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七十七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77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二面,从第四行看起,「复有无量三十三天王,所谓释迦因陀罗天王,普称满音天王,慈目宝髻天王,宝光幢名称天王」,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着再看第五尊菩萨:
【发生喜乐髻天王。】
在这段经文裡面,十位天王的德号都是代表初地菩萨的修学纲领,字字句句不但是含无量义,也非常重要,我们应当细心体会,努力来学习。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修学的基础,也是修学的根本,就在五戒十善。这些话我们在经论裡面看得太多,太多了不但没有省悟过来,反而变成麻木不仁,这很糟糕!佛多次的宣说,是希望我们悟入,我们反而听多了变成麻木,变成老生常谈,完全不在意。这是显示出凡夫业障深重,念念随顺习气,不能够体悟佛经的深意,不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实在说,不是佛菩萨不慈悲,慈悲到了极处,我们难于体会。昨天特别引用《无量寿经》,修学的根本在善护三业,跟这个地方的表法义趣完全相同。不仅是《无量寿经》,所有一切经论几乎没有例外的,诸位稍微留意一下,你就明白了。所以五戒十善一定要重视;离开五戒十善,不但佛法没有了,世间福报也没有了,你才想到它的重要性。
第五尊菩萨『发生喜乐髻天王』,还是从五戒十善裡面发生的,真正修善。最近这些年,我们提倡四好,「存好心」,什麽是好心?不贪、不瞋、不痴是好心;「说好话」,什麽是好话?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那就是说好话;「做好事」,什麽是好事?不偷盗、不杀生、不邪淫是好事。所以句句都能够落实在生活当中,这是四好的基础,从这个基础上还要不断发扬光大,光大就是如何利益一切众生,劝导一切众生学四好。劝别人,自己一定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自己不能做个榜样,只是口劝别人,人家难以相信。劝别人牺牲奉献,捨己为人,自己还是念念自私自利,别人怎麽能相信?一定要自己做到。谁做到?诸佛菩萨做到,给我们做出榜样。第一个好模样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可以说一生之中「日中一食」,托钵,「树下一宿」,临走的时候还在娑罗双树间吉祥卧着往生,释迦牟尼佛走的时候没有在房间裡头,没有床铺。佛是福慧圆满之人,他要不做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怎麽能信得过?
我们今天学佛出家修行,比起世尊那个时代,我们优越太多了,释迦牟尼佛今天看到我们这个样子摇头,不像话。所以我们一定要生惭愧心,一定要知足。自己修行要刻苦、要如法,帮助社会大众要随缘。普贤菩萨告诉我们「随喜功德」,随喜是随缘。功德是什麽?虽然随缘,依旧能保持心地清淨不染,「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样随顺没有关係,正是《华严》上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是外着相、内动心,你就错了。假如我们接触大众,着相、动心怎麽办?赶紧退回来。菩萨道裡头确确实实进进退退,接触外头境界自己受不了,智慧、定力不够,退回来,退回来自修,保持清淨,定慧再增长一点,再可以试试看。历事鍊心,真正在境界裡鍊得如如不动,很如法了可以做,这样利益众生不妨碍自己。
虽然说不妨碍自己,可是佛菩萨还做妨碍的示现。隋唐时代的智者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样子,智者大师是什麽人?《传记》裡面传说他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如果说是世尊再来,智者大师就是释迦牟尼佛本人。他示现的领众随缘,为大众服务,最后念佛往生淨土,他跟别人说他是五品位往生。这示现,教导我们主持一个道场,做住持、做当家,要管许许多多事情,终身劳碌,但是他有一个底限,这个底限是决定不妨碍往生;障碍往生的品位没有关係,他决定不妨碍往生,这是他的底限。我们今天接触大众,弘扬佛法,广度众生,也要有智者大师这个底限,决定得生淨土,品位差一点不在乎,这才行。如果没有这个功夫,老实念佛。世间事,佛教裡面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要善护自己的清淨心,严持戒律,这就对了。不为外境所转,才可以跟大众和光同尘。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否则的话,我们劝别人,别人真的往生了,自己还没有办法,还要搞六道轮迴,你说冤不冤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人明理,认真修行、真干,才发生『喜乐』。「乐」是爱好,喜欢、爱好,喜欢、爱好的是什麽?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不爱好别的,爱好觉悟。觉悟的样子是什麽?捨己为人,弘法利生,这是觉悟的样子。念念为正法久住世间,续佛慧命,念念为利益一切众生,佛门常讲大慈大悲、慈悲为本。大慈大悲是什麽样子,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瞭,不可以含煳笼统。大慈大悲,没有条件的关怀众生、护念众生、爱护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特别是有苦难的众生。今天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众生都有很大的苦难,大家知道很大的苦难是什麽?是迷而不觉,这是最大的苦难。迷人,不觉悟的人,起心动念都在造业,何况言语造作?都在那裡造极重的罪业。造作罪业后面就有果报,很快果报就现前了。经论裡面告诉我们,堕三恶道的时间都是以劫数来说的,恐怖极了!觉悟的人有义务,要帮助那些没觉悟的人,将宇宙人生的真相为大家讲清楚、讲明白。一定要讲得让他相信,你讲了他不相信,那有什麽用处?如何能讲得叫别人相信,这要智慧,要善巧方便。他相信之后,然后他在生活当中,他在处事待人接物,自然就收敛,不敢起恶念,不敢用恶心,这样就好。他也学会了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人,他也学会了,这是我们真正帮助了他。
从哪裡做起?一定是从五戒十善做起。五戒十善讲不尽,这裡头有很深的道理,有很广的事相,有不可思议的果报,哪裡能说得尽?所以诸位要想想,为什麽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将教化众生这样的大事拜託给地藏菩萨,你们想想什麽意思。他为什麽不拜託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名气比地藏菩萨大,很多人不知道地藏菩萨,没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为什麽不託付给观音菩萨,而託付给地藏菩萨,什麽道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大慈大悲从哪裡生的?从孝亲尊师生的,如果没有孝亲尊师这个根本,大慈大悲没有。跟树一样,它有根,根是孝敬,地藏菩萨表孝敬;换句话说,地藏菩萨代表修学的大根大本,我们这才明瞭,非拜託地藏菩萨不可。我们今天讲台面前供奉地藏菩萨,为什麽?释迦牟尼佛不在,他代表佛,代理佛,意思在这裡。换句话说,佛不住世了,一直到底下弥勒佛出世之前,当中这麽长的时间,《弥勒下生经》裡面讲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教化世间众生以什麽为第一?孝亲尊师,断恶修善,以这个为教学目标,然后再从这个基础上,他要是有善根福德因缘,再劝导他念佛求生淨土,圆满功德。末法还有九千年,这九千年当中,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就是《地藏经》跟《无量寿经》,能令一切众生得真实利益。从《地藏菩萨本愿经》学回头、学忏悔、学断恶修善,以这个基础再修学《无量寿经》就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