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第36集/视频/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沙弥律仪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十六集)  2008/7  中国庐江金刚寺  档名:WD11-002-0036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1/WD11-002/WD11-002-0036.mp4

请大家翻开《沙弥律仪要略增注》,卷上第十二页第一面,我们从倒数第三行看起,我们从《要略》:

 

【但有命者。不得故杀。】

 

这段意思一看也很明白,有生命的动物都不得故意去杀害。

 

我们看下面《增注》的注解。「但者凡也」,但这个字,弘赞律师也给我们做一个解释,但这个字就是凡。我们也可以讲,凡是有生命的众生,都不可以故意去杀害。但者凡也,这是解释但这个字。「命谓六根六识相续而生。名之曰命。」这一段是解释命这个字。「此相续断。名之曰死。」我们讲六根六识,六根六识我们平常常常听经也都听过,眼耳鼻舌身意。根就是我们身体里面这个根身,我们一般讲身体,我们这个身有六根。识是六根对六境当中产生一个识,这个识就是根跟境当中的一个桥梁。我们有眼睛,眼睛对着外面是色尘;我们有耳根,耳根对外面的声尘。我们看到色尘,这一切我们怎么去分辨,这个当中就是识,眼识;我们听到声音,这句话在赞叹我,这句话在骂我,那是什么?那是耳识,识在分别。我们鼻子嗅香,香臭是嗅,舌是尝;我们吃东西酸甜苦辣,你怎么知道那个东西是酸的、甜的?那是识的作用。身是触,我们这个身体是接触,譬如说碰到这个硬的,这个软的,那个感觉,触识,接触,我们身跟物接触产生识。意就是我们心里的思想、见解,对法尘,对一切事事物物的分别,这是意识。

 

其实我们前面五根对五尘,它的作用只有了别,分别都是属于第六意识。譬如说现在你看到这个东西,你看得很清楚,这是了别,很明了。当你看的时候,这个时候它就是事实真相,它没有分别,但是透过第六意识就起分别,这是笔,这是黑的,分别出来就很多很多了。所以我们分别的作用是第六意识,前面眼耳鼻舌身它只是了别。第七识叫末那,是执着,第六意识是分别,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含藏,像仓库一样,落印象,它负责存档的,好的、不好的,清净的、不清净的,所有一切都落在阿赖耶识。现在我们实在讲修行就是前面五识跟第八阿赖耶识那个不要管它,现在问题是出在第六跟第七,所以转识成智就是转第六识跟第七识,第六、第七转了,前面五识跟第八识都跟着转。现在问题出在第六识跟第七识,一个分别,一个执着,问题出在这里。所以我们对六根、六识基本上有个概念。我们现在是讲我们的身命,六根跟六识,就是我们这个根身还起作用,识还起作用,因为我们人活着有这个身命,它有感受,它能够起作用。

 

身命的作用是什么?是六根六识相续而生。相续它都是不断的相续,这是个相续相,它不是固定的,这个老和尚最近讲《还源观》讲得很多,是剎那剎那相续。我们现在这里讲的,是我们比较明显可以感受到的。其实生灭是剎那,你说生了,它马上就灭掉。老和尚依弥勒菩萨偈讲的,一秒钟就有一千六百八十兆次的生灭,我们怎么想也想不到。所以它是剎那不停的,非常快速,说生当下就灭,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我们现在看到这个阶段,「相续而生」。那个识反正它一直相续一个阶段,反正现在暂时存在的,我们就叫它做生灭法,这个就是有灭在里面。「此相续断,名之曰死」,六根六识相续如果中断,这个人就算死了。现在医学是判定脑死,脑部不活动就判定这个人已经死亡。我们佛法是讲得比较深入一点,就是人一断气他还要经过八个小时才完全神识离开身体,因为前面六识已经不作用,但是第八阿赖耶识还有,它还起作用,还留着,这个断掉就叫死。

 

我们接着看下面,「故谓故心杀害。显非误伤等也。」这个故就是故心,你故意的有心去杀害众生,显然不是误伤。误就是说我们无心的,譬如说我们走路踩死一只蚂蚁,有时候开车也会去压死很多小动物,常常开车的这个也免不了。特别在澳洲,跑出来的动物很多,澳洲袋鼠常常都冲出马路,常常看到高速公路这里死一只、那里死一只,普通的路也都有。所以悟威师他也很发心,有时候他有空他就拿一个圆锹,自己开车就去替袋鼠收尸,去埋葬,然后跟牠念佛回向。这个都是属于误伤的,不是有意的。下面,「等」,等这个字就包括误伤以外其他的因素,所以他加一个等。这个等就是我们无心,不是故意去伤害牠的。另外有一些状况,不得已的,像戒律讲的开缘,那个就不是故意去伤害,这个包括的范围就比较广泛。如果无缘无故你故意去杀生,就犯了杀戒。

 

我们再翻到第二面,下面就给我们列出几条杀生的情况。

 

【或自杀。】

 

我们看《增注》,「此从身业生罪。谓自身亲行杀害。或手足刀杖瓦石等打令死。或遥掷令死。或与毒药。或推堕坑井水火中。悉名身业之罪。」这是讲身业生罪,我们这个身体的行为,杀生,我们从这个身体造的罪业。

 

「谓自身亲行杀害」,自身亲行杀害就是说亲自把这个众生杀死,亲自把他杀死。自己自身去亲自杀害,杀生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或手足刀杖瓦石等打令死」。手足就是用手,譬如说把他掐死,足就是用脚踢,把他踢死,或者用武器,用刀或者杖,瓦石就是砖头、瓦块,这个打人也会死的,等就是包括现在种种的武器。古时候枪炮没有那么多,但是现在就很多,现在打猎猎枪、炸药,这个杀生就更厉害。现在特别武器的发明,核子武器的发明,这是一个毁灭性的武器,包括现在化学武器种种。现在杀人、杀众生的方式非常非常多,以前的屠宰场都是人工去杀,现在都用电动。譬如说杀猪,他用电把牠电晕倒,整个机器这样一头一头吊上去,然后剖肚的剖肚,一出来就是杀得好好的。现在杀生的工具发明得愈来愈多。这是属于用各种武器去杀害众生。打令死,把他杀死、打死,让他这个命断掉。

 

「或遥掷令死」,遥掷就是把他抓起来远远抛过去,让他摔死。「或以毒药」,毒药放下去给众生吃,他死了。以前我小时候去看人家毒鱼,常常听我哥哥他们讲,那时候我父亲就很反对,他说这个很不道德。虽然他们有杀生,但是还有节制,不至于太过分。因为鱼,你从上游毒药放下去,它一直往下流,一直到下面那些鱼都死在那里,都翻过来,然后再去把鱼捞起来,毒鱼。另外一种炸鱼,放炸药。「或推堕坑井」,推堕坑井这都是属于杀人比较多,古时候就是把他推到坑里面去,他就摔死,把他推到井里面就淹死,这个古时候很多。听说清朝珍妃(光绪的妃子)是被慈禧太后请人家把她推到井里面去淹死的,这个就造杀业。或者推到水中、火中,推进去火里面烧死,推到水里面淹死。这一类属于自己亲自去做的,「悉名身业之罪」,你自己身体造杀生的罪业。接着我们看下面:

 

【或教他杀。】

 

「此从口业生罪。谓教他杀。令夺彼命。或呵骂。或劝誉令彼自死。或咒诅令死。悉名口业之罪。」『教他杀』,这个是从口业生罪。「谓教他杀」,唆使别人去杀生。譬如说你要吃一只鸡,这个我们现在也常见,有的太太去市场买菜,然后卖鸡的、卖鸭的,他有帮人家现宰,现在市场有卖现宰的。自己不敢杀,然后就叫老板,我给你买只鸡,你帮我杀一杀。动口,他没有自己亲自去杀,这叫教他杀。杀人也是一样,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怨仇互相报复,用钱去买通杀手,有些人专门给人家雇杀人的,杀手,钱给他,叫他去杀人。不是这个人亲自杀,但是他叫他杀的,叫他去杀那个是主犯,听从命令的是从犯,罪都相当重。口业杀生这里讲得也比较细一点,就是叫人家去杀,要他的命。「或呵骂,或劝誉令彼自死」,就是骂到逼他去死,逼他自己去自杀,这个是劝誉令彼自死。「或咒诅令死」,咒诅就是用恶的符咒,这个在古代、现代都还有。用咒术去咒诅一个人,这个大部分是驱使鬼神,恶神恶鬼去害人,这是咒诅。所以我们用口业杀,这个也算是口业。譬如说我们叫哪个人,你去死,这个就是口杀。因为希望他赶快去死,这个就是口杀。「悉名口业之罪」,这个是口造杀业。我们接着看下面:

 

【或见杀随喜。】

 

「此从意业生罪。谓见他人行杀。自心随之而生欢喜。虽非身口亲作。然三业之中。心为主宰。故得罪同前。无有轻重。经云。有犯斯戒。非沙弥也。」

 

「此从意业生罪,谓见他人行杀,自心随之而生欢喜」,这个叫『见杀随喜』。虽然不是自己亲自去杀生,嘴巴里面也没有讲说叫人家去杀,但是看到别人杀生,他心里生欢喜心,动了念头,心里欢喜,这个叫「见杀随喜」。这个就不是随喜功德,这个是随喜罪业,也叫随喜,但是不是功德,所以这个是不能随喜的。「虽非身口亲作,然三业之中,心为主宰,故得罪同前」。这个虽然不是身去造杀业,口去亲自造这个杀业,然三业之中,我们身口意三业是以心为主宰,心既然是主宰,心有造杀,故得罪同前,「无有轻重」。见杀随喜这个罪跟亲自杀的没两样,一样的罪过,所以我们特别在起心动念上不能够去杀生。这个都叫杀,如果犯了,「有犯斯戒,非沙弥也」,就不是沙弥。身口意三业都可以造杀生的业,所以杀生的范围涵盖非常的广泛。在意念上有伤害众生的念头都是属于杀,虽然身口没有去杀,但是意杀,这是意杀。所以我们戒杀生,身口意三业统统要戒,这条戒才修得好。但是杀生这个业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特别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习气很重,很容易犯,举世之人都觉得杀生是正常的,所以杀生很容易犯。所以杀生这条戒要持到很清净相当困难,相当不容易,身口意三业都要戒。我们再看下面:

 

【广如律中。文繁不录。】

 

『广』就是广泛。『文』很繁,『繁』就是很多。莲池大师在律当中讲得非常广泛,文很繁多,这里他就没有把它写出来。

 

下面《增注》讲,「律谓沙弥十戒经」,这个是出在《沙弥十戒经》里面。「并大律等。备载种种杀法。结罪轻重。心境不同。以文多故。不能俱录。上述律文竟。」《沙弥十戒经》以及大律,大律就是指《四分律》,备就是具备,详细记载种种杀生的方法。种种杀生的方法不同,结罪的轻重也不一样,罪有轻有重。还有分心跟境,心就是你的动机,你当初杀生的动机,你那个心是什么样的心态。同样是杀生的心态,又有分等级不同,有的很残忍,有的他没有那么残忍。他的心不一样,造了这个业,罪业轻重不同。境就是境界,境是对象,你杀生的对象不一样,结罪也不一样。譬如前面一开始说,「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你去杀诸佛跟杀一只蚂蚁怎么会一样?当然罪不一样。所以说杀人有罪,但是对象也很多,一般的人,或者是仇人、敌人,还是你的父母。父母也是人,同样是杀人,对象不一样,结罪也不一样,你杀父母是五逆罪。所以对象不一样,他的结罪轻重不一样。所以讲心跟境,你的动机还有对象,这个当中就很细了。现在法律没有戒律讲得那么详细,法律有讲到这些。律是处断轻重,戒是禁戒,就是你犯了戒,开遮持犯,处断轻重,由律来处断。文很多,这个是要略,所以就没有讲那么多。下面,「下引经意」,下面引用经典里面的意思,列出几条。这里面生难字比较多。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1日10:11: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55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