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善导疏菁华 /第7集 视频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观经善导疏菁华  (第七集)  1993/10/3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3-008-0007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九面,从二十一段看起:

 

【四五、佛光随身出处,必皆有益,足下放光,照益地狱,膝照畜生,阴藏照益鬼神,脐照修罗,心照人道,口照二乘,眉间照益大乘。若光从眉间出,即从佛顶入者,即授菩萨记。】

 

这一段文也可以说是佛门里面的常识,我们在许多经论里面看到,佛往往在未说法之前先放光,也有时候在说法的中途放光,也有佛讲经说法结束之后放光的,这样的情形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尤其看得多。放光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提起我们的注意,第二个是表法的意思。此地这段文,大师为我们说出表法的功德利益,佛放光,有时候是全身放光,有时候是某一个部位放光。譬如佛这个光明从『足下放』,这是必定利益地狱众生,这是最下面的。十法界可以依着这个顺序,我们渐渐都能够理解了,从膝盖放光,这是加持畜生道;从『阴藏』,就是肚脐以下,这个部位放光是加持鬼神道,这都是说的三恶道。在肚脐这个部分,这个光是加持阿修罗;从胸口,我们讲这个心,心是胸口,胸口这个地方放光,这是加持人道;口里面放光是加持声闻、缘觉,就是二乘人;眉间放光,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看到是最普遍的,这是加持大乘菩萨的。

 

如果这个光明从眉间出来,然后再从顶上入进去,这就表示为一切大乘人授菩提记。什么叫授菩提记?这就是预先告诉他,他在什么时候可以成佛,成佛的时候叫什么样的名号,在哪一个世界,度化多少众生,佛都预先知道,为大乘人说明,这叫做授菩提记。这个重要的这些大经,往往序、正宗、流通分都见到佛放光,这是经教法门显示出无比的殊胜。所以我们特别把这一段的注解节录在此地,提供诸位做一个参考。再看底下一段:

 

【四六、凡惑障深,心多散动,若不顿舍攀缘,净境无由得现。此即正教安心住行,若依此法,名为净业成也。】

 

我们是在凡夫位,迷惑、业障都相当的深重,这是我们自己不难觉察得到的。从什么地方观察我们迷惑?不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往往失去了理智,感情用事,这就是迷惑。我们接触经教读经,不懂里面的意思;听讲,有时候将所听的还错会了、还误会,这个往往也有。时时刻刻烦恼现行,贪瞋痴慢、嫉妒、障碍这些念头会起,会表现在生活行为之中,这都是迷惑、业障深重的相状,从这个地方可以体会。所以心实实在在,散就是不能集中,动就是不能定,这个心定不下来,心不能集中。《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心不乱」,我们何尝不想得到?可是怎么想、怎么修,这个境界都不能够现前。这些事实我们一定自己要知道,为什么?关系我们的道业太大了,关系脱离生死轮回,就严重。如果不能加以纠正,还是这样下去,我们这一生当中的修行,充其量只得一点三界有漏的福报。我都不敢讲人天福报,只可以讲三界有漏的福报,因为畜生也很多有福报的,鬼神里头很多有福报,所以这饿鬼道有福报的,除了地狱之外,阿修罗都有福报。人天必须要五戒十善清净,如果要生到色界天,那还得要修禅定,要具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才能够得到天福。

 

所以大师在此地教给我们,如果不能『顿舍攀缘』,这是我们的毛病、习气,攀缘。「攀缘」要不要学?不要学,不知不觉自自然然的这个毛病就现前。为什么原因?实在讲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不是一生、二生、三五生的事情,而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习气,非常严重。说实在话,我们每位同修念佛修行也不是这一生,也是多生多劫在这里修持薰习。为什么多生多劫的修持,这个今生还落得如此这般?原因就是被这些习气害了。我们今天有幸把这个病根找出来了,找出来一定要用勇猛心把它断掉,把它放下。此地讲「顿舍」,就是要立刻把它放下,这样我们的清净心才会现前。如果这个攀缘,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稍稍有丝毫放不下,清净心就不能够现前。

 

这是佛祖教给我们安心的方法,当年须菩提尊者在般若会上为我们向世尊请示了两个问题,这是在《金刚般若》上所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云何降伏其心」,第二个「应云何住」。实际上这两个问题就是此地讲的『安心住行』,我们的心要安在什么地方,云何降伏?就是这个攀缘心、妄想心我们要把它舍掉,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上,这就对了。本经实在讲得非常具体,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像前面教给我们第一个阶段,我们要把心安在佛的境界上,持名观想,所谓忆佛念佛,这心要安在这个地方。我们的行,行是日常生活行为,要住在三福上,前面跟诸位说的三福,心要住在三福上。忆佛念佛,奉行三福,这个净业自然就会成就;忆佛念佛,不修三福,跟诸位说,不能成就的。勤修三福,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这个念佛忆佛功夫差一等,也能往生。为什么?我们将自己修行的回向求生净土,这一回向就行了。可见得这个三福是非常的重要。

 

【四七、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

 

这一段经文也非常重要,必须要牢牢的记住,依教奉行。通常流通经法,佛的嘱咐都在流通分中来说的,本经在正宗分的前面,依照善导大师的判法,他将正宗分判为「定散二善」,这是正宗的开端,佛就嘱咐我们要流通这个法门。可见这个法门是世尊非常重视,也是一切诸佛如来很重视的一个法门。因为它是『为未来世一切众生』,「未来世」就是佛灭度之后,这个世间没有佛住世的时候,众生苦了。这些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烦恼、习气比过去时候都重,重了许多倍,严重到非常可怕的程度。就像后面九品里面所说的下三品,如果遇不到这个法门,不能认真依这个法门修学,必定堕三途。

 

所以我们自己在夜晚,或者是在清晨,头脑清醒的时候,细心反省,我们从早到晚,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甚至于讲我们态度,是恶还是善?不冷静细细检点,自己不知道,这叫迷惑。认真反省、认真检点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过失太多,自己的善行太少,这一生当中恶多善少,恶的力量强,善的力量弱,那将来到哪一道去投生,这不必问人,自己就知道了。还有一个方法也是很容易检查自己的善恶习气,那就是作梦。凡夫没有不作梦的,我们从梦中的境界能够觉察得出,假如我们恶梦多,善的梦少,这来生就是恶道就有分了,善道就没有分。假如我们是恶梦少,善梦多,即使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必定是人天福报。所以从作梦也可以了解自己善恶习气。因为这梦中境界是习气起现行,所以叫做梦中意识,这唯识经论里头所说的,能够测验自己。如果说恶梦多、恶念多、恶行多,自己一定要加以警愓,实在讲比什么都可怕,一定要认真改过自新。

 

佛就是为我们这些众生说出净土三经,这个三经就是说的清净业,我们认真依照三经来修学。这个三经的性质,诸位要记住,《无量寿经》,我们简单说,是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让我们正确的认识阿弥陀佛,认识西方世界。虽然里面也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所说的都是原理、原则,没有细说。《观无量寿佛经》是为我们详细讲解往生的方法,所以这部经非常重要。小本《弥陀经》,那是佛苦口婆心的劝告,一而再,再而三,劝我们应当发愿求生彼国。四种念佛,实相、观想、观像、持名,都出在《观无量寿佛经》。我们依照经典里面理论、方法来修行,才能够消除业障,才能够得身心清净。念佛人常讲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什么叫相应?与清净心相应,与一心不乱相应。所以恶人临终忏悔往生,一念十念都能够往生,但是他那一念十念一定要与清净心相应。

 

怎么个相应法?就是前面这一句,「顿舍攀缘」,这个顿舍攀缘也是念佛堂里面常说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切妄想统统放下,这个时候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念头之外,别无二念,这就叫相应。这一面念佛一面还打妄想,这个不相应。所以说确实没有第二个念头了,这就是清净,有第二个念头在就不清净了。这是佛在这个经里面跟我们说的,我们用这个方法,常常与一心相应,与清净心相应,这烦恼当然就逐渐少了,烦恼轻了,这是我们念佛人功夫有了进步,功夫得力的现象。所以我们修行功夫,也用不着去问别人,自己很清楚、很明白,这妄想少了,杂念少了,心比较清净,也智慧增长。就是处事待人接物以前不晓得应该怎么做法,现在都知道了,都能够做到恰到好处,这就是功夫得力的现象。

 

我们有幸遇到,自己得到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一定要记住佛的话,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一定要把这个法门、这个经典尽心尽力介绍给别人,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这个地方诸位要记住,前面教给我们「顿舍攀缘」,我们尽心尽力去介绍、去宣扬,算不算攀缘?攀缘是不是叫我们一切放下,连介绍这个也放下?这个没有。应该怎样去「广为多众宣说佛语」?记住,要随缘,随缘不是攀缘。这个攀缘跟随缘怎么个分别法?如果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去扩展、去推展,这就是攀缘。我们没有这个妄念,心永远清净,遇到别人的时候,随时随地来劝导大众,这是随缘。我在许多地方介绍这个法门,还有一些地方我们有愿要去弘扬,那没有人来请,因缘不具足,因缘不具足勉强去做这是攀缘。因缘具足,它自自然然成就,这是随缘。所以随缘跟攀缘一定要辨别清楚。随缘,心是清净的;攀缘,心是浮动的。这个心浮动,这必定是攀缘;心地清净,心是定的,这一定是随缘。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普度众生,他是随缘,他不是攀缘,他自己永远住在大定之中。要用我们本宗的术语来讲,他住在念佛三昧之中,「念佛三昧,三昧中王」;换句话说,他住在一心不乱之中,所以他有能力随缘。我们今天的心浮动,动不动都是攀缘,这点要辨别清楚。

 

所以利益众生的事情要随时做,决定不能够停顿,像平常我们手上拿一串念珠,这就是广为多众宣说佛语。我没有宣说,人家看到你这个念珠,他心里面就是阿弥陀佛,你不就劝他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吗?我没有有意劝他,但他自然心里头阿弥陀佛的念头就生起来,这是随缘不是攀缘。所以对一切人,不仅是自己家亲眷属、邻里乡党、亲戚朋友,这一切大众,我们常常挂一串念珠的时候,就度了许多人。如果有人问起,那我们就可以介绍,他不问就不说。问的时候介绍他到佛堂来,来听经,或者这个地方有经书、有录音带、有念珠、佛像结缘,把这个讯息告诉他,这都是广为多众宣说佛语。现代这个科学技术进步,可以做的、应当做的这个事情很多,我们自己的生活节俭一点,我们能够节俭一分,就可以用一分的力量利益众生;我们节俭两分,就可以以两分的力量来帮助众生,来弘扬佛法。我们用这个钱财印经,制作录音带,与一切大众结缘。如果力量厚一点的人,我们可以在电台买时间,将讲经的录音带、念佛的录音带在电台播放,有缘的人他就收到了,这是随缘,这不是攀缘。所以要晓得利用科学的工具,真正利益广大的众生。这是读这段经文应该要知道如何依教奉行。再看末后这一段:

 

【四八、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

 

『如来』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一会当中教导『韦提希』夫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方法。不但是教她,同时也是广泛教导一切有缘的众生,包括我们在内,『未来世一切众生』,这一句里面就有我们自己本人。可见得这个经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经典就是佛教我们的,教自己的不是教别人的,这个经文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我们接受佛陀的教诲,依照他老人家所讲的方法来修学:

 

【观于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用观想、用持名,持名跟观想合起来修,效果就更殊胜。有一些人说,我念阿弥陀佛,一面念佛一面还打妄想,这个现象很多人有,不是一个、二个人,很多人有,什么原因?当然念佛的功夫不够深。好,再拼命念,念了半年一年还是有妄想。这是妄想成了习气,他不会不想,他自自然然就乱想。如其乱想,那为什么不想佛?这就可以加入观想的方法。要在佛相,想佛的相好、想佛的光明,我们把心,像这个白毫放光,你就想这个。不能想得太多,想得太多想杂了,我们这个心的力量不能集中,想一样,想白毫。或者古大德教给我们想莲花,想莲花开、莲花合,一面念佛的时候想这个,他就不会乱想,这个方法都是很好的摄心方法,或者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

 

一定要与经相应,与经不相应的就错了,就不是正观,就变成邪观,就变成邪念、邪思,一定要和经相应。由此可知,这个经必须要熟读。假如我们依《无量寿经》,实在讲最好想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我们很熟。想佛的本愿能够激发自己的本愿,就是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本愿,让我们的心、我们的愿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应,这个样子决定得生。功夫得力了,就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当得见彼清净国土。】

 

见到这个境界,随着自己功夫力量,功夫浅的见到这个境界就不很清楚,功夫深的,这个心愈是清净,见到西方境界就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这个地方所讲的:

 

【如执明镜,自见面像。】

 

就好像我们拿着镜子照自己一样,看得很清楚。如果这种境界现前,这是好境界,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见彼国土,极妙乐事。】

 

西方世界你看得清清楚楚。

 

【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得无生法忍』,诸位要知道,这在念佛功夫上说就已经念到理一心不乱,这是真的。因为唯有理一心不乱才能够将西方境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对目前,事一心还见不到这个境界。这样的功夫、这样的境界,我们这个世间人有没有?有的,古时候有,现在人也有。别人有,现在要问,我行不行?这是我们最关切的,我有没有分?我行不行?行,人人都有分,人人都行。也许你们要问我,法师,你凭什么这样肯定?我们就凭善导大师这个注解,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九品往生都是凡夫遇缘不同而有差别」,这个话讲得太好了,这个话讲的才是真正的事实。遇到缘殊胜的,他对于西方净土的理论、方法、境界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遇缘殊胜,他修学不迷惑,用功没有差错,短时间就能够有殊胜的效果,这个遇缘好。

 

这个遇缘要差一点的,这一生当中虽然晓得念阿弥陀佛,心地淳厚善良,这也能得生,可是对于西方世界理事、因缘都不十分清楚。换句话说,像这一段所讲的,见到西方世界这样殊胜清楚的景观在他就比较难了。见到这样的境界必定是上上品往生的,只要我们自己努力,努力断恶修善,努力修定散二善。这是善导大师在《观经》里面跟我们讲的。定善就是一心持名,持名不能伏妄想,加一点观想可以的,观想念佛,这念佛就是持名念佛。断恶修善,这个断恶修善的标准依三福就好,三福就是善恶的标准。这样修行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品位高下,那就是我们自己修学功夫浅深上决定了。所以九品往生确实人人都有分。

 

再翻过来看第十面,这是第三集,这一集里面大师跟我们讲定善,从这以后,那都是最重要的修学方法了。第一段:

 

【四九、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正明总告总劝。】

 

这个上面三句,要『专心』,要『系念一处』,要想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世尊对我们总体的开示、纲领的开示,对我们做最重要的劝告,必须要记住。所以这个法门成败的关键就在「专心」,要精进,「系念一处,想于西方」就是精进,精就是专,进就是不退,要专精不退,那没有一个不成就的。系念一处这个理非常之深,在事上的效果也是无比的显著。世出世间一切法只要能够系心一处,没有一样不成就的。佛教给我们,我们的专、我们的念,这个一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这样就对了。底下一段说:

 

【五十、众生识剧猿猴,心遍六尘,无有暂息。但以境缘非一,触目起贪乱想,安心三昧,何容可得。自非舍缘托静,相续注心,直指西方,简余九域。】

 

这些开示都非常重要,首先说明凡夫的习气,『识』就是分别心,分别、妄想、执着,就像猴子一样,它一刻都不能够安定下来。我们这个妄念就像这样念念都不停,真的叫胡思乱想。想的范围非常之广,『心遍六尘』,这个妄心遍满「六尘」,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乱想。『无有暂息』,叫它暂时停一停都做不到。如果暂时能够停住了,那就叫定。这个世间四禅八定,这四禅八定是什么?佛给我们讲的五种受里面的叫舍受。这个舍受,换句话说,就是妄想暂停,这就叫四禅八定,所以叫世间定,这是舍受。如果真正得定,真正得定就永远停了,它不是暂停,永远停了,那就成就无量功德。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到第九定才是真正的禅定,永远停了。所以阿罗汉的定功超越了第八定,定功到达第九定,他出了三界,超越六道轮回。可见得这个定功第八个等级那都是暂停,停的时间长一点而已。经上跟我们讲的,非想非非想天他所得的定,他这个定的时间是八万大劫,就是他这个心乱想暂停可以停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之后,他又乱想了,他的念头又会动,所以他的定不是真正的定。由此可知,这个定之难修、难成。这凡夫那是剎那暂停都办不到,晚上睡觉都不停,还胡思乱想作梦,作梦就是说它没有停止,身是睡在那个地方,心还在乱动。

 

『但以境缘非一』,这个「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是我们一天到晚所接触的,我们接触的人事物太复杂,非常复杂。这接触它就动心,就动念头,不可能说接触它不动,接触不动那就得禅定。接触它就动心,动什么?贪瞋痴,他就乱想。所以这个一接触就反应,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起贪瞋痴慢。这个样子要想把心定下来、静下来太难了。所以说『安心三昧』,「三昧」是正受,是正常的享受,心要定下来『何容可得』,实在不容易,实在是难,这就说出修行难。诸位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这个修持哪是正行、哪是邪行你就能够辨别。凡是正行,佛教给我们的,不管修行哪个法门,用的什么方法,一定是会帮助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你的妄想、烦恼会一天比一天减少,这就属于正行。如果教你修行这个方法会叫你的妄念更多、妄想更多、烦恼增长,这一定不是佛法,这必定是经上所讲的妖魔鬼怪,你学的是魔法,你是跟魔学,不是跟佛学。跟佛学,「安心三昧」会一天一天接近,逐渐我们会得到。这佛跟魔的辨别,这是很容易能够觉察出来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还是要靠缘,靠什么缘?『舍缘托静』。「舍缘托静」就是增上缘,把这个障碍我们清净心的缘,我们要舍它、要离开,能够帮助我们心清净的这种缘我们要。所以古时候这个道场建立在山林之中,都建在山上,与老百姓住家都有一个相当远的距离。所以道场称作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很清净的环境,很清净,听不到吵杂的声音。古时候叫的声音最大的是牛,这个道场听不到牛叫的声音,这个环境就很清净,在这个地方修行,这就讲舍缘托静。现在麻烦大了,道场虽然建立在深山里面,电视机搬上去了,收音机搬上去了,诸位想想看,这个心怎么能清净得了?没有法子清净。所以一个真正念佛清净道场,这个东西要去掉,报纸杂志不能看,广播、电视要远远的把它舍弃掉。每天天下太平,这天下,问你什么?没事,今天没有事,才能够帮助你心清净。知道事情多了妄想就多、烦恼就多,古人讲「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所以从前道场修行,像东林慧远大师建这个念佛堂,来报名参加的一百二十三个人,人家报名参加的,就是这么多人志同道合。没有说是今天来一个,明天来一堆,没有,那样是什么?那样是非就多了。所以一个真正道场,就是集合这几个志同道合在一块修行。

 

我们看《西方确指》,这一个小册子《西方确指》,《西方确指》那一帮人修行就八个人,志同道合八个人在一起修行,他都能成就。我们现在道场跟从前道场不一样的,现在道场是像开流水席一样,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所以在一起不念佛的时候就张家长李家短,都在那里讲是非,心怎么能定得下来?现在实在讲不但我们佛门道场,其他宗教道场也是如此。尤其我们在外国所看的这个道场,而是什么?而是一种一般社交的场所。星期天没事,没地方去,找些朋友,大家在一块聚会聊聊天,变成这么一个性质,不是真正修行。真正修行,一定要记住,「舍缘托静」,这是真正修行的道场。所以真正修行,一定要记住,要重质不重量,大家在一块修行的时候,真的是志同道合,贵精不贵多。不是说人多这个道场就庄严,不是的,是功夫真正得力的人多,那叫真正庄严。所以三个、五个在一块共修不算少,这三、五个人都往生、都成佛那还得了,这个小道场有好多尊佛出现。人再多,没有一个得清净心的,没有一个成就的,这不算庄严,这世间人看起来热闹,而不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庄严,热闹跟庄严不一样,这都是我们应该要晓得的。这是环境很重要,有一个清境环境专修。

 

修行要注意,『相续注心』,这个清净心要叫它念念相续,这是功夫,这真正功夫。所以你不要小看它,佛讲这个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教他修十念法,十念法就是清净心,时间不长,它相续,这一口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声声佛号都跟佛相应,他心里头没有妄念。念十口气只几分钟的时间,几分钟他心清净,清净心相续,这就叫功夫。当然这个清净心相续的时间愈长愈好。这个法门之殊胜就是它专指西方,这个专指西方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念一声佛号,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的力量就接上了,佛光就加上。所以当你念佛的时候,心地清净,身心悦豫,愉快欢喜。而不是念佛愈念愈痛苦,愈念愈痛苦不相应;念得身心愉快,心地清净,那就相应,这个相应、不相应在我们感触上能够体会到。

 

所以『直指西方,简余九域』,「九域」就是其他的九方,这个域是讲方向。我们在东南西北、上下四维,我们单单缘西方极乐世界,专念阿弥陀佛,心力集中,这就是前面教给我们,「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守住这个原则就会成就,我们就能真正得到修学的受用。这个受用是两个阶段,将来必定得生净土,这个生净土自己有把握,欢喜,真的欢喜。在现前烦恼少、妄念少,心地清净,智慧增长,对自己过去、现在、未来清楚,看别人、看这个世界也清清楚楚、明了,这就是智慧增长,心地清净。所以现在生活就非常愉快。无论我们是富有,或者是清贫,都得到快乐,这是真正之乐,绝不是世间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纵然是清寒,像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一样,颜回物质生活很贫乏,一箪食、一瓢饮,他穷到这个样子,吃饭饭碗都没有,喝水茶杯都没有,喝水用瓢,吃饭用竹子编的一个竹篓子叫箪食,穷到那个样子。所以孔老夫子讲,别人过这个生活很忧虑,苦不堪言;颜回一天到晚快乐的不得了,他真有他的乐趣,精神享受丰富。在佛法得清净心那就有乐处,清净心现前,智慧现前,生活才有真正的快乐。绝不受世间的贫富贵贱,这种的限制没有了,这个完全打破,得到真正的快乐,真实的受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8日16:31: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366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