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佛三圣永思集》——不风流处也风流/供稿人:田书云

admin 来佛三圣永思集评论2阅读模式

不风流处也风流

供稿人:田书云

 

我第一次去来佛寺是在一九八八年,因为那时年轻无知,只 知道背着领导和同事偷偷地出去烧个香,其实仅仅是想出去看看 另一种生活方式,对佛理根本一窍不通。

 

我还能很清楚地记起第一次见到贤公老和尚时的情景。当时 老和尚正穿着一套很旧的短衣在干农活,一脸的慈祥,和蔼可亲。给我的感觉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爷爷一样。老和尚和我们说着 话也不放下手中的活,劝我们要好好念佛,给我们讲了许多念佛 的好处。可是我们那时的心太浮躁了,根本没把老和尚的话听到 耳朵里去,心里一直认为念佛是老年人的事,是离我们年轻人很 遥远的。现在想来自己真是业障深重,罪过啊!

 

第二次到来佛寺是在海庆法师出缸之后了。因为听几个老居 士说起庆公坐缸六年多却肉身不坏,觉得很好奇,只听说佛教圣 地九华山有肉身不坏的菩萨,但从来也没见到过。于是几个人一 商量,就结伙跑去看新鲜了。不知怎麽回事,望着跏趺而坐的庆 公真身,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再也止不住了。

 

庆公在世时,我们见面并没有说太多话,只记得他个子很矮,一脸的慈祥,不爱讲话。那时寺院还喂有耕牛,自己耕种。 有位居士老远指着庆公对我说:「就那个靠墙根站着面朝东的和 尚,别人都看不起他,他只知道去拾粪,经常回寺院赶不上饭 时,有饭就吃点儿,没饭就不吃了。」……直到现在,我每次参 拜庆公,还是止不住地流眼泪。

 

二○○ 七年夏天,我们四位居士一起去来佛寺看望贤公老和 尚。寺院的门开着,院子里空无一人。等了好长时间,老和尚才 回来,原来他一个人在地里干活哪!老和尚说,现在寺院就他一 个人住,农活出来了,不干也不行,农活不等人。我们心里都感 觉好沉重,老和尚一百多岁了,一个人在这儿坚守着,还种这麽 多的地,身边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这样大热的天,到中午了还在地里干,回来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服,就是一个年轻人也受不 了啊!我们几个人都说:「您老一百多岁了,还每天这麽辛苦操 劳,到底图个啥呢?以您的资格,完全可以到条件好的道场去安 度晚年嘛!」老和尚说:「出家人若守不好道场,把自己的庙都 扔了,那还修行个啥呢?你让人家说起来好听不好听?」我们几 人听了都肃然起敬……

 

二○○ 八年冬,我骑车去千佛寺,离老远就看见一位师父在 大门前干活。心想这麽大冷的天,是哪位师父还在这儿干活呢? 老和尚眼力好,记性也特别好。看见我就笑着说:「阿弥陀佛回 来了!路上冷,赶紧到屋里去吧!」我说:「这麽冷的天,您老 人家怎麽还在这儿干活呢?」老和尚说:「这路边上长的草,现在乾了,看上去不好看,学生娃儿们走着也不方便。我想用铲子 把草都给铲掉,然后再扫一扫,好走了也好看了。」

 

我有一段时间在千佛寺念佛,发现老和尚每天早上两三点钟 一定起床。我们听到老和尚一步一句阿弥陀佛,就知道他老人家 已经起床,是在去厕所的路上了。于是也都不好意思再继续睡下 去,一个个也就马上起床了。

 

老和尚拜佛从不用很柔软的拜垫,他用高粱裤编成一个半指 厚的小垫子,上面又硬又不平,而他却一直坚持在那上面拜佛。 想起他老人家对佛陀的那种虔诚恭敬,真的令我们感到无比汗颜 ……

 

听印涵法师讲,老和尚在年轻时,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凭藉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救过很多人的命。老和尚一生乐 善好施、与人方便。他不是说到了,而是真正做到了。

 

老和尚生活上特别节俭,吃饭从不挑剔,从不吃小灶,每天 和大家一样用餐,每次饭后总是用开水把碗涮了又涮。

 

老和尚穿的袜子补了一次又一次。有一次我问他老人家: 「您有啥活我们可以帮忙吗?」老和尚找出了一双袜子让我拿去 补,我看两隻袜子都烂掉了大半边,根本没法下手再补了,于是 就偷偷地把破袜子藏了起来。老和尚再问的时候,我们都说找不 着了,老和尚没办法了,才只好去穿新袜子。

 

每年秋天以后,老和尚就去挖树根,然后噼开晒乾以备冬 用。因为这里是农村,条件比较差,室内没有暖气,冬季比较冷的时候,老和尚就自己用火盆生火取暖。老人家虽然一百多岁 了,但还是和年轻人一样,盖一床被子,外边再搭一床就过冬 了。有一次我们给老和尚打扫房间,顺便想帮他把衣服和床单洗 洗。结果掀被子的时候,发现脚头却抖不开,仔细一看,原来是 老和尚为了能暖和一些,把脚头的被子用一根绳子捆起来了。我 们都笑老和尚真是会想办法。

 

老和尚用的东西都是再平常不过了,从没见他拄过新拐杖, 他经常拄的拐杖就是地上长的一种名叫「灰灰菜」的野菜秆子。 扫地用的扫帚也都是用他自己种的「扫帚苗」捆扎成的。

 

老和尚有时候出外办事,下车之后离千佛寺还有将近五里地 的路程,他经常步行回来。既不愿花钱僱车,也不愿麻烦印涵法师去接他。

 

老和尚看到人家丢掉的毛衣,感到很可惜,便捡回去洗一 洗,然后用拆下的毛线搓了两大盘绳。比在街上买的还好看、耐 用。我们都佩服老和尚咋能想到这招呢?这废物利用真是太好 了!于是都回去跟着照做。

 

老和尚很平易近人,随身的包里总是带着好多佛像、挂件、 念珠之类的纪念品,随时准备着和大众结缘。无论见到认识或 不认识的人,他都会先打招呼:「阿弥陀佛!回来了。」他老人 家从不摆架子,让去道场的信众都感觉像是到家一样的温暖。每 次给老和尚顶礼,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不要拜我这凡僧,去拜 佛!」……

 

这些都是贤公老和尚日常的一些小事,然而正是因为它的平 常,却更加衬托出老和尚修持功夫的不平常。

 

(因缘生按)南无阿弥陀佛!《千家诗》中收录了一首无名 高人所作的题壁诗: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这首诗朴实无华,却饱含哲理。诗人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 麽事情,假如华而不实,只追求表面的排场,就会像烧茅草一 样,瞬间之后便烟消火灭了。只有脚踏实地,讲求实效,持久不 断地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这就像在火炉中烧老树根那样, 由于质坚耐烧,所以才能取暖御寒。
印涵法师曾经给大家说起过,他在来佛寺常住的时候,有一 次老和尚凉拌了一些芹菜,指着地上的香油壶对他说:「你用筷 子蘸一点儿,把这些芹菜给拌拌!」印涵法师提起这件事的时候 还是满含热泪,他说:「那是一壶五十斤的香油啊,而师父却让 我用筷子蘸点儿把菜拌拌。就凭这一点,我就佩服他一辈子!我 这些年尽力去学习师父的勤俭,可现在我在勤劳这方面还说得过 去,但论起节俭还是远远比不上师父。」

 

印荣法师说:「我刚开始也有点儿嫌师父太小气,要买两块 钱的豆腐他都不让买。可是后来见他给几家学校和道场捐资买 树苗,却一抖手就拿出好几千块钱。这让我彻底佩服得五体投地 了!」
南阳的张军居士曾在义乌念佛堂供养老和尚一根拐杖和一枚 红玛瑙戒指,还有一条紫色的手珠。老和尚当时就说:「出家人 哪有带戒指首饰的呀?不如法。你拿走吧!拐杖我也有。」张居 士说:「没关係,您老人家可能一辈子也没戴过这些,您戴上让 我看看漂亮不漂亮?而且您的那根拐杖已经很旧了,下边都裂缝 了,以后您就用这根新的吧!」老和尚于是高兴地接受了这些供 养。一星期后,张居士又去念佛堂,刘居士对他说:「老和尚有 事情回寺院了。走时把你供养他的戒指和手链佛珠都留下了,说 出家人不应该戴这些东西,颜色都太鲜豔,不如法。」张居士后 来说:「当时我就深深地觉得这老和尚真是大修行人!他见我那 麽执着,为了让我生欢喜心,就恆顺众生,收下了供养。等到临 走时再把东西留下,真是慈悲善巧啊!『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起欢喜心』。确实是这样的!」

 

师父上人讚歎贤公「道在平常」,简直太贴切了!好多人说 起老和尚对他们的触动,都是因为一些很平常的小事。

 

此篇对老和尚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各个方面都有概略的 描述,虽无惊人之语,却不失平实自然。老和尚朴实却又高大的 形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真可谓不风流处也风流!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5月7日22:05: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113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