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第21集/视频/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初阶若毁,次步难登」,好像我们要上二楼,我们现在寮房那边有三层楼,第二层、第三层,我们要上到第二层,沙弥戒就像下面的阶梯,你把这个阶梯毁掉、破坏掉,你就上不去,上不到第二层,当然你要再上到第三层也是达不到。所以初阶若毁,次步难登,你一步都很难再登上去。「根本一亏,枝叶华果,悉皆堕落」。这用多罗树头,那头被砍掉,根本就没有了。一棵树的头被挖掉、被砍掉,上面那些枝叶花果统统掉下来,堕落了。这是经上用这个来给我们形容比喻破戒。「若破五戒中重戒,还受五戒,乃至菩萨戒,无有是处」。这一段也通在家居士,在家受三皈五戒,五戒当中的重戒,杀盗淫妄。这在《楞严》讲是四重戒,四条大戒,你这四条重戒破其中一条,从小乘的理论来讲就不能再受戒。「五戒中重戒」,五戒当中主要的重戒,有一条破了就不能受戒。五戒我们知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弘一律师有编一本《五戒相经笺要》;台湾广化老法师也有做注解,注得还可以,我这次有带了一些来。他注得比较详细、比较浅显,没有注得很深入,一般人看可以看得懂。

 

实在讲,所有的戒都是以五戒为基础。五戒,杀盗淫妄这叫性戒,酒这条戒叫遮戒,遮就是预防。因为酒本身并没有罪,酿酒都是用植物,都是五谷杂粮或者水果去酿,它本身是没有罪过。但是因为它酿出来的性质喝了让人失去理性,失去理性之后会做错事情,犯罪。譬如有一些人,没有喝酒的时候很正常,酒一喝起来发酒疯。以前在家我二哥就是这样,已经往生了,后来他也出家了四年,六十二岁往生的,他酒喝下来就变一个人。所以我们看到佛为什么把酒列在重戒,原来就是这样。所以这条戒是遮戒。性戒就是不管你有没有受戒,你只要犯了都有罪过,但是受了戒的人犯了又多一重破戒罪,等于两重。一般没有受戒的人他是一重罪,受了戒的两重罪,本来就有罪,再加上破戒罪。

 

所以,「若破五戒中重戒」,五戒当中的任何一条重戒,「还受五戒,乃至菩萨戒」,这个也包含在家居士,因为在家居士也有受五戒、有受菩萨戒的。在家居士受的菩萨戒都是依《璎珞经》,六重二十八轻,出家菩萨戒是依《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所以,破五戒当中的任何一个重戒,再受五戒乃至去受菩萨戒,「无有是处」,就得不到戒。所以受戒这个事情不是只有一个形式的,只有这个形式的他是根本得不到戒,只是有名无实,有个名义说我去受戒,发个戒牒、发个证书。现在我们也去受了形式的戒,也有戒牒,但是没有它实质的意义在,这点必须要明白。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他以为受了戒,拿了戒牒,他就得了戒。很多的出家人他对这桩事情还是没有搞清楚,这样罪过就更重,你自己不是比丘说你是比丘,受了比丘戒我是比丘,受了菩萨戒我是菩萨,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无有是处」,就是没有这个道理,不可能再受戒。

 

「若破十戒中重戒,还受十戒、比丘戒、菩萨戒,亦无有是处」。十戒跟比丘戒就是专指出家戒,前面的五戒跟菩萨戒是通在家、出家,包括在家戒。十戒跟比丘戒是特别指出家人,在家人他没有受十戒,在家人只受到八关斋戒,没有受十戒,更不可能受比丘戒,这是专指出家众。出家众破十戒中的重戒,还受十戒、比丘戒也无有是处,也没有这个道理。这是强调戒学的一个重要性。

 

接着我们再看下面《要略》的文,第九页第一行:【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庶几成就圣道。不负出家之志矣。】

 

『庶几』,这边有引用《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庶几,这个字不念几念基,基础的基。《增注》里面也有注解。《要略》给我们讲,『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庶几成就圣道,不负出家之志』。这是我们三学它修学的一个次第,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就可以成就圣道,就不辜负我们当初出家的志向。我们为什么要出家?就是要「成就圣道」。

 

我们看《增注》,「庶几是近可之辞」,庶几是接近、许可的言辞,就是可以,你可以成就圣道。「由戒净故。定性现前。则有无漏慧发。以慧惟求。断诸惑障。复本净明。故曰成就圣道」。

 

「由戒净故」,戒律清净,持戒清净。「定性现前」,你心定它就现前。心定,「则有无漏慧发」,无漏的智慧就发生了。「以慧惟求,断诸惑障」,以这个智慧去求,就可以断诸惑障,就是第一个阶段,断见惑、断思惑、断尘沙惑、破无明惑。「复本净明」,复就是恢复,恢复我们本来清净光明的自性。「故曰成就圣道」,故曰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成就圣道。因为戒它帮助我们得定,定帮助我们开智慧。我们要断烦恼,要开智慧,你智慧没有开,惑断不掉,这个断就是转化,你转不过来。定它是伏惑,它可以把烦恼惑业控制住,让它不要发作。慧一开就把它转掉了,烦恼即菩提,把烦恼转成菩提,就成就圣道。你还没有开智慧得定,定就是三昧,三昧它可以伏惑,一定要般若智慧开发,惑就没有了。

 

我们念佛人修不修定、修不修慧?都一样的。我们念佛虽然讲带业往生,最起码也要得相似的定,我们一般讲的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相似的定,也有比较深的得定,得三昧。功夫成片比较浅,真正得定的,这个功夫比较深,这是三昧。你看《弥陀经》讲,我们每天做三时系念都要念《弥陀经》,念到「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古来祖师大德注解都注得很详细,特别莲池大师注的《疏钞》,他注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严格讲就是你要从断见惑开始,然后断思惑、断尘沙惑,这个过程都叫事一心不乱。我们从小乘的果位来讲,初果到四果,四果四向八个层次,从初果开始就是事一心不乱,比较浅的,到阿罗汉,这是功夫比较高的事一心不乱,是个阶段性的圆满,断见思惑。在还没有断惑之前,这个时候得三昧叫得定,这个定功也有浅深,也分三辈九品。得定就是你没有断惑,但是伏惑,伏住了,这个惑业他没有断,但是它不起现行,它不会发作,这叫相似的事一心不乱,相似。理一心不乱,最少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根据教下来讲,譬如天台宗讲的,把它分为四十一个位次,一直到等觉,圆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统统叫理一心不乱,功夫浅深有四十一个位次的差别,这个都叫理一心,一直到妙觉成佛,圆满佛,都叫理一心。

 

我们从修行的功夫来讲,净土宗它的条件的确比其他法门要容易,因为它不用断惑,不用断烦恼,这个便宜就占很大。其他不管是大乘小乘、显宗密教,你要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你惑一品没有断干净你就出不了,你还在六道里面。像小乘果位来讲,你证得初果须陀洹,他是得位不退,不堕三恶道,但是他还在六道,人间天上还要七次往返。二果还要再来一次,一次的往返,叫一来,还要再来一次。三果叫不来,不来就是不来到欲界,他在色界五不还天,他就等着证阿罗汉果就超越三界,不来。到四果阿罗汉叫无生,他毕业了,他超越六道。这是说明从小乘,大乘也是一样,显宗、密教你要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你见思惑有一点点没断干净就出不去,一定要断得干干净净,然后脱离六道。这个难度当然就比较高,条件当然比较高,断,而且要断得干净,断不干净还不行,这是所有大乘小乘、显宗密教都一样。但是大乘小乘、显宗密教他们断惑,当然效果上来讲,也有快速、圆满不圆满这个差别。譬如说圆顿教他断惑快,但是总是要断,你不断又不行,你不断你功夫再好还是在六道,出不去。譬如说禅,它是最快速的,直指人心,但是你要有办法修,圆顿,禅。像六祖这样明心见性,不但见思断了,无明最少也破一品,不但超越六道,也超越十法界。这个当中显宗密教、大乘小乘,他们修学断惑的快慢差别还是很大。是不是能做到?的确有人能做到,六祖他就是这样的。六祖他是比较特殊,一下子就破无明,不是慢慢去断,是圆顿的断法,比小乘快多了。所以大乘的修学比小乘快,而且圆满。小乘修的就时间很长,很慢。这是理论、方法不一样,各人根性不一样,但是总是要断,显宗、密教没有例外的。

 

净土它的特色就是说你统统没断也可以出三界,不但出三界,还出十法界。这在一般通途的教理来讲讲不通的,但是事实确实是这样,它不用断惑,惑一品没断也可以。它可以带业往生,惑业可以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边再去断,它占这个便宜。这个条件我们大家都能够达到,比较容易。但是容易它也并不是完全你一点功夫都没有,这也不行,它的基本条件就是你起码要伏惑。这个惑没断没关系,但是你要能够控制得住,让它暂时不要发作,这样就可以,你这样信愿行念佛就可以往生。你要能控制得住,如果控制不住,到了临命终贪瞋痴一起来就不能往生,你控制不住。怎么样能够保证你临命终确定能往生?你在平常就要练这个功夫,就要把它伏住,用这句佛号降伏我们的贪瞋痴慢这些烦恼习气,起心动念你要转过来,用这句佛号给它代替过来。你能代替过来就表示你念佛功夫得力,有力量;如果我们还代替不过来,就是功夫还不得力,虽然有念,功夫还不够。所以用功在哪里用?就在这上面用,时时刻刻要检点我现在念佛功夫到底有没有进步,就看我们伏烦恼伏的多少。如果你平常控制不了,临命终的时候就没办法;我们不要说到临命终,我们生病的时候就控制不了。所以古大德给我们讲,你念佛在梦中能做得了主,病中就能做得了主,病中能做得了主,临命终你就做得了主。这个完全在心地上下功夫,虽然不要断惑,但是还要伏惑。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1:01: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48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