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传中华文化(第13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如何承传中华文化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三集)  2011/12/1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77-0013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早上好!昨天刚好请示师长几个问题,师长了解到,我们大马中心从十一月十九号有办进修班,听到七十几个学长们一起到大马来共学,老人家非常欢喜。师长提到,我们效法释迦牟尼佛的精神、孔子的精神。佛陀是最好的老师,一生教学四十九年,一天都没有中断。我们看师长老人家除夕、大年初一讲经不中断,念念为大众的受益着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一天不听经不行。我们要在佛陀、在圣贤、在师长的行持当中,体会到他们的真诚、慈悲。

我们在第一堂课「师志为己志」当中就有提到,我们从今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这样观照,孔子会怎么做,老子会怎么做,释迦牟尼佛会怎么做?以三教圣人为榜样。「德比于上则知耻」,「知耻近乎勇」,我们勇猛精进的动力就来自于这个羞耻心。《了凡四训》上讲的,「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三教圣人可以百世为师,为什么我随顺习气、造作罪业,最后化为黄土,甚至沉沦?同样是人身,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差别。而且我们是圣贤弟子,这些圣贤人都表演出来了,我们不效法,那就是孟子讲的自暴自弃了。他们的心境、他们的方法都呈现给我们了,为何不学?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中断,一天没休息,每天二时讲经,一天讲八个小时。而且释迦牟尼佛是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义务就是不带任何的要求跟条件。我们走在弘扬中华文化的道路上,这个精神要自始至终贯彻,不然可能就被诱惑,可能就有贪着了。教学者很重要的一点,保持超然的态度,无欲则刚。释迦牟尼佛不贪着,结果赢得大众的仰慕,光是国王,有十六个大国王以释迦牟尼佛为师。怎么样才能坚守义务,没有条件、不贪着、安贫乐道?佛陀灭度以前,交代我们很重要的八个字,有这八个字才有道,没这八个字,庙再大、寺再大也没有道。「以戒为师」,要持佛陀的教诫才是佛弟子;「以苦为师」,生活简单、清苦好。其实简单的生活,身心没有负担。世间人看不破,变成物质的追逐,太累了,赶流行。你看现在人吃,都吃出文明病来了,何苦来哉?人生的意义,最大的价值在哪里?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智慧,这个是带得走的。生命有限,慧命无穷。

你看佛陀教弟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而且在树下睡,不能连续两天在同一棵树下睡觉,不能连续两天去同一家人家托钵,防微杜渐。今天去这家托钵,煮的饭菜挺好吃的,明天又去,生贪心了。诸位学长,我们有没有这样来护念自己的道业?不容丝毫贪瞋痴慢滋长,不然没有觉察到,被自己给卖掉了都不知道。在护念自己的道业上,常明师父,我很佩服他老人家,他是二十九岁就当专业总经理了,在商场上叱咤风云。他是企业界的医生,拜托他的都是将要倒闭的企业,他单枪匹马、空降元帅,就把这个企业从要倒闭让它走向正常,然后再还给董事长。二十九岁,当时所有这些公司的董事排排坐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考他,他应对自如。到退休,五十多岁了,二十多年都是当企业的第一把手,可是您看他修行,他把什么都舍掉了,连房子都舍掉,出家以前全舍掉,布施出去了。而且出家以前,是到佛寺去照顾整个僧团的出家人,有的年龄比他儿子还小,他六十岁左右,伺侯比他年龄更小的出家人,为什么?当头当这么久了,屈得下来吗?您看人家对道业的用心到这种程度,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直接针对最难放下的习气赶尽杀绝。有这种气慨,烦恼轻,智慧长。诸位学长,我们做得到吗?我们做不到,这故事白听了。这个精神,我们不对治烦恼,烦恼每天在增长,不进则退。我们每天散步,看到四大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拿一把伞,要护别人,首先也要护得住自己的道业。起心动念有偏颇,要洞察得到,防患于未然,不让它增长,一有增长,南方增长天王的宝剑就要出鞘。

大家的尚方宝剑有没有带在身上?一有烦恼,要出鞘,慧剑斩情丝,慧剑断烦恼。不知道大家的尚方宝剑上面刻的哪一句经句?我的提供大家做参考,我是刻六个字,叫「为正法,为众生」,只要现在的念头跟这个相违背,马上把它斩断,那是在跟自己的道业、自己的目标背道而驰。都背道而驰了,我还继续起这个念头,那我就是自我糟蹋、就是愚痴,要勇猛心对治习气。佛陀那个时候护念弟子到这么细腻的地方,住的、吃的不能产生贪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身心自在,没有任何负担,所以快乐无比、法喜充满。我讲到这里,怎么大家的表情好像没有快乐无比的感觉?你们现在没有回到三千年前,没有感觉到那个氛围吗?那是我的问题,我的磁场太弱了,没办法带大家穿越时光,回到三千年前佛陀教化那个状况。佛陀那个时候的精神值得我们效法。三千年后,师长老人家听章嘉大师、听老师的话,老师劝他教学、出家,他接受了。刚出家的时候,因为是效法释迦牟尼佛,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学,可是那个时候的环境,大家赶经忏的多,教学的少,所以有人对师长讲,「你不赶经忏,你就没有供养,你会饿死、会冻死」。昨天师父老人家说,「我又没有饿死,也没有冻死,过得很好」。所以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能胡思乱想,要对真理有信心,任何时候对真理不容丝毫怀疑,「信为道元功德母」。

师长老人家效法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一些考验,曾经没地方住,到火车站去休息,后来韩馆长护持,在韩馆长家里住了十七年。诸位学长,你假如没地方住了,会不会退心,会不会说「标准再降低一点」?没地方住的时候要想到哪一段话?(听众答:天将降……)孟夫子在天之灵很高兴,大家这句话没有忘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为的是什么?「动心忍性」,我们没有忍辱的功夫,哪来的禅定、定力?不能忍,一切境界都把我们牵得团团转。逆境磨炼人,顺境淘汰人。我们现在有老祖先的福报、师长的威德罩着,我们往往顺境多,物质生活不缺,精神生活也要有要求,要人尊重、要人顺从,这都是变贪着了。一不如意了,对人发脾气,甚至还有摔东西的。一个弘扬文化的人,发脾气、摔东西,不只自己的功德都烧掉了,还障人家的法缘,「怎么学这么久的,在台上讲课讲这么久的,还有这种行为?那传统文化不能学了」。还会发这种脾气的人,不要再站在讲台上来了,要有自知之明。人不打破自欺,永远不可能修道,提升不了。自欺了,铁定一言一行就是在欺人。所以修行首先不能发脾气,惩忿、窒欲,去贪、去瞋。你说,「我在台上不发脾气,我跟同修也不发脾气,我只跟我另一半发脾气」。那你其他部分都是装出来的,硬装的,最后撑不了,回家开炮,这叫颠倒。最照顾自己的人,最受我们的气,这个逻辑怎么合理?最照顾我们的人应该愈爱护他才对。所以诸位学长们,顺境有时候比逆境还难修,一不小心就堕落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5日20:14: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33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