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护人员扎根共学班(第11集上)成德fashi主讲

成德法師分享  2021/4/8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18-085-0011A

MP3下载

成德法師:謝謝趙老師。剛剛這首歌是在彰顯我們江南第一家鄭氏家風。老法師有一個專題開示,就是談到傳統文化的承傳靠的是家道的延續,因為一個人他要成長、他要提升,他需要環境,而且這個環境是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為什麼古人能齊家就能治國?因為他是在大家庭鍛鍊出來的。現在大家庭還有,很少很少。還有大家庭的,一定要把它承傳下去,這真的是國寶,還有這種環境太難得了!老法師四歲的時候去了他姑媽家,他姑媽家是大家庭,老人家有大家庭的洗禮。那時候還有拜師禮,讀了私塾,才會對大家族的文化有這麼深刻的體會,沒有經歷過,不容易有那麼深的體悟,萬法因緣生。所以老人家的家庭教育,還有他在大家族裡面的成長,都讓他對文化有很深的認識。又看到對日抗戰之後,整個社會起了變化,這大家庭愈來愈少了。到我們眼前,都是都會的發展,一個大城市裡面幾百萬人,甚至上千萬人,現在小家庭多了。成德是在高雄市長大的,可是很慶幸,成德是三代同堂,父親是長子。所以小的時候記憶當中,我有三個叔叔,還有一個姑姑,跟我們住一起的,吃飯的時候很熱鬧,一家九口,那種敬老愛老、兄友弟恭,就呈現在我們面前。尤其是沒有私心,父親都是想著父母、兄弟姐妹。父母有這個心境,我們不知不覺就受影響。三代同堂,成德都得到終身的受用,那假如大家族,那人生的鍛鍊、體悟就更深了。

所以剛剛我們看到這個影片,也就想到老法師為這個時代開出的一個救世良方,企業家,企業團體來建立家文化。以前的大家族是經過血脈的因緣,他們都是同一個姓氏傳承下去,現在是透過仁義跟道義來承傳。確實是道義,因為朝著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就像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團體,那就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個是法眷。也透過有這樣的環境,大家在其中不斷薰習做人做事,要鍛鍊,不然世間有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個書生是讀成書呆子,讀通了不會這樣,讀通了可以治國經邦,可以治理國家的,這才是學問;可以安危定變,人家這個企業快垮了,他一去接觸,他知道問題出在哪,馬上可以幫助人家解決。不能我們學傳統文化,人家一問我們身心、家庭的問題,我們也答不上,縱使給他回答了,不契他的機,這個都是沒有學通。

所以老人家有智慧,都能開出解決現在問題的良方,問題是我們弟子得照做,才能夠為人演說。演出來了,沒學的人看了有信心,他沒有信心他不可能學,信為道元功德母。所以鄭濂了不起,他做出榜樣,給當時候的全國效法,後世也以他為榜樣,真的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德育課本》裡面,明太祖朱元璋先生還給他派了一個考題,送給他兩顆水梨,看看他一千個人怎麼分。人家很從容,抬來兩個大水缸裝滿水,一邊打碎一個,每個人喝一碗。這個明太祖服了。這個教我們公平,不能有私心。首先誰做?一把手要做,上位者要做。

我最近接觸一些企業界的同修,一起跟他們討論問題,我問他們說,你覺得現在最急、最重要的是哪一件事情?這個也可以問問我們,我們在團體當中哪一件事最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們現在都急著症狀解決問題,很少思惟從根本解決問題,所以一要討論問題了,都是一些枝枝末末發生的事情。不能捨本逐末,這樣解決不了問題的。《了凡四訓》說的,要如斬毒樹,直斷其根。你在問題當中解決,好像這棵樹是毒樹,你把一個葉子一個葉子這樣拔下來,不要讓它毒害人,你東邊拔完了,西邊又長出來了,西邊再拔,東邊又長出來了,問題層出不窮,每天忙得焦頭爛額。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希望我們這一期班下來,我們的心裡很清楚,遇到每一件事,我們都看得到根本在哪,進而從根本下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其實鄭濂的故事就告訴我們,大公無私。怎麼才能大公無私?要去掉私心,就是格物,那格物就是本。

好,我們工作人員挑的曲子都很用心,隨喜功德。我們請大家來分享,或者提問都可以,大家交流一下。

趙老師:首先有請孫學長。

孫同學:法師好,大家好。學生這裡分享一則今天看完「畫聖」的感受。在「畫聖」裡面感受到了師長的那種苦心,因為在這裡面吳道子先生也是,他在對他的徒弟的時候。

成德法師:唐安州。

孫同學:對,唐安州。他說,「良才美玉,棄之可惜」。就是第一次紅絳問他的時候,他說挺看好唐安州,覺得如果他再等,不去幫他調一調他這種傲慢的話,就覺得很可惜。所以吳道子就每次都在等他長大吧,就一直在等他能夠把這個虛名放下,所以一次次的在引導他。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唐安州就是一直都挺執迷不悟的,最後一步一步的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還把紅絳給害死了、給逼死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也體會到自己在放下自己這個習氣就是這種過程。也體會到師長每一次在跟大家交流講法的時候,也是非常苦心的說,中華文化已經到了繼絕存亡的時刻,年輕人站起來,然後我們來承傳文化。學生因為也是來大同國學七個月了,也是一步一步的在體會這個一條龍,在體會師長的這個教導,然後也慢慢的在去除自己習氣的過程,也能體會到師長的苦心,然後也想來承擔這件事情。這就是今天自己的一點體悟,就是從「畫聖」裡面體會到了這種師承,和老師給我們的教導,然後也期許自己能夠把自己的習氣一點一點的改掉。然後自己現在比較重的一個習氣就是說話聲音很大,然後語速還很快,就是因為自己的心還是比較急、比較浮躁,就是期許自己能夠沉靜下來,「一切言動,都要安詳」。以上就是學生的一點點心得體會,如果有說得不當之處,請法師、各位長輩批評指正。

成德法師:孫同學,妳不是上一次就舉手了?

孫同學:是的,上一次舉的。

成德法師:上一次有沒有還要跟我們分享點什麼?

孫同學:上一次想分享的是家裡的一個變化。就是上週的時候其實有一點點小煩惱,就是在跟家裡親情交流的時候,跟媽媽交流的時候,媽媽就說,過年還是回家吧,就說還是回家來看一看。但是我當時心裡就起了一個有點想忤逆媽媽的想法,那我現在做這麼好的一件事情,怎麼現在還說一個過年回家看的這種小事?當時一下就有警覺性,就覺察到自己其實很不孝順,就是沒有把爸爸媽媽放在心裡,沒有體會到爸爸媽媽那種苦心。因為我剛畢業,然後媽媽就鼓勵我說,讓我來大同國學,然後好好修行扎根,來的目的就是來扎孝親尊師的根的,就感覺自己有點忘了初心,反而愈學著學著感覺自己其實是傲慢了。因為當時一下就起了一個心,就是為什麼媽媽要說回家看看這種話,就覺得媽媽自私,但是其實是我自私,我自己覺得自己好像幹了什麼很偉大的事情,然後沒有把媽媽放在心上,其實就挺愧疚的。所以上次就想分享,自己不應該起這個心。

上次想分享也是家裡的變化,因為每個月都會親情溝通,每次溝通的時候,媽媽一般就會問我家裡的一些事情,像弟弟在中考什麼的,媽媽有時候會有一些煩惱,然後媽媽就會跟我探討,就會跟我討論,「女兒妳是怎麼看的?妳看這個事情,我的心念動得對不對?」就會這樣跟我分享。然後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就覺得家裡變化挺大的。然後有一次媽媽就跟我說:「女兒妳長大了,可以為家裡分擔了。」我當時就特別感動,就覺得只有自己認真好好去修學的時候,就會感召家裡也會有變化,家裡也在成長,自己也在成長。有的時候也會覺察到,假如說自己稍微懈怠一下,心裡比較煩的時候,家裡其實有的時候就會出狀況。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和家裡是一體的,所以如果家裡有問題的話,一定是自己修學出現了問題,所以還是要好好扎根。學生的分享就說到這裡,請法師、各位長輩批評指正。

成德法師:謝謝孫同學的分享。佛門說「不二法門」,我們去一般傳統的叢林道場,還沒有到大雄寶殿以前,我們上山就會看到這五個大字,「入不二法門」。所以我們所處的環境,以至於我們的家庭狀況,跟自己也不是二,跟家裡是二了,那就不是入不二法門了。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正報也是一不是二。所以也很難得,她這麼年輕有這個體悟,自己狀態好,家裡面狀態就比較平穩;自己比較煩惱了,好像家裡也會比較波動。佛門叫信解行證,這個證講得高是契入境界了、證果了,講得淺就是你很有體悟了、體證了,你愈有體證,你就愈有信心了。

那她剛剛一開始提到這個良才美玉棄之可惜,她透過吳道子講這句話,她能感受到老師的心,確實是想好好的栽培唐安州,她聯想到師父上人對於年輕人那一分期許。事實上,我們現在所有年輕人現在能有修學的環境,都是老人家的威德庇蔭的,也是老人家的教誨在指引我們的,團隊的老師、護法,也都是依照他老人家的教誨在弘護正法。她剛剛提到,她媽媽說她長大了,跟她分享這個有沒有關?有關,會心疼師父上人,會心疼自己的父母了,這個人慢慢成熟了,會心疼就不讓他們操心了,會讓他們放心。我們唯有做到一個能讓父母老師放心的人,才能夠去利益眾生,不然那都是激動而已。「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個次第不能亂,不然我們都學成就像那個蓋三層樓,第一層、第二層沒有,就直接蓋第三層,那變危樓了,隨時倒下來會壓到人,我們沒有基礎,出去弘護正法,會讓人生煩惱的。

所以《了凡四訓》說得好,「敬重尊長,家之父兄,國之君長,與凡年高、德高、位高、識高者,皆當加意奉事」。接著從哪裡下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我們走到哪才能夠聚人和。我們還會跟人對立,還會指責,還會用道理壓人,怎麼可能會因為我們而贏得人和?了凡先生開得這麼透徹。我們看「孝」字都跟哪一個字連在一起?「順」,柔聲下氣。我們假如一學傳統文化了,用道理壓父母,那你說看起來在學,根本完全學偏掉了。都要在這裡練功夫,深愛婉容,柔聲下氣。所以我們弘護正法,護念自己、護念別人,都要依照經教來護念,不是一時自己的感受、想法、激動。弘法的人要冷靜,離經一字,便是魔說。次第不能亂,內聖外王,格致誠正,才能修齊治平,「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所以我們一定要給後面的人正確的示範。

有一個企業,他經營了二十多年了,他的企業裡面的員工一千多人,沒有夫妻離婚的,一對都沒有。我說,你功德無量,身教做得好,言教也跟上。我們還沒有證阿羅漢以前,不可以輕易相信自己的意思。修行很大的障礙,我認為是怎樣,我覺得是怎樣。所以《四十二章經》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好,所以我們看唐安州,不就是都認為自己對?他認為的對是什麼?他比老師還對。那這個邏輯就非常奇怪了,你都覺得你比老師對,你跟他學?所以這個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個我慢很厲害。還有我愛,你看他對名聞利養愛成這個樣子,威脅老師了,他還覺得自己對。那佛菩薩面對我們這個情況,都恆順。我們真是要醒過來了。

當時候我聽到有老人家身邊的人講了個事,說有人要去請教老和尚問題,有人就告訴對方,你不用問了,你問,老人家都是說好好好好好,結果人家聽了真的沒問。他給人家引導錯了,在身邊都看錯,不善用心,都是自己的我執我見。我們請教師父,師父從來沒有說好好好好好,有問必答,因為你是為眾生的事情去請問,你是真心去請教,老人家哪有不應你的?真的都表演給我們看。就像那個《禮記.學記》講的,叩之小則小鳴,叩之大則大鳴,都應我們的機。我自己觀察,老和尚說好好好的,都是其實都有自己的意思了,是讓老人家幫他背書,出了事還讓老人家背黑鍋,「老法師同意的」。老人家明白得很,恆順眾生,他度脫我們不急著這一世。所以老人家在國際間走,有一次剛好人家給他填資料,有一欄叫興趣,師父上人想都沒想填了八個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都看得清楚。我們真的不能心浮氣躁,剛剛孫同學也提到了,在對治自己的心浮氣躁。心浮躁,我們聽老人家講聽不懂的,觀察也會觀察偏掉的。怎麼具體來改善?真的察覺習氣了,那才剛開始,緊接著要不斷去對治、去突破。「凡道字,重且舒」,講話不能急。不只講話的時候要調心,走路的時候也要調心,「步從容」,「寬轉彎,勿觸棱」。這些一舉一動都是練心場,都要調自己的心不要浮躁。平常要多念佛,不然一直想事情,愈想也會浮躁起來的,想著想著會上火,有時候晚上還睡不著覺。心一靜下來了,比較能聽懂老人家到底在提醒我們什麼了。所以老人家特別強調,十六個字沾都不能沾。

老人家真的是平等慈悲,哪怕是一二十歲的孩子去請教他,都給他最徹底的教導,這都是我觀察來的。有一個孩子還在讀大學,在澳洲,結果父親病重,他趕緊跟老人家道別說要回台灣。老人家馬上告訴他:「趕快回去,好好念佛。」這兩句話指導了,趕快回去是什麼?什麼事情最重要?孝順第一位,趕快回去。再來,你給你父親最大的幫忙是什麼?好好念佛,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沒有比這個念佛力量更大的方法了,最好的消業方法。他真的至誠念,他父親病危,後來又緩過來了。真有感應,我聽了很感動。老人家真慈悲,有問必護念我們。所以我們真的要請教老和尚,那一定要歸零。甚至我們每一次聽經以前都要歸零,我們是完全恭敬的狀態,才能聽得受用;我們假如很浮躁,我們心裡面還有別人的過失,邊聽邊想著「那個人就是這樣,他好嚴重」,你這樣聽經是不可能受用的,愈聽愈分別,愈聽愈執著。

剛剛跟大家說了,我跟企業界的這些一把手交流,我問他們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智慧,不然你怎麼幫人?要怎麼有智慧?煩惱輕智慧才會長,我們得改我們的壞習慣才行。可是一管理了,都是看別人錯,都是要管別人,找到幾個人從自己的習氣開始放下?那我們愈當老師、愈當領導,愈來愈往外了,因為我們處在高位,我們可以教訓人。我們當老師都在講課,講給別人聽,這種境緣就很容易向外,就不容易向內了,除非有高度的警覺性。其實很可能我們現在大家在討論這個話題,君子務本,從格物下手,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完全認同;可是這一堂課完了,這一個共學班完了,或者今天就離開你現在聽經的門口,可能這個正念就不見得保持得了,真不簡單。眾生業力也是不可思議,不能掉以輕心,念頭要護好。聖狂之分在一念之間,你不小心煩惱一起來,招感來冤親債主在身邊;正念提起來,招感來佛菩薩加持,一念差很多。

所以我們難得大家一起聚在這個因緣切磋,我們要想著,這個因緣結束了,我如何保持,甚至是如何提升,這樣才叫精進。修行要靠個人,不能都是依賴別人。我要怎麼保持?這個還能求人嗎?我們得有自己的方法出來、配套出來,不然一下子又捲入忙碌的人事環境,那就這麼好的領悟又都退喪掉了,就太可惜了。能參與這是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要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好,我們請下一位。

趙老師:下面有請儂學長。

儂同學:各位家人,大家下午吉祥。阿彌陀佛,法師好。

成德法師:妳好。

儂同學:學生今天是想首先和法師這邊道歉,就是上週六法師說到,因為學生先生的家離越南很近,然後和學生相約,說法師到越南,學生也去越南。學生當時就答應了,說,好,感恩法師,跟法師同台演出,然後後邊就笑了。下來了以後,學生就品到,覺得那聲笑是習氣使然,就是感覺自己對法師不恭敬,就是沒有那分恭敬心,然後也沒那個弟子相。就想到印光大師講到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學生這樣沒恭敬心的話,這一生遇到了明師、遇到了佛法,那也不受益,那就是辜負了這一生的因緣。

成德法師:儂同學,妳覺得妳這麼回應有不恭敬在哪?

儂同學:我覺得我笑了以後,覺得好像有點習氣使然的那種感覺。

成德法師:什麼習氣?笑也不好嗎?

儂同學:覺得太隨意了,感覺是。

成德法師:隨意在哪?

儂同學:就說答應了那就答應了,笑一笑就行了,感覺那時候我笑聲音還有點大,就感覺自己有點……就是好像平時和學長們之間在交流的時候那種說說笑笑的太過於隨意的那種感覺。這是學生過後品到的。

成德法師:比方說今天師父上人假如說他要去越南,我說,「師父,我跟你一起去」,我也會這樣做。

儂同學:法師那個笑就覺得是說心很平,笑得很自然。我就覺得學生那時候好像是有點太過於隨意,像和同事在說說笑笑的那種感覺。

成德法師:你們不要太緊張了,不要學得變成神經質了,放輕鬆,不要學得太拘謹,過與不及都不好。不然每一次妳一分享就說我要跟法師道歉,每一次聽妳講話,變成我很緊張了,又怎麼了?上一次太激動,給我講年分講錯了。那個沒事!

儂同學:好的,法師。

成德法師:妳再放鬆一點,妳會跟彌勒佛一樣。

儂同學:好,謝謝法師,就感覺那件事情就不說了。法師和學生相約了以後,學生也是效仿法師,法師是要過雅思,學生下來也是要準備學越南語,到時候法師到越南的時候就可以給法師當翻譯。

成德法師:妳之前有學過越南語嗎?

儂同學:沒有。

成德法師:那沒關係,我們請一個人就好了,妳現在好好念佛,不用學越南語。大家要知道,你們聽東西不能著相。我為什麼一定要學英文?因為我沒有學我沒辦法留在英國,假如不是因為這樣我也不學,我就好好深入經典,我講《無量壽經》,把經講好就好了。那是一定要了,那這個時候我們不挑境界。你們不能用相上去看,不然到時候妳學得很辛苦,我就有罪過了。沒事,妳親戚朋友裡面有越南話挺好,對傳統文化也有認識的,妳就可以請他,讓他一起參與進來不就好了?

儂同學:好。

成德法師:我們都有年紀了,都是秋天了,四十到六十是秋天了,要多念佛。

儂同學:好,感恩法師。第二件事和法師分享的是,法師在這次課堂裡面有講到,就說學佛必須先打破自欺一關,自己的真實情況是什麼?就是成家的回家裡去問另一半,學生那天在和先生散步的時候,就跟他聊起這件事情,就說這次成德法師在跟我們講課的時候有講到說,自己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成家的回去問另一半,況且還要先念一天的佛,先定一定。學生就說,那現在要問你我有什麼缺點?我先生聽了以後他就樂了、他就笑了,他就說,妳的缺點彌頑。彌頑是我們當地的話,就是說密密麻麻很多的意思。他就說妳的缺點彌頑,可以寫一本書。我當時一聽說,我有那麼多缺點?學生就說,那好,你先說一二條。他就說,第一,妳聽不進去別人給妳,就是說妳做錯的時候,別人給妳提出來,妳會狡辯,去證明說妳自己是對的,妳去狡辯;第二條是妳喜歡把妳認為對的強加給別人。他說,先說這兩條吧。我聽了以後心裡面當時也倒是沒起什麼,因為法師在講課的時候已經先給我們講了,學生就想著要以一個平常心去聽先生提的意見。然後對先生說,那好,那我以後就改正,我做錯什麼你就多給我提意見,我先生也就笑了。這個事情就感覺到自己真的還是自以為是。時間到了,學生感覺到自己習氣也是很重,既然先生提出來,要對治自己的這些缺點、習氣,對自己的壞毛病、壞習氣趕盡殺絕。今天就和法師說到這裡。

另外有一個問題要請教的,就是因為師父老人家就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學生就一直發心做教育,在教育界,但是感覺自己還是沒有做好。這段時間來到身邊的這些小朋友還是有這種心要學習,然後那些家長有這種心,要把孩子送到我們這邊來學習,到少就說在去讀一年級之前先給孩子扎根。學生也是發心要做童蒙養正的老師,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但是就覺得自己還是沒做好。所以想請教法師,怎麼做才能更好的去利益來到身邊的這些有緣的孩子?感恩法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儂同學。首先隨喜她的善根。祖師說「聞教便行,奚待更勸」,一個人聽了教誨,馬上就去做,那這個人不用人家勸導了,他很主動,聽一句他就好好去落實一句。這種態度真的保持下去,就解行相應了,就能觸類旁通。學東西,東方是強調悟性,不是知識積累,「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是重視心性的提升。

她剛剛提到她回去馬上就問她先生。當然,大家也要感受到講話有講話的氣氛,氣氛要經營好。她剛剛是在散步的時候,這還不錯。這個都要考慮到當下對方會不會歡喜,自然的來跟妳溝通。再來,她聽她先生講,她心還是平和的,這個就挺可貴的。一般聽先生一講自己的缺點,可能內心裡就冒出來,你也有,你也很嚴重。那假如這個心態沒有調整,要接受另一半的提醒也很難。所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還是要嚴格要求自己。首先自己要帶頭做,能接受勸,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我要先做對。假如儂同學這兩點痛改,我相信一個月之後,妳先生會跟妳承認錯誤,不用妳說他,自他不二。我們看看孫同學講到的,她的狀態好了,家裡就挺好,都一樣的。為什麼《中庸》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你要修君子之道,從哪裡看出來?看你夫妻相處,這個是騙不了的。因為夫妻同室,不只是同一個房子而已,同一個房間,最親近的,你要慎獨,你私底下所有的行為他都看到了。所以我們很佩服古代的讀書人,太太對他非常的敬佩,他在遠方守邊關,很多年都見不到,還是對他全心全意支持,都沒有抱怨,那是真正讀書人的正氣,讀書人的忠義、情義感動太太。到我們現在學傳統文化了,我觀察的,能感動另一半的不多。為什麼不多?我們沒有真幹,真幹一定感動的。尤其假如我們還是講課的人,那再不面對,那就是自欺了,還在給別人講夫妻相處,自己回去了還對立衝突。那真的要在佛菩薩面前懺悔,這個是破壞佛門、破壞傳統文化形象,這個不行,不能得過且過了。

儂同學還提到,覺得自己沒有做好。能夠日日知非,這個是好事情,日日知非才能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就一日安於自是了。但是大家要注意觀自己的念頭,心是根本,我們看有人他也知道自己的過,但是他知過之後又偏到另外一邊去了,有些人是不知過、不承認過,有些人是知過以後很自責,自責到沒信心,都是煩惱。所以儂同學妳那個念頭裡面,也不要常常我沒有做好、我沒有做到,愈想愈鬱悶。都要是正向的思惟,習主席說的正能量,佛門叫正思惟,這樣才是用對心。今天小孩願意學,太難得太難得了!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蒙以養正,聖功也」,這是最偉大的事情。現在孩子找到我們了,妳能找到比妳適合的師資,那當然很好;找不到,我們可以組成團隊,好好共學一下,然後用真誠心來帶孩子,然後感召更多人來投入。其實儂同學妳生孩子,知道孩子來了,妳會不會擔心教不好他?當時候妳會不會有這個擔憂?孩子要來了,怎麼辦?每天都很擔心。不會吧?

儂同學:不會。

成德法師:對,《大學》說的,「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妳真的覺得自己還不能教,妳每天給觀世音菩薩磕頭。大家要信佛!佛菩薩是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妳為了下一代著想,妳至誠求一個老師來,我覺得不可能求不到;真求不到了,那可能是佛菩薩在點化妳,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先請妳自己,不然應該會有感應,這個時候妳就責無旁貸,可以承擔起來。但是要不斷接受團隊的建議,人家一提意見,我們很虛心去改,我們不忘要去成就小孩的心。能這樣,雖不中,亦不遠矣。

我跟妳舉個比喻,我在學校教書,我問很多教了二三十年書的同仁,我說:「你跟哪一年教的孩子感情最好?」他說:「第一屆。」我說:「你教書的能力什麼時候最好?」他說:「現在。」教了二三十年,大家注意,第一年教有沒有經驗?沒有。為什麼孩子感情跟他最好?他雖然技巧上不是很純熟,但是他是全心全意,孩子感受到了。小孩心很清澈的,都能感受到我們的心,我們有時候想事想複雜了。大家注意,學佛要愈學愈簡單,不能思想複雜,要簡單到只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愈來愈簡單。愈學愈謙虛,謙虛到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這樣我們就學對了,愈學愈簡單,愈學愈謙虛。愈學愈慚愧,慚愧不是自責,慚愧會奮發改過,慚愧就是好事都給別人,都是別人的功勞,壞事向自己,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圓滿,我有哪一個部分我還沒有做到位,這是我的責任。這就是勘驗我們的心境有沒有在道上。印光祖師特別強調,因為印祖那個時候已經是國民教育了,所以印祖也看得很清楚,他說去學校以前,把他倫理道德因果的根基一定要扎下去,他有是非判斷了。因為學校畢竟有不同家庭的孩子來,不可能說不互相影響,先把他的這個根基扎下去比什麼都重要。謝謝儂同學,我們請下一位。

趙老師:下面有請陳學長。

陳同學:法師好,大家好。學生想先和法師匯報一下今天上午看「畫聖」最深的一個感受。吳道子先生對唐安州他的惜才和用心,學生就感受到佛菩薩同體大悲,不捨一人。就是前天那個課程法師講怎麼樣才能接受到佛菩薩的加持?就是要依教奉行。然後從影片學生就感受到,佛菩薩就時時都在加持,就是看自己的那個心有沒有在依教奉行。整個過程,一開始先是從店裡看到他的畫,會忍不住給他一番指導。後來的時候看到唐安州那麼著於名利的時候,先是在他那個屋子裡面拿到那個金條的時候,就跟他說,你特別像我少年時氣盛的時候,就是為博浮名不惜一切,實乃大錯。當時其實已經對他有提醒了,一步一步的,但是唐安州都沒有心裡會有覺照。後來的時候就更慈悲,始終沒有放棄,就是感覺是用身諫,就是把自己的胳膊斷掉,來讓唐安州有那種覺照和覺醒。甚至感覺到紅絳也是佛菩薩,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來提醒唐安州,當你著名利的時候,就是會對身邊人造成的這個傷害。就感覺身邊其實都是佛菩薩,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加持。直到唐安州後來他肯定自己也有覺照,才會在雪地裡面重新去拜師。

學生就感覺到,確實是有的時候你的心不依教奉行的時候,就看不懂佛菩薩是在怎麼加持,其實佛菩薩一直一直都在加持。學生為什麼對這一點感受很深?這是參班已經第五週了,張老師就是一直帶著學生。前兩天的時候學生上課遲到了,我們是兩點十分上課,學生就有遲到。張老師其實前兩天的時候點學生一次,他就說,妳看法師講的課平時在學校也聽過,怎麼法師一講妳一聽好開悟,好像什麼都懂了?以前老師講的其實也都是複講的法師的,為什麼老師一說「講過沒?」自己就「講過嗎?」就聽不見。然後老師就說,妳現在這樣子,那如果五十天以後閉了班呢?就是說要覺照自己的恭敬心,有沒有真實的落地,落在自己身邊的老師身上。因為也是很激動,然後遲到那天,老師也是說,那為什麼共修班的課就知道提前十分鐘就開始準備好?學校平時修學的課程為什麼就會遲到?就是覺照到自己這顆心。然後老師就很溫柔的來勸諫,為什麼?因為學生就表達過覺得共修班的老師好溫柔。其實那顆心無形當中學生也在覺照,自己的心就是把法師的經教用在自己的老師身上,就在看自己老師有沒有做對那種。

其實這麼多年如果沒有張老師的話,自己就不會有現在的成長,但是就慢慢慢慢的好像唐安州一樣,就沉浸在那個名利裡面不自知。然後老師點的時候,第一次點還覺得我有在覺照。就是直到那天點完,學生就真的有覺照了,然後晚上就去老師辦公室裡面就哭,其實就很懺悔,心裡就很難過,就覺得怎麼會起這樣的念頭?對自己這麼多年護念自己的人還起這樣的要求的心。然後老師就說,那妳就哭會吧,然後就把好吃的拿出來給學生吃。就感覺佛菩薩的那種加持,其實真的每天都有,就是自己的心念能不能沉澱下來去依教奉行。

所以今天看到唐安州的時候,彷彿就看到了自己。但是好在,然後我還跟老師說了,我說,其實現在屬於是讓老師的老師親自來教自己,感覺其實自己很不夠格,就是能不能伏住自己的那個傲慢的習氣。然後我說我可怕自己飄起來了,然後老師就說,我這不是把妳拉住了?反正就是前天晚上的時候,就自己跟老師懺悔完,心裡就安下來了。第一次跟法師像這樣匯報,心裡好緊張,心突突突突都快跳出來。今天的時候就能感覺到,就不是用追明星的那個心在跟法師去學習了,就是心裡開始想著法師天天教誨就是要放下這種執著、放下緊張,那不能因為跟法師講個話就又把緊張提起來了,這不是辜負了教誨嗎?就能很理智的去覺照了,感覺心態好像調過來一些了。學生就很感恩身邊有親教師的陪伴,就能很看清自己每一天的狀態,感覺確實不能辜負這些教誨,要很相信並且去落實。

還有一個就是關於上次您也提到了,就是關於電影課程的這個安排,學生也想請教一下。就這幾週學生看電影,就自我感覺,因為它是安排在第四天,前三天會有一個課程的吸收,看到電影的時候就會把前幾天的經教就會看到一個榜樣,就是他真實的落實出來是什麼樣子。就像「達摩祖師傳」裡面蓋修心的那個地方,一下子法師前幾天一直在強調的,要內學、要修心,那個鏡頭就會更加深刻。然後看到二祖對達摩祖師的那種相信,面對一個九年一動都沒有動過的人,他就能在雪地裡跪三天三夜,就是至誠感通。就是感覺看到了很多榜樣,然後再薰習三天,後三天的經教再看的時候,就有感覺腦子裡也會映出來這些榜樣,他在電影裡的片段,就會對這些經教理解會更深刻。所以就好像自己可能還沒落地到位,但是電影裡的那些榜樣他直接做出來了,就是會對經教解得更深刻一些。反正學生是這樣的感受,就感覺電影課好像確實是一週的話安排在中間那一天,就感覺這次參班對電影一看好有感受,經教就能應上,可能是不是有這個原因?也想請教法師。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陳同學。首先要跟張老師還有同學們道歉,成德增長大家的分別執著,這個是自己道力不夠,要跟你們致歉。再來,身邊有老師可以護念我們的心念,這是很大的福報,要好好珍惜。也如剛剛陳同學分享的,她感覺佛菩薩一直都在加持,這是確實的,因為佛菩薩是同體大悲,他對每一個人都是隨時在加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得利益?因為他有煩惱,就好像你撐著一把黑傘,太陽要照你也照不進來了,他有障礙了。我們肯依教奉行,這個障礙就沒有了,這感應非常快。一念可以遍虛空法界的,虛空法界有多少佛菩薩?他們統統都契入同體大悲了。所以真正相信這個道理,心裡不會不安,真的佛菩薩是靠山。

她能從感受吳道子先生真的是用心良苦,從見到那一幅畫就一直在護持他了。其實我們可以冷靜想想,我們現在在弘揚文化,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清楚佛菩薩一直在加持我們嗎?還是我們有不少煩惱?那我們煩惱的時候,佛菩薩沒加持嗎?有,我們的心沒有誠敬,浮躁了,就感受不到了。比方說剛剛儂同學她非常認真的請問她的先生,事實上,比方說我再請教儂同學一個問題,儂同學妳剛剛說妳兩個缺點,妳先生跟妳提出來的,妳自己回想回想,他之前沒跟妳講過嗎?

儂同學:他應該是講過的,他之前跟學生講過,學生狡辯,感覺自己是做得對的,然後就會說我覺得這樣可以,就會跟他去狡辯這樣。這一次是有了思想準備說,去跟他請教的時候就比較虛心的,法師都講了,說要先念佛,當時我有念佛,告訴自己要把自己的內心調平,一定要平才能問他。

成德法師:了解,謝謝。

儂同學: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就是說藉儂同學這個事情,我們要很冷靜,都有佛菩薩在提醒,有時候是佛菩薩藉你另一半提醒你,但我們太著相了。甚至於你另一半都是為你好的心,那顆心不是佛菩薩的心嗎?我們怎麼這麼去分別執著他?一分別一執著,都體會不到家人的這種疼惜我們、為我們好,就體會不到了。其實一個人隨時身邊都有人事物在提醒我們,就看我們有沒有靜下心,或者看我們有沒有受教的態度了。所以一執成病,人一有執著點的時候,就看不到了。就像畫聖吳道子隨時都在教唐安州,但是他執著我要登堂入室,我要什麼,反正他就是羨慕那種可以見皇上,入這些大臣家裡面如履平地,他就是喜歡那種感覺。所以大家注意,我們成長過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建立了一個成功的形象,而那個形象不一定是對的。哪怕我們遇到老和尚了,反而我們還是依我們以前那種我一定要出人頭地,我不能讓人家瞧不起我,我在農村,我一定得要揚眉吐氣。這些都是好勝的心,這些都是自卑所產生的動力,都要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昨天我跟我們預科班的同學們,他說他很羨慕那些能力才華很高的同學。羨慕就是一種煩惱,羨慕,羨慕你就很想要他這樣,像他這樣有什麼好?跟人家比賽都得名,贏得很多讚歎。這都是世間輪迴心、輪迴業,得看清楚,不然看起來是在為往聖繼絕學,事實上骨子裡還是那種好勝、羨慕、嫉妒,打腫臉充胖子。看著老法師揮揮手好風光,你要知道那個責任有多重!那個不是風光。當老師的,靈魂的工程師,你把人家引導錯了斷人家慧命,這個得慎之又慎的事情。得到家長、孩子的信任,這是很重要的責任。

你看每個人分享都可以前後呼應,都是相通的,所有的教理不就是講個真心還是妄心,怎麼會不相通?陳同學後面有一個態度很可貴,她回應成德幾天前問的一個問題,看電影這樣的一個教學方式,覺得用意何在?她的領會很好,因為你看到具體落實的榜樣。有時候我們聽課可能理多,當然跟現在的人講課理不能講太多,你講理講個五分鐘,也不舉例、也不說故事,差不多他就要夢見周公了。你就要稍微,現在大眾不習慣聽理,甚至還有一些你要更敏銳了,一聽理就反感。這樣的學生我都見過,你不能怪他,你一跟他講道理,他臉色很難看,擺一個臉給你看。那可能是佛菩薩再來的,對,他說不定是極樂世界來考我會不會著相,一個人坐在底下,坐在你正對面,然後擺個臭臉給你,你受不受他影響?那才是練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只要一了解,父母道理講太多,結果學傳統文化,老師也是這樣,講那麼多,都沒有做到,孩子內心很難受,最後也裝不下這些道理了。所以我們講道理他臉色很難看,那也是慈悲,提醒我們,我們給人家演錯了,不然他才十幾歲,他還肯表現出來,他比較直率,他不會裝樣子給你看。

再來,也是希望透過電影提醒大家悟性很重要。悟性在哪裡?我現在問大家,悟,悟性在哪裡?你們有沒有想到看的這幾片電影的哪一段台詞?「性在何處?」「性在作用。」你自性起用,你看什麼都有悟處,聽什麼一聽就有悟處。悟性本有,奇怪了,看一場電影,別人能悟那麼多,我怎麼都沒體悟到?明明看的是同一部電影。那要謹慎,我可能學習的狀態要調整,都是記憶性的。假如是悟性的,你一看你就有領悟。當然不一定說領悟的都完全一樣,每一個人悟的不一定完全一樣,深度廣度都不同。所以現在要扭轉我們形成的這種知識性的學習,真的不簡單。大家要知道,我們的自性就是被兩個東西障住了,一個叫我執,一個叫法執。我執就是誤會這個身是我,就為了這個自私的我的享受、我的孩子、我的財富,損人利己,我執,見思煩惱出來了。再來就是法執,法執就是你對世出世法都不能執著。

我給大家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有一個同學,他很小就開始讀《無量壽經》了,然後他還在學校讀小學,結果這一節課上數學,他說他算不了,因為他腦子裡全部是《無量壽經》的句子。大家聽懂我的意思,他連讀經都執著,他死記硬背,所以在算數學了,腦子裡很脹,都冒這些東西出來了。所以讀經是修定,讀經是讓我們的心清淨,其他的妄念進不來。你用念佛、用讀經的方法是讓你的心愈清淨,愈能起作用。清淨的心煮飯煮得很好,算數算得很好,跟人講話講得很平穩。心在哪?它起作用了就是心發揮了。所以念佛念得好的人,應該處事待人接物都會提升。假如說我念佛念得好,但是跟人溝通不行,我保證他念佛念得不好,為什麼?他用的是同一顆心。所以《華嚴經》讓我們很好勘驗,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這個很有味道。

好,我們休息一下再回來,謝謝。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2年3月15日12:26: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