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传中华文化(第15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如何承传中华文化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五集)  2011/12/1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77-0015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早上好!「是不是我不爱吃的东西就是我最需要的?」当然他这个观照是想到了「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不要偏食。突然想到了另外一句话,「是不是我们讨厌的人,就是能提升我们最好的因缘?」其实用心去感悟,一切人事物都可以消归自性,都可以给自己的道业很大的启示,在于心态对不对。明明是个大善知识,我们视为眼中钉;明明是个忠臣,我们看到他就嫌他烦。唐太宗为什么成就,为什么可以做天可汗?面对魏征这样的忠臣,他能珍惜,珍惜他的正直、直言。我们爱憎太重了,一切人事物都是我们的障碍。爱,人事物都贪求,障碍来了;憎,一切人事物都对立,障碍来了。所以开悟就是一切的障碍都不在外面,都在我们内心的习气上面。这一点真体会到了,叫真正懂得如何修行,在心地上下功夫,所以圣学叫内学,莫向外去要求。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这个惯性我们突破没有?从小到大整个几十年的人生,遇到了一些瓶颈,「都是那个同学害的,都是谁造成的,假如没有他,我就怎么样怎么样,就很好了」,这个念头有没有完全去掉?这些习气不去掉,随时都会来报到,你没有招呼它,它就来了,要高度警觉才调伏得了。这个要求境界的心去掉没有?坦白讲,只要有烦恼,一定这个心态还有。还是要往更深处,找到自己心地上的执着,去把这个烦恼给拔起来。谁拔,谁帮我拔?又在向外求了,这个惯性很不容易能时时觉照。就像有人到四川去吃饭,南方人不怎么习惯吃辣,就跟那个厨师交代了二、三次,「别放辣椒、别放辣椒!」那个厨师说,「好,放心,我不会放的」。还在那儿反覆提醒,「别放辣椒、别放辣椒」,结果还是放进去。他习惯了,一下子没有办法马上转过来。这个对自己来讲,多读经、多听经,薰习薰到变金刚种子,随时可以起作用,不会被境界给摧毁。我们想一想,现在自己有哪一个理智的观念是时时保持的?那一句就是尚方宝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昨天说的,「圣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您自己挑一句,跟自己最相应的那一句,先时时拳拳服膺在心中。你真有一句了,其他句你会触类旁通,因为这一句透到你的真心,你的性德、你的悟性开始往外冒,你会触类旁通的。但是很难的就是坚持这个心态,你一坚持,你的心是定的。你一大堆想法、一大堆看法,心是不定的。

对我们来讲,其实现在最好的下手处是「念念为人着想」。一遇人事物就是这个态度,为什么?我们的情执太重、执着太重了。最严重的是什么?自私自利。真修道人真干,从最严重的下手。感情的污染最严重的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从这里下手。我们下一句讲到的就是破除自私自利最好的方法。「亲所好,力为具」,这句怎么奉行?放下自私自利,念念为父母着想,深体亲心,善体亲心。父母所好,父母爱子女,他所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孩子的德行、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我们体会到这一点,父母之所好,我们就希望赶快满父母的愿。当然,父母所好假如不是很妥当的价值观,要不要力为具?你们考虑这么久,是深思熟虑,还是已经很清楚这三个多礼拜下来,知道蔡某某是非常狡猾之人,回答他的话要慎之又慎?我体会到日久见人心,自己要好好反省一下。亲所好假如是不对的价值观,就要用哪一句?「亲有过,谏使更」。你不能学呆了,连是非判断都不懂,那怎么孝父母,怎么养父母之志,怎么养父母之慧?所以为什么解一定在行前面,你道理明白了,你行的才不会错误。有一个很孝顺的人,他妈妈生病了,他为了给他妈妈出医药费、买药,去抢银行,这是发生真实的例子。所以「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他看起来很孝顺父母,可是他是非善恶不分,他也很难达到孝子,因为他迟早出事,会让父母抱憾终身。你看他去抢银行,结果进牢狱去,他母亲不就遗憾一生了吗?

这一段话是在《中庸》里面,这一段话非常有哲理。一开始是说,「在下位,不获乎上」,你处在臣子的位子,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同,「民不可得而治矣」,你不可能去做事,去利益到老百姓,因为上司不用你。你首先要把你的理念能够让上司充分了解,你才能够去施展你的抱负。这个时候人要善于沟通,甚至要建立信任。

我发现现在人跟人沟通很不主动,「你帮我去跟他说一下」,都是这样。甚至夫妻对孩子,那个爸爸讲半天,「太太,你去给儿子讲」,都要推给另外一半去讲,做事都要绕一圈。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到什么程度了?连自己真诚的时候都不大习惯,连面对别人真诚也全身怪怪的。因为应付人应付太习惯,现在真诚现前,自己真诚现前不习惯,别人真诚现前也不习惯。大家有没有经验?刚好三、五个人在那聊,突然聊到他内心深处,在那里流眼泪,突然有人就转移话题,「今天天气不错」。他就是在真诚流露的时候,有些人不习惯,就会感觉,「不要让他哭了,转移一下话题」。你就让他哭个痛快。甚至于有人真情流露了,在那里哭,她在那里不知所措,看着我,「怎么办?」「拍她一下,妳是女的,她也是女的,抱她一下。我是男的,不好抱」。这种很自然的动作都使不出来了,不知道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我也搞不清楚了。妳都感觉不到一个人当下那种情感完全释放出来,这个时候妳去抱她,妳去拍拍她的背,当下整个感情就交融在一起了,她体恤到妳对她的爱。所以我们现在其实都是要恢复正常,你有没有看过一、二岁的小朋友,有一个小朋友「呜呜」在哭,另外一个小朋友不知所措,「怎么办?」有没有看过这种情景?没有,小朋友过去,「乖乖乖」,这叫自然。你看我们大人第一次见面,「你好,交换一下名片」,名片一拿过来,「这个人值不值得我交往?」你看那个程序一条接一条,挺复杂的。人家二、三岁的小朋友到公园去也没换名片,不到三十秒钟,你突然一看,玩在一起了。他真诚,感通了。

修行,「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假如一个人很感动,聊到他妈妈,在那里流眼泪,你的眼泪一滴都流不下来,要反省一下,你在那个当下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怎么装这么多复杂的东西,你怎么接受不到他那种至孝?不然你就陪着他流眼泪,但是要有一点水平,只在眼眶转,不要流下来就好(刚刚跟大家讲的中庸)。不过,假如还是控制不在眼眶,就流下来好了,你不要在那里流的时候说,「蔡老师交代,不可以流下眼眶」,那我又变成你真诚的障碍了。对不起,我常常会有回马枪的动作,因为刚刚讲得好像不够圆满,赶快再回马枪补一下。我们看这一句的人生哲理颇深,你今天处在下位,你还是为了要利益人、服务大众,你首先要赢得上司的信任,跟他充分沟通,把这个理念让他认同。我们任学长怎么让他的领导信任?从他的孙女开始关心,这都是人情事理,慢慢的,他孙女改变了,领导很欢喜。「先以欲勾牵,后令入圣智」,这叫恒顺众生。那个欲不是欲望的欲,是他现在非常需要的,而这个需要又不会造成严重的执着,你就恒顺让他生欢喜,然后把他引入圣教里面。「获乎上有道」,上司认同他了,「不信乎朋友」,那他获乎上也是假的。这个事理很深,不能看表浅。上司认同我,是不是我就可以了?不是。你上司认同你,请问你的同事能接受你吗?你只能让你的上司认同你,而不能让同事认同你,那你叫很会巴结谄媚,不是真诚。真诚可以感通上司,怎么会不能感通同事?所以「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你获乎上也是假相。

「信乎朋友有道」,跟同事也处得很好,人缘不错,真的吗?「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大家有没有看过人际关系特别好,回去跟他父母讲话很大声的?这种人现在超过一半。现在功利社会,我们就是这一代的人,跟朋友好得不得了,回家摆个臭脸,甚至还直接叫哥哥、姐姐的名字,但是出去,跟朋友死党很多,假的。要干什么?看清自己,不自欺,一层一层看得更深入,才能达到不自欺。顺乎亲有道,不明乎善,孝也做不好,这是不顺乎亲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我刚刚讲错了,「反诸身不诚」,就是你孝顺父母不是诚心的,你是做样子的。就像有一个公案跟大家讲,有一个读书人叫俞麟,以孝顺著称,而且还有人从其他的乡镇来跟他学习,公认的孝子,结果他考试没考上。后来文昌帝君说,他看起来很孝,但是内心对父母是应付的,甚至有带埋怨的,这个叫腹诽。人愈应付父母,他离天良就一天一天愈来愈远,他良知就提不起来。而且讲话又太刻薄,所以他终身都考不上功名,虽然名气很大,而且学识也很好,还是没考上。而名气很大就是最折福的地方,「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世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他没有过失,人家一直在毁谤他,「子孙往往骤发」,他的德就庇荫后代了。这句话入心了没有?入心了,每天鞭策自己,名要副实。这句话入心了,无过咎而横被恶名,我自己没有错被人家骂,太幸运了,子孙往往骤发。开悟了没有?开了什么悟?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每天骂你的人好不好?好,他把福送给你了。人为什么会烦恼?道理不明白,好事看作坏事,他当然烦恼就起来了。所以这些经文的理,你真的入心了,你的整个人生感受就不一样。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5日20:14: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33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