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400集/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诸佛菩萨无论示现什么身,无论示现过什么样形式的生活,都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都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是享清福;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就享的是红福,不是清福,红尘。假如我们从用心上来说,也很容易明了,轮回心就是享红福,菩提心就是享净福。菩提心是一切为众生,示现给众生看的,不是为自己。无论示现的是富贵、贫贱,都是觉悟众生的,他所享的全是净福,这个意思我们要懂。于是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做个总结,阿罗汉以上,倒驾慈航到六道里头来应化的,全是净福。为什么?他们决定不是轮回心。什么叫轮回心?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争名逐利,贪爱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种心叫轮回心。以这种心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果报在六道,佛家讲三界有漏福报。三界有漏福报包括大梵天王、摩酰首罗天王,包括他们。为什么?他们确确实实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有那么大的福报,统领三千大千世界。他不是菩提心;换句话说,他自私自利没有舍掉,我执犹存,所以他出不了三界,那个福都叫红福,都不叫净福。阿罗汉以上的这些人倒驾慈航,回到这个世间来应化,他不为自己,没有我执,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他所作所为、所享受的全是净福。

 

我们今天学佛,从哪里学起?我们要修净福。换句话说,用清净心、用平等心,清净平等心里头没有「我」,有「我」就不清净,有「我」就不平等。我总比别人高一点,人总不如我,就不会平等。所以你要修净福,要想超越六道,念佛决定在这一生当中往生,你不能把自私自利舍掉,你念佛往生是个未知数,没有把握。如果把自私自利舍掉了,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念佛决定往生!你有把握。这完全不一样。

 

念佛堂之殊胜,不是在人多;人再多,一个往生的都没有,这念佛堂不殊胜。念佛堂殊胜在哪里?往生的人多。念佛堂虽然人少,念到个个都往生,大圆满!我们看到《西方确指》里头记载的觉明妙行菩萨,他那个道场十二个人,个个往生,所以是大圆满的道场、无比殊胜的道场。人多干什么?人多是凑热闹。特别是现代的社会,人多口杂,很不容易得到清净。打佛七,以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打佛七多少人最合标准?他说不超过十个人。我们那时候问为什么?主七师的精神、能力,十个人以上照顾不过来。就跟老师教学生一样,学生愈少,老师的精神愈专注,能教得好,学生多了就教不好。真正佛七不能超过十个人,我们才懂得这个道理。人多变成什么?佛七法会,做法会,不是念佛。这个我们能看到现象,参加佛七有几百人、上千的人,一支香下来,大家杂心闲话,张家长、李家短,这哪能得一心?不要说一心,功夫成片也得不到。进入念佛堂的时候,跟着大家绕佛,好像是那么回事情,心地还是杂乱。

 

我们居士林的念佛堂,有时候有一些贵宾来访问,他们要想参观,像前几天,中国驻新加坡的大使来访问,我们带他到念佛堂去参观,念佛堂这些大众看到我们来了,一个个把眼睛都看着我们,错了!内行的人一看,这个念佛堂没有规矩。真正念佛的人,所谓眼观鼻、鼻观心,再多的人来参观不知道、没看见,完全不要理会。这不是没有礼貌,这是真正修行,人家在这里参观之后佩服你。你要一看到人点头笑笑,合掌打个招呼,人家看到你,你完了,没有修行,真的「口念弥陀心散乱」。所以念佛堂领众的法师要注意,无论什么人来参观的时候,眼观鼻、鼻观心,理都不要理会,别人看到,这个地方是跟一般不一样,是有一点道心。不要人来参观一下,这小小的风马上就把你吹动了,你哪来的清净心?别人来参观的时候,正是我们在示现净福给人家看。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宋朝朱夫子朱熹,这是儒家的一位大贤人,他对于佛法接触得少,常常有不善的批评。听说有一次他到寺庙去玩,正好碰到寺庙里吃饭,中午吃饭过斋,斋堂,他走斋堂外面过,他以为这个寺庙里头没有人,非常清净,结果一到斋堂看到里面几百人在吃饭,一点声音都没有,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中国儒家讲的古时候的礼乐完全丧失了,没有想到都在佛门里头。几千人在吃饭,规规矩矩,鸦雀无声,连筷子、碗盘的声音都听不到。这是什么?示现净福,朱夫子对于佛家尊重。如果朱熹要到我们这个念佛堂来参观,他一定摇摇头,绝不会尊重你。所以我们的念佛堂还是失败的,不是成功的,有形式而没有实质。哪有在念佛堂里东张西望的?不可能,决定不能有。规矩要严,要建立。古人所谓「教不严,师之惰」,这个不能怪大家,怪念佛堂领众的法师怠惰、懈怠,没教好。

 

念佛堂如是,讲堂也如是,我们讲堂上我们的课,全部精神贯注在听讲,什么客人来参观,我们眼都不望他一眼,这是示现净福。贵宾来参观,老师上课停下来,带着学生一起来迎接宾客,错了!宾客来是看你们上课的,迎接宾客是下课之后可以,带着学生来见见客人,上课的时候,什么客人来都不理会。「教之道,贵以专」,专心教学,学生专心听课。然后你就晓得,无论哪个行业都没有例外的。我们今天看世出世间法,几个人能够做到专?换句话说,示现净福在现在这个世间,世出世间法里头很难看见!我看见过一次,一九七七年,我去拜访圣一法师,他是在大屿山宝莲寺后面建了一个道场,禅宗道场,有四十多位出家人在那边参禅,每天都坐香,叫「宝林寺」。圣一法师陪着我去参观,看他们禅堂,四十多个人坐在那里,我们走过,他们动都不动,如同没有人来一样,我们心里佩服。这是我一生当中印象最深刻的,所见到的修行道场,我对圣一法师佩服,我看到那是真正的一个禅堂,不受外界丝毫干扰,这是我们要明了、要学习的。我正在这里学习,什么客人来,我都不要理会,我用我的功;绝对不是瞧不起客人,这是对客人最尊敬,我们要晓得。

 

所以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在示现,目的就跟他修学的法门一样,『普使一切众生所乐满足』。这句话要说得白一点,就是平等的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们这个做法叫人家看到,就能帮助人离苦得乐,人家看到之后晓得应当怎样学、怎样修。教给他的方法不要用口说,做出来给人看,他一看他就明白了,身教印象比言教要深刻得多!我们读经、读古人的语录读得多,没见过,所以宝林寺见过一次,一生都忘不掉,你说这个印象多深刻。读了许许多多书、许许多多语录,如果没有人提起来都想不起来,你说见到的这个印象多深刻。一定要做,认真的做,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日用平常就是这个样子,绝对不是人家来我故意装模作样做给人看,那个假装的,有学问的人一眼就看穿了,假的不是真的。平常就是这样,一丝毫的造作都没有,这样才能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佛在经上也说得很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六根比较,耳根最利,所以世出世法的教学都是以音声为主,佛家是以音声为佛事,我们要懂这个道理,音声教学。确确实实,音声容易摄心,所以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看录像带不如听录音带,听录音带完全用耳根专注,看录像带又用眼、又用耳,分神,效果不一样。所以真正明了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你就晓得专注的听比一面看受用要大。古时候寺院庵堂,老和尚讲经说法闭着眼睛的,学生们听也是闭着眼睛专听,不看的。我们想想,为什么从前人教学,效果能收得那么好?他心专、他志一,得利益多!我们今天教学心不专、志不一,散漫的,所以得的效果就差,怎么样都不能跟古人相比,这里头真正的原因我们要懂得。现在有人说,专门听录音带不如看电视画面,看电视画面不如在现场听经,这个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对哪种人有好处?对那个心不专、志不一的人,他可以多了解一些。如果心专志一,他不需要,他只需要听就行了,他得到的利益,能帮助他开悟,能帮助他得清净心,确实不一样。

 

但是在现前这个社会,跟一般大众讲经,我们到底要采取什么方法?能不能采取古人闭着眼睛的方法?不行!闭着眼睛的方法要记住,听众都是心专志一,你一定要采取这个方法。现在听众心都是散乱的,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那个方法不能用,用了不契机。现在一定要把眼睛张大,要看看听众的眼睛、看看他们的反应,讲的东西随机变化,应当深讲就深讲,应当浅说就浅说,看听众表情变化。所以讲是活泼的,不是死呆板,不是事先把讲稿准备好了再讲,不是的,活活泼泼。所以我们要知道,当前面对是什么样的根机,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想想古人那一种方式,联想到古人那个场合的根机是什么样的人,不一样,所谓说是「三番观机」里面,时不一样、处所不一样、听众不一样,我们今天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可是真正有心人,我们大家在一块共修,层次要提升,不能一生就守住这一个层次,那就没进步,所以要知道提升。大家心专志一,就可以采取古大德的方式,你会感觉到效果比我们现在用的方式殊胜,更容易得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6月26日19:53: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356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