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第22集/视频/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昙一律师他讲了这句话,他说「三世佛法,戒为根本,本之不修,道远乎哉」。三世佛法,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这是根本,这个根本不修,离开这个道就很远。他讲这句话,在经典上我们都能找得到根据。我们大家看《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土本宗的经典,净业三福佛跟我们讲,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修净土就是修净业,净业正因就是这个三福,你没有修这个三福,换句话说,你净业修不成,简单讲就是这样,净业修不成。我们现在念佛的人多,为什么成就的人少?都疏忽掉三福的修学。所以《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个三辈,再配《观经》这个三福不谋而合,起码《无量寿经》讲,「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不能尽持经戒就是说你不能提升到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不能提升到第二福,虽然做不到,但是你也要做到第一福,修善,要当作善。如果第一福都做不到,真的,功夫就会有障碍,这一生念佛念得再多、念得再认真,种个善根种子,将来到哪一生哪一世还是要修这个,你将来再遇到佛法还是要修这个,因为这门功课你没有及格,一定要修到及格,及格就毕业了,你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去。所以老和尚现在提倡《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包括印光祖师提倡的《了凡四训》、《安士全书》,都是第一福的修学。《沙弥律仪》是第二福,从三皈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第二福。你做到第二福就是《无量寿经》讲的,「尽持经戒」。你要往生,如果受了菩萨戒,可以往生到上辈,受了沙弥戒可以往生中辈,中辈往生、上辈往生都可以达到。所以,「戒为根本,本之不修,道远乎哉。」就是说你这个根本不修,好像一棵树你没有去照顾它的根本,它怎么会长出枝叶花果?

 

这一段《增注》也是弘赞律师再给我们补充注解《要略》,举出唐朝昙一律师这段话。这些话我们都不能轻易的看过,如果轻易看过,我们不在意,恐怕我们这生修学又要耽搁掉。我们这一生遇到佛法,总希望在这一生有一定的成就,不希望这一生又这样空过。希望这一生有一定的成就,我们一定要发这个愿,发了这个愿一定要知道从哪里学起,我现在的程度应该先学什么,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的程度实在讲应该先学这个,大经大论听一听,种种善根可以,但是我们一定要很明白我们做不到,这是真话、实话。像老和尚现在讲《妄尽还源》,我们还得了源吗?你还看看,能不能还。我们听的是很好,但是老和尚他能还源,我们还不了,我们还在外面流浪,总是回不了头。什么道理?老和尚他有基础,我们没有。老和尚他小时候都还念过私塾,有这个底子在,他那个年纪在庐江这个地方还有私塾,那时候他还能学到。老和尚的弟弟小他六岁,那个时候就没有了,我有问师叔,师叔说他没有念过私塾。他小老和尚六岁,他就没有念过,老和尚大他六岁,所以他有这个戒学的底子。我们这一代根本听都没听到,以前这是学校规定固定要上的课,现在听都听不到,你怎么可能有这个基础?一定没有。没有,现在我们听老和尚的劝导,我们要来补习这个功课,我们大经大论才有一个入处,如果不从这个基础下功夫,大经大论我们还是入不了。

 

我们接着再看下面:

 

【若乐广览。自当阅律藏全书。】

 

这段话是《要略》的,这段话弘赞律师补充注解补充满长的。『若乐广览,自当阅律藏全书』,如果你要多了解一些,自然应当去看律藏全书,全部的书要看。弘赞律师再给我们补充注解,我们有稍微比较多了解一点,只有看《要略》我们了解的还是不够。所以莲池大师跟我们讲,「若乐广览,自当阅律藏全书」。

 

下面我们看弘赞律师的《增注》,「乐。欲也。览。看也。阅是检阅遍观也。律藏全书。即沙弥十戒法并威仪等经。今此要略。为便初进。庶知持犯粗相。欲悉微细行持。自当广阅全书」。

 

你要看沙弥这个书,在台湾有法藏法师他也编了一本《沙弥学处》,他资料搜集得也算满完整的,另外律藏全书要多去深入的看。这里讲「乐」,这个字念要,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个念智,古时候这个跟智慧的智通用,知跟智通用,现在这个字再加一个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有智慧的人他喜欢去水边、去海边,如果你常常喜欢去海边,你就是有智慧的人;如果常常想去爬山,你心一定很仁慈;如果这两边都不想去,那没智慧,也不仁慈。不过乐在这个地方还有一个解释,《辞典》里面乐是喜好、欣赏,但在佛经里面这个乐,他喜好至极叫乐,他喜欢到极处了叫乐,不是普通的喜好。所以我们看《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必定可以往生,这是至心信乐。这个经文每个字我们都不能轻易看过。至心信乐,至心就是到至极,信就是一点怀疑都没有,乐就是喜好,你很喜欢到极乐世界去,很想去,这叫至心信乐,这样念十念都能往生。

 

我们现在有没有至心信乐?有,我很想到极乐世界去。接下来我就要问你一句,真的吗?我再问一句,真的吗?我很想去极乐世界。真的吗?真的。好,真的,有病你就不要去看医生。你就要到极乐世界去看什么医生?试看看,一试就知道,这个我是过来人。现在念佛的人他都没有搞懂什么叫至心信乐,什么叫信愿行,他都没搞懂,他怎么可能会往生?所以现在我们一般跟人家讲往生是安慰他的。会,一定会往生,总有一天会往生,这一生没去,来生也一定会去。你哪一生哪一世达到经上讲的这个标准就一定去,你现在还达不到这个标准你就去不了,问题是出在这个地方。经都有无量义在,不是几个字看了我们好像都懂了,其实我们根本就不懂。如果那么好懂,佛就不用讲四十九年,对不对?我们也不要天气这么热大家坐在这里,我们去喝咖啡多好,吹冷气,吹空调,是不是?

 

「乐,欲也;览,看也」。乐就是,现在老和尚有讲一句话大家有没有听过?好学,好学大家有没有听过?听过。什么叫好学?好学就是好学,我们也是囫囵吞枣。好学,他是深入,学习他不是囫囵吞枣,他很认真的深入去学习,一点一滴他都不放过,那个才叫好学。我们现在实在讲,有这个心要来学,还达不到好学这个标准。真的好学的人他一定会成就的,没有不成就的。现在人家叫我们学,我们都还有一点不太情愿,叫我们自己自动自发去学就更难了。好学他是自动自发,别人也勉强不得,勉强叫你学,他愈学愈痛苦。所以《礼记》上讲,「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你主动去他那边教他,他学不到东西,不是他自己愿意学的,你自己要来教我,他也很勉强,他也很无奈,他没有那个学习的心,所以他学不到东西。如果他自己找来的,他有这个心要学,他就学到东西,因为他有心要学。他没有心,我们跑去教他,有时候他也是心不甘情不愿,他对你讲的也不会尊重,也不会重视,也不会在意,他学不到东西。他学不到东西,两方面都浪费时间,他学得也很痛苦,讲的人也浪费时间,白费口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如去喝咖啡看电视,或者个人自修,找自己兴趣的去修。所以《礼记》讲「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古时候教学的态度是这样。现在不一样,现在都老师主动去找学生,招生,开补习班,老师是为了赚一点学费,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双方面都没有真受益。

 

乐就是好学,我们现在说真的,为什么提不起好学的心?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样东西的重要性,它的功德利益在哪里我们不了解。当我们了解它的重要性,知道它的功德利益,我们自然就会生起欢喜来学习的心。过去为什么生不起来?因为你觉得这个好像不是很重要。老和尚讲经虽然常常提,但是我们如果不是依众靠众,大家一起来学习,也很难自己提得起来,自己自动自发来学习的人毕竟还是很少。所以古大德才提倡共修,依众靠众。像我们现在大家都依众靠众,我也依靠你们,如果你们不来,我肯定不会一个人在这边讲这个,所以大家互相依靠,这个叫依众靠众。自己自动自发要学的人,这就非常难能可贵。如果自己愿意来学,乐欲,天下没有一桩事情学不成的。所谓天下无难事,下面那句大家知道吗?只怕有心人。对!有心的人什么难事对他来讲都不是难事,因为他有心,他有心要去做。如果无心,再容易的事情都做不成,你就不想去做那个事情,再简单、再容易都做不成,因为他没有那个心。所以,乐欲两个字,我们也不能囫囵吞枣看过。我们现在补习这个功课,怎么让我们生起乐欲之心,这是一个课题,后续的学习我们才会有兴趣,有了兴趣你乐欲才会生长。不然学了就是枯燥无味,学了就是没味道,没味道你就没有兴趣来学,是不是这样?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思考一下。我想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有尝到这个法味,你就欲罢不能,你自己会一直深入,也不要人家逼你,你自己就很有兴趣。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进一步去认识理解戒学它对我们的帮助,它的功德利益,你了解得愈多,对于学习的兴趣会愈提升、提高。这是乐欲的意思。

 

「览,看也」。看也是要细心的看,也不能粗心大意的看过,这样你也得不到它里面的旨趣。「阅是检阅,遍观也」。检就是检查。现在你看,我们这个文念一念,大概消文释义简单讲一讲也可以。但是现在大家好像觉得我很麻烦,因为我每个字又要查个字典。因为它每个字都有它的含义,你对这个字面上的含义如果了解得不够,你对整个文就无法深入。譬如说乐,乐是喜欢,大家都知道,喜欢到什么程度,我们就不知道。如果你知道这个乐是喜欢到至极叫做乐,你看到这个字就不一样,你的体会就不一样。阅是检阅、检查,像我们现在查字典,这是检,你每个生难字、古字都要把它查出来。像这个字是麤,古时候是三只鹿,下面两只,上面一只,这个叫麤,三只鹿。现在用这个字,简体怎么写我不知道,一个米再一个且,这个音念粗,跟这个麤一样,意思一样,音也一样。粗就是大略、稍微、初步的。

 

「律藏全书,即沙弥十戒法并威仪等经」,这个经我们以后会找出来。我在澳洲比较有时间,《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我有请人帮我找出来,也有印出来,等到我们这本念完再来看。「今此《要略》,为便初进,庶知持犯粗相」。《增注》里面讲莲池大师的《要略》是为了方便初学来进一步知道沙弥十戒它的持犯粗相,粗相就是大概的,比较明显、比较容易懂的,开遮持犯比较粗浅的这些戒相。初学你讲得太细,他可能一时很难理解,所以这是方便初学,初进。像我们都是初学,《要略》给我们大概的明了持犯的粗相。「欲悉微细行持,自当广阅全书。」这个戒相,开遮持犯,如果我们要明了,悉就是明了,你要全部了解这个微细的行持,自然应当广阅全书,广就是说你广泛的去阅览全部的书籍,讲到沙弥戒的书籍,你才能知道这些微细的行持应该怎么行持。我们初步的先学这个,这个阶段我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进一步应当再去看全书,才知道这个微细行持怎么行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下面这一段我们明天再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1日09:38: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52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