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第十八讲 「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不义之财绝不贪求。蔡礼旭老师

admin 礼义廉耻评论1阅读模式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第十八讲 「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不义之财绝不贪求。蔡礼旭老师

 

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第十八讲

 

「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不义之财绝不贪求。

「既生有子女,更须教导于幼稚,以为先入之基」,

教育好子女,先入为主,深植子女的心中,

不贪、廉洁有守、勤俭。

「一瓜一果之弗贪,一丝一毫之不苟。」

一瓜一果都不能起贪恋,

物品一丝一毫都不苟且贪求。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好!

 

上节课我们讲到,古人「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不义之财绝不贪求。这裡也有一个故事让我们很感动。

 

罗伦,永丰人。成化丙戌,赴试礼闱。僕于途中,拾一金钏。行已五日,伦偶忧路费不给。僕曰:「向于山东某簷下,拾一金钏,可质为费。」伦大怒,欲亲齎(jī)付还。僕屈指曰:「如此往返,会试无及矣!」伦曰:「此物必婢僕失遗,万一主人考讯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毋令人死非命也。」竟返至其家。果係一婢泼洗面水,钏在水中,误投于地。主母疑婢所匿,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私授,根求谇(suì)骂,忿欲投缳(huán)。伦出钏还之,遂全两命。当时见者,即咸以鼎元期之。急复趋京,已三月初四矣。仓皇投卷,竟得中式。廷试果状元及第。

 

此亦还遗耳,似无足为罗公异者,仰思罗公之心何心乎?捨己功名,忧人性命,岂尚区区钏上起见哉?且他之还遗,往往揆(kuí)之天命,多出于不敢;此之还遗,念念发之至诚,实出于不忍。不敢不忍之间,安勉之
别?亦仁与义之分也。 (《德育古鑑》)

 

「罗伦,永丰人。成化丙戌,赴试礼闱。」他在丙戌这一年到京城去赶考。「僕于途中」,他的僕人,「拾一金钏。」金钏是金镯子。「行已五日,伦偶忧路费不给。」怕路费不够。「僕曰:向于山东某簷下,拾一金钏,可质为费。」之前我在某一个地方的屋簷下捡到一个金镯子,可以换做路费。「伦大怒,欲亲齎付还。」罗伦非常愤怒,怎麽捡到都没有讲,要亲自拿回去还给主人。「僕屈指曰」,僕人算算日子说,「如此往返,会试无及矣!」考进士可能就赶不上了。「伦曰:此物必婢僕失遗」,这个东西一定是僕人或女婢搞丢的,「万一主人考讯致死,是谁之咎?」物皆有主,不可贪求,不然可能贻害于人。所以明理之人和不明理之人思考问题不是在一个点上,明理之人会想,这个结果出现了,原因是什麽;这个事这麽做了,后果会怎麽样。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因、流弊都会考虑,尤其还可能害死他人。「吾宁不会试,毋令人死非命也。」宁可放弃这次机会,也不能让人因此而丧命。

 

「竟返至其家。」以很快的速度赶回这一户人家。「果係一婢泼洗面水,钏在水中,误投于地。」倒洗脸水的时候,没看清楚钏在水裡面,一起把它泼掉了。「主母疑婢所匿」,女主人怀疑婢女把它藏起来了,「鞭笞流血」,把她打得皮开肉绽,「几次寻死。」婢女想以死了结。「夫复疑妻私授」,丈夫也怀疑妻子,是不是私下送给人家,「根求谇骂」,「谇」是言语很激烈,骂得太难听,妻子听了以后没法释怀,「忿欲投缳。」也很难过、气愤,想要上弔自杀。「伦出钏还之,遂全两命。」罗伦赶回来了,无形当中化掉了这两个人的灾祸。「当时见者,即咸以鼎元期之。」当地了解这个情况的人,都以他能考上鼎元,就是考上状元,来祝福他、期许他。「急复趋京」,以最快的速度进京赶考,「已三月初四矣。」可能当天就考试了。「仓皇投卷」,进考场就开始写,「竟得中式。」会试考过关,「廷试果状元及第。」果然考上状元。

 

「此亦还遗耳」,人家遗失的东西还给人家,「似无足为罗公异者,仰思罗公之心何心乎?」罗伦的存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捨己功名,忧人性命,岂尚区区钏上起见哉?」重点其实不在这个钏有多珍贵,可以换多少钱,而是人命关天!「且他之还遗,往往揆之天命,多出于不敢。」一般人把这个东西还回去,可能他会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贪人家东西总是不好,所以他是不敢这麽做。而罗伦「此之还遗,念念发之至诚,实出于不忍。」仁慈、仁厚之心。「不敢不忍之间,安勉之别?」「不敢」跟「不忍」还是有差别,福田心耕,不忍的心感得的福报更大。「亦仁与义之分也。」不忍是仁慈之心,不敢是义,不义之财不可拿。所以这段点出罗伦最可贵的,除了廉洁、不贪,还有慈悲为怀的心。

 

我们再看「绪馀」。「虽贫而不受赂金,虽渴而不饮盗泉」,代表读书人时时念着为国谋福,以不贪为宝,非常有风骨,清廉。「以天地为心,以万民为命」,以天地无私博爱的胸怀来期许自己的存心。「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是大公无私的胸怀。「以万民为命」,以能造福万民为自己的使命。「决不至失其节操」,不会忘失节操,或者是毁了节操。有这麽博大的胸怀,正气凛然,邪气也污染不上。「入琼林玉树中而迷其性,登仕图版籍而异其心。」真正「以天地为心,以万民为命」,这一股正气,能让人在很多境缘诱惑当中全身而退。「琼林玉树」就是珍宝荟萃,不会被这些东西诱惑,不会掉到这些利与欲当中。「登仕图版籍」,也不会因为高官厚禄而改变初心。

 

「果能如此立心」,这样来存心,这样来立志。「以之治国,而国无不治。」用这样的态度、胸怀,有爱心又廉洁,又有使命感,所到之处,一定可以教化一方。所以「为政之要」,政治最关键的,「曰公。」公正无私,还有清廉有守;「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廉者,政之本也。」廉洁是政治办好的大根大本。「以之安民,而民无不安矣。」老百姓知道一心为他们好,就好像孩子得到父母的爱,子民得到父母官的照顾,哪有不安的道理?所以很多好官要离开那个地方,万人空巷,老百姓依依不捨。这些好官去世的时候,老百姓跟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而廉洁的人,诸位学长,你们觉得他的生活如何?「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感觉如何?有没有心嚮往之?那样的生活不错,还是「很好,但别找我」?其实,立身行道很多障碍是自己想出来的,很多时候你做了,才知道个中的快乐。

 

诸位学长,从今天开始都不为自己想了好不好?日子能不能过?很多人一听,不为自己想,那怎麽活?殊不知,不为自己想,烦恼就没了。烦恼都是从「我」要怎样怎样,谁对「我」怎样怎样而来,所有的烦恼,前面都有一个「我」。所以人要调伏习气,习气像毒树一样,尚方宝剑出鞘,要直断其根。人真的能把「我」放下,烦恼就去了一大半。一般人觉得不为我活不了,其实真不为我了,个中的味道只有放下的人才知道。

 

我当时在海口,一个人住。刚到海口人生地不熟,每天三餐自己料理,那样的生活现在想起来挺甜美的。我记得那个时候,常常两三天就要到市场买一次菜。有个卖水果的女士,我把《弟子规》送给她,让她拿回去教她孩子。送完以后,每一次我找她买水果,买完了她铁定还要再拿几个放到我的袋子裡面。其实一个人生活很简单,也没时间想其他的,因为每天工作也挺多。有一次刚好有閒暇的时间,听师长的教诲,师长说起几十年的修学心得时讲到:「你什麽都不要了,你什麽都得到了。」师父讲到这裡笑得很开心,「你们不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时师父笑的时候,我也笑了。师父是大笑,我是小笑,才嗅到这麽一点味道。

 

我刚到海口开始上课的时候,大家不认识我。我赠送书籍给他们。一个月过后,有些朋友比较熟了,说怎麽还没卖书?还没开始收钱?所以「路遥知马力」,很多事别急,「板荡识忠臣」,日久见人心,急啥?还解释半天,硬是要人家相信、了解,那叫强求,还有控制的欲望。后来了解我们没有任何目的、索求,一两个月过后,每一次上完课,这些朋友回去了,我到厨房一看,好几包菜跟水果都放在那裡,谁拿来的都不知道。所以真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为自己,那就孤家寡人。

 

而真正珍惜物品,想到这个是姐姐送的,那个是哪个好朋友送的,你很珍惜它、爱惜它,一件衣服可以穿二三十年,而且愈穿愈有感情,愈穿心裡面愈温暖。一个东西用了几十年,然后愈看它愈舒服,有没有?真的,我现在看到五年前、十年前用的东西,都会觉得满心欢喜。而且更重要的,自己的贪念愈来愈澹。战胜别人一千次,不如战胜自己一次。功利思想之下,都觉得把别人打败了叫英雄。其实,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那不叫英雄。大英雄是别人做不到的我们做得到,最难的是调伏自己的习气、欲望。而廉洁的人把贪念对治了,「廉者常乐无求」,人若无求品自高;「贪者常忧不足」,贪恋的人纵使有很高的地位跟财富,内心也没有真正的自在快活。因为人比人气死人,比来比去,欲是深渊,他的人生其实就变成欲望的奴隶,常常在不足、患得患失当中痛苦。

 

我们接着看《廉篇》「绪馀」第三段,主要是诠释女子之廉。

 

廉者,所以立志也。人各有志,孰不喜清高而恶污浊,惟或为环境所迫,或为衣食所累。利欲乘之,致有志不能自立耳。果能立志,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比德于玉,不刿(guì)不嗛(qiàn)。廉至极处,可以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成太古风矣。女子之廉,尤以勤俭为本。每见贪安逸,尚服饰者,卒流于贫困。而骄奢淫泆,亡国败家,莫非不廉所致。女子能廉,则可以养成其夫若子之清德,家道有不从此日隆乎。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2日22:29: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91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