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75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十五集)  2012/8/11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75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两句,都是谈到言语的态度、做事的态度,这一心敬慎不可须臾离也,恭敬、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语,对待自己的一切行为。人生在做一些重要抉择,都要很慎重对待,比方择业,你选择行业,一定要是跟利益社会相应的行业。你不能去赌场服务,赌场那个事业很多人是家破人亡,所以我们选择行业都一定要跟道义相应。再来,人生的大事择偶。包含在古代每个家族他有几百口人,教育好下一代是大事。所以都是整个家族的耆老最有智慧,身分最尊贵的长者,去帮家族的后代找老师,叫择师。接着我们在社会当中,人一走出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当中,受朋友的影响很大,所以择友很重要。待会下一个主题就是「交友」,古人交朋友,「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交个朋友就像找一个良师一样的慎重。再来,自己的嗜好要慎重,好的嗜好,帮助自己德行的提升;不好的嗜好,就会摧残自己的身心。有一句《格言》讲「勿以嗜欲杀身」,不好的嗜好随时在损害自己,勿以嗜欲杀身。「勿以财货杀子孙」,留一大堆钱财,子孙去争去夺你是害了他。《三字经》讲的,「人遗子,金满盈;我教子,唯一经」。这是有智慧的父母,你要留经典给他,留你的德行、风范给他,那比钱更有价值。

 

我们来看这一百四十六句,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预备起: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我们常说到,《孝经》开篇就讲,「夫孝,德之本也」,所以孝是德的根,这些教诲都是孝道的具体落实。因为孝是根,哪个德行、哪个好的行为,离开了孝?我们看到三个喜好,这乐可以当作爱好,它有一个读法叫勒,乐是爱好。也可以读要,乐是喜乐,就是自己的喜好。有三种喜好对自己是非常有益的,哪三种喜好?『益者三乐』,『乐节礼乐』,喜好以礼乐来节制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看「礼」是节度、分寸,人守礼他就不会放纵;「乐」是调和人心,不让七情五欲失其中正。这些礼跟乐都是有强调一个节制,有分寸,人都有礼乐的一种教化,行为就比较中规中矩。能够这样去接受礼乐的教化,那父母就放心,不会担心我们。我们自己冷静看看,父母担不担心我们?为什麽担心?我们有没有「乐节礼乐」?还是父母给我们讲个道理,我们就不高兴了。父母讲的跟《弟子规》相应,我们很高兴,任何人用《弟子规》提醒我们,我们都欢喜接受,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喜欢称讚别人的善行,看到别人好,就像自己拥有一样的高兴,「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而且他不只去扬人家的善,他进一步自己带头效法,这身教;用言语引导别人也去效法,这言教,这就很可贵了,「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非常欢喜可以多结交这些贤德的良师益友,这些良师益友他的智慧、他的德行,甚至于他广博的见识,每天都可以帮我们提升,让我们受益,而且这种影响是不知不觉的。所以有一段教诲说到的,「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就好像你走在清晨还有点雾气,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看起来衣服好像没有湿掉,但是雾气都在滋润,「时时有润」,不知不觉的。大家有没有经验,你结交一个朋友,你跟他缘分挺好,才认识一个月就好像认识一年一样了。然后你会发现,我怎麽最近讲话的口气跟他挺像的,不知不觉就在影响。

 

从这裡我们看到,在古代培养一个朝代的接班人太子,把全国最有道德、最有学问的人找来,每天跟着他一起生活,三太是太保、太傅、太师教他。还有一直看他有没有落实,三少是少保、少师、少傅,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一个太子有德行了,整个国家就正了,因为他以后是君王。我们一个家道的承传,你把长子教好,把老大教好了,那底下的孩子都跟着他效法、学习。大家去观察,大哥大姐做得好的,弟弟妹妹在德行、事业上都发展得好。大家有没有看过一幕,二、三个兄弟站在一起,哥哥摸摸脸,他们也跟着摸摸脸,哥哥做哪个动作,他就跟着做,有没有看过?你们多久没有接触小孩了?有时候假如觉得自己有点老气横秋,去幼儿园走一走,摸摸孩子,在旁边看他们那种天真无邪,可能自己就不会心事重重。我以前也是这样,干嘛这样把自己搞得这麽累干什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是放下,恢复我们纯淨纯善的状态。所以古代这教育不简单,整个家族也是请来最好的老师教育下一代。

 

大家冷静看看,现在的人把谁请到家裡教孩子?把电视、网路,把这大魔王请到家裡来了,把二狼神请到家裡来了,财狼跟色狼,都是谈争名夺利的这些影片,杀盗淫妄的太多了,这都是不谨慎。有一些家庭电视没有了,不收看电视,看什麽?看讲课的光碟,保证孩子不受污染,这个挺重要的。不要说孩子污染,我们受不受污染?我们看电视看得比孩子还凶的都有,你假如自己不放下这些嗜欲,叫孩子放下也很困难。真正慈爱的父母,不给孩子任何一个不好的影响,只要觉得这是不好的当下就放下,这真慈爱。我们有遇过这样的父亲,知道抽烟不好,孩子快来了,太太怀孕了,说戒就戒,这个男人有真爱,遇到这种人,你要给他掌声鼓励一下。

 

这是三个很好的喜好,「乐节礼乐」,其实我们有时候都觉得:那麽多规矩。真正明白礼是帮助我们慢慢循规蹈矩,不再放纵习气,让我们能守礼以后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帮我们成就,恢复我们的明德智慧的,那守礼就守得高兴。「乐道人之善」,这要突破嫉妒别人的心,这也要练习,「见人善,即思齐」,嫉妒心放不下,见人善即吃醋,就还是心裡面会不服。甚至严重一点:有什麽了不起,他不是还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吗?不能欣赏别人的好又挑剔别人,这就苛刻,这个念头会折福。怎麽突破嫉妒?强迫自己去乐道人之善,你最嫉妒那个人,你从他开始,去告诉他,他的优点,去肯定他做的好事。告诉大家,一开始会起鸡皮疙瘩的,讲不出来,要讲以前,都要深呼吸,以前想到他就不顺眼的人。你能这麽做,孔子的好弟子,孔子说「先难」,先从最困难的下手。

 

『乐多贤友,益矣』,人真的有一种责任心,时时希望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智慧,你生命中遇到一些大智慧的人,你会不疲不厌的去学习他的教诲。假如我们今天看师父的教诲,还会觉得很想出去玩一玩,每天看有点烦。都是这个愿心还没发出来。你看师长老人家多少国家领导向他学习,多少宗教领袖向他学习,我们能有这样的师长,巴不得赶快把他的智慧好好承传下来,是不是?对。这个世界这麽多问题,身边的亲朋好友这麽多问题,我们能早一天承传,他们就解脱了,你能有智慧帮助他们,所以入宝山不可空手回。你看汤恩比教授在一九七0年代就说,中华文化可以救世界,可是世界愈来愈乱。你看师长找到问题,因为一般人想到孔孟学说四书五经、十三经,那是枝叶花果。得从根本下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师父这麽一指点,你看这几年在祖国大陆,《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如雨后春笋,这样的智慧「如贫得宝」,要好好珍惜,「如优昙花,稀有出现」,这乐得良师的指导。你会乐到什麽程度?此生足矣,这一生已经赚翻了。大家有没有赚翻了?我不强迫大家,因为师长教诲我们要先放下控制的念头。我在讲话当中有点强求大家,我必须善观己心,赶快调整一下。这些乐,你去把师长这些教诲讲给别人听愈讲愈高兴。我的亲戚到我们家来,对我妈讲,你儿子讲电话讲了二、三个小时,他都不累?我妈跟我那个亲戚讲,他把听他师长讲的那些讲给别人听,愈讲愈大声愈讲愈有精神,他不累。真的,讲利益别人好的这些经典教诲不累,愈讲愈有精神,所以利人绝对什麽?利己。你讲的这些经典的教诲,这是多大的能量,多好的磁场。你还没讲出去自己光想,你的身心就得到好的磁场淨化,所以利人绝对利己。

 

接着我们看,『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这三个喜好,对自己的德行、身心都有严重的损害。首先是骄傲,对别人傲慢,自己还洋洋得意,哪些时候会傲慢?以身分对人傲慢,这个叫什麽?自己本来有尊贵的身分,却做出低贱的行为,那是作贱自己。人有身分、地位,应该珍惜这个尊贵的地位,去造福人群,而不是耀武扬威。这是什麽?这是糟蹋了他祖先几代给他积的福,这不孝。包含有学问傲慢,这学问也是老师们、经典、圣贤们给我们教的。圣贤人教导我们,是希望我们去利益别人,「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怎麽可以学了圣贤书自以有学问去对人傲慢?那太对不起圣贤人,这也是大不孝。因为才能而傲慢,我们才能也是来自于很多贵人的指导,他这麽爱护我们,我们应该用这才能去服务人,这才对得起他对我们的栽培。哪有一个人把好的能力教给别人,是让我们拿来傲慢的?这都是忘恩负义的行为,教导我们的贵人、老师了解了一定很伤心。而且上天给我们养成了这个能力,是对我们的栽培,让我们要替天行道,拿这个好的能力去帮助人。你假如有一些好方法可以帮人家治病的,不可以藏私的,所谓壅塞方术。有一些好的药方真的能帮人家治病,要赶紧印出来流通,没有丝毫的私心。

 

「乐佚游」,佚游就游手好閒,很散漫、游荡,也就是说整个生活、工作都很溷乱,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看到孩子、学生游手好閒,父母、老师要反思有没有引导孩子立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我们不能教育孩子连根都没有好好帮他引导好,没有给他教好。你这个志可不能立错了,让他追求名闻利养,让他追求享乐的人生,那可能就把孩子带成欲望的奴隶了,那方向就带错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句子当然也是反思,好像自己有这个嗜好,好的保持提升,不好的当下要把它放下。一寸光阴一寸金,怎麽还忍心蹉跎时光?夏老有一句教诲,「勿使一句话空说,勿使一秒钟空过」。为什麽不能一句话空说?人与人这一生有缘做亲戚、朋友,都是难得的缘分。整个世界六、七十亿人能够在同一个屋簷下,甚至于能够这一生有见过一次面,都是难逢的因缘。应该想着惜缘,然后造福于他就对了,一句话都不会空说。我们假如处世当中,跟朋友相处,把每一次都当作人生最后一次,那惜缘的态度就出来。包含我们有机会跟大众分享经典,分享传统文化,要把每一次分享的机会,当作最后一次机会。事实上也是如此,可能这个人跟你这一生这一次因缘,你讲了他非常欢喜,他从此以后开始接触中华文化。然后他刚好隔天可能就移民到澳洲去,或者就离开这个地方,你就跟他一次缘。甚至于刚好他悬崖勒马,你那一席话把他的道义提起来,把他的家庭挽救回来,这都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0日10:50: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156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