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第41集/视频/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缺乏衣食之苦,当随自力以衣食而利济之」。衣食就包括衣食住行、医药种种的,这些都包括在里面,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他有所需要、有所缺乏,我们应当随自己的能力,我自己能力范围能做到的,以衣食来利益、来救济。现在一般慈善机构,像台湾的慈济,它专门是做物质救济,做得也是非常殊胜,受到世人的肯定。所以现在台湾佛门道场,慈济算是最有钱的,因为捐给它的钱,不只佛教徒会捐给它,其他宗教也会捐给它,不信仰宗教的也会捐给它。为什么?物质上的救济,世间人大家都能够认同跟肯定,特别是救济这些急难,大家会发心。这方面世间人就比较明显会发心来做。但下面法的救济,世间一般人就不太理解,不能理解。世间人大部分只注意到物质这方面的救济,对于精神方面的救济多半都疏忽了。佛法它的圆满,就是在于物质跟精神两方面都兼顾。你看佛门放大蒙山,你看那个课本就很明显,施食是给饿鬼布施饮食,就是物质上的救济,你买那些供品施食,让他吃饱;他肚子填饱之后,不是只有给他吃饱就没事了,就叫他回去,吃饱之后下来听经,后面讲那些白文开示、念咒语都是说法,显密都说法,经教是显说,咒语是密说,都跟他说法。所以精神、物质两方面都接济到,这样才圆满。因为人是有思想的,肚子吃饱了,心理上没有照顾到,他还是心不安。身不安影响到心不安,心不安也会影响到身不安。譬如说你有得吃、有得住,物质没有缺乏,但是你心不安,那也会影响到你这个身不安。身跟心是相关的,所以两方面都要去照顾到,这才是圆满的。

 

「见无法众生」,什么叫无法?下面就讲了,「起于悭贪、破戒、瞋恚、懈惰、散乱、愚痴之障」,这个就是无法。这些都是属于烦恼病,总话一句,烦恼。我们三时系念每一时念忏悔偈都有念到,「烦恼无尽誓愿断」。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没有法。法就是对治烦恼病的,如果你没有法,这些烦恼起来了,你心就不安。烦恼从哪里起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些烦恼?你不想要这个烦恼,烦恼它愈多。不认识烦恼,对烦恼不认识,这个都是没有法,这是最痛苦的。如果说一个人在世间上大富大贵,有地位、有钱、有势,吃喝玩乐样样不缺乏,但是他常常生烦恼,你说这样他生活会过得快乐吗?会不会快乐?不快乐。所以你不要说贫穷的人很可怜,富贵人家如果没有法,他也是很可怜的。所以佛普度众生,富贵、贫贱一律平等普度。怎么度?就是财法二施,布施财、布施法,这两种都布施。财是物质,法是精神。没有法,人就愚痴没智慧,生烦恼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甚至不懂做人处世的道理。

 

现在全世界的人得力于科技的发达,在财物上、经济上比以前要好,但是在相对的精神生活方面,比以前的人生活过得苦闷,因为大家拼命重视赚钱,钱赚到了后面怎么办,不晓得该做什么。甚至有的人他赚到钱,他拿这个钱去造恶业,那就更惨,那还不如没赚到钱好,少造一点恶业;赚到钱,恶业多造一点,将来堕落更惨一点,真的是得不偿失。所以我们现在人富而不乐、贵而不安,富贵有钱不快乐,地位很高他没安全感,患得患失。头脑每天都不能休息,时时刻刻要想到去应付人,很累。这样的生活,实在讲也没有什么意义,纵然大富大贵,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真正的享受是在山上住茅蓬,什么都没有,你都不用操心。就像老和尚讲,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那是最大的福报。佛当年出家就是示现这个。我们现在出家人为什么这么苦?现在出家这么苦,我们干脆就不要出家算了,在家就好了。出家就是要想得解脱,但是现在是出了一个小家,又入了一个大家,背一个家更大,负担更重。所以,现在如果说住在茅蓬就很自在,我现在很向往住茅蓬。我现在回台北山上,我要去盖个茅蓬,我就不管了,也没有电话,这些都没有,不用电话。如果你在山上,你回去天目山可以试试看,这些现代化的统统不要,你就修《沙弥律仪》,修到心定你就有神通。你那个时候就不用看电视,你的天眼一看,比看电视还看得清楚。这是真的,这个后面会讲到,古时候他们修神通怎么修。这些不要,这些是障碍你本能的,因为这些机器搞多了你就变机器人,变机械化。

 

澳洲有些土著他们也都是这样的,澳洲有些土著,他治病就是用手这样,用他的精神跟他的能量去治骨折种种。不然那些土著哪有什么现代的科学仪器,那些人骨头摔断了怎么办?骨头摔断不是说现在人才会摔断,古时候的人他也会摔断,古时候没有这些开刀、没有这些技术,他摔断了怎么办?就让它断,就让他在那边叫,大家想一想会不会这样?不会,一定是想办法把它治好。中国古时候治这种骨折有高明的人,骨头碎掉他都可以把它接回来。但是中国人有一个很不好,就是悭贪,吝法,他这个好的他不传,连女儿都不传。以前我们在台湾讲,他们有什么祖传祕方,可以传媳妇,不可以传女儿。为什么不可以传女儿?传给女儿就被亲家学去了,他为了保护他赚钱。你们不会只好来找我,我才有钱赚;你们都学会了,你们都不会来找我,我就没钱赚了。他将来就会得到愚痴的果报,吝法,这个叫吝法。悭吝,悭就是悭吝、悭贪,贪就是你要取得,悭就是你有不肯布施给人,有钱不肯布施,有法不肯布施,这个都有罪过的,《太上感应篇》讲「壅塞方术」。所以这些都会失传。

 

我那天跟大家讲,台北有位老先生真的满厉害的,我的腰闪到,到医院就是要打针,长骨刺就是要开刀,但是他就是很快的,一次三分钟,调了几次就好了,也不要吃药。我一去,他说站好,这里转一下,那里转一下,轻轻的,也没有什么感觉,好了。我说多少钱?出家人不要钱。在家人台币二百,大概人民币五十块。一次三分钟,有时候还不到三分钟,一分多钟就给你解决了。不会的人你给他弄得痛得,愈弄就愈痛,他不会调。你去闪到,那个地方会发炎,他不会调的人,他给你愈调就愈发炎。所以本来没有那么严重,愈调就愈严重,不会的人就会变成这样。我都自己去给人家当过白老鼠实验过,所以我也被实验得很有经验。

 

所以无法众生起悭贪、破戒,这个就没法,破戒就不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瞋恚,这个也是很平常的,哪一个人没有瞋恚心?都有。懈惰、散乱,懈怠、懒惰、心散乱,胡思乱想。愚痴,没有智慧,是非善恶、真妄邪正他没有能力去分辨,这个叫愚痴。这些都是障碍,有这些障碍,「为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济度之」。这个就是菩萨的六度,《无量寿经》法藏比丘在行菩萨道也是这样,以六度教化安立众生,就用六度。六度第一度就是布施,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个我们听经听过,这三种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布施就是叫我们舍,要放下。先舍身外之物,外舍六尘,内舍六根六识,内外俱舍。讲到布施一度,它可以涵盖后面的五度。六度它主要是在智慧,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前面五种才能叫度;如果没有般若智慧,前面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那不能叫度,那叫修福,不能到彼岸,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到彼岸一定要般若智慧。所以前面五度都是需要有般若智慧,每一度都是波罗蜜。所以你看一部《金刚经》一开头讲就是教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布施要三轮体空,外不见有布施的对象,当中不见有布施的物质,内不见有能布施的自我,这个叫三轮体空。如果你这样布施,你布施一文钱,像《了凡四训》讲的,就灭千劫罪,因为它称性。你能够放下,持戒也是布施,持戒就是放下恶业,忍辱放下瞋恚,精进放下懈怠,禅定放下散乱,智慧放下愚痴,放下就是布施。所以开头讲一个布施就涵盖它相关的,可以说统统是修布施。六度里面,财施、法施统统有了。我们要为众生讲六度,来济度他、来救济他。这方面现在人就比较疏忽,现在譬如说哪个地方有灾难,需要赶快去物资上的救济,但是没有教他修六度。像法藏比丘行菩萨道,他教化安立众生,都是以六度之行来教化安立众生。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1日10:12: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56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