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学说讲座-弟子规 |共4集|文字版|蔡礼旭老师主讲

儒释道学说讲座-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7/12/24  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  档名:52-249-0004

尊敬的陈道长,尊敬的钟博士,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

早上听到钟博士给我们开解《太上感应篇》,每一句经句都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对我们的修行,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这些教诲叮咛,钟博士都是从心地上来提醒我们、来启发我们。记得在五年前,那时候刚好末学有机会到澳洲净宗学院,去学习儒释道的教诲,那个时候,我们钟博士在澳洲昆士兰大学教学。因为在听师父教诲的时候,师父有提到,他老人家一生走过这么多的国家地区,没有看过僧团。其实当时候听到师长这段话,确实我们当弟子的非常的惭愧,师父的弟子遍布全球,而僧团只要四个人见和同解,其实是四个人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完全随顺佛菩萨、师父的教诲,这个和合僧团就可以成就。而和合僧团成就,佛陀告诉我们,可以把佛法、正法弘传到全世界。我们听完师长这段话,我们可不能想,师长走一辈子都没见过僧团,所以这个世间是不可能有僧团;假如这么去理解,那就不能理解到师长讲这段话的一片苦心。师长是告诫我们、提醒我们不能糟蹋了闻佛法的机会。我们不能发空愿,我们进入佛门受三皈的时候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誓其实就是要我们能依教奉行,能成就正法的复兴。所以这个僧团谁来成就,其他的人是谁我们不管,这个僧团的成就一定有我们的一个,这是我们修道应该有的气概,应该有的志向。

那个时候,我们看到钟博士放下美国这么好的生活,来到澳洲跟随师长,想到佛经上告诉我们的「大喜大舍济含识」,真正能舍掉这么高的名闻利养,那必得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我们看到钟博士殊胜的法缘,那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原因在真正肯舍掉师父常常提醒我们的那十六个字。钟博士做了榜样,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的年青人起而效法,有志于此的人起而效法。不过昨天遇到一位同修,他看到钟博士这样的榜样,马上过来跟我交流说:我也把我儿子捐出来。我说:你儿子几岁?他说:我儿子十岁。那得老教授要办幼儿园了。所以我们很随喜这位父亲他这种心量。但是这要捐出来有一个条件,就是先要把三个根扎好,有了这个根基,这缘分自然可以接得上。其实我们了解诸法实相都很清楚,心外无法,任何的因缘都要从真实心中去求。这个时候开始打听,师父旁边哪些人关系比较好,我赶快去给他送送水果,这是世间的方法,所有的感应不在外,在我们这颗真心。

说来也惭愧,人生岁月虚度了几十年,是遇到师长老人家在电视弘法,那时候在台湾,师父的教诲,在电视台都有长期的播放。那时候看了非常感动,怎么有长者能把道理讲得这么透彻,把我们很多的不明白都解决了。有时候看到会心处都会手舞足蹈,然后在电视机前顶礼三拜,乐得不得了。我曾经读《金刚经》,读到菩萨若着相布施,即不名菩萨。当下这句经文好像一个大棒子一样给我们敲得够痛快。我们在与人相处当中,口头上都是「我帮他、我度他」,这句话就是迷惑颠倒,这句话已经着相布施!已经与众生与我皆一体不相应。而且《金刚经》也告诉我们,连佛陀都说他没有度众生,怎么我们比佛陀还厉害,我们还能度众生?所以在整个听师父的教诲过程当中,我们深刻明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慢慢把自己很多错误的价值观放下,效法师长,效法佛菩萨,走上这教育的道路。

其实我在台中住了六年的时间,而杨老师就住在台中,结果都不认识。后来提起了要走教育的这条道路,就飞了超过一万里,在澳洲见到了杨老师、见到了师父。所以缘分说实在的根源还是在心,心境没有道,咫尺也天涯,心境真正相契了,天涯也咫尺。我们重实质不重形式,用这颗至诚的心神交古人、神交圣贤,这个缘分自然能水到渠成。而那时候我自己个性比较容易冲动,大家看得出来?所以我就跑过去跟钟博士说:「来,我们一起来做僧团。」那个时候也不是很熟悉,不很了解钟博士他的整个背景,还有他的成就,假如了解了,我就不敢过去了。因为论德行、论孝道、论社会的贡献,那实在是差太远。但是当下我们钟博士非常的喜悦,我们手拉着手说:「好!我们一起做。」钟博士跟末学都是属牛的,所以其实我们两个满认命的,因为闽南话说「做牛要拖,做人要磨」,做牛就是要耕田,做人就是要磨炼,我是即做牛又做人,所以注定要磨炼,那就让它更早来磨炼愈好。所以不是等待历练,而是创造历练的机会。

我是长孙,也是长曾孙,具备了当败家子的条件,但是已经闻到正法,有这么好的师父教诲,我们更希望自己能够不断的突破提升。尤其我们走在教育的岗位上,我们早一天觉悟,很可能我们的孩子他就有一天的受益,所以我们不能等待。刚好在庆云,我们接触到一个回教的学校,这个回教学校很有意思,当我们要去的时候,当地的老师劝我们还是别去了,去的老师都留不了多久,因为学生常打架,怕进去以后可能也会受到池鱼之殃,本来还劝我们别进去。它的校长有到文化教育中心去交流,结果听了课以后,对《弟子规》传统文化非常认同,就邀请我们的老师,派几个人去那里给他们上德行教育的课程。当然他们的校长跟老师让我们非常的感佩,我们老师到的第一天,校长跟老师带着学生排得非常整齐,给来的老师鞠躬,其实校长已经把尊师重道做出来了。所以道不是用讲的,行道都是做出来的。而他们的孩子,其实我们看到常打架的孩子,他是没人教,他是觉得打架是英雄,假如我们老师引导他,能真正打败自己坏习惯的才是英雄,这个时候孩子就懂得要做真正的英雄。所以这些孩子在日记当中写到,今天旁边的同学撞他一下,他火气上来,突然想到老师给他的教诲「忍人所不能忍」,他突然深呼吸一口气,把这个脾气压下来。然后他在日记最后写:我今天终于做了一回英雄。诸位老师们,大家这几天做了几回英雄?

有位同学他的腿断了,他听到同学们讲,新来的老师讲故事非常精彩,他就告诉他妈妈,背着他到学校听课;因为他腿断了,请了一个月的假。结果每天他母亲背着他来上课,很认真,其实「人之初,性本善」,都肯学!听了课以后,因为老师开解《弟子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他上完课以后,跟着老师说:「老师,你假如早来个一个多月,我的腿就不会断。」因为他不知道身有伤,贻亲忧,他想那个麦秆在那里,他从二楼想跳到那个麦秆上,可能跳得过去,结果一跳腿就断了。这是身体受伤,但是当我们这些圣贤的缘分晚到了,可能一天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堕到三恶道里面去了。所以我们每每看到《无量寿经》当中说到的「付嘱汝等,作大守护」,这不单是吩咐给菩萨,吩咐给弥勒菩萨,也是吩咐给所有我们学习《无量寿经》的弟子。

我们看到当前的情况,在读到《弟子规》当中这句「泛爱众,而亲仁」,昨天也讲到,这个社会现在几乎是不同的年龄层都有他的这种痛苦、无奈,甚至是悲哀在其中。有个六岁的孩子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突然就哭起来,老师们都觉得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是她的外婆把这个孩子带过来的,了解到这个孩子,因为她的父母没有结婚,所以还没出生,这个爸爸就已经抛弃她们。而外婆怕自己女儿以后嫁不出去,所以女儿生完孩子,对外根本就没有承认有这个小女孩。后来母亲也离开了,外婆带她,外婆帮她找了她的侄子,年轻的夫妇,也还没有孩子,就把这个孩子交给这对夫妇扶养;结果没几个月这对夫妇离婚,就把她给推回来。奶奶继续找,找到同一个社区的一对年轻夫妇,又把这个孩子给了他们,半年以后,这对夫妻又离婚了。一个孩子在因为整个社会不重道义,统统是欲望炽盛,一个年轻的生命,只有六岁,却像一颗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所以当她念到「父母」两个字,她的心情是非常复杂,非常无奈的。而我们现在看到每天几乎都有被遗弃的刚出生的孩子,这么小的年龄就受到这么大的创伤。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必须要年轻的人了解到生育是一个道义,让他们有羞耻心,不能因为欲望伤害这么多的小生命。而这些孝道、道义的教育,什么时候教?这都是欲望,而不是真正的道义跟爱心。

说实在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学到爱?我们看到现在这么多的歌曲,教了爱了吗?我听说幼儿园唱哪一条歌?唱「等你等到我心痛」,这个从幼儿园开始学。我当初去小学一年级代课,点播率最高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你说幼儿园小学都唱这个歌,他能小学不交男女朋友吗?教给他们都是这些情识、都是这些欲望。我们为人父母要护念孩子!而且老师也要护念孩子,这些歌居然都是在学校里面唱。「泛爱众」要落实在这些生活的点滴当中,不然都变成空话。孩子那首歌唱下来,都不知道被误导成什么样子了?上一次回到台湾去看我姐姐,我那个外甥他们全校运动会,全体合唱,不是国歌,「老鼠爱大米」。老鼠怎么爱大米?吞下去!那都是欲望的满足。所以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要醒觉,我在想这些老师们居然让孩子们唱「老鼠爱大米」,这个会障碍他们的法身慧命,所以这个时代老师的果报不好算。接下来我就不方便说得太清楚了,因为我自己也是小学老师。所以各行各业没有把道义教出来,都是教利害、都是教自私自利,那这个果报都不得了。所有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有福之人,但是没有智慧,那造业太大!

当我们今天在医生的行列里面,我们是怎么带后生晚辈的?是告诉他们「但愿世间常无病,哪怕柜上药生尘」,我的愿望就是世间人都没有病,纵使我那个药柜上面全部是厚厚一层灰尘,我都满心欢喜!这是重义轻利。结果现在医院居然要拼责任额,那是重利!我们跟医生是好朋友,因为医生堕十八层,我们堕十九层,这不可以草菅人命。所以各个行业真正把道义演出来、把道义开导出来,这叫真正的爱护大众。不然他得这个人身都糟蹋掉!所以当我们今天看到后生晚辈出社会,看到他去当小学老师,去一个不错的工作,结果我们第一句话说:「你一个月赚多少钱?」这句话叫破坏社会风气,我这么讲不过分,整个社会风气都是在这每一句话当中被误导,他在面对工作第一个考虑是什么?不是如何服务社会,是如何能赚更多钱,这社会风气就堕落下去了。所以老祖宗时时提醒我们要谨言慎行。

我们要有真实的学问智慧才能去爱护他人,而要爱护他人,首先要爱护自己,「欲爱人者先自爱」。那我们懂得爱惜自己了吗?其实真正懂得爱惜自己,是爱惜自己的德行,爱惜自己的本善、真性,这是真正的爱护自己。所以我们非常欢喜唱一首歌,就是「爱的真谛」,这首歌把爱开显得非常的透彻。其实我们唱起来,都了解到就像佛经说的,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能把这五毒放下了,这才是真正懂得爱的人。大家好像不大想听这首歌?这个唱歌是弘扬儒家学说必备能力,因为儒家教化五千多年是制礼作乐。我们在汤池镇办课程,票房最高的课不是蔡老师的课,是音乐课,每次上音乐课都是扶老携幼,全家总动员拿着这小椅子全赶到会场去了。因为这个音乐感人很直接,一听马上心里就觉得很温暖。当然好的音乐能达到移风易俗,坏的音乐,那整个社会都是很靡烂。所以不知道诸位大德同修有没有晚辈歌声特别好,特别有机会在影视圈发展的,有没有?假如有的话,小心!要「有余力,则学文」,要先学德行;先学文艺,那麻烦!你看这些艺人,他过去生我看都不知道修多大的福,我们一讲课,一、二十个人来听,他们一唱歌,五万、六万都有。所以他过去生修大福,结果把众生引导到都是堕入到情识里面去,这个福用得太可惜!所以有这样的天分的,请先扎好他德行的根。我们希望这个社会教育能够在影视圈能够振兴起来。

最近我们在大陆有位企业家,他想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拍一部片子,叫「家和万事兴」。我听完以后,跟他提了个意见说:那就一个老先生老太太生十二个孩子,这十二个刚好在各行各业,然后又嫁先生娶太太,这个阵容就二十四个人,然后各行各业都把道义演出来。这个律师不是劝人打官司,夫妻来了本要离婚的全都劝和了;这两个企业告得不可开交,都打得鼻青脸肿了,他一去协调,重温旧好,不只没打官司,还继续合作。这样的榜样就给律师界起一个很好的作用,一股清流。其中一个在监狱里面当监狱长,然后就把《弟子规》在监狱里面弘扬开来,所有的这些服刑人员都改过迁善。而且这个监狱长他有那种送佛送上西天,好人做到底的存心,还跟很多企业家好好的联系,希望这些服刑人员出狱之后,都能得到这些企业家的协助,让他们适应整个社会,完全重新做人。不然有时候把他们教育好了,一出去,又被整个社会排斥,没有办法融入,那很可能前面所有社会投入的努力,前功尽弃。然后还有一个儿子是金融博士毕业,最后放下八十万人民币的收入,完全投入儒道释圣教的弘扬。这部戏拍起来低成本,因为主角都是现成的。我们把这各行各业里面落实儒道释三教最成功的人,他们都是有那种奉献的精神,而且他们还不用进入艺术学院培训,全部都是「诚于中,形于外」,都不用滴眼药水,马上融入,眼泪就可以出来。我想这应该可以实现。那各地落实《弟子规》的好的范列、典范全部都可以搬上我们的银幕上,甚至是电视、电影里面。我看不要大陆拍,好事要一起来做,我们马来西亚也来拍一部「家和万事兴」。

所以在汤池,上音乐课的时候特别的热闹,其中先教孝道,因为孝是爱的原点;接着再把心量扩大,唱这首「爱的真谛」。接下来末学就献丑一下,给大家唱一遍。大家要记住,听不能白听,听完以后就有责任去把这好的歌,推荐到学校里面去,推荐到企业里面去。「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首歌是《圣经》里面的教诲,你看,一边教导孩子如何去爱人,一边又同时可以达到宗教和谐,一举数得。我们听到这首歌最后,「爱是永不止息」,真爱是不会变的。我们今天,以前对一个人很好,现在他不听我的话了,我看到他就很讨厌。那以前的爱也是假的,那个是好恶的心,那个是欲,真的绝对不会改变。所以这首歌也让我们观照自己,有没有真正是用爱在对待他人。

「泛爱众,而亲仁」,这个「亲仁」其实也非常重要。我们亲近善知识才能真正开智慧,用悲智双运,慈悲加智慧来爱护他人。而这个亲仁其实不单是亲近善知识,其实我们每天不间断的受持经典,这也是亲仁。就像孟夫子,那个时代,孔夫子已经不在世了,但是孟子以孔子的教诲为师,他也是每天亲近孔夫子,也成就了他的道德学问,而且学孔夫子学得最像,被尊称为亚圣。其实,当我们时时把所有佛菩萨的榜样,把圣贤人的风范记在心中,那我们时时都是在亲仁。

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学贵自知,在儒家的一些圣哲人有说到,「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有时候看到这句都非常警惕,也很紧张。因为这些宋朝、明朝的读书人,他们的根基都很好,他们却警觉到三天不接触经典,就觉得面目可憎。突然自己反思一下,我多久不读书面目就可憎了?结果这么一看,可能是一秒钟不读都面目可憎。所以开始发现自己的问题状况,宁为成功找方法。这个时候思考看看,从师父的教诲当中,如何能对治自己一秒钟失去经典、失去正念,可能就妄念相续。记得师长教诲我们,他每天都亲近佛菩萨,就是读经。所以我们一天,要不就是读经,要不就是念佛,要不就是听经,要不就为大众服务;而在服务的时候,不能一边服务一边打妄想,服务的时候,我们时时观照自己是不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来对待我们在工作当中遇到的每个人,以至于是每件事物。有这样的观照,纵使在工作还是在念佛,因为师长提到念是今心,心上真真诚、真觉悟、真慈悲,这也是在念佛,我们的存心跟这五个纲领相应。

其实当我们一开始跟师长学习的时候,看到老人家有段开示,在我们结缘的法宝的前面,提到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陀的教育就是佛陀四十九年为十法界众生讲的至善圆满的这些道理,而其中有一段指导我们修学的最重要的纲领,五个纲领,「三福」,大家怎么无辜的看着我?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小学老师喜欢考试,「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其实这段话也是师长给我们的授记,这是无上的开示!什么叫灌顶?是把整个佛陀教诲的总纲领和盘托出教诲我们,这叫灌顶,把顶法都告诉我们,这么殊胜的缘,我们好好珍惜。所以把这五个行门完全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一切人接触了,我有没有礼敬诸佛?我有没有广修供养?我有没有称赞如来?当我们的一天都是时时以这五个心、五个行门来处事待人接物,然后事情办完了,马上提起佛号,马上听经、读经,那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亲仁」,都是与诸佛菩萨与诸上善人当下就是相处在一起。所以确实这个用功必须要在时时刻刻当中。在夏莲居老居士,莲公大士《净语》里面,老人家所谈的修学的教诲,都是老人家真实契入的境界。而老人家离我们非常的近,才几十年前,那些都是我们修学突破的关键。所以教诲当中提到,「学道须是铁汉,两字信条真干,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不怕死,就怕自己的这个念头迷惑了,念头不能跟觉悟相应。所以当我们有这样的决心,时时都是持着这句佛号,都是听经正念相续,这就契入亲仁的境界。

最后,「有余力,则学文」。真正有了这些德行的基础,所学的文学、艺术都可以成为服务大众的才华。当今天没有德行的基础,写的文章都是误导社会大众的思想,那这样就很不妥了。所以说「才能,身之灾也」。当一个人有才而无德行的时候,那可能是家庭的悲哀,甚至于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曾经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父亲栽培他的孩子,他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这个男孩读书表现比较好,女孩平平,女孩是妹妹。结果这个父亲就大力栽培儿子,那女儿读得比较不好,父亲说:那妳这样就好。其实我们要齐家,首先要有个重点,就是要先正心,心一偏颇就不可能齐了家。因为心比较疼这个亲人,比较冷漠对待另外一个亲人,那这个家已经不可能和了。

所以真正有仁慈有智慧,面对这样的两个孩子,应该是更照顾那个女儿,然后让这个大哥生起这种兄长的责任说:爸爸,你已经工作那么辛苦了,还要辅导妹妹,我来就好。这个时候兄友弟恭就出来。那反而重视这个儿子:你要念到多高都给你念,你家里的事都不用做了,让你那个读书不好的妹妹做就好了。这个时候孩子的学历在上升,可是他的心性在下堕。所以看很多事要看到根本,不看到心地,很多事情都看不明白。现在很多的父母,都说我的孩子还不错,怎么突然到了十三四岁就完全不听父母的话了?其实不是他十三四岁不听话,是之前的征兆我们都没有洞察到,他是渐渐形成。但是我们对孩子只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成绩,而忽略了他心性的发展。

后来这个大儿子还真的读到博士回来了,他的父亲本来想带着他到亲朋好友去绕一圈,绕一圈以后看看,向所有的亲朋好友介绍一下,我儿子博士毕业。结果他还来不及这么做,他儿子来找他说:爸爸,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而你还有那么多房子跟财产,我看你还是早一点给我!他说得对不对?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句,「爸爸,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对!人生无常,但是厉害就厉害在他每句话都没有错,可是话里面没有道义,会活活的把父母给气死,这样才厉害!所以在教育界里说到,有才而无德叫危险品,简称毒品。我们这贩毒都判死刑,是吗?那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假如生产社会的毒品,那就不是我们愿意做的。可是这个知所先后颠倒了,很可能我们就会很遗憾。所以成语都说「德才兼备」,没有说才德的,德一定在才的前面。

我们对于整个总纲有所了解,那接下来的经文就是每个总纲里面的这些道理,如何落实在生活的细节当中。我们接着看「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前几节有跟大家交流到,每句经文都是圣贤人心境的流露,这是他孝心、恭敬心流露的行为。所以我们也从心地来观照自己,当父母在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不耐烦、不恭敬?而这一次我们大德同修们一起来交流这儒道释三教的教诲,也是希望我们在往后为佛法为众生的过程当中,能够见和同解,发挥更大的力量。而这个「父母呼」,我们可以用大乘的心量,「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有没有听到众生的呼唤?众生的需要在哪里?

有个学校的校长,她刚好看到学校有几个班级孩子们的表现特别好,然后她就开始了解情况,结果是因为这几个班级的老师教弟子规。这些老师为什么教弟子规?因为他们的教务主任来学习了五天以后,找到三个比较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老师,他们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团队,每个礼拜互相切磋,然后给孩子上课,也跟家长做交流。所以这些孩子非常礼貌懂事。校长看了很欢喜,了解到因为重视德行教育,孩子提升得快。这个校长马上对全校宣布,全部推《弟子规》,可以把英文、把这些技能先放下,都要先学《弟子规》。

后来她的先生,她是一个女校长,她的先生刚好看到报纸说:这个《弟子规》不能推,有愚孝。他就来劝他太太:妳要考虑清楚。说实在的,《弟子规》有没有愚孝?大家要有信心,假如我们自己信心都不够,很难影响别人的信心,有没有愚孝?「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个报纸的批评,很可能他都没读过《弟子规》。所以在学术界、在社会愈有地位的人,应该愈尊重自己的这个地位,应该更谨言慎行才好。她先生告诉她:「人家有批评,妳不要犯了路线错误,把自己的乌纱帽给丢了。」结果他的太太,这位女校长回话说到:「他有他的看法,但是我有我的责任,我是小学的校长,可是我已经看到旁边的初中,中学部,寒暑假过后,都有一大群女孩子去堕胎,我怎么忍心看我的孩子德行没有扎根好,到了中学还是这样的结果。这已经摆在我的面前了,我怎么可以视而不见呢?」当她这番话讲完的时候,他的先生眼睛睁得很大对她说:「我觉得妳很适合做国家领导人。」真正能高瞻远瞩,为了整个社会、民族的下一代着想,这是真正好的领导者风范。

后来他们的学校推展孝道、推展《弟子规》推展得很好。香港教育界要到广东省做教育的交流,广东省就推荐这所学校办得最好。然后她的学生出去旅游,回来以后,这旅游公司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说我们做生意这么多年,没有接触过一所学校的孩子这么有礼貌,而且还会在地上一看到纸屑就捡起来。他们学校都不用自己打广告,报纸都替他们打广告。那我们从这里看到,当初这位教务主任,他能从自己修身开始,找一些同仁从齐家做起,最后影响到整个学校,这都是齐家;又影响到香港地区,现在还在马来西亚讲这个故事,也会影响到所有听到的朋友们。所以其实一个人真修身,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效果。

诸位大德同修们,你们家里至情至爱的故事,你们身边周遭同仁、领导,一些非常有德行的表现,欢迎大家把这些故事寄到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我帮大家治国平天下。这整个社会最需要的就是行为示范的力量。之前我讲了以后,真的有人寄了故事来,结果看到不知道是要高兴,还是要难过?因为有位同修把他们家黑猫的孝道故事寄来了,没寄人的,先寄畜牲的来,那这也很好,让我们很惭愧。他说他们家的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而且吃饭的时候「或饮食,或坐走」,都是牠妈妈先吃,牠在旁边很有耐心的等,等妈妈吃完了,牠才上去吃。当牠犯错的时候,牠妈妈很凶的骂牠,然后牠也是「父母责,须顺承」,都不会一言九顶。现在我们要顶嘴的时候,可以人而不如黑猫乎。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讲完以后,这只黑猫这一生受报完会生到第几天,我也不知道。牠的这个风范正感染著很多的人起而效法。所以我们真的在我们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好好的力行经典,相信「桃李不语,下自成蹊」,我们这些风范就能够广修供养给大众。

「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在责备我们错误的时候,对的,我们有没有马上惭愧改过?纵使不对的,我们假如当下觉得委屈,这是我执在作祟。假如当下父母责备我们、误解我们,我们反而根本没有觉得难受,而是赶快频频点头,然后对着母亲说:「母亲,您息怒!您息怒!都是儿子的不对。」都是体恤不忍心让父母再多生一秒钟的气,这是圣贤人的心境。我们看到一些读书人,当他犯错了,自己恭恭敬敬的去把棍子拿过来,递给母亲:「母亲,请母亲教诲。」在打的时候,都是带着感激的心接受父母的责罚;打完以后,赶快站在一旁侍候,等到母亲气消下去了,脸上带点笑意了,再一鞠躬谢谢母亲的教诲。才离开。而顺承,这个「顺」是时时能体恤父母对我们的用心,时时能顺着父母,不要让他再继续生气下去;这个「承」是承接父母的教诲,从今以后,后不再作,这就是承的意境。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冬温夏凊是非常仔细的去体恤父母的需要,其实假如我们以侍奉父母的心,来侍奉一切接触儒道释三教的同胞们,那一定让所有接触正法的人生大欢喜。可以从我们的那分设身处地,让他们对正法产生坚定的信心。我记得两年半前,刚好师父上人接待一位导演,大陆的一位女导演,在整个过程当中,师长真的是非常的细心,对于她的生活需要,以至于对于每天学习完的一些情况,都是尽心尽力的关怀引导。每天上完课,还陪她谈谈心得,陪她喝茶。就这样经过了八天的时间,这位长者主动提出来:「我觉得这个圣教太好了,我能不能皈依?」我们看到师长那分真诚感动一个人,要马上的来深入正法、深入经教。当师长要帮她皈依的时候,她当下眼泪就没有再停下来过,因为感动到师父上人对她这么样尽心尽力的照顾跟指导。其实我们当下不是看到眼泪,当下是看到一个人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这都是师父给我们表演。

刚好十六号到二十号,我们雪隆区整个全国校长职工会,要在全国推动《弟子规》,先从雪隆区开始办,来了六百多位第一线的老师。这些老师上了五天的课,当他们上台分享,大家想想,他们分享的时候,最感动的是什么?不是感动老师们讲的哪一段他记忆很深刻,反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所有义工菩萨的付出,让他们好像回家的感觉,这就是落实「冬则温,夏则凊」在道场里面、在法会里面。当他们开着车来找地方,突然感觉这时候不知道要往左往右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位义工穿着马甲对他们微笑,当下他们的心里就很温暖。当他们走进金马皇宫的大门,居然看到六七十岁的长者在门口给他们鞠躬,其实每个义工菩萨当下都已经在礼敬诸佛,都已经在请佛住世。甚至于到了自己的房间里面,看到了自己刚好因为匆忙,忘了带牙膏,还是忘了带这些日常用品,结果工作人员全部都帮我们想到了。其实仁爱心在哪里表现?就在我们每个设身处地当中表现儒家的仁爱。

所以在《无量寿经》当中说「速生我刹受安乐」,诸位大德同修,我刹在哪里?净土在哪里?我们的房间就是净土,我们的家就是净土。让每个人到我们家里面都觉得宾至如归,在我们的家庭当中都看到弟子规的落实,让他走到我们的家里就受到法化,受到感动。以至于我们所有的学会道场,每位来接触的人,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需要,能去引导他,能热情的招待他,让他觉得到了学会就像回到家一样,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在转《无量寿经》。前面的课程有提到师长教诲我们要把《无量寿经》(最后一天,最后一次要考试),变成什么?(我快要哭出来了)变成我们人生的剧本。什么叫转经?我们每句经句把它转成生活、转成工作,转成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转经。我们不转经就会被经转,这个时候我们的经文跟生活脱节了,很可能愈学我们的分别执著会愈多。所以每句经文如何真正的跟生活结合,我们从我们的生活情境跟工作现况,来好好体会这些经句如何去落实。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事情纵使小,但是我们都要能够遵守到君臣之礼,有些事情必须给领导人知道,给上司知道的,我们绝对不擅作主张,纵使事情再小,也要遵从这个伦常大道。尤其做的这件事情会影响整个团体的形象,这要特别的谨慎,更应该要报告。而这「物虽小,勿私藏」,其实是我们面对一些供养的时候,不能起贪心;反而面对大众的供养,我们能时时想到,其实最辛苦的可能是在厨房里面的香积菩萨,最辛苦的可能是,像我们中心有房务部,每天都是在帮忙整理这些房间,让每个来居住的人都觉得很舒服;以至于我们还有农业部,每天都是「汗滴禾下土」来成就这个因缘。所以当有这些供养的时候,反而都是不只不私藏,都能先想到最默默付出的同仁,我们去关心他们,去慰问他们,相信这整个组织一团和气。

我们看下一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个「亲所好」,佛菩萨最希望的就是我们早点成就道业,早点成佛作祖,我们晚一天去,他们都会担忧,都会为我们紧张。我跟我的母亲,因为我母亲念佛比我还要早,所以母亲常说:这一生我最欢喜的事情,就是你能够学佛。听到母亲这段话,我们更期许自己这生一定不能辜负母亲,不能辜负佛菩萨跟师父上人的教诲。以至于,其实当我们在成就很多的法缘的时候,都是无数的人在祝福着这个法会,这个法缘。所以这也是无数人的所好、所希望祈求的。虽然我们见不到这些护持的人,但是我们也时时记住他们的这分祝福跟期盼。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个身体,我们常常说到借给佛菩萨用,好像在《楞严经》当中,我们常常念一句话叫「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那我们已经把身体借给佛菩萨了,能不能伤害它?就不能伤害它了,这个佛菩萨是众生的,这乱吃东西伤害它,这对不起众生,对不起佛菩萨。所以能不能乱吃东西?能不能吃一些伤害身体的东西?你们好像很无奈的,能不能吃冰?那天,刚好我们一起去吃饭的时候,有位同修偷偷的跑去拿了两个冰,刚好就被我碰上了。所以当你在做坏事的时候被碰上,你是最幸运的人,因为你的护法神很强。当时候一下子难受,那是颠到,要高兴,一做坏事,马上被发现太幸福了。那个一做坏事都没被发现,那就麻烦,就会一错再错。所以这句话「身有伤,贻亲忧」,绝对不做伤害自己身体的事,要把这个身体完全用在为佛法为众生上面。

「德有伤,贻亲羞」。我当初在海口的时候,杨老师就交代,出门在外记住两件事:第一,不可以让师父丢脸。有智慧的人讲话都言简意赅,就一两句我们就得到很大的提醒;第二句就是你什么都不用想,先讲三百场再说。这个指导太好了,每天不打妄想开始算馒头,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而且老师的心理建设做得很好,她说:没有人来都讲。最坏的打算都想了,得失心就不见了,反正没有人都讲!我们就想起,听说「生公说法」顽石都可以点头,所以我们设定目标,纵使没有人来听,都要讲到这个椅子跳上来点点头说还过得去。而且其实刚去的时候,还是得失心很重,当看到突然有个人走进来了,就好像看到一颗宝珠一样,马上过去握着手,多谢支持。刚开始这一、二十个人来,尤其是长辈来更感动,这样的老者都来支持我们,看到一位老太太七十多岁,在底下听都是面带微笑,跟大家现在一模一样,两个小时完了,很感动!马上下台去要感谢她的支持,然后跟老人家讲了几句话,看她都没有反应,都不知道跟我讲什么?才了解她根本普通话都听不懂。太感动!普通话听不懂,居然坐在那里给你笑两个小时支持你,你没有成就,还对得起她老人家吗?而这样的老人不是一个,是无量无边!所以这些感受愈深刻,这「上报四重恩」,那个众生恩,那个味道我们才慢慢体会得到。

当老人供养的几百块钱,里面五角的、两角的都有,他是每天省吃俭用只吃粥配咸菜,把所有省下来的钱拿来护持正法。这些我们看不到,但是我们不能不记住他们的恩德。所以我们每天一定要有提升,才对得起这些支持。我们确实代表着整个佛门,我们代表着我们的家庭、我们的道场,甚至我们代表着整个行业。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尽心尽力教学,很可能就是整个师道受我们的侮辱,这不是小事,「德有伤,贻亲羞」。我们在公共场合当中大呼小叫不守礼,各国的人看到,那就是华人,那就是中国人,我们把整个民族都侮辱了。所以当我们真了解我们跟众生,我们跟佛门、跟家庭团体分不开,战战兢兢谨慎一举一动的态度就出来了,这时候观照力就不断提升。

我们接下来挑句子来讲。我们看「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其实家里人之间的冲突,很多时候都跟财物、跟言语有关。说实在的,当孙子们在那里抢,这个糖我要,那个糖我要,看起来好像这些人抢到糖了,高高兴兴的走了,刚好有一个最老实的孙子站在那里,你看他会不会没糖吃?大家都没有这种经验,是吧?你看当所有的孙子都跑掉,这曾祖母、曾祖父笑着说:来来来,过来!他马上又从床底下怎么样?拿出好几颗,「来,拿去!」一定疼那个最老实的,而不是疼那个在那里争来争去的。父母、长辈是这样,我们的祖宗是不是这样?现在祖宗在天之灵都在那里看,哪一个子孙比较老实?那个最老实的,又姓陈,大舜马上说:福报要给这一位子孙。所以真正兄友弟恭完全不争的态度出来了,那祖宗的福慧跟我们的频道就接上去了。这个时候真的完全不争,没有自私自利了,以和为贵,那就变成诸佛菩萨、变成祖宗最好的后代,最庇荫最加持的后代。所以俗话讲的「吃亏是福」,不要去争。我们所有的佛弟子,假如争夺,那最伤心的莫过于是师长,莫过于是佛陀;我们知恩报恩都来不及了,怎么忍心再让佛陀、再让师长,甚至于再让自己的父母,再为我们多操一点心,这个我们不忍心。

而「言语忍,忿自泯」,言语的修养也是非常的重要。师长曾经有一张教诲,叫「德行言语学」,不知道诸位大德同修有没有见过?刚好很幸运,今年三月份在澳洲拿到这一张法宝,里面师长提到言语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多说宽容、多说感恩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我们的智慧慈悲都在言语当中显露出来,抱怨的话一讲带来记恨,而且不是自己记恨而已,甚至于会造成下一代的记恨。我们接触一些年青人,他们很想学《弟子规》,然后因为《弟子规》都教诲他们要「泛爱众」,去爱护他人,结果力行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有点气馁的说:「我很想关怀、很想爱护人,可是我就是爱不起来。」我们想到爱它是有原点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他在家里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把这样的爱心自然而然从家庭扩展到学校、扩展到团体里面去;可是这个源头活水有了障碍,他对他人就很难关怀。结果深入了解,因为这些年青人,他们成长的过程当中,妈妈爸爸常常会抱怨爷爷奶奶,甚至于是抱怨姑姑、伯伯、叔叔这些长辈,他看到的是人与人的不协调。而他最亲近的长辈,他都是怨恨他们,那他怎么去爱人?所以有时候,我们这个怨、怒气伏不住,不只障碍自己的法身慧命,连孩子、家人的人格都被我们给障碍住了。所以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才能掌握下一代好的未来。

我就回想到我小的时候有些事情,五岁以前几乎没什么记忆,然后我的爷爷他会跟我们提到说:你们在小的时候,你的母亲非常辛苦,她得带着你们三个小孩,然后又要带班。我母亲在小学服务,那个学生都是六、七十个人,很大一个班。「有时候两节课之中,还得赶回来给你们三个孩子哺乳,然后回到学校上课,因为太过疲惫了,一打下课钟,你的母亲几乎是快昏过去的样子;每节课都是学生把你母亲给摇醒,说老师!上课!上课!」当我们听到爷爷这段话,虽然我们没有记忆了,但是听完了,对母亲在我们襁褓当中,以至于五岁之前的付出,我们都铭记在心。而我的母亲也会讲我家里这些长辈对我们的恩德,说到:「你爷爷有时候看妈妈太累了,会说媳妇,你先去休息,三个孩子我来带。」结果我爷爷就帮我们摇摇蓝,一开始是用手摇,慢慢,六波罗蜜里边有精进,所以从手变成用脚摇;之后还牵一条绳子,然后用脚这样晃就可以摇了;最后练到睡着了还可以摇。然后又说到「你的奶奶、你的姑姑,在你们成长过程当中生病在病房里面,他们在外面着急得眼泪都掉下来。」这每番话都印在我们的心地,那怎么可能会跟家里的长辈相处不好?所以确实能宽容所有家里人的过错,而能感恩所有家里人的付出,以和为贵,这个家一定会兴盛起来。

不只是家庭如此,我们在这个道场团体当中也是一样,少说抱怨的话,多说感恩的话、多说宽容的话,而且就像《弟子规》当中说到的「恩欲报,怨欲忘」,《弟子规》有些经句比较含蓄;假如说「怨马上忘」,怕给我们太大的压力。但是在师父的教诲里面,纯净纯善的心不要放这些垃圾,那我们听完应该马上放下去,这个时候幸福美满的日子就现前了。有没有一个人背着一堆垃圾,然后走着走着,突然旁边的人告诉他说:你背的是很臭的垃圾。他一看,下一个念头是什么?这包垃圾,贪瞋痴!马上怎么样?不要让它再污染这个身体,一下子就把它给扔掉了。有没有一个人发现是垃圾了,突然要丢出去的时候又拉回来?它们陪我也这么几十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是让它们再多待一会吧!假如有这个想法,那是还没有真正明理,还没有真正体会到贪瞋痴对我们身体的毒害有多大。我们无始劫以来不能成就,都是因为这些习气的关系。有一次刚好在念佛,念著念著,就抱头哭起来了,感受到为什么把自己的这个佛性糟蹋成这个样子,不止糟踏了自己,还糟蹋了佛菩萨的教诲。所以真正这一生不愿意再这样下去了。

我们接着看这个「谨」,提到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其实这些经句让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物品,这也都是落实普贤十愿「礼敬诸佛」,这些用品也都是诸佛。其实当我们穿着这些衣服,愈穿愈有感情。像我,因为马来西亚比较不冷,像现在在汤池已经是零下的温度了,我都是戴一个帽子,是我二姐送给我的帽子,可能戴了也快十年左右了,但是舍不得换。因为它不只是一顶帽子,而是代表着这个姐姐对我的呵护照顾。所以其实我们每个身上的用品用具,也都是众生辛劳的付出,甚至于是我们同参道友当中赠送给我们的祝福。我们对这些物品的尊重,就是对所有付出人的尊重,也是对我们心性的尊重。当我们不恭敬这些物品,其实我们的这个礼敬诸佛就没有做到位了。而且对时间的珍惜,也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也是对父母给我们这个身体的尊重,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怎么可以让它糟蹋?而我们整个法身慧命的启发来自于佛陀,来自于师父,我们糟蹋时间也是对这个因缘的糟蹋。

这些「晨必盥,兼漱口」,这是对我们身体的恭敬,这身体也是诸佛,同样要礼敬。而且当礼敬自己的身体,也是对他人的礼敬,我们身体愈整洁,走到哪就让人生欢喜心。那一天,刚好在麻坡有办一场文化承传的课程,去了应该有两千位大众,在台上,我就跟大家交流到说:大家现在心里面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看到大家一脸无辜的样子,原来大家已经全部都没有烦恼了,都已经「烦恼无尽誓愿断」。其实一般俗话常讲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家里面这部经最难念的是什么关系?是夫妇关系。我就对他们说道:我有信心,任何人的夫妻关系,这一本《弟子规》都能解决。其实所有人与人的关系只要能提起《弟子规》里面的教诲,问题就化解掉了。我们想想看,夫妻都为什么而吵?有没有为「晨必盥,兼漱口」而吵?有没有?会!很脏的时候,那会受不了!会不会为「冠必正,纽必结」而吵?会!太太辛辛苦苦都把它整理好了,结果都无视于别人的付出,都乱糟蹋,久了,人家也受不了。会不会为了「人不闲,勿事搅」而吵?关系再密切,也都应该彼此尊重,看对方正在忙就不要过去打扰他,你这一分体恤,对方都可以感受得到。

包含「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一句话没做到,可能夫妻会吵!你看称呼自己的公公婆婆说:你爸!你妈!分这么清楚。在大陆一些很好的媳妇都说:咱爸!咱妈!光听到这个称呼就觉得一家亲,很舒服。「财物轻,怨何生」,假如说给你爸两百,给我爸三百,那不吵才怪!一家人,哪有算那么清楚的?甚至于是公公生日,不等先生开口,自己就先去买公公现在最需要的礼物,财物轻!买好了,看先生今天还没动静,可能忘了,马上跟先生提醒:「今天是咱爸的生日!」「我差点都忘了,感谢你记住,又买这么需要的。」你看不止爸爸高兴,先生也很欣慰,然后你还说:「拿给爸的时候,说是你买给爸的,不要说我。」当这个儿子拿过去的时候,一定又会加一句:这媳妇买的。那不是互相随喜功德吗?媳妇孝顺,那比儿子孝顺更高兴。有位老先生,他的媳妇带他去医院做检查,看病。结果因为在看的过程,他的媳妇非常细腻的,把一些生活应该注意的细节都一一的跟医生询问,结果问到在旁边等的老人都在那里:「你的女儿真孝顺!」很感动,老人家回头笑得可开心:「她不是我女儿,她是我媳妇。」所以这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把对方的兄弟姐妹都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于晚辈都当作自己的晚辈。那个时候,我在读小学,往往在要缴学费那个时候,因为我母亲她们那边的晚辈,有些家境比较没有那么好,都有可能缴不出学费,我父亲都没等我母亲开口,就主动的:你哪个外甥、外甥女这个需要,来!妳赶快这个学费给他们拿过去。那夫妇哪有可能会不恩爱的道理?这么设身处地为她想、为她的家族想。而当下我们虽然没有看到父亲讲这句话,没有看到父亲拿钱给母亲,我们只是听到母亲讲到这些过程,而我听的时候,我心里面就有一个想法,就是父亲在拿出去的时候,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拿回来,就感觉父亲那分道义其实已经深深影响我们的生命。

而在《弟子规》当中讲的「恩欲报,怨欲忘」,夫妻之间时时想着对方的恩德,对方的付出,对方的优点,那一定白头偕老。所以师长常说夫妻能白头偕老的一句真言:「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结果有一个女士说:奇怪了,怎么结完婚之后都看他的缺点。然后她就分析一下说:其实他的优点也都没有变,都有!可是为什么婚前婚后她的感觉差这么多?后来她终于明白到只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她先生没有像谈恋爱那个时候对她这么痴情,她开悟了!假如一个男人结完婚之后,还每天小鸟依人在你旁边,那这个家还混得下去吗?所以你看人的执著平添多少家庭的痛苦。这个时候要欣赏他的承担,欣赏他为整个家庭负担起这些经济的重担。所以这个女士转变,不再要求痴情,能够欣赏先生的付出。结果本来先生一走进来,都嫌弃他脚太臭,马上按著鼻子:臭死了!臭死了!就跑了。现在心境一转,看对方的需要,马上端来一盆热水帮他洗脚,然后还买那个通气的棉袜,减轻他脚的负担,然后慢慢的这个脚就好起来了。所以有时候先生的脚治不好,为什么?话有时候不要说太明白,因为俗话讲的「点到为止」。

我们「悌」的部分有很多礼貌,「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路遇长,疾趋揖」,这就代表礼的这个部分。而礼其实有通权达变,假如我们这个礼不懂得权变,很可能接受的人压力会很大。所以我们行礼还是要从对方设想。假如今天法师在吃饭,每个人走过去都给他九十度鞠躬,「法师,中午好」,那我看可能法师们、老师们吃饭都要学周公,吃一顿饭要吐好几次。这个时候要会权变,在吃饭就不要过来又九十度鞠下去了。这个时候可以等吃完饭之后再问安就好了。或者在厕所里面不要行礼,或者他在骑摩托车,你一看到他,好不容易终于可以九十度了,给他一鞠躬。这个要从对方的角度才懂得通权达变。包含下楼梯的时候,能不能鞠躬?待会栽下来了,最后说:你看,我跌成这样都要怪蔡老师。在楼梯间这个礼,其实心放柔软,很多时候动作就很贴切了;心有时候只想着:不行,我要依教奉行。那反而会做得太过了,放柔软了,一看,点点头这分恭敬就已经尽到了。

在「泛爱众」当中有一段是「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我们很仁慈的对待我们所有的部属,其实我们整个企业就变成一个道场,老板是佛,员工是菩萨,这样的意境多好。而就在一念之间,我们的一念只想着很严格的要求他们,要他们替我们赚钱,转成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那这个道场一定可以愈来愈兴盛,而且这样的企业将可以成为世界的榜样。谁喜欢跟员工,他就像警察一样盯着他们,都希望整个企业就像家一样。所以现在有很多企业家,他体会到用君亲师的心境去爱护他的员工,本来公司都快倒了,结果现在业绩都创新高。而且每天公司里面都有好消息,因为大家都落实《弟子规》,每天都有很感人的故事。本来早会都是批评人,现在早会变成什么?变成每个人分享生命的喜悦,分享谁的德行,一团和气。而这个最重要的改变还在领导者,他先以身作则才落实。而这样的企业家居然上台来分享的时候,分享到底下的人感受到他那个父母的心,眼泪都掉下来。还有企业家听完以后,马上打回电话说:某个员工的父母好像生病了,赶快拿慰问金、赶快拿水果去看他。被他感动了,而企业真正落实伦理道德教育一定会带动整个社会、教育界也来重视。所以现在是企业救国的时代了。

最后,我们希望我们珍惜儒道释三教的法缘,珍惜师长对我们的教诲,我们能时时想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当我们这句「同生极乐国」,真正从内心里面念出来,那真正看一切人都是法眷属。好,谢谢大家!这几天有讲得不对不妥的地方,还请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30日16:55: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4249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