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护人员扎根共学班(第14集上)成德fashi主讲

成德法師分享  2021/4/17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18-085-0014A

MP3下载

成德法師:諸位仁者,大家吉祥。我們聽到剛剛這一首「愛的傳承」的歌曲,感覺這位羅賓漢先生他寫的歌曲很有深度,他首先從孝開始寫到,延伸到利他,最後是安樂有成就,好像跟我們要求生淨土很相應,安樂國,安樂有成就。而且也讓我們感受到,老法師強調的,整個世界的問題呈現出來,從相上看比較複雜,從個人的身心到家庭、社會團體,甚至國與國之間,非常複雜,從相上看很複雜,從根本上看不複雜,就是人心的問題,但人心的問題只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就是教育。所以老法師有智慧,他老人家一句話就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講清楚了,問題的根源找到了,就是東方忽略了儒釋道的教育,西方忽略了宗教的教育。那只要能恢復,慢慢問題都能改善,也不是很複雜,但是就要靠人的願力了。所以老法師又有開解到,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佛菩薩慈悲,這個對世間人來講是抽象的,那怎樣才能感受到?是所有接受聖賢、佛菩薩、神教誨的人,要代表神、代表佛菩薩去愛世人。所以是對整個神職人員、對學聖教的人一種期許,這樣社會大眾他才能相信,不然他感覺抽象了。所以老法師說,年輕人發心,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就是讓我們能代表佛菩薩、聖賢去愛世人。「愛敬眾人,即是愛敬聖賢;能通眾人之志,即是通聖賢之志」,這個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得到的加持力非常非常的大。

我們看他的主,他的真主的教誨,「人生的意義就是幫助別人」,他的祖父、父親的一生奉獻,不求回報,真的有佛菩薩安排的味道,你看他的父親到了台灣。結果他有傳承,他也佛菩薩安排,他也是曾經到好萊塢,你看這是藝人算是最高的一個追求的地方,最後他明白了,那不是人生的意義,又歸於很純樸,寫出這種可以喚醒心靈的歌曲。那他父親是醫學界的天使,他也是演藝圈的天使了,說不定哪一天我們辦課程,也請他來一起參與一下,這個說不定,大家的這種心願會交匯在一起,所以我們有信心,「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

很抱歉,今天課程提早,因為成德漢學院這邊剛好還要去應對一個緣分,所以稍微提早一下,向大家說明致歉一下。我們接下來請同學分享。

趙老師:謝謝法師,首先有請胡學長。

胡同學:法師好、家人們好,學生先給法師和家人們匯報一下學生的一些習氣、毛病,然後再請教一下法師和家人們一些問題。就是學生現在還是會看別人的過失,然後心裡面有時候也會有對立,然後會要求別人,會要道。就是像之前王學長說的一樣,就覺得說怎麼都學了還這個樣子?但其實自己也沒有做好,但是就會對別人有這樣的一個要求。然後有時候自己會覺得很怯懦,沒有力量、沒有信心這樣子。然後有時候就會情執比較重,還會傲慢,就習氣挺多的好像。觀照到的就暫時有這些,其實還有很多是自己忽略掉的。其實這幾年自己在對治習氣,好像也沒有很特別的說去對治,就是一般上是靠念佛、聽經,然後去做一些事情來伏住煩惱習氣,然後特別是在境界當中,我覺得,就是在境界中返回來的改得就會比較快一點,感覺;然後念佛的時候就會更觀照得到很細微的一些習氣毛病,就靠念佛的時候。

然後學生下面向法師和家人們請教一些問題。就是小時候還算挺乖的,讓爸媽還挺放心,但是到讀高中的時候就開始叛逆了,就不聽話,對父母就會有怨恨。然後那時候會跟我媽媽頂嘴,但是自己頂完嘴的時候也挺難受的,特別是看媽媽她默默的轉過身都不說話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會很難受,自己也會覺得不該這樣子,但是那個時候就是感覺伏不下來,就一直會這樣子。然後後面學習傳統文化之後,就開始去了解爸媽的一個成長環境,然後就自己開始懺悔,去體會到爸媽給我們的那分愛,自己就慢慢的轉過來了。現在就是因為自己一直沒有結婚,這件事情爸媽心裡面一直都過不去,覺得他們挺擔憂的。現在就是在跟他們溝通的時候,經常在這個點上就會卡住了。一開始前面一二年經常跟爸媽說到這個點就會跟他們撒撒嬌,或者轉移話題之類的,就這樣子就自己過去了,他們暫時的心就會更開心起來,就過了,但是這一二年他們開始有點免疫了對這個方式,就不再那個。因為自己現在其實離家挺近的,但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最近也不敢經常回家,因為怕村裡面的人會說、會問,然後他們心裡頭會難受。學生就想請教法師和家人們,這樣子學生該怎麼去安父母的心?這是一個問題。

然後還有一個事是關於學習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一開始學習是學「做孩子一生的貴人」,那個時候也沒有學得很深、很透,然後就換成「幸福人生講座」。「幸福人生講座」在學的過程當中,其實也是感覺自己是在伏煩惱,然後在帶孩子的時候,其實會有用得上,就挺受益的,但覺得還是沒有學得很透徹的那種。然後去年又換成「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學到大概在我們開班之前,但在學「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的時候,就感覺學得不是很踏實,自己心裡面。然後學生就想請教一下法師,我現在是不是可以換成「細講弟子規」,或者再繼續去學「幸福人生講座」?這是第二個問題。

然後第三個問題,還想請教一下法師,像之前法師有提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和深入經藏,還有一句經句通性德,還有跟扎根之間這幾個的一個關係,想請教一下法師和家人們,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好,謝謝胡同學的分享。剛剛她一開始提到毛病、習氣,這個每一個人都有。佛在經上講的,四大煩惱常相隨,我見、我愛(我愛就是我貪)、我慢(傲慢)、我痴,這個是累劫輪迴,我們在六道輪轉的人都有的,現在重要的是我們承不承認,承認了,那就打破自欺了,不承認才麻煩。我們就會面對它,面對才能處理、才能解決。我們又學經教了,比方說我們還看了「達摩祖師傳」,我們就要體會到了,二祖慧可問達摩祖師,他心不安,達摩祖師說:「將心拿來,老僧幫你安。」他說:「覓心了不可得。」這一句話就跟《大乘起信論》講的,「不覺本無」,它是虛妄的,你看找不到,真的東西是隨時在,它剎那生滅,前一秒還在笑,後一秒聽到一個消息哭了,變化無常。那它既然是虛妄的,那要放下它不難,只要你肯放。它是煩惱賊,做賊都心虛,它是虛的,正念現前,邪念就污染不上了,它是虛的、它是妄的,所以提起正念重要。那人要在境界當中提起正念,是他平常要下功夫,平常妄念紛飛,突然要念佛,怕力道不夠;平常都念佛,都在讀經、聽經的時間不少,都在下功夫,你真正遇到人事境緣,正念就比較容易提起來。就跟我們說的,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這個一時當然最重要的臨終,還有遇到境界的時候,就看看我們平常下的功夫怎麼樣了,自己可以檢查檢查。

那明白了不覺本無,我們就不會把它當真,你愈把它當真,它愈干擾你;你覺得它虛妄的,你正氣一提起來,它根本污染不上。現在怕,怕什麼?想要對治煩惱,叫欲治煩惱,去一添兩。比方說本來這個要去傲慢,傲慢還沒去掉,自責又來了,我怎麼又見人家過了?然後又沮喪兩天,本來是要對治煩惱,愈治煩惱愈多。所以重要的不是又提起另外的自責煩惱,應該是當下正念提起來就好。萬德洪名,能滅眾罪,大家真的要去體會,這真的是六字統攝萬法。我們應該讀過一些經,比方說《金剛經》說「云何應住?」「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整部《金剛經》就是在教我們心要住在哪裡、要怎麼降伏妄心。那《金剛經》也有幾千字,那得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應無所住。那假如用念佛法門,云何應住?南無阿彌陀佛;云何降伏其心?南無阿彌陀佛。那《金剛經》具體要落實,你看佛號裡面有沒有《金剛經》?《十善業道經》,「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那怎樣才能達到常念思惟觀察,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念佛字句分明,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十善業道經》落實了。你每一部經真正要做、要落實,六字統攝萬法。假如念佛能得力了,那一切境界都能調伏。現在又有可能念不住,念不住,一來要多念,多念,攝佛功德為自己功德;多念,稱名即是遇光時,佛光會注照,諸佛會護念,消我們的業障,我們業力太大了。

再來,還可以用相應的法來對治這個習氣,比方說六度都是對治習氣的,所以六度是度自己,布施對治慳貪;持戒對治惡業;比方說我們見人家過,這個是瞋恨、傲慢,忍辱對治瞋恨、傲慢;精進對治懈怠,那這個就有相應的對治方法了。比方說見人家過,那我們假如能反忍,「見人惡,即內省」,這個傲慢就不會相續了。他的這個問題我或多或少也有,那就不好意思了,甚至感謝他提醒我還有,這個叫喜忍。所有的人都是老師,都是來提醒成就我的,我感謝他的提醒,就不會見他過了。你真的感謝他提醒,你真的改過來了,你就正己化人了,他也受你影響。舜王就是最好的榜樣,他的父親、他的後母壞到要害死他,但是他都沒見他們過,他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好,全家就轉了。那「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要有這個志氣。大家注意,這一句話是顏回夫子說的,所以他學得很好,修行要有志氣。再來,我們看六祖大師學得很好,六祖大師一見五祖,五祖問他,你來做什麼?我來求作佛。都很有志氣,這是我們的學處。舜王做得到,「聖與賢,可馴致」。《弟子規》這些經句背後的心境我們要到位,「勿自暴,勿自棄」,人很多的煩惱都是對自己沒信心,然後一下子就退得很厲害。「信為道元功德母」,不懷疑佛講的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要信佛,要信自己有佛性。

老法師也曾經遇到一位同修,說他很難不見別人過,老法師說:「你真的想改嗎?」然後這一位同修說:「真的,我很想改。」老法師說:「你真想改,我才講。」胡同學,妳真想改,那我再把老和尚講的跟妳講。

胡同學:回法師,學生真想改。

成德法師:好,謝謝。那老法師就說了,「你從今天開始,見到任何人的過,就對自己講,是我做得不夠好,還不能感動他」。妳這個念頭一轉,妳就不會去見人家過了,每個人都變成鞭策妳的力量了。所以老和尚真的是給我們講得圓滿,也做得很圓滿,表演很圓滿,就看我們肯不肯學。

包含剛剛胡同學說的,「他都學了很久了」。其實我們要知道,煩惱的根在哪?根在「我」,「我」覺得他學很久了,因為有我,就有我的感受,我不高興了,跟他對立了。可是假如把這個我放淡,「於諸眾生,視若自己」,那我們想一想,設身處地一下,一個學很久的人,又愈學愈執著了,你還會跟他生氣?你替他著急!學很久學偏了,學很久表錯法,偏了,他自己不得受用;表錯法,他要負因果責任,多少人因為他表錯法而誤會佛法,他都有因果責任。那我們假如站在這個角度,那就全力看怎麼去感化他,怎麼去提醒他,而不是在我們的這種對立的情緒裡面。所以忍辱裡面有一個慈忍,慈悲,為他想。所以學愈久的人學不進去,比沒學的人更可憐,他負的因果可重了。所以深信因果的人不可能怨人,只想著怎麼讓他趕快回頭,不忍心看他繼續造業。那真的他不聽你的呢?不聽你的,你可以觀察他聽誰的,總有善巧方便。什麼方法都用盡了,目前還沒方法,沒關係,純是一顆利益他的心,念佛給他迴向,都會有感應的。其實我們容易相信自己的感受跟看法,不容易相信佛菩薩同體大悲。

其實眼前有煩惱的人,都是還沒有完全信佛;完全信佛了,不會有煩惱,但是也不容易。你看老法師受了具足戒,回去感謝老師,李老在慈光圖書館門前,師父上人還沒有走近,遠遠的,李老就把手舉起來,「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老人家聽了都愣了,他都已經出家兩年,又講經兩年了,怎麼老師還叫他要信佛?後來讓他坐下來,慢慢跟他講,很多老和尚都出家了幾十年還沒有信佛。所以我們還是比較習慣順著自己的想法,所以要定下心來,有佛法就有辦法,那怎麼辦?要用佛法來思惟。我們待會解答她的問題,大家一起用佛法來思惟。其實你們自己靜下心來,這些問題都能解答,你們現在有依賴了,反正這個大家庭可以問。你們命比我好,我以前沒人問,都是自己聽經、聽經,聽了想通了。

她有回想到自己的一生,小時候挺乖的,後來到了十幾歲有點叛逆。這個叛逆也是因緣生,比方說可能過去生有這個種子,或者這一生也受到環境影響,這些種種因素都有;或者父母他們也沒有學過傳統文化,他們雖然愛我們,但是有些做法可能度上也沒有掌握好,造成我們的不認可,這些東西都會積壓在心裡面。有因了,遇到緣會起現行,一切事都離不開因緣果。我剛剛聽她分享,我覺得這個福建的女子有一點很好,面對家人有脾氣了,她們就不講話,轉頭不講話,她不會罵。我現在不知道目前福建的女子怎麼樣了,我母親那一代說女子去回嘴、去罵人的很少很少,有傳統承傳。但柔弱勝剛強,你看都不回嘴,默默的轉個頭,流兩滴眼淚,子女自己良心也會起來。

那她現在談的這個問題確實是很現實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個事,縱使是修行人,也是這個道理。我們老祖先是通達人性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以印光祖師也提醒,女子假如不是下定決心,妳那個決心很堅定,完全不會動搖,情執不會起作用,那可以不結婚,不然還是早點結婚好。當然這個早大家不要誤會了,妳還是心智要成熟,不要拖得太晚,拖得太晚找對象不容易,這也是有時節因緣的。所以這個裡面印祖是怎麼考慮的,大家自己要去體會。那父母擔憂了,當然我們當子女的也會很難受,可是不能逃避事情,妳以為妳不回家,妳父母就好受了?母子連心。首先妳要跟父母,外在壓力歸外在壓力,妳們父子有親有沒有通暢很重要。

像我以前二十多歲的時候,我是長孫,每一次見到我爺爺,我爺爺就不理我。你看這多厲害,不理我,威力很大的,就一句話都不講,那個比罵我還厲害,一句話都不講。那我就知道他的意思了,然後我就跟爺爺說了,「爺爺,我很用心在找」。我爺爺眼睛就亮了,就接著聽我講了。妳跟他直面溝通,我們現在面對這個人世間,我們又沒有私心在裡面,有什麼事情不能好好談?除非妳自己本身妳有執著了、妳有害怕了,妳有種種這些煩惱的心念了,妳就不能非常真誠的去應對,所以問題都不在境界,都在我們自己的心念上。我就跟我爺爺講了,說這可是大事,這個找不對了敗三代,找對了才能旺三代。我爺爺一聽,「非常有道理,你好好找」。那不就是面對了嗎?但你要了解,每一個人在每一個階段他特別在乎的事不一定一樣,現在他最在乎的就是我這個孫子找對象,但是我爺爺一生捕魚,而且都是我們那個地區捕最多的,殺業重,重罪輕報,後來中風了,那這個時候他最在乎的是他的身體,結婚的事他沒有再跟我提了。當然每一個人家庭不一樣,那你業總會現前,所以謹防業力發動。那爺爺對成德的影響非常非常大,我爺爺很有志氣,不識字,但是他希望他的孩子讀書,他覺得他沒讀書是他人生很大的遺憾。所以一個漁村,居然後代他五個孩子一個讀到博士,三個大學畢業,一個高中畢業,在那個年代我們家算在我們那個漁村最特別的。所以沒有爺爺當初的決定,就沒有我們後代子孫,所以很感他的恩,我們這些弘法的功德都迴向給他。後來臨終在佛號聲中走,然後到出殯前後十天,每一天都很多淨宗學會來念佛,我們也很感恩,那佛號都沒有斷,非常殊勝。

所以也是去面對它,並沒有逃避它。而且父母為什麼要妳結婚?妳不能著相。妳著了相,就覺得父母逼妳;妳感受到他們的心,他是擔心妳沒有伴。所以有時候我們在聽東西會聽得太表面了,看東西看得太表面了。妳假如說:「爸媽,你希望我結婚,都是為我一生著想,怕我以後沒有伴。」妳父母一聽眼淚都流下來了,「我的孩子終於理解我了」。而且妳了解了,妳又表達,這會認真找。再來,妳要造緣,讓他了解,妳現在所處的環境,還有妳的同事。他假如了解這些同事,雖然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會互相照顧,那他很信任這些人,他就不擔心妳的未來。

再來,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去年離婚率四成,有一些地區飆到七成,超過七成,這些都是呈現在我們面前,你看那個因為感情互相傷害的故事不少。其實大家看到這個,都可以應這個機來讓家裡的人考慮,這個有時候還要因緣成熟,這個可急不來。但是妳不要帶著好像要說服父母的心,心都要用對,都要平常心,妳才能把事做好。妳有控制、有要求,好東西都被我們用壞了。心態對了,無有一法不是佛法,隨緣妙用。

再來,真的妳還是得結婚妳父母才會安心,這是最後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只要妳不是自私自利,都是有求必應,所以千處祈求千處應,觀世音菩薩,妳要求子得子,妳要找對象也可以找他老人家。但有一個前提,要學釋迦牟尼佛,妳的一生佛菩薩安排。但大家不要著相,這句話大家要聽全部,你不能只聽到佛菩薩安排,你不犧牲奉獻,那佛菩薩怎麼安排?我們現在腦子裡都是煩惱,佛菩薩怎麼加持你?加持不上。所以要感應,首先要改性格,性格都是逃避的,像悶葫蘆一樣,也不溝通、也不請教,像我們胡同學就不錯,她會提出來探討,悶著悶著,妳說佛菩薩要加持妳咋加持?不只佛菩薩加持不了了,旁邊魔很多。因為妳現在在護持正法,他剛好找不到機會,這個人生煩惱了,趕快藉著她障礙佛法。魔也很厲害,他會找機會,所以佛菩薩跟魔搶人。

你看一個講課的人,一起名聞利養心,魔得其便,他就愈講愈狂妄了,那個不只是他的習氣,那外面有很多看不到的助緣。所以很多人在傳統文化的團隊,他覺得有煩惱,有一些人事環境,他看了也是比較不能接受,離開了。離開就比較好嗎?這個也要慎重,有時候一離開,外面這個五欲六塵的環境,一下子他那個初發心就不容易守了。傳統文化團隊畢竟都是成年學的,都有存在問題。包含我自己也很多習氣要對治,帶領的團體都一樣。但是團體就要能講真話,不然團體太壓抑了,壓抑的環境人的身心撐到一定的程度就受不了了,會離開的。假如是有一些不足,但畢竟都還在學習,我們能夠看優點,然後不足的我們去護持,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人與人是這樣,人與團體也是這樣。人不會吃虧的,團體裡有不足,你都盡力,盡了力,領導還誤會你,都不是壞事,消業障。心用對了,功不唐捐。「最後他趕我走」,你心用對了,他趕你走,你會有更殊勝的因緣。要信佛!不要著相。

大家一定要更敏銳,一個念頭所產生的影響還是非常大。佛菩薩安排,前提是學釋迦牟尼佛,這個也不要著相,學釋迦牟尼佛是學他的精神,就是不再為自己了。你為自己就是業力,隨業流轉,你該欠誰還得到誰家去還債,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人生就是這個事而已。「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都是過去生種的因。可是你發的是願力,那不一樣了,你願心起來了,那是善的緣,可以護持你的緣就先成就了,因為緣分也是感召來的。你比方說你在傳統文化的領域,跟在世間的領域,你面對的人就不一樣了,這個是自己決定的。但這個願發了不能退,其實要退到哪?能退嗎?咋退?退不就是輪迴?不然要退去哪?要咬緊牙關,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此生證無量壽,這才有意義。

妳說結婚了,那怎麼辦?結了婚當媽媽就是菩薩道,不然太太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妳要沒有為自己,我教出一個現代范仲淹來,那以此功德迴向,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也沒有障礙。所以最重要的是無私無我。要效法習主席「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妳當個媽媽也要我將無我,教出個范仲淹來,少成若天性,看妳要不要教而已。

最後,大家要相信,佛菩薩有圓滿的智慧。妳假如相信了,妳就跟佛菩薩講,我這一生學釋迦牟尼佛,為佛法、為眾生,我到底適合結婚還是不適合結婚,你們老人家看著辦。假如我適合結婚,再請你們加持一個好的因緣,組個佛化家庭;假如不適合了,那我也會安住當下,好好做。那佛菩薩會加持,假如妳不適合了,慢慢慢慢可能妳的父母會有一些緣能夠轉變他們的心態。

再來,妳要做出貢獻來。妳看我走這條路,我是獨子,又是長孫,我的家族的人從來沒跟我談過婚姻問題。為什麼?他們不好意思跟我談這個,因為談那個叫兒女私情,我們現在幹的這個是民族文化的承傳。因為我的長輩都當老師的多,他們覺得這個是當老師應該做的,就不好意思跟我提。以前看電影我記得有一句話,國家安危之際,豈可言兒女私情,是吧?所以就這樣順著,我也沒有刻意去煩惱這件事情,我也沒有動一個念頭,我到底結不結婚?沒有時間起這些念頭,每天有幹不完的事。所以不能太閒,不要胡思亂想,想清楚了,今天用經教想明白了,就安下心去做了。妳不要一件事情常常在那裡繞、在那裡擔憂,這個在耗自己的精神、福報,那不是打很多妄想?好多事要做。

再來,妳學什麼東西,我們四依法講到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就是妳學了能得力,那個是對妳比較了義。尤其,最好妳學的東西跟妳現在的生活工作比較相應。應該講,每一部經都跟生活工作相應,可是問題是我們有時候沒有辦法一聽就拉到生活工作來。那妳看哪一套碟讓妳聽了之後,可以比較跟生活工作、處世待人密切結合,這樣妳可能就比較受用。所以為什麼要因材施教,就是這個道理。

好,妳最後說扎根跟一門深入這些關係。我曾經跟大家聊到,從理上講不離心性。所以大家要去體會,扎根為的是什麼?一門深入為的是什麼?扎根不就是為了得清淨心嗎?那一門深入呢,不就是也是為了恢復真心?那為什麼要一門?你學太雜了,你深入不了,就變學知識了,這是心性之學,不是學知識。一門深入,怎麼深入?你每天聽就深入了?你要依照這一門的教誨去落實,解行相應,放下習氣,才能深入。大家要知道,真心在哪?無處不在。現在為什麼不能起作用?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扎根是為了放下分別執著,一門深入也是為了放下分別執著,它是透過一門或者透過一部經的教誨,讓我們把貪瞋痴慢疑這些習氣放下。

不知道這樣回答有沒有回答了胡同學的問題?因為妳這一門假如是大乘經典,那妳先要有做人的基礎,所以扎三根是基礎,然後之後再一門,但事實上下的功夫都一樣,都是息滅貪瞋痴慢疑,勤修戒定慧,得清淨心重要。

時間過得很快,我們先休息一下,阿彌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2年3月21日16:39: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