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集—草堂集(第4集)悟道法师主讲 /2018两岸三地中华传统文化青年学术研习营

净土集—草堂集(四)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集)  2018/7/24  台湾台北市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  档名:60-010-0004

尊敬的赵老师、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继续来学习《净土集—草堂集》,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O二页倒数第三行,我们从第十段,「十」这一段看起,我先将这段文念一遍:

【十。削发辞家净六尘。自家且了自家身。仁民爱物无穷事。原有周公孔圣人。】

我们净老和尚节录这一段,这一段的意思讲一个出世间法、一个世间法。这个『削发辞家净六尘』,就是出家了,头发剃掉了。「净六尘」,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是我们自己的六根,我们六根的对象就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对六尘当中又产生六识,六个识,眼耳鼻舌身意,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根对尘产生六识,净六尘就是六根对六尘不受污染了,清净了。我们现在凡夫净不了六尘,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就受污染了,心不清净。这个是必需要有修行的功夫,并不是说我们头发剃掉就清净了,头发剃掉跟没剃掉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在修行,心还是不清净,还是受污染。所以这个「削发辞家净六尘」,削发把头发剃掉了,辞去俗家为的是什么?为了是修清净心,净六尘,心在六尘里面就不受污染了。这个是讲自己求解脱,『自家且了自家身』,自己得了解脱。但是自己要得解脱也要真修才行,所以大家不能误会以为出家就没有烦恼了,实在讲,一样的,出家如果没有真正在修行,贪瞋痴的烦恼也不比在家人少,特别现在这个时代。所以有很多人想,在家很多事情很烦恼,去出家会比较好,但是一出家还是一样的,一样烦恼。真正能净六尘,的确最起码自家可以了自家身,自己可以求解脱,得到解脱。

『仁民爱物无穷事』,这个是讲我们世间圣人推广仁民爱物的教育,特别办政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都属于「仁民爱物」,这个事情也是无穷无尽的。这个事情『原有周公孔圣人』,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出家人自己去了自己出家人的事情,要清净六尘,得到解脱;在家世俗的缘,原本它就有「周公孔圣人」在教化,不用我们去操心了。这个意思好像我们分工合作,出家人自己管自己了脱的事情就好了,治理世间事原来就有周公孔圣人在教化了。这个看起来好像是两回事,实际上以大乘教义来看来是一回事,是一不是二,世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大家也看过《六祖坛经》,六祖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在世间法觉悟就是佛法,这是大乘教义讲的。

这一段也是一个公案,这段公案比较短一点,这个公案是,「无云和尚,不知何许人」。有一个和尚他的法号叫无云,无就是有无的无,云是天上的云,叫无云和尚。不知何许人,就是不知道他原来的身分。「康熙中挂单河间资胜寺」,就是康熙年间,清朝康熙年间挂单,现在我们到寺院去住宿就叫挂单。挂单这两个字是以前出家人他到各地的寺院去借住,都揹一个包袱,在这个寺院它先有个客堂,客堂旁边放个架子,放个竹竿,好像我们晒衣服那样的竹竿,我们那个包袱都是用布的,包袱挂在竹竿上,然后去办手续,到客堂去办手续,挂在那边,先挂在那边。一个人叫一单,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床位给你,叫一单,以前都是通铺的,一个人一个位置叫一单,挂单就是先把包袱挂在竹竿上面叫挂单。这个挂单,我去受戒的时候,在戒场有教挂单的规矩。我到高雄六龟妙通寺受戒,三十二年前就是广钦老和尚传的戒,他当得戒和尚,他一生办一次,就那么一次,传完他就走了。还没有受戒就听说他一生就传一次,这么一次,戒传完他就往生了,果然到第二年年初他就走了。我去受戒住了一个月,戒场就有教这个挂单,但是这是古时候。现在我们到大陆、台湾的寺院去住,都现代化了,现在也没有包袱了,现在都是行李箱,现在没有包袱了,寺院的客堂也没有那个架子了,你也没得挂了。以前还有,现在没有了。所以挂单就是以前去住寺院要登记,他的包袱先挂在客堂旁边有个架子,放个竹竿,让你先挂那里,所以挂单就是借住。

这个无云和尚去河间资胜寺挂单,河间就是河北省古代一个郡的名称,现在是河北省的河间市,河间有一个寺院叫资胜寺,资本的资,殊胜的胜,资胜寺,挂单在这个寺院。「终日默坐,与语亦不答」,整天他就是打坐也不讲话,要跟他讲话他也不跟人家对话。「一日,忽登禅床,以戒尺拍案一声,泊然化去」。有一天他忽然登上禅床,这个禅床,大家现在到大陆,有些打禅七的道场还有那个禅床。我去年到福州雪峰山广林老和尚的道场,他们上面在打禅七,我去参观,他们打禅七的地方三边都有禅床,一个人一个蒲团就打禅七。一般在禅堂,一个行香的一把戒尺,一个维那一把戒尺,主七和尚也一把戒尺。在一九九八年,九华山佛学院的副院长果舟法师请我去主持佛七,他们原来都打禅七,后来他到新加坡去参加讲经的培训班接触到净宗,所以就请我去打个佛七。去打佛七,它那个方式跟禅堂一样,只是改念佛而已。所以每一个人发一个戒尺,那个行香的纠察学生,那都是出家男众,都很年轻的,在止静打坐,如果他的背去靠在墙壁,因为他旁边都是禅床,背就靠在墙壁,这个行香的就会用戒尺打他的肩膀;如果弯背,那个行香的就把戒尺插在他的背后把他摇一摇,把他调整直一点,所以这个禅堂有这个戒尺。

这个无云和尚有一天突然他登上这个禅床,用这个戒尺拍案一声,就是拍这个桌子,拍了一声。那个禅床都是木头做的,拍了会响,拍了一声之后就泊然而化。这个泊就是三点水一个白,泊就是很安静的。一拍,他坐着,很安静的,他就走了,就往生了。「视案上有偈曰」,小桌子、案上有一首偈,这首偈就是他留的,「削发辞家净六尘,自家且了自家身。仁民爱物无穷事,原有周公孔圣人」。这首偈就是他写的,坐化了,坐化了留这首偈在。纪晓岚先生有两句评语,「佛法近墨」。诸子百家,墨子提倡兼爱。他说,「此僧乃近于杨」,近于杨子,好像出家人管自己出家人的事就好了,管好就好了,这个世间有世间圣人去教化。这个实在讲,以大乘教义来讲,世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当然这个身分不同,自己做自己本分的事情;做本分的事情,当中也是相通的,不是完全都不相干的,不是这样。像我们净老和尚讲往生净土,这是出世间法,现在又提倡多元文化,教化世间人,甚至教化各其他宗教,没有妨碍,是一不是二。这个是纪晓岚先生他的评语,因为纪晓岚先生他也不是学佛的,他也不是佛弟子。好,我们再看下面这段。上面这个公案就是无云和尚。我们看二O二页最后一行,第十一段:

【十一。声色之娱。电光石火。皆幻化也。悬崖撒手。转瞬成空。朱颜不驻。白发已侵。】

『声色之娱』,声音、色相的娱乐。古时候有这些娱乐,现在就更多了。现在我们又不用跑去什么娱乐场所,我们自己身上带个手机,声色之娱,你要看什么都有。声色之娱就像『电光石火』一样。这个「电光」,刚才有下雨大家有听到?我听到了,大家可能在里面没有听到,下雷雨。下雷雨会打雷,打雷会不会闪电?闪电就有光,电光。电光一闪很快的就没有了,很快速的就没有了。「石火」,以前用一个东西在打火石上摩擦让它出火,喷出火花,那个火花出来也是很短暂的。现在我们就不用说石火了,大家用火柴,火柴把它搓,把它摩擦起火了,那时间也是很短的,这个火灭了就没有了。这个石火那就更快一点,喷出来的火花一下就没有了。这个就是给我们讲,声色这些娱乐就像电光石火一样,一下子过去就没了。『皆幻化也』,那是「幻化」的,幻化就不是真的,它是一个幻相,变化出来的。我们再看,手机、看电视电脑什么都有,那是幻化的,那不是真的。我们看到电视或者手机,里面呈现出来这些声色之娱,像电光石火,幻化的,我们知道;回到我们现实人生,我们眼前看到这一切,就跟那个电视一样,也是幻化的,也是电光石火,刹那刹那就生灭了。

大家如果去深入《金刚经》,就会比较有所体会,《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叫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的这些现象,物质的、精神的,在《唯识论》里面讲百法,这个百法有九十四种是有为法,就是精神、物质,包括不相应行法(抽象概念的),统统是属于有为法,都是生灭法。百法里面只有六种是无为,真正讲到无为是真如无为,就是我们的自性。无为就是无生无灭,它本来就存在的,本来它就没有生,当然它也不会灭,就是我们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那个是真实的无为。其他的五种无为是相似无为,还不是真实无为,譬如虚空,三千年前是这样的虚空,三千年后还是虚空,它没有变,但是这种无为叫相似,不是真无为。真的无为只有一个,真如自性,其他的都是有为法。

有为法实际的现象是什么?如梦,如幻,如泡,如影。我们仔细去观,应作如是观,佛劝我们应该作如是观,就是这样的一个观察。我们先观察,进一步再观想,再提升再观照。我们去观察一下我们去年的事情,今年回想起来只是一个回忆而已,或者像现在有些录像录下来的影片,一个纪录,但是那个事情已经过了、已经没有了,今年我们再到这个地方来学习,又是新的一个情况了,这是讲一年前跟一年后的事情。如果时间再缩短,一个月前、一个月后;再缩短,一个星期前、一个星期后;再缩短,昨天跟今天;再缩短,半天的,上午跟下午;再缩短,前面一个小时、后面一个小时;然后再缩短,前一分钟、后一分钟;再缩短,前一秒钟、后一秒钟,这个我们可以感觉到的。佛经上讲的,我们现在还感觉不到它是刹那刹那的;我们从感觉得到的先去观察,就是时时刻刻这一切人事物统统是在动,都是在变化的,都在生灭。你这样去观,慢慢你会开悟的,你会放得下,原来这些都是幻化的,都是假的,看那个电视是假的,再看我们现实人生跟那个电视一样,也是假的。所以这句我们用《金刚经》来修观,就很有帮助了,对我们看破放下很有帮助。看破放下有什么好处?我们就比较不会执著,不会计较了,也就是比较不会生烦恼了,反正都是假的,好的是假的,不好的也是假的,好像做梦一样,有好梦、有恶梦,醒过来都是一场空,好梦也是空的,恶梦也是空的。

『悬崖撒手,转瞬成空,朱颜不驻,白发已侵』。这个我们都可以理解的,我们人一天一天老化,朱颜不驻,头发渐渐已经白了。像我白头发就不少,已经很多了,白发已侵,所以我读到这句感觉很深刻。大家年轻的同学还没什么感觉,因为大家头发都还满黑的,所以没感觉。这一段我们净老和尚把它取出来,主要就是教我们从这个地方去学习看破放下,遇到如意、不如意的事情,常常做如是观,都是幻化的,就不要放在心上,我们就能得自在了。

这里这段公案我们也是要讲一讲,这个公案也有一点长度。「宁波吴生,好作北里游」。宁波就是浙江宁波。好作北里游,这个好就是喜好、嗜好。北里游,就是以前的青楼妓院,他就很喜欢去这个地方,他有这种习气、嗜好,好作北里游。这个吴生,姓吴,口天吴,应该也是个读书人,生就是书生,他好作北里游。「后昵一狐女」,后来他去亲近一个狐狸的女众,狐女。「时相幽会」,常常跟这个女狐狸相约去幽会,就是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去那边相聚相会。这个幽会就是现在我们在台湾叫谈恋爱,大陆叫做搞对象,那个年轻人谈恋爱、搞对象,当然就约一个他们自己比较想去的地方,去那边幽会。他虽然跟女狐狸常常去幽会,常常相聚,「然仍出入青楼间」,但是青楼妓院他还是常常去。

「一日,狐女请曰」,有一天这个女狐狸就请他,对他讲。女狐狸说,「吾能幻化,凡君所眷,吾一见即可肖其貌。君一存想:应念而至,不逾于黄金买笑乎?」女狐狸就跟这个读书人吴生讲,她说我是可以变化的、可以幻化的。凡君所眷,青楼很多女子你所眷恋的、你所喜欢的,凡君所眷,吾一见即可肖其貌,我一变化就可以变得跟她一样,看你要哪一个,我就变哪一个给你看。你要青楼哪一个,你跟我讲,我就变得跟她一模一样。君一存想,你只要想找哪一个,我就变那个女的样子在你眼前,应念而至,你一想,她就现前了,就到你眼前了。不逾于黄金买笑乎?逾就是超过了,这个不是胜过你花很多钱到青楼去买笑?你到青楼妓院,要花很多钱去买笑。吴生「试之」,这个也不错,不用花钱,她一变就有了,你要哪一个她就变哪一个,反正你只不过是喜欢看那个相,她可变出来给你看。试之,就让她试一试是不是真的这样。「果倾刻换形,与真无二」,果然这个吴生现在想见哪个青楼的女人,她就现这个人出来,跟她完全一样,你分不出来,他要哪一个她就现哪一个。「遂不复外出」,就不用再去了,何必花那些钱?你花那个钱也不过就是去看这个,现在她都能变了,就不需要花那个钱再去青楼了,所以他也就没有再去青楼了,遂不复外出。

「尝与狐女曰:眠花藉柳,实惬人心,惜是幻化,意中终隔一膜耳」。尝就是曾经,他说,这个女狐能够变人形,眠花藉柳,实惬人心。当然能够这样变化,好像花借来变作柳,可以变化、可以转换,实在讲,也很满人的心意了。惜是幻化,他就讲,这个也不是真的,是你变的,总不是真的那个人,是你变那个人的样子。所以这个吴生就讲,惜是可惜,可惜是幻化的,我知道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意中终隔一膜耳,意识当中总隔一层,那不是真的,他就给女狐狸这么讲。「狐女曰:不然」,女狐狸就给他讲,不然,不是这样的。她说,「声色之娱,本电光石火」。她说,这个声音、看到的这些色相,这些娱乐,它的本质,它本来不管什么都是像电光石火一样,一刹那就没有了。「岂特吾肖某某为幻化」,她说,不是只我有变别人那个样子是幻化,你现在看到这一切也都是幻化的,也是跟电光石火一样是幻化的。「即彼某某亦幻化也」,我变那个人,你说我变那个人是幻化的,那你说的那个人她也是幻化的,她也不是真的。「岂特某某为幻化,即妾亦幻化也」,她说,我当然本身也是幻化的。「即千百年来名姬艳女皆幻化也」,你说自古以来多少美女艳姬,现在还在吗?没有了。那不是幻化吗?皆幻化。

「白杨绿草,黄土青山,何一非古来歌舞之场;握雨携云,与埋香葬玉,《别鹤》、《离鸾》,一曲伸臂顷耳。中间两美相合,或以时刻计,或以日计,或以月计,或以年计,终有绝别之期。及其诀别,则数十年而散,与片刻暂遇而散者,同一悬崖撒手,转瞬成空」。女狐狸就给吴生讲了,她说古来这些美女现在还在吗?现在你看到的白杨绿草、黄土青山,以前这些地方也都是歌舞的场所,很热闹的,现在变成荒山野岭了。这个地方握雨携云、埋香葬玉,那些美人不都死了吗?埋到土里面去了,埋葬了。唱一些歌曲《别鹤》、《离鸾》,这个也是伸臂顷耳,那个歌曲听听一下子也就过去了,也就没了。两美相合,两方面很好,合在一起,譬如说两个人很相爱合在一起,或以时刻计,相聚的时间。时刻,古时候一刻钟是三十分钟,因为古时候算时辰的,一个时辰是现在两个小时,一刻就是半个小时。现在我们用西洋的小时,一个小时分四刻,一刻是十五分钟。十五分钟或者三十分钟,以时刻计,或者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大家相聚,相合相聚的时间以时刻来计算,这是比较短的,相聚两个小时。或以日计,或者相聚一天;或以月计,我们相聚一个月;或以年计,我们相聚一年,或者二年、三年。终有绝别之期,终有分别的时候。及其诀别,则数十年而散,与片刻暂遇而散者,同一悬崖撒手,转瞬成空。譬如夫妻两人相聚几十年了,后来还是要分开,其中一个人死了,那就诀别了,就走了。几十年的相聚而散,与片刻相遇而散,片刻就是相聚的时间很短暂,这个时间不管长、不管短,同样是悬崖撒手,转瞬成空。长时间的相聚到最后是空,短暂的相聚也是空,到最后统统是归空。

「倚翠偎红,不皆恍如春梦乎?即夙契原深,终身聚首,而朱颜不驻,白发已侵。一人之身,非复旧态。则当时黛眉粉颊,亦谓之幻化可矣。何独以妾肖某某为幻化也?」女狐狸又跟他讲,相聚的时间短或长,到最后诀别都是空,长时间是空的,短时间也是空的。现在相聚在一起倚翠偎红,没有了,那不是跟做梦一样吗?即夙契原深,终身聚首,或者宿世缘比较深,大家相聚终生到老死,到老死怎么样?而朱颜不驻,白发已侵。再美的美人也是岁月不饶人,朱颜不驻,年轻的时候那个美貌已经不见了,白头发已经出来了。所以我在年轻的时候看到台湾有一些歌星、影星,以前年轻很漂亮,现在在报纸、网路上看,好难看,老了。

朱颜不驻,白发已侵,一人之身,非复旧态。一个人,同样这个身体,不是他原来那个形态了,变化了。佛经讲,我们这个身也是刹那刹那在变化,这个细胞一直在转换。所以当时黛眉粉颊,亦谓之幻化可矣。当时你看到这些青楼女子打扮得那么漂亮,后来不都是没有了吗?不都是会变化吗?所以亦谓之幻化可矣。狐狸就跟他讲,讲这个是幻化应该可以讲得通,那也是幻化,它也会变,不是都不会变、永远这么年轻。所以何独以妾肖某某为幻化?怎么可以,独就是只有,认为我变化那个青楼女子是幻化?其实青楼女子她也是幻化的。我变的是幻化的,青楼女子她也一直在变化,她不是幻化吗?她也一样是幻化的,也不是真的。这个等于是女狐狸给他开示了,给这个吴生开示。「吴洒然有悟」,突然他也觉悟了。「后数岁,狐女辞去,吴竟绝迹于狎游」。后来经过数年,这个狐女就离别他走了,离开他了。吴竟绝迹于狎游,这个吴生就不再去青楼找欢乐了,就戒掉了,知道这统统是假的,这个是有开悟了,所以不去了。

这一段,原来这个公案就是这个,这个宁波吴生遇到一个女狐这个因缘。这一段我觉得也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所以这个看破放下,这些都很有启发性的。看到这些,我们学了佛的人,再回归到佛法,《金刚经》、《无量寿经》,我们就会体会更深刻。这里讲的都是比较浅显的,一般人比较容易理解的。《金刚经》讲的当然我们深入也是可以的,像《无量寿经》讲的我们也比较容易体会,「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读了经我们再看到这个,更能够体会。这一段我们净老和尚节录出来主要就是告诉我们,要认识宇宙人生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金刚经》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要太认真,要看破放下。我们再看下面这段,二O三页第二行:

【十二。巧取人财。必有一意外事耗去。】

『巧取人财』,就是用一些奸巧的手段去取得别人的财物。「巧取」就是不如法、不正当的,他很善巧,取了这个钱财别人也不知道,这个叫做巧取。不如法得到的钱财,必定会有意外的事情给它消耗掉。这一段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取财还是要合乎道,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合乎正当的常理来取得,不能取不义之财。所以《太上感应篇》讲,「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取非义之财,不但没好处,对自己还有很大的损害,就好像口渴喝毒酒要解渴,这个渴还没有解就毒死了。漏脯就是毒的肉,肚子饿了吃有毒的肉,吃下去不但不饱,马上中毒而死。所以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还没有吃饱就死了,取那个非义之财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不但没有好处,坏处很大。

像这一类的开示都是属于因果教育。我们昨天开始听净老和尚给我们开示,因果教育很重要,你要认识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要认识清楚,要断恶修善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用不法的手段取得人财,他无非是想得到财利,得到这个利益。但是如果明了这个因果,用不如法所赚取的钱财,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把自己原来的福报折损掉了,实在讲就是得不偿失,你所获得的没办法去偿还失去的。如果明了这个因果,那何必?那不很冤枉吗?所以明了因果的人,他做的事情才有意义,才有利益,才有真实的利益;不明了因果,胡作妄为,想要得利益,反而得到损害。所以有些人他命中原来有一千万财富的命,用不法手段取得,他得到五百万,他很高兴他很聪明可以获得这么多钱,实际上他不知道他原来不止这些,因为用不法的手段被折扣掉了,他不知道,以为用这个方法得到钱财,实际上他原来命中比这个多,他不知道。如果知道这个因果的事实真相,还有谁会去干那些不法的事情?大概不会了,再去干大概就是白痴、愚痴的人才会干,一般正常人不会去干那个事情。

所以巧取人财,『必有一意外事耗去』。《感应篇》讲的真的触目惊心,你取非义之财或者横取人财,用不如法、用蛮横的手段,强取人家的财物、财产,那个有报应的,家里会用妻子去抵偿,渐至死丧,自己的家人会一个一个死去。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不然就是遇到火灾、遇到水灾,或者遇到强盗小偷,把自己的财物偷走了,遗亡器物。不然就是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不然就生病,生病把那个钱都花光了他病才好。不然就口舌、打官司这些事情,所以真的是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取财要按常理,如法,不要巧取人财。

这里也是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是,「献县吏王某」。献县就是河北沧州,在县政府,现在讲县政府,当一个小公务员,县吏,姓王,王某。这个王某他是在县政府里面当办理文书的小公务员,就是写文书的。「工刀笔」,这个工也就是他的专业,这个刀笔,古代没有发明纸以前文字是刻在竹片上,竹简。大家看春秋战国时候,古时候文字是刻在竹片上,一片一片、一条一条的,长条的,然后要刻上去,那个笔就像我们现在刻印章那个刻刀一样,给它刻在竹简上面,所以那个笔叫刀笔。如果写错字,也是用那个刀给它抹平再重新刻。后来这个刀笔就比喻写状纸,替人家写诉讼的状纸。以前去县政府有什么冤情要去告状,有人替人家写状纸,替人家写状纸就等于我们现在的律师,帮人家写诉讼状纸。他很会写,工就是他很会写,工刀笔。如果人家钱给他多一点,他就写,替他讲好话;这个钱比较少的,他就没有尽心尽力替他写他的诉状。现在听说律师也是这样的,等于现在的律师了。

以前我们景美华藏图书馆,韩馆长请一个萧律师当法律顾问,萧太太也常常来听经。我也常常听萧太太讲,他们在律师事务所遇到的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案子就太多了。她就给我讲,悟道法师你知道吗,有儿子在告爸爸的,你知道吗?我说,怎么儿子会告爸爸?为什么会告他?她说财产分得不公平,他认为不公平,所以通过律师去告他父亲。你说这个父亲,人实在想不通,没有听经,真的这些道理不明白,你说留那个钱给儿孙,他得到的结果是什么?让他造罪业,而且落个大不孝之名,造不孝之罪。还有我也有看到告母亲的,以前桃园,前一阵子我看到报纸,有告他母亲的,也是说财产分得不公平。如果没有财产就没事,如果家很穷,兄弟姐妹感情非常好;一有钱,要分财产,兄弟姐妹亲骨肉都变仇人了,这我们在现实社会看得很多。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为了钱财,亲兄弟反目成仇的多的是。去年我听说内湖有一个企业很大,也是兄弟相残,为了财产,有一家饭店。吴董请我去喝咖啡,给我讲那个事情,好像弟弟拿枪去枪杀哥哥,亲兄弟。这个律师,就是你没有道理但是你钱多一些给他,你没有道理就给你写得有道理;那个没有钱的,他就倒霉了,他有道理他也变没道理,他能够这样。所以我听萧太太讲,我说律师不是民间的包青天吗?怎么可以这样?如果你做包青天,你累积功德;如果是为了钱财,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对的讲成不对的,不对讲成对的,那罪业就造得很重了。

献县吏王某工刀笔,「善巧取人财」。他加一个善,老和尚节录是「巧取人财」,善就是他很善巧,也就是说他很有手段的去巧取人家的钱财。当然他会写文书、写状子,两方面在告状,他很会写,把没有道理写得很有道理,他就赚了钱,为了钱财就昧著良心。但是怎么样?用不如法的手段取得钱财,怎么样也存不住。「然每有所积,必有一意外事耗去」。但是他每次都是赚了一些钱、有一些积蓄了,总是发生意外的事情把那些钱就统统赔光,就销耗去了。每一次他用这个不如法的手段赚到的钱,赚了一些就发生一些事情,真的就像《太上感应篇》讲的,不是生病、疾病口舌,不然就是遇到什么水灾、遇到盗贼被偷,总是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把他的钱财耗去。

「有城隍庙道童,夜行廊庑间」。那个地方有一间城隍庙,有一个道童,穿道服的童子,晚上在廊,廊就是走廊。廊庑间就是两边东西厢,大家去看寺庙也是有的,两边有东西厢的厢房,两边厢房上面有走廊。这个城隍庙也是有廊庑,两侧的厢房。「有二吏持簿对算」。这个城隍庙有两个官吏,这个不是人间的,是鬼神,持簿对算,一个拿簿子,算就是一个拿算盘。一个拿本子记,一个拿算盘在算。大家有没有去过城隍庙?没有去过的,下次有机会我带你去。我们上海的同学来,应该知道上海有个城隍庙,我每次到上海都会去城隍庙上上香。台湾的城隍庙就更多了,台南的城隍庙、台北的城隍庙,台北的城隍庙我还去做过法会。那个城隍庙都会吊挂一个算盘,以前计算数字就是珠算,吊挂一个算盘算什么?就是《了凡四训》讲的,加减乘除,算功过。加减乘除,做善事就加,做坏事就减,给你扣掉,扣掉你的福禄,做善事增加你的福禄。这个城隍也管这个事情,也管生死簿,管一个地方的。城隍跟人间一样,他行政管辖区也有不同的,这个是在河北沧州。

晚上这个道童看到庙二吏,两个冥官,一个拿簿子,一个拿算盘在对着算,算谁?算这个王某,工刀笔这个人。「其一曰」,其中有一个城隍庙的官吏就讲。渠,渠就是指第三人,就是指这个王某。「渠今岁所蓄较多,当何法以销之?」他说这个王某人,今岁就是今年,他所赚的钱比去年还多,他积蓄比去年更多,说明他做了更多不如法的事情,所以赚更多的钱。城隍庙这两个官吏就讲,当何法以销之?用什么方法把他这个钱财销散掉?「方沉思间」,两个人在想用什么方法把他销掉。「其一曰:一翠云足矣,无烦迂折也」。迂就是曲曲折折,不用那么麻烦了,一个翠云就够了。「是庙往往遇鬼,道童习见亦不怖」,因为这个城隍庙常常看到鬼。在我们台湾的城隍庙,以前高雄净宗学会这个简会长她公公建城隍庙,简会长的先生他给我讲,他的爸爸以前在看城隍庙,在高雄凤山的城隍庙,是他祖父辈盖的,他说常常晚上都有城隍爷在审判鬼魂。所以城隍庙往往会遇到鬼,这个道童也常常看到,看到就习惯了,他也不害怕,听到这两个鬼吏在讲话,他也不害怕。但是听说有一个翠云要去消耗王某人的钱财,不知道是谁,「亦不知为谁销算」,他也不知道是为哪一个人。

「俄有小妓翠云至,王某大嬖之」。俄就是没有多久。这个道童晚上碰到这两个鬼,阴间的官吏拿簿子、拿算盘在对算,他说这个人今年积蓄的比较多,用什么方法给他销散掉,其中有一个就讲,一个翠云就够了,就不用其他的方法了。这个道童听见了、看到了,他大概常常看到,所以他也就习惯了,不怕,但是不知道翠云是谁,哪一个是翠云?亦不知为谁销算,也不知道是哪个人销他的算。这个算,《太上感应篇》讲,「大则夺纪,少则夺算」。销算就是销减他的算,我们人在人间活一百天叫做一算,一百天的福禄叫一算。俄有小妓翠云至,有个小妓女叫翠云,到他家来了。王某大嬖之,这个王某看到了,非常喜欢,非常宠爱。「耗所蓄八九」,他最近积蓄、赚的钱大概八九成都被她拿走了,被这个小妓拿走了,累积的钱都被她拿走了八九成。「又染恶疮」,又染上恶疮,就是我们平常讲花柳病这一类的。「医药备至」,染上恶疮,就要去看医生吃药。「比愈」,恶疮治好了,「则已荡然矣」,就是他所积蓄的这些钱已经统统没有了。「人计其平生所取,可屈指数者,约三四万金」。有人计算这个王某人他平生巧取人财,可以算的出来的(算不出来的不算),可以算的出来的约三、四万金。在那时候三、四万金数字很惊人的,后来也统统没有了。「后发狂疾暴卒,竟无棺以殓」,后来狂疾发作了,狂疾就是突然的一个疾病,暴卒就是突然就死掉了。竟无棺以殓,死了以后竟然没有钱买棺材。没有钱买棺材,用什么埋葬?大概用草蓆卷一卷,然后就草草埋葬了。你看这个巧取人财,到最后的结局下场变成这样,所以明白这个因果,绝对不敢再去干那个事情了。

好,我们先学习到第十二段,「巧取人财,必有一意外事耗去」。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学下面这一段,现在是用晚餐时间,我们大家休息一下,我们晚上继续再来学习,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8月29日19:57: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763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