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第39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九集)  2010/10/3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33-0039

play-sharp-fill

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安!这几节课,我们学习经文「忠孝友悌」。这个孝悌还有忠诚可以说,是做人的大根大本。我们儒道释的圣贤教诲我们,伦理道德的教育都是从做人开始教的。

所以孔子的教学四门科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都是摆在最重要、最基础,才能谈上其他的学问。而且「言语」,言语的修养。「政事」,古代读书,要出来服务社会、照顾百姓,这个政事指的是当官的这些智慧。不过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有念书了,所以这个「政事」延伸开来是指一技之长。我们在哪一个领域,我们在哪一个位置,都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做事能力跟专业能力,这个就是「政事」。包含我们自己现在的工作,不管在哪一个部门,我们都精益求精把这个可以服务大众的专业能力不断向上提升,甚至于还有其他的时间,多学一些。刚好临时团体这个同仁可能刚好有事,我们还可以帮得上忙。尤其同部门之间的事务能多熟悉一点,突然他家里有喜事,还是要忙什么事,不能来,工作还能持续下去。所以有一个态度很重要,叫「分工不分家」。每一个人有他最本职的工作,但是还是互相协作,身边的同仁刚好有情况的时候,我们都能协助得上。不然,分工就变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只会做自己的这个事情,这个在修学当中,可能就心胸愈来愈小,甚至叫我们帮点忙,我们就不耐烦。所以这个「不分家」就是时时大局为重,能多担待、多承当,都是自己欢喜的事情。再来「文学」,就是要提高人的精神生活,以至于往后自己德行成就了,能够把这些宝贵的经验智慧留与后人作参考。所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这一生要利益家族、利益社会民族甚至利益正法,都要以德为本。

昨天我们提到「友悌」,兄长、长辈,要友爱弟妹;弟妹、晚辈,要敬爱兄长。可能在谈这一段的时候,有些同仁会觉得感受不深,比方独子、独生女可能对昨天谈的古人这些兄弟姐妹的情谊感受不深。大家觉得感受不深正不正常?我就一个兄弟姐妹,所以正常。请问大家,我们有没有堂兄弟、表兄弟?你说,「我又没堂兄弟、表兄弟。」那怎么办?你有没有同学?有没有?有没有同仁?人怎么可能离开群体?所以假如昨天我们在谈古圣先贤这些友悌的榜样,感觉不到,代表可能我们这一生跟同学、跟同辈的人相处,道义的心很弱。

我也没兄弟,我是独子,但是我感觉,我读书的过程当中,同学真的亲如手足,从来不计较的,有什么需要,拍著胸脯,「来,我们一起去做。」虽然也曾经一起做过坏事,那个是没读书之过。正义、正义,「义」要跟「正」在一起。但是那种不分彼此的态度、情义,是很能提得起来的。所以,不要把责任往外推,推到「我没兄弟姐妹」。还是因为自己道义的存心不深刻。我们再回到源头,一个人的情义、道义从哪里生?百善孝为先。对父母念念不忘这一份恩德的人一定有情义、道义,孝顺的人绝对友爱兄弟姐妹,「兄弟睦,孝在中」。有兄弟姐妹,听古圣先贤这些故事,还没感觉,那就要好好反省,代表我们对自己身边的兄弟姐妹,也没有用心去关心照顾,也是因为不能够常常提起对父母的体恤。父母哪有不爱护子女的?孝子一定可以感觉到父母的心,一定用心照顾兄弟姐妹,让父母少操一点心!所以悌道跟孝道也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说修行习气调伏不了、有瓶颈往往都是「孝」的源头出问题?跟人相处会有不愉快,会有对立,还是孝道的问题。所以我们刚刚一起读诵了「净业三福」,第一个就是最重要的作人以致于作佛的基础就是孝亲尊师的基础。所以一个人假如不懂得孝亲尊师,这个叫悖逆,违背了人性。纵使他做再多的善行,还是虚的,不能够成就他的道德。为什么?孝亲尊师是根本,就好像植物根坏了,外面再好看,撑不了几天它就要枯萎。就像花瓶里的花没有根,几天谢了,它就没有生机。所以修行人最可贵的就是肯从根本下手,本立道生,就是肯面对自己的不足,不自欺,须「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才能谈得上修行。自己不孝都不承认,自己心里还有对父母兄弟姐妹的情绪、怨恨,那这个根坏了心坏了,很难修。纵使每天读《弟子规》,那些经文进不去。「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号泣随,挞无怨」。

我们走在修道的路上,大家也是累世的善根、善心都有唤醒,所以听到师父谈大乘佛法,心里还是踊跃欢喜,希望能效法学习。所以四弘誓愿讲,「众生无边誓愿度」,我相信在我们修学的过程,大家都有被佛菩萨这些行持所感动而发起这样的存心。佛陀接着教诲我们,虽然发了愿,紧接着,「烦恼无尽誓愿断」,要利益别人,首先要有德行的根基,要把自己的习气去掉。德行,「孝悌忠信」,德行就是「忠孝友悌」。接着要「烦恼无尽誓愿断」才行,而且还要「法门无量誓愿学」。当然这个法门无量,首先,「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贵以专」,也是从深入一个法门,通了再学其他法门,这个次第很重要。龙树菩萨,他有修学一门深入了开悟之后,当时所有的佛陀的经典,他好像几个月就全部学完。先开根本智很重要,你不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开不了根本智。一下子学好多东西,好几个法门,那就变佛学、变儒学、变学术研究了,那个是知识,不是智慧。

所以《太上感应篇》的经文,接着是:

【正己化人。】

『化人』是利益人,『正己』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有这个基础了,才能「佛道无上誓愿成」,才能利众。而「正」在《感应篇汇编》注解当中讲到,「正者,确不可易」,就是确实不能够改变,才叫「正」,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才叫「正」。这个「正」字就提醒我们,首先我们要明理,是非、善恶、邪正、利害、觉迷,我们要清楚,清楚了才能拿着这个标准来改正自己,来对治自己的习气。

所以修学初期,薰习的时间不可少,总要把道理搞明白。有了「解」才知道怎么去行,怎么去对治,怎么去放下习气。而「薰闻成种」,不断薰习,变成金刚种子,这个种子很扎实,它会发芽,它会茁壮,就是薰习到,遇到境界来,能马上提起观照,提起正念,这个才是薰得够。假如每一次遇到境界都是发完贪瞋痴慢之后才后悔,那就是薰得还不够。这个时候就要老实面对自己,薰习的时间不可少!可以少睡一点,少浪费时间,都要加紧薰习。

当然薰习之后,尤其在薰习的心态也很重要,就是自己是当机者,这个道理是讲给自己听的。而且就像印祖那一段开示,「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这些话都是过来人的话。假如我们这个心态没有形成,听愈多反而变成看人过失,甚至于变成「好为人师」。可能自己家里,自己先学了,听了一些道理,回去教训父母,回去讲兄弟姐妹这个不是、那个不是;或者在当主管,变成教训人家。这个都很可能在人情当中,让人家受不了。所以印祖这些话很重要,真正要时时提醒自己,要有这个心态。「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真正是如此,我们不见人过了,都是看别人的优点,都是感谢别人的付出,那每一个人不是菩萨,不然是什么?都在利益我们,都在成就我们的修学,那真是把大家当菩萨,那不是硬当菩萨,是真正感激每一个人。

所以儒家讲「诚意、正心」,这个就提醒我们,「正己」要从心地的根本起心动念,开始去调整。所以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心有所忿懥,不得其正;心有所恐惧、忧患,不得其正。这英雄所见略同,好乐是贪,忿懥是瞋,一个人会有忧患、恐惧是不明理,遇到这些境界心生情绪、担忧。「理得心安」,道理明白的人心就安,他不会有忧患,不会有恐惧。我们只要有忧患、恐惧,一定是我们的思想跟经典不相应。不只佛家如此,儒家也是这样,「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君子应该是不管在任何境界,都能自在欢喜。假如我们常常生烦恼、生烦闷,那我们就要考虑我们的心思偏掉了,不顺自己意可能就生烦恼。

孔子陈蔡绝粮,七天没有饭吃,在一般世间人来看,这是很大的挫折跟厄难。大家有没有七天没饭吃的经验?没有。建议大家可以七天不吃饭试看看,不然感受没那么深刻。真的,体会的学习也是挺重要的。七天没饭吃,不怨天不尤人,弹著古琴,心情还是很愉快。不过,学生就没有夫子境界这么好。结果子路性格比较刚强,首先就讲了,夫子,你不是说,为善天报之以福,为不善天报之以殃,我们都是做好事,怎么落得七天没饭吃?

所以告诉大家,我们都算好命,福报都挺好的。孔子那个时代弘法,哪有我们这么轻松?周游列国十四年。所以跟夫子、跟圣贤比一比,我们现在接受的这些考验,小巫见大巫。结果我们才见小巫,就已经忧患、恐惧。大家要注意一个重点,请问夫子那个时代弘法困难,还是现在弘法困难?难度应该是现在,因为现在的人伦理道德的基础更差。所以我们的忍受挫折力,最少最少不能小过夫子,这个逻辑大家可以接受吧?那大家看着办,我们现在的level(水平)要调到哪里,自己心里要有数。所以师长给我们打预防针,「我们这个时代要跪着把佛法送出去。」大家别搞颠倒了,不是叫别人跪着给我们送,弘法、护法的人要跪着送出去!不是自己闹情绪要别人跪着给我们送。所以说「颠倒」、「可怜悯者」,那不是讲不懂的人,是讲懂了还搞颠倒,叫可怜悯者。

夫子给子路讲,「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夫子很会譬喻,芝兰这么芬芳的花朵,在深林当中,不会因为没有人,它就不香。一个君子修道立德,绝对不会因为没人肯定,遇到了一些瓶颈,他就退步,他就不行道了,他绝对不会这样。夫子很了解子路,一句正气的话出来了,他马上就充满能量,「对对,君子应该是这样才对。」当然夫子也把道理告诉他,「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为善,没有说马上福报就现前的;为恶,也没有说马上灾难就现前的,因果通三世,不要怀疑真理。还是理得心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公修公得,婆修婆得,绝对是功不唐捐,不怀疑真理。

接着子贡说话了:夫子,您那个标准可不可以降低一点?世间的人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请问大家,可不可以降低一点?我们这一代降低一点,穿凉鞋,请问在三十年后,再降低穿什么?就不穿鞋。标准不可以随便降。我们就看这三十年就好了,那标准一降,面目全非,人都不像人了。所以要坚持道统,坚持五伦八德的标准。接着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就问颜回,颜回,你觉得标准应不应该降?颜回说道,我们今天尽心尽力来承传道统,这样我们对得起天下的人,问心无愧。天下人不能理解,那是他的福报问题,那是他不珍惜夫子的这个教诲,我们就没有对不起大众。这是很明白的人,确确实实尽自己的本分,绝不埋怨任何的人。结果讲完,孔子对着颜回讲,颜回,你以后发展得好,飞黄腾达了,我到你们家给你当管家。师生之间那种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的情感。

结果七天之后解围了,子贡驾着马车载着夫子。子贡说,这么大的危难,这是我们这一辈子最可怜的时候,希望以后不要再遇到这么可怜的事情。结果夫子马上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所有经过陈蔡绝粮的弟子都是他人生最幸运的事情。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磨难,他的志气激发不出来,他不知道自己功夫能耐到什么程度。夫子又说,以后有成就的,可能都是经过这次陈蔡绝粮的弟子。所以圣人处世跟一般人的心态就是不同,「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夫子是表演给我们看。

所以「正己」从调整自己的这一颗心开始,从格物开始,从不贪、不瞋、不痴、不慢开始下手。而这个「化人」的「化」字,自然而然,叫感化,它不是刻意的,不是造作的,不是好为人师的,也不是有控制的念头的,那叫春风化雨。

今天先跟大家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31日15:47: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4267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