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善导疏菁华 /第15集 视频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观经善导疏菁华  (第十五集)  1993/11/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3-008-0015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十九面,从第二行看起:

 

【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心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剎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善导大师这些开示非常重要,我们念佛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得到往生,可以说他老人家这些开示实实在在是关键,是非常重要。这些话还是从三心「至诚心」里面说的,至诚就是真实,我们学佛要不是真心学、不是老实学,那只能够讲在佛法里面种了善根,而在这一生当中不能出三界、不能往生。如果要是说这一生当中决定出三界、决定得生,那你就一定要用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一定用这个心。我们念佛修行用这个心,平常处事待人接物统统用这个心。不能说我念佛用真心,我对待别人可以用虚情假意,你这一个人一天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心,这个不可以。一真一切都要真实。这个话说到这个地方来了,就有很多同修听了都恐怖、都害怕,怕什么?我平常对人对事要用真心,那我的亏就吃大了,别人对我都用假的,我处处对人用真的,我这个划不来,这不合算,这个忧虑就很多了。我们再要问一问,你想不想到极乐世界去?想不想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如果真的要想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我们眼前这几十年的亏应当要吃,吃这个亏算不了什么,还是用真实心处事待人接物。

 

我们一心只求净土,不求世间名闻利养,说实在话也就谈不上什么吃亏上当。一般人家吃亏上当,也就是说钱少赚,官不能往上升了,大概就是这是吃亏上当,这个我们不要。修行人生活能过得去就好了,我每天吃得饱,吃得差一点没有关系,粗茶淡饭;穿着这有衣服穿就行,不必那么考究。穿、吃这个物质享受太讲究的人很难往生,到临命终时放不下。所以我们的物质生活简单一点,就无所谓吃亏、无所谓上当,要这样的心态我们这一生当中才决定得生,这样的观念我们就不怕吃亏上当了。实在讲无所谓吃亏、无所谓上当,这个世间我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样都不是自己的,连身体都不是的,还有什么吃亏上当?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看破,看破之后你才能真正放下。

 

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对佛菩萨一定要有真实的信仰,不能说有的时候相信,有的时候又不信;有的时候觉得佛菩萨很可靠,有的时候觉得靠不住,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这个要不得。这是表示我们的信心不清净,信心不坚定,对我们修行成功有很大的障碍,一定要相信。真正修道人,自古至今,中国、外国,你们去打听一下,哪一个真正修行人饿死了的、冻死了的?没听说过。为什么他没有饿死、冻死?到他真正挨饿受冻的时候,佛菩萨就来帮助他,佛菩萨照顾无微不至,这是我们在许多著作、笔记里面看到的。我相信有不少同修看过《虚云老和尚年谱》,虚老和尚当年发心朝五台山,他是三步一拜,那样的虔诚。中途生病了,在荒山的地方生病,找不到人家住宿,也没有人照顾。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时候,他信心不退,感动文殊菩萨化身来照顾他。你看《年谱》里面写的,那个人名字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要饭的,文吉是个要饭的。

 

在路上遇到虚老和尚,看到老和尚生病他照顾他。虚老和尚很感激,问他什么名字?他告诉他。问他住在什么地方?他说住在五台山。以后到五台山就到处打听,这个人照顾好几次,所以很感谢他。到五台山一问,人家就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化身,在路上照顾你。所以真正学佛了,不怕困难、不怕艰难、不怕没饭吃、不怕冻着,都不怕。我们信心坚定,一定蒙佛菩萨时时刻刻念着我们,我们念佛,佛也念我们;我们不忘记佛,佛也常常照顾我们,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一切真实心中作」,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心地不真实,里面还掺杂著名闻利养,掺杂着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些东西放不下,这就叫做杂毒之善。虽然你每天拜佛、念佛、想佛,你的贪瞋痴没有断,你这掺杂着三毒在心中,这个样子跟佛菩萨的感应就障碍住了,这是一定要知道,不可以掺杂这些东西。昨天说到这个地方,今天这个文接着就说得更明白、更透彻了。

 

『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这个「如此」是指上面掺杂着贪瞋痴慢,心里面五欲六尘种种的这些享受没有能够舍弃掉,还挂在心上,是这么一种修行方法。『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白天十二个钟点,晚上十二个钟点,我们现在讲二十四小时。大师是唐朝时候的人,唐朝那个时候用的时辰,日夜只有十二时,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我们现在的两个小时,所以这里「日夜十二时」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二十四小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这是讲他勇猛精进,他的修行功夫像这样日夜不间断,这么用功。这用功怎样?『众名杂毒之善』,这样用功,他贪瞋痴慢没有放下,是非人我没有放下,这个人对我好,那个人对我坏,这个人我要报恩,那个人我要报仇,这观念没放下,叫「杂毒之善」。用这样杂毒的善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行,这是跟西方世界没有感应,这是不能去的。

 

为什么?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佛心清净,清净就是不杂毒,没有掺杂毒,那就叫清净,掺杂了就不清净了。西方世界的菩萨心也清净,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人个个心地都清净,心净则土净,这才能感应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上善人来接引你。如果你心不清净,虽然身礼佛、口念佛、心想佛日夜不间断,都不能往生,这个很要紧、很要紧。否则的话,我们照经上讲的,我们三业都恭敬,都在这里修,到临终时还不能往生,那个时候就谤佛、谤法,释迦牟尼佛骗我,这个三经讲的都不灵,我都照这个做了,为什么还不能往生?殊不知是你自己犯了过失,你的心不清净、心不真实。真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真实心,这个很重要。这是说出阿弥陀佛从因到果,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看到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一念一剎那』,这是讲时间之短促,他『三业所修』都是『真实心中作』。弥陀因中一切的『施为』,所有的『趣求』,也都真实。所以那个世界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实,没有一丝毫虚假。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不明了,不能不认真的学习。

 

【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行住坐卧。想同一切菩萨制舍诸恶。我亦如是。】

 

『制』是制止、禁止的意思,我们要从真心当中把自己的恶断掉,别人的恶也断掉。断自己的恶知道,自己贪瞋痴慢这都是恶,怎么断别人的恶?这非常要紧,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虽然一生精进,得不到殊胜的成就。禅宗六祖能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能不见世间过这就是「制舍他恶」。别人做错事情,我看到不顺眼,我心里很不痛快,别人作恶,实在讲与你什么相干?你为什么把它抓起来障碍自己的道业?大错特错。所以这个持戒的人不懂这个道理,自己戒律精严,很难得,人家见到很佩服,但是他见到不持戒的人他就发脾气,这个人不持戒,那个人破戒,瞧不起别人,自己贡高我慢。所以这样持戒只能得福,不能得定。为什么?看到别人破戒、不持戒他心里就起烦恼,他定就没有了!所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他的戒持得好,得不到定,得不到定的原因就是他见到世间过,他没有能够舍他过,自己的恶舍掉,他恶没有舍掉。所以我们要学不见世间过,这就对了。秽土,就像我们这个世界,一定要能够舍弃,不可以留恋,这才能够往生净土。如果对这个世界有留恋,西方净土就去不了,就产生了障碍。『行住坐卧』,换句话说,就是一切时一切处,我们都要以菩萨为榜样、以菩萨为标准,我们向他学习。『想同一切菩萨制舍诸恶』,菩萨能断自己的恶念、恶行,也能舍他恶念、恶行,我们应当要学,要学习。

 

【真实心中勤修自他凡圣等善。】

 

佛的善心、善行我们要学习,菩萨的善心、善行我们也要学习,我们看到世间善心的人做了些好事情我们也要学习。学习善不能学恶,恶那一方面不要放在心上,我们这个心恶没有了,变成一个纯善的心,这样就好了。

 

【真实心中口业赞叹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赞叹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

 

我们念佛就是赞佛,念菩萨就是赞僧,我们读经就是赞法,称赞三宝要从真实心中作。我们将三宝也以真实心介绍给一切大众,自利利他。这一切众生有善心、善行,他们三业所造的善,我们也都赞叹,『赞叹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它的效果能够转移风俗,使这个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把社会的道德能够提升。这个作恶的人他自然会生起惭愧心,恶人,你看做了好多恶事,人家一句话都不说,我才做一点点善事他们都赞叹我。这个样自然的能够转移风俗,能够诱导人心向善。所以它有许多的好处。再看底下这一段:

 

【一00、真实心中意业思想。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如现目前。若非善业者。敬而远之。亦不随喜也。】

 

这三业里面最重要的是『意业』,「意业」是主宰。心正行就正,言行就正;心不正,那个言行要是正,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所以心最重要,『真实心中』意业是第一,最重要了。大师在此地教导我们,意业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观念,见解、观念。『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这就是教给我们专想「阿弥陀佛」。我们对于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为我们介绍的这尊佛陀,阿弥陀佛,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我们都要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佛不妄语。五戒里面都不妄语,佛哪有妄语的道理!《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来是五语者,五种语第一个是「真语」,真就不假;第二个是「实语」,实就不虚,所以如来的语是真实语;第三个叫「如语」,如是什么?那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也不添一点,也不减一点,说得是恰到好处,完全跟事实相应,没有添油添醋,那才叫如语。可见得佛讲哪里会讲假话!佛不欺骗众生,也不会夸大,句句话都是实实在在的。这是我们一定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就像佛在经中所说的。

 

我们常常读经,常常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开示,我们读经就是接受他的开示,一遍一遍使我们的印象加深。这印象深了,我们时时刻刻就会想佛、想极乐世界,用这个方法把我们的那些妄想、杂想都把它打掉,我们一心只想阿弥陀佛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如现目前』,这个境界常常就像在我们眼前一样,愈想愈真实,想阿弥陀佛愈想愈清净,阿弥陀佛常常在我们的身边,真的有这种感触。这是教给我们应当如是的思惟,这个意业就真实清净了。

 

『若非善业』,这是假如我们遇到了不是善的事情,我们能够拣别、能够分别这不是善行,那怎么办?在现代的社会里面,我们的亲戚、朋友、同事,有关系的人,他们有信仰别的宗教的,做别的事情的,都来找我们,要拉我们一道去参加,这怎么办?是不是也要去随喜随喜?不可以。菩萨才可以随喜,我们不能随喜,我们随喜次数多了,心就变了,就被他拉跑了。假如我们真的有定功、有智慧,我随喜他,会把他们转过来,行,有这种能力就可以去随喜。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你就听话,此地讲『敬而远之』,我们不要得罪他,他来邀请,我们说谢谢,我没有空,没有时间去参加,很抱歉。『亦不随喜』。「随喜」,刚才讲是大菩萨们的事情,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要晓得,十大愿王是什么人修的?法身大士修的,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境界,那个行,有那个智慧、神通、能力可以随喜。我们现在是凡夫,业障深重,所以那个场合不能随喜。下面这段再讲到深心,什么是深心?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讲得很明白、很清楚。

 

【一0一、深心即是深信之心。】

 

你看这个讲得清楚,我们不会把意思错会。

 

【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这是我们第一个要相信、要承认、要肯定的,我们确确实实是『生死凡夫』。为什么会有六道生死轮回?造的罪业太多了。所以无量劫来,『旷劫』就是无量劫来,『常没』,「没」是堕三恶道,常常堕三恶道,『流转』是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轮回,堕在恶道里面的时间最长、最苦。『无有出离之缘』,我们何尝不想超越六道轮回?「缘」是机会,没有这个机会、没有这个条件,这是我们要深深的相信。第二:

 

【决定深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我教同修这个早晚课诵,早课念《无量寿经》第六品,就是念『四十八愿』。我们一般这个道场里头用的课诵本,古人编的,古时候人编的,那个时候大家早晚课诵用这些经咒很得力,契合那个时代众生根器。我们今天这个根性比起过去那些人差远了,我们的业障,我们的习气、烦恼、贪瞋痴慢,比古人不晓得要加多少倍!现代的社会,这个花花世界,诱惑的力量,那比从前要超过百倍、千倍。我们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所以古人那个课诵本我们今天来用得不到力了。就好像这个害病一样,古人那个药方一吃病就好了,我们今天拿他的药方来吃没有效。这个没有效是什么?我们的病太重了,他那个药的分量太轻了。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用药必须在分量上要加上多少倍才管效。所以我用《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做为早课,我们念了真的有受用。我们用《无量寿经》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里面讲的五浊恶世,让我们了解现实的状况;里面讲五戒十善,让我们知道怎样断恶修善,怎样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也能跟佛菩萨接近,这样就好!所以用这个做早晚课,我们真的会得力。就是深深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摄受十方世界罪苦众生,就是我们这样的人。弥陀四十八愿就是为我而发的,我要相信,相信乘佛本愿威神的力量,我们这一生决定得生,这是要深信不疑。第三:

 

【深信释迦佛说此经。】

 

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怎么知道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在这个经上为我们介绍的,我们要相信,决定不能够怀疑。

 

【十方恒沙诸佛。】

 

《弥陀经》里面六方佛,《无量寿经》上的十方佛,都跟释迦牟尼佛做证明,一同来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得生。】

 

十方佛来劝我们、来做证明,可见得求生净土真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分,真的去得了。问题你如果去不了,你一定犯了善导大师在此地所讲的过失;如果你要不犯过失,依教修行,你决定得生。

 

【一心唯信佛语。】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我们要相信佛说的,要坚定的相信。

 

【不顾身命。决定依行。】

 

明天没有饭吃不要紧,明天没有工作也不要紧。不要说明天没饭吃,这个事情大了,吃饭的事情大事,佛就不要念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身命』事小,何况「身命」以外的事,那就更不足道。身心世界统统放下,那你念佛这个心才叫真心,才是真实心中作,『决定依行』。

 

【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

 

佛叫我们哪些要舍、哪些要放下,我们听话就舍、就放下。佛说哪些你们要做,我们就照做。

 

【佛遣去处即去。】

 

佛叫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就去,一点都不怀疑,完全接受佛的教导,依教奉行。这样就是:

 

【是名随顺佛教。】

 

这底下念「交」,教导我们,这才是随顺佛的教导。

 

【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

 

这个才叫真正『佛弟子』,要是阳奉阴违那不是佛的真弟子,佛的真弟子一定是依教奉行。佛的教诲都在经典之中,经典有些意思很深,有些意思不明显,祖师大德在注解里面都帮我们显发出来,祖师大德给我们帮了很大的忙,使我们对于微言大义都能够体会,便于奉行。

 

【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

 

善导大师这些话,实在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我们读了、听了不能不感动。三经,《无量寿经》为我们介绍了西方净土,使我们认识阿弥陀佛;《观无量寿佛经》,提供了往生修学的方法;《弥陀经》是极力的劝导劝我们往生,劝信、劝愿、劝行。所以从这三部经能够看到一切诸佛如来对众生的真实慈悲。所以大师讲『一切行者』,这是讲一切发心求愿往生的这些人,这些修行人,也就是我们今天讲修净土的同学们。『但能依此经』,只要依照这部经里面所说的理论、方法,『深信行者』,深深相信,一点都不怀疑,依照《观经》上讲的方法去修,一定不会耽误,『必不误众生』,不会耽误。这个不耽误就是你决定得生,如果你不能生净土,那就是误了你的大事,就是决定不会误你的!

 

【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

 

为什么我们要深信?为什么我们要极力的去奉行?大师在此地说得好,『佛所有言说』,「所有言说」就是在这一部经里面,或者说在净土三经里面,所有的言说。不是指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那说的法门太多了,不是指这个。这是指本经,在这部经里面所有的言说。就是『正教』,极为正确,一定要依这部经。『义』是义理,这是正确的义理。正确的修行方法,正确的解释。『业』是事业,就是造作,依照这部经上去做就是「正业」,跟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的行业相应、相同。『正智』,这是真实的智慧。

 

【若佛所说。即是了教。】

 

佛在往生之前,我们一般讲入般涅槃之前,教给后世的弟子有四句话,叫四依法,我们遵守这四句话,等于佛在世间,等于我们没有离开佛。这个四句第一个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法是经典,一切要依法,不能依人。祖师大德都是人,祖师大德说的我们可不可以依?我们要以经做标准,他讲的跟经上讲的一样我们可以依他,他讲的跟经上讲的不一样我们就不依他,这个标准就对了,就不会错误。第二教我们「依义不依语」,这个很好,你看到末法时期,很多经论引起许多人在争论、在批评。譬如同样一部经,两个人翻译的一定不会翻成一样,这个文字一定不一样,但是意思总差不多。《弥陀经》两个译本,鸠摩罗什大师一个译本,玄奘大师一个译本,诸位拿起来比较看,两个译的不一样,意思相同。所以佛说我们依义,意思一样就行了。翻译的不一样没有关系,讲的不一样没有关系,意思是一样的,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没有关系,意思重要。

 

第三句话教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讲许多的经典,哪些是了义的?讲成佛的方法是了义,讲菩萨、讲阿罗汉、讲人天福报的就是不了义,我们要依了义经。还有一个问题不能不知道的,那了义经,对他了义,对我不了义,他的根性利,修那个法门修得成功;我的根性劣,我修这个法门不能成功,那对我就不算了义,对他是了义,对我就不算了义。譬如说《华严经》是了义,《法华》是了义的,我们没有能力修学。哪一个法门能够帮助像我们这样业障深重的凡夫也能在一生当中去作佛、作祖?念佛往生这个方法,这个法门对我们来说是了义,第一了义,究竟了义,我们依照这个法门决定成功。所以佛讲这个经就是『了教』,了义教!

 

【是故今时。佛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

 

这个地方所讲的『佛劝』,不仅仅释迦牟尼佛劝,阿弥陀佛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劝,你才知道这个法门的重要,因为没有一尊佛不劝。劝哪些人?劝有缘的人。这个地方『有缘』,就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这个众生这一生当中成佛的机缘成熟了,这太可喜、太殊胜了,这个众生缘成熟了。成熟的人,这个法门一告诉他,他就相信、他就欢喜、他就接受,依教奉行,有缘的人。缘没成熟,他不相信这个法门,不喜欢这个法门,佛菩萨就跟他讲其他的法门。喜欢禅,好,跟你讲禅,喜欢密就跟你讲密,喜欢教就跟你讲教,随顺你,为什么?你缘没有成熟。也就是说,你这一生还不能作佛,作佛的这个缘没成熟。诸位同修要知道,你们能够在这个讲堂里面每天坐上一个半小时,你们都是成佛机缘成熟了的人,不简单,一切诸佛看到都欢喜、都赞叹,要记住。

 

【唯可深信佛语。】

 

对于佛在这三经里头讲的话要深深相信,一点不能够怀疑。

 

【专注奉行。】

 

专是专精、专一,把心的力量集中注入在这个经典里面,将经典的教训都把它变成我们自己思想、见解、生活行为,那就叫『专注奉行』。下面说得好:

 

【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以为疑碍。抱惑自迷。废失往生之大益也。】

 

这些话要牢牢的记住。菩萨很多,菩萨有许多的论典,菩萨所说的,所说的经、所说的论,教你修这个法门、修那个法门,你这大乘经论念多了,怎么办?你到底听谁的?祖师在此地告诉我们,我们听佛的,我们不听菩萨的。连菩萨都不听,那什么阿罗汉、历代什么祖师大德的话,那当然我们更可以不要听了。这些高僧大德的话都不要听了,现在还有什么善知识来劝你,念佛是小乘,念佛是自了汉,你一听了,你要跟他去学大乘去,菩萨都不听,这些善知识的话我们能听吗?你要听了你就不能往生,把你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就丧失掉了。所以说『不相应教』,菩萨、祖师大德、善知识他所讲的,与佛讲的相应,就是与净土三经讲的相应,我们就听,不相应的不听。不相应的你要听了,你一定产生疑惑,一定发生障碍,那你就一生感到遗憾。为什么?这一生往生的机会错过了,一定错过了,不能往生。所以说『废失往生之大益』,这是无比的利益,不要轻易被人给障碍了,这个非常的重要。

 

【深心深信。决定建立自心。】

 

『自心』就是自信心,坚定的自信、清净的自信。

 

【顺教修行。】

 

随顺佛在本经里面所说的这些方法去做,照着这个经典教训去做。

 

【永除疑错。】

 

决定不疑惑,也就决定不会差错。要知道,我们过去的修行,生生世世修行,都错了。如果不错,那早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个一错,差别就太大太大了。

 

【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

 

这些话都非常重要,『别解』是不同的见解,禅的见解跟净宗的见解不同,净宗教你一天到晚执持名号,禅宗念佛一声要漱口三天,方法不一样。遇到贤首宗的教你念《华严经》,遇到天台宗的教你念《法华经》,你到底学哪个?这都是说明见解不同,自己要有主宰。不能听到他那些,我们的信心就动摇,听到禅也想参参禅,听说什么?禅净双修,那你就错了。禅净双修,没错,是永明延寿大师提倡的,永明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他在那个时候提倡没错,我们今天要学就错了。为什么?你一定要明了,永明大师为什么要这么说法?是因为他那个时代禅风最盛,一窝蜂都去参禅去了,轻视净土,不肯修净土。大师慈悲,永明大师,我们都知道,他是阿弥陀佛化身来,他是示现来的。他先学禅,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参禅的人比不上他,他在禅宗里面大家尊他第一高手,他老人家不参禅,回来念阿弥陀佛。这个意思就很明显,看到那些参禅的人不能成就,劝他念佛他又不肯,所以才提倡参禅再多学一点净土,那更好了,「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是为他们说的。我们没有参禅,老实念佛的人,他才不准你禅净双修,一双修就坏了。现在居然还有更聪明的,更了不起的,是禅净密三修,你说怎么得了?这胡闹,标新立异,都把自己这一生往生的机会错过了,真正可惜。

 

所以我们对于不同见解、不同行门的,修行方法不相同的,『异学』,我们学的不一样,我们见解不相同,执着也不一样,我们是执持名号,决定不为他们所动摇,我们坚持净土三经,依照三经的理论、方法修行。实在说,最好我们修净宗的同学,除了三经或者是五经一论之外,其他东西都不要看,免得打闲岔,免得我们起分别,佛在这个经上说这个好、那个好。哪一部经都好!不好,不好佛为什么讲?佛讲哪一部经一定赞叹哪一部经,说哪个法门一定赞叹这个法门。否则的话,听众一定来问佛,这个经是第二等、第三等,你为什么要说给我听?不契我们的机。除了一种人,那就是非看大经不可,你是发愿要弘法利生。你弘法利生虽然是讲净土的经典,人家要问你其他的经论,你不可以说这个我不知道,那个我没看过,这不行,这个倒架子,人家对你就不相信,说你是孤陋寡闻,对你弘法利生就有障碍。

 

所以发愿弘法利生的,那要读诵大乘,真的大小乘经典,不但大小乘,连这个世间一些典籍、常识都要懂得,不能说人家一问,完全不知道,这个不行。自己修行,发愿修行往生净土,可以不必。但是也有人问,这净土是大乘法,三福后面都讲的要读诵大乘,那不读诵大乘能往生吗?我见到过不少往生的人,听到过的就更多了,有些乡下老太太不认识字,《弥陀经》也不会念,就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三年站着往生的、坐着往生的,预知时至的。那一句阿弥陀佛都能往生,何况一部经!何况三部经!足够了,没有怀疑了。所以要弘扬净宗,讲经说法那是要充实自己,要应付大众,不能不多读经论。为自己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古人常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西方是大乘,每个人将来都是到十方世界弘法利生,都是大菩萨,都是成佛的。我们许多大乘佛法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不在此地学,道理在此地。在这个地方专精,见了阿弥陀佛再学,广学多闻,是这么一个道理。

 

可是这个发愿弘法是好事情,是值得赞叹的,要真实心中作,这句话很要紧,真实心中作。如果不是真实心中,你发愿弘法利生很容易堕落。怎么堕落?名利非常容易接近你,名闻利养。当你没有名利的时候,人很有道心,还满清高的,认真的修行;名利一来就迷惑颠倒了,就退转、就堕落了,很快的!自古至今,走弘法利生这个路子堕落的人不晓得有多少,这很可怕。所以发心是好,一定要真实心中作,而且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修学,要有老师指导,要有同参,就是有同学,互相切磋琢磨,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就能够学得成的,没有这个道理。都是有老师的,要有师承,有老师,认真学习,至少要十年的时间,这才不会误别人,自己也不会堕落,这非常的重要。再看底下一段:

 

【一0二、说观经。弥陀经。唯为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决定奉行。】

 

这就是说三经,《观经》指的本经,还有《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是大本的《阿弥陀经》,佛说这三经为什么人说的?唯独为了佛灭之后,释迦牟尼佛示现入般涅槃之后,为后世人,哪些人?『五浊、五苦』。「五浊、五苦」,《无量寿经》里面讲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我们今天住的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五苦,为我们这些凡夫。『证言得生』,「证」是证明,说出我们决定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为这个因缘。这确实像《法华经》里头所说的「一大事因缘」,确实是第一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的,为了这个大事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这个「我」是善导大师自称,我们要向他老人家学习,我们要一心一意依照三经。这个「此」就是指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弥陀经》,三经所说的,依照这个教导决定奉行。

 

昨天我也跟诸位同修提示过,这是善导大师教给我们,「三业专勤」,身专礼阿弥陀佛,我们天天要修,口专念阿弥陀佛,心里面专想阿弥陀佛、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个拜佛要学仪规,请出家的师父或者在家的老同修教导。拜一定要平拜,不能用拜垫,这么高的拜垫收不到效果。但是年岁大的人平拜拜不下去,拜下去就起不来,还得要两个人把他拉起来,年岁大的人用拜垫。拜垫的高度大概要随着你的年龄,随着你的体力。我见到有年岁大的,身体不好的,他的拜垫有我们这个拜垫两个高,他才能拜得下去。像这样高的拜垫,他拜下去都爬不起来,这个我们要晓得。年轻人不可以用拜垫,年轻人用拜垫就错了,要平拜。拜,实在讲拜得愈多愈好。我告诉大家,一天最好能拜一百拜,这是最少的。平常没有拜佛的人,突然这一天一百拜,怕你吃不消。

 

年轻人没有关系,我那个时候年轻,我是三十二岁,跟忏云法师住茅蓬。我从来没有拜过佛的,忏云法师叫我一天要拜三百拜,我就遵照他老人家的话去拜,一天拜三百拜。拜了一个星期,我一天可以拜六百拜;拜了两个星期,我一天拜八百拜,以后我自己订了每一天拜八百拜。这个八百拜,早晨拜三百拜,吃过午饭以后拜两百拜,晚上拜三百拜,分为三次,愈拜速度也愈快。我们拜三百拜大概时间只要四十分钟,所以拜的速度很快,年轻有体力,年轻人不可以偷懒。年岁大的要看自己的体力,不要超过自己体力,这个拜慢慢的增加。譬如开始拜,一天用《净修捷要》,《净修捷要》三十二拜,里面有观想,非常之好,很适用于中年人跟老年人。你学一个时期之后,你拜得很习惯了,身体是愈拜愈好,愈好就愈可以多拜。所以一天能拜三百拜非常的理想,非常好。不能拜那么多,拜一百拜,开头的时候你拜个二十拜、三十拜,慢慢去增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体力,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这样就好,修学很轻松、很愉快,逐渐逐渐将自己的功夫提升,不可以求之过急。今天跟你讲了一百拜,回家去拜一百拜,明天拜不动了,就少拜几拜,那就退步,那错误。我们修行天天要进步,不能有退步,这样就好。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8日16:52: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368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