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集—草堂集(第5集)悟道法师主讲 /2018两岸三地中华传统文化青年学术研习营

净土集—草堂集(五)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集)  2018/7/24  台湾台北市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  档名:60-010-0005

尊敬的周老师、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放掌。

我们继续来学习《草堂集》,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O三页第三行,我们从第十三段看起,我将这段文念一遍:

【十三。人心一动。鬼神知之。以邪召邪。神不得而咎。】

『人心一动』,我们人的心一动念头,鬼神就知道了。鬼神他找人,就是根据人心动的那个念头,如果我们人心不动念,鬼神找不到我们,就在他眼前他也看不到。这个在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莲池大师也记录了一则公案。莲池大师是明朝时代的人,是我们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他的《竹窗随笔》有三集,叫《初笔》、《二笔》、《三笔》,有三集,也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这里面内容也相当丰富。我记得有一个公案就是莲池大师记录的,记在《竹窗随笔》。他说有一个道士他的茅蓬就搭在河边,有水的地方都有水鬼,有一天晚上这个道士在打坐入定,听到两个鬼在对话。其中有个鬼就要找替身,他跟另外一个鬼讲,他等了很多年了,明天有一个人会从这个河经过,那个人就是我的替身,他会在这个河当中溺毙,会被河水冲走,会溺死。那个人死了,他的灵魂就来代替他的位置看守这个河,这个水鬼找替身。陆上的有些地方的鬼也会找替身,大概水鬼找替身,生前也是溺毙在那里的,他要再去投胎、再去往生,必须有一个替身,等于代替他的职务在那边看守。

道士打坐听到了,第二天中午果然有一个人头上顶着一些锅子这一类的,要涉水渡过那个河。这个道士听到昨天晚上两个鬼在对话,知道这个人今天会被水鬼抓去当替身,所以当那个人要过河的时候道士就劝他,你不要过河,等一下可能你过到一半,山上洪水冲下来,你可能就会被冲走。这个人就听了这个道士的劝告,他就没有敢过河,结果过没多久,果然山上的山洪、洪水很大很急的一下子冲下来。这个人就想,还好刚才没过,不然走到一半,那个水冲下来要跑也跑不掉,真的被水冲走淹死了,那个道士救了他一命。第二天晚上这两个鬼又在对话,道士又在那边入定听到了,要找替身这个鬼就跟另外一个鬼讲,他说本来他今天就可以找到替身,他就可以去投生了,无奈被这个道士破坏他的好事,那个人没过河,他就没办法找替身了。另外一个鬼就跟他讲,既然这个道士破坏你的好事,怎么不去祸他,降灾祸给他?你去报复,找他算帐。那个鬼他说找不到,找不到那个道士。其实这个道士就坐在他们前面,这两个鬼就在道士前面讲话,但是这个道士没有起心动念,他坐在前面鬼看不到,一起心动念鬼就看到了。这是讲道家的一个道士。

另外我们佛家也有一个公案,这个金碧峰禅师,很有名的,他定功很深,常常一打坐就入定,一坐就入定了。有一天阎罗王派两个小鬼要去抓金碧峰禅师,金碧峰禅师寿命到了,把他抓来见我。但是那两个小鬼去了好几次都找不到,回去给阎罗王讲。阎罗王说再去找,要找到为止。后来他们这两个小鬼也没办法找到,怎么办?就是打听周边他寺院里面的人。寺院的人有人在讲,这个禅师他什么都放下了,但是这个禅师他还有一样放不下。什么放不下?他吃饭那个钵,那个钵他没放下。如果有人去玩他的钵,他就出定了。这个话就被小鬼听到,那有办法了。原来这个禅师入定了,难怪我找不到。好,那现在有办法了,你还有一样东西没放下,就是那个钵,所以那个小鬼就去玩那个钵,用筷子敲他的钵。金碧峰禅师在入定,听到有人,谁在敲他的钵,起一个念头,就出定了。那小鬼看到了,这下抓到了,你跑不掉了,跟我到阎罗王那边去,你的寿命到了。金碧峰禅师问,你们怎么能抓得到我?他说,你什么都放下了,但是那个钵你没放下,我们知道了,就去玩你那钵,你就出定了,你出定我们就有办法找到你了,就可以抓到你了。走走走,现在就跟我去阎罗王那里。金碧锋禅师说,等一下,那个钵再给我看看。金碧锋把那个钵拿来,就把它摔在地下。我这个也放下了,一坐又入定了。讲了一首偈,你现在那个链子要来锁我,就好像锁虚空一样。一坐又入定了,小鬼又找不到了。

所以鬼神他找人,不是看这个身体,是看我们的起心动念。鬼神,根据佛经讲,有报得的五种神通,你只要一动念头,他统统知道。有时候可能我们自己都还不知道,鬼神都知道得很清楚,动个善念、动个恶念,鬼神都知道,马上知道。所以《太上感应篇》最后面讲,「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你起个善念、好的念头,你善事还没做,那个吉神就跟随你了;或者起一个恶念、不好的念头,坏事还没做,凶神也就跟来了。所以起心动念就非常重要。起善念,吉神跟随;起恶念,凶神跟随。我们现在起佛念,那不就是佛跟我们了吗?所以念佛的好处就是这里。心里只有佛,没有其他的念头,那就是佛,我们当下就是佛。所以念佛的原理是根据这个念头,这个叫净念,念佛这个念头叫净念,净念相继。所以「人心一动」,『鬼神知之』。

『以邪召邪,神不得而咎』。如果动了邪念,就感应那个邪神来找麻烦;感应邪神来,那个正神也没办法去干涉、去处罚那个邪神,因为是你自己找来的,不是无缘无故。如果是无缘无故,你不起这个念,他来找麻烦,那些正神他会取缔的,像警察一样会取缔、会干涉的;你自己去找的,他也就没办法了。就好像我们人一样,叫你不要去找那些坏人,你自己偏偏要去跟他在一起,那没办法。如果你不去找坏人,他来找你,那警察会干涉的;你自己要跑去跟在他一起,这个就没办法了。这个邪神也是一样的道理,是你自己去感召来的。所以《太上感应篇》第一句就讲,「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关键在起心动念,这个念头去感召祸福,起善念感召福,起恶念感召祸,灾祸。这一段主要是讲,我们人的起心动念,鬼神都知道得非常清楚。

下面这个公案是纪晓岚先生他记录的。「陈云亭舍人」,有一个人姓陈,耳东陈,云是天上的云,亭是凉亭那个亭。舍人就是我们现在讲旅店的主人,古时候开客栈的,旅舍的主人,这个舍现在叫宾馆、叫饭店,也有叫客栈的。陈云亭先生他是一间旅馆的主人,经营旅馆。「言,有台湾驿使宿馆舍」。这个驿使,在清朝时代是传递公文书信的人。这个人是台湾人,台湾有一个驿使去住宿他的旅馆,住在他的旅馆。大概传递信息,以前交通没这么方便,要传递这些书信,在半路当中就要去住旅馆,外出必须要住旅馆。这个驿使住在旅馆里面,「见艳女登墙下窥,叱索无所睹」。住在这个旅馆,晚上看到有一个很妖艳的女子登在墙上,古时候房子有些有矮墙,登墙往下看。这个驿使就叱索,叱就是吆喝,就大声叫,什么人!索就是去搜寻、去找,怎么有个女子往下看?无所睹,他去找,找不到。明明有看到一个女子登到墙上往下面偷看,他去找,找不到,也看不到了。

「夜半」,就是凌晨十二点,我们一般讲三更半夜。初更是晚上七点到九点,以前有更夫,他都会敲更,初更是晚上七点到九点,二更是九点到十一点,三更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个叫三更,子时。半夜就是晚上十二点,夜半。到三更半夜晚上十二点,「朗然有声」,朗就是很明朗,这个声音很清朗,有声音。「乃片瓦掷枕畔」,就是有瓦片丢到他睡觉的那个枕头旁边,丢进来。这个驿使,「叱问是何妖魅」。叱就是大声叫,是什么妖魅,「敢侮天使」,竟敢侮辱天使。天使就是天朝的使者,以前在朝廷当一个官也都是属于天使,天子的使者,替他办事的。什么妖魅,竟敢来侮辱天使!「窗外朗声曰」,窗户外面就很明朗给他回应。曰就是说,就是声音进来了。「公禄命重,我避公不及,致公叱索,惧干神谴,惴惴至今。」窗外这个声音回应说,公禄命重。公就是这个驿使,传递公文书信的这个官员。禄命很重,我们一般讲福禄,禄就是福报,人禄命重也就是他的福报很重,他一生的受用很丰富,这个是禄命。这个禄命重就是他福报大,有福报的人走到哪里,这些鬼神、狐仙一类的都不敢接近他,因为他还是有福禄神在保护他的,他有福报。这个声音就说,我避公不及,我躲避你都来不及了,因为被你发现、看到了,我要逃避。看到你来住在这个旅馆,我要逃避来不及,被你看到,导致公斥索,导致你大声吆喝来找。我也怕,惧就是惧怕,惧干神谴,怕被神明来遣责,怕被处罚。来干扰到贵人,怕被神遣责,所以她心里惴惴至今,惴惴就是心里忧虑、担心、不定,很害怕被正神谴责处罚,所以她很担心。不小心躲避不及,干扰到驿使大人。

下面她再讲:「今公睡中萌邪念」。但是今天晚上你要睡觉,你在睡觉当中,萌就是心刚刚开始动一个念头,可能自己还不是很清楚,但是鬼神都很清楚了,邪念。「误作驿卒之女,谋他日纳为妾。」误就是误会。他看到墙上那个妖艳的女子,这个驿使误会以为是这个是驿卒之女,驿卒就是他下面的部下。这个驿使,以前都是骑马或者坐马车,送书信或者送圣旨这一类的重要的文书,这是一个官,驿使也是一个官,官下面当然有他的部下,他的驿卒就是部下。他误会以为刚才在墙上是他部下的女儿,他起一个念头,谋他日纳为妾,就想以后就接纳她为妾,接纳他驿卒的女儿为妾,动了这样的一个念头。这个声音就跟他讲,「人心一动,鬼神知之,以邪召邪,不得而咎我,故投瓦相报,公何怒焉?」这个声音就跟他讲,人心一动,鬼神都知道了,你动邪念就招感邪神来,这个正神不得咎,这个正神就不能去责备她。因为你自己招感的,你现在是动了邪念了。刚才被你看到,你还没有动邪念,还没有动这个念头;后来误会以为是驿卒的女儿,睡觉的时候起了这个念头,想要改天纳这个驿卒的女儿为妾,动了这个念头,她就可以去戏弄他,所以就投瓦片来相报。也就是告诉他,你动了邪念,你自己动了这个邪念,招感,我才敢给你丢瓦片,不然我逃都来不及,怎么敢给你丢瓦片?所以人心一动,鬼神知之,以邪召邪,不得而咎我,不得归咎我。要怪你自己,不能怪我。所以公何怒焉?投瓦相报,给您报告这个事情,让你知道,你何必生气?「驿使大愧,未及天曙,促装去。」这个驿使听到这个声音讲,生大惭愧,也很沮丧,也很惭愧,天还没有亮就赶快整理行李,促装去,很仓促的就走了。这是讲台湾驿使的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本身就是告诉我们,人心一动念头,鬼神都知道,动善念鬼神也知道,动恶念鬼神也知道,也就是提醒我们起心动念非常重要。

《太上感应篇汇编》里面也讲了一个公案,过去我常常讲,这个也是提醒我们自己。它是注解,「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有一个元自实先生,有一天拿把刀要去杀人,要去杀一个姓缪的,这个姓缪的对不起他,他要去报仇。一大早带着刀要到他家去,要把他杀了报仇。途中经过一个轩辕庙,轩辕庙就是供黄帝的。现在在大陆可能供黄帝的庙在河南,河南有供黄帝的。不是当皇帝那个皇帝,是黄色那个黄,我们是炎黄子孙,黄帝。在台湾宜兰有轩辕庙,就是供黄帝的。这个庙祝,管理这个庙的人一大早起来诵经,那个黄帝庙也有经典,他们也起来做早课来诵经。这个庙祝看到庙门口一个人走过去,后面跟了很多的凶神恶煞,跟一大堆。没多久看到这个人又绕回来,又从庙门口经过,这次回来后面跟了很多的护法善神、天使,很善良的。

这个庙祝看了就很奇怪,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人?刚才去做什么事情?就把他叫来,找来问,请问他的姓名,你刚才是去了哪里?元自实就给庙祝讲,他说,不瞒你说,刚才我去报仇的,我带了刀要去杀一个缪的,到了他家门口忽然就起一个念头,就想到这个对不起我的就是姓缪的一个人,只有他一个。这个姓缪的这个人,他上面还有一个老母亲八十几岁,他还有妻子儿女,儿女也还小。他就想,对不起我的只有他一个人,如果我现在把他给杀了,那他的老母亲谁来奉养?他的妻子儿女谁来照顾?我杀了他一个人,不是等于杀了他们一家吗?俗话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他们家人是无辜的,我杀了他,会连累到他们家人,我杀他一个等于杀他一家人了。他起了这个善念,为他的家人想,后来就放下、放弃了,不报仇了,算了,就回去了,就绕回去了。这个庙祝听到元自实先生这么一讲,他说那我明白了。他说我跟你讲,你知道吗,你刚才经过我的庙门要去杀那个姓缪的,你肯定是怒气冲冲,带着仇恨要去杀人,恨!你知道吗,我看到你后面跟了一大堆凶神恶煞,都跟着你,凶神跟了一堆。你到他家,你忽然起了一个善念,替他家人想,放下仇恨不报仇了,你回来的时候后面跟了很多护法善神,吉神跟着你。这个庙祝就劝他,以后你好好断恶修善,将来你的前途无量。元自实听到这个庙祝这么讲,全身冒冷汗。起这个念头,怎么这个吉神、凶神这么快就跟来了?后来他真的接受这个庙祝的劝告,努力断恶修善,后来当官也当的很大。

《感应篇》有这么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我常常提起,也是自己提醒自己,也跟大家分享。有时候我们很生气,气一个人的时候,很恨这一个人的时候,有人对不起我们,我们很恨他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感应篇》这一句,「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就想到元自实这个公案,你起这个念的怒火,你的凶神就已经感召来了,你周边就很多凶神了;你念头放下,那吉神就来了。所以感应吉凶,都是我们人心善恶念头去感召的。我们现在起心动念就提起佛念,这个是最好的,我们提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就来了吗?那多好!所以念佛的原理也是这个。但是我们要从这个善恶要了解善念、恶念,念佛叫做净念,净念你能够相继,不假方便,你就自得心开了,所以念佛殊胜就在这里。这个大家共同勉励。这段我们就学到此地,我们再看下面这段:

【十四。圣人之心。与天地通。诸大儒阐发圣人之理。其精奥亦与天地通。故相感也。】

这个十五段也是同一个公案节录的。

【十五。古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圣人的心跟天地都是相通的。我们看到圣人,总是觉得那是圣人、我们是凡人,好像那是圣人他的心可以跟天地通,我们凡人通不了。实在讲,圣人还不是凡人去做的?没有凡人哪有圣人?圣跟凡是相对的,是不是?所以,没有凡人,圣人从哪里来?圣跟凡是相对的。所以圣人之心跟凡人之心有什么两样?《三时系念》讲「凡圣同途」,二六时中圣跟凡都是一样的,圣人是这个心,凡人还是这个心,都一样,都平等的。差别在哪里?圣人觉悟了,凡人还不觉悟,差在这里。我们现在学什么?学个觉悟而已,没有别的,

所以『诸大儒阐发圣人之理,其精奥亦与天地通』。「大儒」就是学儒家学问的,在中国从汉朝开始,以儒家的经典教育做为国家主流的教育,所以从小读书就是读四书五经、十三经,学得比较好的就是当代的大儒,大学问家,有道德、有学问。这些大儒阐发,「阐」是阐扬,「发」是发明,圣人所讲的道理,它的精奥也是与天地相通的,互相感应,『相感』就是互相感应。这个古诗讲的,『水性自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这也是一个感应,互相的一个交感、一个相应。

这段公案比较长一点。「朱子颖运使言守泰安日。」有一个人姓朱,朱元璋的朱,儿子的子,颖就是聪颖的颖,他叫朱子颖。运使是清代在转运盐巴的,我们吃的那个盐,在清朝有一个转运监督运使司,司就是一个部门,管理运送盐的,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有产盐的地方。听说以前担任这个运使,运盐的这个官位是个肥缺,很有肥水,可以赚很多钱的,当然都是人家送贿赂这一类的,肥缺。朱子颖运使,当运使这个官。言,就是他讲。这个也是纪晓岚先生听他讲的。言守泰安日,泰安是在山东泰山那边,有个泰安。台湾也有个泰安,在高速公路休息站服务区,靠近台中那边有个泰安服务区,那个取山东泰安的名称。那个泰安我去过。

「闻有士人至岱岳深处。」这个岱岳就是山东泰山,五岳以泰山为首,大家有听过东岳大帝,东南西北中五岳,东岳它是第一个、为首的,太阳从东方出来,为首。士人就是读书人,他到泰山深处,就是进入深山里面,去那边可能是旅游。泰山,我也去旅游过。他到泰山很深的山里面。「忽人语出石壁中曰」,忽然听到有人在讲话,这个人讲话的声音是出自山上的那个石壁,石头的墙壁,那个声音从那个地方出来的。这个石壁当中有人讲话了,「何处经香,岂有转世人来耶?」他说,什么地方有经的香味、经典的香味,是不是有转世的人来?这个人身上有经典的香味,那是有来历的。这个石壁出的这个声音,问是什么人,怎么身上会有经典的香味?是不是转世来的人?「剨然震响,石壁中开。」剨然就是好像切石块,切得很整齐,声音一响,震响就是震动,它的声音很响。石壁中开,这个石头墙壁就开了,好像一道门这样打开了。

「贝阙琼楼涌现峰顶。」贝阙琼楼,好像看到高楼大厦,金碧辉煌,美轮美奂,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那个太庄严了,在这个山峰顶上出现这些琼阁楼台,金碧辉煌,突然出现这些景象。「有耆儒冠带下迎。」这个耆,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日,这个念「其」。这个在《曲礼》上讲,六十曰耆,就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叫耆。像我就是耆,我六十八岁是耆,所以大家可以称我耆老了,根据《礼记》讲的。这个耆儒,就是读书人,大概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所以现在大家称我老法师也可以。这个耆儒戴着帽子,冠就是帽子,以前那个读书人戴帽子,戴冠。下迎,来迎接这个士人,读书人。

「士人骇愕」,骇愕就是很惊讶,怎么这个深山出现这些景象,看到一个六十几岁的读书人戴着这个儒冠来迎接他。就问这个老人,「问此何地」,这是什么地方?「曰:此经香阁也。」这个地方叫做经香阁,经书有香味的一个阁楼。「士人叩经香阁之义」,这个读书人,叩就是请问,什么叫经香?经香是什么意思?「曰:其说长矣,请坐讲之。」其说长矣,就是你要问这个经香是什么意思,说来就话长了,那不是两三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讲的要比较长了,请他坐下,慢慢给你说明什么叫经香,就请士人坐。然后就给他讲,「昔尼山删定,垂教万年。」昔就是过去,尼山就是尼丘山,在山东,就是孔子的出生地,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就是去尼山祈祷才生了孔子,所以孔子字仲尼,因为他母亲去尼山祈祷才生他的,所以尼山是指孔子。删定,我们祖先古圣先贤的这些经典,比较不纯的删掉,比较精华的把它定下、留下来,删定。删定之后垂教万年,像《诗经》都有经过孔子的删定,垂教万年就是流传千年万世了。

「大义微言,递相授受。」这个重大的意义,微妙的这些言论,递就是传递,一代一代传下去,递相授受。「汉代诸儒,去古未远。训诂笺注,类能窥见先圣之心,又淳朴未漓,无植党争名之习,惟各传师说,笃溯渊源。沿及有唐,斯文未改。」这个一段,耆儒就给他讲了,说孔子删定这些诗书经典传到后世,这个微妙的义理代代相传,传到汉代。汉代诸儒、读书人距离孔子那个时代还不是很远,时间还不是很长,去古未远。训诂笺注,训诂是古代小学其中的一门功课。古代的小学不是我们现在的小学校那个小学,古代小学它有三个科目,就是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就是解释那个音,释音、读音、音韵;文字学,释形,解释那个形状,像象形文字,中国文字有六书;训诂就是解释它的义理。所以古时候小学他学的内容就是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现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大概就学这三个,古时候这个是小学的内容。

训诂是指古代研究古书当中词义的学科,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研究的方法与对象,也就是研究这些学问的叫训诂。这个就类似我们讲佛经,找这些资料,注佛学的名词术语,消文释义,这一类的学问。笺注就是各种注解。类能窥见先圣之心,这一类的也都还能看到古圣先贤他们的心境,就是以心传心的这个心法。又淳朴未漓,淳朴未漓就是很朴实的来做这些注解,没有离开它这个原义,没有违背。无植党争名之习,植就是树立的意思,树立不同的学派,然后在那边争名,也没有这种习气。惟各传师说,笃溯渊源。惟有师承、承传,老师怎么传下来,我就原原本本照这样传下来,没有去改变它。所以笃溯渊源,这个笃就是忠厚诚实,追求这个根源,根据这个根源,一直沿袭下来没有改变。沿及有唐,沿就是沿革、沿袭,一直传下来,有唐就是到了有唐朝这个时代。斯文未改,这个训诂学从汉儒一直传,传到唐朝没有改变。所以唐以前的大儒都是依汉儒这些著作一直传下来的。

唐传到下面,「迨乎北宋」,到了北宋。因为宋朝有分南北宋,南宋、北宋。到了北宋,「勒为注疏十三部」,大概是朝廷颁布命令,这些儒家学者要去注解十三经。十三部就是十三经,《易经》、《诗经》、《书经》、《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穀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论语》,这个十三经,十三部。「先圣嘉焉。诸大儒虑新说日兴,渐成绝学,建是阁以贮之。中为初本,以五色玉为函,尊圣教也;配以历代官刊之本,以白玉为函,昭帝王表章之功也,皆南面。」到北宋著了十三疏,当时诸大儒虑新说日兴,渐成绝学。北宋的注解就没有沿袭汉儒了,从程子朱子开始,他们有他们的注解方式了。这些大儒看到北宋有新的说法出现了,不但出现,还日渐兴盛,原来汉儒这些注解就渐成绝学,绝就是没有了,渐成绝学。这些书籍怎么办?建是阁以贮之,就是把它储藏起来,我们现在说典藏,把它收藏起来,不要让它没有了,以贮之。中为初本,以五色玉为函,尊圣教。这个书库里面,中间是最初的、最原始的初本,以五色玉,五种颜色的玉为函。这个书函,应该大家看过,现在我们印书有时候有很精美的一个盒子。它这个是用玉做的盒子,把它装在里面。是尊从圣教,这个古圣传下来的经典尊从圣教。再配以历代官刊之本,就是官方印的版本。最原始的放在当中,配历代官刊之本,政府印的版本,以白玉为函,用白玉函套。以这个来昭帝王表章之功也,皆南面,这个都是帝王也有这个功德,这个书柜就向南面。

「左右则各家私刊之本」,那个左右放的就是民间印的,不是政府印的,放在左右。「每一部成,必取初印精好者,按次时代,庋置斯阁,以苍玉为函,奖汲古之勤也。」民间私刊的,印得比较精好的,按次第时代,这个庋置的庋就是装东西、收藏东西的架子,像我们现在书架一样,就放在这个阁楼里面,这个书函以比较苍白色的玉做为一个函。奖汲古之勤也,这个也是一种奖励,奖励古代努力做这些刊刻经典的这些人。「皆东西面」,这个就是东西对面,就是中间那个是向南,这个是东西面。「并以珊瑚为签,黄金作锁钥。东西两庑」,东西两边的走廊,放在这两边。「以沉檀为几」,就是沉香、檀香做这些书架。「锦绣为茵」,外面还画了很多锦绣来做装饰。

「诸大儒之神,岁一来视,相与列坐于斯阁后三楹。」大儒,就是过去往生的这些大儒做神明了,岁一来视,就是每一年来看一次。这些大儒来这里看看,相与,大家都一起坐在阁楼后面三楹,就坐在后面三个屋子里面。「则唐以前诸儒经义,帙以纂组,收为一库。」这个是唐朝以前历朝历代大儒,他们蒐集整理编纂的这些经义。帙以纂组,就是用封套把它组合起来,像现在的图书馆一样把它编排分类,把它编纂起来。收藏一库,就是收藏在一个书库,就像我们现在这个书库一样。这个是唐朝以前的。「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从唐以下的,虽然著述非常多,而且很有声名,声华盖代,在当时那个时代很响亮的、很出名的这些大儒的著作,注解这些经典的著作,就是从北宋以后、程朱以后的著作,这些著作就是他们自己去贮放在其它的名山了,不得入此门,就不能入这个门。要入这个门是唐以前的,唐以后、北宋以后,那些著作就不可以入,就放在其它的名山了,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这是古圣先贤他的意思。

「诸书至子刻午刻,一字一句,皆发浓香,故题曰经香。」这些经书,储藏在泰山的这些经书,到子刻午刻,子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午就是中午十一点到一点,过了一点以后就是下午了,这个叫子刻午刻。在子午时这个时刻,这个典藏的经书一字一句皆发浓香,很浓的经的香味散发出来。故题曰经香,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题名叫经香,经的香味。「盖一元斡运,二气絪缊,阴起午中,阳生子半,圣人之心,与天地通。诸大儒阐发圣人之理,其精奥亦与天地通,故相感也。」给我们讲这个道理,一元斡运,斡就是在这个当中流转,我们叫斡旋、斡运。二气絪缊,阴阳相生,所以圣人的心跟天地通。这些大儒阐发圣人之理,他的精奥也跟天地通的,相感。

下面接着讲,「然必传是学者始闻之,他人则否。」要传这个学问的人他才能听闻到,才能闻到这个经香,不是传这个学问的人就闻不到了。「世儒于此十三部,或焚膏继晷,钻仰终身,或锻炼苛求,百端掊击。」掊击就是抨击。「亦各因其性识之所根耳。」世儒于此十三部,这个是北宋以后注解十三经,各有它专攻的地方,有的焚膏继晷,就是很用心的来注解整理这些东西,或者钻仰终身,终身在这个地方去研讨,或者锻炼苛求,或者百端掊击,各有发挥。亦各因其性识之所根耳,以每个人他的根性、他所认识的,以及他自己所根据的,来发挥他的义理。这个是耆儒跟他讲的。

「君四世前为刻工,曾手刊《周礼》半部,故余香尚在,吾得以知君之来。因引使周览阁庑,款以茗果。送别,曰:君善自爱,此地不易至也。士人回顾,唯万峰插天,杳无人迹。」耆儒给这个士人讲到这里,他说,君你四世前是一个刻工,刻经书的刻工。曾手刊《周礼》半部,你曾经自己手刊刻《周礼》(十三经的其中一部《周礼》),刻了半部,故余香尚在,你这个经的香过了四世了,轮转了四世,你那个香还在。所以,吾得以知君之来,因引使周览阁庑。他说因为这个因缘认识你,这是你来到这个地方的一个因缘,所以能够引导你来阅览阁楼里面这些典籍。并且款待茗果,请你喝茶吃糖果。吃完喝完了,送别,这个耆儒就跟他讲,君善自爱,此地不易至也。给他送出来之后,他说你要自爱,这个地方不容易到。出来之后,这个士人一回头,士人回顾,唯万峰插天,杳无人迹,看到的都是山峰,什么阁楼都不见了。

这段公案,纪晓岚他评论说,「案此事荒诞,殆尊汉学者之寓言」,就是人家编的一个寓言。实际上,我们学佛的人知道,这类事情不一定是寓言,也有真实的。像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去四川看到迦诺迦尊者那个道场就是跟这个一样。身长人面疮,这是真实的。他进去看到有七宝宫殿,非常庄严,等尊者给他治好,那个童子送他出来之后,再回头一看,一片荒山,七宝宫殿不见了。因为世间人没学佛,听到这些事情他们总是有怀疑的。因为纪晓岚他不是学佛的,所以他记录的这些事情当然他不会用佛法的立场,但是这个也是他真实的地方,他自己不会去编纂,有什么讲什么,这个是代表他的看法。

这段还没讲完,这段比较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再把那个下面讲下去。好,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里,祝大家夜梦吉祥,我们明天见。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8月29日19:58: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763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