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护人员扎根共学班(第12集上)成德fashi主讲

成德法師分享  2021/4/12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18-085-0012A

MP3下载

成德法師:謝謝趙老師。諸位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剛剛這首曲子是弘心老師唱的,我就想到,應該是二OO六年在廬江,有一次我自己騎著腳踏車去理頭髮,結果就看到這個弘心老師已經在裡面了,他一看到我很緊張,代表我有殺氣,所以他特別緊張。結果因為他先剪的,後來他就一直在那等我,最後他還幫我付錢了。結果一走出來他就堅持一定要載我,因為我騎腳踏車。結果他又很緊張,所以那一段路騎得也不輕鬆。所以這個印象深刻。他唱的曲子都是他自己寫的,他也是比較重情義,所以這一首歌曲一開始就是「有緣千里來相聚」。包含「使命」這一首歌也是他寫的,也代表我們都是因為同一個使命,大家才聚在一起的。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人生也不是很複雜,只有兩種狀況,一種是業力做主,「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控制不了的。「觀法無我」,這個我是能做主。我們就不說外面的境界了,這個身體我們都做不了主,身外的東西還能做得了主?但是到極樂世界就不一樣了,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境界都是最美好的,「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那是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薩了,那就能享受常樂我淨,真心裡面的四德,常、樂、我、淨,我就是做得了主了。所以我們人生是酬業而來,你該遇到什麼人、碰到什麼事,你閃都閃不了,因緣具足了就遇到了。但是我們怎麼面對它,那是我們決定的,我們不對立,我們「於諸眾生,視若自己」,這個就不是業力了,這願力了,那就可以轉冤親為法侶,冤親債主就轉成法眷屬了。所以這一念之差就在是願力身還是業力身。

我們學佛了,第一樁事情,「眾生無邊誓願度」。大乘佛法四弘誓願就是一個修學的次第。願要發出來,大慈悲心是本有的,不會發不出來,可是我覺得我現在沒發出來,是有障礙。這是本有的,一定可以顯發,只要把障礙去掉就好了。障礙可能是自私自利,可能是財色名食睡,慢慢慢慢放,它慢慢慈悲心就透出來了。「不覺本無,一定可以去掉;本覺本有,一定可以恢復。」這是《大乘起信論》教導我們的,老和尚慈悲,再給我們加了幾個字,讓我們好感受。修學首重發菩提心,「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祖師這些遣詞用句都是非常堅定的,沒有絲毫懷疑在裡面。

發了願,下手處,「煩惱無盡誓願斷」,得從自覺做起,才能覺他。老人家常常期許我們,願力要大過業力。我們大過了沒有?這個可以檢查。願力大過業力,我們的煩惱就輕了,愈來愈少了。假如我現在也是在做弘揚文化的事,可是我的煩惱沒有減輕,那這相上在做傳統文化的事,事實上在造業了。因為我們有煩惱,在做事的時候一定會摻雜煩惱的,在跟人相處也會摻雜煩惱。有沒有修福?有,但是心不清淨。甚至跟人的互動,自己有情緒,對方一定也有情緒,交感,那就是輪迴心造輪迴業,那跟我們去極樂世界的目標就背道而馳了。所以不能攀緣,不能攀要做得大、做得有派頭,末法時期最怕的就是要派頭,一定要很真實,不做樣子。「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善導大師教導我們的。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哪怕沒有緣了,好好提升自己,這都是最真實的功德。

海賢老和尚自己認認真真老實念佛,他表的法對後世的影響太深遠了,他也沒出名。一個人能留名影響這個時代多深遠,完全跟他修行的功夫成正比。看起來現在很有名,事實上內心貪瞋痴慢還很多,不只不可能留名,甚至在世的時候,他所產生的流弊就會影響遇到他的人,甚至會影響整個傳統文化的形象。這些不是未來,我們眼前都看到不少了。我們都要引以為戒,不然下一個可能就是自己了,「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出的問題,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因為我們是同一個時代背景。所以「見人惡,即內省」,這句話很重要很重要,這句話關鍵我們有沒有在道中。「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還有見,我們沒有在道中了。「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自己墮落下去了,著相了,心不清淨了。「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把我們都會見人家過的心要放下,「長伸兩腳臥」,每天歡歡喜喜為大眾服務,一躺下去幾秒鐘就睡著了,心上沒事。你看祖師這些開示講得多細,「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我們不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好好睡覺、好好吃飯,不要胡思亂想。所以我們已經得人身、聞佛法了,要行菩薩道,願力大過業力,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人生再搞輪迴業,那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我講了一段話,好像也還沒人舉手,今天生意不好。好,我們請皮同學。

皮同學:尊敬的法師、各位家人,大家下午好。學生向法師和各位家人匯報一下自己這週修學的情況,有一些體會,希望能得到老師的指導。這段學習,學生有在看《老和尚的身教》這本書,在其中就有看到說,裡面有很多師兄在感慨,師長他的東西永遠都擺放得是整整齊齊,師長物有定位,非常的愛惜物品。其中有一位師兄說,師長要出門的時候,因為要出遠門收拾行李,衣櫃裡的衣服都掛得是整整齊齊,拿出來擺放在床上的時候也是很整齊的,收到行李箱裡的時候也是疊得整整齊齊。

看到這段的時候學生就突然想起李越老師對內務學習的一個指導,老師說,我們做內務是藉由這個落實的過程,生起我們對物品的恭敬之心,降伏我們傲慢、懶惰、浮躁的習氣,變得安定、平和、不急不躁,培養我們做事一絲不苟的態度,學習做事有秩序、有規範、有條理。學生反觀自己這些年整理內務,並沒有真正藉由那個過程來提升自己的心性,雖然整理最後它的結果也是整齊的,但是只是要了一個整齊的結果,所以內務雖然也做了,可是提升很少。

然後再反觀自己做其他的事情,好像也是這個樣子,就會急於要一個結果。譬如說平時說話就會很快,我該說的、我想說的說完了;吃飯也會快,吃完了,覺得好像吃完了就去趕下一件事情,所以常常其實不記得吃了什麼,或者是什麼味道;走路也快,心裡就只有說下一個目標,所以走路的過程當中即使遇到了誰,也就是應付一下,轉身就過去了。總是急著達到那個結果,馬上完成任務,就是希望這件事情做完了就完事了,有時候常常就是這樣,連餐前的供養也都是急急的完成。通過看這本書以後,學生就突然覺得好像自己這種修學狀態是不對的。這是第一個點。

第二個點是,最近有學長反饋說,學生在分享的時候有誇自己。學生就反觀自己,確有其事,因為有時候下意識的就會覺得自己做得不錯,就隱隱的會有一些小得意。現在細想,就覺得這時候其實內心有時候就會有自我肯定,有時候還會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應該是好名的心。就像我們前些日子聽到有家人分享說,這是在增長傲慢。但是學生有時候又會有負面情緒,就容易自責,覺得自己沒有優點,自我否定,自己就把自己打趴下站不起來。原來的時候這些負面情緒就比較多,現在開始慢慢變少了,但是這種隱隱的傲慢就開始能夠看到了。學生自己分析自己,就是這種傲慢應該原來也是有的,只是因為說一直得不到肯定,所以就都是負面的情緒,現在慢慢對自己就不那麼苛刻了,所以傲慢就能看得清楚了。但是老師也說要自己砥礪自己,所以就想請問,如何轉自己誇自己為自己勉勵自己。這是學生近期狀況的其中兩點,向老師匯報,希望能得到老師的指導,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皮同學。成德聽她的分享,就想到老和尚講經的時候常常引禪宗的一句話:「你會麼?」你會不會修行?修行最重要的用真心。用真心就不是應付的心,就不是急躁的心,就不是做表面的心。老和尚很善巧的提醒我們,我們的心不能太狠心,不能做早晚課,早上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騙佛菩薩一次。你看老和尚也很幽默,但是能反觀的弟子他就受用了,老人家這些善巧也要學到,為什麼?現在的人好面子超過古人很多。以前傳承下來的人情事理,二十歲以前能講,二十歲到四十歲只能暗示了,四十歲以後講都不能講了。結果就有一位弟子,應該是五十多歲了,聽完老和尚的話,去問老和尚:「老和尚,那我怎麼辦?」老和尚說,那你得要多看書、多聽經,看的時候、聽的時候,自己的態度就是都是講給我聽的,都是我要反觀的。所以有佛法就有辦法。

皮同學很難得,她主動把自己這些問題呈現出來。那成德就斗膽說幾句,因為實在講,內務我不如我們皮同學,她做得好。我真的冷靜來觀察,我們廬江團隊每一個同仁都比我強,他們很多強項都是我遠遠不及的,包含他們能夠在這個隊伍走了十幾年,這個不是一般的願力了,沒什麼收入,都要頂不小的壓力。他們很厲害,他們未來煩惱沒有,假如想未來,很多擔心了。我們常說何處是道場?處處是道場。《維摩詰經》說的:「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對任何人、對任何事、對任何物,沒有應付、沒有輕慢、沒有糟蹋。你對食物糟蹋了,那你不是在修道了,你在造業。所以《了凡四訓》講的,愛惜物命,都是禮敬諸佛的落實。所以老人家每一個東西擺得整整齊齊,這就是普賢行,禮敬諸佛。所以我們修學的目的就是恢復真心,在什麼時候恢復?每個念頭上、每個一言一行上在恢復真心,全修在性;然後每一次要起念頭,全性起修,我要用真心來考慮事情、來講每句話、來做每件事。《淨修捷要》講得很精彩,念這一句佛也是為了恢復真心,「洪名正彰自性」,「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阿彌陀佛」。所以念佛是恢復真心,做內務、疊棉被也是恢復真心。所以剛剛皮同學講到,李老師分析到,你折棉被的時候,我們的恭敬有沒有提起?耐性,然後懶惰有沒有打掉?你看這一個疊棉被,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在裡面。所以芥子納須彌,芥子雖然小,裡面有很多很多的訊息。修行首先要把大事、小事這個分別要打掉,修行人哪有大小,持戒的人哪有大小?一有大小就分別執著,就不會慎獨了。這小事,就稀里糊塗就過去了,現在沒人看到,沒關係,稀里糊塗就過去了,那不是愈修愈分別了、愈修愈執著了?

今天皮同學的反思很好,她看到了自己浮躁表現在吃飯、在走路,在很多地方,那就可以在生活的這些細節不斷的下功夫了。下功夫不能間斷,間斷了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修行像鑽木取火,得鑽到火出來,不能停,一停了,前面鑽的又涼掉了,不進則退。所以菩薩修行唯一善根,精進。現在第六個禮拜了,我們共同發一個願,這五十天過去之後,我們的學習狀態要超過現在,這樣才叫精進。

那修行最重要不自欺,觀心為要。這個觀心,得像《了凡四訓》講的,「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比方說我們動情緒了,我沒有啊、我沒有啊,我為了護念他們,我為了提醒親人。那這個就沒法了,他這麼講了,我們還有什麼話回應他?他情緒已經波動了,他不承認,那這個大家都是成年、都好面子,我們也得給人家留面子,那這個只有靠自己了。自欺一關只有自己才能打破,別人幫不上忙,須灼然見得滿身過失,功夫始有著手處。

所以心源隱微處去觀照自己的心念。比方說,自我肯定,其實一個人在自我肯定的時候,那種信心會帶著一種傲氣。其實我們都活在相對的世界裡面,這個比較的心一直調伏不下來,跟人攀比,我頭髮比你黑,你跟我都四十歲,你看我一根白頭髮都沒有,你怎麼那麼多白頭髮?差了就自卑,比人家好就傲慢,統統是煩惱。所以我們落入了一個誤區,就是這種比較產生的信心,那個不是真正的信心。大家要知道,真,是不會動的,那才叫真。假如我們今天有信心,同一個事,今天有信心,明天沒信心,前面那個信心也是假的。你看電影明星長得很漂亮,有沒有信心?非常有信心。你看她再過十年,甚至於她看到那個比她年輕的上來,我看嫉妒心就上來了。她那個哪叫真的信心?最後就自卑了,甚至都不敢見人。你說那種信心有什麼意義?

所以人的心為什麼不安?因為我們都是追求生滅的東西,以為可以保持它,以為可以永久擁有它,這不是愚痴嗎?生滅的東西你怎麼可能保持、擁有?要看破,這個世間統統是緣聚緣散,萬法皆空。「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不再向外追求生滅無常的東西,向內恢復真常。真心,何期自性,本不動搖、本自清淨、本不生滅。人怕死,因為他著在這個身體的生滅了。真心本不生滅,本自具足,能生萬法。信心要建立在認識自己有如來智慧德相上,就不自卑了,也不會自傲了,但是會更積極的去恢復,因為但有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每一天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一念是分別執著,趕緊打掉,阿彌陀佛提起來就打掉了。所以六祖大師有一句話,大家一定要重視,「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你不認識自己的真心,學法,學著學著,傲慢起來了不知道;學著學著,見人過起來了不知道;學著學著,優越感起來了,這都跟本心不相應了。所以要護好自己的心念,要跟真心相應。老法師慈悲,真的是送佛送到西了,講得那麼清楚,什麼是真心?五心就是真心,讓我們好觀照,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跟它不相應的當場就打掉,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所以六祖大師這五句話要放在心上,常常提起來,煩惱就少掉了。以上回饋。請下一位,好像是洪同學。

洪同學:成德法師、大家好。學生是就今天上午的學習,有一個向法師匯報,就是上午是學習《認識佛教》,學生剛開始要看的時候,看到這一個內容,就覺得說《認識佛教》不是很基礎的課程?以前很早之前就看過。就有這樣的一個對法有這種分別的高下見。在看的時候發現說,很多地方其實自己以前聽的時候並沒有這樣的感受。比方說,老法師本來是在一個地方要講一個課題,發現現場的這些聽眾的情況,就改過來,就來講認識佛教。然後也從老法師的開示,能夠感受到說,這個開示就是來證明佛法是教育,而不是宗教。還有另外一點感觸比較深的,就是老法師在開示這個佛的形像的時候有說,我們去禮佛,不是把佛當成神來禮拜,而是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是弟子,我們是學生。這點學生以前也是有著這個相,就是在拜佛菩薩的時候,當成有點佛菩薩是萬德萬能的,是一種神明,有時候就是他隨時都會保佑自己,這樣的一個心態。在早上聽完之後,就體會到其實每一次在禮佛的時候,就是在念師長恩,提起自己對老師的這一分恭敬,佛法是師道。包括在觀看「達摩祖師傳」,達摩祖師當時出家的時候,他的師父讓他去蓋自修室,也是從中先把他的富貴氣要把它磨掉;還有慧可大師,他在達摩祖師洞口拜達摩祖師的時候,達摩祖師也是跟他說,你要來向我求法,那自己要先反省自己,達摩祖師就斷臂來求法,表自己的決心。

成德法師:慧可,慧可大師。

洪同學:慧可,二祖。對不起,有點緊張。

成德法師:馬上要當下調緊張。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要用方法來調。不能都寄望在下一次講話,要當下。那可能你是因為看到我緊張,這個我要檢討。

洪同學:確實學生也自己要檢討,為什麼每次看到法師都會緊張?就是自己還做得不夠好,所以見到法師自己就會覺得還是有點緊張。不是法師身上的殺氣,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成德法師:你不能說「不是法師身上的殺氣」,你要說「法師身上沒有殺氣」。

洪同學:法師身上沒有殺氣,是學生自己做得不夠好。然後就從慧可拜達摩祖師這一境,之前也聽法師在講課中說到,每次看到慧可跟達摩祖師一對上眼,法師就會很感動。學生就想說,自己看了這麼多遍,到這個時候聽到那個音樂響起,有點感動,但是沒有說非常感動。那一天在觀看的時候,就比較專注的去體會,然後當慧可二祖他在洞口拜下去的時候,突然自己就感受到慧可他那一分,在自己的這種學道生涯當中,他遇到了自己真正的這種老師,他感受到自己能夠確實解開自己多年心中的疑惑,就是心裡有一個歸宿感,好像找到真正的老師,自己可以解脫了,就是自己生生世世終於有可以出離的,體會到他那種對老師的這種珍惜和對老師的那一分恭敬。這是學生在上午聽課的過程當中自己的一點體會,向法師匯報,請法師還有大家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洪同學。這個《認識佛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學習過的,而我們再聽一遍,首先勘驗,我們一開始就學了,那我們落實了多少?修行,李炳南老師說的,「處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應」,把行排前面。《大智度論》說的,佛法貴行,不貴不行。最可貴的是能夠力行,學了不力行,長浮華。這些話我們都很熟,可不能僥倖。這些經典的話,我們一僥倖,就不會認真對待。《弟子規》念下來一千零八十個字,不認真對待,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連一句都做不到;一句真正做到了,全修在性,一句做到了,其他句就慢慢觸類旁通了。「凡出言,信為先」,這一句做到了,其他句體會就不一樣了。信也通性德,性德就會透了,一透出來,很多以前沒領悟的有領悟到了。修學在解行相應,然後我們的心境一提升,很多領會不到的東西慢慢都能領會到,領會到了又幫助你落實得愈徹底,解幫助行,行幫助解。

剛剛他提到了,老和尚改題目,那個就是不死板,應機說法。對我們有什麼受用?你在一切境界當中你都要看緣分,你不能預設立場,你要當下調整。有時候死板就是我們的性情,固執、沒有彈性,那誰跟我們做事都累。看起來很付出,事實上自己的分別執著,還讓人得費很大的勁跟我們溝通。

還有提到佛法是教育,教育首先要先教好自己,釋迦牟尼佛是做到之後才說。廬江的同仁,老法師的三句話我們要記住,「做到再說是聖人,說了以後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統統是發願來的,誰都不願意騙人,可是我們沒有下功夫,又享了一個虛名,人家一聽到我們去過廬江都很恭維,我們還受,就完蛋了。為什麼印光祖師他要號「常慚愧僧」?你真看懂這幾個字,你會痛哭流涕。祖師為什麼?慈悲到極處了,他這一個號假如我們能常常提醒自己,這一生就能成就了。慚愧是善根,就不會去享虛名了,印祖說的,不能搞派頭。

那你說到保佑自己,這個要看得更深入,常常考慮自己叫自私。在《太上感應篇彙編》裡面有一個故事,有一個讀書人都拜文昌帝君,有一次作夢到了文昌帝君的大殿裡面,他說你本來今年要考上了,降你兩級了,因為你去求佛菩薩的時候,都希望你的太太身體好,從來沒有為你媽媽求過。為自己、我的妻子,這都是私心。但是你們要會聽,是敦倫盡分還是私心要分清楚,你不要聽完我這句話今天回去跟你太太說,成德法師說,為妻子想是私心,你妻子不恨死我才怪。所以大家要會聽,我什麼都沒說,你們也什麼都沒聽。聽而無聽叫真聽懂了,說而無說才是真說了。為什麼大乘佛法說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一有執著,《華嚴經》、《無量壽經》也不是佛法了。哪有世出世法?就是覺跟迷,一執著就迷了,一執著身心就不放鬆了,一執著也會緊張。

他講到這個蓋自修室,磨掉三王子的富貴氣,富貴修道難。最近我們邀請一位王偉傑老師分享家庭教育點滴,他大我三歲,今年虛歲應該是五十二歲了,女兒快二十歲了,所以當父親當了二十年。他有一次買了一個櫥子,是DIY的(Do It Yourself),DIY就是你自己動手把它拼起來。他有兩個女兒,當時候女兒好像是十三四歲(大的),小的更小,小的十歲,就交給她們兩個弄。結果拼完之後還一大堆零件沒拼上去,整個櫥子東倒西歪,後來又陪著女兒一起弄。假如是他自己帶頭弄,可能省了五分之四的時間,但是他完全讓孩子弄,多花了四倍的時間,但是從那一次以後,家裡這些活全部都是孩子自己弄了。

我當時候聽了說,這個要看破放下。你要放得下,你放不下,孩子就沒有鍛鍊的機會了。他不鍛鍊他就依賴,依賴就沒信心,依賴就抑鬱,擔心我能嗎?我做得到嗎?心理病統統被我們父母給搞出來了。然後他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苦其心志,再來勞其筋骨。為什麼孟子說要勞其筋骨?為什麼佛家修行人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為什麼讀書人要耕讀?為什麼六祖大師劈柴?為什麼海賢老和尚種田?他舉的例子很有味道。他說他去查了,印光祖師出家之後第一個執事劈柴的,第二個執事挑水的,那以前挑水很重的。所以我們這個時代成長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富貴氣,得要打掉。像我富貴氣就很重,所以最近我在後院弄了十二小塊田,還是我們同仁蔡大廚夫婦幫我整的。我現在每天都要澆菜,都要勞動一下,提醒自己不能養尊處優,不行的,以苦為師、以戒為師才行。

那最後還提到達摩祖師面壁九年等到了一個學生,這個達摩祖師一轉身那一刻,我剛剛聽洪同學在分享,我想到什麼?想到決心很重要。慧可大師他當時候看到達摩祖師,那三拜就是一種決心。拜下去,依止這個善知識,然後就跪在那裡,決心,三天三夜,冰天雪地,還跪在那,結果昏倒了,隔天醒了又去跪了,感應。夏老說的,學道之人必須發大勇猛心,立決定志,不顧生死,死都不怕,置死生於度外,一心向道,為法都可以忘軀。就像玄奘大師取經,鑑真和尚東渡,那決心毅力,他不退了。就像本師釋迦牟尼佛還沒有證果以前,他發了願,我不徹底覺悟,我不離開這個金剛座,那後世就是金剛座,他在菩提樹下那是金剛座了,他一坐下去,我一定要證圓滿菩提我才離開這個座位,所以他證果了。決心很重要!徹悟大師說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我不再搞輪迴了,我這一生是最後身了,「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不能再投胎了,不能再輪迴了,我這一生就要把生死大事給辦妥了,拿到極樂世界的護照。所以一個電影都能給我們很多啟發。

而我也要再次提醒大家,請大家再聽《認識佛教》有很多用意在。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東西,可是問題是我們可以從老人家的一個專題掌握他老人家修學、講學的思想體系嗎?方法能看懂嗎?善巧在哪裡?你看不懂,每天聽沒有用。老師怎麼講你就怎麼講,死的,不能活學活用。你要長期的跟隨,在其中去琢磨、去體會。現在我們有網路,我們有DVD這些科技產品,老人家的一套光碟你可以重複看,重複去體會,那也可以算是一直跟著他老人家了。可是你不能跟半天不知道老人家他是怎麼做人、怎麼做事,他講這句話的考慮是什麼。明明要講「內典研學要領」,怎麼不直接進去,前面還要講一段話?考慮在哪?善知識做每件事的心我們不懂,講每句話的心境我們不懂,那跟他學鐵定學偏掉,還會誤解他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怎麼解?心要先相應才能解。我們心不清淨,要解如來真實義解不了,要以佛菩薩的心、師父上人的心為自己的心才解得了。大家記不記得我們第一天聽老法師說的扎根教育重要?你不扎根,你學經教幾十年,最多學到皮毛、學到佛學常識,還會錯解如來真實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三十多天前,也是禮拜一,九分鐘,那九分鐘很重要,大家要多聽幾遍。因為不扎根,十六個字放不下,就不得清淨心,不得清淨心當然會錯解如來真實義了。從根本修,從心上去修,心去作佛。學佛是心去作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以師志為己志,我們的自性德能是從孝親尊師開得出來的,地藏菩薩,心地寶藏是這麼開的。謝謝洪同學,我們接下來請范同學。

范同學:阿彌陀佛,法師好、大家好。學生向法師匯報,也是關於在聽《認識佛教》裡邊有一段和先生的一個感觸。《認識佛教》裡邊老人家就講到,佛教裡邊佛菩薩的形像還真多,所以有些人認為佛教不但是宗教,而且是低級的宗教。低級宗教就是多神教、泛神教,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真神。佛教的神太多太多了,變成低級的宗教。這個意思全被人錯會了。就這一段和先生在分享的時候,先生也感覺到,因為他是比較信任老人家的,所以說在聽到這一段的時候,把以前對佛教這個偶像的一個認識就給改變了。

之前先生在看《古蘭經》裡邊的經典的時候,就有教導不允許有偶像的一個崇拜,就講到是無相的。那時候學生也是學過《認識佛教》,但是沒有這樣的一個學習的氛圍,也沒有智慧,現在也是通過聽老人家的課程、法師的課程,能夠用一些善巧,能夠在看先生比較歡喜的情況下,然後跟他溝通,在講到佛教那個形像是提醒我們,譬如說向觀世音菩薩學習他的大慈大悲,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其實就是感覺到自己還是學得不紮實,沒有用心去學習,沒有扎到自己的心中,所以說讓家裡人就有誤會。現在對於老人家還有包括法師在課程當中講的課,包括在家裡邊去跟大家一起上共學班的時候,先生就特別支持,再聽到一些佛教的詞語的時候也不會產生誤會了。讓學生就感受到世界宗教是一家,老人家提出來很長一段時間,為什麼就是沒有力行到?但是做為自己,做為家庭主婦來講,也特別期許家庭能夠做出一個世界宗教是一家,能夠體現在家庭當中。但是學生也有信心,就感覺自己改好了、學好了,就一定有那麼一天會到來,因為看到了先生的一個變化。

以上也向法師匯報,請法師批評指正,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范同學。人的一生,家庭的狀況,甚至你的求學、你的工作,假如願力大過業力的時候,那些路都會起到很大的價值。你不是願力大過業力了,那就是煩惱;轉過來了你就知道,那都屬於我們的使命。所以一個家庭裡面不同宗教,那才能表宗教團結,全家都是佛弟子還表不出來。所以范同學是任重道遠,宗教是一家要表好法。像我們馬來西亞的同修,他們又有馬來民族,又有印度教,三大宗教、種族。有一個同仁,比方說他幼兒園讀的是一個宗教,小學讀的又是一個宗教,我說那你這一生的任務就是要團結宗教,因為你對他們都很熟悉,這個一講話他們就覺得很親切。這又是老和尚救世的一個理念。所以覺悟了,以前走的路都沒有白走,都很有價值。面對年輕人,畢竟他成年了,要顧及他的面子。所以處世,哪怕是自己最親的人,也要柔和質直才能攝受,柔和質直攝生德。謝謝。我們再請一位,請劉同學。

劉同學:法師好、大家好。很快時間就五個星期過去了,學生見到法師,一個是想匯報一下自己的小改變,自己還有疑惑的地方想請法師給解答一下。阿彌陀佛。

記得最開始跟家人們學扎根共修班的時候,自己是沒有底氣,很自卑,然後又覺得自己滿身都是缺點,不知如何下手,特別迷茫的這樣過程中參加這個學習班。通過這幾週每天的學習,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的課程也是都很用心的在學,所以法師的每次講話不能完全記住,但是對我受益的就是法師說了,我們修學的真心就是中道,然後法師也在講,我們的真心就是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在我很傲慢的這個骨子裡,也知道了自己沒有恭敬心,調伏自己這個習氣特別難。然後看到夏蓮老的開示,說真正調伏習氣才是為精進。

學生以前的誤區就是以為讀經、放生、做法事,甚至是磕頭、聽經這樣才是精進學習,所以每回做飯的時候也在聽經,跟先生說話的時候心不在焉,然後他都說我學傻了。現在我就覺得是自己的習氣毛病,一個是沒有恭敬心、傲慢,然後還不會學習。就是完全這幾週通過煞下心來好好看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修學到底為什麼沒有進步?才知道我的真誠心沒有恭敬在人和事、和物。然後就開始立志,洗臉好好洗,然後耳朵眼,什麼刷牙也好好刷,洗臉就洗臉,刷牙就刷牙,香皂盒把裡面外面,犄角旮旯,前面後面,都認真的洗好,那個香皂放在裡面;跟先生說話的時候不再想自己的日記沒有寫完,那個課程沒有讀完。這個心就調伏下來之後,感覺法師您說的真心是中道,然後對人的真誠。包括婆婆大上週來的時候,我就完全把學習放下,整天的除了上課之外就是陪她,哪怕我的心再想學我都放下。三天過後,婆婆早晨就走,先生說話聲音大,就喊:「妳為什麼要走?怎麼不在家待?」好像我做錯什麼,我也沒說。婆婆就小聲說:「別吵吵、別吵吵,兒媳婦對我太好了,我受不了了,我得走,我在這待不下了。」前天先生喝完酒,因為他還要工作,就是特別特別的感恩我,鄭重其事給我鞠躬,「謝謝,妳對我媽這麼好,我以為我媽為什麼要走,原來是妳對她太好了」。他說就是媽媽說從來沒有人對她這麼好過,所以她受不了,說妳對她的那個好,使她不得不就走了。然後我就在反省,我說是我對不起。所以就想請法師,我對人太好是不是也沒有中道,給人有一種壓力了,學得又另外一個偏執?

再有現在就是明白飢來吃飯睏來眠,不用做這個事想那個事,把這個真心用對,然後我們日常中的掃地、吃飯、工作這些都是念佛,因為您說的我們這個心和念佛的心都是一個心。這樣的話,我就突然間豁然開朗,所以就是調伏自己的習氣和稟性,然後讓自己真正的把這個修學的方法更正過來。

還有就是學生不明白的一點,記得最開始的時候,很想舉手問法師,您說的不平等當中有平等,平等當中有不平等,這個話怎麼去理解?就是我以為自己能解開,其他的地方好多問題都已經解開了,我還剩一個星期的學習班,所以害怕這個問題自己還是悟不透,因此就是舉手,跟法師來請教一下。

阿彌陀佛,以上是學生的匯報,就是有了改變和更正,然後自己也有了信心,在修學的路上時時刻刻用真心,去用這個不二的心做事、做人。阿彌陀佛,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謝謝劉同學。我有點接不下去了,她已經入不二法門。可能我們劉同學以前是學禪的,現在禪宗的根機出來了,「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就做什麼動作都很安定,真誠去對待,不管是人還是事、還是物。禪是佛心,經教是佛言,戒律是佛行,但三個也不是三,三也是一,但禪它是直截了當要入真心。所以我們剛剛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真正知道修行最重要的要恢復真心了,那我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她還沒有認清這個本心的時候,她也很用功,但很多年過去了,煩惱也沒減少;現在懂得修行了,佛法真管用,你看才幾個禮拜而已,家裡起變化了。所以跟另一半關係沒改善,我們要檢討,跟身邊的人沒改善,這個還是我們沒有真幹,一定有變化的。

她有提到,雖然講的不能全記住,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她學習確實認真,我都不知道啥時候講的話,她還在琢磨,琢磨到現在,「不平等中有平等,平等中有不平等」。而且這個課程是我們一起切磋的,我們在其中,所以這些課能重複聽會很受用。比方說我去香港,在攝影棚裡面聽老和尚講經,我們坐在裡面,老人家會應機跟我們說,所以一結束我會交代工作人員,這一集可不可以給我一下?多聽幾遍,緣分難得,要珍惜。這種珍惜因緣會在一切處起作用,像剛剛她講到的,夏蓮老的那一句「以調伏習氣為精進」,她現在連一句話她都很珍惜。這個才是實質的,不是你放生放多少而已,不是你讀經讀很多而已,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不然都學到相上去了,學到相上就著相了。佛法是去執著的,我們結果愈學愈著,那就不得力了。

所以大家想一想,真的是反求諸己,以前先生說學傻了,我們還不高興了,現在想想,旁觀者清,是吧?但是妳看妳先生說妳學傻了,他還是尊重妳學,妳這個先生很有修養。所以大家冷靜看看,到底誰有修養還不知道,不能傲慢。

她最後問了兩個問題,她說她婆婆住不下去了,對她太好了。當然,這個裡面也不見得有對錯的問題,妳也要藉這個機會更了解妳婆婆。修行的人真的可以達到什麼?對方還沒說話,你知道他的心意了。共同一法身,同體的,這是很自然的,我們現在只是有自私自利障礙住了。就像做一個比喻,你現在右手被撞到了,你左手知不知道?全身都感覺到了,因為它是同體。為什麼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你跟他同體,他哪有不應的道理?所以繼續關心婆婆,然後能夠去感受她的心,妳就會掌握那個度。甚至於有一些妳要看每個老人家的狀態,有時候妳什麼都不讓她幹,她反而很不自在,「妳都別幹別幹,都我來吧」,她反而不自在。然後她愈不自在,確實媳婦對我很好,可是我不知道我手要放哪了,所以她得回去調整調整再來。對人家好,都還是要能感覺她的接受。比方說有人學了傳統文化,然後禮拜天回去看媽媽了,「媽,妳啥都不要幹」,然後他就廚房什麼事他都一直幹一直幹。幹了幾個禮拜,他媽媽終於受不了了,「你可不可以別幹了,陪我聊聊天行不行?」幹執著了,他沒去體恤到他媽媽的心情,他體恤到了他就不會執著。

所以都背公式了,聽課課程說的要盡量幹,讓父母休息,他就聽執著這個法了。孝順孝順,順著父母的心,順著婆婆的心,不是去背一堆公式,成德法師說什麼。我什麼都沒說,你要領悟到了才算,背公式都會套錯地方的。所以「應無所住」就是不能背公式,若心有住,即是非住。你看《金剛經》在哪?就在我們的念頭,你預設立場,就有住了;你對他有成見,就有住了;你還沒見到他就有很多情緒,都有住了;要跟這個人講話了,有點緊張了,統統都有住;你跟人家講話有目的性,我今天非得說服他不可,還是有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才是真心,真心才能感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大家思惟經教,從理上講不離心性,從事上不會離開因果兩個字。所以您剛剛講的不平等中有平等,從心性上看,平等心是真心。所以不平等是什麼?他表現出來的動作不一樣。比方說《了凡四訓》裡面讀書人去問中峰禪師,打人、罵人是惡,未必然也;恭敬人、讚歎人是善,未必然也。所以他今天遇到甲,和顏愛語,是真心;他遇到乙,呵斥他,讓這個人醒了,也是真心。假如那個被他呵斥的人不了解他的心意,說,「你對他這麼好,對我那麼凶,你也太偏心了吧」,那你看不到人家的真心了。再來,你在團體裡面,也要謹防團體的人說領導偏心,這又是另外一個角度,人情練達皆文章。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老和尚在台中蓮社的時候,老人家不請他講課,李炳老不請老和尚講課,那是保護他,真愛護他。因為老人家一講課太耀眼了,人家一聽會產生嫉妒了,不讓他講。可是李炳南老師不讓他講,老人家清清楚楚,知道老師的苦心。就像張同學那天講的,她一看到這個孩子愛得要死,那對有一些孩子就比較冷淡。她現在要變什麼?對那些看了自己不是很歡喜的,對他很好;對那些一看就想抱他的,忍住,這妳才是真正愛他們,妳表現出平等心了,妳每個孩子沒有學到我們的愛憎,都學到真心了。所以不平等中有平等。平等中有不平等,這種平等叫一刀切,那你說他真平等嗎?平等是真心,一刀切怎麼是真心?一刀切叫不知變通了,不懂因材施教。當然制度還是要有的,可是制度啟用的時候,情理法都能兼顧,不然又變成很刻板了,又被制度給框死了,活學活用。佛法是活的,不是背公式的。

好,謝謝劉同學的分享,我們先休息一下,謝謝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2年3月17日16:32: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