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集—草堂集(第10集)悟道法师主讲 /2018两岸三地中华传统文化青年学术研习营

净土集—草堂集(十)  悟道法师主讲  (第十集)  2018/7/27  台湾台北市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  档名:60-010-0010

 

《净土集》。尊敬的周老师,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请放掌。请大家翻开经本,《草堂集》二百零四页最后一行,我们从二十三这段看起。

 

【二十三。按推算干支。或奇验。或全不验。或半验半不验。余尝于闻见最确者。反覆深思。八字贵贱贫富。特大概如是。其间乘除盈缩。略有异同。】

 

我们昨天学习到这一段。这一段的原文是「董文恪公为少司空时」,这个董文恪公,我们前面也看过,纪晓岚先生在前面也提到过有几次了。他担任少司空,少司空就是工部侍郎,管国家营建工程的,也是很高的一个官位。「云昔在富阳村居」,富阳村是属于浙江杭州这一带的,「有村叟坐邻家,闻读书声,曰:贵人也,请相见。谛观再四,又问八字干支」。昔就是过去,他曾经住在富阳村这个地方。这个村上一个村叟,叟就是老人,听到他读书的声音,听到就来跟他讲,曰:贵人也,说你是个贵人。请相见,就请他来见面,请村叟来见面。谛观再四,谛观就是很仔细的观察。这个村叟又问董文恪公他的八字干支,就是问他哪一年生的,哪一月哪一日什么时辰,这个就是一般算命的算八字天干地支。一般看相再算八字,都是连带在一起。「沉思良久」,他在算,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知道,村叟(这个老人)也很仔细的来给他推算。沉思良久,不是很快就跟他讲,很仔细的推算他的命运。「曰:君命相皆一品」,他给他算说你的命将来都是当一品官。在清朝这个官列为九品,一品当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一品、二品,九品官都有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就是同样是一品,但是还比较高一些,从就是比较低一些,所以它有分品级的,我们现在讲阶级的。九品以下的就没有入品,像我们现在政府里面科员这一类的就没有入品。就给他算命,说你的命将来会做到一品的官。

 

「当某年得知县,某年署大县,某年实授,某年迁通判,某年迁知府,某年由知府迁布政,某年迁巡抚,某年迁总督,善自爱,他日知吾言不谬也。」这个老人给他算命,也给他讲得很清楚,给他算得很清楚,就是你哪一年会当知县,从知县会一直当到总督。从比较低阶的官一直往上提升,升官,官位也一直往上提升。从知县提升到署大县,知县也是有大有小的,像大的县、小的县这就不一样,像《了凡四训》里面讲,孔先生给他算的命,他会到四川当一大尹,四川也是一个县。后来遇到云谷禅师给他开示,他懂得改造命运,所以他自己命运转变了,后来孔先生算的就不准了。原来是到四川去当个小地方的县长,后来他是当宝坻知县。宝坻就是现在北京附近,属于河北,宝坻知县,等于是在京城附近的大县。某年实授,某年迁通判,通判是掌管粮运的,对州府长官的一个监察责任。某年迁知府,知府就比知县高,从四品的官。由知府迁布政,布政就更高了。某年迁巡抚,某年迁总督,巡抚跟总督都是在一个省,那个级别就是最高的行政官员。这个老人跟他讲善自爱,也就是说他自己好好珍惜,跟他讲以后你就知道我讲的没错,的确是这样。

 

「后不再见此叟」,后来就没再见这个老人,没有再看到这个村叟。「其言亦不验」,后来他经过对照也不灵验,他讲那些官的名称都不符合。「然细较生平」,但是他又回想,生平在官场当官到现在,就是回想这个老人算的,「则所谓知县,乃由拔贡得户部七品官也」。户部就是现在讲财政部、经济部这一类的,在户部里面当一个七品的官。知县也是七品官,只是他官的职务不一样,品级是相等的,但是职务不一样。老人给他讲知县,不是当知县,是在户部里面当个跟知县同等品位的官员。「所谓调署大县,乃庶吉士也」。庶吉士就像现在去实习,也比七品高一些。「所谓实授,乃编修也;所谓通判,乃中允也;所谓知府,乃侍读学士也;所谓布政使,乃内阁学士也」。内阁学士也是从二品,布政使也是从二品。但是那个老人算的,讲的官位职务,跟他实际上去担任的官位职务是不一样的,但是那个品级是一样的、是相等的。他讲的官位的名称不一样,担任的职务也不一样,但是品级是一样的。「所谓巡抚,乃工部侍郎也」。巡抚跟工部侍郎也是职务不一样,但是它的品级也是一样的。

 

「品秩皆符」,品秩就是说品级的秩序,根据那个老人算的也都符合,但是职务不一样。「其年亦皆符」,他说哪一年该做哪一品的官也都相符合,「特内外异途」,就是职务不一样。「是其言验而不验」,你说他不准也算准,你说算准他讲的又职务不同,验而不验。「不验而验」,也算灵验,因为品位是一样的,只是职务名称跟他算的都不一样。「惟未知总督如何」,回想前面都是相符,做到工部侍郎,但是后面最高的位置,给他算可以当总督,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升到总督去?「后公以其年拜礼部尚书,品秩仍符」。后来这个老人给他算的这一年他没有当总督,但是被提拔到礼部尚书。礼部尚书跟总督它品级还是一样,也是从一品,跟总督品级一样。礼部尚书就是现在的教育部长,跟总督品级一样,但是职务不一样。品秩仍符,仍然是符合的,但是他算的职务的名称都不一样,不同。「按推算干支,或奇验,或全不验,或半验半不验」。有时候算得真的很准,有的人算得很准,有的人算的完全不准,或者有一半灵验一半不准。「余尝于闻见最确者,反覆深思,八字贵贱贫富,特大概如是,其间乘除盈缩,略有异同。」八字他回想起来大概也是这样,这个当中它还是有加减乘除,盈就是有增长,缩就是减少,这个大略也有不同、也有相同的。

 

下面他再讲一段,一个实际上他看到的事情。「无锡邹小山先生夫人与安州陈密山先生夫人,八字干支并同。小山先生官礼部侍郎,密山先生官贵州布政使,均二品也」,都是二品官,从二品,礼部侍郎等于是副部长,小山先生跟密山先生的官位都是二品。江苏无锡邹小山先生夫人,跟安州的陈密山先生夫人,她们八字都一样。八字干支并同,就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所以八字一样,她们先生的官位也一样,都均二品。「论爵」,虽然是一样,但是论职务,「布政不及侍郎之尊」,布政使在尊卑来讲,没有侍郎那么尊贵,比较低一点。「论禄,则侍郎不及布政之厚」,论职务的尊卑,布政不及侍郎,侍郎比较高一些,但是论禄,实际上得到的奉禄,奉禄就是薪水,薪水布政比较多。在位阶来讲侍郎比较高一点,但是他的奉禄比较少;布政位阶比较低一点,但是他的奉禄比较多。「互相补矣」,这样计算起来也差不多,一个名位比较高一点,一个实际上收入比较多一点,这样也差不多。

 

「二夫人并寿考」。这两位夫人,小山先生跟密山先生的夫人,因为她们八字都一样,寿考就是年纪都很大,往生的时候也寿终正寝,也很好走。五福之一,最后一福就是寿终考,人好死,好死就好生,叫寿考。但是,「陈夫人早寡」,陈夫人她先生比较早死,守寡的时间比较早。「然晚岁康强安乐」,但是她晚年身体很好,子孙也都很好,也很安乐。「邹夫人白首齐眉」,跟她先生年纪差不多,先生没有早死,白头偕老。陈夫人她先生比较早走,她守寡比较早,邹夫人跟她先生白首齐眉。「然晚岁丧明,家计亦薄」,但是晚年眼睛瞎了,家里收入也比较差一些。「又相补矣」,这样比较起来也差不多,因为八字一样又相补。「此或疑地有南北,时有初正也」。纪晓岚先生讲,疑就是他还是有一个疑惑,可能同样那个时间生的,八字一样,但是每个人生的地方不一样,地有南北,在北方出生的跟南方出生的,时间一样,地点不一样,这个也有差别。时有初正,你是子时生的,就是刚好子时生的,譬如说晚上十一点子时,就刚好十一点生的,那都算子时;十二点是正子时,那也是子时。初、正当中或者后的时间,同样是那个时辰,但是它还是有前后不一样的,所以这个也是有一些差别。

 

纪晓岚先生讲,「余第六姪与奴子刘云鹏,生时祇隔一墙,两窗相对,两儿并落蓐啼,非惟时同刻同,乃至分秒亦同。姪至十六岁而夭,奴子今尚在,岂非此命所赋之禄,只有此数。姪生长富贵,消耗先尽;奴子生长贫贱,消耗无多,禄尚未尽耶?盈虚消息,理固如斯,俟知命者更详之。」纪晓岚先生他写到这里,就讲他第六个侄儿,与他奴才的儿子,以前当官的都有家奴,他家奴才的儿子叫刘云鹏,跟他第六个侄子,他们出生的时间都一样,同时出生,而且出生的地点只隔一墙,一道墙。因为就在他们家,他的奴才也是住在他们家,奴才的妻子生儿子,跟他的侄子,都是在他们这个大家族里面,生的地方只隔一道墙,一个是奴才的儿子刘云鹏,一个是他第六个侄子。同时生的,同时落地,两窗相对,就在对面隔一道墙,生下来同时哭,分秒不差同时哭,非惟时同刻同,乃至分秒亦同。但是他这第六个侄子十六岁就死了,但是他奴才的儿子刘云鹏还在,还没死,还在。岂非此命所赋之禄,只有此数。他就说同时生的,八字都一样,地点也一样,命应该一样,禄应该都一样,只有此数,数都一样。后来他自己也是想出一个道理,他说这个禄,同时生的应该他的禄都一样,他就想到侄生长富贵,消耗先尽。侄就是他第六个侄子,在他们家,他家族是当官的,地位跟那个奴才的儿子是不一样的。当官的这个侄儿他就享福,吃的用的都比较好,当然比奴才的儿子好,就是享受这个福报。纪晓岚先生他想,大概他这第六个侄子,生长在富贵,消耗先尽,福报享尽了。我们俗话讲,所谓禄尽人亡,福报享尽人就死了。因为他的侄子生长在富贵人家,所以享福早,福报享完人就死了。所以在《沙弥律仪》莲池大师训沙弥,叫年轻的沙弥不要享福太早,享福早,寿命促,你很快就会死了,福报享尽了,禄尽人亡。奴子生长贫贱,消耗无多,奴才他享福不多,所以禄尚未尽耶,他禄还有。所以福报慢慢用,不要用得太快,那就是时间延长、寿命延长。如果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不要太享福,清苦一点,你寿命会延长。好像我们有钱,这个道理我们也可以想得出来,你现在有一百万,你一年花光也可以,你十年花完也可以,或者你可以二十年、三十年再把它花完也可以。你慢慢用,是不是用的时间就比较长?不要一次用太多。纪晓岚先生他虽然不是学佛,毕竟他还是有学问的,所以这些道理他还想得出来。的确读书人有读圣贤书,还是跟一般人不一样,虽然没学佛,但是他也懂这些道理。所以他这个分析评论也没错,符合经典佛讲的。好,这段我们就先学到这里。

 

这段我们有一个启示,最具体的一部典籍就是《了凡四训》,大家多读《了凡四训》,这个道理就会更清楚、更明了,自己懂得怎么去改造自己的命运。你看,算命的算什么时候你该当什么,会什么遭遇,了凡居士遇到孔先生的确是很高明的,给他算得都非常准。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会遭遇到什么事情,一点点小事情都把它算出来,你今天去街上,会碰到一个人给你瞪一眼,都可以给你算出来。所以他提前升贡生被驳回,后来好像吃到九十一石五斗才出贡。因为提前七十几石,好像就批准了,后来又被署印杨公驳回。他以为这次孔先生这桩事情不准了,后来被驳回,又吃到九十一石五斗,还是孔先生算得很准。从他被人家算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他被算得很准,他遇到这个事情,他心中就没有怨言。如果他没有给孔先生算,他不知道自己的命是这样的,你说被驳回他会不会怨恨那个官?会不会?会!我现在明明可以出贡,你把我驳回来。可以提升又被你驳回来,他会不会去埋怨给他驳回来的那个官?换作我们自己会不会?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了凡居士他为什么心很坦然?因为他知道命本来就这样,早就被算定了,现在被驳回来也是应该的,因为时间还没到,他要吃到九十一石五斗,所以他就不会怨天尤人。这个就是知道因果、知道命运的一个好处,不会怨天尤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命,肯定会怨天尤人。你看,也是《了凡四训.谦德之效》,张畏巖先生他考不上,他就大骂试官眯目,说眼睛瞎了,我的文章做得这么好,竟然没有给我录取。后来他还是有善根、有福报,遇到道人给他指点,他才知道原来自己错了。所以多读《了凡四训》,多了解命运,进一步了解因果,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这一生的遭遇都是前生一个定数,定数当中有变量,我们这一生可以改变的。这一生特别遇到佛法的因缘,如理如法的修学,肯定可以改造命运,这个一点都没有怀疑的。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请大家看《草堂集》二零五页,第三行:

 

【二十四。物之反常者为妖。】

 

我们现在在网络上也看到很多什么样奇奇怪怪的信息都有。『物』就是动物、植物,人事物如果反常就是妖魅。在《左传》里面讲,「人弃常则妖兴」。人如果没有守五常,妖魔鬼怪都出现了。这个公案是「武清王庆垞曹氏厅柱,忽生牡丹二朵,一紫一碧,瓣中脉络如金丝,花叶葳蕤。」葳蕤就是枝叶下垂,草木很茂盛的样子。「越七八日乃萎落,其根从柱而出,纹理相连,近柱二寸许,尚是枯木,以上乃渐青。先太夫人,曹氏甥也,小时亲见之。咸曰瑞也,外祖雪峰先生曰:物之反常者为妖,何瑞之有!后曹氏亦式微矣。」武清就是现在天津市武清区,是天津的辖区。王庆垞曹氏厅柱,这是天津曹氏家居住的一个地方,这个村叫王庆垞村,村的名称叫王庆垞村。住在王庆垞村的曹氏这户人家,它大厅的柱子忽然生了两朵牡丹花,一朵紫色,一朵碧色,瓣中脉络好像金丝,花叶也很茂盛。牡丹,你看这个大厅的柱子怎么长出牡丹花出来?过了七、八天才萎落,两朵牡丹花才枯萎掉。它的根从那个柱子长出来的。一般我们大厅的柱子怎么会长花?纹理跟这个柱子相连,近柱二寸许,尚是枯木,这个柱子有两寸多,那个木头已经枯了,上面就比较青。

 

先太夫人,曹氏甥也。纪晓岚先生的先太夫人,她是曹氏的外甥女,小时候她亲自看到这个情形。大家看到这种情况都说这是个瑞相。他的外祖雪峰先生讲,『物之反常者为妖』,他说这个东西正常它不会长这个花,大厅的柱子怎么会长花?这反常,反常这是妖魅之相,何瑞之有!那是妖相,是不祥之兆,怎么会是祥瑞之兆?后来这个曹氏家族亦式微,式微就是家道中落,后代就不好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网络上有些东西,那不是祥瑞之兆。那天我看庄严的手机,看到好像四川还是什么地方,大陆一只牛生个小牛,好像麒麟又不像麒麟。牛应该生出来是牛,生出来怎么牛又不像牛,说麒麟又不像麒麟。像这类的情况,这是植物,那是动物,凡是植物、动物,如果反常就是妖魅之相,不是瑞相,大家要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一个原则,如果是正常的,那是吉祥的;如果不正常,那是妖,就不吉祥。我们用这个原则去看,就可以判断这些事物它的吉凶。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二十五。明镜空空。故物无遁影。然一为妖气所翳。尚失真形。况私情偏倚。先有所障者乎。】

 

【二十六。正心诚意。必先格物致知。】

 

这两段同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是纪晓岚的外祖,「外祖张雪峰先生」,他的外祖父张雪峰先生,「性高洁,书室中几砚精严,图史整肃,恒鐍其户,必亲至乃开。院中花木翳如,莓苔绿缛,僮婢非奉使令,亦不敢轻踏一步。舅氏健亭公,年十一二时,乘外祖他出,私往院中树下纳凉。闻室内似有人行,疑外祖已先归,屏息从窗隙窥之,见竹椅上坐一女子,靓妆如画。椅对面一大镜,高可五尺,镜中之影,乃是一狐。惧弗敢动,窃窥所为,女子忽自见其影,急起绕镜四围呵之。镜昏如雾,良久归坐,镜上呵迹亦渐消。再视其影,则亦一好女子矣。恐为所见,蹑足而归。」这一段是纪晓岚先生讲,他的外祖父张雪峰先生,他的性情很高洁,他的书房里面,文房四宝都摆得很整齐,他的图史,图画、书籍都很整肃,他的书房整理得非常严整。但是他那个门户常常锁着,平常都不开的,必须他自己亲自去开。他这个书房周边,书院当中花木翳如,也是个花园,花园也是非常美观的,莓苔绿缛,有绿树这些花,庭园也非常美观。他下面的佣人僮婢非奉使令,亦不敢轻踏一步,下面的书僮、婢女这些佣人,如果没有他的命令,没有人敢轻易靠近那边一步。这是他的外公(外祖父)。

 

舅氏,他的舅舅,舅氏健亭公,年十一二时,十一、二岁,乘外祖他出,他的外祖父出,他的舅舅趁雪峰先生外出的时候,他自己小孩子好奇,私往院中树下纳凉,他就跑进去,里面树下很凉快,应该也是夏天,在书房外面纳凉。闻室内似有人行,奇怪,他外公出去不在,门都锁着,怎么听到好像屋子里面有人在走。疑外祖已先归,他怀疑是不是他外祖父已经提前回来了。屏息从窗隙窥之,屏息就是停止呼吸,然后从窗户那个缝,以前那个门窗不是很密的,从那个缝偷看里面到底是谁,是不是他外祖父回来了。看到屋子里面,以前那个椅子都竹椅,竹椅上坐一个女子,靓妆如画,靓就是打扮得很美丽。那个椅子对面有一个大的镜子,镜子高五尺,有五尺高很大。镜中之影,乃是一狐。他从外面偷看进去,看到那个女子打扮得很漂亮,那个脸是向着镜子,他舅父看到镜子里面那个影像是一只狐狸。惧弗敢动,他很害怕都不敢动。

 

窃窥所为,就偷看牠到底在干什么?女子忽自见其影,这个女子看到镜子现出来就是狐狸。所以她就赶快起来,绕着这个镜子的四周围呵之,呵之就用口吹出来那个雾气,把镜子用雾气给它盖起来。所以镜昏如雾,口气一吹吹吹,镜子就一层雾,雾就看不清楚。良久归坐,很久牠才回来再坐在那个椅子,再面对镜子。镜上呵迹亦渐消,镜上牠刚才口中吐的雾气,因为慢慢慢慢消掉了。再视其影,则亦一好女子矣,再看就不是狐狸,变成一个很漂亮的女子。被他舅父偷看看到,原来这女子是一只狐狸,那个狐狸变成人形,变一个女子。恐为所见,蹑足而归,蹑足就是那个脚轻轻的,怕被那个狐狸看到,就赶快跑了。

 

「后私语先姚安公。姚安公尝为诸孙讲《大学》修身章,举是事曰:明镜空空,故物无遁影。然一为妖气所翳,尚失真形,况私情偏倚,先有所障者乎?」『明镜空空』,这个镜空空的,所以『物无遁影』,这个意思就是镜子本来是空空的,什么东西来它就现什么影像,无法遁形的,什么东西来它就现什么相,狐狸来就现狐狸相,人来现人的相。『然一为妖气所翳,尚失真形』。明镜它本来空空的,什么东西来它就现什么相,但是被那个妖气把它蒙蔽了,它就丧失它的真形了,它原来这个真面目也就不见了,用镜子来做比喻。『况私情偏倚,先有所障者乎?』这是比喻我们人心就像镜子一样,我们心如果像镜子一样,什么是非善恶那就很清楚了。如果起心动念,起妄念就像镜子被那个雾障蔽住了,就看错了。

 

「又曰:非惟私情为障,即公心亦为障」,人有私情就是障碍我们的真心。「正人君子,为小人乘其机而反激之,其固执决裂,有转致颠倒是非者。昔包孝肃之吏,阳为弄权之状,而应杖之囚,反不予杖,是亦妖气之翳镜也。故正心诚意,必先格物致知。」这是二十五、二十六这两段就是同样这个公案。纪文达公也是读书人,大学问家,读儒书的,引用这样的一个例子,这个公案故事,再来给我们说明。我们人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如果被那个妖气障碍住,他说尚失真形,就照不到原来的真面目,照到的是假的。如果我们人心有障碍,有私情障碍我们的真心,正人君子就变成小人,就会颠倒是非,以非为是,以是为非,颠倒是非,是非善恶他也就分不清楚。所以举出包公这个例子,包孝肃之吏,他下面的一个官吏,弄权之状,应该打的囚犯不打,不应该打的拼命去打,这就是颠倒是非,黑白颠倒。这些都是属于人那个私心私情去障碍住,其实哪是是、哪是非,他这个私情去掉了,他就很清楚。就像那个镜子一样,你那个雾气去掉、妖气去掉,它就照到真形了,好像明镜一样。这条公案主要是告诉我们,『正心诚意,必先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把那个妖气去掉。我们现在的雾就是妄想烦恼,那就是雾,就如同妖怪在作怪那些雾气一样,去障碍明镜。这一段二十五、二十六,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下面原来想再讲一段,这边有几个问题,我们就回答。因为下午这堂课邀请张亚中先生,原来是邀请他来讲个闭幕词,因为开幕词请了几个来宾来给我们致词。张先生他也是很热心这些公益,在电视上我也曾经听他演讲过。他对我们现在政府编的这个课纲,把我们祖先中国这个历史去掉,他也是提了公投案,但是都被驳回。实在讲不可以不读历史,应该要读,现在政府课纲把中国历史去掉了,这是很不应该的。但是他提这个案又驳回来了。像我提的那个,老和尚提倡的,台湾做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实验地区,也是被驳回来了。本来是请他来讲讲话,他说他要讲长一点。我说长一点,那我那节课就给你讲。他大概是讲一个小时。前面二十分钟,我是想请他先看看老和尚,我们第一天看老和尚那个开示,「因果教育很重要」,先让他了解一下老和尚讲的这些理念。所以我们今天就学习到第二十六段。本来我是准备讲到第二十七段,二十七段我们下一次再继续来学习。因为这边有五个问题,下午就没时间回答,所以现在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解答。下面第一个问题:

 

问:尊敬的悟道法师,想请问减香的处理是否恰当?

 

答:看怎么减,减到多少。因为好像去年政府在提倡,我看报纸是讲灭香,灭就是统统不可以烧香。后来,特别中南部的寺院他们就有意见,后来好像就改为减香。原来是要灭香的,后来看到这么多人反对,所以赶快说减香不是灭香,原来是要灭香。减香当然这个处理,是可以根据环境来斟酌处理,像现在大陆一些寺院,他们也做了减香这样的一个做法,像上海城隍庙它是一个代表。因为台湾烧的香没有大陆那么多,我以前去大陆看,烧那个香都是一把这么大把的,的确烧得太多,那个烟太浓,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我们去烧到那种化学香,那是很不好的,那个化学香人闻了都会中毒的,那是不好。所以香,它还是有一个限量,是正确的,譬如说我们上一炷香,或者上三炷香最多,不要上一把。我看那个一把,这么大把一烧,一个人烧那么一把,那香真的是太浓了,那是不好。如果烧的是化学香,也造成空气污染,对人身体都不好。对人身体不好,就对人不恭敬,那你对佛菩萨,那不是更不敬吗?我们有一句俗话讲,你要生到好儿孙,要烧好香!对不对?有没有听说过?你要烧好香。你上辈子烧好香,这辈子才生到这个好的儿孙。

 

所以这个也是给我们一个启发,就是我们烧香要烧好香。什么是好香?是不是要很贵的,沉香或者檀香?那个价钱都很高,一般人也烧不起。我在庐江做法会是在金刚寺,他们都是到福建去买药草香。那药草香便宜,但是天然的,它没有加化学材料进去,所以烧药草香就可以。如果有些人要买好一点的香,买沉香、檀香这一类的,当然也可以。但是普遍的,我们还是建议大家烧药草香,现在台湾寺庙还是烧药草香的比较多,比较传统。以前在台湾传统上的香都是药草香,药草香可以当药的。所以小时候,我母亲都是带我们到神庙拜拜,然后用那个香灰泡开水,喝了可以治病的,以前这些香是可以的,现在也是还有这种香。这个药草香,你点了对人身体无害,而且有帮助,对我们身体有帮助,价钱也不贵,所以建议用天然药草香。当然我们烧那个名贵的香还是看时间的,不是我们一般都可以烧的,一般还是烧这个药草香。减香也是需要的,如果太多了是需要有个限制。像以前上海城隍庙也是烧一大把一大把,后来现在我看,我现在到上海城隍庙去上香,庙里面它都送你不要买,三炷,你一个人去请三炷香不要钱的,你就去上,它这个也是减香的一个做法。所以减香就是我们一炷,最多三炷香,这样就可以,不要超过,超过烧那么大量的,的确是不适合。所以减香的处理是可以的。下面这个问题:

 

问:尊敬的上悟下道法师慈悲,学生请问法师,学生有抄经习惯,但抄完后会于每月十五去附近寺庙礼拜上香,后去化金纸的金炉化掉,请问这样如法吗?

 

答:这样就要看那个寺院,他们怎么处理那个香灰,他是乱丢,还是有妥善处理。像印光大师讲的,你要用干净的布袋把它装起来,埋在干净的土下面,不要随便人家脚去踏、去踩,比较深山的。如果在水里面,大海是最好的,或者是大江、大河,沉在那个当中,那个要请渔船了。最好是这样处理,如果庙里面他们有这样妥善处理是可以的,你去了解一下。下面这个问题:

 

问:尊敬的悟道法师、周老师,请问老师们,若自己的好友或任何人,向自己说别人是非时,我们应该如何存心?

 

答:念佛就好了。有的人他要讲这个、讲那个,你也没有办法把他的嘴巴封起来,你就是心里默念佛号给他回向,这样就可以了;你就不要去卷入那些是非,因为是非愈说就愈复杂。如果我们跟他讲的那些是非没有关系,我们也不必要去卷入在里面,去谈论那些。是非,实在讲现在人会说是非吗?我看要说是非的人也不容易。要说是非的人,他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现代人很多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他说什么是非?乱说。我们台湾第四台,有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叫「全民乱讲」。我听听这个也没错,是真的乱讲,而且还不是一个人、二个人讲,是全民乱讲。为什么乱讲?因为他不懂什么叫是非,是非善恶他分不清楚。如果你没有读圣贤书,你怎么懂得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以前,我早年在图书馆,人家说说是非、说是非,后来我想一想,真的会说是非吗?如果你会说是非的人,那也是要根据佛菩萨的经典、圣贤的经典来说才会正确。是就是对的,非就是不对的,譬如说佛在经典给我们讲,不杀生是是,杀生是非,佛才能讲是非。如果我们没有读佛经,没有读圣贤书,你会讲是非吗?可能是乱讲,不是在讲是非。

 

所以一般说是非就是说别人的不是,他不对的地方。自己说别人是非,这看情况,看有没有意义,如果没有意义,你一直讲别人的不好,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对自己也没有好处,自己也造口业。他做错了事情,是他的事情,我们讲了那么多,我们造口业,对自己没好处,唯有坏处,那就没有必要了。如果讲是非,你是要帮人家认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你是为了帮助人,这样才能讲。一般讲是非,一般就是说自己的学生或什么,有时候老师他会讲某某人,那些什么事情对或错,他是在教学。所以以前早期,老和尚他早餐开示给我们讲,讲到某某人,我们就录音机要录了。你录我就不讲了,我不讲你们就学不到东西。这个很厉害的,现在有录像更厉害,现在讲了把我拿出去,那不就变成真的是是非了。所以他是在内部,出了这个门就不再讲了,他是在教你。别人的对或错都是我们的善知识,人家错的,你知道那是错的,你就避免跟他犯同样的错误;别人是对的,你要向他学习,对跟错都是我们善知识。所以老师他是教学,他不是在讲是非,而是把那些做得对的或错的,看作我们的善知识来学习。所以你如果别人说是非怎么存心?就是我们听他讲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的我们接受,没道理你就不放在心上,念佛就好。下面这个问题:

 

问:尊敬的周老师,尊敬的悟道法师,在大学或各级学校推广传统文(可能是文化,少一个字),可从哪部或哪几部经典着手?

 

答:现在我们老和尚是提倡三个根,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经》,可从这些经典下手。还有这次周老师讲的《常礼举要》、《群书治要》,这些都是老和尚提倡的;另外现在有《圣学根之根》,那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读的书很多,像《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这些也都可以去读的。传统文化它是普世教育,就是伦理、道德、因果,这些经典我们都需要来学习、来读诵。以上这几部,我们是要去读诵受持的典藉。下面这个问题,有两个问题:

 

问:想请问师父,身处于组织内,如办公室、公司分组或学校的时候,为什么我能感受到上位或领导者,使用着一些权术,或心理技巧控制着下属?若下属一直忍让,会一直被欺负。

 

答:这个周老师昨天都回答过了,他欺负我们,就上辈子我们欺负他,所以现在换他来欺负我们。你了解这个因果就是还债。他为什么不去欺负别人?怎么偏偏我们碰到?这个都不是偶然的。如果你遇到一个像孔先生算命这么准的人,你会被谁欺负,什么时候被欺负,怎么样被欺负都可以算出来的。算出来你就知道,上辈子你是怎么欺负他的,因为你欺负他的时候你忘记了,所以你明了三世因果你就心平气和了。这个因果,你看唐朝人写的《太平广记》,那是讲因果的,还有《冥报记》,你看了之后就知道,这个世间都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还有《安士全书》,你多看看,你就知道了。

 

问:第二,为什么世俗人会对有钱、有地位者比较恭敬,而对需要帮助者,孩子、病者不这么有爱心?

 

答:因为他没有学传统文化,学了他就不会这样。所以劝他来学传统文化,他就不会这样,他就会对需要帮助的人有爱心。特别是了解因果,他知道去做这些善事,他将来会有好报,他就很乐意去做。不了解这个因果,他说我做这个有什么好处?他不肯干。

 

问题解答到这里,时间也到了,我们这节课就到此圆满。这次悟道跟大家讲的课也就到这里圆满。原来我是多周老师一堂课十一堂,周老师十堂,下午我一堂让给张亚中先生来讲,这样刚好各十堂。十就是圆满,《华严经》十代表圆满。感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8月30日09:01: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327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