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传中华文化(第16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如何承传中华文化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六集)  2011/12/2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77-0016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早安!昨天有个学长跟我说到,他说,「我现在不恨你了,不过我很嫉妒你」。我说,「为什么嫉妒?」不恨是好事,放下重要。这些心境会残害自己的身心,要分辨出来。自爱,不要伤害自己,伤害自己也是不孝。我们身心痛苦的时候,实实在在讲父母是感觉得到的。母子连心,父母跟子女连心是真实不虚的。

 

我记得我当时刚好开始念经,可能罪业比较重,念着念着开始吐东西,吐到最后连胆汁都吐出来了。你起忏悔的心,身心都会起反应。大家有没有吐过胆汁的经验?我们心有戚戚焉。吐出来的时候,喉咙很难受,好像被烧一样,最后就肿,肿到吞不下东西。吞不下了,就认错,赶紧读经,把功德回向。这个心一发,读了一部《地藏经》就消下去了。所以转境界,其实根源还在我们的心态,真的你心一转,境就开始转了。但我们得相信这个真理才行,你没有信,看起来是在做,事实上半信半疑,效果是有限的。隔天我打电话回去,我母亲讲,「昨天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突然间喉咙肿起来了。然后去给医生看,医生还说,『妳里面有化脓』」,拿了一大包药,让我妈妈拿回去了。「结果今天就好了,一颗药也没吃,拿一包回来,不知道放哪里」,母子真是连着的,这是真相。再从这一点了解更大的真相,不只是父母跟我们一体,是所有的众生跟我们都是一体。古圣先贤的教诲太善巧了,他知道大慈大悲是每个人本有的真心,可是如何让这个真心恢复,它的下手处就是爱的原点,就是孝道。「孝养父母」是儒释道三教的大根大本,孝亲尊师。你真正孝顺父母之后,你的心性一开,原来要以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对家人、对家族、对邻里乡党、对一切大众、对一切众生,最后就「凡是人,皆须爱」,凡是物,皆须爱。把根本找到了,要达到目标就不远了。又有一次,我在海口,突然晚上睡不着觉,很难受。我心里想,「我现在心又没事,怎么会睡不着?」好像心里发慌,看一看好像没什么念头,慢慢就睡着了,不过也是熬到十二点多才睡着。隔天打电话回家,我妈妈说,「我昨天半夜睡不着觉,起来吃了半颗药,吃错了,整夜很难受」。

 

真的,父母跟子女是连着的。而圣贤、佛菩萨的境界更高,他已经了解到不只父母跟子女是一体,他们已经契入到一切众生跟他们都是一体。所以他可以千处祈求千处应,这是本能,真心现前了。真心现前,不执着、不分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我们佩服、向往的目标,还得从孝悌做起。所以其实我们人要懂得自爱,随顺圣贤教诲,不能再随顺习气折磨自己,其实父母都可以感觉得到。不恨,变嫉妒了。人生要有理智,嫉妒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没有,每天难过。嫉妒对别人有没有好处?没有。一个人要从此不愚痴,要有一个心态,对自己、对别人都没好处的念头跟行为,一件都不要干,再干就叫愚痴。浪费时间,浪费光阴,对不起祖先,对不起父母对我们的护佑跟栽培,「勿使一秒钟空过,勿使一句话空说」。我接着就跟他讲,我说,「真理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能现,才叫真理,是不是?」我曾经跟大家沟通过,我遇到一个朋友,他说,「孔老夫子比较疼你,阿弥陀佛比较疼你」。我说,「你这句话不得了,这句话叫侮蔑圣人!」圣人是平等心,你还说圣人是大小眼。我们不明理,一句话要造多少孽,大家知不知道?自己不平等,把阿弥陀佛、把孔子都拖下水了。你们没什么反应,这种事不能干。你要真信圣贤、真信经典,谈何容易?自己的疑心不去除,自己的傲慢不去除,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在分析圣贤人。有一句俗话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这都是意念上有没有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

 

这个念头,我们现在的念头觉不觉悟,平不平等?觉悟了,你要相信圣贤、佛菩萨是无私的,他怎么可能会有分别心?所以在经典当中常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让我们去体会圣贤人无私的心。太阳每天都照着,它有没有照哪个人比较多,照哪个人比较少?没有。它有没有说,「那个张学长今天没有给我问好,不照他了」?大地有没有说,「今天这个王学长没有交停车费,不要让他站了,让他自己在空中翻,不要让他站地上了」?大地的爱是什么?你把最脏的东西给它,它一丝怨言都没有,而且还把你最脏的东西变成营养。它有悲,它有智。大家看,我们的母亲就跟大地一样,我们的放纵、无理、叛逆,就像把最脏的东西洒在父母的身上。母亲没有一丝一毫的指责,她只是无尽的包容。最后我们的不孝、无理终于转成忏悔了,就是母亲的爱帮我们转成忏悔。所以大地表母亲有道理。我们现在脑子里所有的思惟,跟经典相应的占百分之多少?我们学习的心态,首先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是入手处。这一点不真正去观照,其实是跟自己的习气学,不是跟古圣先贤学了。善观己心,我现在这个念头、这句话跟经典相不相应?「不进则退」,什么时候有进退?每个念头就是进退。圣贤、佛菩萨,他对每个人的护念是平等的,但是接收程度为什么不同?是自己决定的,不是他们的分别心。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根源还在孝道的问题。因为我们觉得父母偏心,你这辈子会相信谁不偏心?孝道是师道的基础,所有的烦恼习气,根都还是出在孝道上。真的,你只要这么去观照了,斩草可以除根,就把习气的病根拔起来。

 

我们刚刚讲的,你遇到一切事要提起正念,嫉妒不是正念。要提起什么?大家看,一个人改过的速度为什么快,你看到根没有?你不能看到相,学不到东西的。奇怪了,我们为什么同一个习气翻来覆去这么久,到现在三年过去了还在?我们还是把自己摆第一位。面子要撕掉,你说「慢一点,不要撕太快」,刚好撕到这里,又把它稍微黏回去一下,明天再说。你没看破,那个叫烦恼贼,叫认贼作父,你还没看破。你看破了,你还留它一分一秒吗?你真把众生放在心里了,你还忍心因为自己的习气去伤害到众生吗?你不肯这么做的。所以修行为什么叫「发心为首」、「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我们可能绕了老半天,那个愿还没有真正发出来。什么叫真正发出来?随时随地把众生摆第一位,你这个愿才是真发出来,不然都是露水道心,随时一遇境界就随顺贪瞋痴慢去了。自己有没有真发心要看清楚,才能打破自欺,不然还是在自欺。我们现在面对一切人事物,我们的思惟要是正思惟,随顺经典。你一随顺经典,你的能量愈来愈高,你的正念一起,跟圣贤、佛菩萨的愿心交感,马上宇宙的能量就跟你融在一起了。你不随顺经典就是随顺烦恼,你就愈来愈痛苦,能量就愈来愈低了。今天你希望有这些无私奉献的人到你身边来,请问你要干什么?这个你要想清楚。再来,真的来了,你留得住他们吗?唐太宗留住了魏征,可是这么多皇帝留不住忠臣。不只留不住,还把他们流放到广东、流放到海口。你看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岛,不过流放也对海南文化发展挺有帮助。

 

圣贤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会因为任何人的障碍而产生障碍。障碍本身是虚幻的,除非你觉得它是障碍,它才障碍得了你。它障碍你是因为我们内心有对立、有执着点,「他非得怎么样,我才能怎么样」,这就是我们的执着。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自己转,哪有走不通的路?范仲淹先生有一段话非常好,他被流放三千里,写了一段话,「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他流到三千里之外,他说「那里也有皇上的子民,那里有十万百姓,我好好去爱他们」,他哪有罣碍?该说的说了,他就放下了,他还是一心一意为国为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要罣碍,不要执着。历代皇帝为什么看不懂忠臣?因为他内在的欲望没有去除,他喜欢听好话,当然忠言逆耳,听多了他当然叫他「离我远一点,我清净清净」。所以「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要德广,肚量要大。你不只要包容人家的缺点,你还要能欣赏人家的优点。你有好胜心、有嫉妒心,别人的优点你能欣赏,我也不相信。说穿了,最后都是心地的功夫,「依报随着正报转」,你身边所有的人事境缘都是你的心感召来的。为什么我们的团队留不住人?一定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有没有体恤到每一个来到我们团队的人?他来了,你是要求他还是爱护他?你是把他当佛尊重,然后帮助他道业成就,还是你把他当一个工具去使唤,去用他?弘扬中华文化,怎么弘扬?「人能弘道」,是你对一切人的行为就是仁爱忠恕,这叫弘道。假如你在台上讲仁义忠恕,你在台上把人当工具用,要求一大堆,也不体恤他的心,这叫谤法。只要无私的人知道你是这么做,他一天都不会留,他马上离开,因为他不要为虎作伥,他不助纣为虐,他不愚痴。你今天一心一意为一切的人,你不用担心,祖宗会帮你安排人来。你有这个信心吗?假如我们没这个信心,你信经典还差得太远太远。

 

佛菩萨是法界身,他已经证法身了。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你是真心为众生的,四大菩萨都化现来你身边帮助你了,是不是这样?不然他就不灵了。「信为道元功德母」,我刚学佛的时候,我有一个念头,我说我假如真想学,释迦牟尼佛会现在我面前,给我讲经说法。你信不信?有人今天回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你赶快现,你现我才有信心」,回去可以这么做,一心,不能夹杂怀疑。你看婆罗门女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前,至诚念一天一夜,佛陀就现了。《地藏经》在哪里?那是经典,经典叫真理,在哪里?在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遇到,只要你照着做。信心有了,突然知道,师长老人家已经把佛陀的行持表演给我们看了,我们就向他学习就对了。眼前的大善知识都不珍惜、不好学,你还去求其他的,这个心态就不对了。正确的心态是,要在每个当下提得起来,你不在当下提起来,那都是对未来的妄想。我们依照经典,经典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我们为什么去求人才?不对,「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哪里下手?德,自然交感。师长有至诚为国家民族的心,所以他感来三个台湾当时最有智慧的高僧大德。大家会看吗,看清楚了吗?「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我们又起个念头,师长不是普通人。那你就是普通人吗?诸位学长,你是不是普通人?是,也不是。是,是心要普通;不是,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得珍惜自己的佛性,不要糟蹋它。

 

有一段话很有味道,大家以后有当领导的机缘,真的要德广,肚量要大。「取人之直恕其戆,取人之朴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敏恕其疏,取人之辨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今天这个人非常正直,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可是他因为正直,有时候会稍微比较勇猛。他一跟你谏言的时候,你就要能欣赏他的正直,包容他的稍微一点猛、勇。可以包容吗?诸位学长,可以包容吗?你们都在那里抄,抄在纸上,有没有入了心?这个话无量义。他正直,我要包容他有点太猛了会给人压力,这也同时告诉我们,你正不正直?你正直了,可不可以再提升到柔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你假如看这一句,「对,我就是正直的人,领导不会欣赏」,完了。你心态不对了,这句话你没有办法吸收;你心态一对了,你能触类旁通。悟性重要,悟性从哪里来?从孝道来。你体恤父母备至,你怎么会没有悟性?从你处处替人设想,你的悟性就开了。这个人很质朴、很憨厚,你要包容他什么?他有时候反应不快,他还没开窍,可是他质很好。师父常讲一个公案,有个人在佛寺里面晒蜡烛,人家跟他开玩笑,「那蜡烛太潮湿了,你拿出去大太阳晒一晒」,那个人就拿出去晒蜡烛了。一般的人说,「怎么傻到这种程度?」结果一晒,全融化掉了,拿他没办法。可是你看那个方丈不是普通人,他看到这件事情,他说「你到阿育王寺去,每天拜佛拜三千拜」。拜了三年开悟了,回来讲经给那些以前笑他的人听。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5日20:15: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33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