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第12集/视频/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又有天人授天竺祇园之古迹,宣抄记之」。又有天人,授就是给他,天竺祇园,古代印度祇园,祇园就是祇树给孤独园,古时候的古迹,有那个资料给他。宣抄记之,道宣律师把它抄录,把它记录下来。「即祇园图经二卷」,祇树给孤独园的图案跟经,经就是文字,经文,有两卷。「又于西明寺夜行道」,晚上的时候行道,修行,「感毘沙门天王子那咤太子来,授佛牙及宝掌,而保持供养」。佛牙舍利也是天人送的,天人送给道宣律师,是毘沙门天的王子那咤。这是不是《西游记》里那个那咤我就不太清楚,但是根据资料是这样的,有太子来,授佛牙及宝掌,而保持供养。「干封二年十月三日寂,寿七十二。咸通十年谥澄照」,谥就是他往生之后,到了咸通十年,皇帝又给他一个谥号,就是说明这个人他一生的事迹、他的功德,叫澄照,「塔云净光」,他的塔叫净光。「师久居洛南,故号南山律宗。见《高僧传》十四。」这个大家要详细了解去看《高僧传》,里面有详细的记载。「十席就听毗尼」,这个就就是趋近、靠近。

 

下面是介绍「慧休法师」。「《续高僧传》卷十五有传,俗姓乐,瀛洲人,十六岁投勗律师出家,后至京邺向灵裕法师学习佛教。又往渤海从明彦法师听讲《成实论》,从志念法师学小乘论典、《婆沙》等,各闻数遍。后听昙迁、道尼讲《摄大乘论》,周涉三遍,即造章疏。双人洪理律师学《四分律》,向法励(五六九—六三五)学律。逝于贞观九年(六三五年),时年九十八岁」。他寿命算很长的,他学习律的时间学了几十年,五六九年到六三五年,也学了六十几年。这是慧休法师,在《高僧传》里面卷十五有记载。这个地方举出这些古代的大德,我们大概的介绍,大家详细可以找《高僧传》来看。

 

我们讲到五夏当中「研究毘尼,善闲开遮持犯,名种性相」。善闲就是你善于知道明白每一条戒它都有开遮持犯,名种性相。要真正明了了,你才有办法去受持这个戒律。所以这个是要透过学习的,要学习你才能够知道怎么去修,各种性相都要明白,才知道怎么去持戒。「大律云,纵得三明六通,五夏未满,犹须依止师住;五夏虽满,不知开遮性制之禁,还须尽寿依他」。五夏它是讲一个时间,大律就是《四分律》。纵然你证阿罗汉果,得到三明六通,五夏还没有满,你还是要依止老师,不可以离开。有的人虽然五夏已经满了,但是他还不懂得这些戒律的开遮持犯,这还是不可以离开,还是要依止老师继续学习,学到哪一天会了才可以离开;如果不会,尽形寿都不能离开。

 

所以举出,「是以宣律师,十席就听毘尼」。道宣律师他是我们律宗一代祖师,他听毘尼的课,有讲席的地方他去过十个地方听,他《四分律》听说听了二十遍,凡是有讲《四分律》的地方他就去听。原来他以为听一遍就懂,被他老师呵斥,后来才知道自己没有真懂,要认真去学习,所以就听毘尼。「慧休法师,终身闻律」,慧休法师终身就学律。「我辈何人,辄拟休学离师」。到这里是一段,说我们跟这两位高僧比一比,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学,我们能够胜过他们吗?想一想我们跟他们不能相比,他们都这么认真学习,我们当然要更认真来学习,就是这个意思。辄拟休学离师,休就是不要学了,要离开老师,这怎么可以?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这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这一段。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0:51:3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49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