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第六集) 1987 台湾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 档名:08-001-0006
第6集 A
第6集 B
表解裡面第三段解释「莲华」。前面我们将经题「妙法」两个字是概略的介绍出来。实在说经裡面所讲的妙义无有穷尽,智者大师讲了九十天,实在也是沧海之一滴,我们也讲了不少次,可以说是略说妙义。就教法上讲,是机感相应之妙,佛以一乘法教化诸菩萨,这是妙不可言。就理上讲,性相皆妙,「观十法界,一界十如,十界百如,百界千如」,这是性相理妙。如果就修行来说,这因果是妙极了,「但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日本人大概就是看到经裡面这一句,所以日本人非常盛行念「南无妙法莲华经」。诸位要到日本去,「南无妙法莲华经」这个牌子可以说到处都是,几乎每个庙裡面你都能看到,或者是刻在石头上,或者是刻在木板上,普遍都是。他们不念经只念经题,他们也不研究经裡面的道理,大概只是经上讲,但闻经题,无不成佛,好,他们就念这经题,以为自己就成佛。跟诸位说,这个话当然不是假的,只能够说在阿赖耶识裡面种了一乘佛法的种子,成佛当然会成,不是在这一生。这一生要成佛一定要依教修行,妙因才能成就妙果。这是经题称之为「妙法」。
「莲华」是比喻,因为妙法这个理太深了,浅智初学很不容易理解,理路要是不明,修行就有障碍。所以修行,无论在哪个法门,次第总是信解行证,《法华经》也不例外。所以说是只有信,没有解,我们的行依旧免不了盲修瞎练。解要解得深、要解得圆,才能破除疑障。理既然太深,佛不得不用比喻来说,所以经上常讲「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在教学裡面用比喻是相当广泛的,世出世间就善于教学的都懂得用这种教学法,藉其他的物相来做比喻,叫我们体会其中的道理。佛在《法华经》一共举了有七种比喻,七种喻都是显示开权显实的道理。七种比喻当然都是比喻妙法,为什麽在七喻裡面单取莲花做为经题?古德有解释,七喻裡面莲花是总喻,其馀的比喻是别说,总可以包括别,这是以莲花做为经名的理由。亦有大德说,莲花不能把它当作比喻看,因为莲花是当体得名。一切万物本来是无名的,没有名相的,名相是人为的。在太初,这些聪明人给这万物一桩一桩都取个名字,后来一些人都依照聪明人取的名字来辨别万物。所以物本来没有名。本经「莲华」之称就是法华三昧当体之名,意思是说法华的法门清淨无染,因果微妙,所以叫做《妙法莲华经》,「莲华」的名称就是法华三昧当体之名,古德有这麽个讲法。这样讲法也很有道理,反正言之成理就行,能讲出个道理出来就可以。
可是智者大师,这是法华宗第一代的祖师,他老人家还是把它当比喻来解释。所以这部经的经题是法喻立题,七种立题裡面属于法喻立题。用莲花来比喻前面所讲的妙法。既然是妙法了,我们就不可以求它的幽玄。譬如我们用扇子来比喻月,古时候用团扇,圆圆的,月亮像什麽?你看月亮像扇子一样圆圆的。那是比喻,扇子并不就是月亮。你要知道,月亮月光很清凉,扇子没有清凉光,你要在扇子裡面去找光明,到哪裡去找?换句话说,不可以在团扇上求光明是一个意思。莲花是比喻妙法的,不能在莲花裡头求妙法。这是实在不得已的办法,千万不要以为妙法大概就在莲花裡面,那就错了。尤其今天上午我们讲的《六祖坛经》,《坛经》实在说太好了,一切大乘经理论的精华都在《坛经》裡。文字不多,只有两万字,两万字在今天是小文章一篇,把一乘教义完全含摄在其中,这个实在是了不起,一切经论所说的道理都不超过《六祖坛经》。所以《坛经》确实是便于受持。妙法在一心之中,凡是比喻都是比喻个彷彿,没有法子比得说恰到好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首先要晓得的,用比喻是不得已,有智之人不要着比喻之相,要通其理而悟其理。
也许有人要问,花的种类太多,像《华严经》,「华严」是比喻,比喻什麽?比喻「大方广」。大方广是法,就同此地讲的妙法一样,它是用莲花来比喻,而大方广法是用杂花来比喻。《华严经》的经题是省掉了,具足翻译经题是「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这才是它的完全名字。饰是装饰,杂花就是什麽花都有,好像这个花园,世界上任何花,只要是有花它那都有,万花庄严,取这个意思,应有尽有。而这部经裡面,在万花当中只取一种,只取莲花,而不取其馀的花,这又是什麽缘故?《华严经》採取万花来做比喻,是得其全、得其圆满;此经用莲花来比喻,是得其妙。
花虽然是有多种,可是有粗妙不同,有一些花有花无果,比作外道,外道虽然勤苦的修学,到后来没有结果。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的,外道包括我们自己学佛的,门内的外道,像六祖所说的,心外求法的就是外道。我们皈依佛,如果说皈依心外的佛法僧,我们就是外道。既当了外道,我们勤苦在佛法裡面修学,给诸位说,还是没有结果,这个要知道的。三皈依是学佛的根本法,试问问我们日常起心动念、一切行为是不是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清淨?有没有依这个?如果依这三样,那你就是真正的皈依三宝。一起心动念是智慧、是大觉,念头是正念不是邪念,行为是清淨不是染污,你不是佛是什麽?你现前就是佛菩萨。所以这是佛法修行的根本法。我们起心动念是迷惑颠倒,这就没有皈依佛。起心动念与真性不相应,邪念染污了清淨心,你看与三宝完全相违背,那哪裡叫皈依佛?所以把狂花不结果的比喻作外道法。还有一花多果的,也有多花一果的。一花多果比喻作凡夫,造种种业,受种种果报,纵然修善业,果报也不过是在人间、天上而已,人间、天上没有真乐、没有究竟乐。多花一果比喻作小乘,小乘修种种行,修四谛苦集灭道,修三十七道品,种种的法门,而只得到一个果偏真涅槃,这好比说多花一果。还有说一花一果的,比喻作缘觉,尤其是独觉,他修行是一个法门,离一切相,也能够得偏真涅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