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集) 2016/6/16 英国伦敦英国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4-007-0005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4/WD14-007/WD14-007-0005.mp4
我们来念开经偈,我念一句大家跟着我念一句,我念完大家再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请放掌。
《地藏菩萨本愿经》。诸位同修,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页,我们从经文倒数第三行第二句看起。我先将这段经文念一遍,我们对对地方:
【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
昨天我们学习到这一段,这一段接上面佛放光。佛放光明云,上根利智的人看到佛放光,他就开悟了,就大彻大悟;开悟就不用讲,他明白了。中下根器看到佛放光还是不明白,因此佛要再为他来解说,解说就用音声。特别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经典上讲,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六根当中耳根最利。在《楞严经》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佛用种种的例子来给我们说明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比如说我们眼睛(眼根),隔一张纸就看不到对面的东西;但是我们的耳根,不但隔一张纸,甚至隔几道墙,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我们在这里空中飞的飞机,如果我们没有跑到外面,我们看不到;但是声音,我们没有出去可以听得到。所以世尊在《楞严经》举出这些例子来给我们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六根当中耳根最利。
他方世界的众生,有的世界的众生他眼根利,也有世界的众生他的舌根利。舌根利,佛在这个世界教化众生,主要是以吃东西来说法。所以在经典上佛给我们讲,有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叫众香世界,那个世界的众生他的舌根最利,香积国。所以佛在那个世界教化众生就以吃东西尝味道,用这种方式来说法。用舌根尝味来说法,吃饭,吃一吃他就开悟了,吃东西他就开悟了,不用讲,用吃的他就开悟了。因此,我们在中国佛教寺院,寺院的厨房叫做香积厨,厨房叫香积厨。为什么取香积厨?这个意思也是希望我们吃饭当中也可以吃到开悟。但是我们现在不会吃,一吃饭就生烦恼,不但不开悟,吃东西,喜欢吃的多吃一点,不喜欢吃的,他就生烦恼,心里不舒服,生烦恼。喜欢吃的,生贪心;不喜欢吃的,生瞋恨心,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统统起现行。我们回头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有时候我常常观察自己,吃一顿饭,贪瞋痴的念头不晓得生了多少?所以我们怎么吃也不会开悟,因为一吃就是生烦恼,不是贪心就是瞋恨心,不然就什么都不知道,愚痴,怎么吃也不会开悟。香积国的众生,他吃饭容易开悟,就是说明他们那个世界的众生舌根最利。
虽然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是耳根最利,其他五根没有耳根这么利,但是也有少数人其他根比较利的,因此佛也劝我们学习吃饭的时候不起分别执著。佛陀在世的时候,自己没有设厨房的,吃饭是托钵,没有吃素,吃三净肉、五净肉。没有吃素,但是不杀生,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托钵,人家送了一块鱼就吃鱼,送了一块肉就吃肉,自己没有选择的,好的也吃,不好的也吃。托了七家,饭菜混合起来,带回僧团住的地方,还要混在一起,然后大家再分著吃。那就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吃饭也就不会起分别执著。我们自己煮,当然我们很自然的去煮自己喜欢吃的,不喜欢吃的我们可能就不会去煮,也不会去买,烦恼就很难断除。所以佛用这种方式。托钵的制度现在泰国还有,斯里兰卡,小乘佛教国家还有。钵是应量器,随各人的食量,有的人饭量比较大,他的钵就做大一点;有的人饭量小,他就做小一点,大小不是每一个人都一样的。这是佛陀时代,他饮食的方式就是托钵,这个也是修行。这些方面都是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要知道怎么来修。修行最重要还是要提起观察、观照这个功夫。观察自己起心动念,发觉贪瞋痴烦恼起来了,就要把它降伏下来。能够这样用功,我们在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在修行。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用功的方法,诵经、念佛也不是修行。诵经、念佛主要还是要用在生活上,这样才管用。这是说到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耳根利,所以放光之后佛又出微妙之音。
『又出种种微妙之音』,什么叫「微妙之音」?能够让我们开悟,让我们断烦恼、破无明,这个音声就微妙。简单讲,能帮助我们觉悟的音声,就是微妙之音。如果这个音声不能帮助我们觉悟,我们听了这些音声之后愈来愈迷惑颠倒,这个音就不是微妙之音,这个音是不妙之音,这个音就不妙了。像现在我们听这些流行歌曲,西洋这些摇滚乐,大家去听了这个音声愈听愈迷惑,愈听愈增长贪瞋痴慢的烦恼,这个音声对我们来讲就不妙。音声,就是我们一般讲的音乐,很大的学问。中国圣人治理国家,是以礼乐治天下,周公制礼作乐。乐是陶冶人的性情,我们凡夫都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五欲这种情绪,每一种情绪太过了,我们的心情就不正常。所以圣人制乐要把它调和,调到中和,不要太过或者不及。所以这次伦敦这里办祭祖,我们第一次来这里办祭祖,我们请台湾孔庙祭祖的一个童校长来教我们祭祖。自古以来孔庙还没有祭孔先祭祖,祭祀三皇五帝,祭祀祖先。奏的乐都有一个和字,乐奏咸和之曲,乐奏宁和之曲,让我们听到这个乐心情归于中和。所以在《礼记》里面有一篇叫「乐记」,音乐的乐,「乐记」。所以中国的乐跟外国的乐是不一样的,但是不是现在的中国,我们传统的中国乐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到一个国家,听听他们这个地方的人唱的音乐,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他治理得怎么样。礼约束人身口的行为,乐调和心理的情绪,跟我们佛门是不谋而合,佛戒律约束身口七支,用唱念梵呗让我们心回归清净。梵音的梵就是清净的意思。古代印度他们讲梵天外道。梵是印度话,翻成中文,翻它的音,它的意思是清净。清净音就叫梵音,这个声音听了让人心回归到清净,这个声音就妙了。如果能够开悟,那就微妙了;能够大彻大悟,那就是无上甚深微妙之音。
我们念佛的声音,我们用持名念佛的声音,实在讲就是无上甚深微妙之音,为什么?念佛的声音能帮助我们成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个音声就微妙了。会用功的人,懂得参禅的人,实在讲在我们末法时期参禅是很难的,参到大彻大悟不容易,纵然达摩祖师现在再来我们这个世界,现在这个时期他也会劝人念佛。我出家受戒的得戒和尚上广下钦老和尚,他老人家不吃人间烟火,吃水果。从大陆福建泉州承天禅寺到台湾去,在台北也盖了一个承天禅寺。他不吃人间烟火,吃水果,所以台湾的佛弟子都称他水果师。我出家第二年,广老他在高雄妙通寺传戒,他一生就传这一次戒。所以他传戒之前就跟大家讲,他说他只传这一次,这个戒传完他就要走了,要往生了。果然没错,我们去受戒第二年年初他就往生了,预知时至往生。他不倒单,晚上没有躺下来睡,他一个小小的椅子,就坐着,吃水果,他有禅定功夫。但是我们去受戒,他都叫我们要多吃一点,他知道我们没有功夫,不能学他。所以我们受戒,不但吃三餐,上午、下午还有点心,吃五餐。劝我们念佛,后来晚年他也示现念佛,为什么他示现念佛?因为他怕劝大家念佛他自己不念,恐怕这些人也不会念,所以他自己就念佛。他也讲了,他说现在修禅很难有成就的,要靠念佛。这是真的。
这是我们现代的人不懂得参禅。古大德会参禅的人,在《阿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举出禅门一些开悟的例子。听声音的,有一个禅师,他拿石头丢到竹林里面,石头碰到竹子发出声音,他听到那个声音就大彻大悟了。击竹者,石头去打击竹子发出的声音,他开悟了。还有一个禅师,到街上去听到青楼的歌妓在唱歌(唱的是世间歌,不是佛门的歌),他听到唱歌大彻大悟了。另外一个禅师,他走到菜市场,听到人家卖猪肉一斤多少钱,他听到人家喊卖猪肉的声音,他也大彻大悟了。古大德他有这个功夫,我们不行。人家去街上,逛了一趟街回来,开悟了;我们逛了街,愈逛愈迷惑,所以不行。因此我们要有所选择,选择法门,所以还是要念佛。在这个时代,念佛就是无上甚深微妙之音。
下面讲佛讲经说法以音声为教体,以音声作佛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以这个为主要的。现在我们讲经说法也是以音声为教体,音声是主要的,包括我们诵经、念咒、念佛,做法会唱赞,都是属于音声。
下面举出说法的内容:『所谓檀波罗蜜音』。「檀」,我们在经典上也有看到檀越,这个檀也是印度话的音译,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布施。所以我们在佛门里面常常听到檀越就是施主(布施的斋主),出钱出力布施的斋主叫檀越,翻成中文意思是施主,他来布施做斋主修福、修功德。「波罗蜜」也是印度梵音的音译,翻成中文意思叫到彼岸。好像我们从泰晤士河这岸要到那岸,已经到那边、上岸了,叫到彼岸,我们中国话讲到家了。现在大陆有一个流行的名词叫到位,做什么事情,他做到位了。有的人做,做是做了,做得不到位。过去有人讲,这个做了,是有功夫,但是还不到家,还不圆满。「檀波罗蜜音」,布施是六度之首,菩萨修六度,第一度就是布施度,布施度他修到家了,就叫波罗蜜。菩萨六度的布施度跟四摄法的布施,同样是布施,但是它的作用不一样。菩萨六度的布施度是针对自己,对治自己悭贪之心。悭就是自己有不肯施舍,贪是自己没有别人有想要贪取,希望把它得到,一个贪心、一个悭心,悭吝的心,简单讲叫悭贪。布施就是自己有的就施舍,布施主要是对自己的悭贪之心。四摄法的布施,我们现在讲送礼,那是结缘接引众生的。佛门有一句话讲,「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你要接引众生,你要送点礼物给他、给他一点好处,他才乐意来跟你接近,你介绍他来学佛,他才会接受。这个是四摄法。
我们净老和尚团结九大宗教,到这里来办学,我们看他老人家都在修。他早期修的布施是对自己悭贪,现在他悭贪没有了,他现在修的布施是利益众生的,跟外国人结缘,要普度众生,佛法就是凡是众生都要度。他老人家早年修布施,我听他老人家讲经到今年四十七年了,听了四十七个年头。早期到现在,他也常常讲,他学佛第一个教他佛法的就是密宗的章嘉大师,一个蒙古的亲王给他介绍的,介绍认识章嘉大师。他入佛门,他不是学佛入门,他是学哲学,拜方东美教授学哲学。方教授跟他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被这句话打动了,就发心来学佛。学佛没多久就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请他一个星期到他住的地方一次(在现在台北市青田街,他住的地方现在改成蒙藏委员会一个纪念馆,把他的遗物放在那里展览),一个星期到他那边去一次,就是请问佛法怎么修行。听到方老师讲学佛这么好,是人生最高享受,他就请问章嘉大师,佛法这么好,有什么方法能够很快的可以入进去?章嘉大师跟他讲,从布施。刚开始也不是跟他讲布施,刚开始问,他也没有马上回答,这个我们老和尚常讲,我们听得耳熟了。他说问了这个问题,章嘉大师跟他面对面沉默了半个小时,才讲出「有」。有没有方法?有。有讲完了,又沉默了三、五分钟,再慢慢的跟他讲,「看得破,放得下」,讲得很慢,讲六个字。他老人家听了之后又急着问,从哪里下手?章嘉大师又停了一下,讲「布施」两个字。
为什么回答这么慢?最近我们老和尚修行境界已经不得了!现在他在回顾当时学佛,章嘉大师为什么跟他回答得这么慢?他现在才明了,原来现代人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听东西、看东西,他都不能够深入,不能体会,不得受用,这是我们现代人的通病。实在讲是现代人比较严重,这个毛病古时候的人就有,但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严重。我们现在本身就心浮气躁,再加上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就更浮躁。有的人浮躁得还不够,还去听西洋的摇滚乐,让他更躁动,躁得不得了,躁到最后就会发生事情。所以我在家的时候,我那个时候二十几岁,四十几年前,我们小学有一群同学,两个月就要聚餐一次。聚餐是什么?实在也是吃喝。只有我一个学佛,每一次同学会不去也不行,去了,我一个人就受到他们这一群人的质疑。质疑什么?质疑我不交女朋友。他说:你学佛,我们不反对,但是不要学得太迷了,迷到女朋友不交,这个是不可以的。我一个人,他们人多势众,讲不过他们,我只有听他们开示。我心里想,到底谁迷?现在大概他们知道了,现在老了,大概他们知道了,我比他们觉悟,起码比他们觉悟。有一个同学他开地下舞厅的,吃吃喝喝,然后我还要去跟他捧场。我一进去听到都是噪音,西洋乐,声音又大。我那个同学讲,我们这里常常发生事情,常常要准备刀子打架的。后来我才明白,这个地方不是好地方,那个音乐都是让人躁动的、生烦恼的,然后这边唱歌、那边唱歌,这边跳舞、那边跳舞,一看不顺眼就打起来了。你说那个业是好还是不好?不好。所以现代人心浮气躁还不够,还要加强,睡觉都要吃安眠药。现在人这种心浮气躁的程度非常的严重。
我们再看《了凡四训》,你看袁了凡去拜见云谷禅师,跟云谷禅师一见面,不是马上就跟他讲开示,没有。他去拜见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就丢一个蒲团给他,两个人打坐,面对面坐三天三夜。袁先生坐三天三夜,眼睛不闭合,大家看《了凡四训》就知道。为什么云谷禅师不一见面就给他讲开示?因为他心还没有定下来、还没有静下来,跟他讲他吸收不进去,他也没听进去,耳边风,讲了也等于白讲,要让他的心完全沉淀下来,这个时候听就不一样了。心浮气躁,收摄到心平气和,这个时候讲他才听得进去。所以古来祖师大德,包括我们老和尚遇见章嘉大师,教学就是这样,先收摄浮气。浮气收摄,我们才入得进去。所以章嘉大师虽然给我们老和尚讲六个字,讲布施,讲有,加起来不过九个字,他终生不忘。如果心浮气躁一听早就不晓得忘到哪里去了,还能去修行吗?还能提得起来吗?没办法。
所以教他布施,从布施下手。讲到布施,他就想到,自己也没钱。他说:你一毛钱有没有?一分钱有没有?一块钱有没有?他说:这个倒有,多了就没有。那你有一分就布施一分,有一毛布施一毛,有一块钱布施一块。所以章嘉大师送他到门口就跟他讲,今天跟你讲「看得破,放得下」六个字,你修六年,一个字修一年。他回去之后,真的就认真修了,就真的依教奉行。刚开始修的时候,因为人穷又没钱,布施就特别难,像割肉一样的,但是勉强的修。像《了凡四训》讲的,「始则勉强,终则泰然」。刚开始很勉强,勉为其难这样修,像割肉一样,拿不出来还是要拿出来,很难受,很勉强。不断的修,不断的修,修到最后就很自然了,终则泰然,就很自然。他这样认真修,修了三个月就有感应了;修了半年以后,慢慢的感应就更明显;修了三年,他心里想需要什么东西,自然有人送来。他说他想要什么东西,最长时间不超过半年,就有求必应。章嘉大师跟他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求什么都能求得到,如果你有求没有应的时候,那是你有业障障碍,要忏除业障,业障忏除,你感应就来了。所以他布施,慢慢的他就有心得了。我在四十年前就听他老人家讲,他说布施到了几年后,很多事情他可以预知,预先知道,就是心也有一定的清净,这是看破放下有一些功夫。我们世间人为什么不敢布施?因为不知道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总觉得布施出去就没了,那我明天生活怎么办?顾虑到这方面就不敢布施。佛给我们讲,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三种都修,那三种果报都圆满,又有财富,又聪明,身体又健康长寿。
布施,我们净老他做一个示范给我们看,让我们增长信心。他原来算命的帮他算,寿命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一年,我已经在听经,听两年了。真的他老人家害了一场病,那个时候我记得在基隆十方大觉寺听他老人家讲《楞严经》,跟我弟弟去听。听了三天,寺院的法师说,讲经这个法师有事不能来。我们不知道什么事情,后来才知道他病了,病了一个月。后来,一个月之后又在台北开始讲经,我们再去听经,听他讲才知道,原来他病一个月。说出他两个戒兄弟同年,去给算命的算,都过不了四十五岁。两个戒兄弟,都出家了,同年,同时去给人家算命。四十五岁那一年,一个法融、一个明演法师,他们两个戒兄弟,一个二月往生、一个五月,我们师父上人他是七月病的,那一年七月夏天病的。他想寿命到了,不用看医生了,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命没有了,找医生没用。但是因为他发愿讲经弘法,这个因缘延长他的寿命,病了一个月,好了。一个月好了之后,往后到现在,今年九十岁,延长四十五年。这个寿命不是属于他的,这个寿命属于众生的,佛菩萨安排的,他自己原来的寿命已经没有了。所以他讲经弘法延寿比袁了凡殊胜。袁了凡被孔先生算命,他的寿命五十三岁,后来遇到云谷禅师,知道改造命运的原理方法,认真修行,寿命延长到七十四岁,延寿二十一年。我们老和尚四十五岁,今年九十岁,已经延长四十五年。现在看他老人家身体还很好,坐飞机坐长途的,坐到英国来,一下飞机,精神饱满,走路像飞的一样,应该活一百二没问题。六月我们祭祖那个时候,他老人家说要来。他听说我在这里租了场地,他说他要来。我说:当然你老人家要来,大家都冲着你来,你不来怎么行!所以十八号,我们李瑞阳教授要来,老人家一皮箱二十几公斤,请他带过来。大概也要住一段时间吧,所以他的东西就带来了。九十岁,他能来到英国,可能也跟这边的缘很殊胜。所以大家多珍惜这个因缘。
他做布施给我们看,我在家到出家我也在学,我也在学他老人家布施。但是我学得不到家,他老人家学得比较到家。但是学得不到家,多少在学也多少会有一些感应。实在讲我个人也是没有福报的,出家之后(在家多少修一点)学我们老和尚印经、放生,主要是印经。以前他成立一个华藏法施会,专门印经跟大众结缘。印经要有讲经这样来配合,印经流通的量才会广,因为经没有人讲解介绍人家看不懂。所以需要讲经说法,让大家明白这部经有什么好处,它的理论方法怎么修学,能得到什么功德利益,大家明白了,才乐意来读诵受持。如果印出来,没人讲也看不懂,看不懂他也就没兴趣看了。
所以我昨天在这边写了这个,我不会写字,写得不好看,但是我主要是让人家看得懂那个字是什么字就可以了。这一副对联,大概有一、二十年,在美国纽约光明寺,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寿冶老和尚在香港有一个道场叫光明讲堂,寿老已经往生了,那个时候我去他还在。我看到他的寺院对联写着:「有人说法龙天喜」;下联写着:「无人说法鬼神愁」,我就把它记下来了。这副对联真的是没错!没有人讲经说法,大家不明白,佛经印得很多,大家也看不懂,不知道什么意思,佛法的流通也就不圆满了。
所以印经、讲经,包括现在做这些光碟,各种流通法宝的这种方式都是属于法布施。法布施当中,实际上它涵盖有财布施、无畏布施。因为你印经,比如说印经,印经要钱,你没钱人家不给你印,钱就是财布施,财物上的。印的内容就是佛法,法布施。接触到佛法,听到讲经说法的人他心安理得,远离恐怖颠倒妄想,这个就是无畏布施。所以修一种三种布施都有了,就圆满了。其他的布施也需要修,但是法布施是为主要的,主要是法布施。比如财布施,主要它是法布施。我们布施给众生,像我们佛门里面放蒙山、燄口,包括水陆法会都是有施食,布施饮食给鬼道的众生。佛门有一句话讲,「法轮未转食轮先」。为什么?众生如果他饿著肚子,他肚子没填饱受饥饿之苦,他哪有心情听你讲经说法?没办法。所以你要先把他的肚子填饱,法轮未转食轮先,要先吃饱。吃饱之后,他就有心情来听你讲经说法了。所以众生来了,你施食给他,还要给他说法,不是吃饱,可以回去了,那他得到的利益很有限。重要,你要布施他佛法,才能解决他根本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如果只有财施没有法施,你帮助他是有限的。所以财施后面主要是要法布施给他。所以在普贤菩萨广修供养,列出七种供养,其中就是法供养为最,法供养是最殊胜、最重要的。
布施,大家可以学习,对治我们贪心,改造我们命运。所以我们老和尚劝我们同修愈施愈多,愈多就要愈施,不怕布施。该做的事情我们就去做,自有佛力加持,护法善神拥护,这个就不要担心了。我们布施不能去给人家化缘,去给人家化缘就会造成人家的压力,大家会吓得不敢来。所以我们道场最好,我们老和尚的做法,大家来都没压力,不要钱,我们请客。欢迎大家听经,你真的听明白了,你要修自己主动去修,这个当中不能有丝毫的压力、勉强。在还没有了解之前,不给人任何压力,特别初学的,一到佛门,要多少钱才能来,有时候经济有一些困难就不敢来了,那就断人家学佛的因缘,这个就不对了。所以我们布施是修自己。佛劝人家布施,不是金银财宝统统给释迦牟尼佛,佛什么都不要,他自己可以当国王,什么都有,他都不要了,他还会要你这些吗?没这个道理,他主要是告诉我们因果报应的事实。所以修三种布施得三种果报。这是讲菩萨六度第一度就要修布施,布施到有心得你自然会有感应。像《无量寿经》法藏比丘也是这么修的,「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都可以施舍。他修这个因,他投生的地方,「无量宝藏,自然发应」。他往生到哪个世界、哪个国土、哪个环境,他那个环境的资源就非常丰富,七宝自然具足。我们现在地球人类不懂得修,拼命的用,快用光了;用光就没有了,七宝一直减少,这些都是不懂得布施。
檀波罗蜜要修到家,真正修到圆满,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才是真正的大布施。如果身心世界还有一样事情,心里有牵挂,放不下,那还没有到波罗蜜,还不到家,还要修。特别我们念佛求往生的人,这个世间,包括佛法在里面,统统要放下。布施就是放下,看得破,放得下。彻底放下,心里像六祖一样,「本来无一物」,布施度就圆满了,我们要往生西方也才去得了。这个世界还有一桩事情没放下,就像一条绳子被它栓住了,我们就走不了,还要在六道里面。所以布施度做圆满就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所以蕅益祖师在一篇念佛开示讲,「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下面,第二个,『尸波罗蜜音』。这是持戒,持戒也到位、到家了。先讲布施,我们第二个就讲持戒。持戒,戒律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律仪戒。律仪就是有戒律条文,威仪,所谓小乘有三千威仪,大乘有八万细行,这戒律威仪,它有明文的,有条文的,这个律仪叫做律仪戒。有大乘的,有小乘的,有菩萨戒(大乘戒)、有声闻戒(小乘戒),还有包括在家的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有戒律条文的属于律仪戒。第二类叫摄善法戒,凡是善的,在戒律条文里面没有,那都归摄善法戒。所有的善法都归十善,所有的恶法都归十恶。凡是善的我们就要去修,像五戒,五戒第一个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邪行,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过去有人就讲,佛说不饮酒,酒不要喝;但是可以抽烟,佛没有说不抽烟,只有说不饮酒。所以南传的佛教,泰国的出家人他去托钵,还有人送香烟的,供养香烟给出家人抽的。吸毒,佛也没有戒,只有不能喝酒,吸毒行不行?实在讲,这个都是在律仪戒里面没有条文的,都归到摄善法戒。比如说吸毒好不好?不好,那是恶,不好,不好就要把它断掉,那就善,就归摄善法戒。所以凡是是善、是好的,包括其他宗教讲的是善的、是好的,都归十善,不好的统统归为十恶。这是第二大类。第三大类叫饶益众生戒,有的经典翻译为摄受众生戒。饶是丰饶,益是利益。像我们老和尚来这里办汉学院,办传统文化、团结宗教,做这些属于饶益众生戒。就是有机会、因缘能够利益众生的,有机会、有因缘不去利益众生,就没有持饶益众生戒,这个就没有持了。所以这个我们都要知道。
律仪戒里面,戒律它有开遮持犯,这个也不能不懂。讲到戒,实在讲我们讲一个月也讲不完,不要说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我在山东海岛金山寺讲五戒也讲了几十个小时。所以《五戒相经笺要》有光碟。现在我们佛门弟子有很多人他去受戒了,不但受三皈五戒,八关斋戒也很普遍,出家人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在家也有受菩萨戒的。戒受了之后怎么办?实在讲受个形式的,也得不到持戒的功德利益,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去持戒。到底自己在持戒还是犯戒,自己也搞不懂,也不知道,怎么能得到持戒的功德利益?为什么不能得到?因为没有学戒,光一个五戒都要学很久。戒师要教,教到你懂得开遮持犯,你才知道怎么去持戒,不然你怎么持?有没有持戒自己都不知道,往往自己犯戒了,自己还以为我戒持得很好,全搞错了。一个五戒都搞不懂,何况其他?所以现在受戒,我们说实在话,都是一个形式的。形式的要不要受?我们中国佛教近代律宗的祖师弘一大师,他劝大家还是受,但是受了之后,你不要以为你得戒了,没有得戒。受了之后要去学戒,学一条就去持一条,学会了一条就持一条,这个就很实际了。这个也是我们净老和尚,章嘉大师给他讲的,持戒很重要。怎么持?就是你去学,学会一条你就持一条,学会二条持二条。你不去学,也不懂,那怎么持?去戒场受个形式的戒,这个得不到戒律的功德利益,可能有的还反而造罪业,以为自己得戒了,瞧不起别人,完全错了。戒有开遮持犯,开是开缘。我们常常听到有一句话叫开杀戒,大家有没有听过?杀戒什么时候应该开,什么时候不能开,开了你就犯戒。在什么情况你就要持戒,持戒当开不开也是犯戒,不当开而开也是犯戒。那在什么情况,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你要开?遇到什么情况,你不能开要持,不持就犯?遮是预防,实在讲五戒有性戒、遮戒,这个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讲得清楚的。
所以戒叫禁戒,在小乘戒是止持,禁止的止。大乘菩萨戒有止持、有作持,止就是禁止,你不可以去做的;作持就是你要去做的,你不去做就犯戒,因为大乘菩萨要利益众生。小乘只有止持,所以这个戒是禁戒。律,我们现在讲律师,律是处断轻重,说明开遮持犯处断轻重。你犯戒了,然后找律师来给你处断,你犯的戒轻还是重,可以忏悔还是不可以忏悔,你是开戒还是犯戒?犯了,犯轻还是重?所以《五戒相经》,有犯下可悔、中可悔、不可悔。不可悔就不接受忏悔,戒破了,不能再给你受戒,这是小乘戒。比如杀生一条,杀生就是有罪,你杀生,如果不是开缘的杀生,你就是犯戒。杀生,你杀死一只蚂蚁也是杀生,杀死一个人也是杀生。在五戒里面,你犯了杀微小动物是下可悔,你不是故意杀的、无意杀的,或者有意去杀的,它是下可悔。罪比较轻,可以接受忏悔,忏悔就是以后不可以再故意去杀了。杀牛,杀大的动物是中可悔。不是故意杀人,误杀的,也是可以忏悔,如果故杀就不可悔。杀人,对象也不一样,你杀一般的人是杀人,杀父母也是杀人,杀父母就叫逆罪。所以开遮持犯,一个五戒就要讲很久、就讲很多了。一个五戒,五戒的任何一条戒都没搞懂,你怎么持戒?实在讲不容易。但是有很多人发心要受这个戒,我们有因缘也不能不跟他讲一讲,虽然做不到,让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没得戒。不然没受戒还好,受了戒就更麻烦,不但得不到持戒的功德,反而造罪业,得不偿失。
不懂开遮持犯,真的是没办法。所以过去我们老和尚说老实念佛,但是有一些同修他还是不老实,他老实念佛什么戒都有了。在二十几年前,我在我们俗家汐止佛教莲社,他们请我去讲《无量寿经》,有一个方居士,他的母亲八十几岁了,也有学佛吃素。本来听我讲经,就一直念佛,也都没问题。后来遇到有一些莲友说:我们去受菩萨戒,受菩萨戒功德很大。她就跟她儿子讲(她儿子,我去讲经,他都当维那),方居士就问我,他说我母亲,人家劝她去受菩萨戒,师父你说好不好?我说:人家好心要受戒,我怎么能说不好?当然你发心受戒是好事,但是现在戒场的戒师能不能教这些受戒的人明白怎么持戒?我跟他讲:你母亲不去受戒,念佛她心还比较容易得定,她一受戒可能更乱。后来他母亲还是受不了别人的劝导去受了菩萨戒。我说:你母亲去受了,回来可能会很多问题,因为我都遇到过的。回来之后,受完戒回来还没有一个星期,他就来问我了,问问题。问什么问题?因为他弟弟没结婚,他母亲跟他弟弟住,他母亲有学佛吃素,他弟弟没吃素;没吃素,他母亲都是要给他弟弟做饭做菜,有时候要煮鱼煮肉。受菩萨戒了,在戒场人家跟她讲:妳现在受了菩萨戒,回去,有装过肉的碗,妳就手不能去碰、不能去动。所以她受完菩萨戒回家之后,他弟弟吃的装肉的碗,放了一个多星期,他母亲都不敢去收拾。她就很烦恼,她说怎么办?她都不能动,一动就犯戒,她不动,没有人能够去动,碗就放在那边脏,问我怎么办?我说,你说怎么办?事先就给你说明了。她没去受还没有这些问题,她受问题就来了。
另外一个同修,也是星期天来念佛,念念念念。有一天,他们两个夫妻很高兴:悟道法师,我们要去受菩萨戒了。我说:受戒,现在一个星期,戒师能够给你们讲清楚吗?但是我跟他们讲,他们也没听进去,他们还是去受。受了回来,也是一个星期,又来了。来了是什么问题?他家在开杂货店,有卖烟、卖酒,然后去受菩萨戒,说卖酒五百世就没有手。他说现在我们家开店,他卖不卖?他受了戒回来,他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我说:你要去问传你戒的戒师,你要问他。我说你去问他,他说有,他去问了。我说:他怎么说?他说:关掉。我说:那你就关掉。他说不行,那是他爸爸开的,他爸爸还在,他要关,他爸爸不关。那怎么办?所以戒,你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有开缘,不懂得开缘他就麻烦了。
我遇到过很多,还有一个小姐,有一个小姐大概二十几岁,大概二十几年前。她也来问我问题,什么问题?她去受五戒,她在一家公司上班,她的老板常常有人家要来收钱的,要来给他老板要钱的、要债的。老板明明在公司里面,然后就跟这个小姐讲:人家来向我要钱,妳就跟他说我不在。她跟我讲:以前没有去受戒的时候,老板叫我骗人,我讲得很自然,讲到那些要讨债的人都看不出破绽。明明老板在,她跟他说不在,他们就相信,就走了。她说这一次去受五戒,债主又来了,老板说跟他讲我不在,然后她就想到,我现在受五戒,不能打妄语骗人,明明在说不在。结果,她这个时候就在犹豫,支支吾吾的,然后那个债主就看出来了,妳老板一定在,结果老板被揪出来了。她说那个债主走了之后,她被老板臭骂一顿。诸如此类,你受了戒要怎么持这个戒?遇到这个情况,你怎么办?你应该老实讲,还是不该老实讲?所以戒就是在讲这个。我们讲个五戒,你就知道不容易。
所以戒在净业三福是第二福,我们应该先从第一福修起。第一福就是老和尚讲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先修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有第一福的基础,你才能提升到受三皈依,有三皈依才能受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根本的基础没有,你受戒真的没办法持戒;不要说受戒,三皈依都落空,因为没有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上面就容易;没有这个基础,很困难。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受戒先修第一福,按部就班,不要想跳过去,三层楼,第一层不盖,要先盖第二层,你怎么盖也盖不起来。还是要乖乖听我们老和尚的,从三个根下手。戒的层次比较高,其实三皈依就已经是第二福,这些我们都必须明白。
好,「尸波罗蜜音」,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羼提波罗蜜音』,就是忍辱,我们明天晚上再继续来跟大家学习。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好,我们来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