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传中华文化(第14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如何承传中华文化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11/12/14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77-0014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早安!很多学长们在周记都有反映一些自己修学的状况,感觉大家都能察觉到自己修学上的状况、问题。诸位学长,当我们发觉自己修学上的问题跟习气的时候,大家的心情如何?那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其实很多境界观念一转、心态一调,就过去了,不是很复杂。要在自己知见上面的观念下功夫,要多听经,与其在那里钻牛角尖烦恼,不如读经、听经,一听明白了,理得心安,就过关了。但是过了关不要太得意,《西游记》讲九九八十一关,尤其人假如过了一关之后洋洋得意,马上下一关就来了,挫挫我们的锐气。

有一个同仁讲到(一个男同事),「我最近对女色都不会起心动念」。他早上才讲,中午见到我,非常惶恐,刚刚就碰到境界,原来自己还差得远。告诉大家,当我们自己觉得不错,马上境界又来,那个是祖先保佑,让我们别傲慢,让我们别错估自己的程度,这是好事,其实我们好歹不见得分得清楚。比方说,今天不照《弟子规》做了,旁边又没人,突然才一个小动作不按《弟子规》做的,马上室友闯进来看得正着,在那解释,「我只有今天这样而已」,就开始解释一大堆,「倘掩饰,增一辜」。假如当下心态很正确,「对不起,你是我的贵人,我才想偷个懒就被你发现了」,一句话自己的心就摆正了。在那里解释半天,愈描愈黑,搞复杂了。等这个学长离开了,在那里说,「真衰!刚好今天而已,怎么就被看到了?」衰还是幸运?幸运。一个人会堕落,就是他在耍小聪明的时候都没有人看到,都让他瞒过去了,他就愈来愈得意了,之后就愈偏愈远。一有什么小的偏颇的念头起来就有人提醒他,那是他有大福报。你身边有一个善知识,每天你有一个小动作错了,他马上批评你,那是最大的福报,但几个人愿意享这样的福?所以有没有福还得看自己能不能接受,福在受谏,接受劝谏。不要说别的,父母多念我们两句话,我们就不耐烦、就不高兴了,那怎么可能说善知识来跟我们讲,我们能欢欢喜喜接受?所以孝道是师道的基础,没有孝道,对人不可能真诚恭敬。

所以事情并不复杂,就是观念跟心态能不能摆正的问题。能不能转念?你一转,烦恼就是菩提,危机就是转机,压力就是动力了。所以修道的路上,这些师父们常常问,「你会么?」会不会转念?心能转物,则同如来,我们现在是被境界牵着鼻子走。修行,你有定慧了,就可以转境界了。我们刚刚讲的,这一阵子心情很不好,因为发觉自己的习气愈来愈多。这句话不对,发现自己的习气叫开悟。怎么点头的人这么少?你们统统要回去重修。老人家在「认识佛教」里面有一句太精辟的话,「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叫真修行」。你每天磕那么多大头、念那么多佛号,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够落实,你的佛是白修了,你的成就很有限,佛不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佛教的是要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听明白了师父这句话,发现过失叫开悟。开悟好不好?我今天没有空过,「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你今天没发现过失,不就因循耽搁一天了吗?一天又蹉跎了。所以自己发现了,或别人告诉我们了,高兴,这个就是正确的修行态度。开悟应该是高兴,今天没有白过,发现了进而去改。

可是为什么发现了还是难过,心地上的烦恼在哪里?你得把它揪出来,你病了,不找病根怎么根治?是把表面处理好,还是从根本处理?心地是根本。为什么觉得发现自己的问题了还是很难过?不自信,否定的惯性上来了。疑是修行的大病,怀疑自己、怀疑经典、怀疑圣贤的教诲,甚至于看到孔老夫子的行持,觉得「他这么做我不认同」,也没有进一步去思考圣人是怎么存心的。一看到行为,马上就以自己的认知去下判断,就否定圣贤人的行为了。「见未真,勿轻言」,这一句话很深远。再来,好面子,人家一讲我们了,经句还没上来,面子的感觉比较敏锐,一下不舒服,「我多没面子」。好面子一起来,你觉照的喜悦就没有了。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这个心态摆正了,你会很欢喜观察到自己的问题,也会很欢喜别人指出我们的问题了。修行成败关键叫「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我这一生不想再堕落了,我这一生不想再顺着习气走了,我这一生不想再「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诸位学长,我们真的立了愿以后,定了方向、定了目标,还要定一个修学的数量,一天多少时间用功、多少时间听经、多少时间读经、经要读几遍,都要落到实处。明明知道《了凡四训》很重要,去年就知道重要,今年读了几遍?(听众答:三遍。)你薰习之功就达不到了,「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而且你不明理,境界一来你根本提不起观照,就随顺习气走了。《了凡四训》要念三百遍,《了凡四训》没念三百遍不能做师长的学生,因为不听话。

有一个人很听话,《无量寿经》念三千遍,跑去找师父,说「师父,我《无量寿经》已经念三千遍了,接下来怎么样?」师父说再念三千遍。大家读经可不要读到形式上去了,交作业、应付。用至诚的心去领纳经典,你一明理了,就知道从哪里下手,从哪里改正自己。哪有读三千遍还不知道该怎么去落实、怎么去改?那根本就是应付,念的时候都在想,「二千二百二十七遍了」。读经的时候心要清净,一心恭恭敬敬去读就有悟处了。你最起码要读到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还讥不讥人家的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一言一行有没有跟《弟子规》相应,走路有没有太快,讲话有没有太快了?「凡道字,重且舒」、「步从容,立端正」,这都是威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念头有没有愈来愈清净了?首先要数量,再来,明理了要好好去落实。信、解、行、证,读经是解,有理解了要赶快去落实。诸位学长,从今天、从此刻开始我们已经明白了,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有一个学长跟我聊,他说,「蔡老师,你有没有觉得我最近很恨你?」告诉大家,我听到的时候是什么感觉?第一,我很高兴,为什么我很高兴?这么直接的人才是道友,同参道友,直心是道场,他没有闷在那里恨我,这种人是光明磊落的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他又说,「你有没有发现?」我心里想,回想一下,这几天在跟大家分享的时候,确实有感觉他的眼神有点不妥,可是没往心里去。他这么一提,我才回想一下这几天的情形,好像有点感觉。

一切人对我们的误解或者一些情绪,统统别往心里去,为什么?假的。你别把假的当真,如来自性是他的真心,所有这些都是妄心的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学佛就是学一个明白人,不能愚痴,不要认真为假,他有真心你都不相信,就觉得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没救了,认真为假。认假为真,他的习性就是这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要修正一下,江山易改,习性难移。但是那个习性为什么难移?当事人不愿意改。当事人只要愿意改了,圣狂之分在一念之间,都得要把根源、根本问题找到,不是难改,是当事人愿不愿意改。所有的人只是他的助缘,最重要的因是他自己决定的,掌握在他手上。所以天助自助者,天弃自弃者,自我放弃了、不受教了,谁都帮不上忙。真肯受教了,时时都有圣贤、佛菩萨的保佑,他们是契入圣贤境界的人,我们起心动念他们都知道,哪有我们愿意学,他不护佑的道理?这个学长接着说,「为什么恨?因为觉得你这几天讲的都是讲我,有点喘不过气来了」。我说,「你不简单,我这几天讲的这些东西,很多都是组织领导者应该要注意的这些点,你自己没带组织,怎么都觉得在讲你?你这个听经态度不简单,都觉得句句都是讲自己,自己是当机者」。现在听经不受益,都是觉得讲别人,不是讲自己。我们也感觉到,面对自己的习气真是需要勇气,你要真想成就,要真干,要到什么程度?连死都不怕,就怕自己随顺习气,就怕念头不对。死都不怕,用不怕死的勇气、气概来面对自己的习气。发勇猛的心,立决定的志,我不想再堕落了,这样勇往直前去面对习气。其实习气为什么这么恐怖?是你给它力量的,你就一直觉得「我不行、我不能,我就是这样」,它就愈来愈嚣张。我们假如觉得那个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正念一提起来,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5日20:14: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33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