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扎根培训班(第3集 下)成德法师主讲

admin 师资扎根培训班评论2阅读模式

成德法師分享  2021/1/16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18-082-0003B

MP3下载

成德法師:剛剛跟大家有提到,有一本《36O》是依據修齊治平編的,這個文字檔再透過群主發給大家。剛好今天是臘月初四,在密宗裡面,黃念祖老居士有提到,一年有兩個時段修行殊勝,增加十萬倍,這個也都是佛菩薩慈悲善巧。尤其這兩個時段也是很有意義,表法,四月初一到十五這段時間,因為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誕辰,我們到這一天前後也是念佛恩,絕不辜負他老人家這一次四十九年的說法;十二月初一到十五,因為臘月初八是佛成道日。佛成道已經說了:「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佛第一句話不能忘,所以這第一句話我們相信了,首先不自卑了。有同修跟我說,「我相信佛陀,但我不相信自己。」我說你講的邏輯有問題,你相信佛陀,那他說的話你也要相信。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那佛開悟第一句話你就要信,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剛好治我們最嚴重的兩個煩惱,沒有信心,懷疑。懷疑是愚痴的核心,不懷疑了。「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信心保持了,你遇一切境界都在增長善根、增長見識。「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那我們不傲慢了,我還有妄想、分別、執著,有什麼好傲慢的?趕緊放下、趕緊用功。所以一句法語很厲害的,把我們的根本煩惱放下。

所以跟大家共勉,只剩十一天了,大家好好掌握,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就像成德今天講到,才聽懂老和尚說的,「你來住幾天?」那意思就是讓我多住幾天、多親近。你看沒聽懂,現在任務那麼重,疫情這麼嚴重,你想回、想親近,沒機會了,回不去。所以人生真的要掌握機會。

老法師很慈悲,知道我們弟子根性太劣了。我還說幾年前剛好講《群書治要》,講到知為人臣,然後可以為人君;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所以事人,才知所以使人。我念到這裡,突然想到了一句話,知為人學生,才能為人老師。當時候真的是體會到了,我從一開始去跟人家分享,人家就叫我老師,我自己連當學生的基礎沒有好好下過功夫。結果從那時候開始,盡量有機會就跑香港去,去親近。但是有時候都是一開始很積極,不能保持。後來在前年七月,我們剛好辦了一個班剛結束,還是老法師請祕書打電話給我,「成德有沒有空?我隔兩天要到弘明去參觀。」我一聽趕快飛回去了。還讓老人家找我,我這個是太不孝了,趕快飛回去。很幸運,有跟著師長去向我們弘明校長、老師們還有同學們學習。結果這是老人家找我的,這十幾年親近他老人家最久的就是這四個月,沒有一天離開,還是他老人家找我的。七月在台灣,八月、九月在香港,十月初就到巴黎了。其實還不到四個月,三個多月,到巴黎之後還到德國參加祭祖。真的是不一樣,才知道老人家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法,我們當弟子的不能太粗心。

而且他老人家叫你去,都有很深、很遠的考量在裡面。所以成德一去,參加祭祖的一半都是越南人,一千三百多人,一半是越南人。就想到老和尚說的,接受漢文化的主要有四個國家,中國、韓國、日本,還有越南。越南在秦朝的時候是納入秦國版圖,所以他們的語言跟秦國那時候的話是相近的,同文同種。假如這四個地區能團結起來,這個是世界的福分,我們要先去結緣。尤其看到我們德國淨宗學會團隊很團結,我也向他們學到很多。去見老法師,因為老法師很慈悲,主動找他們喝茶。真的,老人家都能體會到人家的不容易,提出來去喝茶。然後我們看到,安排來的幹部一半是越南人。我當時候看了就很佩服他們的安排,你一般心量不夠大,鐵定是我們中國的人排多一點,但是你這麼一安排,人家很感動,這樣度量大才能凝聚人心。

就像老法師在澳洲淨宗學院提倡宗教團結,找一個人來總負責這件事情,找的是伊斯蘭教穆罕默德長老的學生漢尼夫來做。我當時候知道,高!也要看懂師父怎麼用人,老人家假如用佛教的,其他宗教,你沒那個意思,怕人家多想,是吧?用伊斯蘭教的,人家服了。而且哈比哈山也是穆罕默德嫡傳的子孫,他威望很高,他也在表法。所以兩個長者給我們表演,把他最好的學生給淨空老法師用,面對影響整個世界的事情,不分彼此,把最好的給你用。所以我們也都得看懂,從佛經裡面看懂佛菩薩在表演什麼,從當前看懂善知識們在表演什麼。

我的福報不夠,當時候索達吉堪布去見老法師的時候我不在,他們給我敘述一些情節,這個真的都是學處。老人家首先交代了,充分了解一下人家密宗的禮儀、規矩是什麼,去接待人家。然後老人家講到,他講經快六十年了。索達吉堪布接著說,「你講經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很詼諧,但是也是在讚歎老法師講經那麼久的時間。剛好老法師就說,「我的手機很早就丟掉了,因為這個手機特別影響人,讓人的心定不下來」。結果說到這裡,堪布就說:「我有手機。」結果老法師說:「你要辦事,你需要的。」所以看這兩位善知識在那裡應對,很有意思,都是我們的學處。

所以善知識找我們,有時候很多的考慮不是我們能體會的,去了慢慢就感受到了。所以跟大家分享這一段,也是有懺悔,自己不是很能體會老師的苦心。所以也供養大家,一定要珍惜你依止的善知識的教誨跟他的表演,甚至於你是當面親近他,這樣的機緣都是很大的福報,都要用心去體悟。

好,那我們看的這幾個影片,成德覺得這些主人翁也都是很用心,你看泰國那個片子拍得很好,我都想去了解一下,到底是哪個公司拍的,能不能多拍幾個,因為那個影片教化的力量比我們講課還厲害,找的那些演員演得很好、很投入。還有那個「路過」,我想我們離開父母在外打拼的人看那個影片,一定會想起很多成長的情境,甚至於你每一次回故鄉去,父母那每一個動作,什麼東西都要往你的包包裡面塞,就希望你多拿一點走,多吃點。還有翟俊傑翟導演,一個孝子,他的心境,都會觸動我們的善根。

看接下來有沒有哪一位仁者想跟我們分享一下?

女居士:頂禮師父。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

女居士:弟子是受李老師委託,然後接下來看是我們《弟子規》有一位周老師舉手了,那可能要跟法師請教,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好,對不起,我應該看一下有沒有人舉手,對,周老師,周老師是武林高手。

周老師:不是不是。頂禮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

周老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像之前成德法師可能有去過我們學校,我在國內念的是中國地質大學。

成德法師:我在地質大學教過一個學期的課。

周老師:是武漢的校區嗎?還是北京的校區?

成德法師:北京,北京的校區。

周老師:我是在武漢的校區,不過也挺好的,還是有緣分的。

成德法師:太好了,阿彌陀佛。

周老師:我今天就先分享一下這週的學習心得,然後有一個問題向法師請益。

成德法師:請說。

周老師:之前我們有看成德法師以前的一些講座,「細講弟子規」,包括現在能夠現場學習,也是我們非常好的機緣,我就總結了法師講課的三個優點,然後我們是可以學習的。第一個就是,我發現成德法師講課的時候,很注意沒有自我,沒有我執這塊。因為有的時候我們在世間講課的時候,有的人可能喜歡誇自己,這樣是長養自己的我執,這樣是不好的。我聽成德法師講課的時候,以前在世間是叫蔡禮旭老師,聽蔡老師講課,蔡老師經常開玩笑,但這個玩笑一般都只開自己,說自己哪裡不好、哪裡不好,其實這個是非常非常好的一個點,很值得我們各位老師學習,就是我們老師不要誇自己,誇自己的話是損害自己的福報,一定要開玩笑也只能開自己的,這樣的話其實是很好的,就是沒有我執的話,可能上課的時候就會比較順利。

第二點就是成德法師講課也非常的風趣,我覺得這個點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其實我們教學的目標主要是一些小學生,或者是十幾歲的一些青少年,他們其實不喜歡我們非常的枯燥。然後成德法師講課的時候就很風趣、很幽默,我想這種風格也是很容易和大家有一種親近感,然後孩子也會很喜歡。這是我學習的第二個點。

第三個點就是,這個點其實我挺好奇的,我不知道成德法師講課的時候有沒有備課,因為我覺得這個雖然講得很自然,但是這些經文很簡單的就穿進來了,穿得又很巧妙,所以我就想,我也很好奇,就是成德法師平常學習的時候,這些經文是怎麼記在腦海中的,然後是怎麼很自然的把它給講解出來,這是我的也是一個小的疑問。

前兩次課可能我福報不夠,沒有機會參加,所以現在跟單位協調了一下,所以現在可以一直參加到這個學期結束。我之前問了一個問題,就是說如何學習講經,因為我覺得可能像淨空老法師,還有成德法師講經這塊是很厲害的一塊,所以我希望我們老師能夠學習這塊。

我之前問了《大藏經》跟《四庫》的問題,然後我聽了成德法師的一個講解,大概的意思我揣摩了一下,講給法師聽聽,看有沒有可以修正的。法師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說,我們可能福報不夠,如果福報夠的話,心量大、福報大的話,可能不需要特別執著於這個經文。因為成德法師講了一個例子,說龍樹菩薩三個月看完《大藏經》。當然我們肯定比不了,但是簡單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福報大的話,可能就是能夠很快的學習這些經文的知識,所以主要還是以培養我們自己的心量跟修行的功力的問題。然後成德法師也提到一個點,就是說要去看淨空老法師講經,講一部完整的經。弟子也就是在課下也是找了一下,我找了一部法師講的最短的一部經,因為我覺得經太長的話可能我看不完。找了一下淨空老法師講的《十善業道經》,然後就去體會了一下,還沒有看完,看到了一半。簡單來講的話,我大概知道法師講的什麼意思,就是淨空法師在講《十善業道經》的時候,雖然只有四集,四集只有八到九個小時,但是他在前面很快的綱領似的把佛法的框架跟概要全部都過了一遍,包括從凡夫到菩薩,菩薩到成佛,這裡面有幾個次第,然後大致的一個修學的次第是什麼都提出來了,所以這個講經的方法是屬於一個圓滿的講經,這個也是我體會到的。

關於儒家的經典,法師現在做的這個事情就很值得我們學習,因為《四庫》是很難的,《四庫》可能就是從出生開始讀,讀到這輩子壽命結束可能都看不完,因為這個書太多了。但是淨空法師,包括成德法師這裡做了一件事情,就很有意義,就編了一個叫《群書治要》。然後我現在就能理解這個《群書治要》的好處是什麼,因為它是把唐太宗之前的這個經文最好的這些摘要的部分都會集到這個《群書治要》裡,我們肯定是沒有時間讀完《四庫》的,很難,除非我們的智慧開到一個程度,那麼我們可以先讀《群書治要》,如果《群書治要》的綱領抓住了之後,《四庫》是充當一個工具書,那我覺得可以讀讀目錄就好了,那就是如果需要用哪塊的時候,我們就回《四庫》去查閱這個資料,這樣就會比較好的一個方式。

我今天還有一些問題想請益一下,一個問題就是關於經文的參考資料的問題,這段時間我們學習的也是學習孝道,包括像《孝經》這些比較好的一些參考資料去哪裡找?儒家,因為我們現在主要是教《弟子規》到四書五經的部分,四書五經的話有沒有一些比較好的參考材料,大概的話這些我有看過跟查閱過,可能《論語》的講解是最多的,其他的像《大學》、《中庸》這些可能會稍微少一點,所以向法師請益。還有一點就是四書五經裡面的話,我個人覺得《易經》是很難的,就是看不懂,基本上就看不懂,不知道法師有沒有什麼好的開示?我今天就供養這麼多,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周老師。很難得,可以感覺你很願意弘法,這個是非常可貴的。我們看到佛陀他國王都不當了,他要做多元文化教育義務工作者。所以有智慧的人他要做,他一定要做最重要的事情,甚至是最根本的事情。所有的問題都是出在人心,人心的問題有時候錢不見得解決得了,外在這些物質不見得解決得了,一定是要靠教育。那你有這個願,佛菩薩會加持。

所以你分享到,不過你太謬讚。首先第一個你提到,不能標榜自己。就像《太上感應篇》說的「不衒己長」,炫耀自己長,慢心就會增長。所以講學是個緣,我們是要在每一個緣當中放下習氣、提升自我,這個叫會修行;不會修行,遇到大善知識,增長情執,那就不會修行。甚至於增長名聞利養,跟老和尚拍了照片,回去開始,「你看,這我跟老和尚拍的照片。」「哇,你怎麼這麼有福報!」聽了很舒服。本來可以了脫生死的緣,變成搞名聞利養去了,你說冤枉不冤枉!所以萬法因緣生,縱使是好的緣,我們的心態要對,他才有受用;好的緣,但是我們用習氣去應,那就很可惜了。所以為什麼老法師說要扎三根?這根基很重要,怎麼存心?怎麼做人做事?老法師曾經對弟子說,你不扎好三個根,出家人扎四個根,你不扎好這個根,佛菩薩要加持你加持不上。想一想很有道理,因為不扎這三個根,不懂得孝,那就容易自私,那一自私了,佛菩薩要加持加持不了了。我們心跟性德相應,就感通了,就可以加持了。

所以您能觀察到這些重點非常重要,因為弘法的人遇到的五欲六塵的誘惑也不小,能夠在講台上,或者是在道場當領導,能不染污,這個也是真的可貴,有功夫。成德自己想起來是險象環生,現在是戴罪立功,也是下錯很多決策。但是往者已矣,那過去了,來者可追,不能因為過去的事懊惱,反正還可以戴罪立功。

開自己玩笑,這個是因為確實是這樣,比方說我的中文很差,這是真的,高中考全班倒數第二名,我還跟同修說,你們不相信趕快去查,因為我今年畢業三十年了,可能要銷檔了,十八歲畢業的,剛好三十年了。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有觀察到,這個風趣很重要。風趣也不是故意要風趣,你故意要風趣了,有時候有點媚眾了。因為我們客觀來理解,這個時代人的成長背景,往往可能聽長輩、聽老師講大道理講得比較多了,他也知道為他好,但是他不知不覺心裡產生一種,好像聽到道理了就有點不是很放鬆、不是很自在,這個我們要能體恤得到人心。

然後你去觀察,老和尚也很幽默。老和尚有一次人家問他,「你是哪裡人?」老和尚說:「我是地球人,我跟你同鄉。」你看他那個幽默裡面有什麼?有法。你不能為了幽默而幽默。當然有時候調劑一下氣氛是可以的,但是更好的是什麼?你那個幽默當中又有佛法,又有傳統文化的精神。所以老法師,一般人,你哪裡人?我安徽人,我哪裡人,可能人就會分來分去,你跟我不一樣,故鄉不同省。你看老法師說,「我地球人,我跟你同鄉」。而且這個也提醒我們,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要為地球著想。因為我們的地球母親生病了,哪有自己的母親生病了我們都不替她考慮?這個不對。所以那一天看到塑膠微粒,到馬里亞納海溝,就是整個地球裡最深的海溝,裡面都有塑膠污染。有一隻鯨魚母親生了孩子,給牠哺乳之後,牠的孩子死了。因為這個鯨魚吃進太多塑膠了,所以牠的奶裡面有毒,牠孩子死了。我們看了以後,我盡量每一天生活,盡量不要製造塑膠垃圾,盡量環保,馬上就變成我們的一種生活態度。所以老法師這個幽默也是提醒我們,我們都是地球人,要為整個地球著想。

還有一次是在香港,人家問老法師:「傳統文化有沒有糟粕?」老法師回答:「有糟粕。」當時候我在台下都傻了,師父說有糟粕。接著師父說:「他們看不懂,就說是糟粕。」接著師父分析了,假如經典裡面有糟粕,這幾千年來早就被淘汰掉了,古人比我們清淨,清淨生智慧,很可能是我們還不了解它的深意,還覺得它不對。所以老人家就很機智、很幽默,有時候一講讓我們終身難忘,藉由每一個機會,都把法結緣給大眾。

所以這一分存心我們一學到了,就能用出來了。我們也效法這樣的存心,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其實都是心的流露,言語是心之聲。學東西要從根本去學,不能從枝末去背他老人家講的什麼話而已。所以我曾經二十多年前,剛好接觸到也是二十多歲的人學講經,我在底下聽,我去參加課程,結果他講的時候,語調、速度、表情都跟老法師很像,然後我聽的時候就全身覺得不是很舒服,覺得有點怪怪的。大家想一想,二十幾歲的人講話跟七十幾歲的人一樣,會很自然嗎?尤其老人家那個威望可以講的話,我們不一定能講,你不要死記硬背,只是學到相上。所以金剛般若講了二十二年,就是指導我們不取於相、應無所住,就是不能執著,所以學習也不能著在表象上。我都可以預見,這位年輕人一練講完下去,再有一個人告訴他:「你好像老法師!」他美滋滋的,高興得不得了,愈來愈故意要學,可能就形成他的障礙了。

所以要讚歎人也不能亂讚歎,他剛好執著了,你還讚歎他,他不是更執著了?所以連讚歎人也都要有智慧,《禮記.學記》說的,「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你了解他的心理狀況,善的部分肯定、增長,執著的部分不說,不然會幫倒忙。所以有一句話說「慕賢當慕其心」,我們要學老人家言語背後的真誠心、慈悲心、柔軟的心、謙卑的心,你領納了,你也這樣去存心了,要學他老人家講經就不是太難。依我們弟子觀察,任何的讚歎老人家都不受,「這都是佛菩薩的加持,祖宗的安排;這都要感謝我三個老師,沒有我三個老師,我根本不懂佛法」,都是讓功給父母、給老師,讓功於眾,真的老人家名聞利養沾都不沾。所以我們會觀察了,就很有收穫。

你有提到,講課的時候這些經句可以出來,其實都是求至誠感通,佛菩薩會加持。當然你上台了要至誠感通,你平常也要精進學習,你一有時間就學習,佛菩薩也一直加持你。假如平常我們都沒有精進用功,那代表跟佛菩薩的頻道雜訊很多,我們不是要接一個電台,那聲音吱吱吱,不是很穩。假如你平常存心都很精進,希望多積累,能夠利益眾生,這頻道接上了,他不只在台上加持你,你平常用功他就在加持你了。因為你平常都有在積累,所以他一加持,你所讀過的、你所感悟過的,很自然的就會現前。

成德記的東西不多,為什麼?沒有福報。我一到海口,十八年前,我跟大家講,我去澳洲淨宗學院學習,我希望八個小時聽經、八個小時念佛,我的願望是這麼去的。後來緣不成熟,我就回台灣了,結果考試考不上,都備取,就去了海口。去到海口以後,又要教學、又要辦行政,都要辦、都要做。所以八個小時聽經、八個小時念佛離我愈來愈遠,這個時候不能強求,要隨緣。那什麼時候讀書?一有時間就讀。有時候在做家務、洗碗,趕緊放講經、讀經。大家看我念一些句子好像很順,都是平常耳朵一直聽一直聽一直聽,就聽熟了嘛。

所以文殊菩薩不是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我們娑婆界的人耳根很利。所以你眼睛,有個牆,你就看不到外面了;可是這個耳朵,耳聽八方,隔牆還有耳。所以這個耳朵很厲害,就可以抓時間多學習、多積累。這個比喻,比方說,這個積累就好像你學煮菜,今天你會煮三十道菜,然後你們家來客人了,要出十道,你會有點緊張吧。可是你繼續學繼續學,當你學到你會煮兩百道菜了,客人來,你會不會比較不緊張?自然搭配,有靈感搭配一下,很輕鬆,兩百道選其中十道出來可以了。思考一下,今天來誰?比較喜歡吃什麼?南方人北方人?其實你看,煮菜請客人跟講課很多道理也是相通的,你首先了解一下學生的程度、年齡,跟煮菜一下,你先了解一下他口味、哪裡人,這叫契機。

所以當你每一天都一直在積累,但是這個積累裡面不能只有知識的積累,還要解行相應,你體會到的道理要去做,行又幫助你解得更深。所以老法師講經大家去觀察,不是照本宣科,他都是自己真的把佛法去落實他的感悟,一講個理,他馬上就有事相出來,他自己做的,他的心境娓娓道來。這個就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但是這個都是積累起來的,一開始都還是會比較擔心的,因為畢竟你站在那麼多人面前,假如一句話講錯了,大家一笑,你難為情了,一下子腦子空白,不知道講啥了,又不能下台,又不知道講啥。就好像剛剛我給大家舉的例子,人家把一堆資料放我面前,我緊張、害怕了。都是要不斷鍛鍊的,千錘百煉。

這個講經,推薦你去看老法師有一段開示,就是敘述他跟李炳南老師十年因緣,他怎麼當學生的,他怎麼學講經的,甚至於後面是他怎麼弘法的,都講得非常仔細,雖然只有一個小時,成德覺得字字珠璣,很精彩。其實這一篇教導是我們第二個大單元要推薦給大家學習的,第一個大單元是孝道,第二個大單元是師道,老人家敘述他怎麼跟老師的,我們就可以從中去體悟了。因為您已經提出來了學講經,所以推薦您可以先看這個。您先看,後面的問題你看過幾次之後我們再討論。因為有一些問題,你自己想明白跟我給你講有點不同,自己想明白了更好,你聽著聽著自己領悟到的。所以請留我先賣一個關子,因為我怕把你的悟門堵住了。所以教學也是一門藝術,要點到為止,因為不是灌輸的,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給我們灌一大堆知識,腦子都發脹。

大家想一想,我們小時候背那麼多東西,一到考試,硬背硬背,考完一個禮拜忘差不多了。可是你看傳統讀書法,在那誦經,搖頭晃腦,隨著那個音韻,念著念著,念一百遍,不會忘了。你們有機會聽李老講經,還有一些錄音,九十幾歲了,講課都不用翻書的,引經據典,所以終身不忘。我們雖然現在已經成人了,但是用心學都會有感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講的,你能這麼去用功,「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然比較愚笨一點,慢慢慢慢突破了,會明智了、有智慧了;「雖柔必強」,本來軟弱,也會變得非常有承擔。

你提到這個龍樹菩薩,感覺周老師很可貴的一個態度,你聽完之後,你會把你的理解再講給成德聽,這樣能確認有沒有理解錯了。所以我們講學的人也是希望聽的人能夠feedback(反饋),我們才知道到底我們講的大家了解嗎?有聽明白嗎?有沒有疑惑?我也要改進,所以這個雙向其實是挺重要的。而這個舉龍樹菩薩,最關鍵的就是傳統的學習它首先求的,用佛教的名詞叫「般若無知」,就是《心經》講的「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就是得清淨心。

但一般的學習都會記很多東西。所以這個學習的目的我們可要了解,小朋友讀經目的是什麼?得清淨心,你不要讓他胡思亂想,會背是自然的副作用。可是現在搞不清楚那個目的了,然後硬讓孩子背,背到他一提到傳統文化厭煩了,適得其反。我們看記很多東西的人,他假如沒有貫通,你問他一個問題,他說「等一下等一下,我想一下我想一下」,他還得思惟一下,要找哪一部經出來,他那個是記的。可是你注意去觀察,像老法師,隨問隨答,他那個狀態是什麼?你看他懂那麼多,心裡清淨,他不是死記硬背一堆東西,沒有,心裡清淨。就像《禮記.學記》說的,你敲它小聲它就小鳴,小叩則小鳴,大叩則大鳴,不叩則不鳴。所以講課的人平常要養清淨心,不要胡思亂想。平常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你常常提得起佛號,你心比較清淨的時候,你一聽什麼就領悟,你一看什麼就有領悟。所以都要觀察自己的學習狀態。

為什麼成德第一次發資料給大家,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佛法求的是什麼?佛法求的是真心、是清淨心。清淨心應對一切境緣,隨問隨答。但是這個得要過來人給我們點出來,我們才知道這麼學,所以人這一生能遇到過來人,有福報。佛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的,「從明師受戒」,明是明白的明,代表他已經是過來人了,才叫明師,他能以自己的覺悟讓別人覺悟。假如我們自己還沒覺悟,然後我們對著人家說:「你跟著我學就能覺悟了」,那不是打妄語?自己都沒還沒了脫,還敢拍胸脯,那麻煩了,那不是被魔加持了嗎?但是我們看,真正入境界的人還謙虛,你看李炳南老師,當時候老法師去拜師的時候,李老的境界也不一般,可是他開三個條件,開完之後說,五年,五年以後我介紹我的老師給你。都是謙卑的。

我曾經就問過老法師,因為有一個修行人很精進,跟老人家也認識,那個精進的程度一般人根本沒法比,後來沒有了脫生死。成德就問:「這一位修行人這麼精進,為什麼他還是沒有成就?」老人家說:「可惜,他這一生沒有遇到明白人。」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其他人都聽不到的。因為這個人可能其他人也認識,但是這個問題我又覺得很重要,所以剛好有一次坐在車上,跟老法師剛好並排坐,我問這個問題其他人聽不到。所以為什麼《法華經》說,「善知識者是大因緣」,很重大的因緣條件。很精進的人,但是假如沒有過來人給他指路,有時候畢竟人這一生的壽命是有限的,幾十年而已。所以在魔當中有一個死魔是很厲害的,他一到,我們又去投胎了,雖然很精進,還沒有斷見思煩惱,又得去投胎了,結果又有隔陰之迷,又得從頭來。所以修行人不能再投胎了,這一生最後生了,挺重要的。

好,您先聽了這個「十年因緣」,應該後面幾個問題可能會找到答案,到時候沒找到,我們再來探討。好,謝謝。

陳老師:感恩師父,今天提問的人挺多的,師父您辛苦。接下去剛剛有一位林老師等了很久,現在是林老師也在等,我不知道林老師還在嗎?

成德法師:我現在看到問題了,謝謝。

林老師:先讓其他老師吧,沒有關係,我想可能還有其他老師有問題。

成德法師:陳老師,可不可以麻煩妳念,妳那邊假如比較容易看,可不可以念給我聽一下?

陳老師:好,您是先回答這個是Hellen老師,他替張老師,就是上次有分享的一位張老師,他有個問題請Hellen老師代問法師,您是先回答張老師問題還是先林老師的問題?

成德法師:沒關係,張老師的可以,您看怎麼順怎麼念。

陳老師:好,那我按照師父的意思先念。它是張老師說,阿彌陀佛,尊敬的成德法師,弟子可否請師父慈悲開示如下問題:一、末法時期要成就自己,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做為佛弟子及《弟子規》的推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佛陀的教誨,如理如法的執行持戒和開緣的戒律?譬如說第一個事例,發願的功課由於突如其來他人的拖累,而無法在當日完成,譬如家人要求一起參與家庭遊戲,而無法正常完成當日功課;第二個事例是已經發願的戒律與他人的要求不合,例如不吃葷腥與父母要求不合,或朋友聚會別人提供了葷腥的食物;第三個事例是家裡有白螞蟻,不除的話,牠們會把房子都吃了。感恩師父,弟子合十頂禮。

成德法師:謝謝張老師問的問題。持戒很重要,因為我們走的都是戒定慧的路,因戒得定,因定發慧。我們可以掌握佛法的綱領,這樣我們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比較好觀照。像老法師他有墨寶,「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二十個字是心法,心有根本,行有根本。我們在一切境緣當中,就以這五個心來觀照,不相應了沒關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趕快把它調過來就好了;在行為上,我們有沒有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不要強求。

具體依大乘經的教導,行門有五個,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我們今天提到的,修學的基礎是三福,淨業三福;待人依六和,團體裡面修六和敬;處世修六度,跟人相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然後遵普賢願。五個綱領不難記,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我們一切言行要跟這五個行門相應,這樣就不難觀照了。這些行門,這五個行門多讀幾遍,其實就記起來了。

提到用功,其實用功的用意、目的是什麼?精進,不要懈怠。修行靠個人,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今天我們功課沒有完成,是因為懈怠了,還是因為有其他因緣出現了?有其他因緣出現了,那又是我們應該去應的緣,可能也在我們五倫當中的本分當中,那當然要去應,不然我們為了完成功課,可能跟這個五倫關係變得不能融洽了,那不是還產生沒學佛以前更多的問題?這個不是佛菩薩的用意。

所以老法師在「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就把這五個心跟五個行解釋得非常的圓滿,才兩個小時不到,大家可以多聽幾次。老人家說的,念佛,這個念字,今心,心上真有佛。所以重要的,這個開示從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學佛是學作佛,作佛是心去作佛,是心作佛。老人家已經很慈悲,開解出五個心,讓我們隨時可以觀照,我是不是用真心?我用真心,我當下這個心就是佛心。所以善知識有一點特別可貴是什麼?他把佛法給我們講圓融。圓人修一天,超過不圓融的人修一劫。所以為什麼說遇到善知識是福報,難得。所以老法師說,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應酬是念佛,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念佛。就像老法師去接受人家訪問,他也在宣傳佛法,「這個有糟粕。他們看不懂,就當是糟粕」。你假如積累的這個佛法夠了,你隨時跟親戚朋友一聊天,你都很幽默的可以跟他結法緣,無有一法不是佛法。

比方說,一見面戴口罩,口罩是不是佛法?你去觀察,華人很願意戴口罩,因為他有大局觀,保護自己也要保護別人,那這口罩不是佛法?你看有一些人硬是不戴口罩,說:「這是我的自由,你不能影響我的自由」,那他不是自私嗎?那你看他愈拖,連他都要遭殃了,小不忍亂大謀,連這一點小小的委屈都受不了,那整體都要遭殃。

所以我們首先要體會,做功課是不要懈怠,要精進,精進可不能著在相上。所以夏蓮居老居士也怕我們著相,他說「以調伏習氣為精進」。我們首先先考慮自己的,這個要放下,要能首先考慮別人,那這個才是精進,把自己能放下,先人後己。當然你先人後己的時候是幫助他,不是陪他去做壞事,當然不是。假如真的有一些影響,定課沒有做到,隔天補一補,佛菩薩又不會跟我們計較,幹嘛自己增加那麼多壓力?但是不能自欺,大家不要聽完我說,成德法師說這功課沒有做到沒關係。冤枉,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剛剛什麼都沒說,你們也什麼都沒聽。所以重在領悟,不能一聽又著在這個言說上,自己心裡一有執著,聽什麼都會聽偏掉。這個大家要慢慢自己去觀照、去體會。

所以人修行愈修愈不分別、愈不執著,愈能跟人相處,這對了。這不是我講的,佛經說:菩薩所在之處,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四攝六度,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麼去做了,應該跟家人、朋友、同事的關係愈來愈好。

至於談到開緣的問題,開遮持犯,老法師有說,該開你不開也是犯戒。其實最核心的一個問題,什麼時候可以開緣?為眾生的時候可以開緣。像老法師當時候在一個餐廳,遇到人家很歡喜的,你可不可以當我孩子的證婚人?老人家馬上答應了,為什麼?可以跟這麼多人講佛法。然後一坐下來,說實在的,一般的人又不知道佛法,又有一個高僧坐在前面,你說跟他同桌的人會不會稍微有點緊張?你看大家,來來來,稍微敬一下,然後老人家也隨緣。然後他們就眼睛瞪很大了,哇,佛教還能喝酒?你看師父順勢說了,「酒本身沒有罪,可是就怕你喝酒不節制,你非常容易做殺、盜、淫、妄的事情,你到時候就後悔莫及了,它是遮罪,預防你犯錯。」他們一聽,原來是這樣。你看為了眾生能得利、能聞法,可以開戒。這個度就看自己,大家看著辦,因為實際狀況這個我也不清楚,只能原理原則跟大家供養。

提到家裡有白螞蟻,這個問題問到成德,成德是出家人,我還沒學佛以前,看電視劇,電視劇都會有出家人,「我佛慈悲」,「出家人慈悲為懷」,小時候都有這個記憶,現在真的當了出家人,那也得效法。慈悲就不能傷害眾生,真的還是有白螞蟻,可能要反思我的誠心不夠。就像印光祖師當時候這個房間裡面有昆蟲,侍者要把牠請出去,印祖說,「不用了,牠們提醒我,我自己修行不得力」。後來這些昆蟲自己都搬家了,就是這印祖德行感通了。當然,在這些眾生有時候我們也要思考,可能有相應的地方牠才會來,所以假如把這些相應的源頭能夠處理好,把它截斷,那可能牠就不來了,就是我們用誠心,或者從原因上都能夠做得更徹底,很可能慢慢就會改善。

好,以上僅供參考。下一個問題。

陳老師:感恩師父,下一位是林老師還是Jennifer林老師跟法師請法?

成德法師:沒關係,就照著念可以。

陳老師:後面沒有問題,是兩位老師舉手,林老師跟Jennifer林老師,她們兩位剛剛都有舉手,現在還有問題嗎?

林老師:老師好,弟子沒有非常具體的問題,只是您今天所上的、教授我們的內容,就是做一些供養,分享供養。

成德法師:謝謝、謝謝。

林老師:首先是非常的感恩成德法師,我記得每一次您都數數的在跟我們宣說師父上人的功德,師父上人的功德讓弟子也,因為以前我們只能在視頻當中看到師父上人講經說法,但實際上真正的像法師您這樣親近到師父上人,然後在生活當中點滴的功德,的確真的是,您的宣說也是饒益到我們,也再再的非常的能夠感動。就是師父上人為了培養咱們中華文化的傳承,我記得以前看師父上人的視頻是說,我們已經缺失了五代,那我們至少需要五代來恢復。師父上人已經九十幾歲了,他最後還要住世,也是為了說我們再能夠把傳承能夠續下去。

其實儒家思想,自己也皈依過上日下常老和尚,日常老和尚也是非常的推崇,要儒家思想的推廣。因為他說過,儒家思想就相當於一個土壤,將來佛法要想能夠生根,能夠傳承發展,它靠的就是這個土壤,這個土壤就是儒家思想的一個基礎。所以我們的小孩,下一代,其實我們自己也是,就是您說的從孝開始,如果最基本的儒家思想都沒有,其實佛法也很難入心,也很難能夠真正的興起。

也很感恩,我知道成德法師之前一定做過很多功課,因為您每次的開示都會關顧到我們受眾,就是我們的聽眾。您一開始有提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其實我相信您是想讓我們這邊有一些同學是在學習這部論。自己所學的體會也是,孝道它其實還有更深遠的一個意義就是說,只有孝順父母,因為父母是一個很大的福田,它甚至應該是第一大福田,就是說家中有兩尊佛,其實就是父母。這個福田的培育,其實從小朋友來說,它直接的對境就是父母,這個福田的培育其實就是從這裡開始。

孝道如果做得好,孝子,我們其實看過很多的孝子,中國以前好像就是有個很大型的公益,有好多孝道的一個系列片,那裡面有好多,有的甚至就是說給臥床的媽媽摳大便,還有很多,這個好像就是胡小林老師在講的一個講座,好像是。其實孝道做好的話,將來他依止善知識的時候就能夠做得好,他其實直接就是通到將來孩子成就、成佛。因為善知識,親近善知識才能夠做到依教奉行,這個就是從小從孝道開始培養的良好習氣,將來親近到善知識以後,他才能夠孝子心的這麼一種的華嚴九心的話,他將來才能夠學得到佛法,就像您剛才說的這個器,他的器能不能容納,其實也是靠最基礎的孝道。所以孩子的根扎得好的話,將來孩子在親近佛法、親近善知識,然後最終能夠成佛,應該對於他來說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根基。所以特別的感恩成德法師,給我們排的這課程,您的課程排得其實就是道次第,所以一點都不相違。

然後還有就是,您剛才提到的一個善根守護,其實這個善根的守護,昨天弟子還跟Hellen老師在講環境的問題,因為一條龍的學校的環境問題。因為善根的守護,其實從弟子的理解來說,一個小朋友一點一滴的善根,他所顯現出來的善根,其實是就像您剛才說的,哪怕你這一生很精進的修行,下一生還有隔陰之迷,他能夠把這個善根保留到這一生的話,他應該是無數生都會這樣付出很大的努力,可以說是背後的艱辛非常大,他的這分一點點的善根,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好的環境去保護他的話,其實從一個生命的成長來說,是很對不起他的。

所以這個善根,我自己舉個例子,以前我們家小的那個小朋友,他在小的時候,一歲多,差不多能走路我就帶著他放生。後來他在四歲的時候,四、五歲,我送他去上幼兒園,幼兒園在馬路對面,然後他就騎滑板車,那個小滑板車。後來那天剛好就是頭天大雨,第二天路上都是蚯蚓。然後當我們過了馬路,到對面草地旁邊的行人道的時候,他一騎沒騎兩步他就停下來,他尖叫了一聲,他說媽媽,我碾死了一隻蚯蚓,然後他就很緊張怎麼辦?我說我們也不是故意的,我們就給牠念皈依,然後念佛這樣子,在那裡少少的念了小一會,然後他又開始騎上路。當他騎上他就開始很注意路上的這些蚯蚓,就開始拐彎,就很不好騎。後來他沒騎兩步,他就乾脆把滑板車扛在肩上,你看四歲多,其實滑板車也還挺重的,他就扛在肩上,他就走去上學的。我其實在旁邊可以幫他拿,但是我也沒有幫他拿。我其實心裡是很感動的,因為他的這個其實也不是我去教他怎麼樣,他能顯現出這個善根,就是他宿生他有串習過,他有串習過,然後他這一生他就自然的能顯現出來。

後來在不久,大概也是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有一次我去接他,就發現說他在弄紅螞蟻,他有想傷害那個,但他不是殺死牠,就是想把牠給傷害,做的動作比較粗一些。我就問他,我說,你為什麼去弄牠?然後他說,老師告訴他,這個是紅螞蟻,就是螞蟻當中的一種很凶的那種,好像意思就是說這個是害蟲,小孩沒講太清楚,就是說牠是對我們人類不好的。這樣子的,後來我就覺得說,這個學校教育有問題。還有很多不同的例子,所以他大班完以後,一年級我們就搬了學校,讓他回到了我們的這個學校來上學。

包括我女兒,小時候也是,她把水倒了,下課的時候一小杯水倒在地上,當她要自己去清理的時候,老師不讓她動,老師就拿了一個黃牌子放在那裡,然後馬上打電話叫學校的清潔工過來來清理。老師就說,妳去動的話會滑到,那學校就有責任。在我自己看來,這個水倒了,我們自己拿個紙、抹布擦一擦就可以的。但是他們學校的教育就是說,它是屬於清潔工的職責,我們是讀書的職責,這個其實對我自己也是滿……我就覺得說,我們體制內的一些教育、一些理念可能會讓孩子的善根得不到,所以有很多例子。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後來才是說……

昨天我跟Hellen老師也有談到這個,就是這個小朋友的善根的守護,他一點一滴的善根其實真的是他,我們不管是做為家長,還是做為一個教育者,還是做為社會的一員,我們都要去為孩子守護這麼一分的善根,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就像佛也是,您剛才說的,我們這個世界上每一分的、每一小芥子的,那都是佛付出的,我們每一個人其實也都是佛所關照到的。我們應該要作佛菩薩、行菩薩道的話,我們去成就佛的事業的時候,應該也是要為眾生去守護這麼一分善根。這個是自己對這方面的一個理解。

另外一個,您剛才說,因為最近我們教研組也一直都在討論一條龍,很多老師也有一些擔心,因為現在線上也不少的老師,所以我自己就是想說,供養一個自己的心得。就是覺得說,只要我們發的心是很正的,其實後面的所有的都不用去,就是您說的佛菩薩來加持、來操心的,我們只要發心純正,然後去做。其實現在叫我拿出一千塊錢我也拿不出來,但是我還是覺得說,它其實是可以做的,而且也不用去擔心說,後面我們到底要負擔多少,我們能不能負擔,就憑著說守護這一分善業跟傳承中華文化的,就是您剛才也有提到說一個責任,我們都願意去負擔、去承擔,荷佛事業,我們都有這個勇氣去承擔,這個是特別的想要供養給師父。

因為剛才您說的疫情那個事情,我們也想到我們的學校,我們學校其實原來的那個場地非常大,一年負擔幾十萬,也是疫情之前,疫情爆發是十二月份,十一月份中國,我們其實那年的夏天八月份、九月份,我們就挪到一個很小,稍微小的負擔,負擔少很多很多的一個地方。可能也是因緣,因為接下來的這兩年,其實我們基本上,如果還待著那個場地,我們可能真的是很難負擔下來。其實就是說,我覺得佛菩薩會幫你操心,不用我們真正的去操心,我們就是說努力去做,它的因緣自然就會聚合到一起。特別感恩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林老師。她的發心很可貴,荷擔如來家業。而且要知道後台老闆是阿彌陀佛,我之前剛出來弘揚文化,我說後台老闆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老祖先會加持。

我們常說一句話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天我們自己當父母,或者你當一個家族的負責人,你會把福報交給誰?鐵定是那個最有責任的子孫。現在我們又發願要承傳中華文化,哪有說我們中華民族這些先祖他不當我們後盾?不可能的,他比我們還著急。所以這個不難理解吧。

老法師講經的時候說,我的弟弟小我六歲,沒有這個機會了。其實那些話都要我們去體會,那個時節因緣過了就過了。所以他們深刻了解整個大乘佛法在漢地的因緣,唐朝中葉以後,小乘就慢慢慢慢比較沒有人在學了,就是儒家跟道家取代了,因為中國人太熟悉了。佛法又沒有著相,所以佛為什麼用法印?跟我這個法印相應的就是佛法,不能說我講的才是佛法,那佛不就有我相人相了嗎?符合的。

而且跟大家舉過了,永明延壽大師,這是淨土宗六祖,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有一本教誨,《萬善同歸集》,裡面就有說到,佛的《起世界經》就有說,釋迦牟尼佛遣兩大菩薩於震旦方向講經說法。印度的震旦方向就是中國大地。所以孔子先來了,老子先來,打基礎的。所以印光祖師說,世有大儒,始有高僧,你沒有這個基礎,出不了高僧的。大家冷靜去看看,高僧都是有這些基礎的,哪怕是不識字的海賢老和尚,你看他的孝道、悌道、尊師,那都是,雖然他沒有讀很多書,可是他從家庭裡面得到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那個就是他的基礎。

剛剛也提到,父母是最大的福田,所以佛在經論裡面說的:「世若無佛」,世間沒有佛住世,「善事父母」,很好的去事奉父母,用心的去事奉父母。「事父母者即是事佛」,這是佛講的,事奉父母跟事奉佛是平等的。而且剛剛林老師也講得很清楚,也是老法師特別強調,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他沒有孝道,他要尊師很困難。《孝經》也說了:「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這個就不符合人性的發展,他得從對他恩德最大的人引發他知恩報恩的善根。而且有這個孝道的基礎,進而到學校去了,所以老師叫師父師父,師徒如父子。所以古人留了這些話,都是很有意境的。

老法師也說,佛菩薩的慈悲世間人他不一定能感受到,所以我們佛弟子都有責任,把佛菩薩的慈悲要做出來,讓世間的人感受到,不然抽象,神愛世人在哪裡?佛菩薩同體大悲在哪裡?所以我們有責任守護自己的孩子,也守護一切眾生。護持一個孩子不簡單,剛剛林老師舉的那個例子,老師他也尊重,但是老師的觀念不一樣了就影響他了。

但是我們也別著急,因為緣分它也強求不來,或者說它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很圓滿的境界。但是我們的心態很好,任何情況出現,你都能夠很心平氣和的去引導孩子。這個危機有時候也會變轉機,煩惱也可以轉成菩提。但是我們希望緣分愈來愈殊勝,這些增長孩子善根的人事物更聚在一起。為什麼?希望教出來的效果愈好,給世間人愈有信心。我們這個信心也不是自己貪求,總要給世間表個法,不然現在世間的人,你叫他相信很難,他首先就懷疑你,「你給我拿證據來」,我們又拿不出榜樣出來。

像我有一個朋友,馬來西亞的朋友,他做生意的,他說一聽到人家介紹老和尚,他首先念頭說,不可能,這個世間不可能有無私無我的人。但是他又覺得人家講了,去看看吧,他就去聽經了。然後他說他一進來就坐在最後面,他自己都不知不覺,聽啊聽啊就往前面坐。他本來不會講普通話的,就開始聽經,聽聽聽,現在也會講普通話了。所以要給人家起信才行,不然他那個疑去不掉,他不相信他就不可能去學了。

一切還要隨緣,我們知道老祖宗的教學的原理原則,包含教學的內容非常好,可是我們現在孩子,環境的客觀擺在那裡,可是我們用心。就像成德有跟大家提到,我也是這麼讀書讀了十八年過來的,好像對自己的人生受用不是太大,那我總不能讓後面的孩子還是這樣,那我們就得見縫插針,一天半個小時總擠得出來吧,大家要了解,一天半個小時,一年多少?一百多個小時,五年那快一千個小時了,你統統拿來積累也不得了。而且你是用真心在帶領你的孩子,那才是最重要的。多少緣盡力做多少事,有半小時就半小時,有一小時做一小時,但是真的有一天的那就做一天。

林老師:感恩法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感謝大家的參與,好,我們下週見,再見。阿彌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1年6月13日08:25: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