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第41集/视频/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六度,我们对一般人,你一定要先讲因果报应这些理论跟事实,大家才会生起欢喜心来修。因为一般人他心心念念所要求的就是一个果报,如果没有果报你叫他修,他不肯干。所以我们说法都是要有善巧,你不能叫他,「你修,你不要求果报」,这个不是很高明的,特别是对初学的。他一天去上班八个小时,辛辛苦苦工作,你告诉他说,你只要工作就好,不要拿薪水,有人肯干吗?那我去做那些干什么?到时候我吃饭都成问题,对不对?农夫辛辛苦苦的种田,你说你只要种就好了,你不要管它有没有收成,这样行吗?行不行呢?不能这样讲,你这样讲就阻挡人家行善的心。要告诉他,你这样修,你会丰收,他听了就欢喜;你做这个生意,做什么事业,你会赚钱,你要怎么做,他就乐意来学,这个就是法布施。法布施就是要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就是法布施。你看现在老和尚讲了这么多光盘,救济了多少精神贫乏的人。特别有一些有钱的人,他不晓得何去何从,是钱赚到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在家里坐吃等死。他心里毫无目标,人生毫无方向,将来不晓得何去何从,这样的人生多痛苦!所以要法来救济、来度,就是帮助他。「以财施能令身安,法施能令心安」,财法两方面不可或缺,都要兼顾。

 

接着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杂宝藏经云。昔有一罗汉。畜一沙弥。知其却后七日命必当终。即使归家。路中见众蚁子随水漂流。命将欲绝。沙弥生慈悲心。即脱衣盛土堰水。而取蚁子置高燥处。七日还归师所。师甚怪之。即入定以天眼观知。彼无余福得活。以救蚁子因缘故。七日不死。得延寿命。」到这里这一段是《杂宝藏经》讲的有这么一段公案,公案就是故事。《杂宝藏经》一共有十卷,「元魏吉迦夜译。举王子以肉济父母等百二十一条之因缘。劝人作福与持戒。」这是《杂宝藏经》,《杂宝藏经》里面讲了这段公案,昔就是过去,有一位罗汉,证得阿罗汉果。「畜一沙弥」,畜就是带了一个小沙弥,这个小沙弥大概六、七岁,年纪不大。「知其却后七日」,却后就是自此以后,就是知道这个沙弥他的寿命只剩下七天。「命必当终」,小沙弥他的寿命剩下七天,他的寿命已经当终。这个罗汉有神通,看到他的宿命,「即使」,即使就是遣使,就是叫他回去俗家,等于说放假,回去俗家看父母亲。当然这个罗汉他也不会跟他讲你快死了,赶快回去看你父母,这样讲他心里更难过。就说你找一天回去看看你家父母,就这样,知道他七天后寿命就到了。

 

这个沙弥就依教奉行,就回家了。以前古时候都是走路,「路中见众蚁子」,蚁就是蚂蚁,「随水漂流」。这个蚂蚁,在这个地方他没有讲得很清楚,应该是蚂蚁窝。大家有没有看过蚂蚁窝?蚂蚁窝有没有看过?就黑黑的,蚂蚁很多。蚂蚁窝都在树上,如果那棵树下面刚好有一条河,蚂蚁窝掉下来就在水里面,就被水漂流,就有被水淹死的生命危险。我的理解是这样,不知道大家的理解跟我有没有接近。看到蚂蚁随水漂流,「命将欲绝」,眼看蚂蚁都快被水淹死了,「沙弥生慈悲心」。这里面有一句关键的文字我们要注意,「生慈悲心」,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他改变命运的关键。慈悲心,讲生慈悲心跟发慈悲心意思不一样,大家知道哪里不一样吗?有没有人知道?生慈悲心跟发慈悲心意思不一样,生跟发的意思不一样。我来告诉大家,答案告诉你。生是什么?譬如说树有根它会生长,有个根,它原来就有,它就会生长,这个叫生。发是你原来没有,把它发起来。所以生慈悲心跟发慈悲心那个意思不一样。生慈悲心就说明什么?每个人都有慈悲心,你本来就有慈悲心,儒家讲「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大家都有,只是现在被烦恼业障埋没了,人人都有一个大慈大悲的心。看到蚂蚁快被淹死这个因缘,这个沙弥他内心自性里面的慈悲心生起来了,见到这个,他慈悲心生起来了。赶快脱衣服,「盛土堰水」,盛土就是挖一些土把水先挡住,好像做个堤防一样把它挡住。蚂蚁窝掉下来,散落在水面的这些蚂蚁,他就用衣服去把牠捞起来,放在高的地方、干燥的地方,蚂蚁牠就不会被淹死。他就是回家的路当中做了这么一件好事。

 

「七日还归师所」,七天以后没死,回到他师父那边,他师父觉得很奇怪,他明明七天就命终,应该死了,怎么还没死?这个罗汉他就入定。如果明心见性的菩萨就不用特别入定,但是罗汉还要入定,罗汉还没有明心见性,他要入定观,像光目女遇到的那个罗汉要入定观,以天眼观察他是什么因缘,怎么七天没死。他天眼一看,知道这个沙弥,「彼无余福得活」,这个沙弥应该他没有剩余的福报可以再活下去。所以我们中国有一句谚语讲「禄尽人亡」,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如果享尽了,寿命就到了,什么神仙来治都治不了。所以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命没有了,仙来、佛菩萨来也不行,也没办法。要他自己修,佛菩萨可以告诉你这些方法,延寿的方法。知道他没有剩余的福报可以再活下去,但是他回家的路途中,因为他生了慈悲心去救这些蚂蚁,以这个因缘,所以他「七日不死,得延寿命」。得延寿命就是他寿命延长,后来活到九十几岁,延寿。

 

所以现在放生,救生、护生是延寿的一个做法,但是要生慈悲心,这句是关键。如果没有生起慈悲心,跟着人家跑来跑去这样做,就像俞净意公一样。俞净意公那个文昌社也有放生这一条,灶神跟他讲,你只是随班奔逐,跟着人家跑上跑下凑热闹,其实你心里面都没有动一个慈悲的念头。所以我们要修慈悲观,五停心观里面「多瞋众生慈悲观」,你很会发脾气要修慈悲观,「多贪众生不净观,多障众生念佛观」,五停心观,要修慈悲观,让我们自性里面的慈悲心生起来。我们自性里面的福德、智慧都是圆满的,无穷无尽。所以护生,戒杀、放生,也就是说把这些障碍去掉,我们原来自性的慈悲心它就生起来了;它本来就有,它就生起来了。这个公案因缘也非常著名。有关的像在《安士全书》里面记载这些也非常多,历代记载护生、放生还有杀生,正面反面的果报、因果,都记载得非常多、非常详尽,多看看这些因缘果报,可以帮助我们修不杀生。修不杀生主要是长养我们的慈悲心,让我们自性的慈悲心不断的透露出来。所以我们不要看一条不杀生好像很容易懂,其实到成佛都还修这个,层次不一样,这点我们必定要明白。

 

我们看到古代的这些公案,然后再看看现前的公案,现前我们社会发生的事情,你把现在看到的跟古时候记载的对照,我们就可以证实经上讲的道理是绝对正确的,是真实不虚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是十斋日,连续三天《地藏经》诵经,我们在下个月这个课我们再继续来讲。因为《地藏经》跟这个都有相关的,都讲因果,「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现在多病、短命,很多人来叫苦连天。我说这个是杀业,你以前吃得就很痛快,那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劝也劝不听,这个是果报。所以这个因果,大家多多加强,对我们修戒有帮助。好,我们下课。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1日10:12: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56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