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71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十一集)  2012/7/14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71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学习这一句是春秋时候,楚国令尹孙叔敖接受这一位老者的劝告。他以这种谦卑、谨慎、廉洁的态度来做宰相,没有多长的时间整个楚国就大治了。我们可以看到,「国无谏臣,国必亡」,一个国家没有正直劝谏的大臣,没有敢把国家问题指出来的臣子,这国家迟早是要灭亡的。我们複习一下之前在讲「君道」,有说到的,「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谔谔就是敢于进谏、劝谏的臣子,所以汤王、武王那个时候国家就兴盛。而且更重要的,这些天子他接受劝谏,肯定这些正直的大臣。桀纣接受不了人家劝,甚至劝了都可能没命,那大家只能就是虚应一下而已,都是粉饰太平,问题就愈来愈严重,这是一个国家。

 

家庭也是一样,《孝经》裡面告诉我们的,「父有争子」,一个父亲有敢劝他的儿子,「则身不陷于不义」。人非圣贤,当父亲的人,他也不一定已经契入圣贤境界,当他面对人生很大的诱惑谁要劝?儿子要劝。不然父亲一步踏错了,他一生清名就没有了。我们曾经遇过真实的例子,他的父亲年纪非常大了,七、八十岁有了,好像要娶二十几岁的女孩子。他儿子阻止他,父亲不高兴打儿子,这个儿子没有任何怨言。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父亲比较冷静下来,他感谢他儿子对他的劝告。诸位学长,准备好被人家打没有?「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伦理道德的基础都不是很足够,面对亲戚朋友,种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这不能怪他们,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立得住脚跟;最重要的,是我们真的有耐性、爱心,去护念他们、去劝谏他们。「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朋友之间会劝他一世清名才不会化为乌有。好朋友是互相护念他的道德,「君子爱人以德」,成就对方的德行;「小人爱人以姑息」,姑息就养奸,朋友也好、孩子也好,这坏习惯就愈来愈严重。

 

我们看下一句,一百三十八句,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

 

我们常看这些经句,感受到的这古人通达人性。从这一句看,生下来就显贵的人,他就是在人之上的人,很容易就骄纵、骄傲。尤其一些当大官的人,假如没有谨慎这一点,然后先培养好孩子正确的做人态度,就很难是不染着的。我的大哥他是警官,他们当时候,都曾经去服务这些台湾的大官,保护他们。这些官员的孩子要出门,都会跟他们照面,就发现有些官员的孩子很凶,出去那个铁门开的时候,官员的孩子觉得太慢,就骂人了,就很凶、很骄慢:慢吞吞的干什麽?其实这些都是警官,也是公务员,到你们家来帮你们维护安全、保护你,你这样给人家骂,哪有不损德的、哪有不折福的?所以他的孩子只要这样骂人,这个官很快就下来了,很准。然后看到几位很好的官,他的孩子一出来很温和,客客气气的:您幸苦了,谢谢、谢谢。这种官愈做愈大,愈做愈好,老天有眼,明察秋毫。其实我们现在人的心都太粗了,都不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报。这样的真相,在我们的眼前一幕一幕都在上演。

 

我在海南,认识的海南省监狱系统那些领导者,他们谈起话来,真的我们有时候听了都流眼泪。一个监狱系统的一把手张发厅长,他在那监狱系统是一把手,在谈那些服刑人员,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他们出去了又进来,这是我的过失,要怎麽帮助他们?我们曾经几个来听课的朋友,以前是在监狱裡出来的,看到张厅长,当然他现在已经当很大的官,不是厅长,比这个还大,我也叫不清楚。他看到曾经在监狱裡的服刑人员,你看他那种热情,就好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的亲切。所以难怪传统文化能够在海口这样发扬光大,利益这麽多人。他们戒毒,辅助服刑人员把毒瘾戒掉的比例,那是全世界Number one的高。用孝道、用儒道释三教教育这些服刑人员,这些经验慢慢再把它传播开来会影响全世界。所以一个正人君子,真的可以给社会、国家很大的影响,你说一个监狱的官员,可以影响全国的监狱系统,可以影响世界的监狱系统。九月份我要回台湾一趟,就是我们整个监狱系统的领导聚会,要上两天的课。我为什麽会被邀约?我是沾了张发厅长他的光,海南监狱听说这蔡某某,以前在海南那裡做过这些事,我是凭他的福气,沾他们的光,去参与这两天的课程,真的影响到台湾了。所以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每个人真正尽了自己的本分,都做得到的。

 

《格言联璧》当中,有一个单元就是讲「齐家」,其中有一句讲,「安详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教小孩子最重要的规矩在哪裡,「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第一法」。这个话当中我们想一下,安详,就是他一切言动不要着急,要教孩子稳重,不着急稳重,他的心是定的,定才会开慧。浮浮躁躁做事漏洞百出,所谓心浮气躁,一事无成,所以从小要教定、教稳重。一言一动着急了,要提醒,包含讲话很喘、很急:来,话慢慢讲。孩子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父母要很有耐性,他不对了,你要一次一次提醒他,然后陪伴他做对的。诸位学长,您的孩子讲话快不快?快。原因在哪裡?我们也不慢。自己有这个问题,要察觉孩子的问题就不容易,自己都不觉得是问题,怎麽可能会察觉得到孩子?所以「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教育还得在自己的身教当中下功夫。看到这一句,从现在开始,Right now,一举一动都要安详,Post要摆好,不能粗鲁、不能急躁,安详恭敬。孩子对人对事对物随时要恭敬。他假如对成年人讲话很无礼,要马上制止他,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对长辈不恭敬,他这一生坦白讲废了,为什麽?他每天在折福。再来,一个不恭敬的人他怎麽会有贵人?再来,他不恭敬了去团队,一定以下犯上。

 

《了凡四训》讲,「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我念这一段,你们怎麽无辜的看着我?《了凡四训》要读三百遍,这老人家交代的,我们上了年纪不要硬背,可以多读就熟。而且你假如读历史,或者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情,你再印证这句话特别容易记住,因为你理解它又印象深刻。看到一个军队走过去,我们上一节课讲的,这在《国语》裡面记载,秦国的军队经过天子的皇城,那个军队很傲慢都对天子无礼,旁边的大臣就讲了:这个出去一定遭殃的。为什麽?轻率傲慢,骄兵必败,就看这一个动作,回来真的被晋国打得落花流水,三个大将全部被抓去了。在《大学》裡面,有一个「秦氏曰」,那就是秦穆公打了这个大败仗,昭告天下自己的罪过,讲了这一段话。因为他不听大臣的劝告,所以感叹自己的错误。

 

孔子也都有这些智慧,他看一个小孩,两户人家可能有一些邀请,请对方来做客,请乡裡面的孩子帮忙传一些话,这个孩子做什麽事也挺积极的。就有人问孔子,这个孩子是不是很好学?很想求学问?孔子说不是,虽然他好像很积极要做一些事,可是我看他,大人还没坐他会坐下去,跟大人一起走路他跟大人平行走,他没有走在后面,他不是想求学问的,他是很想赶快当大人那种人。我听到这句话好像讲我,以前都是快快长大、快快长大,好像长大了可以做很多事。所以,您看孔子他看这些人的动作,就看到他的心态。这个心态假如养成了这个态度,好的,一生就因为这个态度有大福报;不好的,就被这个坏的习惯可能耽搁一生。多少人就是因为傲慢,最后被领导、被国君给判死了都有。

 

所以这个恭敬的人,他就不会放肆,《了凡四训》有一段话,叫「敬重尊长」,这一段话当父母的人一定要教,就是恭敬是第一法。「敬重尊长,与凡年高」,年龄比较长;「位高」,位置比较高,主管;「德高」,德行比较好;「识高」,见识比较广博的,都要恭敬。而且小孩子从小就是侍奉爷爷奶奶、侍奉父母、侍奉长者,「深爱婉容,柔声下气」,对长辈讲话,都很柔和、很恭敬养成习惯,「习以成性」,他那种恭敬和气,千祥云集,他怎麽可能会没有福报!心平气和伺候人,应对事情。所以格言裡面讲,「心平气和,千祥云集;心浮气躁,一事无成」。现在我们看孩子还伺不伺候爷爷奶奶、伺不伺候父母?还是变成爷爷奶奶伺候他、父母伺候他?这不能颠倒,他这个时候不养成一种爱护长辈、伺候长辈、恭敬长辈的态度,以后就不好养成。但这点我们要反问自己,为什麽?教育的教字左边那两个叉,下面一个小孩,上行下效,父母画第一个叉,小孩跟着模彷。请问我们安详吗?请问我们恭敬吗?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0日10:33: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15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