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第14集/视频/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我们接着再看下面的文,「今言参者,是直指禅,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其实修观还是要见性成佛,直指、修观最终目的都是要见性成佛,这是所有法门最终的一个目标。

 

我们接着看下面,「资持云。十诵律制比丘。五夏已前专精律部。若达持犯。办比丘事。然后乃学习经论。今越次而学。行既失序。入道无由。大圣呵责。终非徒尔。今时才沾戒品。便乃听教参禅。为僧行仪。一无所晓。况复轻陵戒检。毁呰毗尼。贬学律为小乘。忽持戒为执相。未穷圣旨。错解真乘。且戒必可轻。汝何登坛而受。律必可毁。汝何削发染衣。是则轻戒。全是自轻。毁律。还成自毁。妄情易习。至道难闻。拔俗超群。万中无一。请详圣训。能无从乎。」到这一段主要是给我们讲戒律这门功课,是我们首当要先学习的。

 

在《资持记》里面有举出十诵律,《十诵律》昨天有跟大家讲过,《四分律》其中的一部分。「十诵律制」,制就是规定,佛制定的。「比丘」,出家受了比丘戒就是比丘。「五夏」,就是五年,五个夏天,我们一般讲五年学戒,「专精律部」。「若达持犯」,达就是通达,专精戒律这一部分,如果通达开遮持犯。「办比丘事」,比丘事真正能够去落实,能够去持比丘戒。「然后乃学习经论」,乃就是才可以,才可以学习经论。这是修学的次第,它的程序。「今越次而学,行既失序,入道无由,大圣呵责,终非徒尔」。越次就是超越这个次序,一开始就学经学论。

 

我们现在大部分在佛门都是这样的现象,因此老和尚现在特别提倡四个根,出家众还要再加上《沙弥律仪》。《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这四个根,这是老和尚晚年他特别强调的。在早年讲经的时候有提到,但是没有像现在这么认真去推行,因为我听经听了三十九年,早期没有。我刚出家第二年到图书馆,请问老和尚戒律,就被他老人家呵斥了一顿。因为我一出家,他就叫我去跟日常法师学戒律。日常法师戒律很精严,我一出家就是去给日常法师改一些在家的坏毛病、坏习气,跟了一年五个多月,很可能会改过来。我在家的时候喜欢吃肉,出家前一天还吃,抽烟抽了十年。当兵的时候还没有抽,退伍在社会上工作,二十四岁抽到三十四岁,抽了十年,抽到这个指头都黄黄的,胃都不好。第二天剃头就烟也不能抽了,肉也不能吃了,而且过午不食。每天都是吃一个大锅菜,用水煮的,不准煎、不准炒、不准炸,实在是很健康。我们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吃大锅菜,所以现在我可以煮一锅大锅菜来供养,我们都要轮煮饭。跟日常法师学戒律也有帮助,改变一些社会不好的习惯。

 

学经论,现在一开始就学经论,早期老和尚他没有特别强调这个,没有很强调。讲经说法,这个我们大家听了很喜欢。但是到了晚年他特别强调也不无道理,因为讲经讲了这么久,但是成就的人却没有。他就找这个原因,去寻找这个原因,就是你没有戒学的基础,戒学的基础不稳固。所以早年,我出家第二年到图书馆,又改变一个环境,请问老和尚戒律(因为他叫我去跟日常法师学戒律),被呵斥了一顿,他说现在人谁懂得戒?如果你真的要学戒,我送你到美国去跟妙境法师学。后来我就不敢再问。所以早年他没有特别强调,是到最近这几年才特别强调。如果早在我出家那一年,二十四年前就提倡这个,我们现在修学的基础已经稳固了。但是我们自己也是在这方面比较缺乏,自己修学上是一无所成。

 

所以回头再来看看,还是这里讲的,你一开始就学这些经论,结缘是可以,但是如果你在这一生当中要达到经典所讲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达不到。所以后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若一日到若七日会一心不乱?实在讲,念七天一心不乱是根器最差的,才要念七天,上根的一天他就不乱,中根的三、四天,下根六、七天。所以我们念了《弥陀经》,我去思考这个问题,还是没有戒学的基础。因此印光祖师他用《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来代替戒律,你有这三本书的基础,真的打一个佛七你就一心不乱。我们看看真的没错,经上讲的没错,只是我们没有把善男子、善女人那个标准进一步去理解,觉得我现在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不知道它的条件。如果你说有《了凡四训》,像袁了凡这样的基础来念个佛七,他怎么会一心不乱达不到?一定达到的。我们现在人就是没有这个基础。如果你有《了凡四训》、《感应篇》的基础,保证一个七天就够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经,你一定要知道,这样的修学,前面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你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你不具备这些条件,你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不要说打一个七,打一百个七、一千个七都达不到,这个我们一定要明了。所以特别强调戒学。

 

这一段我们看了很容易就明白,这个次序不能颠倒、不能超越,我们学习才会有成就。如果不这样学,「入道无由,大圣呵责」。我们学习,这一生得不到成就,像我这样就一无所成。所以,我是一个失败的经验,失败的,不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失败的例子,但是有失败,才知道要怎么学习才是正确的。「为僧行仪,一无所晓」,行仪就是我们整个生活行为仪规,都不知道。光剃个光头,一个出家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行仪都完全不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况复轻陵戒检」,对戒律轻视、毁谤。「贬学律为小乘,忽持戒为执相」,这个弊病都产生了。「未穷圣旨,错解真乘」,未穷就是没有真正通达明了,圣旨就是佛讲的这个旨意,它的宗旨,对于佛讲的真理都错解了,他的真实义错解了。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现在是错解真乘,把如来的真实义错会了,解释错了。

 

下面他举出,「且戒必可轻,汝何登坛而受律」。这是指我们去受过戒的人,你既然轻视这个戒,你何必去受?「律必可毁,汝何削发染衣」,何必剃光头?这个就讲不通。「是则轻戒,全是自轻,毁律,还成自毁」。轻视、毁谤戒律,都是轻视自己、毁谤自己。「妄情易习,至道难闻」。妄情,我们无始劫以来的妄念、凡情、染情,烦恼习气很容易、很习惯,很容易就学习妄情,但是至道难闻。「拔俗超群,万中无一,请详圣训,能无从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拔俗超群,一万个人当中没有一个,无一就是一万个人当中也没有一个人,不可能。这是弘赞律师再补充注解莲池大师的《要略》,特别给我们再详细的提出来,叫我们详细的多去了解圣人,就是佛菩萨的教训,戒定慧三学的顺序不能不遵从。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段。下面这一段,我们明天再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0:53: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49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