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弟子规问答 |共3集|文字版|蔡礼旭老师主讲

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弟子规问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7/7/13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9-0002

我们接着刚刚讲到的,在学校推广老师都很有方法,每班的做法不尽相同。我们看了「如何落实德行教育」,还有下一篇「读经教育的心得报告」,应该这些原理原则就掌握到了。看完之后,我们从自己班级当中一些程序、一些本来上课的方式,再做个修正就可以了。

就像我在小学教其实也不复杂,就是上课前三、五分钟都读经,让他们把心静下来,心一静下来,马上可以上课。而配合弟子规,他行住坐卧都有规矩,所以孩子上课的状态就会比较好,不然他没规矩。孩子上课的坐相真是五花八门,很不雅,甚至心不在焉、不尊敬,这时候就教导他,行住坐卧的时候要「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勿践阈,不要把脚踩在桌子的横杆,或者踩在前面同学的椅子上,都不是很好。这些生活的规范配合上弟子规,应该孩子在学习当中规矩就会比较上轨道。学习愈有规矩,上课的效果就会更好,所以我们可以把《弟子规》的经句变成整个班级的共通语言,来产生自我的要求。

弟子规的教学以至于经典的教学完全是生活的,没有一句经文离开了生活,透过老师自己在生活当中的实践,他每天会有悟处,就可以跟同学分享。一个老师真正是个孝子,他谈到「入则孝」都不用草稿,娓娓道来。娓娓道来跟我们拿本《德育故事》在那里念半天,念给孩子听,效果一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学生一听到「老师小的时候」,他耳朵就竖起来;「老师以前」,一听到老师的故事就特别来劲,所以身教重要。甚至于不是上课期间都是机会点,机会的教育,比方说吃饭,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孩子的教育点?是;比方在发考卷,是不是教育点?我们要很冷静了解到教育是长善救失,长他心的善,救他心的过失,所以任何一刻都离不开心性,任何一刻都是机会教育。

我们平常怎么发考卷?拿着考卷,老师改完了,来,发考卷。看到底下,怦怦!有没有?有没有感觉到孩子的心在那里跳?他在那里跳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要一百,要一百我就有两百块可以拿;不能退步,不能退步,不然我就要被打了。可能他的情绪很复杂,当他接到考卷的时候,其实真正的考试才开始。

我们冷静想想,小学哪一张考卷影响你的生命?哪一个分数影响你生命?没有,可是影响我们的是心境。当我们要发考卷的时候:诸位同学,考试才刚开始,今天假如考卷发下去,你是第一名,而你马上觉得我很了不起,你们都不如我,你已经被打败了,你考零分。因为你傲慢,你退步了,这个傲慢会影响你一辈子,走到哪都没人缘。所以要记住,「己有能,勿自私」。今天你考那么好,假如有其他同学不懂、不会的,你要主动去帮助同学,这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一百分,不只是你的分数是一百分,你的心地也是一百分。福田靠心耕。

当然己有能勿自私,除了要求孩子做,更重要的我们老师先带头。假如我们面对一些成绩比较不好的孩子,他们又肯学,我们先来教他,很自然的学生们看到这个行为他们也会凑过来,就会带动好的学生去教导成绩比较跟不上的学生。己有能勿自私。今天你考的是最后一名,你是什么心态?当然那个考得好的我们要引导他,你要感谢父母、感谢很多人给你的帮忙、祝福。最后一名是不是这样瞧不起自己,然后在那里颓废?应该要想到「勿自暴,勿自弃」,应该要想到考最后一名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这个态度重不重要?一个孩子的理智从哪里建立?从时时找原因,找到自己的问题,而不意气用事。所以你看他考得不好,他要懂得反省。

大家冷静来看,我们在发考卷当中引导了哪些心态?感恩,要懂得付出,考第一名不可以太骄傲,不然你就被打败了,要懂得谦卑。考得不好的、考最后一名的,要懂得反省;人家考得好为什么?要懂得效法学习,「见人善,即思齐」,要懂得去请教。你看发考卷的时候都在教这些做人的道理,所以什么时候是教育?时时都是。

今天你面对考第一名的人是什么心态?今天你面对最后一名是什么心态?这些心态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影响大不大?很大。但有没有人引导我们?所以我们在过程当中可能很多人格、心态都有一点偏差,而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今天你看到成绩好的,你要效法他,不能谄媚他,「勿谄富,勿骄贫」,你不可以傲慢,但是你也不用假惺惺的去谄媚别人。面对成绩好的同学我们去请教他,面对有钱的同学我们也不应该去谄媚他,从这些心态上去启发他。假如你考得比隔壁的同学高,你是什么心态?你考得比他低又是什么心态?当同学考得比你低,他已经很难过了,这时候要体恤人家,要不要再去炫耀?甚至于是协助他:这题我刚好会,我可以跟你分享。这都是「将加人,先问己」,有那种同理的心、体恤的心。

诸位老师,台湾大学的校长曾经收到一篇企业的文章,里面提到台大、很多知名大学毕业生出来,企业界很摇头,不能用,用得让他们实在很头痛、头大。提到大学生有八个最常见的错误心态:第一缺乏谦虚。你看,有没有教?就在这生活点滴当中,这些心态就教了。假如老师自己的修养都能够观照到这些点点滴滴,两年下来不知道能带给孩子多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心态。所以我们刚刚讲,老师最重要的是修身的功夫,「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贤者以其昭昭」,自然能够「使人昭昭」。里面又提到没有敬业精神,他从小就懂得付出,会没有敬业精神吗?又说他身段不够柔软,谦卑哪会身段不够柔软?懂得反省会身段不够柔软吗?又说在这高学历的光环之下很傲慢,好学就不会以自己的学历在那里耀武扬威,不会的。又提到缺乏时间观念,没学弟子规,「将加人,先问己」、「朝起早,夜眠迟」,「事勿忙」,都是这些心态没有形成,常常会一大堆事情出现,搞得时间都耽误了,有没有可能?「置冠服」有没有影响?有。

企业界现在是了解问题在哪,但是不知道怎么解决,弟子规才能解决。所以诸位老师们,再过三年、五年,以后企业征才,第一个条件先学过《弟子规》。你相不相信?相信。这些基础没有扎只会造成团体的负担,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家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孩子不受教,生活习惯很差,父母跑来跟老板讲:老板,你就委屈一点,我的孩子就是这样,你就稍多照顾些。我这儿不就变成幼儿收容所?现在连家长居然还跑去拜托老板:你多照顾我的孩子,他很多不懂。你看这个老板真的是哭笑不得。

刚刚提到台大校长公布的这篇文章里的几个情况,后面两条是自私。我们在整个教学现况这些机会点懂得引导孩子,他不会自私的;还有一点是找借口,我们刚刚讲的结果是这样,原因在哪里?有这样反求诸己态度的孩子不会找借口。

刚刚提到了这整个推展有效的方法,我们写了这一段,「天下之行事都是循序渐进」。可是我们很冷静来看,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循序渐进的态度?为什么现在很多事都办不好?因为心态一开始就错了,「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夏莲居老师有段话非常好,叫「绳锯木断,簷滴石穿,瓜熟蒂落」,强摘的瓜不甜,「水到渠成」,下面这句是重点,「矜躁狐疑,欲速转迟」。很多事情渐渐形成,厚积薄发,假如不是这样的心态,反而矜,自以为是;躁,急躁;狐疑,这样做好吗?这些经典真的有用吗?真的是真理吗?一大堆怀疑,想要做得快,反而搞砸了都有。傲慢、急躁、怀疑,一定没有办法把事情办好。

在广东有个小学,教务主任先来学习,学了五天,他在那五天抄的笔记比他读师范院校四年抄的还多。其实人是很肯学的,学习力很好,但是要遇到好的缘。他回去之后又找了三个同事(男老师)都很认同,他们三个人,他本来是在深圳上课,后来飞到海口,刚好那时候是有七天的假期,这三个老师没出去玩,反而用七天的假期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经典。后来这四个人没有要求,欢迎同事想来研习的一起来研习,没有用强迫的,自己先对班上的家长上课,跟他们交流教育,结果这三班的学生表现得特别有礼貌、有德行。校长看到了就很纳闷,就来了解情况。所以先做,做出好的榜样,人家自然就相信、信任,进一步会认同、参与。校长问了以后才知道,原来你们是下了这么大的功夫,自己学又带着家长一起学。校长决定英语课可以先停掉,但不能不学《弟子规》。我们现在能遇到这样的校长吗?能不能遇到?你们怎么这么没信心。只要他了解了,我们不要说他们不能接受弟子规,不可能,了解了没有人不能接受,一般都是不了解。我们不要自己预设立场。

这个校长后来决定全校一起推。有一天,她的先生看报纸,看到有人说《弟子规》是愚孝,不能读。其实这个教授读过《弟子规》没有?太狂妄了,读都没读过就批评。所以学历愈高,最大的致命伤就是狂妄、傲慢,造的业很重。言语要负责任,这句话讲了,假如人家听了你的话,你断了人家的慧命。《弟子规》明明说「亲有过,谏使更」,哪来的愚孝?她的先生就跟她讲:妳小心,有人说不能念,妳可不要犯了路线错误。大陆这个路线错误,就是你假如跟错了方向,乌纱帽就掉下来。她对她先生说道: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责任。我当小学的校长,看到隔壁的初中、高中一大堆女同学,在寒暑假过后一堆人去堕胎,这都摆在我的面前,我能视而不见吗?我能不努力的把孩子的德行扎好?我可不愿意我的学生走的是这样的路。我们愿不愿意看到我们的学生是走这样的路?绝对不愿意。但问题来了,他今天的德行、正气不足,要不走都难!所以这个德行的教育是跟救火一样的急,只是我们看不到这个急迫性。

她跟她的先生讲到:这些情况我不能视而不见,我必须要好好的推。她先生听完之后对她肃然起敬,对着她说:我觉得妳很适合做国家领导人。真的,这样的认知能做国家领导人是国家的福气。后来他们推得很好,香港教育界组团到广东省访问,指名要参观一些好的学校,广东省就推荐这所学校给他们参观。他们学校推展以「孝」为最核心的文化。所以这位教务主任不只是修身,他怎么样?齐家、治国,你看连香港其他地区他都帮助到了,而且我还把他讲到台湾,下一次讲到马来西亚,平天下。诸位老师们,你们好好的去推行之后,宝贵的经验希望大家不要吝啬,把这个宝贵的经验拿来,我们可以把这个经验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来这个学校学生办了一些活动,到校外的风景区去参观,校外教学。回来之后,旅行社发表了一篇文章登在报纸上,说到:我们经营旅行社这么久的时间,从来没看过有一个学校的学生这么有礼貌,而且还会主动的在风景区捡起地上的纸屑,爱护环境。所以他们很感动,还把它登出报纸来。你看「德不孤」,他们学校都不用打广告,别人就帮他们宣传。这个学校的一些过程,也可以让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经验。

推广当中,落实德行教育我们都很清楚身教重要。我们都跟家长讲「教儿教女先教己」,其实教学生也是我们老师要先学好,当务之急还是自己先学,你自己有所领会,带动就很自然。而且我们今天不是比孩子行,我们都做到了再教孩子,我们是失教的一代。有时候讲坦白话,我们跟孩子一起学,我们不见得学得比他好,因为他的坏习惯比较少。我们也不要怕孩子盯着我们看,我们就告诉孩子:老师很遗憾,你们比较幸运,你们这么小就学了。老师也会好好的学,老师有做得不如法的地方,也欢迎学生给我指出来。可是学生其实对老师都很客气,他看到你的毛病就会有点不好意思:老师,那个。给你点一下。你这时候说:同学,谢谢你,你是我生命当中的贵人。「闻誉恐,闻过欣」,就出来了!当你真的感谢他的言语出来,这个孩子的内心以至其他同学看到都会很深刻。

问:下一个问题,蔡老师您对人工受孕,求子、求女,这种做法的看法。

答:真难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我实在不太懂是什么情形。人工受孕是先生的还是别人的?自己的。我就比较外行。其实我们要很了解福田靠心耕,求男女可以得男女,求孩子不是难事。成佛都不难了,求孩子只要如礼如法去做,一定求得到。而且要求到好的,「好子好游玩,歹子不如无」。是不是?你求个孩子把你折磨得个半死,何必?所以现在要求子,请看《了凡四训》,再来还要加一本《印光大师文钞精华录》,里面对居士的开示如何求到一个再来人、圣贤人,求得到。现在我们这些祖宗、古圣先贤在天上:哪一对夫妻跳下去比较安全?文化现在岌岌可危,我一定要下去,可是也要保险一点的,不然我自己都遭殃。结果要找个肚子,找半天也找不到,怎么每个女人脾气都这么大,不敢下去。所以今天我们定位夫妻要当天下人的榜样,孩子也是要奉献给社会,保证求得到。有这样的心境求不到再来找我,我会告诉你哪里还没做到位。所以我们在修学的路上,不能检讨真理,不能检讨经典,只能检讨自己。因为那是不会变的真理,一定是我们有做不到位的地方,不能怀疑。

问:下一个问题,我跟母亲处得不是很好,做的事情常让她老人家不愉快,一点小错可以讲得似乎很严重,好像不能解决一般。虽然不甘愿,但是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似乎不管怎么做,她老人家还是会挑毛病,也因为这样,家里气氛都不是很好,在这里学了弟子规,我该怎么做才好?

答:「亲憎我,孝方贤」。我们人生第一重要,「学贵立志」,我们不要在情绪当中翻转。请问我们这一生的目标在哪里?我们下一辈子要去哪里?我们这一辈子是要开智慧。有这样的定位就不会小鼻子、小眼睛,有这样的定位谁都是我们的老师,谁都是我们的恩人。印祖说的「看一切人皆是菩萨」,我们佛弟子,目标一定就是我这一生要成就,当生成佛。诸位老师们,我们佛弟子有没有说我这一生不当生成佛,以后再说?你这一生都保证不了,你能保证来生吗?既然要当生成佛要学谁?学释迦牟尼佛是吧?歌利王割截身体都不生气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是不是?那不是目标吗?再来,《华严经》当中有一位修行人当生就成佛,谁?善财童子。他怎么修?五十三参,各行各业任何的人都是他的老师,都在提醒自己不足之处。

今天讲到我们的智慧德能被什么障住了?被这些习气,贪、瞋、痴、慢。所以我们看到谁脾气就上来了,他是你的贵人,他提醒你,你的脾气有多大,你这一辈子不要再空过了,赶快回光返照。感谢妈妈提醒我,我脾气不好;感谢某某人提醒我,我太傲慢。我们的目标是这一生只有一个敌人,就是自己的习气。所以每个人让我们了解到自己习气在哪的时候,你会感激他,你会谢谢他,你会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你看我讲到这的时候多么的兴奋,你们也配合一下。这么好的道理,没有师父跟我们讲,我们还这一生不知道要撞成什么样,大包、小包的,都不知道方向在哪,这么好的康庄大道都跟我们讲了,我们还不走,入宝山空手而回。

所以我们假如「一点小错可以讲得似乎很严重」,这句话就流露出我们认错的态度还不够,因为我们专注点没有在自己的反省,反而还在嫌我又不是犯什么大错。妈妈若听到这个态度,不抓狂才怪。我们觉得小事,很可能在年长的父母眼中并不是这么认为。真正年长又有这种家道承传,他们反而觉得这些生活细节都是关键,你这些都做不好,你以后能干什么。我们反而没有去了解到父母、长辈这种人生的阅历,还跟他冲,这样就不好。不管母亲的反应如何,我们要先了解,自己先做对,自己先做好。等你真做好了,母亲还是对你很凶再说。我们自己都还没做好,就有很多期待、很多要求,这能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吗?不容易。所以「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要放心上。

「恩欲报,怨欲忘」,要以谁为榜样?以佛陀为榜样、以善财童子为榜样、以大舜为榜样、以闵子骞为榜样。这时候你的后代子孙会很感谢你,因为他将有一个最好的榜样。所以人生志向大,心量宽了,任何障碍都没有了,往往问题都在我们心量不够宽广。

问:下一个问题,请教老师跟随老和尚学习的历程及最难忘感动的事情。

答:我们给这个老师掌声鼓励一下。为什么?因为我自己到了法国,刚好那时候是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老和尚的秘书处理很多的事务,现在是我们悟梵法师,刚好那一天我们有机会一起出去。见到悟梵法师我们就非常欢喜,法师是跟在师父旁边,这时候他一定有很多宝贵的体会,他一定看到师父很多日常的行持都是我们的学处,刚好我又坐他的对面,赶快给他挖宝。法师就说到,师父不管在什么情境,比方几十个人、上百个人一起到飞机场去,一般都觉得兵荒马乱有点昏头了,就会看到师父在那里,某某人有没有跟上、某某人在不在?梵师就觉得很佩服,为什么师父都能记住这些人,最重要的是那些最不熟悉状况的人,师父都能够记得他们有没有跟上来。可以感受到老人家是心包太虚,那种心量就是时时都把大众放在心上。

有个大陆的居士第一次到澳洲去,所以师父一要离开哪个地点的时候,就会:谁有没有跟上?他第一次到澳洲时,抵达的时候是比较晚,半夜十二点左右才到达师父住的地方,一进去就看到师父坐在客厅的位置:你来了!来来来。还张罗一些事情,老人家才安心去睡觉。真的就好像我们的大家长一样的风范给我们看,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待自己的客人,都是表演得让我们佩服。

我两年前到澳洲净宗学会有几天的课程,有机会跟师父坐下来谈话。大家不用太羡慕我,我只有在那几天而已,就是在那十天左右的时间。坐下来,有一个女士,她也年龄比较长,应该五、六十岁有,那是师父的客人,我们就看到师父如何尽心竭力去招待一个客人。她没学佛,招待她,到了净宗学院,师父自己给她解说,给她讲解万姓宗祠。我们在旁边很感动,这些事情大可交给我们的弟子去做,可是师父觉得那是我接待的客人,我就应该尽心尽力。十天下来,宾至如归,这位长者很感动,后来自己说:师父,我要皈依。师父披上袈裟,拿起引磬,杨老师说:跟师父这么久的时间,二十年,从没看过师父拿引磬。这种诚意,那个呵护一个人的因缘如此的无微不至,我们都当场看到一个人对正法生起决定的信心。师父袈裟披起来,引磬一拿,这位长者的眼泪就没有再停止过,就一直这样掉眼泪到仪式完成还止不住,很感动师父对她的那分爱护。

那几天我们是跟师父一起坐车,从HIGHFIELDS到净宗学院。有一天一起坐车,我坐在司机旁边,我坐第一个位置,因为老人家坐后面宽敞一点,也有很多我们的同修们可以照料。当然说实在的,师父的体力比我们还好,记得有一次,阶梯比较高,差不多这样,师父一步就上去了,有够柔软。所以师父是给我们做表演,修行这个法门可以不老、不病、不死。我的心里想待会让师长从后座下车,先过去了我再下来,因为我一下来,车门很大,会挡到师父的路,所以我就坐着等师父过了再赶快下车。结果师父走向前来,一看到我没下车,马上帮我开门。我们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师父的平等心,感受到师父就是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在哪里。连一个当他孙子都绰绰有余,年龄上都是他孙子的晚辈,他还这么样去体恤我们,这是我们的学处。我们有个什么,好像就不可一世,这跟师长的差距太远、太远。这个继续谈下去,可能今天就谈不完,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交流。

问:请问学习经典时,除了熟记之外,要如何融会贯通,才能像老师一样,随意引经据典,流畅无阻碍。

答:我有时候还是会讲得很不顺,大家特别疼惜我,舍不得嫌弃。讲话流畅最重要的,我们在家里跟自己的家人谈话的时候流不流畅?你会不会跟你爸爸讲话:爸,等一下!我来拿草稿。不可能的。在心态上就是跟我们的家人在谈话,你就不会有紧张、得失心很重;再来很重要的一点,「诚于中,形于外」,不是在那里琢磨这句怎么讲、那句怎么讲,而是我们的心境能否感受到圣贤人的存心。你看《德育故事》,这个圣哲人他的心境你完全体会到了,你一定讲得出来。你好像当下就跟他神交一样,你把他的心声都可以讲得出来,而且边讲的时候他还会加持你。

杨淑芬老师当初在澳洲,她看《四库荟要》常常都看到痛哭流涕,止不住眼泪,感受到祖宗德行的风范,感动至深。老师每次上台也没有稿,上台之前,古圣先贤、观世音菩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全部请过来,这也是我们的师承。李炳南老师说讲经要「至诚感通」,等你开悟再来讲可能都来不及了。所以我们现在体会一分,供养一分,而法布施得什么?聪明智慧。在学习当中还是那一句,「慕贤当慕其心」,而且我们今天也提到要放下分别执著,智慧才会显,绝对不是台上才叫讲台,什么时候是讲台?什么时候是法布施?随时随地。

今天我们在跟亲朋好友讲话,有时候几句都是随便的话,突然上讲台了变得很正经,行吗?有时候会很难受。我们一些老师以前的习惯就会揶揄人家两句,调侃人家两句,这时候我都会劝他不要这样,因为你这样的心态跟经典不相应。你在处事待人当中完全跟它们相应的心境,你看也好、讲也好,都觉得很自在,所以要言行一致。在弘扬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时时想到师父一段重要的教诲,说了不一定做得到,那还要不要说?要。可是在说当中要有警觉性,我做到没有?惭愧,我说了,我还没做到,我要更努力,有这个警觉性。

「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不能行,他很努力要去实践,还没有达到,但是他那个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当然假如说一套做一套,那绝对不行。能说不能行,他还没有契入,可是他很努力,这时候也是值得我们尊重。「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做到了就一定能说。我们希望能够左右逢源,最重要的还是要解行相应,你如果有悟处,自己有悟处,那是如数家珍,不会有障碍。

问:下一个问题,请问蔡老师要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如何引导他们落实《弟子规》的教诲?

答:当然还是在跟学生接触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把《弟子规》演出来,把我们实践的这些心得跟学生分享。因为他们都是比较大的孩子,这时候分享,我们是真感情好文章。而我们也要去关心高中生跟大学生他现在心里面最在乎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这就是契机。你从这方面去跟他交流弟子规,交流文化,交流这些做人做事的态度,相信他的接受度会高。当然读诵也是必要,许可的话,还是在上课前都可以让他们读诵。让他们的视野能深远,看到以后的家庭、看到以后的事业,跟他现在应该扎什么根基。先扩宽他的心量跟视野。

问:在物质生活高度进化,人心向往物欲享受的今天,初始的发心立愿很容易的就退了、或忘了,如何时刻警醒、惕励自己不忘初心?

答: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个题目,在物质生活高度进化,这一句对吗?我们现在是饮苦食毒,怎么会高度进化?我们还是要对一些情况有比较深的了解。纵使物质高度进化了,但我们的心灵在退步、在堕落,假如道理明白了,我们不会随波逐流。所以我们今天在境界当中容易退心,听经听的不够多,薰习的不够,正念提起不来;薰习多了,不想再糟蹋自己了,不想自掘坟墓。因果很恐怖的,我现在假如再随波逐流,以后怎么办?再提升,更有使命感一点,我总不能虚度这一生,要给我的家庭,给我的社会、民族应该做些贡献。人往往抵不了诱惑,是因为自己没有志向、没有这种愿力。没有愿力,一定被业力牵着走。

其实我们要了解到,这个习性是真的还是假的?以后我们的习气起来了,要想起哪一幕?你的心不安吗?来,我帮你安。你看刻的达摩祖师的像,大家最常见的是哪个姿势:来啊,拿来我帮你安。回光返照,假的,你知道它是假的,它就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了。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欺骗自己,不能玩弄佛法。每天念著「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当我们遇到诱惑的时候,你只要能想到父母,这个诱惑马上没有;你只要能想到老师,想到佛菩萨,想到众生的苦,当下就不见了。所以要常念四重恩,放在心上,愿力就会强,就能突破这些境界。

人心向往物欲享受。我们不大向往,觉得那个好累。诸位老师,你觉不觉得吃饭很累?假如一颗丸吞下去就好,多好,还有时间赶快读经、看书多好。所以我们真想做到法喜,欲望的力量就下去了。我们老实心修学,等你尝到味道,这个感觉就不见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30日11:24: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4247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