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第7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集) 2005/7/20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5-0007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朋友,大家好。以前我们看到很多经典上的话,总感觉它是束诸高阁,与我们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当我们用这样的态度去读经典就很难把它落实在生活当中,就很难透过实践而印证产生法喜,也没有人这么样引导我们。我遇过相当多的中文系朋友,在听完我们上的一些课都给他很深的感受,原来《四书》就在生活之中,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当中流露出来。

 

刚刚我们举到当你把孩子教好,你修身功夫做到了,自然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一个妈妈,她去接她一年级的儿子,看到校门口有很多垃圾,很肮脏,她起了一个念头,应该去把它捡起来。我们爱护大自然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一份心意,不然爱护大自然都变成什么了?口号。在升学主义之下,标准答案都只在考卷上写出来,有没有在生活中做出来?当我们念书的时候产生了这样的态度,那学到的不是真诚,学到的是虚伪。学问根源就在提升一个人的心境,假如心已经往虚伪的方向发展,那一生的学问是绝无可能有所成就,我们要看看自己,看看下一代,用心的方向错了没有。

 

这位妈妈想蹲下去捡垃圾觉得腰很紧,其实不是腰紧,是什么紧?心的执著把她拉住。这样人家会怎么看我?说不定当作到动物园去了,就在那里突破这个惯性,最后她还是捡。诸位朋友,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想做又不敢做。假如你真的没做了,回去之后内心怎么样?懊恼,不踏实,又被击败了。但是假如你克服了这个惯性,真正做下去了,在做的当下你会体会到什么?内心非常的平静,很喜悦,因为我们突破了自己,又做了该做的事。

 

有一个孩子四年级,他的老师告诉他,每一年过年应该跟父母拜年感谢父母一年的照顾、教育之恩。孩子很好教,老师怎么说,回去他就怎么做。吃完年夜饭,他拿着一个盘子准备跟父母上茶,然后给他们拜年,顶三个礼,顶礼三拜。这个孩子要出门的时候觉得举步艰难,很痛苦,很紧张,心里一直在那里怦怦的跳,后来又来了好几个邻居在跟他父母聊天,他的障碍怎么样?更大了。这个学生想,老师都教了,我应该要当个好学生,就要去做。他深呼吸几口气踏出他的房间,一步一步走到他父母的跟前,突然双膝跪下去,这一跪很有意思,本来所有的大人都在那里谈话,这一跪跪下去,鸦雀无声,因为这一份孝心、德行有没有力量?当场磁场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瞪大眼睛看着他。这个孩子说道,他说还没跪下去以前,心里非常的紧张,等真的跪下去以后,觉得内心很舒坦,想讲什么就讲什么。给父母行完礼了,请问其他的邻居看到了会有什么感受?这家的孩子真乖,懂得感谢父母,到底去哪里上课的?是念了什么书?是遇到什么老师?你看这个孩子做出了德行,就已经产生移风易俗的效果。只要我们突破这个惯性,每一天都将移风易俗,每一天生命都将发光发热。

 

这一位母亲突破了,开始捡垃圾,果不其然,她变成什么?变成希有动物,大家都在看她,而且都是斜眼看她,觉得她很奇怪。捡了三天,捡了四天,持续这样捡下来,一个礼拜以后,印证了哪一句话?「德不孤,必有邻。」掌声鼓励,「德不孤,必有邻」。这个邻是谁?一切人。因为德是本有,本善是本有,任何一个人都将是我们道德的伙伴,重要的是我们的真诚够不够,我们的爱心足不足,一定可以感动每一个人。所有在旁的家长开始陪着她把大门前的垃圾捡干净,当小孩下课了,走到校门口前看到这一幕,学到什么?学到要时时爱护环境,时时爱护学校。一个动作产生了这么大的效应,这种生意要不要做?要做。这种生意投资报酬率太大了,可以影响家庭、影响社会,而这个对家庭的影响将是不断的承传下去。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儒家有一句教诲,当时我听了也是非常有感受,这一句教诲提到,「言行」,言语行为,「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一言一行都将产生对他人,以至于对万物的影响。您不相信,在办公室里面种两束万年青,其中一束万年青,你用言语称赞它,另外一束用言语骂它,一个月之后会不会有差异?差异很大。不只对人我们有影响,对一切万物,我们的言语行为都在作用。这个实验,江本胜博士的实验,我们在大陆也做了。有一班,前门放一颗苹果,后面也放一颗苹果,从前门走要称赞这颗苹果,从后面走要骂这颗苹果,一个礼拜做出来了,被骂的那颗苹果已经软掉了,然后表面比较多皱纹,前面这一颗没什么损害,差异满大。结果这位老师就把两颗苹果送我,害我不知所措。那一颗被骂的苹果要不要吃?这么一吃下去,所有骂的话都,哇。这样叫执著,要心能转境而不被境转,要吃以前再念十声佛号把它转掉就好了。

 

言行都能够影响家庭、影响社会,我们一定要相当谨慎我们自己的行为。而谨慎行为也要从根源下手,从哪里下手?起心动念下手。当我念到这一句教诲的时候,突然会想到师长一句很重要的提醒,诸位朋友,您有没有想到哪一句跟它相应的教诲?哪个朋友说说看,你们不要紧张,我们不是考大学联考,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有没有想到哪一句?还是现在眼前一片空白?跟它相应的,在我们佛经的教诲当中,老和尚常说一个念头都是周遍法界,一言一行都是动天地,怎么可以不谨慎?一个念头整个宇宙都收到了。《无量寿经》也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宇宙间任何人的念头,他们都怎么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起一个善念,他们随喜;我们起一个恶念,这些菩萨都在笑我们,还念念想着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还时时恶念相续?我们要有这个警觉就会更有敏锐度省察自己的念头。诸位朋友,不要我讲完以后,你的念头都不敢起了,每天活得很紧张,哎哟,这些大菩萨又要笑我了。大菩萨会不会笑你?他假如笑你,他就不是大菩萨。菩萨的心量宽广,我们的恶,他心里痕迹都不落。而当我们真正起了善念,所有的诸大菩萨随喜功德,冥冥当中都会怎么样?加持你,因为我们的念头与他们的善心接上频率了。

 

我记得我在教书那一段时间会跟学生谈这些德育故事,在谈的过程我的学生举手说道,他说老师,你平常在上数学,讲话都没有现在这么大声,为什么你讲这些德育故事愈讲声音愈大?我们自己有没有注意到?没有刻意。可是一讲到这些故事,我们整个正气凛然,都是得到这些古圣先贤的护祐。

 

确实当我们的念头时时都跟上善接上了频率,那你就不用操心了,就会有把握了。自己有把握,心安了,往后的日子抓住最高指导原则,这个最高指导原则在师长的教诲当中频率很高,出现很多次,六个字,要不要猜谜语猜猜看?哪六个字?「为佛法,为众生」。什么是佛法?一切的正法,觉悟的道理都含摄在里面。假如没有正法,众人的慧眼无法开,无法分辨是非善恶,一生这样走下来铁定是苦不堪言。我们要为正法、为众生,往后的日子就以这个为最高指导原则,其实大乘佛法的妙就妙在这里。当我们念念为众生、为他人,每天活得很快乐,因为施比受更有福,这样做了一年、二年,突然蓦然回首,我以前脾气不是很大吗?现在脾气在哪?不见了。就好像达摩祖师跟二祖慧可,慧可说:我的心不安。达摩祖师说:来,我帮你安。慧可讲道:觅心了不可得。突然觉得、感受到这个心根本是虚妄的,贪瞋痴是虚妄的。我们在时时为他人着想当中,我执断了,我执淡了,这是大乘佛法的妙处。

 

我们在接受皈依的时候都会念到四弘誓愿,第一句是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四个次第不能颠倒,一楼不盖好,二三层盖不上去,可是这一楼又贯穿二三四楼。真正扎了「众生无边誓愿度」,请问「烦恼无尽誓愿断」好不好做?就好做了。都只看到别人的需要,你的德行、智慧不断的在提升,你在成就别人,突然有一天明白了,成就别人是真正的成就自己,那一颗感恩的心就上来了,感谢众生恩难报,好。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然,我们刚刚提到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像《弟子规》最后提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当我们领受圣教,领受《弟子规》,都能够落实在生活,以至于在讲解经典的时候都从他人的生活面去引导,接受的人很快就能得到经典的利益,这点相当重要。不是众人不能接受圣教,是我们能否从他们能接受的角度去引导、去协助。有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去看烟火,烟火开始了,母亲看得很欢喜,「儿子,快看!快看!这么漂亮」。儿子没做声拉着她的手,「妈,哪有漂亮!我都看不到」。「你头抬起来看不就看到了!」旁边围的都是大人,小孩纵使抬起头来,有没有看到?看不到。妈妈以她自己的感受来衡量小孩,没有设身处地。突然发现了这一点,她赶快怎么样?蹲下去把儿子抱起来,儿子就看到了。一来要从修身下手,二来要设身处地,有耐性去成就他人,能够这样去做,必然可以让圣贤的教诲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在每一个家庭当中流露出圣教的利益。

 

我们昨天提到理智的建立很重要,而理智必须透过学习真理才能建立。在我们一天多的课程当中,诸位朋友,您有没有新建立了哪一个理智的态度?有没有?都没有?有没有建立哪一个态度?这一天多的课,哪一句话出现的频率最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待会儿太阳一定会露出来大放光明,因为五天结束以后有很多尧帝跟舜帝要出现了。时时这样观照,保证是「德日进,过日少」。

 

要学习真理才能够建立理智,不能够什么书都拿来看,当我们还不能分别邪正真妄,看书要谨慎。那几千年的圣哲人都帮我们做好准备,这些经典都已经历经几千年的印证,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去学习、去领受。而是否能够让中国文化在你的人生、在你的家庭当中起作用,根源还在信心。当然我们当下的信心,现在已经达到百分之多少?一百。回去一个礼拜以后,是百分之多少?八十,那还有点欣慰。一年以后呢?再来一次。我在海口讲课最怕听到一句话,「蔡老师,你讲得真好」,听了三个月见到我还是「蔡老师,你讲得真好」,我都很紧张,为什么?假如他这三个月真正去落实了,他见到我不会说「蔡老师,你讲得真好」,他会说什么?他会提到他自己生活当中、工作当中的改变,他们来听都是来听看看蔡老师有没有进步。

 

有一个朋友,他去参加北京的课,上了五天。过了一个月,我跟他打了一通电话,他跟我说,他说蔡老师,我那五天的境界真是好,心里面非常的仁慈、非常的平等,但是现在的状况大不如前。确确实实,学习贵在自知,有自知之明。从这里我们也了解到很多的习惯要去克服,用什么方法?薰修,要长时薰修,这样境界就不会退,不然进三步、退四步,哇,那很累人。除了薰习不能够间断之外,很重要的一点,信心要非常的坚定,要任何的风浪来,我们都不为所动,我对圣哲人有这个信心。因为现在太多的书籍都会批判《四书》,批判经典,有时候我们看了还被它影响,信心动摇。

 

我记得我去到北京,刚好杨老师领我去一家很大的书局看书,摆了一叠厚厚的书,那一叠叫《论语新解》,现代的这些学术界的人来解《论语》,我跟杨老师翻了好几页翻不下去,有一点很严重的心态,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比写书的人站在二楼,二楼所能看到的范围就是二楼的高度所画出的圆,他看到有这个花,有这个草。孔老夫子已经爬到屋顶了,站在二十层楼,二十层楼能看到多大的范围?二十层楼高度所画出的圆。当孔老夫子讲说我看到了桧木,我看到了黑心木,他说孔子骗人,我没看到,然后要把孔子拉到二楼来,你看这个才是真理,一定要把孔子的教诲解到什么境界?解到二层楼的境界,现在这个情况很严重。

 

很多人又说,你看经典里面说要孝顺,什么都顺,愚昧了,父母错了还要顺吗?讲起来好像很有道理。这样批判的人保证连一本重要经典从头看到尾都没有,最起码他没看过《弟子规》。他没看过《弟子规》,先看其他的经典,他的学问盖不上去。《三字经》说道:「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小学的教诲纲领没有扎根,就没打地基,房子盖上去了,迟早有一天会怎么样?八风一来就倒了。他《弟子规》都没看过,《弟子规》看过的人会不会这么说话?是不是所有都要顺?哪个时候不能随顺?「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怎么哪有所有的都随着父母的意思做?没有。父母错的时候我们要规劝,但是还是顺,顺什么?顺势而为。学问不能学呆了,学死了。看到父母的错误,这个错误可能是三四十年,你要不要马上过去硬是要把他完全纠正?这样会有什么情况?很可能父子都怎么样?大吵起来了,要顺势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看武侠小说看太多了,这么厚的冰,你一个如来神掌就要把它全化掉,那是神话,那不是道法自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1日12:06: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418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