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善导疏菁华 /第4集 视频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观经善导疏菁华  (第四集)  1993/10/2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3-008-0004

第4集 A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第4集 B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看《善导疏菁华》第六面第四段:

 

【三二、在家者,贪求五欲相续是常,纵发清心,犹如画水,但以随缘普益,不舍大悲。】

 

这是介绍世尊四众弟子当中的在家弟子。在家弟子当中,实在说有许多大乘菩萨示现的。善导大师此地所说的是指一般的在家学佛者,他对于世间『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总是不断的在追求,不能真正的放下。所以纵然他发心,听了佛说法,他也知道贪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这是错误的,也有这个警觉心,不过习气很重,过不久他这个毛病又现前,不能真正断掉。比喻『画水』,我们晓得,我们用刀画这个水,刀抽起来水又合成一起,这是用这个来做比喻,他没有办法真正的断除。佛对于这些众生,这一类众生实在说是占大多数,佛的大慈大悲,苦口婆心的教导从来没有间断,绝不会因为这个众生听了也不觉悟,觉悟了也做不到,佛就不说了。

 

这是常人有这个情形不说,就是像孔老夫子的教学,孔老夫子教学的原则,《论语》里头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孔老夫子都不教你,就是没有这样的耐心。可是诸佛菩萨不一样,教你一遍不会,教第二遍,教十遍不会,教你一百遍。可见得佛的慈悲真正是无量的,对于众生的爱护从这些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这叫『不舍大悲』。实在说一个人真正觉悟,都是接受佛菩萨教诲许多次,多到什么程度?那要从佛经上来讲,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佛菩萨没有舍弃我们,生生世世都为我们说法。所以长劫的熏陶,这一生又遇到,豁然就开悟了。所以开悟不是偶然的,实在是长劫的熏陶。再看底下一段:

 

【三三、出家者,亡身舍命,断欲归真,心若金刚,等同圆镜,悕求佛地,弘益自他,若非绝离嚣尘,此德无由可证。】

 

这是说出家弟子,出家弟子跟在家弟子不一样,诸位要记住,这是讲佛陀在世的出家弟子、古时候的出家弟子,现在出家弟子跟从前相比差得很远。黄念祖老居士讲得很好,他说现在在末法时期,这一切都颠倒了,佛门也不例外。在古代佛弟子当中,出家比丘是第一,排在第一位,比丘尼第二,在家的优婆塞第三,在家男众第三,在家女众第四,这排名最后。他说现在末法时期颠倒了,怎么颠倒?在家女众第一,你们看看我们这个道场听众,在家女众最多,在家女众第一,在家男众第二,出家女众第三,出家男众是排名最末,这颠倒了。这话讲的是事实,我们现在所接触的现象确实如此。

 

这个地方讲的从前的出家众,真正觉悟,对于自己身命都不顾忌,一心一意就是办道,道心非常坚固,『金刚』是比喻道心坚固,心地光明,没有污染。唯一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求成佛作祖,这是出家人唯一的一个目标。所以他一生的事业就是自己修行,帮助别人,弘法利生,自利利他。这样的大愿、这样的大行一定要远离城市,就是要远离五欲红尘,才能够成就大德大行。我们从经典里面来观察,不错,有一些出家人是远离社会,在这个深山里面修行,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清净环境修行。也有一些出家人在都市里面弘法,在都市里面修行,并没有离开人群,他都有成就,这个也是前面所说的遇缘不同。由此可知,我们发心修学大乘,一定要知道缘这个事实,随缘不攀缘,随缘不勉强,能够安分守己,都能够有成就。这是要自己用智慧去选择,有智慧自然就有方便了。再看下面一段:

 

【三四、迦叶等自唯旷劫久沉生死,循还六道,苦不可言,愚痴恶见,封执邪风。不值明师,永流苦海。但以宿缘,得遇慈尊,法泽无私,我曹蒙润,思佛恩德,碎身亲事,无由暂替。】

 

大迦叶尊者这是传佛法的第一个人,在禅宗里面他是第一代的祖师。佛弟子当中他是苦行第一,他为什么要修苦行?这就是前面说过,他真正觉悟了。悟的是什么?悟的是以往生生世世无量劫以来都在六道里头生死流转,『久沉生死』,「生死」是六道的现象,『循还六道』。凡是在六道之中,那就决定堕三恶道的时间长,而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佛经上形容这个叫「头出头没」,好像在大海里面这一个跟斗栽下去,沉到海底,那很苦。什么时候再漂起来,这个头向海水面前冲出来,吸一口新鲜空气,这又栽下去了。诸位想想,他的头冒出来的时间很短,沉下去的时间很长。佛用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六道众生在三恶道就好比是海下面,人天就好比是水面上,人天时间短,三恶道的时间长。所以『苦不可言』。

 

我们是凡夫,智慧、能力都很差,昨天的事情今天都忘掉了,你们哪一位还能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忘了。在这一生的事情都忘了,那问你前生的事情,当然更是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从前在生死里头流转之苦都不记得了,眼前还以为很乐!阿罗汉跟我们不一样,他智慧现前,神通能力恢复,经上给我们说,一般小乘阿罗汉他有宿命通,他能够知道五百世之内的事情,这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他都知道。想到过去这五百世,堕地狱、变饿鬼、变畜生,苦不堪言,所以想到那些事情心有余悸,身上都不是出冷汗,流的是血汗,想到那种可怕的过去,罗汉知道。因此他们求道的心非常恳切,真正是勇猛精进。

 

我们把过去事情忘掉了,迷失了自性,迷失了事实的真相,『愚痴恶见』,迷失就是「愚痴」、无知,「恶见」是错误的见解,我们今天的思想、见解都错误,与事实真相完全不相符。就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还固执以为自己所想的、所做的都是对的,这叫固执。如果再遇不到好的老师,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识,这一口气不来又堕三途,那要到哪一劫才能再出头?再出头的时候,有没有机会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识?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想,那就真的太难了。佛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两句话的意思我们才能够稍稍体会到一些,真难。那想想我们现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幸运得人身,又闻佛法,要知道这个因缘不容易。『但以宿缘』,过去世的善因善缘,在这一生当中遇到了佛法,遇到了释迦牟尼佛,『慈尊』是指释迦牟尼佛。遇到佛都是与佛有很深的因缘,决定不会空过,佛一定帮助你。你心量大,佛帮助你成就也大;你的心量小,佛也会帮助你有小成就。总而言之,佛一定能够满足你自己的愿望。这就讲的『法泽无私』,「法」是说法、教学,「泽」是润泽,大公无私。

 

底下说我们现在蒙佛的加持,佛以经典加持我们,佛以一切教学的设施加持我们。譬如佛像,我们供养的佛像,无论是雕塑的或者是彩画的,它的效果都相同。佛的教训,这些统统都是佛的加持,我们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想到佛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如果我们这一生遇不到佛法,那就决定还是搞六道轮回。遇到佛法,尤其是遇到这个往生的法门,你遇到其他大乘佛法,一生当中未必能够超越轮回,未必能够了生死成佛道。但是遇到这个法门,你就决定脱离轮回,决定圆成佛道,这是多么的幸运。所以大师在此地说,我们想报佛恩,那真是粉身碎骨来奉事佛陀都不能够报答,这是实在、是真实的。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真正能做的,真正应该要做的,那就是依教修行。不能够依教修行这对不起佛,那怎么能叫报恩?所以真正报佛恩就是真正的依教修行。其次我们要把这个法门尽心尽力的推广,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为别人讲解清楚,劝别人同修这个法门,这才能够报佛恩于万一。第七段讲的是:

 

【三五、菩萨具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宣流正法,愍伤众生,未曾慢恣,得平等法,荷负群生,皆度彼岸。】

 

善导大师这一段话完全是节录自《无量寿经》上来的。我们这边同修《无量寿经》都念得很熟了,一看到这个句子,都是《无量寿经》上的。经上这段开示很重要,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这里面有自行、有化他,也就是教给我们真正报恩的方法。『菩萨』是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觉悟的人就叫做菩萨。他具足无量的行愿,像四弘誓愿里面所说,「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是菩萨的大愿。有愿当然要有行,没有行这个愿是个空愿。那就得认真修行,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智慧,成就自己的能力,然后才能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所以具足无量的行愿。

 

这个心念念都在一切功德,功是修行的功夫,德就是修行的果报,功德的德跟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你有一分功夫你一定就有一分收获,这个德就是收获。所以菩萨念念这个心都是安住在功德法中。我们反过来看世间这一切大众,他们的心安在哪里?跟菩萨不一样,菩萨的心安在一切功德法中,世间人的心,这是古人也有讲过,名利二字,不是安在名里头就是安在利里面。现在人说实话看利比看名还要重。名利他将来得什么?得六道轮回。假如是贪瞋痴慢,要是安在这名利里面,他将来所得的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个太可怕。所以我们要学觉悟的人,要把它安在功德法当中。

 

无论是大乘或者是小乘,功德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可以不知道,这个戒定慧三学就是功德,戒是功,持戒是功,因戒得定,定就是德,戒是功,定是德;这个定又是功,慧是德,得了定之后开智慧了,因定开慧。所以这功德法就是戒定慧,持戒、修定、开慧,开智慧。戒也是无量无边,定呢?定也是无量无边。所以经上常讲「无量三昧」,三昧就是定,无量!我们不贪财,财在我们面前决定不动心,你在财上入了定,凡是不动心就得定了。你在名上,我不好名了,任何头衔加给我我也如如不动,那你就在名上得了定。诸位想想,这个世间的事无量无边,样样都不动心,样样都不起念,你就得无量三昧,无量三昧是这个意思,成就无量三昧。这功德两个字要认识清楚,这才知道为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无论大乘、小乘,都是修戒定慧三无漏学。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这是讲参学,参学要有功德之法;换句话说,没有戒定慧的基础是不能够参学的,那个参学就太可怕了。为什么?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会被外面诱惑,反而丧失了道心。有戒定慧那就不怕,有这个能力,为什么?所有一切境界,善的境界、恶的境界,我都不动心,都不起念头,这就不怕,这个可以去参学。所以参学是成就自己的三学。特别是我们现代的社会,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突飞猛进,天天都在进步,我们六根确实目不暇给,看不尽。你看到这些新的产品你动不动心?想不想自己也去买?这一动心,定就没有了,戒也没有了,当然慧就更没有。如果这些新产品摆在你面前,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你定成就了,真有定功。慧呢?我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我并不糊涂,你们问什么我都知道,这就是慧。所以戒定慧在哪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学,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去学。这就是「游步十方,行权方便」,权是权巧,佛经上也常常讲「善巧方便」,在这个里面成就三学,又能够影响别人,教化众生。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这两句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跟诸位讲得很详细,也讲过很多遍。「入」就是契入,我们俗话讲证,证果、证入,入就是证的意思。「佛法藏」,这个藏是形容词,就像仓库一样,佛的仓库,佛法藏里面一切一切都是无量的,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珍宝,没有一样不是无量,这佛的法藏。这究竟是什么?就是经上讲的「真如本性」。你看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开悟就是见性,见性的时候他老人家说,他向五祖,向他的老师,提出报告,「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用现代话说,没有想到,原来我自性里头样样具足,一样都不缺。诸佛如来所有的我统统都有,本来具足,这就是佛法藏。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所生的。这两句话是真正见性,这是入佛法藏。

 

在净土宗里面除这个意思之外,还有更殊胜、更微妙的意思,那是什么意思?自性里面还有阿弥陀佛。所谓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就够了,这比六祖悟的还高。为什么?六祖虽然悟,并没有圆满,如果真正悟入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那才叫『究竟彼岸』。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讲《华严》、讲《法华》、讲一切大乘经都是入佛法藏,没有究竟;佛为我们讲出净土三经,这究竟,这就圆满。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讲净土三经才究竟圆满,讲一切大乘经都不能究竟圆满?究竟圆满一定要众生听了之后,他一生当中决定圆满成佛,这就算究竟圆满。假如佛给你说的法,你这一生只能证到菩萨,三贤菩萨、十地菩萨,不能成佛,这就不算究竟圆满。《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圆满了。可见得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不听普贤菩萨的话,不念佛求生净土,他就不圆满,他只能作法身大士,只能作菩萨,三贤十圣的菩萨,不能成佛。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圆成佛道,这才叫「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净土三经是究竟彼岸,我们太幸运,这一生能够遇到。

 

『宣流正法』,「宣」是宣扬,我们自己得到了,非常庆幸、非常欢喜,看到别人没有得到,我应该把我所得到最殊胜的法门要介绍给别人。介绍给他,他能接受,我们非常欢喜,因为他这一生也能够往生不退成佛。他不肯接受,我们也不要难过,为什么?他缘没有成熟,所以我们介绍给他他不肯接受。虽然不肯接受,阿弥陀佛这个种子已经种在他八识田中,这个种子不会坏的。将来总有一天他的缘成熟,这个种子发生作用,他还是会因为我们这一次的介绍,他会念佛求生净土。不过这个时间比较长一点。时间再长,我们看得见看不见?看得见。为什么?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那哪有看不见的!那我们要不能往生就看不见了。我们如果真的往生,这些人我们给他种种子,我们统统看见,这就是「宣流正法」。

 

『愍伤众生』,「愍」是怜悯、同情。『未曾慢恣』,这是讲我们自己修学处世待人的态度,从来没有傲慢,从来没有自以为是,没有傲慢、没有放恣。这个「恣」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放逸,马马虎虎、随随便便这种态度,做事情不认真、不负责就叫放恣。『得平等法』,《无量寿经》在经题里面就把这个意思显示明白了,「清净平等觉」,所以这个法门是清净法、是平等法,我们得到了。『荷负群生,皆度彼岸』,我们要把如来度众生的事业承担起来,所谓续佛慧命,担起如来度众生的家业,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这才真正报佛恩。我们读了之后,要常常念着、常常想着,要依教奉行。下面这是解释:

 

【三六、八戒。】

 

『八戒』就是八关斋戒,我相信我们同修当中有不少人曾经受过八关斋戒,八关斋戒到底是什么?我们要认识清楚。

 

【经云,在家人持出家戒,此戒持心,极细极急。唯限一日一夜,作法即舍。】

 

前面讲在家人贪恋五欲六尘,出家人把五欲六尘统统舍弃掉,亡身舍命。在家同修对出家修行当然很羡慕,也想学一学,佛很慈悲,你想学可以,你五欲六尘放不下,放下一天二十四小时,放一天可不可以?你说放一天还可以,那行,你就出一天家;放两天也可以,你就出两天家,这是『在家人持出家戒』。所以这个戒,这里讲得好,『此戒持心』,可见得并不是斤斤计较在戒相上,如果执着在戒相上,那就变成小乘戒。大乘、小乘这个戒律,这是《戒经》里头常说,小乘戒是论事不论心,事上不杀生,我没有做杀生,你的戒就很清净。我动个念头我想杀,但是我并没有杀,没有犯戒、没有破戒,因为什么?它论事不论心,小乘戒,所以小乘戒好持。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大乘人杀生,有没有这个心杀?没有心,没有心他不犯戒。所以大乘戒反而难持,它这在起心动念地方来结罪,不从事上结罪。八关斋戒是属于大乘,它是以持心戒为主要。所以它很细,用心很细,它很急,也就是说,它的力量非常勇猛。它的时间只限一日一夜,就现在所说的二十四小时。你受了这个戒,过了二十四小时之后,这个戒自动就失掉了。如果要再受,要重新再受,如果不重新受,这个戒只有二十四小时。这是在家同修持出家戒,世尊为我们开了这个方便。

 

下面这就是受戒的文我们把它摘录出来,诸位要想持八关斋戒的就照这个去做。没有师父给你受没有关系,你在佛菩萨形像面前,跪在那个地方,自己照着这个文去念,自己受可以,八关斋戒可以自己受的,没有法师来受自己可以受,所以这个非常方便。

 

【三七、戒文中云。】

 

底下就是《戒经》里面所说的。

 

【佛子,从今旦至明旦。】

 

这佛弟子受过三皈五戒的都是正真的佛弟子。我们在佛前发愿受持八关斋戒,『从今旦至明旦』,从今天早晨到明天早晨。

 

【一日一夜,如诸佛不杀生。】

 

你看看这个文上,不是小乘,『如诸佛』,不是如阿罗汉,如阿罗汉那就是小乘了,他说「如诸佛」,不是菩萨。这个戒,完全是学佛,佛怎么存心我也怎么存心,佛怎么对人我也怎么对人,要体会佛的心、学佛的心、学佛的愿、学佛的行持,这就是「细、急」的意思。『不杀生』,佛不杀生,这个「不杀生」的念头都没有,哪里还有这些事?

 

【不偷盗、不行淫。】

 

这个八关斋戒里面是断淫,夫妻也不可以,决定要断的,跟五戒、菩萨戒里头不一样。

 

【不妄语、不饮酒。】

 

这就是五戒。再加上:

 

【不得脂粉涂身。】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不可以化妆,洗身体的时候常常用香水,都不可以,这个脂粉是属于香料这一类东西,不可以。

 

【不得歌舞唱伎及往观听。】

 

这一天当中二十四小时里头,不可以唱歌、不可以跳舞,也不能去听。我自己不唱歌、不跳舞,听听可不可以?不行。换句话说,电视也不能看、收音机也不能听、报纸也不能看、杂志也不能看,心要清净。

 

【不得上高广大床。】

 

这个『高广大床』,睡在那个地方人会胡思乱想,所以也禁止,不可以的。这个八条叫戒。

 

【此上八是戒非斋。】

 

这是戒。

 

【不得过中食,此一是斋非戒。】

 

除了一日一夜严格遵守这个八条戒之外,还有一条叫『斋』,这个「斋」是不能『过中食』,这一天只能吃一餐饭,这一餐饭在什么时候?在日中之前。现在有很多人误会这个意思,以为叫持午,过午不食,那是错,午时,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都叫午时。佛的规定是不可以过中,不是过午,是日中。日中每天的时间都不一样,每一天时间都不相同。从前用日晷测量这个日中,现在可以用天文日历,大概天文台都有,向天文台要天文日历,它会告诉你,今天是几点几分几秒日中,每天都不一样,有这个时间决定不能过中。现代人持午往往他疏忽了,认为一点钟以前都没有过午,都可以吃,这是很大的误会。还有一种,早晨不能吃,这日中一食,佛是日中一食,我要学佛,早晨还要吃一点,这就不对了,晚上肚子饿得难过,吃一点点心,不行。

 

佛在戒律上讲得很清楚,这个晚上只可以喝水,所有一切沉淀的东西,那斋就破掉了。像牛奶,牛奶会沉淀,果汁也会沉淀,你喝这个东西这个斋就破掉了。所以佛讲的只有一种糖水,像蜂蜜,水冲过之后它没有沉淀,不会沉淀,这个可以。凡是有沉淀之物,都是破了斋,这个要知道。在家人修一天一夜清净的,这是佛陀的生活。实在讲今天我们出家同修跟在家没有什么两样,就是穿的衣服款式不一样,其他有什么两样?在家人留头发,出家人头发剃光了。在家人吃三餐,出家人也吃三餐,有时候晚上还吃个消夜、吃个点心,实在讲跟佛的制度相去太远了。因此出家人能够在一个月当中,持一、二天八关斋是好事情。所以这不仅教诫在家人,今天我们出家人对这个也要重视。

 

【引诸佛为证,是以得知此戒用心起行极是细急。】

 

所以前面讲「如诸佛」,不是如诸菩萨、不是如诸阿罗汉,可见得他用心非常细,这个用意很急。

 

【若人一日一夜具持不犯,所得功德,超过人天二乘境界。】

 

『二乘』是声闻、缘觉,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你要是认真的修,这个戒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真正清净,这个功德超过阿罗汉、超过辟支佛。这个我们要认真做是可以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这底下三句我们念念就行了。

 

【言不关典,君子所惭。】

 

这是讲言语,古时候说话都有根据,也就是说,都有古圣先贤的教训做依据。如果没有,这是读书人就觉得很难为情。

 

【家有衰祸,非亲不救。】

 

我们遇到很大的灾难,不是自己的亲人不肯帮助你,这就说明亲属当中关系密切,应当时时刻刻关心照顾。

 

【诸佛名通,身相不异。】

 

这个『相』,每个人的相貌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你的思想不一样、你的见解不一样,「相」是这么来的,相随心转。成了佛相貌都一样,佛的相貌完全一样。他为什么一样?他的思想、见解相同,所以他的面貌就相同。佛跟佛他是什么思想?他什么思想都没有,什么见解都没有,他就同。一有想法、一有看法,决定就不相同了。他什么都没有了,这就相同。所谓「佛佛道同」,佛与佛的相貌、身相相同,所以佛的名号也通用,也相同。

 

【世尊旷劫行道,正习俱亡,众智朗然,果圆号佛。】

 

这是解释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中修行,烦恼,『正』是讲烦恼,『习』是说习气,统统断尽,真的没有了,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圆满现前。这个地方要注意,智慧是我们每个人本来具足的,《华严.出现品》里面说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众生我们跟佛的智慧平等的,我们的德能也平等,我们的相貌也一样。可是现在我们跟佛一比,差远了,差太远!我们的德能到哪里去了,智慧德能到哪里去了?佛说得好,「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说破了,我们圆满的智慧德能原来是被妄想、被执着障碍住,所以不能现前;换句话说,我们只要把妄想执着丢掉、断掉,我们的智慧德能立刻就现前。

 

像我们讲堂的灯一样,灯很明亮,我们用这些毛巾一层一层把它包住,包个几十层,一点光都没有,里面亮不亮?亮的,而是上面有障碍。只要把障碍拿掉,它的光明不就现前了吗?就这么个道理。我们跟佛的情形就是这样,佛就像完全没有障碍的灯,它的灯光圆满透出来,我们这盏灯上面是障碍重重。所以佛教给我们修行,不是修别的,就是去障碍而已,就是去妄想、去执着。妄想不断的发展变成了所知障,执着不断的发展就变成烦恼障,叫二障,二障的根就是妄想、执着。我们被这两样东西害得很惨,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就是被这两样东西害了。佛把这个事情给我们说明白,我们觉悟了就要认真把这两样东西打破,把这两样东西断掉,「正习俱亡」,智慧就现前。所以称他作佛。再看下面这一段:

 

【三八、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

 

这一段是撷自经文的,韦提希夫人向释迦牟尼佛哀求的,我们听了之后自然就起了同感。韦提希夫人要求的正是我们想求的,我们还没有说出来,她已经代我们说出来,实在非常的难得。『唯愿』是恳求的意思,『世尊』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求他大慈大悲为我们『广说』,就是详细的说。为我们细说『无忧恼处』,「忧」是讲忧心,「恼」是烦恼,这个世界让我们担忧、让我们烦恼的事太多,苦不堪言。在一切诸佛世界里面,有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忧虑,也没有烦恼的?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如果有这个地方,我们移民到那里去多好,那多快乐、多自在!佛经里叫往生,现在人叫移民,我们从娑婆世界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要求这桩事情。

 

他老人家讲我们这个世界的状况,在过去实在是很不容易体会,可是在今天的社会说出这些话,我们就有很深刻的体会。『此浊恶处』,这个世界,浊就是污染,我们这个世界污染非常严重,现在人都知道,环境污染已经到很可怕的程度。所以每个地方政府都很重视环保的工作,环境保护的工作。我们要问,环保做得到底有没有效果?依照佛法来说,效果不大。为什么?佛告诉我们「境随心转」,环境是随着人心转,那人心要不清净,环境要清净就非常困难。要改善环境清净从哪里改起?从人心改起。现在一般社会还没有觉察到这个问题。换句话说,心理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这个可怕,这个太严重了。一定要从这上下手,这叫治本,环境的保护是治标,标本兼治,收的效果就大。由此可知,净化人心是当前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净化人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佛法。这是讲这个世间浊恶,恶就是造恶业。

 

『地狱、饿鬼、畜生盈满』,「盈」是充满。我们没见到。假如诸位对于佛教的经典稍稍留意一点,你就见到。经上通常讲十法界,天台大师讲《法华经》为我们开出,这十法界每个法界里头又具足十法界,叫百界。我们这是人法界,人法界里面如果开出十法界,人中有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人中之佛,人中有菩萨、有声闻、有缘觉,人中有天人,非常善、非常慈悲,有大福德的人,人中之天人,享天福。有人中的修罗,那当然也有人中的畜生,有人中的饿鬼,有人中的地狱,诸位从看到果报你容易了解。更重要的,是要看因行,这三恶道因是什么?佛告诉我们,饿鬼道是悭贪心重,悭贪堕饿鬼,愚痴就变畜生,瞋恚、嫉妒就堕地狱。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在人道里头,我们愚痴那就是畜生,我们悭贪就是饿鬼,我们嫉妒、瞋恨就是地狱。所谓贪瞋痴叫三毒烦恼,那个心里头充满了贪瞋痴的,就是三恶道,现在虽然没去,那个地方老早已经注册,已经报了名,不久就要去报到。所以你想想看,这多可怕!

 

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韦提希夫人讲得一点都不错。『多不善聚』,聚是聚集,像我们现在讲的社会团体,现在这个社会团体都是利益的团体,都是在一块结社为营利,以这个为目的,不是修善,不是帮助众生。当然行善的这种团体也有,不是占多数,而自私营利的团体是占多数,「多不善聚」。这是说明我们现在社会的状况,觉悟的人就不愿意住在这个地方。『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希望我自己将来能居住在一个好环境里面,这个环境里面看不到恶人,看不到人做恶事,夫人向往,我们也非常的向往着。再看下面这一条:

 

【三九、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前面这一段,韦提希夫人说出了这个世界的状况,又说出她自己的愿望,不想在这个世间住,希望有个好的地方,我们可以迁移到那边去。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接受韦提希夫人的请求,但是佛并没有教她,而是把十方诸佛世界变现在她的面前。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十方诸佛剎土的影像都在她面前,让你自己去观察,让你自己去选择。韦提希夫人见了之后,她选择的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地方讲,『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看到诸佛剎土可以说都清净,都有光明。可是一切诸佛剎土的清净光明跟极乐世界相比要差一等。

 

这桩事情,我想大家读过《无量寿经》都能够明了,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就说明一切诸佛剎土的清净光明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何况韦提希夫人一定见到一切诸佛剎土的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当中是有距离,不在一起的。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四土是融合在一起,那这就非常殊胜,叫一生一切生。这是其他诸佛剎土,你生同居土就是同居土,方便土你见不到,实报土你也见不到,生到上面一层可以看到下面一层,下面看不到上面。譬如说方便有余土,他可以看到凡圣同居土,他看不到实报庄严土,比他高的他看不到,一切诸佛剎土都是这个样子。唯独西方净土虽然也有四土,它四土是圆融的,凡圣同居土的人可以见到方便土,也见到实报土,还见到常寂光土,这不可思议!

 

所以夫人很聪明,没有选错,选对了。『我今乐生』,这个字念去声,念「要」,乐是爱好,不念「勒」,乐是快乐,念「要」,爱好,我非常喜欢,我非常爱好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喜欢『阿弥陀佛』,『所』就是他的所在,阿弥陀佛这个地区、这个国土。这个地方确实「不见恶人、不闻恶声」,她的愿望达到了。见到、选定了,怎么个去法?这是大问题了,这向世尊请教了。『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思惟、正受」,前面讲过,都是念佛三昧。因为她这个时候还不懂得什么叫念佛三昧,就是求佛教给我修学的方法,我应该怎么修学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看底下一段:

 

【四十、夫人总见十方佛国,并悉精华,欲比极乐庄严,全非比况,故云我今乐生安乐国也。】

 

这个『安乐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补充说明。韦提希夫人见到这个十方诸佛剎土,就是释迦牟尼佛以神力加持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统统见到。她见到一切诸佛国土都是殊胜、都是庄严,但是跟极乐世界比那就差很多。这是夫人所见到的,所以才有这个选择,才有这个决定,决定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底下一段说:

 

【四一、三界六道不同,种类恒沙,随心差别。】

 

这个事实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明了,但是可以得到一个大概。就我们这一生当中的经验,我们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到的、身体所接触到的,外面境界非常复杂,真的是无量无边,这才是人间,何况六道?那六道当然就更复杂了,所以说『种类恒沙』,像恒河沙数那么多。这样多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佛给我们说『随心差别』,是因为一切众生的思想、见解不相同,而现出无量差别的现象。这就是说「心造万法,万法唯心」,又说「万法唯识」,识就是心的作用,分别、妄想、执着起作用,所以变现宇宙、众生,森罗万象。

 

【经云,业能庄识。】

 

『庄』就是庄严,『业』是造业,善业、恶业、无记业,我们念佛叫净业,叫清净业。它能庄严识心,就是八识。

 

【世世处处,各趣随缘受果报。】

 

『世世』是讲的时间,『处处』是讲的空间,这就是我们常说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识变现的,都是业在那里造的,所以业力不可思议。我们心想什么、造什么就变现什么样的境界,在这个里面接受果报。果报从哪里来的?自己造的,自作自受。不是别人造来我们受的,没有这个道理,连佛菩萨也没有办法变个境界叫我们受,不可能,决定是自作自受。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庄严,是阿弥陀佛称性功德变现的,我们往生去受用,是不是享的阿弥陀佛的福?没错,也能说得通,但是也不完全对。要说完全对,理上讲不过去,理上是什么?我们自性的功德,因阿弥陀佛的本愿,把我们自性功德引发出来。所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享福,确实是享阿弥陀佛之缘自性功德之体,这就对,这就没有过失。所以还是自己造的,还是自己去受用。虽然自作自受用:

 

【对面不相知。】

 

为什么『不相知』?迷失了本性。唯有诸佛与大菩萨他知道,知道这个叫大觉,真正就是觉悟,彻底觉悟,他懂得。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8日16:29: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365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