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一念之间 |共3集|文字版|蔡礼旭老师主讲|2010年《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营

二O一O年《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营—幸福在一念之间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10/11/21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63-0001

点此观看视频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教育界的前辈,学长们、同仁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大家共聚一堂,我们可以体会到,「有缘千里来相会」,可能坐在大家身边的学长们,跟我们所住的地方,可能都有千里之远,这一次我们来自中国大陆,来自汶莱、菲律宾、新加坡,有没有泰国?有,这么多东南亚的国家,还有台湾,还有我们马来西亚本地的华人,大家共聚一堂,为了共同的目标,什么目标?给我们下一代创造幸福的人生。由于这个信念,我们才会聚在一堂。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都没有偶然的。有没有哪一个朋友,你是被强迫进来的,现在还搞不清楚状况的,有没有?应该都没有,大家都是一分对教育的使命,大家共聚一堂,一起来探讨、来深入我们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而今天一开始跟大家交流到的题目「幸福在一念之间」。「幸福」这两个字,其实我们都非常熟悉,但每一个人对幸福的看法、认知、追求,可能不尽相同。诸位朋友们,您幸福吗?你是说这一生幸福,还是现在很幸福?你看这个问题一深入,所以每个问题的思考,有深度,也有广度。台湾有一阵子有个电视节目,有一个人姓胡,叫「姓胡吗」,人家问他,你姓胡吗?他说,很美满。

所以,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这是人生的目标。而当我们看到「幸福」两个字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怎么给父母幸福?怎么给下一代幸福?怎么给我们的学生人生幸福?怎么给我们身边所有有缘的人,因为遇到我们而带给他人生的幸福?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假如我们这一生自始至终只想一个问题,就是只想到自己的幸福,那我相信他铁定不幸福。为什么?因为幸福不会降临到一个这么自私的人的生命当中。他一自私,只想自己,不顺自己意,不高兴就来了,脾气就来了,他怎么可能会幸福?他只想自己,心量愈来愈小,小鼻子又小眼睛,他的世界就愈来愈窄,他怎么会宽广?

所以我们从一个题目当中,也在观察自己的心量,观察自己的心态。假如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个主题,或者我们今天打开我们老祖宗的经典,每一个人所得的收获不同。关键不在这一本经书,关键在我们学习者的心态。所以态度决定成就,决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后,再来改变我们的态度。比方说做事业的人,脾气很大,「我成功以后,我一定把这个脾气改掉。」问题来了,他脾气不改,他能不能成功?那一发脾气,怒是猛虎,谁喜欢跟老虎在一起。他脾气不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常发脾气的人,怎么会有人和?怎么凝聚众人的力量?人家一看到他,他才一坐下,人家就站起来,「对不起,我想上厕所。」这样的人,怎么说他可能会成功以后,然后进一步还改态度,这个思惟本身就已经不符合道理了。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他的道理,是遵循着真理,还是都遵循着他自己的道理、自己的看法,那走出来的人生就很不相同。

学习很重要的,「学贵立志」,我立定远大的志向,这个时候学习老祖宗的经典,就会非常的有动力,非常的用心。为什么?因为我要为了我所有的孩子、为了下一代、为了文化的承传而学,所以心量愈大,收获愈大。假如我们今天学是因为,我刚好这个礼拜六没事干,来这里看看热闹,那同样一个因缘,每一个人所得的收获就不同。我们现在都想迈向幸福,我们从整个大时代来看,我们这一代的人类,都想追求幸福,但是结果呢?有没有愈来愈幸福?这个是值得我们去看。比方人跟人和谐了,就是不断的往幸福在走。可是现在问题来了,夫妻离婚率愈来愈高了,幸不幸福?您曾经听过哪一个人说,「我离过五次婚,好快乐」,有没有?那一定是人生的煎熬跟痛苦。可是这样的情况是愈来愈多,很多大都市的离婚率直逼五成,有的地方还超过五成。

其实现在人很努力,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人的忙碌状况,是这五千年的华人当中最忙的人,真的。最忙、最努力,得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最幸福!不过又有一句话讲,努力有结果,但不一定会有好结果。为什么?方向踏错了,愈努力离目标愈远。所以踏出脚步的大小,现在不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比脚步更重要的是什么?是方向。我们人生努力的方向,是真正跟幸福是相一致的,这样愈努力才会离目标愈近。所以我们首先得静下来,观察我的目标对不对。我们现在在这个大时代当中,能不能冷静得下来?人不冷静,手忙脚乱,这脚步不可能会踏对。但是现在人的生活情境的写照,就是忙忙忙,快快快。从眼睛一张开,快穿衣服,快喝牛奶,快穿鞋,快赶公车,快吃饭,快睡觉,这一天就是这样过了。甚至于像我们现在步入中年,有时候突然睁开眼睛一想,我都四十岁了,这么快,都被自己吓一跳。岁月如梭,年龄愈大,感觉愈深刻。

所以有一个做生意的人,他是卖橘子的,这是在古代的一个故事。刚好他要到一个县城去做生意,可是他没有去过这个县城,第一次,他只知道往这个方向走没问题,但不知道能不能赶到城门关前,进去做生意,他边走就有这个担心。突然看到迎面而来一个老者,他从县城出来,应该是当地人,他很高兴,问他:老先生,请问我这样走,能不能在傍晚县城门关以前进城去?这个老先生说:你问对人了,我就是当地人。接着看着这个年轻人,从头看到脚,从脚又看到头,对他讲:年轻人,你慢慢走就赶得上了。老人点点头,再见,就过去了。

这个年轻人听完,边走边皱着眉头想:我快快走都怕来不及了,还叫我慢慢走。所以他就愈走愈快,愈走愈快。突然,因为走太快了,他是卖橘子的,他扛着一个扁担,晃啊晃,走太快了,橘子翻了。在那边东捡西捡,捡好了继续赶路,眼看就看到那个县城门了,差不多还有几百公尺的距离,门关起来了。所以年轻人思考,只是以他自己的经验,而老人呢?是以他一生,甚至是什么,是站在他的角度,看着他的情况,给他的建议。而我们的人生就好像这个年轻人,要到县城去,而老人就好像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就好像孔孟的智慧,都记载在经典当中,指导我们的人生。

而当有一天,我们也会是这个老者,会忽然有一天,你的学生会问你:老师,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是我怎么这么苦?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一句话对不对?人生能不能愈来愈快乐?诸位老师们,当你的学生这么问你的时候,你做好准备回答这个问题了吗?Are you OK?(你行吗)学生有可能会问你这个问题。你说「我才教幼儿园,不会」,告诉大家,现在幼儿园就有得忧郁症的,一点都不骗大家。幼儿园的孩子,只要遇到他父母不和,那个孩子就眉头深锁,他很痛苦,因为他整个世界都变灰暗的。很多人忧郁症的根源在哪?就是在他两岁三岁父母不和的时候,就种下这个因。所以现在大人的问题为什么难解决?因为你看眼前,找不到他的病因。一般严重的病,找病因都要找十年前、二十年前,才能够从病根当中把问题给解决。

所以这个天下要安定,夫妻相处是关键所在。孩子有没有健康健全的人格,取决于夫妇的相处。夫妇恩爱,孩子就知道什么叫道义;夫妇不和,孩子这一生就很难相信人跟人能和谐。大家看,我们回想一下自己小的时候,两岁三岁,一开口第一句是什么?「我爸爸说,我妈妈说」。从孩子的言语,就可以知道父母在他生命当中的地位、重要性。等他五岁六岁进学校了,他的第一句话是什么?(答:「老师说」。)对,所以大家看,好父母、好老师,这个孩子的人格、德行就打下坚固的根基。可是假如孩子心里是「我爸爸不守信用,老师不守信用」,那我们想一想,这个孩子能相信别人会守信用吗?

为什么会问到这个问题?因为有一个心理调查,问很多小朋友,他对父母最不能接受的是什么?回答的孩子当中,最多的一个答案就是父母不守信用。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相信了,请问他这一生要相信谁?所以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当中,在自己的祖先灵堂前面,很多家族都有立一个牌子,叫「天地君亲师」。可见得一个国家的国君,还有父母,还有老师,那个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影响孩子一生也是非常深远的,他是被立在祖宗的灵位、祖宗的祠堂里面。我们细细来想,就可以体会到,这些角色对于下一代,以至于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所以刚刚跟大家讲到,我们的学生可能会问我们这些生命的问题。我曾经遇到一个研究所的学生,他念的是知名大学的研究所。他有一天在图书馆写论文,写得很痛苦,所以他就走出图书馆。突然看到附近的居民带着一条小狗出来散步,结果这个小狗笑得很开心,头还一直晃,尾巴一直摇,而且还穿着衣服。现在有的人连衣服都没得穿,结果狗有衣服穿,所以大家要知道,有时候畜生的福气还比人大。所以得要靠修养、要修福。所以你看,现在狗有的福修得大,还可以洗SPA,还可以喷香水。当然,这个也是因为人有点颠倒了,爸爸妈妈都不奉养,专门伺候那只狗,爸爸妈妈生病了,一滴眼泪也没掉,那只狗生病了,哭得死去活来。所以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就呈现在我们的社会里面。

当他看到这只狗走得这么悠哉悠哉,突然他有一种悲哀的感觉:我怎么活得不如一条狗,我现在痛苦成这样。所以他就提起勇气去问他的导师:说老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是我怎么这么苦?是不是孔子讲错了?他的老师跟他说:我跟你一样!假如我们的学生来问我们:老师,人生怎么这么苦?我们紧接着跟他说:我跟你一样。当老师的千万不能这样回答学生,不然自杀率会增高。人生的目标就是痛苦,那我活着干啥?结果,他还是不相信,心里还是有点不甘,怎么真的就是这样吗?他就去问他系上最受欢迎的那个老师,就去再请教他同样的问题。「学而时习之」应该「不亦说乎」,怎么这么苦?结果这个老师用很坚定的眼神看着他说:人生本来就是这样!那他就更灰心了。

我们到底认不认识真正的幸福?「真」幸福。为什么这个「真」要强调?因为太多人很努力,最后都是很无奈。有些上了年纪四五十岁的人,都会讲一句话:假如人生让我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这样那样。但这一句话重点在前面,「重来一次」,请问大家,人生能不能重来?不行。再一个问题是,人生再来一次,你就真的不会再走回这个样子吗?那得要有定力、有智慧才办得到。我们现在思考,很多人,比方说,他说「我换一个老板,我日子就好过了。」您身边假如有这样的朋友,你去观察他,换一个,问题照样发生。有没有?比方说她很痛苦,「我换一个男朋友就快乐了」,你继续看,我跟你打包票,十拿九稳,换一个之后还是痛苦。

在禅宗里面有一个故事,一群人在那里参道,突然风吹了,幡动了。第一个人说,幡动了。第二个人说,不是,是风动了。最后六祖惠能大师,他是开悟的人,「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动了。」所以也不是老板的问题,也不是太太的问题,是谁的问题?你们说的,我没说,这个时代讲话得要点到为止。这个很重要,假如你讲话都是讲到透,可能下一次这个朋友就不来见你了。为什么?一个人悟了,得自己悟,不是别人强迫他悟。大家看这个「悟」怎么写?我的心。自己明白了才能悟!所以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能时时回到这个真心,才是真实的学问。时时把问题都推给外在的环境,都是别人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而且只会让问题愈来愈复杂。

可是我们现在一想到幸福,就是往外去求幸福。给我嫁到一个好老公,我就幸福;给我带到一群好学生,我就幸福了;给我买一台BMW,我就幸福了;给我赶快房屋贷款缴完,我就幸福了;能给我买一个名牌的衣服,我就幸福了。请问大家,真的吗?真幸福了吗?比方说买名牌的衣服就幸福了,你穿了这个名牌的衣服,隔天去上班,走到每一个同事前面晃两下,怕他不知道这个是名牌的,得要晃啊晃。晃半天没人注意到,你的幸福变成什么?痛苦。所以幸福往外求,铁定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痛苦。为什么?求不得就苦!你晃半天,每个人都忙,没注意到。你问这个男同事,你不觉得我今天有什么不一样吗?然后他:有吗,有吗?所以我们把幸福快乐的钥匙交给谁了?交给别人。

而且买那一件衣服,信用卡一刷,薪水就去一大半,后半个月很可能还要吃泡面,没钱的话,所以后面还是痛苦。很多人就讲,「穿衣服要跟着潮流,不然穿出来会笑死人,现在这个时候还穿那个衣服,笑死人。」大家思考问题,不能随波逐流,现在思考问题要静下来,要有见地,要有智慧。「笑死人」,是他死,又不是我们死,你紧张什么?再来,今天人们的高明要高在哪?高明假如是因为住很豪华的房子,穿很漂亮的衣服,其实这样的人很累。您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那你觉得那个是幸福的话,那你要深入调查,不然就没有科学的精神,要实事求是,不能看表面。你看那些走在星光大道的夫妻明星,一走出家门,嚓嚓嚓嚓嚓嚓,好多照相机对着他,走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牵着手很高兴。回到家门一关,哼,手都不牵,话都不讲了。有没有?有。你看那些明星一生结婚几次?所以我们都看到表面,没看到真实的状况。

你说买那个大房子那么大,光是管理费,一年要多少?所以他买那个房子,他要干嘛?他要赚钱。可是房子这么大得有人看,所以他还请保姆、请佣人去顾那个房子。然后他一年中秋节去住一下,春节过年去住一下,他一年住个二三次,但是他得赶快赚钱,还钱。他那个佣人一年住三百六十天。那请问大家,谁有福报?谁是老板?谁享福?所以现在人忙什么?忙赚钱,追求这个无止境的虚荣跟欲望,把人给累死了。有时候不只自己累,那个攀比虚荣,愈来愈膨胀,不只自己跟人比,最后,太太跟人比,先生跟人比,儿子跟人比,最后谁也累?跟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累。所以错误的价值观不只障碍了自己,也障碍了身边很多的人。

真正心灵提升,住个小房子,感觉跟天地一样宽;吃个有机蔬菜,觉得很香。很多人很有钱,吃那个很贵的东西,边咬,脑子还在想事情,他根本不知道菠菜的味道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那个大老板一起吃过饭?人家跟他讲话,嗯嗯嗯,其实你看他那个眼睛,好像有听没有入,他担心的事情很多。一个人心灵提升了,尤其女性同胞,心灵一提升,特别有气质。有气质的人,二十块的衣服可以穿成两千块;没气质的人,两千块的衣服一穿,变成二十块。她穿出去给人家猜这个多少钱,人家一猜把她给气死了。所以我们要追求,追求最根本的,就是人的心灵的成长,成长有喜悦!今天我们改掉了一个坏习惯,从此不再被它控制住了,高不高兴?你们没反应,你们还没有这个经验吗?

比方说男同胞抽烟,一天抽三包,不抽就快呼吸不了。突然有一天下定决心把烟给戒了,高兴多久?这一辈子不再做欲望的奴隶了,这种高兴叫真幸福。真就是永远不会改变才叫真,会变的东西,不是真的。可是我们所有觉得幸福的定义,绝大部分都是建筑在会变的物质跟人事上。所以假如我们定义的幸福是这样,我们是不可能会真正得到真幸福的,因为方向就已经错了。所以我们从这个大时代来看,人其实缺乏深思,人云亦云,然后赶着流行,随波逐流。而且追求错了以后,每一个年龄的人都有他的痛苦。我们现在看小孩:夫妻不和了,小孩痛苦;读小学,攀比成绩很严重、很辛苦;上了大学,不知道人生应该怎么经营,常常烦恼一大堆。

尤其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当中,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很郁闷。结了婚,不知道怎么夫妻相处,每天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为什么大吵是三六九?因为发一次大的脾气要调养两天,才能恢复元气。不过大家要注意,不好的习惯会养成之后,好像不这么样会怪怪的,习惯会成自然。你常常吵架习惯了,突然有一天觉得浑身不自在,「我今天还有哪件事还没做,今天还没吵架。」这坏习惯要赶紧把它断掉,拿出智慧剑把它砍断烦恼丝,不然人生这么宝贵的时光都耗费掉了,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今天我们思考一下,请问已经结婚的人,哪一个人结婚以前,去上过五天如何夫妻和谐的课?有没有?哪一个人结婚之后,去上过五天如何教育下一代?请举手。我非常佩服大家的勇气,这样你们都敢结婚、都敢生孩子,请受小弟一拜。你们真是有大无畏的精神,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就「冲」。

我们明天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礼记.学记》对我们教育有什么样的启示。而这个教育不只是教学生,还有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是老师,也是自己孩子的父母。甚至于我们在学校里面,我们是当主管、当领导,学校也是一个大家庭,当一个领导者,怎么爱护自己的下属,这个也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叫「人不学,不知道」。当领导有君道,当老师有师道,当医生有医道,从事商业有商道,哪个行业没有正道?那我们当老师以前,在师范学院有没有上过五天的师道?请问大家,韩愈的《师说》,大家读过没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请问大家,我们老祖宗留下来最精辟的《礼记.学记》大家读过没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一句话从哪里来的?从老祖宗那里就来了。我们现在学,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我们认识《爱弥尔》,认识这一本书,我们认识很多外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可是我们认识孔子吗?我们认识韩愈吗?所以,这么悠久的历史智慧,我们可能把它忽略掉了。

可是很奇妙的一点,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您曾经看到哪一本古书后面印了两行字,「版权所有,盗版必究」?所以告诉大家,真正开智慧的人,他明白哪件事?「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都有本善,都有「明明德」,所以人的智慧德行是他本有的,不是我们给他的。既然不是我给他的,那我们就不能觉得好像自己功劳很多。所以很多人开心理课程,收费很高,上三天课,一千多?我现在是不食人间烟火,这个行情我可能要去调查一下。有的收五千的都有。告诉大家,「收人钱财,与人消灾」,你收他这么高,最后他的问题没解决,请问他的问题谁要背?对,你跟人家拿那么多钱,你能不背吗?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今天跟他收钱,教给他的是真正的高度智慧,能解决问题,那可以。解决不了,你要负责任。

在《礼记.学记》里面讲到,「禁于未发之谓豫」,这叫预防法。我们老祖宗在每一个学问当中,都讲到了「禁于未发」,预防。像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政治上,「不治已乱,治未乱」。相同的,我们当老师的,不治已经出问题的孩子,要治什么?在他问题还没出现,就能够把他导正。这个叫高!假如等问题出现了才收拾,那收拾不完。这一边收拾一下,待会儿又要跑到另外一边去了,「禁于未发」的学问。而《弟子规》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是「禁于未发」。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这个孩子就恭敬,他就不会对父母傲慢、顶撞。等这个孩子已经父母讲一句,他回九句,叫「一言九顶」,那你要再管,好管吗?是!我们现在没有「禁于未发」的智慧,统统在收拾烂摊子。

请问诸位老师,您相信孩子会愈来愈好的请举手?好,请放下。你不相信孩子会愈来愈好,你还能干老师的工作,我也服了你。就好像,「世界会愈来愈黑暗,愈来愈黑暗,我还是继续教书。」应该是愈来愈有希望,愈来愈有希望,然后努力去做。真的,我们体会到「禁于未发」,从哪里去教导?从他的心性这个根本。「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长他的善心,救他的过失、坏习惯。很精辟,就在《礼记.学记》里面。

我们看,比方说现在跟父母讲话就容易很冲,为什么?脾气大,控制欲望太强,没有耐性,这个都是问题。可是从小这个孩子就形成了「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你看这个孩子假如学会这一句,通达人情,体恤入微。为什么?他要观察,这一次劝不动了,得要看妈妈今天心情不错,「悦复谏」,那个「悦」就是看到高兴的时候再劝,不会父母很不高兴的时候,他还在那里搞不清楚状况,最后就冲突了。「悦复谏」,那个「复」呢?不厌其烦,很有耐性。我们现在没有这个心境,劝人家一次劝不动,「管你死活,真是没有善根」。我们耐性没有了,脾气就跟着来了。

我们这一生,人很多时候,精神、时间都耗在哪?耗在负面的思考。负面当中,特别容易怀疑自己、打击自己,有没有?这个时代,要找到一个很有信心的人不容易。可能我讲到这里,有人不服气,「我很有信心」。假如一个人很坚定说「我很有信心」,可能他就是自大。大家注意去看,你注意去观察。真有信心的人,是不卑不亢,不自卑也不自傲。马上就怕别人不知道他优秀的人,他不一定是真正有信心的人,他急于张扬自己。而事实上,傲慢的人,其实是自卑的。他为什么要傲慢?他怕人家瞧不起他。所以老祖宗讲的「中庸之道」,很有味道。但是这种心性的道理,不深入经典,随着世间人谈的这些角度跟说法,很难契入这种境界。

人如何自信?《三字经》开头就给我们讲得清楚了,「人之初,性本善」,相信自己,不自卑了;但是「苟不教,性乃迁」,「我还有缺点」。一个人能觉得自己有缺点,他就不傲慢了,他常常觉得「我比人家高」,他才会傲慢。所以你看经典,开头第一句都是最重要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有明德。一个人真正相信自己有本善,肯努力的话,可以像圣贤一样的智慧跟德行,他绝对不会自卑,然后他会努力的赶快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他不想再糟蹋自己了,自己是这么好的本性。所以有这样的认知,他的精神跟时间绝对不会耗在自我否定上。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学生,都是相信自己可以成圣贤的,是不会常常否定自己的?常常沮丧否定自己,这个也是烦恼。烦恼重了,智慧就不开了。所以《弟子规》最后一句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一句话也是「禁于未发」,对治什么?对治他自我否定的错误心态。现在人有时候,气自己气到拿手去打墙壁,那就是自我否定太严重了。

《礼记.学记》讲的,「禁于未发」是预防法;「当其可之谓时」叫及时法;「不陵节而施之」叫渐进法;「相观而善之谓摩」叫做观摩法。这些方法在几千年前,老祖宗的经典当中都写了。老祖宗都没有说这是我发明的,结果现在人都说这个理论是我发明的。孔子他说到,他所谈的这些教诲,是「述而不作」,他只是把古圣先贤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智慧,承先启后来承传。真正入境界的人,他会很清楚,老祖宗讲的这些道理,都是每一个人本善里面本有的,不是他给他的。所以他不会邀功,觉得这个是我发明的。「述而不作」,孔子给我们很重要的求学问的态度。一个人稍有什么体会,就觉得,是我自己体悟出来的,铁定落入傲慢里面。

所以刚刚跟大家提到「真幸福」,这个「真」是不变的才会幸福。而一个人他的孝心自始至终不变,这个人很幸福。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六十几岁的人,见到他九十岁的老母亲,就像那个两岁的孩子看到他妈妈进门,然后这个孩子双手打开,「妈」,抱在妈妈的怀里,幸不幸福?幸福。那你们有没有看过六十岁的人,一进门,「娘」,有没有?你假如有看到这样的人,你赶快去跟他取经,他知道人生真幸福是什么。假如我们今天二三十岁,回到家里,自己成家了,成立一个小家庭,一开进去,「妈,我回来了。」你看他幸不幸福?他家财万贯,我跟你打包票他不幸福。现在不只没有说「妈,我回来了」,现在有的推进自己家连问候都没问候,就坐在那,一句话都不谈。

所以孟子讲人生有三乐,那给我们一个真正幸福,一个很好的方向。「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人时时跟父母兄弟的情感终身都如此。大家有没有回想到小的时候家里穷,一根冰棒,五个七个兄弟姐妹一起咬一口,好不好吃?好吃。那个时候一只多少钱?五分钱两只,现在一只要两块,没有以前好吃。为什么?「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不是冰棒动,是什么?心变了,幸福就变了;心不变,幸福就终身保持了。所以假如现在二十年过去,三十年过去了,兄弟之间还是有无话不谈,还是不分彼此,我相信这样的家庭,一定是身边所有朋友羡慕的家庭。

还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一生不做任何的亏心事,一定会有那种俯仰无愧的快乐。这样的人不会得忧郁症,不用吃安眠药。现在吃安眠药的人愈来愈多,问题在哪?觉得很多事对不起良心,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惭愧自责了。那可能我们讲到这里,说「那以前对不起良心的事都做了,这个乐我不就得不到了吗?」浪子回头金不换,「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以前的错,忏悔、反省、改过,而且又以错误去劝告所有的人,金不换!这么一劝,很多人会被我们给劝回头,因为我们有那个经验,跟他一讲,产生共鸣。所以人觉悟之后,您以前所有的错误,会变成成就别人幸福很重要的资粮、法宝。

举个例子,比方我记得有一次,刚好在吃饭的时候,看到一位妇女眉头深锁,很痛苦。我们觉得人生其实放下了就能快乐,看她这么痛苦有点不忍心,就很自然的跟她聊起来。结果聊著聊著,原来是夫妻相处的问题,她讲了一些情况,我就跟她引导,她慢慢心里比较放松,这个眉头也解开来了。有些人那个眉头锁到会夹死苍蝇,所以假如是这个情况,要写一行字「非请勿进」,不然夹到了,「恕不负责」。她慢慢解开来了,正听得高兴的时候,「对对对,你讲的很有道理」,然后突然她就看着我,「你结婚没有?」我说「还没有。」她说「你不知道!」我前面的东西都白讲了。所以你看,你要走过那个人生,你才劝得动同样有这个遭遇的人。

告诉大家:觉悟了,你这一生没有一件坏事;迷惑了,好事都变坏事。为什么?迷了之后,统统都在那里贪心、罣碍、强求,好事都变坏事。所以幸福快乐在迷悟之间,觉悟了,烦恼放下了,幸福就现前了。所以告诉大家,「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只要我们从今天开始,绝对做每一件事都对得起良心,这种快乐自己也能尝到。这个是第二个快乐。

第三个快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诸位教育界的同仁,怎么没有一个人露出微笑给我看?怎么听到这句话大家都是笑不出来?假如笑不出来,就要想到老祖宗另外一句话,叫做知足常乐。假如我们教学,有一个学生肯听话,一个学生肯改过,一个学生进步了,好高兴!你就都想这个人就好了。一个好的,你不想,都想其他三十几个不好的,难怪笑不出来。所以快乐跟痛苦一念之间。而且,很有意思,会起微妙变化,那个不好的你就一直盯着他不好,他就开始放大放大,愈来愈不好。这个叫比马龙效应,对!这不是教育学里面讲的。

有一次,很有意思,我们一个同仁,他到孩子的教室里面去。刚好那个桌子是白色的,孩子写毛笔,只有一小滴滴在了桌子的最边角,当这个老师进来看到这个桌子,就皱着眉头,「你看这里脏。」结果另外一个老师说,「这里全不脏。」可是他只盯哪里看?盯在那个黑点,其他好的部分他看不到。很微妙,妳盯着妳先生的缺点,他所有的优点妳都看不到;你盯着你孩子的缺点,所有他的优点也看不到。那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请问大家,希不希望你身边的人就拿着放大镜,盯着你的缺点看?希不希望?你假如希望,那你以后是圣贤人。「来,放马过来,把我问题都指出来。」那你修养很好。一般的人情事理,都这样盯着,人家很难受,压力很大,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且我们自己在从事教育的过程,有一个经验。比方说刚接这个班,就有同事过来了,「怎么最差的都在你们班,你知道那个是魔王。」他这么一讲,心里落个印象,然后就盯着那个孩子看,你看就是魔王。打瞌睡了;你看,又在动歪脑筋了,愈看他就愈像。所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什么?心动了。另外,好像又有一个真实的实验,就是在一个学校里面,校长对着这个老师讲:我把这个年级最优秀的学生,全部都放在你们班,你要好好教,个个优秀。这个老师从第一天进来,带着愉快的心情带这个班,果然成绩优越。一年之后,这个校长笑着对老师讲:告诉你一件事,你们班是常态随机分班,没有挑过任何一个学生。那个老师非常惊讶,为什么这些学生个个优秀?因为这个老师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好,都优秀。这样的心,就感得孩子觉得老师爱他,老师信任他,他的动力就出来了。

假如我们不受这些说法的影响,我们至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变好,当那个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被老师讨厌的孩子,走到我们的班上,跟我们的眼神一接触,孩子年龄小,特别敏感,他到一个新的班,那个眼睛都一直盯着老师看,又期待又怕受伤害。他很希望:老师,你要信任我,我想改。可是另外又在想:其他老师会不会已经给我老师讲我很差。但是我们的眼神,都是完全的信任包容他,他可以感觉到,就会形成这个孩子向上的动力。

这个世界的问题没有很复杂,缺了一个东西而已,叫爱。只要有爱,所有人的问题就能慢慢解决掉了。所以老祖宗的教育,叫「爱的教育」,我们抓到这个核心点。真正能让孩子自爱、爱人,他的幸福就到了,这是真正他这一生幸福最重要的基础。所以《弟子规》上告诉我们,「恩欲报,怨欲忘」,一个人的内心,只装人家的恩,只装人家的好,所有的不愉快他从不往心上放,那他当然是幸福的人。我们今天要给孩子这样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得要先回光返照。今天我们心里面都放著谁对不起我、谁很讨厌,然后我们自己翻开《弟子规》,「来,小朋友,今天教大家恩欲报,怨欲忘」,马上自己就卡住了,讲出来的话,真诚吗?自然吗?产生共鸣吗?很难。所以教儿教女,先教自己,自己真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你不用给孩子讲道理,透过自己的孩子在旁边看自己父母老师与人的相处、谈出来的言论,他就学到了。

看事情,我们要看到根本,从根本下手,不要从枝末下手。所以教育,根本是身教,言教是辅助。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是言教,忽略了身教,本末怎么样?倒置。现在本末倒置的现象,告诉大家,处处皆是本末倒置。比方,教孩子最重要的根本是什么?「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你们没念过《大学》吗?念过?不是university(大学),是四书其中一本《大学》。所以告诉大家,人没有深入经典,这一生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什么是先,什么是后;什么是轻,什么是重;什么是缓,什么是急,判断不出来。谁都知道「至要莫若教子」,一个家庭里面把下一代教好最重要,大家观察一下,花多少时间把下一代教好?所以「教孩子最重要」叫标准答案,标准答案只在考试卷出现,考完试就忘了。

所以现在有一个现象,成人听到一些很好的道理,「对对,你讲的很有道理,对对对」,对完了,一走又忘了,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为什么?因为这些对的道理听得太少,还起不了作用,不对的这种社会风气太强了,一下就被拉过去了。所以我们看「本末倒置」,这个成语不是说别人的,要反观我们自己能不能抓到本。所以教好孩子德行是本,结果我们现在都是告诉孩子:好好读书,以后赚大钱!那他从小就是钱、钱、钱。钱摆第一位,父母就摆第二位了。所以重视经济的地方,就是最不孝的地方,重利轻义。

现在有些长辈觉得很无奈,他们说了一句话:我们这一代人,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是被子女抛弃的第一代。告诉大家原因在哪里?本末倒置。下一代连什么是孝道都没搞清楚,他怎么会懂?所以这个轻重本末,是重要的智慧,要判断得出来。我们现在看夫妻,男女找对象,什么最重要?什么最重要?德行,标准答案。所以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现在学生特别会考试,走出教室就不守规矩?因为我们也很会讲标准答案。所以当老师当久了,得要常常换位思考,不然教书教久了,自己在教室里面是国王,是皇太后,「统统都要听我的」,人会形成这个执著点。我有一个好朋友说,你以后找对象,千万别找小学老师,因为她在学校是老师,她回来还是老师,对她老公:你干什么!就不会……

当然,诸位朋友们,学东西要会学,举一要怎么样?反三。最重要反到哪里?反到自己的身上。不要刚刚我这么一讲,有男同胞说,「对啊对,你看我太太就是这样。」你别害我,你不要回去跟你太太说,蔡老师都说妳,那我就跟你太太结冤仇。所有的道理,都是来观照自己的,当老师会有执著,请问当主管会不会有执著?很多人在公司是董事长,回家还是董事长,在妈妈面前也是董事长,这个心性就一直在后退了。所以学问的功夫,都在这颗心地上,不是在外面。

所以刚刚我们讲到夫妻,男女找对象。以前都知道,娶妻要娶她的德,贤德,叫「门当户对」。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门当」?什么叫「户对」?那个门当,就是在门前两个,那个叫门当,两个摆在那里,代表什么?代表他这个家很有地位、很有学识,门当;户对是门上面那个装饰,叫户对。而且那个都代表他的学识跟社会地位,不是代表他一个月收入多少,现在都变成多少钱了。现在人考虑事情,真的是急功近利,想得太浅了。你去给你儿子找个对象,找那个最有钱的,好不好?找最有钱,那个叫千金小姐,碰都碰不得。你就为了那个钱娶回来,你儿子可能一辈子都要很辛苦,得要分析得长远一点。你说,她长得很漂亮,娶回来。请问大家,漂亮能看多久?告诉大家,你漂亮看一天看到最后都看不下去,因为累了。漂亮最多撑三天五天,要能觉得另一半一辈子都很漂亮,没有心灵美是办不到的!没有心灵的美,三天保证开始吵架,不相信你试试看。三天发生那么多事情,脾气不好铁定出来了。

而且更重要的,结婚证已经盖下去了,「终于到手了」,心境一变,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心动!从念念欣赏对方的好,那个一盖下去,转了,就开始看缺点了,开始「你应该为我做什么」了。本来是「我能为他做什么」,突然变成「他应该替我做什么」,从付出变成要求,哪有不苦的道理?

所以大家看,所有人与人的关系,都在突显本末倒置。所以传统文化里面有一句话很有味道,叫「万法由心生」。所有人世间的事情,都是人心的反射,本末倒置了,什么都是本末倒置,甚至于是什么?连一颗糖果都本末倒置。大家看三十年前的糖果长什么样子?穿着白色的衣服,很朴素,虽然不会很起眼,可是吃起来很香、很浓,三十年之后,穿得很漂亮,有时候一盒包得很好看,拆开来还有一个盒子,再拆开来还有包装,再拆开来,一点点。请问我们是吃糖还是看包装?请问诸位男士,找个太太来,是来治家还是来欣赏的?你看,不要看这个小东西没学问,小东西都在反映人心的问题在哪里,不重实质,重表面。

那当然,我们体会到这一点,不要去看别人有没有看实质,首先谁要先看实质?自己要先清楚了、觉悟了,才能帮助别人觉悟。自己都糊里糊涂,那谈不上帮别人觉悟了。我们看团体里面,现在的领导者喜欢用什么人才?有才华的,聪明的。才者末也,可是你看人很容易欣赏才华,但是忽略了德行。所以现在团体里面为什么问题很多?重才华不重德行,有才华的人掌握权力之后,他就给你胡搞瞎搞了。

我那个时候去学校应征,考试考过了,面试,校长给我应征,我坐在那里。因为我辞掉工作之后,又重新到学校考试,要去教书。结果我一坐下去,我笔试过了,试教也不错,剩一个口试。结果一坐下来,那个校长说:你有没有行政经验?没有。你有没有比赛得过奖?没有。你有没有带学生比赛得过奖?没有。他给我问了好几个问题,我都摇头。最后我心里想可能考不上了,都是摇头怎么考得上呢?我走出去之后有点落寞,教育界居然不要我了。我在那里很遗憾,他怎么没有问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爱心?

大家看见团体里面,到底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包含我们交朋友,道义是本,利益是末。现在好像都有利可图了,才有这个关系;没利可图,变成陌生人了。这样朋友之间那个情谊就非常淡薄了。我们就体会不到古人讲的一句话,「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什么味道?我们尝到没有?这个味道很浓!很厚!所以我们今天明白了,真正的幸福,不是向外求,在我们的心底里。人能去掉贪心、去掉自私自利,念念为人着想,念念能爱人、能尊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其实痛苦从哪里来的?从把「我」看得太重,什么都是「我」。

大家见过许哲女士没有?今年一百一十三岁,大家这几天应该会看到她的照片,她那个笑容跟婴孩的笑容一样。一个人活了一百一十三年,居然保有赤子之心。所以孟子讲,「大人者」,真正有学问、道德的人是什么?「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人,还能时时心上都没有装不好的东西,看到人就笑。大家看那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天笑多少次?没人他也笑。科学家调查,一二岁的孩子,一天平均笑一百七十次;成年以后,成人一天平均笑七次。告诉大家,恭喜大家,大家今天笑的次数超过平均值很多,好的开始是成功一半。所以我们这样喜乐的心、豁达的心,终身保持,你从今天开始,「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现在念这一句话,好多人都是笑着念出来的,刚刚我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没有一个笑给我看。所以大家看,大家在这一段时间放下了执著,心灵已经提升上去了。所以一个人幸福快乐,就在这个念头上转过来了。

那我们想一想,为什么一个人的人生不断的在努力,结果努力到最后是愈来愈笑不出来?那铁定方向错了。在这个人生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增加了些什么,造成我们笑不出来?太多的追求,要吃好、穿好,很多的攀比,希望丈夫长得跟刘德华一样,太太跟哪个明星一样。求,苦就来了。请问大家,你问这个两岁的孩子说,「谁最漂亮?」(答:妈妈。)他还没受污染。是不是?谁最帅?爸爸。可是,真的这个爸爸妈妈有德行,我跟大家保证他这个认知终身都是这样。为什么?那是打从内心对父母佩服。所以一个有德的母亲,她的儿子找对象一定都找跟我妈差不多的,他就不容易找错,这个都是很微细、很自然的。

我们今天了解到,痛苦的原因在贪,贪求愈来愈多。孩子没有那么多贪,看到妈高兴,看到爸高兴,看到谁他高兴,然后他不记人家的不好,所以他不会发脾气,他没有瞋。我们把这个本善的心,就记别人不好,一直放一直放,看到那个人,「哼,有什么了不起」,脾气就来了。不要说小孩,我们今天在小学教书,我们都有这个经验。孩子不对,你批评他,训斥他一顿,你的气还没消,你刚骂完,他要走,「老师再见!」他什么都忘了。所以有时候跟小孩相处有一个好处,常保赤子之心。有时候遇到这个情况,小朋友走了,「拜拜!」到底是他有功夫还是我有功夫?谁在教谁?所以我们看,不记人家的这些不愉快,他就不会瞋恨。不贪、不瞋、不痴(不愚痴)、不傲慢,然后不疑神疑鬼,这一些心态都阻隔了我们跟幸福的连结了。

一个人能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怀疑,不怀疑自己,也不怀疑别人。大家想一想,一个人傲慢的时候,别人有压力,他自己快不快乐?所以这个时代,人自己不想清楚,都是伤害别人,糟蹋自己。人生有一个真理,害人绝对害己,你给别人发脾气,人家吓得半死,自己?暴怒伤肝,害人绝对害己。利人绝对利己。比方我们今天去参与一个课程,台上的人讲得有点紧张,在那里发抖,我们在底下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给他鼓掌一下,他就不紧张了。利人也什么?利己。为什么?你拍手,这个手上有通往所有器官的穴道点,所以你一拍,全身……(掌声)所以大家今天开悟了,利人绝对利己。

那我们有没有真正学到什么是真爱?学到真爱了,幸福的关键就是懂得爱。自己能爱护自己,又能爱护别人,自己有幸福,别人也有幸福。大家有没有去上过哪一堂课,是让我们认识什么是真爱?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人拿着爱的大旗去伤害别人?「我爱你,所以你要怎样怎样怎样怎样」,有没有?你看现在很多男女谈感情谈到最后,活不下去了,互相伤害都有。爱是什么感觉?温暖。怎么会愈来压力愈大?那铁定是我们口头上是给人家爱,事实上,那是欲望,那是要求,那是控制。什么才是真爱?我们明天再跟大家来交流。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2月1日11:48: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4283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