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八集)钟锺茂森博士主讲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由弟子规入论语评论阅读模式

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八集)钟锺茂森博士主讲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讲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再挑几段《论语》来讲,主要还是以《弟子规.入则孝》来做为总纲。我们再看「先进第十一篇」裡面第四章,「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在这裡讚歎自己的弟子闵子骞,说他是非常孝顺。闵子骞的故事大家或许都已经非常了解了,他是以孝行感动了父母。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这是外人对他的父母、昆弟(就是兄弟)都没有话可说了。这是讲他能够修身而齐家,而且不会让父母、兄弟陷于不义。二十四孝裡面就有「闵损芦衣」的故事。

  

闵子骞叫闵损,他在小时候,母亲很早就过世了,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结果这个继母偏私,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而对于闵子骞却是非常憎恶。冬天的时候很冷,要做棉衣,结果继母给她自己亲生的儿子用棉花来做棉衣;可是对闵子骞,就用芦花来做棉衣,芦花不保暖,而且让闵子骞干很多活,虐待闵子骞。结果有一次他的父亲跟他出行,让他驾马车的时候,因为闵子骞穿着芦花做的衣服,很冷,手都冻僵了,所以驾马车不得力,父亲就发觉了。结果后来发现原来闵子骞身上穿的不是棉衣,是芦衣,父亲就非常生气,知道是继母在虐待他的儿子,回来之后,他要把这继母赶回去,赶出家门。当时闵子骞就跪在地上替他的后母求情,他说了一句很感人的话,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就是母亲在,只有我一个儿子孤单而已,如果母亲走了,三个孩子都会凄凉了。

  

闵子骞受到母亲这样的虐待,竟然对母亲一点怨言都没有,反而为他母亲求情,使他的父亲大为感动。他的母亲也感动了,感激这个虽然不是亲生却能至孝的儿子,所以从今以后就改邪归正,对闵子骞也像对两个弟弟一样来爱护、关怀,所以一家人就非常和谐了。这就是孔子在这裡说的,「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这个「间」是属于间隙,就是没什麽閒话可说了。如果不是闵子骞这番至诚的孝心感动了全家,怎麽可能有这样结果?一般来讲,继母跟前房的儿女关係都比较难相处,闵子骞能够做到一家都能这麽和睦,所以感得孔子对闵子骞这样的讚歎,「孝哉闵子骞」。

  

《弟子规》上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爱我们,我们能够尽孝,这不算难事。难是难在如果父母憎恶我们,我们还能够尽孝,这才是贤良。闵子骞做到了,大舜也做到了。舜王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这个至诚的孝心,也感动他的父母,感动国人。

  

我们再看一段《论语》,在「里仁第四篇」第十八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也是讲如何尽孝。做父母的难免会有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人子看到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该怎麽样对待?夫子在这讲,「事父母几谏」,这个几是几微,很微小的细节。就是为人子看到父母有很微小的过错的时候,可能是小小一个举动,甚至是一个念头一动,就要劝谏,让父母能够及时的改过来。因为小的过错容易改,如果小过错不改,等到形成大的过错,就很难改了。所以为人子要细心,看到父母有一点点偏失,小小的苗头,立刻就要想到帮助父母改过,这是孝,不能陷父母于不义。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如果是见到父母不能够听从,他们可能很固执,不能够听受劝谏,我们要怎麽做?我们还是要尊敬。不能因为父母不听我的劝告,我就不尊敬父母了,这也错了。有的人老是看到父母的过失,常常看过失,又没有本事劝谏父母改过,又不能感动父母,所以常常发牢骚,常常指责父母,对父母没有尊敬心。你想想,这样又怎麽能够让父母改过?最重要的先要敬父母,你能恭敬父母,父母就觉得自己也要自重,不能够再犯过失了,这正是善巧的引导他改过自新。「又敬不违」,这个不违是不违背我们劝谏的初衷,要继续劝谏,要屡次劝谏。甚至到最后可能父母会怒斥我们,父母很嫌我们在那裡叨咕他的过失,我们还要「劳而不怨」。这个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劳苦,虽然劳苦但是不能怨父母,还是要继续劝谏,要有耐心,不能够退我们的初衷;另外一个意思,劳是讲忧劳,忧的意思,因为我们劝谏父母,父母不能听从,我们就会很忧虑,但是虽然忧虑却并不怨恨父母。这两个意思都很好,这样的做法正是为人子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表现。《弟子规》上有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父母有过失,我们要认真的劝谏他,让他更正、改正。劝谏可不能板着面孔,像领导训话一样,这是很难让父母接受的。要「怡吾色,柔吾声」,和颜悦色,声音要低缓、要温柔,要善巧。譬如说在劝谏的时候,应该先讚美一下父母,然后再把要劝谏的事说出来。譬如说如果父母脾气不太好,不太耐烦,你怎麽劝谏呢?你可不能说:「你要耐烦一点,不是学了《弟子规》了吗,怎麽还不改?老毛病!」你这样讲,父母只会更加的逆反,你会把他推到更加不愿意改正过失这一对立面。假如你这麽说,「爸爸,你最近学了《弟子规》,真有好的转变,有很大进步,脾气比以前好多了。要是能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这就更好了。脾气愈来愈柔和,大家就愈来愈喜欢你了」。你这样一讲,让他听到了也很受鼓励。和颜悦色、柔声下气的,以鼓励为主,不要用训斥的口吻,这是劝谏之道。当然有的父母确实很固执,你劝谏他,他左耳入,右耳出,「谏不入」。儘管你是用最善巧的方式劝谏,他还是听不进去;或者是他不肯改,只是应付应付你。怎麽办?你还是要劝谏。有时候劝谏,他烦了、生气了,那你先缓一缓,等到他什麽时候开心的时候,你再给他劝谏,而且要懂得抓住机会教育,就是在适当的机会点他一下。

  

如果实在父母不能够改正,为人子会非常的担忧,所以「号泣随」,就会可能痛哭流涕。甚至父母实在不肯改,非常的顽固,而且我们劝谏的时候,可能他们还会打骂我们,我们也不能有怨言,不能有怨恨的心理,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什麽?其实传统文化也断了好多代了,可以说我们的祖父一代也没有真正学过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自从清朝末年开始就一直走向衰落,衰到底谷了。正所谓「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你不能怪他们。只能是什麽?用恕道,在原谅他们过错的同时,慢慢的劝谏和教化,这是为人子之道。正如我们小的时候,什麽都不懂,父母也是耐心的教我们。我们现在长大了,学习了传统文化,是不是也应该耐心的来回馈父母、来教导父母?这也是知恩报恩。

  

现在要弘扬传统文化,确实是很有难度,因为什麽?自爷爷那辈到我们这一辈都没有认真学习过,所以都不懂。譬如说孝道,譬如说修身之道,这些传统的理念,家庭裡面可能没有这个意识。例如爷爷奶奶会很宠爱自己的孙子,样样都给孙子服务。现在我们讲到「孝顺儿孙」,不是说那个儿孙很孝顺,是爷爷奶奶孝顺自己的儿孙去了。现在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接触到《弟子规》,现在可以用一个返本报始的方法,先让年轻这一代学习,让这些少年孩子们先学习,启发他们的孝心。然后再让他们用实际的孝行,去唤醒他们的父母、他们爷爷奶奶的孝心,以及让他们能够学习传统文化。这也是属于「事父母几谏」的意思。「养则致其乐」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9日12:44: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10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