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162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六二集)  1992/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62

第162集 A

MP3下载

第162集 B

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第四百四十五面第二行,从《疏》看起:

 

【今先明本行。后以法供养抑前供养。本说劣行。为何所益。】

 

大师这一行的疏文,下面有解释,《钞》底下就是解释,解释里面说:

 

【今先明下。】

 

就是指前面这一段的疏文,就是刚才念的这一段。这个意思是广修供养这一段经文,清凉大师给我们说了很多,而宗密又详细的解释疏文。换句话说,注解的注解,因为在菩萨修行之中虽然讲有无量的法门,也就是说有无尽的方式,但是要把它总归纳起来,不外乎布施。以清净平等心修布施就是供养,普贤行跟菩萨行的差别就在此地。菩萨行,菩萨没有普贤这么清净,这样平等,这个清净心跟平等心是周遍法界,一有分别执着就不能够周遍,所以这是普贤行跟菩萨行差别不同的所在就在此地。

 

前面说过要怎样用心去修法供养,世尊举了很多例子,这个地方再加以说明,法供养是不是把前面的财供养把它压下去?不是这个意思。法供养重要,财供养也不能少,其实财跟法是分不开的,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移。我们修一切供养,目的何在?动机何在?如果这个动机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财供养就变成法供养了。如果我们动机只是解决他现在生活上某些困难,那就是法供养也变成财供养。由此可知,就是在心境的转变,财跟法是一体的,这是我们必须要分辨清楚。所以底下讲:

 

【覈此文无端也。疏抑前等者言。抑者。按也。厌伏之义。今义训抑者屈也。谓屈于本行也。】

 

这是委屈。就是说好像财布施跟法布施比较起来,这个财施显得委屈了。

 

【余亦谓此七种法行。但是所标之心。】

 

这个『余』是宗密大师,《钞》是他做的,称余是宗密大师的意思。『七种法行,但是所标之心』。可见得这一句话很重要,佛法确确实实是心法。换句话说,就是看你怎么个想法,你怎么个看法,境界还是这个境界,那个看法想法不同,在这个同样境界里面生活的感受就不一样,这是真正结归到重点的所在。

 

【经言如说修行者。】

 

这个『如说修行』是佛讲的。

 

【即如前所说观行如是而行。名如说修行也。】

 

这个地方提到学佛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观想,观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作观、观想。观是观念,想是思惟,也就是我们讲的粗浅一点,现代话讲你怎么个看法,你怎么个想法,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看法、想法要跟佛菩萨相应,我们现前生活就过的是佛菩萨的日子。如果我们看法、想法跟佛菩萨是相反的,那我们就过的是六道凡夫的日子。其实环境摆在面前并没有改变,可是苦乐就完全不相同。这也证实了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这个修观是菩萨行里面一个总纲领,八万四千的行门,哪一个法门不是修观!修是修正,观就是观念、观想,把我们的观念、观想修正过来。佛菩萨是最纯正的,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这就是正确的;与事实真相相违背,那就是错误的。

 

凡夫想法、看法错误,这是不能够责怪的,为什么?因为他对于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不要说过去世跟未来世我们不知道,即使在我们这一生当中,二十年前的事情也许还有点印象,三十年前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的了,明年、后年的事情一无所知。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对于所有一切的问题,人与事,都在那里猜测,都在那里推想。这些猜测推想,说实在话,都叫胡思乱想,与事实真相完全不相符合。我们想错、看错了,于是我们也讲错、也做错了,这个生活怎么不苦?这当然苦。如果过去现在未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就不想了,没得好想的,清清楚楚的,还有什么好想的!所作所为自自然然符合于现实状况,这个生活就美满、就幸福快乐,跟诸佛菩萨一样,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事情。要很冷静的勤修戒定慧,戒就是守法的意思,定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愈是在乱世,生活环境非常混乱的时候愈要修定,这个心愈要清净,我们才能够应付一切人事。观行是总纲领,观是观念思想,行是行为,一切的造作。经典是佛知佛见,诸佛菩萨的解行是我们在迷途之中最好的一个引导,最好的指标。果然能够遵循这个原则来修学,我们会走出迷境,会走出困境,这就是所谓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言利益众生等者。即修观行之时。一一与此利益等心相应。是则名为真法供养也。】

 

这个意思非常的深长,利益众生,让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怎样做的?是不是我们拿着金钱、拿着物品,甚至于像我们这个道场,每年印送许许多多经书、录音带,这是不是在做一些真实利益众生的事情、真法供养?不见得,这算是法供养,还不能算是真法供养。什么叫真法供养?我自己本身做到了,那叫真法供养。也就是说,自己要给一切众生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模范,佛的教训我统统做到了,这叫真法供养。像《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真法供养,他怎么供养法?他每天到舍卫大城去托钵,着衣持钵,到舍卫大城乞食,那叫真法供养。他做给我们看,他是怎么样生活,怎么过日子的,让我们从这里得到启示,从这个地方觉悟,我们要学习他,这就对了。所以佛没有说一句话,无言之教。把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法,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皆是大圆满。四十九年所说的法就在穿衣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在吃饭上,我们如果会了,我们穿衣,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穿衣表示全都在其中,我们吃饭也完全在其中,那就行了,那叫做真法供养。可见得佛法很现实,没有离开现实,所以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大圆满。

 

【若尔。即不必诤论也。然且依疏。】

 

果然做到这里,就没有争论了,晓得财供养跟法供养一如。虽然说的这个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法布施,一切财供养比不上法供养,我们在这个地方明白了,说这些话,无非是把我们的念头转过来而已。如果你执着这些话就错误了。《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与非法都不可以执着,执着就错了。所以一切法真的是无实无虚,这个道理很深,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当我们一切都不执着,佛所说一切法的真实义自然就明了了,所有一切疑惑争论都没有了。所以宗密大师讲的『且依疏』,我们就依照清凉大师为我们所说的去做就行了。我们再看下面的文:

 

【下偈之中。更无校量。但举本行为胜供养。明知校量欲显本行供养为胜。】

 

本经前面是长行,也就是用散文体裁所写的。可是后面是偈颂,偈颂是属于重颂,就是把前面长行文重复再说一遍,佛经里面用这种方式非常之多。用这个方式,它有两个意思,佛讲经跟学校上课不一样,学校上课,学生是固定的,到时候他一定要来,他不能缺席的;佛讲经不是上课,这个听众他喜欢来就来,他不喜欢来就不来。有的人来得早,有的经说了一大半,快讲完了,他才来。所以这情形就很难,世尊非常慈悲,为这个缘故,后来的人也教他能听到全经的大意,但是总不能为他再说一遍,再说一遍,先来的人就嫌烦了,于是他用偈颂的体裁再说一遍。使后来的人也能把前面用偈颂重复讲一遍,大致上也能明了。

 

同时佛所讲的这些话要记住,如果记不住,你怎么会做得到?怎么能够应用在生活上?这个长行文难记,所以只要把意思记住就行了。这个偈颂在从前都可以唱歌的,谱上曲的时候可以唱的,所以很容易记住。佛用这个方法,让我们把他所讲的经义统统记在心里,所以偈颂有这两种好处,这个是说法的时候,往往说完之后,又用偈颂再说一遍。偈颂里面,有时候有长行没有说到的,在偈颂里补足;有长行说得很多的,偈颂讲得很简单,略说,这是我们读大乘经,尤其是《华严》,处处可以见到。偈颂很长,而讲到广修供养这一段里面,有本行,没有比较殊胜,这个偈颂里头没有了。由此可知,佛的意思最重要的还是教导我们如何修行,比较胜劣不重要,所以说是『校量欲显本行供养为胜』,就是法供养为胜。

 

佛法就是生活,特别在《金刚经》上,显示甚深的密义,《金刚经》经文不长,可是它的意思很深。这部经在中国流通可以说是最殊胜的、最流行的、知名度最高的,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它的人并不多。江味农居士以一生的精力,四十年的时间专攻《金刚般若》,写成一部《金刚经讲义》,讲义的确写得好,这是他四十年的成绩,他的修学报告。这个本子在台湾相当流行,印的数量也相当可观,可是真正去研究、去修行的人还是不多。在二十多年前,我们在佛教会大专讲座曾经讲过一次,也是用了很长的时间,我记得没有讲完,讲了一半,好像用了四年的时间才讲了一半。这次我们有个机缘用精简的方法,实在讲这部《金刚经》如果每天讲,一天讲两个小时,至少要半年才能把它讲完。可是两个小时那部经也可以讲完,同样我们能够得真实的受用。

 

我这次回来时间不长,二十一号要到新加坡去,有两个星期,两个星期景美讲经安排七次,我想七次把《金刚经》从头到尾讲一遍,讲《金刚经》大意。今天这一段全在《金刚般若》里头,告诉我们怎样把最高般若的精华,应用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这是我们要学的,学到之后马上就能够用,就用得上,才知道本行的殊胜。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看《疏》:

 

【故梵本云。复次善男子。彼彼一切最胜供养。及法供养。修行供养。乃至不离菩提心供养。一念中以彼彼供养如来。以得最胜善根。增长积集过去供养善根。百分不及一等。】

 

这一段是经文,梵本原文是这个写法。我们再看底下:

 

【此中意云。上来观行。名最胜善根。及法供养。此上二类。一念善根是所校量。过去供养为能校量。】

 

『校量』是比较,比较殊胜。能比较的是『一念善根』,所比较的就是『过去供养』。再看末后这一段:

 

【以未修普贤行愿供养。不及今修普贤观行供养故。】

 

没有『修普贤行愿』,心不平等,心不清净,真的那个供养得的福报是有限的,修普贤行愿那个功德是无有穷尽,什么原因?一念善根。这个事实真相的确很难明了,我们世间人这个观念当中因与果是相对的,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大因大果、小因小果,相对的,不知道这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万法皆如,那是真相,我们不明了,不明了是我们着了相!不晓得一切相的体性,所以我们的生活是在相对的空间里。

 

那个事实真相绝对没有相对的,没有相对的这就真的大,尽虚空遍法界。如何能够证得这个境界?有念就不能证得。念是什么?念就是分别执着,无念就证得了。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无念存在,也不能证得。为什么?你着了无念。有念无念统统都没有了,那才叫真无念。所以说无念也没有,这才叫真无念,这样才能见到事实真相,这叫普贤行。普贤行跟其他的菩萨行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菩萨未必做到真无念,菩萨还是有分别、有执着,达到真无念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普贤行,念与无念统统都没有了,《金刚经》就是说明这个境界。有念是法相,无念是非法相,有念是有,无念是空,空有两边都要放下,有不能执着,空也不能执着。不执着也不能执着,这个心是普贤行,以这个心来修一切行门都是属于普贤行,与普贤行愿完全相应。这是我们必须要理解的,必须要懂得的。

 

然后我们回来再看这一段经文,经里面说。『复次善男子』,这个地方的善男子就是称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来参访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叫着他。『彼彼』,是指一切菩萨,从初信位一直到等觉位五十一个位次,是说这些菩萨们。『一切最胜供养』,这一句是讲财供养。『及法供养,修行供养,乃至不离菩提心供养』,这都是前面所说的,列举法供养,举了七个例子。菩萨都效法普贤,学习普贤行,我们今天也在学习,在菩萨五十一个位次里头,虽然都修普贤行,差等不一样。这个差等从哪里来的?从一念心来的,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心的清净纯度不一样。

 

我们现在学佛了,比起过去几年没学佛的时候,我们现在这个心好像清净了不少,比较清净。继续不断的用功,再过两年,又比现在清净不少。为什么有很多同修来说:我念佛念了好几年,烦恼妄想还是不断的还有,这什么原因?是我们功夫不够。不能怀疑:这个恐怕功夫不得力,修行没用处。那就错了,修行有用处,功夫也得力,要伏烦恼那个力量还不够,继续努力再精进、再加油一段时间,功夫够了,烦恼就少了。烦恼愈来愈少,证明你的功夫很得力,功夫不断在进步。如果说是不用功的时候,好像没烦恼,没有什么妄念,一念佛的时候妄想杂念特别多,算了,还是不要念了。这你就错了,不是说你念佛的时候把烦恼都念出来,不是的。是你的烦恼妄想本来就是那么多,不念佛的时候没发现,这一念佛的时候才发现这么多。幸亏念佛才发现,不念佛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发现虽然不能控制,也是功夫。你看多少人烦恼妄想多,他不知道,你算不错了,你知道了,这比他们就强很多,因为念佛读经才发现。我再念佛、再读经,慢慢的就可以能够降伏它,可以克服它,这是一定的道理。这怎么能怀疑,怎么能够把它中断!了解事实真相,才晓得念佛读经的好处、利益,真实的利益。

 

刚才说了,这个经是大乘经,大乘圆教,圆教的菩萨到初住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个时候他所修的是真正的普贤行。那前面十个位次,从初信到十信只有定力,没开智慧,虽修普贤行,不能跟见性的菩萨相比,因为没有见性,用的是什么心?用的是意识心,跟我们凡夫现在一样,我们用的是意识心,不是用的真心。意识心跟真心差别在哪里?意识心有念,真心没有念,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这个心有真妄,凡夫二乘权教菩萨用妄心,妄心就是法相家所讲的八识,我们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一定要破无明见本性,他用的是真心。用的真心,那个功德就大了。那个就是极小的一点,修的一点福,像布施,布施一分钱,布施一块钱,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这个大小一多统统都破掉了、都没有了。我们用意识心,这个大小一多存在,这个没有办法破除。这个大因就是大果,小因就是小果,如果普贤行里面,小因证大果,小行得大福,那个用心不一样,真妄差别不相同。所以我们今天尽量在事上修,尽量把心量拓开,也就是尽量不要去想这个,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可以说菩萨行从哪里做起?菩萨行就是把自己忘掉做起,点点滴滴想一切众生。要依照普贤菩萨这个模式,我们虽然做不到,我们去想,我们去观想,用意识心也好,因为意识心观想也行,这初步必须要从这里下手,把心量拓开。我们点点滴滴要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样子,那这就是真实的供养。做哪些好样子?第一要做一个守法的好样子,做一个守礼的好样子,人人都守法,人人都守礼,社会祥和,天下太平,不至于这么混乱。真实的布施,真实的供养,是自己做样子给人看。我们劝人做,自己做不到,假的,骗人的,人家怎么能相信!佛为我们所说的,他真做到了,他在生活里,他做给我们看,所以我们相信他是真的。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要从这个地方下手。我是做给我家里人看的,做给社会上人看的,做给全世界人看的,做给三千大千世界人看的吗?算不错了,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的好榜样了,记住,出不了轮回,为什么?你的心没有突破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轮回的范围。那要怎样才能够超越轮回?心量再放大,我做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看,就把这个界限突破了。没有这个心量,总是在轮回里头打转,轮回里面打转太苦了!过去生中你这个事情没搞清楚,所以混到现在混成这个样子,苦不堪言。这一下幸亏搞清楚了,搞清楚了现在立刻就要干,来生再不搞六道轮回,这个心量是虚空法界。

 

我们这样的做法,自然得福报,这是一定的。得福报决定不能享,为什么?一享福就又回头了,又着相了,又起心动念了,又坏了。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劝告我们,有福不要享,释迦牟尼佛做给我们看,佛的福报多大?每一天还是出去托钵,不享。还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享。不但这一切物质福报不享,名也不享,名他成佛了,每一天出去托钵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从佛的地位又回到人的地位,成佛了,不着佛的相,不着佛的名号,名闻利养统统都放下、统统都不受了,这真正出得了三界。三界里面的枷锁没有别的,就是名闻利养,一分别一执着就坏了,就堕落在里面去了。一定舍弃得干干净净,这就对了。佛做出来给我们看,让我们去觉悟,让我们去反省、去检点,他就是个榜样。在《华严经》里面这是真好,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些诸佛如来示现各种不同的身分,各种不同的行业,可见得佛法在世间真的是事事无碍。为什么无碍?心里面都不执着,所以他做得自在。

 

我今天下午到这儿来了,简居士来看我,说基金会这一年来做得好辛苦,财力不够。我就笑他:你为什么会过得那么苦?过去我教给你的原则,你忘掉了?钱多多做,钱少少做,没钱不做,这多自在!实在讲自然有钱,有人送过来,没人送过来,诸佛菩萨会送过来,只要你发的是善心,只要你发的是真正的帮助众生、帮助佛法、弘护正法,求佛菩萨,不能求人。求人错了。我没有钱,你发发心,这个不可以。应该怎么样?佛菩萨面前,没有钱,佛菩萨你发发心,这对的,这个正确的。不可以在人面前这样说法,佛菩萨面前可以说。佛菩萨觉得有这个必要,自然就送来了,没有必要他就不送来。送来,我们很欢喜;不送来,也很高兴。不送来就证明这个阶段不能这样做法,做法没有好处,我们见不到,佛菩萨见得到。你一生都真正做到信佛,那就快乐了。多少佛教徒不相信佛,相信自己的胡思乱想。所以一定要信佛,不要信自己,这个就对了,会过得很快乐很幸福。

 

我们很认真、很热心的去做,一切都不着,一切无牵挂。现在这个世间,打着做好事的招牌,实际上欺骗众生的事情太多太多,防不胜防!你没有高度的智慧,你说你不会受人欺骗,很难,太难太难了,一定要有高度的智慧。所以我们依照经典理论教训去做,这就决定正确,绝对没有错误。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钞》就不必说了,看四百四十七面第五行《疏》:

 

【又法供养。通十法行。修行最胜。修行通于万行。依观供养。正是修行故。】

 

这是说明『法供养,通十法行』,《华严》用十表法,十代表圆满。但是佛祖也很慈悲,在事上确确实实为我们提了十个纲领。『修行最胜』,这十条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平常的工作,处事待人,遵循这十个原则,与菩萨行就相应。这十条我们看《钞》里面,第三个小段:

 

【又法下。】

 

就是又法供养这一段文。

 

【重释前二胜供。】

 

再解释前面两种殊胜的供养。

 

【言十法行者。谓一书写。二供养。】

 

这个『书写』我们前面都讲过,就是流通佛法,现在我们不必去书写,印经就是代替从前的书写。从前经典流通要靠写经,现在我们靠印刷,来得非常方便,使佛法在这个世间不至于失传了。我们可以大量的来印、来流通,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佛的经典,接触到佛法,这是法布施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课题。第二是『供养』。

 

【乃至。】

 

底下省掉了六条,这六条大家必须也把它记住。第三个「施他」,布施给别人。第四「谛听」,你看经上常常世尊讲经说法,嘱咐大家要谛听谛听,谛听用现代话讲仔细听,要认真的去听。第五是「披读」,披读我们现在人讲精读,譬如你读经,感觉到有很好的地方,很受用的地方,你用红笔把它划起来,这叫批读。第六「受持」,受是接受,持是奉行。换句话说,佛跟我们讲的道理,跟我们讲的方法,这些教训我愿意接受,我愿意照做,这叫受持。第七要「开演」,我要时时刻刻说给别人听,把你自己修学的心得,你修学得到的好处利益,说给别人听。第八「讽诵」,读诵,讽诵是读出声音,高声的读诵,读熟了就能够背诵,当然背诵的时候也常常高声朗诵。高声朗诵的利益很多,第一个是切记佛的教诲,经典我记得很熟,不忘记。朗诵就跟唱歌一样,舒畅胸怀,高歌一曲。第三个是普利天人,让别人听到佛的经典这么好,他能够得到受用,除了一些人听到,还有鬼神畜生。所以读经能读出声音出来,利益就很多,不出声音,自己得利益;读出声音,大家都得利益,所以朗诵好。

 

【九思惟。】

 

经本上有了。

 

【十修习。】

 

『习』就是不断的去练习,依照经典的教学修正自己的观念、思想、行为,这是菩萨行门的十大纲领,这十大纲领实在讲都是六波罗蜜里头开出来的,归纳就是六度,从六度开出来这十法行。

 

【如下显经胜德分中所明。】

 

底下还会说到,这十条下面还会说到。

 

【言依观供养正是修行者。以所引文殊章十法供养中。多明修行为供养故。】

 

这也是显示《华严》里面常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是任何一个,说布施,布施可以包括一切行门;说持戒,持戒也可以包括一切行门,也包括布施,任何一法都摄一切法。像我们这个讲堂有几十盏灯光,每一盏灯放的光里面都含摄着其他灯光,任何一盏都融合所有的灯光,所以它的一是任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独一专一就错了,它是任何一法都含摄一切法,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为什么把一切法都会归到供养里面?供养最普遍,一般人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做到的。譬如我们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我们有父母、有尊长,我们对父母尊长有供养的义务,可是我们没有想到应当把这个供养的心、供养的行把它扩大到社会、到一切众生,这个我们没想到。佛在这个地方教给我们把这个供养的心、供养的事应当让它扩大,扩大到一切众生,就与自性相应,所以不说别的法门,特别讲供养。十愿里面广修供养这一章说得这么详细,道理在此地。再看底下这一段:

 

【法华中。喜见烧身。名法供养。净名教于善德行施。无前无后。一时等施。名法供养。】

 

这是说明法供养在事相上有种种差别,而不相同。会学的人要体会到它的意思,不要着相,因为佛说法,《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佛无有定法可说。佛不但没有定法可说,实在讲佛是无法可说。为什么无法可说?因为一切法是缘生的,佛法也是缘生的,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法没有,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法不可得,哪有可说的!我们要懂得佛法的真实义,佛是怎么说的?因为我们有错误,佛所说的是纠正我们的错误;我们没有错误,他就没得说了。每个人错误不一样,佛的说法就不一样,每一个时代众生,思想观念错误不一样,因此佛的说法对每一个时代、每一地区众生也各各不相同,因此经典的集结,我们要知道,是不是世尊当年所说的法一句一句,像我们从录音机里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不是的!那样写出来怎么样?没用,因为佛是对当年印度人说的,现在我们中国人,尤其三千年后的中国人,跟那个时候情况完全不一样,不相同,那个东西拿到我们现在怎么会有用处呢?没得用。所以要晓得佛说了许许多多话,阿难尊者的集结,只集结他的原则、他的纲领,而这个原则可以能够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流传到几千年以后,这个原则原理还可以用,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些原理原则我们要活用,死的用又错了,所以要活用。这个地方举出两个例子,就是说明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某一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怎样做,但是那个心是一个心,利益一切众生。怎么利益?令一切众生见到之后,他会反省,他会觉悟,这就得到一切利益。

 

『烧身』,如果我们把身烧掉之后,他还是个木头人,他根本就不懂,那你烧不是烧可惜了,烧了不起作用。你这个身一烧,他马上就觉悟了,那就管用。禅宗传记里面丹霞禅师,诸位晓得丹霞烧佛,他烧佛像干什么?教一个人开悟,那是要真有功夫,真有本事。我们烧佛像要堕地狱的,他烧佛像得大功德。他是看到老和尚参禅快要开悟了,就差那么一点点,执着,他不能开悟。正好冬天取暖,烧火,把佛像搬来烧。这个老和尚一看,这还得了!你怎么把佛像拿来烧?他的话是点他,我烧舍利。木头佛哪有舍利?没有舍利,再拿几尊来烧。这一句话一说,老和尚豁然开悟了,人家用这个帮助他开悟,难道有定法?没有定法!他开悟了之后,丹霞烧不烧佛?不烧佛了,不烧了。禅宗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用意是一念善心,帮助人破迷开悟。手法没有一定,这个要真智慧、要真手段。他那个功夫真有效,用得真有效。我们没有那个智慧,当然也不能用这种手段。

 

但是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我们学佛,明了佛法的好处,我们最亲切的是家人,第一个要度家人,家人最难度,为什么最难度?不是冤家不聚头。度家人是度冤家,所以你要有高度的智慧,你要有出格的手段,度家人。不是度不了,没有度不了的,度不了是你没有智慧,你没有方法;你有智慧,你有方法,没有度不了的。所以学佛之后,在家里要做一个很好的榜样,与家庭生活不能相违背。你与他的生活嗜好相违背了,你家人当然就更讨厌,排斥你了。你要能跟他和光同尘,打成一片,以超高的智慧去感化他,令他觉悟,这是学佛,这叫行菩萨道。你一家人得度了,你就能影响你的邻居,这就能影响这个社会,造成一个社会风气,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我们今天学佛了,实在讲,对于这一层疏忽了。我们这个道场这些年来,对于世界许多地区国家赠送佛教的经书、录音带、录像带,这做的是表面,结缘的事情,有一点好处,很小。今天我跟简居士说,这是铺路,跟人结缘,佛法里面的四摄法的布施、爱语,先给他恩惠,然后要把佛法给他。佛法是什么?是我们的学风,是我们的道风,能够把我们学风、道风推广,这才能带给社会良好的风气。我们的学风是专攻,一门深入;我们的道风是名闻利养统统放下,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不向大众化缘,不向人要钱,至少要把这个道风推广。我们不要钱来做事情,希望能够推广这个风气,对于整个社会,乃至于整个世界和平有利益、有好处,这才是重要的。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9日17:40: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414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