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2次宣讲)悟道法师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次宣讲)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十一集)  2014/3/7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5-005-0041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十六页,我们从第一行看起: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华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我们昨天这段还没有讲完,昨天我们学习到『一切众会皆获果证』。这是观世音菩萨说大悲咒说完之后,在会得到很殊胜的瑞相,大地六种震动,这是个瑞相。『震动』不是地震,这个六种动、涌、震、击、吼、爆,六种,这六种的震动我们一般凡夫看不到,感觉不到。我们虽然看不到,但是在冥冥当中我们会感受到安详,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磁场很好,身心感到非常的安稳、轻安。这个震动大地它有在动,但是我们没感觉,就像小孩在摇篮,这摇篮在摇动,但是小婴儿他没有感觉在动,他感觉很舒服,就好比这种情况,这个瑞相众生都得利益。在恶道的众生也能够暂停受苦,在善道的众生他能感受到一些好的磁场瑞相。善根深的人他这就证果了,修行修到一个阶段,得到观音菩萨说大悲咒神力的加持,把他的功夫向上提升一倍。还没有证须陀洹的帮助他证得须陀洹果,还没有证得阿那含、斯陀含、阿罗汉,乃至菩萨从初地到十地,都帮助大家提升这个果位,证得果位。已经证得果位,提升果位,还没有证果的帮助他证果。所以非常殊胜,非常不可思议。十方诸佛听到观音菩萨说大悲咒都生欢喜心,欢喜赞叹。因为这个咒能够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十方诸佛都欢喜赞叹。『天魔外道恐怖毛竖』,天魔外道他感到恐惧,感到不安了。

 

这些瑞相最殊胜的就是证果,昨天我们讲到,「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昨天我们讲到这里。「须陀洹」是梵语的音译,音译就是把我们中文的发音,跟梵文的音接近的,用中文字发音译那个梵音,梵文,古代梵文的音。就像我们现在翻外国的人名也是这样,像美国总统欧巴马,我们写中文就欧巴马,那就是根据他那个英文发音,我们用中文发音跟它接近的,没有翻它的意思,只翻这个音,叫音译。须陀洹也是印度的梵语,翻成中文是叫预流,须陀洹叫预流,预备的预,流水的流,预流。预流的意思就是初遇圣人之流,他已经入了圣人这一流,流就是流类,这一类的,他不是凡夫。又云入流,谓超凡入圣也。

 

初果须陀洹,在所有的果位来讲是最低的,就好像我们念书他是小学一年级,但是他已经入学,开始念书了。但是他不是凡夫,他是圣人了,虽然还没有了生死出三界,但是他这个了生死出三界时间是可以预期的,可以预定、预期的。所以在三不退里面他证得位不退,虽然是小小果,但是非常可贵。我们凡夫没有办法脱离六道生死轮回,就是我们生生世世修行从来没有一次证得初果。如果有一次证得初果,大概我们今天最少也证阿罗汉,因为证得初果,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必定证阿罗汉,这是超越轮回时间可以预期。我们修行还没有能够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这个出离六道的时间是没有预期的,所谓遥遥无期。证得初果虽然没有超越六道,在六道里面他只有在人天两道往返七次就必定证阿罗汉。所以叫入流,又叫预流。

 

初果的圣人他就是必须把三界八十八使见惑断干净。在还没有断八十八品见惑之前,在修行这个过程叫初果向,就是向着这个初果的目标,但是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见惑又叫见烦恼,我们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它的业因就是我们有见烦恼、有思烦恼。见烦恼就是对理迷执之惑,对理就是道理,对道理他迷惑,那迷惑他的见解错误,执着他那错误的见解以为是对的,对理迷执,也就是我们通俗讲的不正确之知识。就说他所知道的、他所认识的是不正确的,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他看错了,他的见解不对了。这个就是见解上的迷惑执着,有八十八使,一般我们讲说八十八品,照《佛学辞典》是八十八使,使就是大使的使。使在古代也是一个官吏,使就是我们被官府监视、监督、控制,我们就不得自在,取这个意思。就是我们有这八十八种见惑,我们就不自在,我们有烦恼,有这个烦恼驱使我们去造业受报。所以它的根本就是有十大烦恼,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这十种,这十种都是不了解苦集灭道四真谛而起的迷惑,也就是说不知道这六道的事实真相怎么来的,不知道。不知道就起惑,就造业。所以有八十八使。因为称为使,就是以其能使役心神,陷于生死苦海,驱使我们心神去造业。那造业,有业因就有果报,就造成六道生死轮回的苦海。

 

修小乘的初果他要修到阿罗汉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念佛人不是修一般的法门,我们全部都去了解这也不一定,看个人。有的人年纪比较轻,精神比较好,他头脑也好,可以研究经教,研究经教讲经说法,对这些佛学的术语名词是有必要去了解,这个专有名词有必要去了解,断证的层次、功夫、品位是有必要了解。如果我们真能老实念佛,放下万缘求生净土,这个有没有了解这就不重要。特别年纪大的老菩萨,也没有精神体力再去学这些东西,一般讲超过四十岁以上的人,感觉上就比较吃力了,五六十岁、六七十岁再来学这个就很难。一般学教都需要在年轻,年轻他比较有时间、比较有精神、比较有体力,来学习就比较容易。所以年轻人,我们鼓励他们多学习一点,年纪大的人我们劝他放下。

 

他要从还没有证得须陀洹果之前,必须要有个修学的过程。后面修八圣道、四谛、断见思惑,我们一般是比较困难,这是小乘的修法,小乘的。我们念佛人是不用修得那么多,但是我觉得罗汉的位次有分五个阶段在修学。第一个是资粮位,资粮位就是三贤位,就是还没有证得初果之前要学习的。第二个叫加行位,又名四善根位,这个已经从资粮位再加强修行,再提升了。第三个是见道位,修七觉知,我们念《弥陀经》讲「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七菩提分就是七觉知。如实觉知四谛,以八忍八智,顿断三界见惑,见我空所显之真如,证须陀洹初果。

 

你要证得初果须陀洹,第一个资粮位,资粮位就要一开始修五停心位,它有三贤位,就是第一个是五停心位,第二个是别相念处位,第三个是总相念处位。第二个加行位,又名四善根位,有暖位,修四正勤,观四谛境,得相似解;顶位,修四如意足,观四谛境,得更胜解;忍位,修五根,于四谛堪忍乐欲,有下中上忍,颇难索解,这个比较繁琐。那有季圣一居士他有编一本书叫《七十五法略解》,这属于百法,《唯识论》里面的百法、七十五法。再来就是世第一位,修五力,于四谛无间,必发无漏。这是加行位。加行位修圆满就进入见道位,就是修七觉知,如实觉知四谛,以八忍八智顿断,这见惑一下子八十八品断掉,见到我空真如,证得须陀洹。在大乘圆教就初信位菩萨,断证功夫跟小乘一样,但是神通、智慧、道力那小乘初果远远不如大乘初信。

 

第四个是修习位,又名修道位,修八圣道,八圣道也叫八正道,重缘四谛,再重新修四圣谛,渐次修习,进断欲界思惑。第四个修习位要证得两个果位,就是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证得两个果位,这是修习位他要证两个果位,证得二果跟三果。第五个是究竟位,又名无学位,无学就是我们现在讲毕业了,你这个阶段修学毕业了。断尽上二界思惑,成五分法身,不受后有,证阿罗汉四果。小乘它最高的学位就叫阿罗汉,阿罗汉叫无学,翻成中文叫无学。

 

修教、修止观的,天台、华严、三论这些教下,一般的修行法门都是这样修的。天台宗他有修止观,小止观(童蒙止观)、摩诃止观,童蒙止观就是小止观,修小乘法,摩诃止观修大乘的。教下就根据经典分藏通别圆来修学,天台宗它这个修学的一个次第。这些佛学的专有术语名词,你要去修,它不是念一念就好了,不是说懂这个意思就好,你要根据这个去取观、去修,才能够断烦恼证果位。这些我们就看小乘的,大乘的我们就先不提了,看到这么多,我看我们记都记不住,怎么修?连记名相记都记不住了,你怎么修?所以念佛法门还是最殊胜、最方便的,你就不用那么麻烦。但是有一些人他就是喜欢麻烦,佛也恒顺众生,好,你要麻烦就来,我们慢慢来;你不想麻烦的,告诉你比较直接的。

 

但是我们这个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习位、究竟位这五个,资粮位后面那个四个我们可能也没办法修。前面资粮位,别相念处位、总相念处位,这个我们有一些人是可以修的。念处就是修四念处,它有总跟别,总跟别的修法。可能我们一般念佛人也没办法修到这个程度,但是有少数的人可以修。前面第一个三贤位的五停心位,这个五停心就是有五种,这个五种可能我们不老实念佛的人需要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可能起码要修一种来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为什么?因为你不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你对这个世间你放不下,对这个身心世界你放不下。你为什么放不下?因为你没有看破,嘴巴讲放下是不算的,心里真放下才行。如果老实念佛的人,他什么观都不用修,他一句佛号什么观都有了,念到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了,什么佛法都在里面。关键我们不能老实念佛。所谓老实念佛就是真信发愿,念佛求生净土。

 

我们想想,你现在念阿弥陀佛,你真想去西方吗?我常常问同修,你真想去吗?我很想去。但是没有生病的时候是很想去,一生病,不行,赶快找医生,我还要多活几年,拜托拜托,我现在还不想去。为什么不想去?我事情还很多没做完,孙子还小,还没有带大,怎么可以去?起码要活到一百二十几岁,那还差不多,现在还不行,就不想去了。这个说明平常在发愿都是在骗阿弥陀佛,有口无心,你心里不是真的要想来,一天到晚跟我说愿生西方。佛也知道这个一天到晚在骗我。你真想去那就相应!但是我们念佛的同修,就是我也很想去,但是这个地方又放不下,大部分是这样,也很想去,又放不下,两只脚踩两条船,不晓得上哪一条船,要上这一条,这一条放不下;要留在这一条,这一条又放不下,很多念佛人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这是跟大家讲到一个严肃的问题,那什么叫发愿?因为我看到很多同修听经,他没有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发愿、什么叫愿生西方,他没有真正体会到。听的是大概明白,但是他没有真正怎么样才叫真正你有愿要去西方。真正有愿要去西方,你对这个世界绝对毫不留恋,你随时都可以走,随时都放得下,那是真发愿。现在我们问自己,我们这个愿发了吗?所以我现在在佛前,念愿生西方,念了有点不好意思,跟阿弥陀佛说愿生西方,现在好像又还放不下这个世界,这个愿没有真发,是口头上发,心里不是真发愿。真正愿生西方的人他必定是放下万缘,这个世间的一切他都不会放在心上,也不会牵挂、也不会舍不得、也不会贪恋、也不会留恋,这样才叫愿生西方,这样才去得了。所以要跟大家讲清楚、说明白,你是不是真的想去?真的想去,统不要,一句佛号就太多了,成佛就有余。你不想去,就要有一些补助的!

 

所以弘一大师在《演讲录》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我看一看觉得很有道理。他的《演讲录》里面讲,净宗道侣,念佛的人,说实在话,真放下人不多,总是贪着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尤其亲情的情执,你放得下吗?你要了生死,因为这些就是生死的因素,造成生死的因素。那你修任何法门都是要断的,净土是不用断,但是你要放下。愿舍娑婆,愿生极乐,这样到极乐世界可以带业往生。所以带业往生也必须要放得下这个世界,是不用断烦恼,那是省事多了。但是这世界,不但这个世间法要放下,连佛法都要放下,连修行的法门你都要放下,那才去得了。放下了到极乐世界再跟阿弥陀佛学,换个环境再去学,换个世界去学,真放下才行。你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是我们往生西方的一个障碍。所以弘一大师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做一个补助是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还没有真正放下,《演讲录》给我们讲,净宗道侣不是真正看破、放下,你就有必要《地藏经》来补助。还有观音菩萨,观音、地藏来补助,因为你还不想出离六道,还不想离开娑婆世界,那这两位菩萨就很重要。万一掉到地狱去,要找地藏菩萨,不然这个麻烦大!遇到灾难那要观音菩萨,这是一个很实际上的问题,也是比较很严肃的问题。

 

所以我们净老和尚讲经常讲,今天我又听他老人家讲,过去,六十年前,台中莲社李老师那时候讲经,他说台中莲社的莲友二十几万人,有登记的二十几万人,六十年前。他说真正念佛往生,真正有瑞相的,一万个人当中大概三个,最多五个,三、五个,甚至二、三个。那现在六十年后,我们老和尚讲,一万个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二个。我看这个一个、二个恐怕还没有,老和尚讲的是多一点,我看是还没有。因为真正放下这个身心世界,真正要去西方的人,还是很稀有。

 

最近我们看到一个海贤老和尚,这老和尚介绍的,现在这个光盘做出来,一百十二岁往生,这个人真放下。他一个师弟海庆八十几岁往生,比他早往生,留了肉身,也是真放下。他们都不认识字,也不会念经,就他剃度,他的师父教他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就是二六时中一面工作一面念佛,工作的时候心中佛号,这个佛没有忘记。我们念佛人就常常间断,常常忘记。他念了九十年,不是短时间,二十一岁出家,一百十二岁往生,整整念了九十年的佛。也没有做经忏佛事,就是种地、割草做这些苦工,就是拜佛、念佛,持戒念佛。身体很好,临终往生前三天,一百十二岁还爬到树上去剪树。这个有录像带,这个我们现在正在做,做出来跟大家分享。老和尚说劝我们最少要看三十遍,现在我是看了三遍。因为他讲那个河南有个乡音,我们听不大清楚,老和尚现在要把整个做成文本文件,再请一个讲普通话,国语比较标准的播音员来配音,还有广东话的配音。他说如果听个一千遍,大概可以效法这个老和尚,真正是老实念佛的人一个榜样。

 

老实念佛的人他表现在生活当中,就是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所以老和尚做苦工、做苦活、受人欺负都能忍受,都能安忍。真正要往生,有信愿念佛往生的人,他在生活当中待人处事接物的表现一定是这样的,跟菩萨六度一定是相应。如果不是这样,就是说明没有放下,没有放下就会计较,就怕吃亏,我做得太多,那个人怎么少做一点,我怎么多做他一点,怕吃亏。真正修行人他很乐意吃亏,因为吃亏就是占便宜,他的便宜是什么我们也看得很清楚,就是身体健康,寿命很长。寿命长是福报,寿命长要身体健康才是真正福报,如果寿命长身体不健康,躺在那边给人家服侍,那也不是真正福报。所以寿命长要健康,你看一百十二岁还能爬树,还能去树上去剪树。这个我们真的是远远不如,不要说自叹不如,是远远不如他。这是我们学佛修行人很好的一个榜样。他一生吃的是苦,穿的是补,就是吃苦,穿的衣服都补补钉。住一个小庙,不出名的,乡下小庙,没有什么香火,真正修行人。修行人如果怕吃苦,诸佛以苦为师,以戒为师,如果怕吃苦就不能成就。这是佛在《戒经》上一再的劝勉我们,诸佛以苦为师。真正要修行,真正想要了生死,必定是以苦为师,以戒为师,必定是这样。如果不能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不是真正修行人,也不是真正的念佛人。

 

我们对这个世间为什么会放不下?因为有贪爱。《四十二章经》佛给我们讲,六道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爱欲,贪爱、欲望。对这个世间有贪恋,就舍不得离开,就放不下,放不下就是要受六道轮回的果报。为什么放不下?因为没看破。所以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不管修哪个法门,它主要重点在修观,观就是观念,你的观念,错误的观念要转过来。你看清楚事实真相,叫看破,看破之后你才真放得下。我们不是那种上上根,或者是下下根那种人,上智与下愚不移,上智的人一闻千悟,没有问题,他很容易做到;下愚他老实,他也容易做到。当中这个上中下比较麻烦,我们现在讲所谓的知识分子,这个很麻烦,妄想多,问题多,讲一桩事情,他怀疑一直出现,这就很难。所以这必须要修观去对治。

 

下面,后面那些我们就不讲。这个五停心位我觉得是有必要讲一讲,如果你是真放下了当然也不需要,你信愿念佛就好,听一听就好。如果对这个世间还有放不下,这五种观想,看看我们自己哪一种比较严重,就采取哪一种来对治、来修观。这样对我们看破放下、念佛求生净土是有帮助的,也是有需要的。五停心位,第一个是多贪众生,作不净观。什么叫五停心?五停心观这个五是五大类,停就是停止,停止这个妄心。它的意思就是发愿学佛,心不安定,这个心定不下来,定不下来先以五法调停之,先以这五种方法来调停。这五种方法就要看我们自己哪一种烦恼习气比较偏重,自己去观察,然后这五种看属于哪一种,你就先修这种。第一个是多贪,多贪的众生要作不净观。这贪的方面也很多方面,贪名、贪财、贪色、贪利,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比如说食肉,比如说贪吃肉,这条我是很严重,这条现在这个五停心观我还没有观起来。那一天偶尔打开电视,看到人家在电视在演桶子鸡,那个鸡卤得油油的,想起以前在吃鸡肉那种情况,那习气又被勾引出来。现在吃是吃不下,但是那种习气实在是很难断,就是看到以前那种习气满重的。

 

譬如食肉,念及鸡鸭猪羊,居处不洁,饮食污秽,血肉淋漓,蝇菌聚集。贪吃肉那就要去观,观鸡猪鸭鹅住的地方都不清洁,吃的东西,牠们吃的东西也比较污秽。一般以前,我小时候我们家有养鸡、养鸭,跟我母亲都要去挖蚯蚓喂鸭子,那个蚯蚓活的都丢给鸭子吃,鸡牠也会吃虫,鸭子也吃蚯蚓,那就是牠的饮食也是不好的。上个月到广东揭阳去看谢总那个宝树园,他有那个长生鸡,那个鸡都吃素的,吃白菜。那一天晚上他请我吃火锅,他说悟道法师,我们长生鸡这个鸡都吃素。他带我去看,鸡都吃那个大白菜,鸡都吃素,没有吃虫,也没有吃什么饲料,都吃素。真的他拿那个鸡蛋现下的,那个拿来吃了一点腥味都没有,吃素的鸡蛋都没有腥味。一般这种鸡都吃饲料,这个都不干净。我们要断这个食肉,这个也是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大家可以参考,如果有人喜欢吃肉,做这样的观想,观不干净。这个观要能够深入的观察才起作用,观察到你就不想去吃了,这个观就有效果了。

 

又如美女,念其涕吐大小便利经信等,种种不洁,则贪心自灭矣。这是贪色,贪色也要去观他的不净,这在经典上有不净观,这里是提出一种,不净观是一种观法。另外一种观叫白骨观,观白骨。这个观想也有好几种,自己可以看看自己哪一种比较有效果,只要能够对治这个贪心,让这个贪心息灭下来那就可以了。这个法门就像药一样,这个药对治我的病有效,我就采用这种方法。这里提出一个原则,所以不净观它一个总原则,看你贪哪些方面比较严重,用不净来观察,让我们这个贪心放下,这个功夫就得力了。

 

第二种多瞋,作慈悲观。凡遇不如意事,易起瞋怒之念,而对于亲怨,尤难平等待遇。须以生缘慈悲应付之,则随在欢喜,瞋心自息矣。这个慈悲观,就是比较容易发脾气的人要修慈悲观,就是贪瞋痴他瞋的烦恼比较严重,比其他的烦恼严重,这一类的众生要先作慈悲观。慈悲观,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很容易生起瞋怒之心,一点点不如意,脾气马上就来,而且对于亲怨就很难平等对待。这样必须以生缘慈悲应付之,这叫众生缘慈悲,要把众生看作一家人。这在《了凡四训》也有提供我们一些道理做一个观想补助,《了凡四训》它是用一个好像怜悯心去看待,比如说有些人他很无理,想想他也很可怜,那些人真的想想也很可怜。本来我们遇到这样的人对我们忤逆,甚至毁谤、攻击,一般是要生气的。但是想想这个人,他是无知才会做这样的事情,他一时迷惑颠倒,怜悯他的无知,我们这个心就能够平衡下来。

 

以前我在图书馆,比较年轻的时候,三十几岁就做当家,做当家要管人、管事、管钱,那是一天到晚发脾气,韩馆长发脾气,我也是要学着发脾气。看到这些出家众,香港有个女众,她的脸长了一脸横肉,我是一看就讨厌,再见就更伤心。她是脾气有够不好的,那个实在是气死我了。有一天晚上,悟妙跟悟圆,她们女众寮房都同在一层大楼,她就把那门反锁不让她们两个进去。她们两个来给我求救,我已经在睡觉把我挖起来,我去叫门叫不开,后来叫了很久才开,那一次我气得快半死。后来我说我这样再气下去不行,她还没有往生,我可能先走了,光气就被气死。后来我就想想,她为什么脸那么臭?为什么一脸横肉?想想她也是环境不好,小时候没有人教。所以从这方面去想她的一个环境、一个背景,慢慢我们这个心就平息下来。

 

另外方面,有时候我们就看看别人他的好处,就不要去想他的缺点,就想他的好处。他起码也有一点点可用之处,这样就好了,其他你就不要去管他了。你要去管他,你一定要要求他怎么样、怎么样,如果他不能符合你的要求,你又要生气了。你有几条命去气?没办法。所以这些《了凡四训》讲「明理以遣之」,明白道理把它排遣掉。所以我常常看看古人的古书,因为老和尚常常说我们要学老祖宗、老祖宗,老祖宗都教我们这些,我们现在遇到的所有的人,古时候都有,不是现在才有。现在遇到的事古时候也有,只是社会型态不一样而已,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就常常去看这些书,这些道理。

 

老和尚请江老师画「地狱变相图」,我跟江老师往来的机率也就比较多了。到台中去跟他谈事情,总是吃饭,他总是讲讲过去跟李老师在台中莲社的一些情况,有一些情况我们老和尚没有讲到,他讲到。他说李老师因材施教,他说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有哪方面的专长,就用他那方面,不是他的专长你不要去用他。他说有个退伍军人,这退伍军人我也领教过,大陆来的退伍军人有读书、有学养的人不多,很多去火车站抓来的。我当兵,我们当炮兵的班长都是老粗,都是在火车站被抓来当兵的,他一肚子气,把我抓来这里,离乡背井。现在我们台湾很多台湾的人不能原谅大陆来的那些军人,为什么?来的他们很无理,不讲理,印象很不好。但是我这个台湾人学了佛懂一点道理,知道说他的背景,他从小就没有教,他又被抓来的,我就会想说,如果我被抓来,我看我也是跟他差不多,一肚子气,离乡背井,抛家抛子,这样过来,那种心情他怎么会好?你这样去想你就会去原谅他。如果你一直想他不好的,你保证会气死,气死是我们吃亏。

 

所以李老师说退伍军人,那些老粗他什么也不会,你叫他做什么,他不但给你做不好,可能给你带来更多麻烦。但是李老师就问,你在当兵当什么?他是喊口令的,起立、坐下,立正、稍息。他说好,那你就来当我讲经的时候,我进来,你就喊大家起立、问讯,然后讲完就起立、问讯、坐下、解散,就叫他做那桩事情就好,其他你不要叫他做,愈做就愈帮愈忙。所以从这些地方我们多去观察,就可以把我们的瞋恨心,彼此设身处地的去为他想,然后我们遇到一些无理的人对待我们,我们也就比较容易去原谅他,就不会跟他计较。

 

所以蔡老师讲《弟子规》,有一次我也偶尔听到一句,听到一句这也是很有受用的。他说小孩从小没教,然后长大给父母忤逆,然后这个时候再要求他,他说他的拳头比你粗,你要打也打不过他。你小没有教,现在他给你忤逆你再去要求他就变仇人,说不可以这样教他。要怎么办?要去跟他沟通,慢慢去跟他诱导。你小不教,大了他已经固定,你不能再像小时候这样去要求。因为他长大成人也有自尊心,所以你就不能像小孩子这样去要求他。你要教就要从小就要教,大了那可不行。这些道理多听《弟子规》,也都是对我们修行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众生缘慈这就是要观察、观想,从这个道理上去观察,我们的瞋恨心就能够平息下来。瞋恨心平息下来,对我们往生西方这个障碍才能排除。你说贪心、贪恋不能往生,你瞋恨心也是不能往生。瞋恨心,遇不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报复心很强的,他死了那一口气都咽不下去的,死不瞑目的,他那个心纠结在心里放不下,不能往生,而且还会堕地狱,这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在大乘是修忍辱,在小乘是修慈悲观,慈悲就对众生慈悲。生缘慈就是说,我们一般讲爱缘慈,爱缘慈就是你要提升到众生缘慈。因为这慈悲有四种,爱缘慈、众生缘慈、法缘慈、无缘大慈这四种,无缘大慈是你明心见性,法缘慈是菩萨,众生缘慈就是二乘,我们要提升到众生缘慈。一般凡夫是爱缘慈,我亲爱的人我爱他,可以接受他,像自己的儿女他就比较,再怎么不好,总是儿女,他总是会原谅他的;但是别人的儿女就不行,他就不原谅。你要从爱缘慈提升到众生缘慈,就要把所有的人看作自己的儿女,那样的心态去看,你这个念头就能转得过来。比如说看到别人的儿子犯错你很不能原谅,非置他死地不可。如果想想,这个如果换作是我儿子我会这样对他吗?想一想应该不会,你就把他想作是我儿子,你的心就能转得过来。这是应付瞋恨心的。

 

第三个多散众生,作数息观。散就是这个心很难集中,很散乱。数息,数息之法,即将呼吸自一至十,周而复始,数出不数入,则心虽散乱,自然渐定矣。呼吸说从一到十,周而复始,数出不数入。比如说我们吸进来,呼出去,一,吸进来不要数,呼出去,二,这样计数,这叫数我们出息。数息你数久了这心会定下来。以前老和尚教我们一大早起来喝三百口水,那也是属于跟数息同样的一个这种方法。一杯水睡觉前放在床铺,放一杯水,然后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没有刷牙漱口,先面向东方太阳出来的地方,看在哪个方位,然后向那边喝一点点,然后在喉咙润滑一下再吞下去,这样一数到三百,那一杯水就是一定要三百,喝到最后一口是第三百这样。数这个也是要有耐心,要有长远心,我那个三百口水,我大概喝了半个月,麻烦!后来师父问我,有没有在喝?我说不好意思,没有在喝了。师父说没有耐心,怎么会成就?所以这个喝三百口也是跟数息是一样的。也有人用数息念佛的,也是说对治散乱心。这个数息,如果你刚开始数还功夫不得力,你必须要有一段时间,三个月,最少三个月。三个月你天天密集的这样修,你这散乱的心渐渐就定下来。如果这个妄念很多,心定不下来,用这个数息。

 

四多痴,作因缘观。因缘有十二,即惑业苦互相倚伏之谓,兹姑从略。与之凡事均有因缘,方得生起。远则为因,近则为缘,能知生死之原因结果,则心虽愚痴,必有开悟矣。痴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迷惑颠倒了,这要作因缘观。因缘有十二,就十二因缘,这个缘觉辟支佛修的方法。声闻是修四圣谛,缘觉修十二因缘,来断见思惑,用十二因缘。这个因缘,十二因缘法,有它修学的一个方法,这里就简略。我们根据因缘这个原则,我们把它从其他方面来看,凡事均有因缘,方得生起。远则为因,近则为缘。我们看看我们每天从早到晚接触的这些人事物,其实都是因缘,都是缘生缘灭。因缘就是,我们现在的话讲,各种条件聚在一起,这个现象就产生;时间到了,这个缘散,这个现象就没有。

 

我们每天从早到晚,我们接触的一切人事物,无非是缘生缘灭、缘生缘灭,缘聚缘散、缘聚缘散。像我们在这里讲座一个半小时,大家坐在这里,缘聚,聚在一起,现在聚在一起,等一下九点我们就散了,现在是缘聚,等一下就缘散。你常常这样观,我们每桩事情都是这样,没有一桩事情是固定,都是无常,缘生缘灭的,都是因缘生法。知道这个因缘生法,我们就会开智慧。为什么?因为不会去执着,你就开智慧。为什么开不了智慧?因为执着,把一切事太认真了,把它当真,我们就有苦可以吃了,你就有得受。其实有的人他想得开,他的身体有病痛他恢复也快;有的人他就想不开、放不下,有病很难治。所以我们道场有两个义工老菩萨,都是中风,一个比较想得开,恢复得很快;一个就比较想不开,就比较慢。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可以去观察的。因缘观,比较愚痴的人多作因缘观。

 

五多障众生,作念佛观,这是业障太重了,第五个念佛观是总结念佛。谓业障深者,如多昏睡,则观应身三十二相;多恶念,则观报身无畏智慧;多逆境,则观法身空寂无为,自可渐入无碍佳境。或作界地观,谓一切事物,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而成,亦得离我及我所有,此最初修行之法也。五停心观,最后一个是念佛观,念佛观是总结,可以说前面那四种你都不行,最后一种只好念佛了。业障最重的什么观也观不起来,愈观他的贪心不但不能减轻,反而增长,这就业障比较重。所以过去我刚出家,日常法师就跟我们讲修不净观、修白骨观,对治这个贪心。有一个法师去,他修白骨观,他有个徒弟叫如道,就拿好像医院那种解剖塑料做的白骨,吊在那里晃来晃去的。后来日常法师给我们讲,说有一个出家人修白骨观,他在美国说一个出家人修白骨观,对治这个贪心。他说修到最后,不但没有对治贪心,他说愈观,看到白骨也满可爱的,愈观贪心不但没有减少,还是一样的。这就是说这个法门对他就没有效果。如果愈观愈可爱,那干脆就不要观了,那不要观还好一点,干脆就念佛就好了,用念佛来总结。

 

念佛也是广义的,其实什么法门都叫念佛法门。狭义的,就是我们净宗讲的,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我们现在用的是持名念佛。这里有观想念佛。如果昏沉盖比较多,一坐下来就要打瞌睡的,要观佛的三十二应身,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比较能提得起精神。观三十二应身,我建议就是观这尊我们这个圆满佛,我在新加坡,以前馆长往生,老和尚叫我印一万张,这个都没有销路,没销。后来我去新加坡居士林讲经讲到这一条,我就说你要昏沉盖多,就要观这一尊,这一尊如果印得比较庄严的,很清晰的,然后看他眼睛,看了你比较不会昏沉。我还有印一张很大的,好像从这个上面到下面的,很大的,你看了就不会想睡觉。所以经过我一推荐介绍,生意就来了,库藏的佛像,新加坡说寄过去大家都要请,一下就被请光了。所以佛像印出来,我还得要负责说明介绍。我们持名念佛,用陶瓷的那个眼垂下可以,因为持名念佛我们不用看,这个可以。

 

多恶念就是妄念多,掉举,那个心恶念、杂念乱七八糟念头,要观报身,佛的圆满报身。报身这个观法必须依照经典讲的理论方法,要观报身恐怕要去修《十六观经》,《观无量寿佛经》那十六观,观佛的报身,佛他每一相。你没有办法观一个完整的佛像,你观其中一相也可以。像《观经》讲,你观白毫那一相也可以,你那一相观成了,其他也就容易观成,可以先单取一相来观。多逆境、恐怖境界,种种的扰乱身心,要观法身空寂,因为法身他没有相。《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归到虚妄,好相、坏相统统是假的,这是观法身。修观总是很多方面,我们自己可以采取一种。我们现在持名念佛也是一种修观,这是比较方便。因为观想,你心要很静、心要很定,才观得起来;如果心没有很安静,能够定下来,这观想很难观得成就。

 

现在的人心浮气躁,不要说什么定,你说静下来就很难。我们内心妄念就很多了,再加上外面的干扰又非常多,整个磁场都干扰我们身心不得安宁。电话、手机、计算机,现在老和尚讲手机是干扰最大,要修定最好丢掉。所以我从来不拿手机的,因为我知道手机一拿就大概一支就不够了,恐怕要二、三支。那不拿手机就已经够忙了,再拿手机,我看就不用睡觉了,的确干扰。所以这些都必须放下。所以揭阳谢总他那个方法、那种方式,我觉得也可以采取。他上课,上《弟子规》只是看光盘,大家去七天住在他那个地方,手机都收起来,七天不准打手机,都收起来。刚开始大家很不乐意,但后来这七天下来感受到他的法喜,后来大家就再发心修二十一天的。看这个光盘,能够把一个坏人变成一个好人,也得到这么好的效果,很值得我们去推广。我们念佛人这五种观想,我们各人的烦恼习气不一样,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烦恼习气来做个调整,对我们看破、放下是有帮助的。这讲须陀洹果。

 

『或得斯陀含果』,「斯陀含」叫一来,翻译中文叫一来,第二果,已经在修道位中,断欲界上上品至中下品等六品思惑,还有上下品三品没有断,所以必须一次生到欲界天,再来人间受生一次,这样才证阿罗汉。因为断思惑,这个思惑又名爱烦恼,乃对境迷执之惑,别名修惑。贪瞋痴慢诸惑须在修道位时时加功修炼,而后能渐次伏断故。思惑就是我们通俗讲的,即虚妄之感情是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情执。念佛人这情执不用断,但是要伏,要先控制住,先把它压住,这样才能往生,一般法门都要断。

 

『或得阿那含果』,「阿那含」翻译作不来,或称不还,就是三果阿罗汉。证得这个果位的圣人他就不会再到欲界来受生,在三界他到色界。根器比较利的,在色界有一个五不还天,他在那里修道他就直接超越三界。根器比较钝的,他执着,比较喜欢定的境界,他必须再通过四空天才超越三界,出离六道。这有两种根器,三果阿那含叫不来,他不会再到欲界来,从色界就超越三界了。

 

『或得阿罗汉果者』,「阿罗汉」翻成中文是无学,就是小乘果位。旧的翻译有三种,第一个应供,第二杀贼,第三无生。应供就是证阿罗汉果应该接受人天供养,杀贼就是杀烦恼贼,他不会再受生死轮回,所以就无生了。没有生死轮回,他断烦恼,把生死的因断掉,就证得不生不灭的涅盘果位,证阿罗汉,不再受六道生死轮回之苦。在果地叫应供、杀贼、无生,在因地就是比丘,出家比丘,三个意思,这个因果相对应,就是乞士,证果叫应供,在因地叫乞士;在因地叫怖魔,比丘叫怖魔,证果叫杀贼,烦恼贼杀了;第三个,因名破恶,比丘有破恶的意思,证果叫无生,就是没有生死。以这个戒定慧来搭配,罗汉梵行已立,因修戒学,果名杀贼。所作已办,因修定学,果名应供。我生已尽,是尽智;不受后有,是无生智。因修慧学,果名无生。所以有一首偈讲,「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我生已尽,不受后有」,这就证阿罗汉,得解脱!证阿罗汉好处很多,能够飞行变化,六种神通,他的寿命旷劫不受生死。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获得阿罗汉果」,明天晚上我们再把下面这一段给它讲圆满,今天讲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我们明天晚上同一时间见。我们来念佛回向,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9日08:44: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248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