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传中华文化(第20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我们要拒绝的时候,事实上也不去找很多借口,是很真实的去谈。比方我们是有家室的人,我们可不能应酬到连孝顺父母、教育儿女的时间都没有。「首孝悌,次谨信」,最后才是「余力学文」。所以当我们要尽父母之孝,或者照顾家庭,都是可以拒绝的。我们本分以外,实在拿不出时间的这些因缘都可以拒绝。甚至我们自己修身还不到位,都要很真实的去谈。今天外面很多缘分,可是我们自己的单位都没有建设好,《大学》讲的,「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自己家庭孩子都没教育好,还常常跑外面去教育别人的孩子,这是不妥当的。认知到这些问题,都能真实去面对、真诚去拒绝,就不会发生「进退错」的情况。接着「凡道字,重且舒」,凡是开口说话,这个「重」是咬字清楚、言语缓和,不要讲得很轻,人家听了很吃力,不要讲得很急促。其实我们常说念念为人着想,表现在哪?一切时,一切处。讲话的时候人家听不清楚了,我们不会调大声,还要别人提醒,其实我们的专注都在自己身上,没有在别人身上,不然你光看他的表情,他眼睛有点瞇起来,就代表他听得有点吃力,你就赶紧要调整自己的音量。我们有时候觉得好像有些反应都比较迟钝,那都是我们自我太强。「勿急疾,勿模糊」,慢慢讲,不要太急,更不要模糊不清。「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遇到别人来说是非的时候,不要介入是非,听了就算了,不要放在心上,事情没有关系到自己,就不要多管闲事。其实来说是非的人,他也有本善,他说是非的时候,你一句都没有回应,他可能讲二、三句就有点讲不下去了。为什么他这个是非可以愈讲愈来劲?因为我们愈听愈有兴趣,眼睛瞪得很大,「真的吗?气死我了!」,他就愈讲愈来劲了。

 

我们看「少娣感嫂」,她四个大嫂常常都给她讲这个、讲那个,她就听,一句话也没回,看着她大嫂,她大嫂讲讲讲,没事就走了。一次、两次,她以后就不跟她讲闲话了,因为没有共鸣,她就没兴致再讲了。改天大嫂又来了,跟她谈,比方「我看《圣贤拯救危机》,山东哪个人学了之后很孝顺他的婆婆,深圳哪个人学了之后,兄弟姐妹恩怨化解了」,慢慢的她就转过来,都是讲这些积极的,讲这些好的事例。当然转是有个过程,你要先融入他们,接着再慢慢的把他们带向好的地方去。你不要到了这个团体、这个人家,好像就是你最清白、你最清高,别人都不如你,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这种高傲的态度,人家就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你讲的话人家也听不进去。和光同尘,人家再有不是,看人家的好、肯定人家的付出就对了。「见人善,即思齐」,看到别人的善行马上想去学习他,向他看齐。「纵去远,以渐跻」,纵使现在能力还差得远,也下定决心逐渐赶上别人,赶上这个榜样。这一点要做到,首先第一个自己要有信心,确实是可以「以渐跻」的。我们很多时候花在不信任自己、否定自己的时间太多,甚至于会觉得他们都不是普通人,只有他们做得到,我们做不到,都是这些意念在否定自己。真理会在每个人身上显现,只要依教奉行,「圣与贤,可驯致」,这才对。

 

再来,要「见人善,即思齐」,决定要去掉自己的嫉妒心,人不去掉嫉妒心很难见贤思齐,可能人家在赞叹他,心里还在嘀咕「有什么了不起?」嫉妒也是很严重的烦恼,要调伏。怎么练习?人家在赞叹一个你讨厌的人,你马上也随喜功德跟着赞叹,这样要突破就比较容易了。大家有没有试过?(听众答:有。)试完以后什么感觉?原来也没那么难,然后拍一张照,终于突破了一次,不再嫉妒人家。也不要拍照,容易染名闻利养。我们读这一句「见人善,即思齐」可能读了上百遍,用上没有?现在还没用上,我们学习状态都是学知识,不是求学问,不是真实的道德。有没有做?很简单,我们内心里面最崇拜的三个人,把他写下来,他们身上最明显的优点我们也把他写下来。进一步问自己,他们的优点我做到、效法了哪一点?假如一点都没有,那还是挂在口头上,就不是实学,那还是儒学,不是学儒,大家回去可以试看看。我们口头上都很佩服、很崇拜,其实那都是情感面而已,真正很理智、很有志气的,你会效法学习才对。而且在效法的过程会看到差距在哪,内在的习性在哪,才可以对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见到、看到别人的缺点、恶行,应当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这个情况,有就改掉,没有就警惕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警惕自己以后也不要跟他犯同样的错。每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都在提醒我们。这句话其实就是夫子为什么可以道业不断提升的关键,因为夫子可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们心地上差距在哪里?见人恶即生成见,见人恶即对立,见人恶即批评,自己的心不在道中,很可能还跟人家产生误会、冲突。所以首先不跟任何人起对立,一有我对他错、我高他低,这种对立一产生,误会就来了、矛盾就来了,再发展变成斗争都有可能。就争个对错,都是因为从对立之后延伸出来的问题。见人恶即怜悯,见人恶即包容。在《了凡四训》当中有一段话非常重要,了凡先生说,「吾辈处末世」,我们现在的人处在末法时期,提醒我们大家,很多都没有学过圣贤教育,不要苛刻去要求别人。「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句话我们很熟悉,诸位学长入心了没有?这个态度时时提得起来没有?真正时时提得起来,决定不会批判任何人。无有语者,没人教他,他很可怜,怎么会去怪他?殊无怪也,这句话真正领纳在心上,人心就厚道,不批判了。这些经句贵在内化,变成我们的存心,时时提得起来。了凡先生洞察人心的状况,所以提醒我们「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厚道,不要去扬他的恶。「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我念这一段,很多学长点头了,代表最近有念《了凡四训》;没有点头的,来人,待会儿下课了解一下他有没有《了凡四训》。你们不要太紧张,我还算仁慈,不会有什么太激烈的行为。

 

大家看,我们说念三百遍,你是说「好,我回去一定念」,还是「我现在开始念」?这个都是流露我们一个学习的态度。你边听一个道理,边觉得讲的太好了,「好,我慢慢来调整」,你这个慢慢调整又不知道哪年哪月哪日了。听明白了,当下赶尽杀绝,这才是当生要成就的态度。了凡先生真的文章写得太精辟了,「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他有好就不简单,现在人还有利人的心,那都是硕果仅存的好人,要肯定、赞叹、随喜他,那整个带动的风气就隐恶扬善了。其实这个态度有没有,差太多了,比方一个太太去告诉别人,先生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他先生一听到以后,这个家争吵就没完没了了,「你让我在外面根本一点面子都没有!」忍住,不批评先生,不好的不讲,有一点点好,出去外面给他兄弟姐妹都赞叹,等到那个赞叹的话回到他耳里,他想,「我就这么一点好,我太太还肯定、欣赏,我可不能糟蹋她的信任」,人的羞耻心不就在太太的这个态度当中被激发出来了吗?夫妻如是,人与人五伦关系亦如是。我们接着看「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告诉我们,每个人应该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尤其这个才能跟技艺为什么要非常重视?因为我们要尽一分忠心,我们愈有能力就愈帮得上忙。所以有忠心的人,他学东西都会很主动,他希望多承担,他不会去逃避责任。只要他管的事,他希望做得更好,如果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我们现在很容易不如人就气馁了,还是要提起奋发向上的心。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至于外表,像穿的方面、饮食方面,物质生活不如人,不必忧虑、不必自卑,其实人真正过清贫的生活,你的物质不去追求,真正过一段时间才知道那样的日子是最轻松、最没有负担的。大家有没有经验?比方你在一个团体里学习,基本生活这些用品,团体都帮你准备好了,你就很专注的学习、读书、工作,两个月没有拿过钱,有没有这个经验?人两个月没有拿过钱,能不能活?也能活,活得挺好。当然有很多人照顾你,只是你不会再起一个「我还想吃啥」的念头。我有时候讲话讲着讲着太投入了,有些动作就不自知,刚刚有点快这个样子了,要有威仪。其实我们能不起这些欲望的念头,你的整个身心是愈来愈轻松,「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真正乐在道中,不去追求欲望享乐,那个法喜自己很清楚,你一有法喜,世间那些欲望的享乐你根本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个叫打麻药,Happy(快乐)一下,接着又是空虚、又是痛苦。接着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说自己的优点就欢喜,无德之人就会慢慢来接近,谄媚巴结,真正的良朋益友就慢慢的疏远。比方我们在台上跟大家交流,讲完课,这些同仁一跟我们见面,我们心里又期待又怕受伤害。很期待他说,「你刚刚讲得很好!」然后我们等着说,「没有没有,你多多指教」。一次、两次、三次,每次讲完课,得失心就非常重,人家一赞叹,很高兴,人家一批评就很难过。其实假如发现自己在讲课的时候得失心特别重,最好先下台来,先清醒清醒为好,人没有那个功夫,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比方色这一关你就是过不了,你还说「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横批「自欺」。你得要衡量自己的斤两,你不到那个程度,每天在这种境界,你只是愈来愈严重而已。所以真正爱护自己,不行,不可以硬撑。懂得先沉淀下来、冷静下来,懂得先厚积薄发、潜修,何必这么在乎有没有讲台可以站?而且再讲一句实话,我们得失心都伏不住,能给人家什么?佛家有一句话,不要打折扣,「自己不能度,而能度人者,无有是处」。还有一句俗话讲得也很贴切,叫「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反而是自己不自欺,很赶尽杀绝的对治自己的习气,哪怕你现在道德还没成就,人家都效法你这个态度,这才是供养。而不是自己自欺,站在台上,好像讲一些话人家受益,那个很困难的,甚至于无形当中传递的还是好名利。人与人的影响其实是不知不觉的,优点可能要学两年、三年还不见得学得好,可是缺点,可能你一个眼神、一句话就传给他了,学坏一日有余。比方我们去观察,有人轻慢心起来,在揶揄一个人,在揶揄他的时候,可能我们在旁边还陪着他笑,不知不觉揶揄别人的习气也被带出来了,笑完还没警觉到对人不恭敬。所以学不好很快,我们学一个「对一切人皆恭敬」,学了很多年还不见得能时时提得起来。话说回来了,人家信任我们,我们是人家的领导,可别误了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慎重,不可以随顺习气。又说回来这一句「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这个太重要了。其实我们只要受到人家的恭维,很可能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不知不觉的。甚至于你身边的人对你说,「我的家就是你救的,你讲什么我百分之百相信,我不怀疑」,我们听到这一句话,内心什么感觉?很激动,遇到一个知己。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5日20:16: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32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