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4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佛用的这套方法妙绝了,用什麽?禅定。什麽叫禅?什麽叫定?禅是离一切妄相;我们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一点,不受外面一切境界的诱惑,这是禅。定是自己六根对外面的境界,如如不动是定。换句话说,不会被外面诱惑,这是禅;心对境如如不动,这是定。要学这套本事,禅定功夫深了,智慧就现前,智慧是自性裡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学来的。这个方法很玄,靠得住靠不住?似乎很少人用这个方法开智慧,大多数的人都要去学习、都要去研究、都要去用思考,用思考的人太多太多了。觉得好像是不错,是对的,我们也去用这个方法,用世间人的办法,不相信佛的办法。所以信佛好难!不肯相信佛的方法。

 

真正肯相信佛的方法,自性般若智慧现前。智慧现前,有没有这个效果?有。我们在《坛经》裡面看到惠能大师,惠能是唐朝人,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传记裡面记载,他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他的心很清淨,妄念很少,没有什麽分别执着。因为没有读过书,所以生活就过得很苦,靠劳力生活,传记裡面记载他是砍柴,樵夫。古时候住在城市裡面,烧的柴火是要去买的,专门有一些出劳力的人,他们上山砍柴、捡柴火到城裡面去卖,卖了柴火,拿着这个钱再去买米,买他生活上必需品,过很辛苦的日子。他心清淨,有一次在卖柴的时候无意当中,柴卖掉了,拿着钱准备回去,听到有人在念《金刚经》(他也不知道是什麽经,有人在念就是了),他就注意去听,他都听懂了。说老实话,念的人都不懂,他听的人听懂了,听这个人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开悟了。他就向念经的人请教,你念的是什麽?念的是《金刚经》。经从哪裡来的?问他,念经的人就给他介绍。这说明了真智慧。

 

以后他到黄梅去参学。《坛经》前面是他的传记,一生的事蹟。到黄梅学了什麽?五祖忍和尚没教他,禅堂裡面坐禅没有他的分,他是初学、初来的,老和尚讲开示也没他的分。分配他的工作,到槽坊裡面去工作,做苦工。道场很大,住了上千人,每天的生活,吃的米,米要舂米,柴火要烧柴,他去做噼柴舂米的工作。道场那麽多人,那个厨房够大了,很辛苦的工作,他干这个工作。其实这个工作是做什麽?修禅定。忍和尚给他这一套他懂,别人不懂。他每天噼柴、每天舂米,舂米噼柴就是修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以他修得法喜充满。这样经过八个月,老和尚才来看他,看他的时候正在舂米,老和尚就问他,舂熟了没有?我们听到,就问他舂米舂熟了。惠能懂,懂这个老和尚的意思,熟了什麽意思?你的功夫熟了没有?不是说你舂米。你这八个月在那裡做功夫,成熟了没有?六祖惠能很聪明,早就熟了。五祖忍和尚拿拐杖向他舂米的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他也懂得,告诉他三更的时候去找他,就跟他两个约好了。三更的时候找老和尚,老和尚还用袈裟把他围起来,不要让人看到,祕密传法。传什麽法?讲《金刚经》,把《金刚经》大意讲解给他听。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下头不要讲了,明心见性了,五祖把衣钵就传给他,这个时候他二十四岁。

 

自性般若现前,对于所有一切法相没有一样不通达,世出世间法全都通达。我们在《坛经》裡面看到,法达和尚念《法华经》念了三千遍。《法华经》很长,一天念一部,三千遍差不多十年,自己感觉到很傲慢,贡高我慢。到六祖那裡去参学,参学当然学人见到祖师要礼拜,礼拜的时候,惠能大师看得很清楚,头没有着地。头不着地拜了三拜,头不着地,起来就问他,你一定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什麽地方值得你骄傲?他说出来,《法华经》念了三千遍,值得骄傲,头不着地。再问他《法华经》什麽意思,说不出来。这个时候法达才转过头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法华经》我也没读过,不认识字,也没听人念过,你念给我听听。法达就把这个,他念了三千遍,当然背得滚瓜烂熟,从头到尾念下去,念到「方便品」,方便品是第二品,六祖说好了,我明白了,不要再念了。给他讲《法华经》的道理,这一讲他就开悟了,再拜头就着地了。智慧是禅定裡面生的,真智慧现前之后,佛法通达了不要学,哪裡要学?没有一法不通达。佛法通达,再给诸位说,世间法也通达。无论哪一法,没有一样不精通;不是一般的通,精通。为什麽有这个能力?『智入诸相』,这个相就是法相,智是自性般若智慧,入一切法相。

 

『了法空寂』,对于法相彻底明瞭,相有性空,了法空寂。知道宇宙人生一切法的真相,这才得大受用,得真实的受用。心地永远是清淨,永远是不动的,像诸佛如来在果地上一样不动心。不动是真心显露,真心是不动,动的是什麽东西?动的是妄心、识,是无明,无明是个动相,明就不动。诸位要知道,明是静的相,相是静的,无明的相是动的。所以我们供佛,供佛供具裡头最重要的不是花,最重要的是水。花代表六度万行,表因行,水表清淨心。你看水没有污染,水很静,平的,就生智慧。供这一杯水就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心要清淨,心要不动。不动,心是平等的;稍微一动就不平等,就起波浪,不平等。《无量寿经》的经题「清淨平等」,「觉」就是智慧。只要你的心清淨平等,就「智入诸相,了法空寂」。诸佛如是,我们也如是。所以你必须要知道,一切境界相,相有体无,可以受用,不可以执着,这个受用就得大自在。如果裡面稍稍去分别执着,你错了,虽有受用,你就受用得很辛苦,现代人讲,你在受用当中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我们付的这个代价没有法子相比的,付出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把一真法界转变成六道轮迴,你说这个代价多惨。

 

我们要想自己智慧现前,要修定。在什麽时候修?修定并不是叫你每天去面壁打坐。面壁打坐是修定方法之一,修定的方法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方法裡头的一种。我们念佛的人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这也是修定。而真正会修的人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六祖大师《坛经》裡面讲的方法,妙绝了!没有妨碍我们的工作,没有妨碍我们的生活,每天该干什麽还照干,一丝毫妨碍都没有。在这裡头做功夫怎麽个做法?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不着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六祖大师教给人的这些方法,就是他自己在黄梅八个月槽坊裡面用功的办法,他得到效果,所以他信心十足,他以这个方法教人。他这个方法得到了印证,《金刚经》上所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是给他印证,他的方法正确。如果我们在生活裡面、在工作裡面、在处事待人接物、在一切应酬裡面,对人、对事、对物,果然做到不取于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你才晓得修学禅定的范围多麽的深、多麽的广,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都是道场。我们这个经刚刚讲过,哪个地方不是道场?你懂得不取相,懂得不动心,那就是修道。功夫浅的得禅定,经上讲的三昧,成就三昧,得禅定就是成就三昧,百千三昧、无量三昧,这个意思我们懂了。功夫深的开智慧,明心见性。浅的功夫得定,深的功夫开智慧,智慧是从这裡来的。所以我们要晓得,不是通过用思惟想像去学习而得来的,那你完全搞错了。

 

佛家的教学都是给你说明这些原理原则,真正用功是要靠你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知道怎麽一个转变,你才能够悟入。佛讲得很好,讲的话是老实话,佛对于一切众生只能做到开示,只能做到此地。示是什麽?表演。开是开导,给你讲解,开导你;做出样子给你看,表演给你看,这是示,示相。你看到这个样子,听到佛的开导,你自己要悟入,悟入是你自己的事情,诸佛如来帮不上忙。我们听了开导要能够悟入,怎麽悟入?转念头,也就是改变你的观念,改变你的心理,把你错误的观念、错误的心理改变过来就行了。哪些是错误?以前六根接触六尘着相、取相、动心,这个错了。现在我们做一个大的转变,见相不着相,见相不动心,你的功夫就成就了,你这就悟了,你才能契入这个境界;并不是叫你相不要了,不是的,相还在。

 

《般若》在佛门裡面非常重要,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佔了二十二年,几乎佔一半的时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古人把它分判为五个阶段,五时说教,在五时裡面《般若》佔的时间这麽长,换句话说,是佛法裡面主修的一个科目,不是主修的科目怎麽能佔这麽长的时间?从这些现象上我们就体会到般若的重要,也说明开悟的重要,唯有般若智慧才是一个真正的大转变。这裡面修行的总纲领,六百卷《大般若》,归结到最后给诸位说,我们要是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讲,「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这十个字将世尊二十二年所说的包括尽了。换句话说,一部六百卷《大般若经》就是讲这十个字,说明「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

 

然后我们才在一切生活当中、一切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切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当中,真正会做到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无论什麽境界现前都好,我们的受,平等的受,那怎麽不好?平等的受,我们感受裡面真正离开了苦乐忧喜捨,都离开了。在极乐世界没有感觉到乐受,不会感觉到好快乐,你到极乐世界感到好快乐就完了,生烦恼了;到阿鼻地狱也不会有苦受,这受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不受苦也不受乐,心裡头也没有忧、也没有喜,永远保持平等。这个平等就是禅定,甚深禅定,在愣严会上,诸佛如来住首愣严大定,就是这个意思。《华严经》上讲的「如来住师子频伸三昧」,师子频伸是形容,形容这个三昧自在,得大自在!从定开慧是真实智慧,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再看底下这一段︰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7日19:59:0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802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