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八十四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84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五面最后一行,「复有无数他化自在天王,所谓得自在天王,妙目主天王,妙冠幢天王,勇勐慧天王」,上一次讲到此地。今天我们接着看第五尊:
【妙音句天王。】
这一尊天王德号裡面所表的是说法。广义的来说,凡是诸佛菩萨为众生所说一切法门,都可以说是『妙音句』,因为他们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都是引导我们明心见性,所以音声文句无不微妙。如果从狭义来讲,「妙音句」就是专指这一句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为什麽说弥陀名号是妙音句?这正是古大德所说,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最后总归结到淨土;就像《华严经》一样,《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部经才真正得究竟圆满。如果最后的结归不是究竟圆满,这个经就不能称为第一经,不能称为大乘究竟了义的经典。结归到淨土,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弥陀四十八愿,古来祖师大德们,大家公认十八愿第一,十八愿就是「十念必生愿」,也就是《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由此可知,弥陀名号是一切法的总归结处,这个名号就是究竟了义第一妙音句。过去天亲菩萨造《往生论》,也已经将这个意思显示。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裡面,曾经多次引用天亲菩萨的说法,来说明这一句名号是究竟了义。我们学佛,最简单的方法、最稳当的方法、最快捷的方法,无过于执持名号。在讲堂裡面分析这些道理,说明事实真相,诸位是亲闻,念佛堂裡面亲证、亲见,增长我们的信根、念根,也就是增上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淨土,决定成就圆满。第六尊天王德号叫:
【妙光幢天王。】
『妙』是指法,显示法门光明高显,这个意思依旧是无限的深广。如果我们单单说佛法微妙、光明、高显,这个意思不深也不广,决定不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我们要向无限深广处去观察、去思惟,然后我们就能体会到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妙,这是华严境界,这是真实的境界。为什麽说无有一法不妙?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如果有一法不妙,那个法如何能同圆种智?圆是圆满,种智是如来所证究竟圆满的智慧。由此可知,一切诸法皆妙,无一不妙。如果你要问这究竟是什麽道理,实在讲,究竟之理是同一个真如本性所现,那怎麽会不妙?我们看不出来,看不出妙处。我们在经上读到佛菩萨的境界,经中跟我们叙说诸天的境界,我们体会到确实是奇妙、微妙。但是我们看到人间,人法界裡面就很难看到妙处,我们生在这个法界,体会到这个法界不圆满,缺陷很多,正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果真如是吗?你在这个世间还能有一、二桩事情称心如意吗?恐怕不见得。不如意事常八九,那都是世间很幸运的人,他还有一、二桩如意的事,怕的是不少人在一生当中一桩如意的事情都没有,我们冷静观察确实有,不在少数。所以这个世间不圆满,缺陷太多,恶道情形就更不必说。我们看不出一切法的妙处,这是正因为我们自己迷失了自性,所以才产生这种现象。佛经裡面所说的,也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错觉,我们把许许多多的事物看错了;如果我们也能像如来正知正见,自然能看出十法界依正庄严皆是妙法,皆是性德所现,无有一法不称性,那怎麽不妙?
「妙光幢」也可以说之为妙相庄严,妙相庄严必定是性相不二、非空非有,经中也有说事有理无、相有体无。给诸位说,这些说法依旧是方便说,我们要懂佛的意思,不可以执着佛所说的音声、名字;如果我们分别佛说法的音声、名相,我们就不解如来真实义。但是许多人读经着文字相,听法着音声相,这种情形自古以来就常见。所以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裡面教导我们,教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能这个样子读诵、听法,你决定悟入。我们今天不能悟入就是着了这三个相,这三种相着一个就不会开悟。马鸣菩萨所说的也正是佛在经上所讲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这个意思。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难在什麽地方?着相已经变成习气,无量劫来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处处执着、时时执着、念念执着,养成一个坚固的习惯,很不容易离开。佛菩萨劝导我们要离相,我们自己必须要克服这个障难,障碍、困难,然后我们的修学自然就能够契入很好的境界,就能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妙光幢」所显示的。第七尊:
【寂静境界门天王。】
这个名号显示的意思很深,对我们修学人来讲很重要,它也是教给我们入门之处。『寂静境界门』,境就是门,就是契入之处。怎样才叫「寂」?寂就是不动,所以称为寂静。我们要想入门,首先就要把心定下来。我们学佛,听经研教不能开悟,念佛不能得一心,日常生活当中不能够做到心不颠倒,这些就是功夫不得力,解行俱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浮躁,动盪不安,造成这个现象。我们裡面有烦恼,烦恼就是动相,起心动念;外面的六尘境界无一不是诱惑,是一个很不好的诱惑,造成我们的生活无比的紧张。有许许多多的人,晚上要不用安眠药,他就不能睡觉,所以在一切药物裡面,安眠药是最畅销的药,许许多多的人离不开它,这不是好事情。
现代人实实在在讲,比过去人生乐趣差很远。过去的人,不要说太远,一百年前、五十年前,五十年前的人还有一点人的味道,确实他还有一些赏心悦目之事,还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体会到人生的真善美慧,能够体验到一些。他的心清淨,有时间、有功夫、有能力欣赏,欣赏生活裡面的乐趣,大自然的乐趣,圣贤教诲当中的乐趣,他能够得到几分。现代人太难了,现代人生活在忙碌、紧张、刺激的环境当中,人生的乐趣他没有时间去欣赏,他也没有能力欣赏,更没有功夫去欣赏。所以现代人物质生活虽然很富裕,精神生活是空洞的,非常苦闷,做完工作之后只有一个方法,想种种麻醉剂来把自己麻木,好让自己休息一下,这是现代人。怎样才能过真正的人生?说出来现在人做不到,做不到我们也得提醒,减少工作的分量,减少工作的时间,你才能恢复到正常,恢复到心地的平静。能不能做到?实在讲能做到,只要你减少贪瞋痴你就能做到。看到人家一个月赚几万、几十万,你一个月赚个一、二千也能过得很好,何必跟人家比赛?你要是念念都要竞争,念念都要往高处去攀求,你就必须把你这一生人生的生活捨弃掉,这毫无意义,得不偿失。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你得不偿失,无论怎麽样竞争,争到最后还是一场空。你真正明白这个大道理之后,现在日子不难过,赚钱并不难,只要能够生活过得去,你何等自在!我以前在此地讲经,记得我也劝过同修们,你们好好的工作赚一年,一年赚到了,三年都花不完,可以用两年的时间来念佛,不工作了,你说多自在!不要跟人家争。我们需要什麽?需要有悠閒的时间,需要有完全属于自己享受的时间,这是寂静的功夫。
这个名号裡面含义非常之好,必须到我们在一切法当中真正能做到无取无捨,你就见到境空,根境皆空,那就是门,你就契入了。门是个比喻,也就是你真正体会到了,佛菩萨那个境界你体会到,你体会到你就证得、你就契入。寂静的境界也是儒家讲诚意,儒家也讲得很好,「诚意而后正心」。「诚」这个字怎麽讲法?曾国藩先生将这个字下了个定义,说得好,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说法说得有道理,说得很好;换句话说,你心裡面才起一个念头,你的心就不诚。一念不生是诚。诸位读《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裡有些注解,举的比喻,画符,画符念咒。符咒有的时候很灵验,它怎麽灵验?诚心。所以画符的人天天要练习,要画得很熟,要画得很快。因为他短时间一念不生还能做得到,他这个笔一点下去之后,一道符画下来画成功了,一念不生,这个符就灵;如果这个符裡面,画符的时候动一个念头,这个符就不灵。诚则灵。念咒也是如此,所以你就晓得咒愈长愈难念,为什麽?裡面夹杂妄想,夹杂一个妄想咒就不灵。愣严神咒那麽长,裡面一个妄念不夹杂,愣严咒念得才灵。你们想想,念愣严咒的人很多,念愣严咒灵感的人几乎我们一个都没见到,为什麽?太长,这裡头不杂妄想很难。念大悲咒灵的人我们曾经见过,大悲咒短,时间少,能够在念这个咒语裡面一个妄念不生,大悲咒灵。所以说有人念得灵,有人念得不灵,这个并不奇怪,没有什麽祕密,诚心念的人就灵,不诚就不灵,你能够诚心你也灵。
诸位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明瞭以前祖师大德教给我们,「念经不如念咒」,经长咒短;「念咒不如念佛」,佛号阿弥陀佛四个字更短。你念这句佛号裡头一个妄念不夹杂,这句佛号就灵,道理是一个,所以说愈短愈容易实行。念的时候确实是不夹杂,常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决定有效果。往年我劝同修们念阿弥陀佛念十句,十句阿弥陀佛,念四个字也可以,念六个字也可以,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着念十句,十句裡头决定不夹杂妄想,这十句效果就很不可思议。你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就念完了,一分钟不夹杂妄想,一般人可以做得到。一天念九次,我定的九次是最低限度的次数,一天念九次,一次就念一分钟,十句佛号,这十句佛号确实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十句一句一句念下去没有间断。这九次是早晨起来念一次,起来,你洗脸漱口之后,恭恭敬敬合掌,有佛像向着佛像,没有佛像面向西方,念十句阿弥陀佛;晚上一次,晚上睡觉之前,这是两次;三餐饭,吃饭之前念一次,这就是三次。平常一般人吃饭之前念供养咒,我们念阿弥陀佛,念十声阿弥陀佛,心就很清淨,非常摄心。还有四次,就是你上午上工、放工,下午上工、放工,你在上工之前念一次,放工之前也念一次。一天九次,这九次决定不能少。这个方法很好,许多同修听了依照这个方法修,来告诉我很有效果。你要保持一生当中都不间断。九次之外可不可以念?可以念,随时可以念,那叫散课,这九次叫定课,决定不能缺少;散课多少不拘。容易实行,功夫容易得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