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第八集)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

admin 仁王护国经大意评论阅读模式

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  (第八集)  2015/5/5  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  档名:WD15-006-0008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5/WD15-006/WD15-006-0008.mp4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大意简介。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及网路前的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我们接着上午学习的大意,在第八页,我们看「丙、本经大意」,下面「释题」。释题下面,我们上午跟大家学习到「护国」这一段。「护国—国土主权人民国之躯体,道统文化历史国之灵魂。道统—孝悌忠信五伦八德。文化—古今三世语文言文。所护。」仁王是能护,所护的就是国土主权、道统文化,这是所护的。我们现在淨老和尚普遍提倡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有汉字、文言的学习,这是所护。

  

仁王护国,能护、所护,它的一个中心就是般若。「般若—梵语,此云智慧,无智慧作善亦不澈底,焉能护国—护具。」释题下面,般若此地给我们解释,般若是印度梵语,翻成中文,「此云」,这个此是指中国地区,中文翻为般若。般若是音译,用音翻译,如果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智慧。古大德(翻经的法师)为什麽没有把般若直接就翻译为智慧?这个过去我们淨老和尚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起,当时翻经的法师为了怕大家误会,把自性的般若智慧以为是世间的聪明智慧,经典上讲的般若跟我们世间讲的聪明智慧是不一样的。世间的聪明智慧在佛经上讲叫世智辩聪,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世智辩聪障碍我们开智慧,障碍我们明心见性。所以怕造成误会,把世间的聪明才智误会为般若智慧就大错了,这个错误就大了。因此把般若直接用音译,讲经的时候再解释,让我们能够很清楚的明瞭般若是自性的般若智慧,跟世间的聪明才智是不一样的,性质上不一样。般若智慧能够断烦恼、能够破无明,自性的般若智慧开启,我们一般讲开悟,它就能照破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没有了;世间的聪明智慧,它不能断烦恼、不能破无明,不相同之处在此地。

  

世尊当年在世,成道之后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前面十二年讲阿含,小乘教,小乘经典,好比我们世间学校,先办小学;十二年后就进入方等,开始进入大乘,好像办中学;二十年后就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般若就是大乘,像大学一样;最后才讲法华、涅槃,讲了八年。从世尊一代时教,《般若经》讲的时间几乎接近一半的时间,从这个地方我们也可以知道,佛法的中心就是在般若。如果没有般若,就不是佛法,我们也不能明心见性,不能成佛,所以必须要有般若智慧。因此开启自性的般若智慧是学佛主要的目标,不管你修学哪一个法门,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念佛法门也不例外。

  

这裡给我们讲,「无智慧作善亦不澈底」,没有智慧我们要做一件善事也做得不彻底。这句话是真实语,这是真话。为什麽没有智慧作善亦不彻底?因为善,我们看《了凡四训.积善之方》,了凡先生给我们分析善有八对,善有真善有假善、有大有小、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难有易、有偏有正,讲了八对。我们根据《了凡四训》,《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引用元朝中峰国师给一些学生开示的话,这个开示也就是人家请问中峰国师,什麽是善?中峰国师回头问这些弟子,问这些学生,你们讲讲什麽是善?有人就提出来说:礼人敬人是善,打人骂人是恶。中峰国师回答说:「未必然也」,未必然就是不一定,不一定是这样的,不一定是打人骂人就是恶,礼人敬人就是善,他说不一定,要看情况。如果打人骂人对人有好处,打人骂人也是善;如果礼人敬人对人有损害,也是不善的。又有一个学生讲:不贪是善,贪就不善,贪财是不善,不贪财才是善。中峰国师又回答:「未必然也」,又是回答不一定。很多学生提出他们的看法,中峰国师都回答「未必然也」,说不一定是这样的。可见得我们一般人所看的跟圣贤佛菩萨看的不一样。

  

圣贤佛菩萨有智慧,这些祖师大德也都是明心见性的祖师,他们都有智慧。所以他们看事情看得真实,没有偏差,没有错误,这些都必须靠智慧。我们现在凡夫还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我们作善必须依佛经,佛的指导,或者祖师大德(明心见性的祖师大德)他们的开示,这些善知识的指导来修学,才不至于有偏差错误,作善也才做得彻底、做得圆满。我们现在看到社会上很多人发心做好事、做善事,出钱出力,所做的事未必都是善事,很多善当中带有恶的,甚至不是真实的善事,表面看起来是善事,实际上它是不善的,这些在现前的社会是非常的普遍。因此我们发好心做善事还得要学习,要学习智慧,要有智慧,起码我们学《了凡四训》,还有儒家的典籍,儒家、道家的这些典籍,圣贤佛菩萨的经典,深入的学习,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好事,做到真正的善事,这个都必须要靠智慧,没有智慧不行。所以我们听经闻法也是为了开智慧,没有智慧作善都做不彻底,「焉能护国」。就是做个善事,可能这个善事都做得不圆满、不彻底,甚至做错了,这个也大有人在,善事都做不好,怎麽能护国?怎麽能去保护一个国家?当然就做不到。所以经题「仁王护国」,必须要有般若智慧,经题很明显给我们提示出来。我们要学习般若智慧才能真正做到护国,这是「护具」,保护国家的工具,必须有般若智慧。

  

这一段释题就是把这部经的经题给我们解释出来,「仁王护国般若」。「经」这个字是通题。「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这是别题,别就是个别的,每一部经它的名称(就是它的名题)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常念的《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经》、《金刚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名题不一样,但是统统称为经,经这个字是一样的。所以经叫通题,通用的,经这个字是通用的。

  

「经体」,体是身体的体,体的意思是什麽?就是说它的性质。我们一般讲一个人的身体,他的体质。一部经,这部经它的性质是什麽?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它的理论依据是什麽?这部经的理论依据就是它的经体。下面这个小段给我们解释这部经的经体,它的性质,它的作用。「实相般若—实相为文字般若,观照般若之体」,这部经的经体是实相般若。什麽叫实相?我们淨老和尚过去解释实相这两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这叫实相。这个我们听起来比较容易理解,简单讲实相就是事实真相。这部经,包括所有的大乘经典、小乘经典,一切经,佛都是根据事实真相来给我们说明的,它的依据就是实相,就是事实真相。「实相为文字般若」,什麽叫文字般若?我们现在看到经文,有文字,包括讲经是音声,语言、文字,它所表达的,它所讲的,讲什麽?就是讲实相。语言、文字,这些经典文字,根据这个实相来讲的,我们透过文字般若,我们读这部经,或者读其他的大乘经典,经文就是文字般若。我们读经,或者听经、念经,经文就是文字般若。我们读诵听讲之后,从文字般若提起观照般若,提起观照般若就是修行,观照般若。文字般若提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所以实相是文字般若、观照般若之体,它的本体就是实相。所以在《大经科注》黄老居士引用经论给我们解释,「声字皆实相」,就是声音、文字,我们念经有声音,经文是文字,经典文字、佛号、菩萨的名号,这都有声、有字,声字皆实相,音声跟文字都是实相。因为它的本体就是实相,所以讲声字皆实相。因此,我们念一句佛号,这句佛号有声音、有文字,每一个字都是实相。所以这部经它的经体就是实相般若。

  

下面我们再看第二行的小段,「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大乘经,它的修因是根据诸法实相来修的,大乘的果,证果也是诸法实相,去证实诸法实相。这是「人生宇宙之体相用」,有体、有相、有作用。我们学佛就是要通达诸法实相,也就是平常讲的要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你就是见到宇宙人生事实真相,真相你见到了。见到真相,真相的本体就是实相,生起的大用,像佛菩萨度化众生的大用。所以宇宙人生之体相用。这是本经经体,我们简单介绍到此地,就是这部经它是根据实相般若来讲的,它的依据是实相般若,它修因证果也是达到诸法实相。

  

经体我们大概有个概念,接着给我们介绍「宗要」,下面给我们解释宗要,我们看表解下面这两行,小段。这两小段的文,「以佛自行因果为宗,令诸闻者,欣乐增修」。宗就是主要的、重要的,我们现在话讲主要的、重要的。宗要是以佛自行因果为宗,以佛自己所修行的因果为宗,令听闻的人欣乐增修,听到这部经的人他生欢喜心,很乐意来修学。

  

下面这一段讲,「以般若真智离一切相而不坏一切相从因剋果」。这是讲般若真智,它是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离相不着相,而不坏一切相,这是佛门有一句话讲,「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世间相他没有破坏,但是他离相,不着这个相。不着相是从内心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但是在世间上,这一切相都有因有果,因缘果报。佛在世间随顺因缘,恆顺众生,在这个当中他不坏世间相,我们一般讲随缘自在,但是他内心不落痕迹,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就是般若真智。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5月28日11:00: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67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