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护人员扎根共学班(第10集下)成德法师主讲

成德法師分享  2021/4/5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18-085-0010B

MP3下载

趙老師:我們下半場的分享交流就繼續進行,我們首先有請光學長為我們分享,謝謝。

光同學:法師好、大家好。學生本來想提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就是學生這段時間對手機很執著,學生也想請法師能夠批評一下學生的這個想法。前段時間學生聽到手機可以和家庭交流,然後學生就覺得,這個在自己本身這裡使用手機,如何對待父母和對待身邊的同仁,然後就在小家庭裡面請教了自己的哥哥姐姐。然後哥哥姐姐就提醒學生說,手機是雙刃劍,要有定力來使用;然後第二點是,如果父母年齡很大了需要照顧,有工作之餘可以申請。對學生來說,學生就是因為父母還很年輕,就要提前請示。對於其他同仁,要好好的溝通,跟其他家人說清楚學生在使用手機的時間、地點,還有發的內容,讓其他家人能夠放心。

等到落實一段時間之後,學生發現沒有之前那麼執著了,就是能夠提高效率,按時交手機;使用手機和外面人聯繫,也和負責人請示。但是有幾點就很難做到,第一點就是這個廣告就感覺到防不勝防,白天的時候一下就過去了,就不會在意它;等到晚上的時候,有的時候作夢還會夢到這些不好的廣告。第二點做不到的就是對於同仁的消息,就是有的時候他當面會發一些消息,學生就覺得我直接跟你說了就可以了,但是他還是覺得你那個手機上沒有回復他就是不尊敬他,學生對這個就很有疑惑。第三點就是看見別人在用手機的時候,不知道他是在學習還是在浪費時間,學生有這個不敢去確認、不敢去提醒。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這三件事。

等到聽到法師講念佛不一定要唯一,但一定要是第一,沒事就念佛,不要刷手機。學生感覺到就是自己的這個目標不堅定,自己還是在這個事相上在打轉,就是說自己有這些想這些事情的時間,還不如拿來念佛。然後就是這些問題,還是想請教一下法師,能夠為學生放下這個疑惑,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光同學提的這個問題。當然,他說他上一個問題自己想通了,問題自己想通很好,代表你自己心開意解,這些道理能夠跟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結合了、相通了。那你談到這個手機,你的哥哥姐姐給你的建議都很好,你在做的過程,當然我們在對治一個習氣,過程都會有很多境界,都很正常。

你提到說,看到一些廣告,不好的廣告,晚上還會夢到。首先你有沒有很想去看這個廣告?這個得要問自己。你並沒有很想去看,為什麼還夢到?那這個也是提醒自己,雖然我不是很想看,但有可能我阿賴耶識裡面也很多這些東西。有時候人修行的過程起了一個念頭,自己都嚇一大跳,我怎麼會嫉妒人?他自己都不能接受。所以阿賴耶識是藏了我們很多過去生自己的起心動念、一言一行的種子,所以也不擔心,重要的是強者先牽。這個念佛的方法就是你淨念相繼,一直念佛,包含你做事情,都是用佛的心去做,那你的倉庫裡面上面的全部都是念佛的種子,其他過去生的這些惡種子它起不了現行,我們是帶業往生。所以你也不要太緊張,什麼事情不要放心上就好了。首先我們不再去看它,真的還跳出來,我們就要練見而不見,就是它現在你面前,你不要去專注它,那它也影響不了你。因為你要看那個東西,讓它影響你,那要很多因素同時具備才行,你眼睛要開,你要注意它,是不是?你這些條件都有了,還要有光線,沒光線你也看不到,沒有電你也看不到。所以其實實在講,還是操之在自己。

你跟這個同仁說,你當面已經跟他解釋了,他還是希望你手機要回應他。那你也要了解,我是感覺有時候我們在跟人溝通,會比較站在自己的角度感受上,都已經當面講了,難道當面講還比這個微信傳不好嗎?但是有可能對方不是這個角度,有可能對方這個事你發個短信,我不會又忘了,可能因為這個事我後面還得追蹤,你給我發一下,我一看我就想起來了。就是可能對方有對方的考慮,所以這個時候要充分溝通,互相理解。哪怕他真的是固執,那你也剛好練恆順眾生。對方固執可以讓你修普賢行,好不好?你這一生會遇到很多固執的人,不可能沒有遇到的。所以轉個念,事事是好事。

你說這個同事在看手機,他到底是在學習還是在浪費時間?這個你就要看著辦了,第一個,他信不信任你?君子信而後諫,他對你夠信任的,你提醒他,他覺得你愛護他;他對你信任還不夠,你提醒他,「你對我有看法,你找我麻煩」。所以這「看著辦」三個字不是和稀泥,看著辦是你要對因緣清楚,緣是條件,多少緣講多少話、做多少事。同事跟領導、或者是下屬,又都不一樣,是吧?對領導講話,對同事講話,對下屬講話,那個緣又不一樣了。但是你假如是領導,那你得要講,有責任,君親師。但是他已經成年了,你點他的時候談笑風生。這個你們自己都要去體會,人情練達即文章。

老法師講經的時候也舉了個例子很好,有沒有哪一個同學你知道我現在要講哪一個例子?你看我還沒講,我看看有沒有人已經知道我要講老人家哪一個例子?有想到的可以打開麥克風。

劉同學:是講地球人嗎?師父,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妳為什麼會覺得是講地球人?

劉同學:學生這樣看,因為地球人就感覺都是一家人,很親,因為他是外國人,說別的地方他就覺得還是有國家界限,還有自己好像是外國人,老法師是中國人。

成德法師:我們劉同學心量大,特別體恤我現在在海外,她就說地球人,不要去分別執著。

劉同學: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李同學。

李同學:講天生麗質那個故事。

成德法師:天生麗質,好,那妳為什麼會覺得是天生麗質這個故事?就是說大家看,我問這個問題它是有一個前面的情境的,我剛剛是在跟光同學溝通什麼?溝通領導對下屬講話,或者下屬對領導講話,你對同事講話,這三種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剛剛講什麼?你是領導,畢竟你管的下屬也是成人,你要談笑風生,我是不是講到這裡?我要舉這個故事,所以我才問你們,我講到這裡,你們有沒有透過我前面的敘述聯想到老法師哪一個故事?

范同學:老師好,是學生。

成德法師:請說。

范同學:就想到有一個學生要出家,讓老人家給剃度,想到這裡。

成德法師:大家注意,范同學現在是什麼?她舉的這個例子是面對一個很固執的人,你怎麼應對?成德現在講到的是什麼?是領導者勸下屬,勸。那這個故事不是勸,這個故事是面對他固執,他說:「你不給我圓頂,我今天就不走了。」老和尚說:「你不走我走。」所以每一個故事都有它的意境在裡面的,所以大家記了一大堆故事,也要把這些故事充分領會,你才會用得很恰當的地方。

譚同學:法師,是那個凳子的故事嗎?他坐的凳子。

成德法師:沒錯沒錯,你看譚同學他可能最近在講故事,下了不少功夫。你看老法師說的,他年輕的時候二十幾歲,那時候還沒學佛,坐在椅子上就往後靠,椅子四隻腳就騰空了,那個有可能會摔下去的,而且上班時間這麼坐。老和尚的上司進來了,然後跟他說,「你這樣坐危險」,拍拍他,你這樣坐危險。你看老法師那二十幾歲,自己做那個動作,一看到領導自己也是很緊張,是吧?結果人家領導不只沒有批評他,還關心他說,你這樣坐危險。他可以批評他,「你年紀輕輕的坐都沒有坐相」,他可以罵他一頓。可是人家領導很溫和的,「危險」。但老法師你看他聽完之後,感覺這個領導者的慈愛,君仁,仁慈,老法師說從那天開始就改掉了。所以這每個故事它的意境你體會到了,你就不只是你講得出來,你會用得出來,你會這麼去做。所以法,不管是教理,還是故事裡面的這些意境,能入得了你的心,你就用得出來了。不能記一堆東西,到時候遇到境界了,不知道要用哪一句,也不知道要怎麼做,那個就變知識性的學習了。

再來,這個念佛要第一,我們光同學他覺得可能在做的時候還是會念其他的東西。我首先就要問他了,那你不念佛你都會想什麼?每一個人經歷過一件事、經歷過一個片刻,都要更了解自己,自知之明。有念頭可以把你念佛的心拉過去,而且保證那個念頭是輪迴心,輪迴心你怎麼往生?有個力量比你念佛還強,這不是一個很好勘驗的時候嗎?所以老法師說,能不能往生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所以光同學就要觀照自己的念頭,為什麼我念著念著又拉過去了?為什麼明明我知道念佛第一,還是沒有辦法提起來?心裡還有很多罣礙、慣性。然後自己看清楚了,我起這個念頭搞輪迴,我起這個念頭生煩惱,對自己、對別人都沒好處,那我不起這個念頭。我念一聲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起心念佛,方名始覺,託彼依正,顯我自心,始本不離,直趨覺路」,我念這句佛是宇宙間最快成佛的方法,被我遇到了,我中了佛門第一特獎。諸位同修,你中了第一特獎,你下一個動作要幹嘛?趕快去換獎,是吧?你趕快念佛。「老實持名,全攝佛德」,黃念祖老居士這句話可厲害了,老老實實持這句佛號,把佛四十八願圓滿成佛在果地上的功德就變成自己的功德了,全攝佛功德為自己的功德,那不是中了第一特獎嗎?一念相應就一念佛,念念相應就念念佛。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說,以持名故,善根福德頓同諸佛。你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字句分明,沒有其他雜念,你當下的善根福德跟佛是平等的,頓同諸佛。所以它不可思議,暗合道妙,巧入無生,這個法門太妙了!你要入無生,要斷執著,要斷分別,要斷起心動念,多難!我們現在身見都斷不了。可是這個方法,你有分別執著都不管,你只要當下能字句分明、都攝六根,不要讓念頭再飛出去了。你字句分明的念,其他的妄念都不進來,叫應無所住;這一句一句又念得清楚,叫而生其心。《金剛經》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在老實念佛當中契進去了,這是法身的境界,叫巧入無生。這個方法太妙了,讓我們沒有念頭做不到,讓我們有念頭,而這一念就是我們的自性,妙到極處了。所以「無量光壽,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託彼依正,顯我自心,始本不離,直趨覺路」。你這麼專注念了十分鐘佛,你就做了十分鐘的法身大士了,巧入無生。當然能繼續保持,那你就入境界了。不要讓它斷,念佛的時候專注,做事的時候也以佛心去做。我待會再請工作人員發夏老這一段法語給大家,念佛處事當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講得很精彩。我們有佛陀、祖師、老和尚的教誨,決定成就,就怕我們不老實聽話而已,講得太圓滿了、太細緻了!

所以光同學要觀照自己的念頭。而且大家應該有印象,老法師常常有提到,有一個十歲的女孩往生了,最近的事情,離我們不遠。她就是八歲的時候,她聽到她爸爸念《阿彌陀經》,她說這是什麼?她爸爸就跟她講《阿彌陀經》極樂世界的景象,這個孩子說太好了,我也要去,她就開始念佛了。念了應該不到三年,她就跟家裡人說要往生。她父母都學佛,也沒有障礙她。

諸位同學,我是很想現在能走最好,這個世間沒有什麼好留戀的。今天張開眼來還活著,那也要安住當下,不能在那「氣死我了,阿彌陀佛怎麼沒來接我?」這個是亂發脾氣,不行。阿彌陀佛有智慧,什麼時候是最適合來接我的,他老人家決定,這個我們不操心。老法師講經都是安我們的心的,老法師講得可細了:你就好好的念就對了,阿彌陀佛會來通知你的,他會告訴你,我什麼時候來接你,三年之後、十年之後。有時候又怕你忘記,前一個禮拜、前三天再來通知你一次。阿彌陀佛很講人情味的,你們不要瞎操心了,所以要信佛,心才能安。好,謝謝光同學。我們請下一位。

趙老師:下面有請高學長。

高同學:法師好,大家好。學生這邊想匯報今天聽法師分享如何體悟視思明、聽思聰的兩個反省,以及還有一個疑問。

今天法師在分享到視思明、聽思聰的時候,裡面講到就是關於聽的時候要聽清楚這個言外之意。在聽課的過程當中,學生就有反省到了,就是馬上腦子裡就映現出來早上自己和張老師這邊的兩個應對。因為昨天有廚房的家人,就讓學生去拿一些水果和點心要給老師,要方便這邊接待客人,自己就也沒有向老師來匯報和請示這個事情,然後自己就去拿了。拿上來之後,就和老師說這是什麼,總共是拿了兩袋子東西。自己就看到老師當下應對就是表情和眼神是比較疑惑的,我自己當下那個心裡就體會到,這可能就是有點做得肯定是沒做對。之後和老師應對完之後,老師就有一個東西讓我拿走,另外一個東西水果就先留下來。這是一個事情。自己就在聽課過程當中下來也有自己細細的反省,其實首先自己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沒有向老師來請示說要不要拿上來一些。

另外一個就是自己體會到,用心去思惟和體會老師的,因為自己跟的時間也是比較久,其實對這些事情如何來處理自己是有一些理解,就是跟著老師能夠體會到老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意思。自己在當下去和廚房負責人應對的過程當中,自己沒有好像把那種心去用出來,先體會一下,這個心合不合適?假如是老師,他可能會如何來應對這件事情?因為自己也有看到老師和其他一些家人來應對的時候,老師就會讓好多的一些食物、食品拿給大家吃,老師這邊一般都會留下一些用來招待客人。自己就從這個事情裡面有這樣的一個反省,就覺得是可能有的時候這個話沒說出來,但是自己也是要從老師的這個可能人家比較疑惑的表情,自己要去下來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哪些沒有做對的地方。

第二個事情是早上自己要去交作業,因為正好老師在看視頻,所以我就悄悄的走進去,就把作業放下。放下之後,我就也出來,出來就把門輕輕關上。當自己反過身來關這個門的時候,我就看到老師看了我一下。我那個心當時我就覺得說,我就有點是不是我應該給老師要打個招呼匯報一下,說我要走了?所以在聽到這個視思明、聽思聰的時候,自己就也是反省到了出必告和反必面,自己是有的時候心裡想到,但是沒說出來,有的時候也會存在這個心裡當下就可能會怕是老師在看視頻,怕打擾老師之類的一些想法。所以在聽課程的過程當中,有這麼兩個反省到自己的地方。

另外一個就是在聽到無盡意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剛開始觀世音菩薩他就沒有接受,後來他又接受了這個供養。自己就想到了,平時確實是有的時候當我們和張老師在一起的時候,有的家人可能會應對,應對當中可能給我們一個東西,或者是比方說供養我們的時候,我們心裡就可能沒有一個特別具體的法、或者是道理,來講自己是哪樣做,但是覺得假如我們去自己來接受了,確實會有不舒服的地方。所以就是自己也想到了以前張老師教的,有禮,禮不一樣,就是對待老師,還有對待學習的人,那個禮數是不一樣的,然後我在平時面對別人的供養的時候,也要提起來這樣的一個心,就是要去請示和匯報老師,看這樣可不可以。這就是學生今天聽課的過程當中的三點收穫。

最後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法師,因為前一段時間學校有一個因緣,我們整體進入了現在所在的這樣的一個學校相當於是去教學,後來也因為因緣的緣故,我們又從這個學校就出來了。所以學生想請教法師的就是,能不能從一個結果上來看,假如這個事情是出來了,結果可能不如我們心裡剛開始想,不盡人意,就是也有可能說有的人會認為是失敗了,來判斷說我們當時候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是不是有攀緣的地方?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高同學的分享。首先她能夠在聽課當中就反觀到今天的情況,或者過去的情況,那這個是很可貴的。因為老法師講經常常說,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所以每一個教理我們一定要跟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結合上,這樣才會有受用。這個做事是要積累經驗的,尤其我們是學生、下屬,佛法講主伴圓融,在因緣裡面很可能領導者、老師是主,我們是配合的。但配合,現在世間人講的叫要有眼力勁,你去協助,甚至於是長期協助,那自然而然會觀察到做事的一些原理原則。但是它不是死板的,有時候緣分會有差異,所以這個時候先請示確認一下,應該就沒有問題。我們不能因為經過事情了,什麼事都是想當然耳,那這個有時候就因緣一變,我們又沒有去確認,然後都已經做了,「你怎麼這麼做?」「上一次不是這樣嗎?」那這個還是要確認,這個不能,上一次這樣,這一次就這樣嗎?世間無常,都會變的,因緣也會有差異性。那假如領導已經說你全權處理,那這個又是另外的情況了。甚至於是領導有時候事情多,你把東西拿過來了,你也要把緣起稍微講一下,不然有時候領導他交代事很多,他也不見得全部記住。所以說,「老師你之前提到什麼什麼什麼,我的考慮是怎麼樣怎麼樣,所以我把這些東西拿過來了」,這個他就對情況了解。

再來,這個交作業。大家應該看出,我在回答大家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都要看著辦。心要用對,不能想當然。當然,比方說妳拿進去了,第一個,老師知不知道這個作業是什麼意思?第二個,妳走進去了,老師有沒有看到妳?他已經看到妳,妳也看到他,有時候眼神也是打招呼,然後妳沒有再去跟他講話,那妳可能是考慮他正在忙。有時候我身邊有人,我正在打電話,他把東西放下來看看我,那我也理解,他知道我在打電話,他就沒有再跟我說話什麼了。但是這也不是死的,假如你現在這件事很重要,那你也要判斷,當下請老師先停下電話都可以的,它不是死板的,但是你要衡量當下境界的狀況,還有判斷那個輕重緩急。

再來,接受供養這個問題。佛門講四事供養,那個是對出家人,出家人沒有從事生產,他的行業就是講經說法。但是是四事供養,四件事供養,不是什麼都供養。所以很多修行人就被人家供養壞掉的,他本來五欲六塵還沒那麼重,你給他這個供養的太多了,讓他起貪心了。所以會護持人,那是要有智慧。飲食、衣服、醫藥,這個四大假合,難免會陰陽不調,醫藥,還有臥具,不然太冷了不行。這是生活,為什麼?辦道。「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一個要修道的人還很重視這種物質享受,那他修不了了。

那我們在家人,八正道裡面說的「正命」,正命就是你有行業,你有收入,所以一般在家人是不接受供養的。哪怕你是團體的負責人,那人家供養供養什麼?供養團體。所以這個是佛門的因緣,你在家人,你自己就有收入了,你再去接受人家供養幹什麼?那當然,假如你的境界,你覺得「為世明燈,最勝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供養」,你像維摩詰居士一樣了,但是維摩詰居士也沒有接受人家供養,你做任何動作要考慮有沒有流弊問題。那當然,你所在的單位,我們是道義的結合,要讓同仁生活上不用擔憂,他沒有後顧之憂,他才能全心全意把傳統文化做好;他今天要擔心自己生活的需要,又要擔心父母,他就分心了。成德自己的感覺,把大眾的錢用在安定弘護人才,很可能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現在法寶很多,印光祖師那個年代法寶很缺,現在法寶多到,我上一次回台灣,在極樂寺,一堆都是法寶,很多人放在家裡都退回來佛寺了。那都是很好的法寶,你假如回收了多可惜,我又打了兩箱寄到英國來。但是法寶你畢竟印得太多了,但是現在重要是什麼?人才,弘護人才要安定,安他們的心。

你看李老,讓他的學生去居士家裡講經,水要自己帶,不給信眾負擔,很重要!你假如去參加論壇,搞到最後,一定要給講課的老師什麼水平以上的禮物才行,那個都已經不是李老、老和尚傳承給我們的精神,那個都自己不知不覺墮落掉了。我們給大眾宣講,感謝都來不及了,給我們這個鍛鍊的機會,給我們這個法供養的機會。像成德教書,我有薪水,但是我會收家長的東西,收什麼東西?他一直塞給你,是他家種的芭樂,盛情難卻,你一收他會很高興,又不花他的錢,他家裡自己種的,又不是很多。所以要看著辦,學法不能太死板,有時候傷到人情了自己都不知道。那假如貴重的,那你不能收,這麼一收了,風氣會衰敗,自己也有責任。所以我們也看到,這修行負責一方事務了,給信眾提出來「買台車吧」怎樣,那個都不妥當。都要讓人家自然發心的,不然你一開口了,人家能說不嗎?不給人家壓力了嗎?柔和質直。我們跟著老法師,從沒有聽到哪一個信眾、哪一個學生說親近老和尚有壓力的。那為什麼老人家讓人家如沐春風?這是我們的學處,我們不能自稱是他老人家的弟子,做法都跟他不一樣。

好,那妳有問到妳們之前到一個因緣去,後來離開了。那這個成德不在第一線,這個問題應該張老師帶著你們總結一下,確實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每一個走過的路,我們只要認真對待它,都會得到很大很大的收穫,對於我們的修行,對於我們以後做人做事,對於我們以後每一個因緣都有很大的幫助。好,謝謝高同學。

趙老師:有請下一位學長,是吧?

成德法師:對。

趙老師:有請周學長。

周同學:法師吉祥,大家下午吉祥。

成德法師:好,周同學等一下,我們是不是五點半時間到了?

周同學:是的,法師。

成德法師:那這樣好不好?有事的人辦事,沒事的我們再延長半個小時。

周同學:阿彌陀佛,法師,感恩。

成德法師:好,請說。

周同學:學生這一塊是在看完「達摩祖師傳」有一些感悟,想跟法師匯報和確認,包括還有一些疑問也想請法師做指導。達摩祖師在傳法給二祖的時候,說了一首偈子,說:「吾本來茲土,傳法度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就感受到一切皆有定數,也不能著急,要隨順因緣和佛菩薩安排。包括達摩祖師在出家的時候,般若多羅大師也有交代說,在他死後六十七年之後才可以來中國。所以學生就聯想到我們現在想要做的一條龍學校,之前有覺得老人家年齡大了,一定要滿老人家的願,所以希望師長老人家在有生之年能看到這一所學校。現在也確實感受到,現在的教育情況比較堪憂,也很急待改善,所以就希望把這個學校能建起來。但在感受這首偈子,覺得也還是自己有執著了,禪宗到六祖才弘揚開來,所以覺得現在就要求一個結果出來太強求了,沒有隨順因緣。而且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法師也有提到說,如果真有人才,那一條龍自然會出來的,否則韋馱菩薩也會撤職查辦。所以反省自己,尤其這次跟著法師學習,確實也認知到自己各方面還差得很多,包括連習氣也都還沒有調伏。所以也確實是感覺到能力上面,智慧、德行各方面真的還是差很多,所以佛菩薩也不會派人。尤其又看了「勸發菩提心文」省庵大師對發心的八種差別上面,一反省自己的這個發心,邪的、偽的、小的、偏的也還時有,真的是常常會出現。所以真的覺得可能一條龍還需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

上一節課有舉手,本來是想請法師談一談當下的這個因緣,就我們現在的因緣和程度,能為一條龍做些什麼?是不是就主要是在自己我們當下的因緣裡面來提升自己?但是法師上一節課一開始也就講到說,我們接下來做什麼也不要著急,在當下的因緣中敦倫盡分,一定要相信佛菩薩安排,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也不可思議。所以感到之前學生的那個想法又是一個著急,所以就把心也就安下來。這是以上的一些匯報。

接下來學生目前還有一些困惑和疑問想請教法師。就是目前的因緣有幾個,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想請教法師,看在面臨因緣抉擇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原則。比方說,聽法師說,目前漢學院也很缺人,想考取漢學院,像學生在大學學的就是英語專業,可能在考取雅思方面會有一些優勢;再有就是,可能我們幾個人組一個小組,到體制內學校裡面,去把德行教育落實進去;或者是現在的家長教育,和家長們一起來成長,國家現在也是特別重視家庭教育、家長教育這一塊。就總感覺現在一年一年時間過得太快了,想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能做出點成效出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想請教法師說,師長老人家講的這個一條龍學校,他是想為的是承傳文化和培養人才的,就是想請教法師,真正的一條龍最後呈現出來是一個什麼樣子的?需要具備哪些因素?也聽法師有講過說,我們現在一條龍學校一定要體制化,跟國家接軌,但就目前國家體制內還有很多因素,不能達成這樣的目的,包括家庭教育還有社會教育也都在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學生是怕對師長老人家講的這個一條龍學校理解片面或者是有執著,所以也懇請法師慈悲開示。學生也感覺確實還是有點著急,沒能安在當下,但又覺得此次能親近法師學習機會太難得了,還是斗膽就以上的這些問題向法師請教,可能學生心態上面還是有哪些不對的,也請法師給予指導。阿彌陀佛,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周同學。她首先從「達摩祖師傳」影片裡面,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個勉強不來,五代單傳。所以成大事的人沉得住氣,要有耐性。所以老法師很多話都給我們講在前面,誰想要很快把傳統文化復興,會造無量無邊的罪。其實這個是提醒什麼?欲速則不達,可不能把傳統文化搞成運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是幾千人熱鬧一下傳統文化就復興了,你愈熱鬧,裡面名聞利養就接著現前了。所以老人家提醒,這是要三到五代人鍥而不捨來做。可是大家注意,我們怕的是自己聽了以後,三五代,一下子自己好像責任又輕下來了。鍥而不捨,但是開花結果不是現在能看到的。就像成德跟我們福州的同仁共勉,我們是什麼?鋪路石的角色。鋪路石能鋪得好也是圓滿,沒有說要大放異彩了才叫圓滿。兩文錢是滿,幾千兩是半,《了凡四訓》這些故事也很有意境。而且我們太容易著相了,好像得一定要有個什麼了,我們心裡才踏實。唯一要執著的只有一點,執持名號,求生淨土,其他的都不能執,你一執,你就有分別執著在裡面。一切隨緣,你心上常常擔憂什麼事,又是煩惱了,心上只能執持名號。人心常常是沒事才能辦事,因為你用清淨心去應一切事,真心應一切事,身心沒有負擔。所以善知識給我們最大的幫忙,幫我們放下憂慮牽掛。我們有了一個目標,反而增加了很多憂慮牽掛,也不對。所以護好這一顆心,不要產生分別執著,比什麼都重要。

那其實看著我們這一次共學班,這麼多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年輕人,我是打從內心佩服他們。他們的老師帶著這些年輕人非常不容易,條件很缺乏、很缺乏,這麼多年過來了,他們的願心都不退,我都感覺他們的願心更強,這個我得向他們學習。所以佛菩薩都很清楚你們的發心。首先,佛門有一句話講,哪裡有緣哪裡去。我們假如起了個念頭,我一定要在哪裡做,你看執著點產生了。我們一執著要在哪裡做,佛菩薩加持不上我們了。就像成德,我在台灣土生土長,我假如起了個念頭,我一定要在台灣做,那佛菩薩安排不了我的因緣了,你看我幹了十八年,都沒在台灣,最多在台灣待了半年多,後來還是離開了。跟著老和尚去拜訪了那麼多人,去跟這一些大官論談,還連教育部都去了,緣不成熟,後來還是離開了。很遺憾的,因為台灣傳統文化還是保留得不錯的,但是護法沒出現。所以大家要知道,六祖大師為什麼能夠一花開五葉?他遇到了印宗法師,大護法。你沒有適當的護法,弘法的人發揮不了。所以老法師說,這個印宗的功德不亞於六祖大師,護法功德大過弘法。老法師去了新加坡,一去就講了,新加坡有兩個人不認同我就得走了,一個李光耀先生,一個李木源先生,老法師都是事前就講了。老人家有智慧,他很清楚,沒有他們做外護,他是待不了的。結果人家澳洲有福報,澳洲政府出面,給老人家特殊人才的待遇,給他終身居留。這個也都是佛菩薩的加持。澳洲人心量大,把老人家推上聯合國去了。所以哪裡有緣哪裡做,非常重要。

老人家其實無形當中教了我們非常多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則,我們要靜下心來,就能體會到了。就像大家靜下心來看這個「達摩祖師傳」,其實每一個環節,有時候是一個眼神,都有味道,都教我們怎麼做人、怎麼做事。包含達摩祖師說:「異見王,你幫我收拾行李。」讓他侄子修福報。「三叔,可不可以不去?」「這是天命。」你看每一句話都很有味道,天命,該你幹的事不能推脫。接著鏡頭移到了達摩祖師手上拿的那本書,大家注意到沒有,哪一本書?《易經》。他都是開悟的人了,幹嘛看《易經》?你到哪一個地方,要講它的共通語言,是吧?這裡面都有法,今天你在東北講課,你不來兩句東北的土話沒有味道,人不親土親。我當時候在廬江的時候,他們安排我去見當地的婦女,我心裡想,她們一見到我一定很緊張的,所以我就問了,聊天怎麼講?安徽話叫拉呱,東北話是嘮嗑,安徽話叫拉呱。果不其然,我一上去,她們個個都很緊張,我笑著說,今天是來跟大家拉拉呱的,她們就笑了。所以經典在哪?就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你每一個影片,你善於去體會了,你就會用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了。東方的學問重視的是悟性,不能執著,一執著,我們的悟性就透不出來了。執著在哪做也是執著,一切隨緣。

再來,要體恤人心。大家雖然確實是「位卑未敢忘憂國」,擔心教育的種種情況,但是不能著急,也不能常常去講現在教育哪裡不好、哪裡不好。你都要拿捏好分寸,你有時候講得對方很緊張、很擔憂,暫時又沒有適當的因緣給他去,那不是讓他生煩惱?有時候我們好心會做壞事。多少緣講多少話,拿捏好分寸。再來,對一個小孩最重要的影響是他的父母,他的父母非常愛護他,他的父母很用心陪伴他,這個孩子不會偏到哪裡去。成德雖然小時候沒有好好讀古書,但是家庭教育對我的影響太大太大了。有好的家庭教育,又有好的學校教育、好的助緣,當然好。我們不能要去求一個好的學校,卻忘了家庭教育對他的影響,人有時候一激動,考慮得都不夠方方面面了。所以現在的現象我們不能帶著對立、帶著抱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沒有人故意要把教育搞成這樣,最大的影響,因為我們喪失民族自信心了,繞了這個彎路。

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首先我們安下心,佛菩薩自有安排。第二,真有緣了,做出榜樣來。什麼榜樣?看你的緣。你假如可以完全按照私塾,當然最好了,現在馬來西亞有緣分是這樣,加拿大也有緣分是這樣。那加拿大有緣,你去不去?假如我現在是三十歲,我一定去。說實實在在講,我現在五十歲了,我也一定去,哪裡有緣哪裡去。當然,父母要支持你,要讓家裡人安心,這都是緣分、都是條件。那現在我雖然五十了,我父母佛菩薩真照顧,身體都挺好,他們也會讓我去,這叫水到渠成,哪裡成熟哪裡去。

我感覺你們都很有使命感,現在面臨抉擇,先安心把這最後三個禮拜的課上完。你們老師,張老師對你們都比較了解,我們到時候跟張老師再好好溝通一下。每個人的才性條件都不同,因材施教,因材可以建議因緣。體制內也是需要榜樣的,但是體制內也要有當地的護法,是吧?就像老法師說的,沒有李光耀先生、沒有李木源先生,他也發揮不了,都要有當地上面的支持,當地的支持,這個緣比較水到渠成。所以人和也很重要,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謝謝周老師的提問,我們最後再一位。

趙老師:下面有請張學長。

張同學:法師好、各位家人好。學生上次舉手是想回應,也是想向法師和老師們匯報,上一次王學長說的,有一位同仁,「怎麼學了之後還這樣?」當時惱害她的就是學生自己。但是也請法師和老師們放心,我們現在情比金堅,還是很好。也是因為通過這個事情,學生也是在經歷了一些心理的歷程,因為聽法師講,每一天都是萬境交集,以前自己對於境界這一塊覺察得很差。

上一次王學長提到那件事情,其實是因為自己晨起起來之後就是無名的情緒就煩惱了。但是後來回想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在那幾天心裡邊就起了攀比,就是跟很多年輕的學長一比較,覺得自己學習和領悟的速度都……可能就有了功利心,覺得很差,所以就有了沮喪的心。但是就像法師講的,業力發動,這個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來了。所以那天就是一起床就情緒不太好,當時是看到了王學長的反應了,而且因為現在確實覺得要力行,就想我一定要轉。因為自己平常一起情緒的時候,面部表情就不太愛笑,然後當時之前一直記住法師講的一句話,就是念念孝親尊師,關關難過關關過,可是當時想轉的時候,想馬上轉的時候,孝親尊師這個詞,還有念佛,當時學生是沒有提起來的。然後到晚上的時候,就突然想起了印光大師講的那個「死」字,然後當時心裡就在跟自己怒吼一聲,說:「妳明天就要死了,妳現在還要想什麼?有什麼用?」然後當時一下就釋然了,就跟看影片裡面三太子在最一開始迷霧中看見未來的自己,不知道那是自己,就發現學生其實還是在平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認假為真,在那個境界裡就不知道這些都是假的、都是虛妄的。然後就對師長之前講的說放下,看得破放得下,就有很深刻的感受。

但是後來學生也在反思,為什麼當自己起情緒的時候,孝親尊師和念念為他人著想,這兩個經句對自己好像作用不如這個「死」字大,是因為感覺自己內心還是自私自利,對父母、對身邊人的那一分感受還是「我」字太重,對他人的那一種體諒還是差很多。自己也在想,如果當下的境界能夠馬上轉過來,那當下可能這一句法語或者是老師的教誨是很受用的。可是在平常生活中,剛剛法師也有講,就是我們要執持的就是名號。學生在想,假如明天死的話,我佛號,因為當時佛號也沒有提起來,那想要去西方極樂世界,肯定是佛號有相應才行。所以也是看到自己這方面的問題,也是想每天就是能改自己的習氣,也共修六和敬,不讓老師和同仁們失望,因為自己年齡也挺大的。

以上就是學生的匯報,謝謝,感恩法師和家人們。

成德法師:好,謝謝張同學的分享。不打不相識,住在一起沒有磕磕碰碰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能走在一起也算是奇蹟了,在功利時代,你們居然去護持一個道德講堂,也是很不容易的。這個攀比心確實很容易干擾我們的清淨,這個一定要調伏。實在講,一句佛號一定能往生,妳還在那急什麼?海賢老和尚不是念了九十二年嗎?能把自己這顆心安住在佛號,這是最重要的,不要急著我要多少能力了我才能做什麼事情。心能安下來,佛菩薩才安排得了,才能依我們的才性去發展。可是你「淨土為歸」不能離開,正助雙修,你去服務大眾,它是助修,正修還是佛號。

妳也挺難得,妳觀照到是業力在發動了。妳觀照得還挺細的,為什麼孝親尊師、佛號起不了作用?因為這個情緒裡面自私比較強,就伏不住了。所以法雖然多,哪一句得力比較重要。所以老法師說,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就是你學哪個法門你能得力,那對你才是了義。或者你學哪一部經典,它經典再好,你得力不了,你就受用不了了。所以契自己機的,那就是最了義的。所以妳就念死,其實妳這個方法很正確,印光祖師說,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道業自成。佛經《正法念處經》也說,最殊勝的念是什麼?念死。我下一刻就會死了,我還打什麼煩惱?趕快念佛了,趕快求生淨土了。你脾氣要上來,我待會就會死,我還發脾氣,我要去地獄。就怕你不相信無常迅速,隨時有可能無常會來。所以佛經、祖師這些教誨太重要了,「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那我剛剛看到我們王希海老師,他都一直陪伴我們在學習。我看到他我就想起來,他一個多月前給我們漢學院同學們上課,然後他看到我說,老法師找他辦彌陀村,養老院,養老育幼要做好,把養老做好了,就是把每個老人照顧得安心了,那都是一尊佛。因為也是老法師特別強調的事情,只要是老法師強調的,成德有一點力就要出一點力。所以他也當面約我了,我也答應他了。不要怕沒人,怕的是自己沒有願力,有願力就會招感人。所以我們現在當下就有那麼多年輕人,每個人才性不同,看在老人家哪一個理念去發揮,都要表出法來。大家想一想,孔子為什麼回到魯國了?因為他的學生冉求,很多學生表現很好,回國水到渠成。其實這個歷史對我們何嘗不是一種啟示?老人家這些最重要的智慧、理念,我們都能夠讓它落地,表出法來,那社會大眾、高層都看,老和尚的學生都是急國家之所急,那不就水到渠成了?做什麼事要知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能瞎操心,也不能太急躁、急於求成。

好,今天就跟大家先交流到這裡,祝大家用餐愉快,阿彌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1年12月10日10:29: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