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第59集)悟道法师主讲(台语/文字)

以上讲的不杀生得健康长寿的果报,你能够再放生,这个果报会更快现前,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仁慈之心。不偷盗得大富,能够再修财布施,果报更快速现前。不邪淫能够得如意的眷属,相貌端正庄严,家庭幸福美满,如果能再劝人不邪淫,得的果报更加殊胜。不妄语,讲话有信用,能够再做给别人看,使别人也来效法,也来向你学习,能够再劝别人来受持,你的威德、威势,这个果报会更加快速现前。不饮酒能够头脑清楚有理智,不会乱性,不会做错事,能够再劝人不饮酒,你的智慧更加快速增长。我们想想这五种果报,相信不管哪个地区的人,中国人、外国人大家都想要得到。光想得到不行,一定要修因。不认真修行,纵然天天给佛菩萨烧香、供养、礼拜、祷告,在寺庙给佛菩萨神明烧香礼拜、祷告,到教堂里面去祈祷,你如果不修因都不能得到果报,都没有用处的。所以一定要依照佛所教我们的认真去修学,果报自然会现前。

 

八戒是出家的根本戒,是出家沙弥所修的。沙弥十戒,这个地方为什么只说八戒?特别是为在家同修说的。因为净土三经往生法门,在家人来修是最方便,在家的同修毕竟还是占绝大多数,出家众毕竟是少数,所以特别为在家的同修来说。因为在家学佛的人毕竟比较多,出家还是很有限,所以佛讲经都会顾虑到在家同修,一切都要便利于在家学佛的同修。毕竟在家的人比较多,所以佛大慈大悲,特别为在家人讲方便法,使大家修学会觉得很方便,没有困难。

 

八戒就是八关斋戒,这是佛为在家人制定,使在家人因为无法每天过出家人的生活,但是如果有时间也能修一天,一日一夜来过出家人的生活。八关斋戒就是在家居士受持出家戒,时间只有一日一夜。八关斋戒不但在家同修修学,出家众也可以修。现在出家众,说实在话,要做到沙弥十戒也不简单,也很难做得到,能够依照八关斋戒修学就算不错了,这我们确实比较能够做到,前面都跟大家详细介绍过。善导大师给我们开示得很清楚,这是在家人受出家戒,戒期是一天一夜,也可以连续每天受持。但是每天受持,你要每天受,每天都要受一遍,因为它是一昼夜,一日一夜,它的期限二十四小时。比如说你早上六点受八关斋戒,到明天早上六点,超过六点零一分,这个斋戒就自动解除;你还要持,要重新受一遍。这是八关斋戒的期限,一日一夜,这个很方便。

 

具足戒是出家人受的,就是比丘戒跟比丘尼戒。在我们现代要做到比丘戒、比丘尼戒,现在可以说是做不到。在过去受戒是非常隆重的一桩事情,不是说我想要受戒就去受,没有那么容易;以前寺院开戒,也是佛门一桩大事情,非常隆重。受比丘戒之前一定受过沙弥戒,如果曾经在家学过佛的,在家的时候一定受过在家五戒、在家菩萨戒。不像在台湾现在受戒非常方便,想去受戒,道场开戒,马上报名,出家人今天剃头,明天就可以去受戒,三坛大戒手续做得很快,赶上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工商业的时代,大家做什么事情都要快,现在戒场也跟上这个时代,样样都很快,但是这太过马虎,实际上受戒也得不到戒的利益,只是一个形式而已,这我们要知道。在以前的时代就不行,不是那么简单就让你受戒,出家人在寺院里面也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训练,住道场里面观察,看这个人确确实实可以受戒,然后才能够受戒。这在过去的寺院道场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与观察,不是说你报名要受就让你受,不是那么简单。以前严格很有道理,因为严格要求,出家人素质就很整齐,有相当的水平,不像现在这样随便。现在随随便便,出家大家都能够去受戒,以前没有那么简单。我们看古大德对这桩事情也非常的感叹,历代祖师大德对受戒不如法非常的感叹。因为戒律如果没有持好,佛门里面可以说佛种就断了,出不了大德,出不了人才。戒律是根本!就好像儒家如果没有礼,就没有真正的儒。佛家如果没有戒就没有佛,这是古德非常感叹的一件事情。所以戒律如果做不到,这是佛门的衰相。不是说看人很多,很热闹,这是兴旺,不是,要看这个道场是不是有真正持戒的人。

 

下面举个例子,破戒的事情很多,如果一条一条说,说不完,太麻烦,太繁琐,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很多,这里举出一条做代表,举出一条盗戒。杀盗淫妄单单举这一条,这是代表,举个代表,当然包括其他的戒。要知道,这不过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在杀盗淫妄举盗这条来讲,当然包括杀淫妄。

 

经【如此愚人。】

 

犯戒一定愚痴,他要不愚痴绝对不会破戒,为什么?破戒的罪非常重,将来的果报不可思议,一个有智慧的人决定不肯做,这决定是『愚人』。什么是愚痴?在此地我们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很容易体会,不相信有因果报应就是愚痴。诸位想想,相信因果报应,他就不敢做坏事,他不敢起一个恶念,因为怕有恶报。不敢起恶念,当然更加不敢做恶事,因为怕有恶的果报。敢做恶事,敢动恶念,是不相信因果报应,他才敢做。说得更深广一点,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他完全不了解,所以才会做错事情。我们再看经文:

 

经【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

 

这是两桩事情。『僧祇物』,就是寺院的现在的话讲不动产,寺院里面的房地产,这些不动产叫「僧祇物」。佛在此地对于盗特别举出三宝物,为什么?盗三宝物结罪太重,我们同修不能不知道。如果我们偷盗一个人的,不管用什么手段把他的财物据为己有,你去偷盗一个人的就欠一个人的。实在如果把三世因果了解清楚,我们在这个世间做人心安理得,为什么?他今天把我的东西骗去了、偷盗去了、强占去了,将来他还得要还我,不但要还,还得要加一些利息;就是吃肉,吃牠半斤,将来也得要还牠八两,原来果报是这样,这才真正公平。知道真相之后,决定不敢做傻事情。才晓得人在世间想要占人的便宜,没这个事情,表面上看是占到了,你将来是不是要还债?要酬偿的,要还人,一丝毫便宜占不到。我们被人侵占去了,我们有没有吃亏?也没吃亏,来生来世因缘遇到的时候,他还是要还我们,要补偿我们。明白事实真相,我们的心就平了,纵然吃亏上当受骗了,也很欢喜,等于我们放利息,将来他要还我的。但是真正学佛的人是不是要他还?不用他还,为什么?我要等他还我的钱,我还得要在六道等他来还;不要了,都不要了,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所以我们自己决定不骗人,决定不占人的便宜,别人占我们的便宜,我们一笔勾消,这个心永远是清净的。

 

所以偷盗一个人的,跟一个人结罪,你要还这一个人。如果偷盗一个团体就麻烦了,这个物再轻再小,罪都很重。譬如公共设施,像我们在外面常常看到的公用电话,公用电话是台北市政府安置的,用整个城市居民的纳税钱来设置的,东西虽然很少,你要是把它偷拿去,偷拿这个公物,你将来还债跟这整个市民结罪,大概两百多万的市民都是你的债主,这就有得还,这个麻烦就大,虽然偷盗得少,他的罪重。假如这个设施是国家设立的,那就更麻烦,你的债主是全国的人。这个事情许多人不知道,真的是疏忽大意,所以佛讲「如此愚人」,真正是一点都没错。因此公共设施要格外爱护,偷盗是罪过,你把它损坏也是罪过。

 

这集的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收看,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8:17: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383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