了,『其母信邪,常轻三宝』,她的母亲偏偏去信邪教,听信邪师说法,听到邪师说法,她对三宝就生不起恭敬心。「常轻三宝」,常就是常常,都是轻视三宝,不尊重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圣女」就是这个婆罗门女,「广设方便」,就是用种种善巧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劝」是劝导,讲话来劝谏。在《弟子规》讲,父母有过,孝顺儿女也要劝谏。劝谏当然不能像训斥小孩一样,因为毕竟他是长辈,讲话口气不能像骂你小孩子一样。所以《弟子规》讲要「怡吾色,柔吾声」,你态度要反转,脸色要好,不能凶巴巴的,把父母抓来训一顿,这个对父母就失礼了。
所以这个圣女当然她知道,劝就是这样来劝谏,诱就是用各种方面来诱导,诱导她的母亲,希望她的母亲改邪归正。一个孝顺的儿女她总不希望母亲误入歧途,将来果报就不好。一个孝顺的儿女她怎么忍心看到父母误入歧途,当然她是不忍心,所以她就常常劝诱其母,希望她的母亲能够生起正见,远离这些邪知邪见。但是她母亲怎么样?『而此女母,未全生信』,她这样劝导、诱导,有生起信心,一下又忘记,一下又没有了,就没有完全相信,有信一点,没有完全相信。这个事情我们在同修当中,我也常常遇到很多同修来讲,父母都不信佛,劝有时候信了一下,后来又不信了。往往有同修劝父母念佛,父母说你念就好了,这个还算是好的,他还不障碍你念,有的他不想念还不让你念,有的父母是这样。很多同修常常有这样的问题。当然他学佛知道这些因果,心里也很着急,但着急也没用,他的时节因缘还没到,善根还没成熟,急也急不来,总是要时间。
「而此女母,未全生信」,还是邪知邪见。『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没多久,人命无常,生命结束了,在生前的时候恶业造多了,她的灵魂,「魂神」,道家讲三魂七魄,她的魂,佛家讲神识。魂神是把佛跟道合起来,因为道家讲三魂七魄,外国人讲灵魂,佛门讲神识,翻译经典的法师随顺中国人的习惯,把他讲魂神,大家就比较容易懂。她的神识堕在无间地狱,无间地狱那可不得了,那受罪的时间很长。我们看下面经文:
【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
到这里是一段。她母亲堕到地狱,这个时候婆罗门女她心里也有数,知道她母亲在世不信因果,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相信因果六道轮回这桩事情,她不信。婆罗门女的母亲是一个代表,我们看看现在社会上的人,不信的人太多了,不相信的人太多了,不相信有因果报应,也不相信有六道轮回这个事情。特别现代人都是以科学为标准,都不听佛菩萨圣贤讲的,不相信佛菩萨圣贤讲的,只相信科学家,不相信佛菩萨的,认为佛在经典上讲的没科学根据,认为都是迷信,这个是很武断的一个看法,这个态度也不正确。事实上,六道生死轮回这个事情是事实真相。我在今年,好像几个月前,看到台湾有个报纸,报导美国有个小孩子记得宿世的事情,把过去生在哪里、在哪里都能讲得出来,说出他哪一生在哪个家,他是什么人、什么身分。这个中国、外国都有这些例子。还有美国以前早期在达拉斯一个居士,是我们台湾彰化的人,到旧金山去。有一天车子开错了,迷路了,到一个地方,他觉得很熟悉,到哪一条街、哪一条巷有什么东西,他忽然记忆记起来了,他觉得很奇怪。后来听我们老和尚讲经,我们老和尚跟他讲,他说大概你前生是中国的矿工,或者是什么铁路工人,来这里做工死了,死了之后投胎到台湾去,现在又移民到美国来。他说这个有可能,不然从来没来过,那是开车开迷路了,走到那个地区,他好像来住很久了,来过一样。这个人现在都还在。所以这个事情不是假的,真有六道轮回。
她母亲不信因果就造恶业,不相信因果的人她觉得造恶业也没有果报,这是邪见。在古代印度,我们看《十善业道经》讲有两种邪见,就是两种说法,佛经上讲是邪见,在古印度就有,一种叫断见,断见外道。断见外道,他的看法就是人死如灯灭,没有什么轮回的,死了就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他不相信有六道轮回这个事情,这个叫断见。佛说这个是邪见,邪就是错误的,偏差错误的见解。另外一种外道叫常见,常见就是他认为人死了还会投胎,投胎还是来作人,人永远是人,那只狗死了永远是作狗,那一头牛死了投胎还是牛,有一种外道是持这种见解,这个叫常见。所以佛在给龙王讲《十善业道经》讲,劝大家不要堕在断、常二见当中,你不要堕入断见或者堕入常见,都是错的,那个都不是事实真相。常见的人他认为,人死再过二十年再来投胎又是一条好汉。实际上,你这一生如果不干好事,来生不会投胎到人道来,是投到三恶道去,是会投胎没错,是投到三恶道去。这两种都是错的,这都是叫邪见。现在有邪见不外乎这两种,认为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六道轮回、地狱在哪里,他会问你看到了吗?他会这么问你。事实上是有六道轮回。
这个如果深入大乘经典,特别《楞严经》深入之后,你就会明白,真的不是那么简单,人死了不是完了,不是了了,而是没完没了。我们老和尚讲经常讲,死了就不得了,不是了了。如果死了就了了,那问题就简单了,叫大家统统去死就好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也不用在这里受苦受难,是不是这样?所以有些人他就去自杀,受苦他就去自杀,以为自杀就解脱;实际上没有解脱,是更苦。佛在《阿含经》里面就用个比喻,佛常常用比喻,有些经典引用一些比喻,有些人智慧比较没有那么高,用比喻。还有一部经叫《百喻经》,举出一百种譬喻来说法。佛比喻我们人,他说人去自杀就解脱了吗?没有!他就比喻一头牛拉那个牛车,那头牛拉那个牛车拉得很辛苦,有一天这头牛想,我为什么这么辛苦,牠看到后面,就是有这部车,牠才要拉得那么辛苦,就用牠的脚把那个车把它踢坏掉了。踢坏了,牠以为解脱了,以后永远不用再拉车了。但是牠踢坏了,牠的主人第二天看到车坏了,又拉一部新的来,更坚固,继续拉。佛就把这个比喻,比喻说我们人的身体就像那个牛车一样,我们人就像那头牛,现在在六道里面受这个苦,好像拉那个车一样,压力很大,受苦。有些人他不知道事实真相,他感受到苦,他去自杀了。以为这个苦,为什么苦?有身体,身体没有他就不用受苦了。身体没有,他又换一个身体继续受,那更苦!不但没有解决问题,问题更麻烦。这个统统是邪见。
所以婆罗门女的母亲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婆罗门女知道她必定生到恶道去。『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这个是到寺院里面去供养,这个供养她把家宅房子都卖了,「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供养先佛的塔寺。塔是供佛的舍利,寺院供佛的经典、有出家人修行,她就供养三宝,大兴供养,供养道场。这个表现我们看到真正是孝女。现在我们看到家庭富有的人,父母死了,儿女是干什么?他不是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到三宝里面来大兴供养,是兄弟姐妹在那边争财产,然后争到父母的遗体都不能埋葬,这个台湾很多例子。最近我看到一个例子,一个开挖土机的富翁,百亿的富翁,死了他的遗体放在社区里面放了七年没葬,被《苹果日报》报出来。为什么没有葬?儿女在打官司。你看他留那个财产给儿女,到底是帮助儿女还是害儿女?婆罗门女就不一样,「大兴供养」,这个是孝道的表现。『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也是看到佛像非常庄严,佛不在了,但是佛像在,很庄严,看到了非常感动。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这一段。明天北京来了几位同修,要求说,他们晚上不能来听,要去安单,要求我明天上午讲一堂,下午讲一堂。明天上午我就跟他们约九点半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四点半,有时间的同修欢迎来随喜。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一段,下面经文我们明天再来学习。我们来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